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https://img.taocdn.com/s3/m/2260c4f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9.png)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一、教学内容《风来了》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选自大班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探索》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力量和方向、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风的利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成因,理解风的力量和方向。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风对环境的影响,培养探究精神。
3. 增强环保意识,了解风的利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风的成因和风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风的力量和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风扇、气球、风车、风向仪、环境保护图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1 教师出示气球,让学生观察气球在风扇吹动下的变化。
1.2 学生讨论:气球为什么会被吹动?是什么力量在作用?2. 例题讲解(10分钟)2.1 教师讲解风的成因,引导学生了解风的力量和方向。
2.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风向仪的使用方法,观察风的方向。
3. 随堂练习(15分钟)3.1 学生分组,用气球和风向仪进行实验,观察风对气球的影响。
3.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环保意识培养(10分钟)4.1 教师展示环境保护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风对环境的影响。
4.2 学生讨论:如何减少风对环境的破坏?5. 风的利用(10分钟)5.1 教师讲解风的利用,如风力发电、帆船等。
5.2 学生发挥想象,画出一种利用风力的工具。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2. 风的力量和方向3. 风对环境的影响4. 风的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一种利用风力的工具。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对风的成因、力量和方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风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不足。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开展户外活动,实地观察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制作简单风力发电模型,加深对风力利用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8e06a9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3.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二节《风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力量、风的方向、风的利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成因,知道风的力量和方向。
2. 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风的成因及风的方向判断。
重点:风的力量、方向及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向标、气球、小纸船、树叶、吹风机等。
学具:纸张、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风,观察树叶、气球等随风飘动。
(2)引导幼儿讨论:我们身边的风是怎么来的?风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风的成因,如地球自转、空气流动等。
(2)介绍风的方向,如东风、南风、西风、北风,并教幼儿用风向标判断风向。
(3)讲解风的力量,通过吹风机实验,让幼儿感受风的力量。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提问:风可以做什么?举例说明。
(2)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例子进行展示。
4. 制作小纸船(10分钟)(1)教师发放材料,讲解制作方法。
(2)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风的力量实验(10分钟)(1)教师用吹风机对准小纸船,观察其运动状态。
(2)让幼儿尝试用吹风机吹动小纸船,感受风的力量。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表达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地球自转、空气流动2. 风的方向:东风、南风、西风、北风3. 风的力量:吹动树叶、气球、小纸船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画一幅关于风的画,表现出风的力量和方向。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知识。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拓展延伸:(1)开展关于风的活动,如制作风筝、参观风力发电站等。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https://img.taocdn.com/s3/m/0149024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b.png)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风来了”。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风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自然现象,了解风的基本成因。
2. 学会观察和描述风的大小、方向等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风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和描述风的大小、方向等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风扇、气球、纸张、风车、多媒体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风的存在,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风是从哪里来的吗?风有什么作用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风的形成原因、风的大小和方向等,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感受到的风,并描述风的大小、方向。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讨论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6. 游戏环节(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找风”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风的存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风来了2. 板书内容:风的形成原因风的特征:大小、方向风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感受到的风,并描述风的大小、方向。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风的大小、方向,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让幼儿在实地观察风的作用,如风吹动树叶、风推动小船等。
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利用风能为我们服务,如风力发电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如何引导幼儿感受风的存在并激发其探究欲望。
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风来了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风来了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5c3111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01.png)
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风来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探索》中第三节“风来”。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风成因、风力等级、风向以及风对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风成因,知道如何判断风力等级和风向。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热爱大自然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风力等级判断和风向辨别。
