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简写本)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
二零一二年三月
1规划背景及评价任务由来
1.1规划背景
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陕北基地)两个规划矿区(榆神矿区、榆横矿区)中榆神矿区的一部分。

榆神矿区三期规划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北部的陕(西)、(内)蒙两省(区)边界东侧,行政区划隶属榆林市榆阳区及神木县管辖。

矿区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9°39′04″~110°06′01″、北纬38°30′00″~38°52′30″之间。

规划区东西宽34km,南北长26km,面积870.2km2。

规划区保有地质资源储量13797.97Mt。

规划区煤质优良,与当地其他矿区相比具有较高发热量和特低硫~低硫、特低磷和低燃点等特点,是良好的动力和化工用煤。

矿区水、电、路等外部条件基本具备。

国家《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确定了西部地区煤电同步建设、“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地区调节全国产量、东部地区稳定生产规模的煤炭开发原则,进一步明确了推进“西电东送”、“煤炭液化”等综合战略的实施,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属国家陕北大型煤炭基地的一部分,矿区开发符合国家煤炭战略布局。

其次,榆林市社会经济总体呈跨越式发展,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矿区主要为农业区,农、副、牧业基础设施差,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落后,与周边地方经济发展步伐差距越来越大,矿区开发建设必将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因此矿区开发是地方经济发展背景所需要。

第三,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属国家陕北大型煤炭基地的一部分,煤炭产品定位为“调出区”,区内煤炭为长焰煤41号(CY41)和不粘煤31号(BN31),是优质的动力、化工用煤,目前陕西渭化、陕化、东陈煤化工园区、锦界工业区煤化工项目对本区煤炭资源需求量较大,另外东南沿海大型燃煤电厂也对本区煤炭资源有较多需要,这些企业或园区已与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开发主体(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达成供煤初步意向,因此开发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对满足市场煤炭需要有重要意义。

第四,近年来地质部门陆续在矿区内完成了大量地质调查与勘探工程,区内详查+勘探面积已占矿区总面积72%左右,已基本查明规划区煤炭资源条件,具备规划和开发基本条件。

最后,矿区煤炭储量较丰富、开采技术条件较为优越,开展矿区总体规划,系统规划矿区开发规模、时序对,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限制小煤矿的滥伐滥采、保护国家煤炭资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以上背景下,中煤西安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受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于2010年9月编制完成了《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总体规划》(送审稿),2012年2月,中煤西安设计有限公司根据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总体规划》的评估意见,最终编制完成了《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总体规划》。

1.2评价任务由来
根据《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总体规划》,规划区总面积870.2km2,煤炭保有资源储量13797.97Mt;依据资源勘查程度,设计将矿区开采区划分为小保当一号井田、小保当二号井田、小壕兔一号井田、小壕兔二号井田、郭家滩井田、隆德煤矿整合区和水源保护区;规划矿区煤炭开采总规模为57.0Mt/a,其中小保当一号井田15.0Mt/a、小保当二号井田13.0Mt/a、小壕兔一号井田8.0Mt/a、小壕兔二号井田6.0Mt/a、郭家滩井田10.0Mt/a、隆德煤矿整合区5.0Mt/a;同时规划方案又就矿区煤炭洗选加工、产品运输、供水、供电、排水、行政居住等作出了较详细规划。

矿区开发均衡生产时间65a左右,总投资4356259万元,其中矿井及选煤厂3954000万元,矿区行政、公共设施及辅助附属企业31563万元,矿区供水19126万元,矿区铁路及公路227220万元,矿区供电及通讯66350万元,矿区环境保护58000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发[2004]98号”文“《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具体范围(试行)》”等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为了减少规划方案实施对环境的影响,2011年2月16日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承担《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工作。

接到委托后,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即组织相关人员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现场初勘、相关资料收集、公众参与的信息公告等工作,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编制完成了《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陕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榆林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陕西省环保厅、榆林市环保局、榆林市水利局、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2.1矿区范围及位置
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陕北基地)两个规划矿区(榆神矿区、榆横矿区)中榆神矿区的一部分,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北部的陕(西)、(内)蒙两省(区)边界东侧,行政区划隶属榆林市榆阳区及神木县管辖。

矿区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9°39′04″~110°06′01″、北纬38°30′00″~38°52′30″之间,东部以榆神矿区二期规划区西边界为界,西部以陕(西省)(内)蒙(古)高速公路为界,北部以尔林兔普查区南边界为界,南部以榆神矿区一期的北边界为界,规划区东西宽34km,南北长26km,面积870.2km2。

规划区保有地质资源储量13797.97Mt。

矿区地理位置交通见图2.1-1。

图2.1-1 矿区地理位置交通图
(1)井田划分与开发规划
全区共划分为六个井田、一个勘查区和一个水源地保护区,规划总规模57.0Mt/a。

井田划分见图2.2-1,井田主要特征见表2.2-1。

图2.2-1 井田划分图
规划区开发建设规模为57.0Mt/a,计划各规划矿井于2012~2017年陆续开始建设,2021年全矿区产能达到57.0Mt/a,具体建设时序为:小保当一号井、小保当二号井、德隆煤矿整合井于2012年开始建设,2014年建成,2015年产能分别达到8.0Mt/a、7.0Mt/a 和2.0Mt/a,2016年达产;小壕兔一号井、小壕兔二号井、郭家滩井于2017年开始建设,2019年建成,2020年产能分别达到4.0Mt/a、4.0Mt/a和6.0Mt/a,2021年达产。