2. 教学重点:风成因、风对环境影响以及如何观察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向计、风力计、气球、纸张、风车模型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风吹树叶、风车转动等视频,让幼儿感知风存在,引导幼儿关注风现象。
2. 新课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风成因,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解空气流动形成风过程。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判断风力等级和风向,通过实际操作风向计和风力计,让幼儿直观感受不同风力等级和风向。
4. 随堂练习: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绘制风向计和风力计,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5. 小组讨论:讨论风对环境影响,引导幼儿认识到风作用和危害。
六、板书设计1. 风成因:空气流动形成风。
2. 风力等级:112级。
3. 风向:风向计判断。
4. 风对环境影响: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风向计,记录一天内风向变化。
(2)制作一个风力计,并记录不同风力等级下现象。
2. 答案:(1)风向变化记录表。
(2)风力计制作方法及观察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幼儿对风有更深入解。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幼儿对风对环境影响认识不够深入,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风对树叶、旗帜等影响,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风。
幼儿园大班科学《风来了》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风来了》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74fcd6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69.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风来了》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风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产生、风的力量、风的作用、风的方向、风的命名以及与风相关的趣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产生、风的力量和风的作用,增强对自然现象的认知。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的方向和风的命名。
教学重点:风的产生、风的力量和风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向仪、气球、吹风机、纸张、风车、相关图片等。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吹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飘动的方向,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飘动?(2)教师展示风向仪,让幼儿观察并说出风向。
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风的产生:教师用吹风机吹动纸张,让幼儿观察纸张飘动,讲解风的产生。
(2)风的力量:教师让幼儿用气球感受风的力量,引导幼儿思考风的作用。
(3)风的作用:教师展示风车、旗帜等,让幼儿了解风的作用。
(4)风的方向:教师用风向仪展示不同方向的风,讲解风的命名。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风的方向,并说出对应的名称。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让幼儿画出风向仪。
(2)幼儿分组制作风车,感受风的力量。
六、板书设计1. 风的产生:吹风机吹动纸张2. 风的力量:气球飘动3. 风的作用:风车转动、旗帜飘扬4. 风的方向:风向仪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风向仪,并标注风向。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收集与风相关的物品,如树叶、纸片等,制作一幅画。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产生、风的力量、风的作用、风的方向和风的命名。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创新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fdd2ee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01.png)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自然》的第四章《气象篇》第二节《风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分类、风的影响以及风力与风向的识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成因,认识到风是空气流动的结果。
2. 帮助幼儿掌握风的分类,了解不同风的特点及对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的成因及风力、风向的识别。
教学重点:风的分类及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向标、风速仪、气球、吹风机、图片等。
学具: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风,观察树叶、旗帜等随风飘动的现象,引发幼儿对风的兴趣。
2. 讲解风的形成:教师通过图片和实验,让幼儿了解风是空气流动的结果。
3. 风的分类:教师介绍不同风的特点,如龙卷风、台风、季风等,让幼儿了解各种风的形成原因和对生活的影响。
4. 风力与风向的识别:教师展示风向标和风速仪,教幼儿如何识别风向和风力。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风向和风力。
6.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风力、风向的观察和判断,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大班科学活动——风来了2. 内容:(1)风的成因:空气流动(2)风的分类:龙卷风、台风、季风等(3)风力与风向的识别:风向标、风速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每天的风力、风向变化。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描述每天的风力、风向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成因、分类、影响以及风力风向的识别。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风力风向的判断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风力发电实验,让幼儿了解风能的利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风的成因及风力、风向的识别。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42b0de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1b.png)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三章“气象小秘密”,详细内容为“风来了”。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风的形成、特点以及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风的形成原理,认识风的特点,知道风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风的形成原理。
2. 教学重点:风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车、气球、扇子、吹风机、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风,观察风吹动树叶、纸张等物体,引导幼儿思考:风是从哪里来的?风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风的形成: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风是由空气流动产生的。
(2)风的特点: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幼儿知道风有大小、方向、温度等不同特点。
(3)风的作用:介绍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风力发电、通风、降温等。
3. 随堂练习:(1)制作风车:让幼儿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风车,观察风吹动风车的情况。
(2)画风向标:让幼儿用画笔在气球上画出风向标,通过观察气球飘动的方向来判断风向。
六、板书设计1. 风的形成2. 风的特点3. 风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每天的风力、风向和温度。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分析风的变化规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形成、特点和作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风的形成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让幼儿了解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的重要性。
(2)组织幼儿参观风力发电站,加深对风能利用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幼儿对风的形成原理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风来了》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1a8244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d.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自然现象》中的第一节“风来了”。
教学内容包括:风的形成、风的力量、风的作用以及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了解风的力量和作用。
2. 学会观察和描述风的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了解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的形成原因和风的力量。
教学重点:风的现象、作用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吹风机、气球、纸张、风车、图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吹气球,让学生观察气球飘动的现象,提问:“为什么气球会飘动?”引导学生思考风的形成原因。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吹风机,演示风吹动纸张、风车等,引导学生观察风的现象。
(2)讲解风的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
(3)讨论风的力量和作用,如风吹动树枝、风能使风筝飞上天等。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气球和纸张制作简易风向标,观察风吹动时的变化。
(2)分组讨论: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风的形成:空气流动2. 风的力量:吹动纸张、树枝等3. 风的作用:使风筝飞上天、帮助船只前进等4. 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风要求: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风的现象,如风吹动树枝、风车等。
答案:根据学生作品,评价其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课后实践:与家人一起观察风的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风的形成、风的力量、风的作用以及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能积极观察、思考和表达。
2. 实践环节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能独立完成风向标的制作。
3. 课后实践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风现象,提高环保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风来了》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风来了》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6d3fed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2.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风来了》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风来了》。
主要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种类、风的作用以及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成因,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2. 使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风,了解它们的特点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的成因、风的种类、风的作用。
难点:理解不同种类的风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速计、风向仪、气球、吹风机、图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让幼儿感受风的存在。
提问:“你们感觉到了什么?风是从哪里来的?”2. 新课导入(1)风的成因:教师用吹风机向幼儿展示风的成因,让幼儿了解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2)风的种类:教师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向幼儿介绍不同种类的风,如微风、大风、旋风等,并让幼儿观察它们的特点。
3. 例题讲解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风有什么作用吗?”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出自己感受到的风。
(2)分组讨论:风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空气流动产生风。
2. 风的种类:微风、大风、旋风等。
3. 风的作用:风能发电、影响建筑物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感受到的风,并描述它。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列举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答案:如:风能吹走灰尘、风能帮助船只前进、风能影响建筑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成因、种类和作用。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幼儿对风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在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引导幼儿关注风能发电、风对建筑物的影响等,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的引导问题。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风来了》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0675ce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a5.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风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概念、风的产生、风的力量、风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风。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概念,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教育幼儿珍惜自然资源,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风的力量和作用。
重点:掌握风的概念,了解风的产生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风扇、气球、风车、纸张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风的存在,引导幼儿观察风吹动气球、风车等现象。
2. 例题讲解(1)讲解风的概念,让幼儿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2)介绍风的产生原因,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会有风。
(3)讲解风的力量和作用,如风吹动风车、帆船等。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气球和纸张感受风的力量。
(2)让幼儿画出风的作用,如吹动树叶、吹起头发等。
4. 小组讨论(1)你在生活中都见到过哪些地方有风?(2)风有什么作用?(3)我们应该如何利用风?六、板书设计1. 风的概念2. 风的产生原因3. 风的力量和作用4. 如何利用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风。
答案:幼儿可自由发挥,画出风的形象和作用。
2. 作业题目:举例说明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如风吹动树叶、吹起头发、吹动帆船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概念、产生原因、力量和作用。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风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辅导。
拓展延伸:1. 带领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风,了解风在不同季节的特点。
2. 组织幼儿进行风力实验,如制作小风车、吹动气球等,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3. 引导幼儿关注环保问题,让幼儿明白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鼓励他们珍惜自然资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96f7f4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2.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二节《风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种类、风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风。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了解风的种类及其作用。
2. 能够观察并描述风的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风的成因及风的作用。
教学重点:观察风的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风扇、吹风机、气球、风车、图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请幼儿观察并描述电风扇和吹风机吹出的风。
(2)让幼儿吹气球,感受气流的流动,引导幼儿了解风的成因。
2. 例题讲解(1)讲解风的种类(如:自然风、人造风)及其作用。
(2)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了解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风现象,如:窗户打开时的风、风吹动树叶等。
(2)请幼儿用画笔和彩泥表现风的现象。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空气流动2. 风的种类:自然风、人造风3. 风的作用:吹动、降温、传播种子等4. 利用风:风能发电、风力船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家里的风现象,思考风的作用。
答案示例:窗户打开时,风把窗帘吹动;风可以帮助我们降温,还可以传播种子。
2. 作业题目: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风力玩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现象和作用。
课后反思如下:1. 幼儿对风的成因和作用的理解还需加强,下节课可进行巩固教学。
2. 在实践活动环节,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风的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1. 带领幼儿外出观察自然风,如:在公园、操场等地方感受风。
2. 介绍风能发电、风力船等风力应用,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4d4757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b.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风来了》。
内容包括:认识风的基本概念,了解风的产生原因,感受风的作用,探索风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自然现象,能够描述风的基本特征。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风的产生原因和作用。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风的产生原因和科学原理。
重点:认识风的基本概念,感受风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风扇、气球、纸片、风车、树枝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风,观察风吹动树叶、旗帜等现象。
(2)请幼儿谈谈他们对风的了解和感受。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展示电风扇吹动纸片、气球等实验,引导幼儿观察风的形成原因。
(2)讲解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自然现象,介绍风的科学原理。
3. 随堂练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风有什么作用?(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4. 小组活动(1)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材料,引导幼儿绘制风的作用。
(2)幼儿展示作品,互相交流、分享。
(2)引导幼儿思考:风还能带来哪些有趣的现象?六、板书设计1. 风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作用。
2. 风的实验现象及科学原理。
3. 幼儿绘制风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画一画风的作用。
2. 答案:幼儿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幼儿对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幼儿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到户外进行更多关于风的实践活动,如制作简易的风筝、观察风的吹动方向等,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风的科学原理的传达。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风来了》及教学反思(最终五篇)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风来了》及教学反思(最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e2822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6.png)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风来了》及教学反思(最终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风来了》及教学反思《大班主题教案《风来了》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主题教案《风来了》含反思!设计背景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自然现象。
从风的形成、风的种类到风的作用,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知识。
让幼儿浅显地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科学素养。
通过动手“制造风”,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开发幼儿的潜能。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辩证的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2.知道怎样做才能减少风灾,可以利用风来做什么。
3.在活动中能和同伴协调配合,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怎样做才能减少风灾,可以利用风来做什么。
活动准备1.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观察一些与风有关的现象:挂在室内的装饰小花、小鸟挂件在飘动;树的摇动;水中的浪等。
2.物品准备:注射器、气球、扇子、羽毛、吹管、细绳、喷雾器、电吹风、蚊香、风扇、碎纸屑、纸板、饮料瓶等。
3.知识准备:风的谚语;寻找不同的风等。
活动过程一、动手实验,了解风产生的原因1.教师用注射器吹起一个气球,并用细绳扎好。
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与幼儿互动。
师:气球有什么变化?幼:变大了。
师:为什么变大了?幼:因为有“气”进入气球。
师:“气”从哪儿来?幼:从针筒中来。
师:针筒中的“气”从哪儿来?幼:从空气中来。
小结: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下面认识风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到“风”。
师:现在将风扇关闭,小朋友还能感觉到风吗?幼:没有风了。
小结:当打开电风扇时,由于空气流动,我们感觉到了风,当关闭电风扇时,空气不流动,所以就没有风了。
因此,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二、幼儿实验,加深对风产生原因的认识1.各组小朋友从自己的工作台上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试一试如何让空气动起来产生风。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00edfa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5.png)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风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力量、风的影响以及风能的利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成因,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2. 使学生认识到风的力量,了解风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的成因和风能的利用。
教学重点:风的力量和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风扇、气球、风车、纸张等。
学具: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让学生感受风,观察树叶、旗帜等随风飘动的现象。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电风扇吹动气球的实验,引导学生了解风的成因。
(2)教师通过展示风车转动、纸张飞扬等实验,让学生认识到风的力量。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风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在纸上进行记录。
5. 课堂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风能的利用,如风力发电等。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空气流动2. 风的力量:吹动树叶、旗帜、纸张等3. 风的影响:自然界(如植物传播、气候变化)、人类生活(如晾晒衣物、风力发电)4. 风能的利用:风力发电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观察户外风的现象,记录下来,并思考风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到的风的现象,如实记录,并结合课堂所学,阐述风的影响。
2. 拓展作业:请与家长一起探讨风能的利用,了解风力发电的原理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风的成因、力量、影响和风能的利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风的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风能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对风的直接感受;2. 例题讲解中风能利用的深入探讨;3. 课堂拓展中学生思考风能利用的引导;4. 作业设计中观察和思考风的现象的指导;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关注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风来了》教案+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风来了》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c46ba8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c.png)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风来了》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风来了》。
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力量、风的利用、风的影响以及安全防护。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成因,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体验和表达风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3. 教育幼儿学会在风来时注意安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的成因及风的力量。
教学重点:观察和体验风,学会在风来时注意安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车、气球、吹风机、安全提示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风,观察树叶、旗帜等随风飘动的现象。
(2)请幼儿用身体感受风的力量,如张开双臂、闭上眼睛等。
2. 例题讲解(1)讲解风的成因:空气流动产生风,如太阳照射地面,地面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形成风。
(2)展示风的力量:用气球和吹风机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气球的运动。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画纸、彩笔记录下感受风的过程。
(2)分组讨论:风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保护自己在风来时不受伤害?4. 安全教育(1)讲解在风来时如何保护自己,如避开危险区域、注意高空坠物等。
(2)让幼儿扮演安全小卫士,提醒身边的小伙伴注意安全。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空气流动2. 风的力量:气球实验3. 风的影响:生活实例4. 安全防护: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在风中的样子。
答案:幼儿需用画笔表现出自己在风中的感受,如头发飘动、衣服飞扬等。
2. 作业题目:列举三种风的影响。
答案:如树叶飘动、风筝飞舞、船只行驶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成因、风的力量和风的影响,同时加强了安全教育。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https://img.taocdn.com/s3/m/34a1575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2.png)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风来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风的基本概念、认识风的来源和作用、探索风的产生以及感受风的存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自然现象,了解风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风的形成原因,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感受风的存在,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自然现象,掌握风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感受风的存在,了解风的作用,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风扇、气球、风车、纸张、实验器材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风,引导幼儿观察风吹动树叶、旗帜等现象,引发幼儿对风的关注。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电风扇,打开开关,让幼儿感受风的存在。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风是怎么来的吗?”引导幼儿思考风的形成原因。
(3)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观察风是如何使气球膨胀、风车旋转等现象,帮助幼儿理解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纸张,让幼儿将纸张放在嘴边吹气,感受风的形成。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每组用气球和风车进行实验,观察风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风来了2. 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3. 风的作用:吹动树叶、旗帜,使气球膨胀,风车旋转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风。
答案: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力,画出风的样子,如树叶飘动、旗帜飘扬等。
2. 作业题目:收集生活中的风现象,与家长分享。
答案:幼儿可以观察生活中的风现象,如风吹动树叶、吹起头发等,并与家长交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风的基本概念、来源、作用等知识点。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风来了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风来了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f311bb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2.png)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风来了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自然》的第四章《气象篇》中的“风来了”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力量、风的方向、风的利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基本概念,知道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风的外部特征,如力量、方向等。
3. 引导幼儿了解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的力量和方向的概念。
教学重点:风的成因、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向仪、风力计、气球、纸张等。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感受风,引导他们观察、描述风的力量和方向。
(2)教师展示风向仪和风力计,让幼儿观察并了解其作用。
2. 例题讲解(1)风的成因:教师以气球和纸张为例,讲解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2)风的方向:教师利用风向仪,讲解风向的概念,并引导幼儿辨别不同方向的风。
(3)风的力量:教师利用风力计,讲解风力的大小,让幼儿了解风的力量。
3. 随堂练习(1)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结合教材内容回答。
(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观察风的经验。
4. 巩固拓展(1)教师出示各种与风相关的图片,让幼儿进行分类。
(2)幼儿动手制作小风车,观察风车转动与风向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空气流动形成风2. 风的方向:风向仪、辨别风向3. 风的力量:风力计、风力大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风向和风力。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中观察风,了解风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风的力量和方向的概念。
2. 实践情景引入:在户外感受风,观察风向和风力。
3. 例题讲解:风的成因、风的方向和风的力量。
4. 随堂练习:问题回答和分组讨论。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https://img.taocdn.com/s3/m/150ab87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3.png)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次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且是由气体的运动引起的;•理解风的形成原因以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学会观察和描述风的特征。
2. 教学重点•风的形成原因;•观察和描述风的特征。
3. 教学难点•理解风的形成原因;•进行综合观察和描述。
二、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他们是否曾经感受过风,并询问他们对风的了解。
通过讨论和分享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引入教材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风的概念,告诉他们风是由气体的运动引起的。
通过和学生互动,引导他们动手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在带有瓶盖的瓶子上吹气,观察瓶盖的移动情况,使学生亲身体验风的力量和效果。
第三步:展示书籍教师出示一本绘有风的图画书籍《风来了》给学生观看,引导学生通过图画书籍了解风的形成原因以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第四步:组织讨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询问学生关于风的问题,如:风是怎么产生的?风可以做什么?通过互动讨论,收集学生的观点和理解,增加学生对风的认识。
第五步:实地观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活动。
选择一个有风的天气,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风的现象,观察树木、植物、旗帜等物体在风中的状态和变化,学生进行记录和描述。
第六步: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入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到的风的特征,并记录在小组讨论表格上。
第七步: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小组的观察记录和描述。
教师将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汇总,并对学生进行总结:风是由气体的运动引起的,风能使物体移动、摆动等。
三、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导入新知识、引入教材、组织讨论、实地观察等,通过这些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了他们对风的理解和认知。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实地观察活动表现出了浅显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可能是因为天气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学生无法充分观察到风的现象。
大班科学公开课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
![大班科学公开课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https://img.taocdn.com/s3/m/d3680c9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a.png)
大班科学公开课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第三章节《自然现象探索》中《风来》一课。
详细内容围绕风产生、风作用、以及风对我们生活带来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风形成原因,认识风基本特性;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能力;3. 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形成原因及风作用。
教学重点:风产生、风基本特性以及风对生活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风扇、气球、风车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风声音,让学生猜一猜是什自然现象,引出本节课主题——风。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风形成原因,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解风是由空气流动产生;(2)讲解风基本特性,如风向、风速等;(3)讲解风作用,如影响气候、助力航行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观察教室里风向和风速,并记录下来。
4.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风形成原因2. 风基本特性3. 风作用4. 风对生活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每天风向和风速,分析风对生活影响。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分析风对气候、出行等方面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学生对风有更深入解。
但在互动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积极,今后需加强对学生引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关注天气预报,解风对天气影响,培养他们观察自然现象习惯。
同时,开展“风力量”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制作风筝、风车等,感受风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互动环节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合适风声音频,确保声音清晰、易于辨认;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表达自己想法;3.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风声音,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https://img.taocdn.com/s3/m/8a65d15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8.png)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自然现象探索”中的“风来了”一节。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风的成因、风力等级划分、风向的辨别以及风的作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基本概念,知道风的成因、风力等级和风向。
2. 学会观察和描述风的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风的作用,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力等级的划分和风向的辨别。
教学重点:风的成因、风的作用以及观察和描述风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向标、风力计、气球、吹风机、纸张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孩子们到户外感受风,观察风吹动树叶、旗帜等现象,引发对风的关注。
2. 例题讲解:(1)风的成因:教师用气球和吹风机演示,引导孩子们观察风的形成过程。
(2)风力等级:教师展示风力计,讲解风力等级的划分,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不同风力。
(3)风向:教师出示风向标,教孩子们辨别风向,并进行实践操作。
3. 随堂练习:(1)观察风的现象:孩子们在户外观察风,记录在画纸上。
(2)制作风向标:孩子们分组制作风向标,了解风向的辨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风来了2. 板书内容:(1)风的成因(2)风力等级(3)风向辨别(4)风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物品,记录下风吹动时的现象。
(2)制作一个简单的风向标,与家人分享风向的辨别方法。
2. 答案:(1)作业一:如窗帘飘动、纸张飞扬等。
(2)作业二:可根据制作过程中的提示,完成风向标的制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孩子们对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风力等级的讲解上,部分孩子可能还存在理解困难,需要进一步强化。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实践:鼓励孩子们在家里观察风的现象,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
设计背景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自然现象。
从风的形成、风的种类到风的作用,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
知识。
让幼儿浅显地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增强科学素养。
通过动手"制造风",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开发幼儿的潜能。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辩证的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
学的思维方式。
2.知道怎样做才能减少风灾,可以利用风来做什么。
3.在活动中能和同伴协调配合,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
兴趣。
重点难点
怎样做才能减少风灾,可以利用风来做什么。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观察一些与风有关的现象:挂在室内的装饰
小花、小鸟挂件在飘动;树的摇动;水中的浪等。
2.物品准备:注射器、气球、扇子、羽毛、吹管、细绳、喷雾器、
电吹风、蚊香、风扇、碎纸屑、纸板、饮料瓶等。
3.知识准备:风的谚语;寻找不同的风等。
活动过程
一、动手实验,了解风产生的原因
1.教师用注射器吹起一个气球,并用细绳扎好。
在吹气球的过程
中,与幼儿互动。
师:气球有什么变化?
幼:变大了。
师:为什么变大了?
幼:因为有"气"进入气球。
师:"气"从哪儿来?
幼:从针筒中来。
师:针筒中的"气"从哪儿来?
幼:从空气中来。
小结: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下面认识风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到"风"。
师:现在将风扇关闭,小朋友还能感觉到风吗?
幼:没有风了。
小结:当打开电风扇时,由于空气流动,我们感觉到了风,当关闭电风扇时,空气不流动,所以就没有风了。
因此,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二、幼儿实验,加深对风产生原因的认识
1.各组小朋友从自己的工作台上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试一试如
何让空气动起来产生风。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各组选出代表)。
2.教师将吹起的气球发给幼儿,请他们两人一组,将气球里的气
放出,感受空气被压迫出来的动力,是否形成了风。
3.羽毛比赛。
(1)羽毛放在桌子上,提问:如果让羽毛动起来(不
用手触到)怎么办呢?(扇,吹动)(2)幼儿分两组,老师同时从高处放下两片羽毛,看哪一组的羽毛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
(幼儿共同向羽毛吹气,运用手中的物品扇动空气)
4.分组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在什么时候发现风或制造风
(骑车,汽车开动,快跑的时候)。
三、归纳总结,分析风的种类
1.根据活动准备,寻找生活中不同的风。
现在就请大家来说一说,你们都找到了哪些风。
(1)空调吹凉风;(2)刮大风时很冷;(3)打开冰箱有凉风;(4)台风;(5)妈妈洒完香水后有香风;(6)电吹风里的风很热。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风,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这些风。
风是一个大家族,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型的风可以按等级分,按季节分,按风向分。
<教案来.自:教案网>如一级炊烟随风偏,二级风来吹脸面,三级风吹叶动彩旗飘,四级风吹飞纸片…………;夏季的风温暖潮湿,冬季的风寒冷干燥。
请幼儿根据儿歌判断现在室外风的等级。
2.实验风的干湿、风向。
用风扇将喷出的水雾吹向孩子,让大家感受风潮湿的感觉,并引导孩子回忆下雨时风的特点(有点凉,吹在身上有湿的感觉)。
再用电吹风吹向幼儿的头,感觉风很热很干燥!
点燃蜡烛,让孩子拿着站在窗口、门口和走廊上,观察火苗的方向,并说出风是从哪儿吹来的。
教师总结:小朋友了解了判断风的等级、风向和风的干湿的方法,这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你们以后
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负责天气预报的科学家是怎么预测风的等
级和风向的吗?(风向标,测风仪)
3.动手制作风向标。
(1)将红蜡光纸条两头对折剪出头,粘在细木棍儿上。
(2)将吸管插入装有沙子的饮料瓶中,再将细木棍儿插入吸管。
四、作品展示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向标,最后把孩子们的作品摆放起来
集中展示。
活动延伸
带幼儿用自制的风向标到户外观测风向。
教学反思
风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虽然每天都能遇到,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
上这节教育活动,
就是为了让幼儿了解关于风这一自然现象的一些简单常识。
我最
大限度的调动自然资源,选择生活中可利用的实物进行了此堂课,让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到风,只有让幼儿亲自感受到风的存在,才
可以体会到单凭口说理解不了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