(2)选煤厂建设
由于矿区各个矿井规模很大且煤质变化波动较大,不宜采用统一入洗的方式,另外矿区各井田分属不同的投资方,工业场地相距较远,规划方案规划各矿井配套建设同规模选煤厂以满足各个用户对煤的质量要求。

矿区规划选煤厂情况见表2.2-2。

(3)交通运输规划
矿区煤炭产品外运采用铁路运输方式,新建矿区铁路专用线一条于牛家梁站与既有国家铁路包西线接轨,新建3条矿井专用线与矿区铁路专用线接轨,煤炭产品最终通过包西线、西康线、西(安)合(肥)线向南运输。

各专用线运输量及需要列车对数见表2.2-3。

矿区对外联络主要依靠西包公路(G210)和榆(林)神(木)公路。

根据矿区开发,规划设计新建矿区公路一条和矿井联络公路四条。

见表2.2-4。

注:日运量按年工作日330天计算,取1.2的不均衡系数。

(4)供水规划
规划设计选定采兔沟水库为矿区永久水源,取水量60000m3/d,同时考虑利用处理后的井下排水及深度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作为复用水水源;矿区建设初期临时水源选定为第四系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及白垩系下统洛河组两个主要含水层水。

总体规划估算用水量为51566.2m3/d。

(5)供热规划
各矿井工业场地内分别建集中供热锅炉房,承担矿井辅助设施区、矿井工业场地及选煤厂采暖、洗浴、井筒保温等供热要求。

锅炉均燃烧本矿原煤,对于部分远离矿井工业场地的风井场地井筒防冻用热,可视具体情况在该风井场地设置热风炉房或锅炉房。

矿区内规划各矿井(含选煤厂)热负荷为199MW,矿区附属设施及行政福利设施区域,其全部热负荷均由该区域内集中热源承担。

热负荷为6829kw。

居住区供热由榆林市市政设施统一考虑。

(6)供电规划
矿区总体规划小保当一号、二号矿井,小壕兔一号、二号矿井双回路供电均取自大保当330kv变电站,郭家滩双回路供电分别取自海流滩110kv变电站和金鸡滩110kv变电站,隆德整合矿井双回路供电取自锦界Ⅰ变和Ⅱ变。

另在小保当一号矿井、小保当二号矿井、小壕兔一号矿井、小壕兔二号矿井、隆德煤矿、郭家滩矿井的工业场地内各规
划1座110kV变电站,矿区的矿井地面和井下、选煤厂及周边用电负荷均取自以上变电站。

估测矿区总用电负荷为173MW。

(7)矿区辅助附属设施规划
矿区辅助设施主要包括:矿区机电设备租赁站;矿区总器材库;矿区中心试验站;矿区爆破材料总库;矿山救护大队和二级普通消防站。

各辅助设施建设规模依据《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规范》(GB50465-2008)及《煤炭安全规程》(2010)规定设置。

(8)矿区行政、公共设施及居住区
矿区行政公共设施(矿区中心区)规划布置在小保当一号井田西南部,便于集中管理;居住区设置于榆林市,公共服务设施依托榆林市已有相关设施,医疗卫生依托锦界工业园区设施。

本矿区在籍职工定员总数为9107人。

(9)矿区地面总布置
根据原煤炭部《关于煤矿地面总体布置改革的若干规定》的精神,将生产、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设施按三条线安排,从管理体制和布置上分开。

矿区开发总占地623.25hm2,见图2.2-2。

(10)环境保护目标
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总体规划环境保护目标见图2.2-3、图2.2-4及表2.2-5。

图2.2-2 矿区地面总布置图
图2.2-3 环境保护目标图
图2.2-4 敏感目标分布图(居民点)
3规划方案分析
3.1规划方案与相关政策、规划协调性分析
通过规划方案分析,环评认为矿区总体规划符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国家相关政策规划;除煤矸石综合利用率略低外,与地方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基本一致;与地方环境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相协调;规划方案内部协调性较好。

3.2规划主要环境缺陷
规划方案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矿区煤矸石综合利用率未达到《榆林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和《榆林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要求;从内部协调性来看,矿区煤矿与选煤厂、采煤与运煤、矿区地面总布置、供电与用电、矿井水与综合利用上基本是协调的,不协调点主要是矿区供水存在不确定性、矿井水外部资源化利用途径存在不确定性、煤矸石利用规划能力偏低且利用途径不确定。

4环境现状调查
(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监测因子NO2、SO2监测期内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均未超标,其环境容量相对较大。

环境空气主要污染因子为TSP,日均TSP浓度值略微超标,TSP超标原因与本区植被覆盖度低、气候干燥、风沙大有关。

(2)地表水环境质量:统计结果显示,榆溪河的总磷和BOD5均有超标现象,榆溪河和秃尾河的氨氮有超标现象,总磷、氨氮和BOD5超标可能受头道河和二道河上游沿线农业施肥和居民生活污水不规范排放影响。

其余各监测指标全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各类相应的水质标准,可见,本评价区地表水环境已经受到一定的污染。

(3)地下水环境质量: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指标除氨氮、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各监测指标全部符合《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标准,评价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

氨氮超标主要由于施用的农肥下渗所致,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善所致。

(4)声环境质量:
①环境噪声
评价区昼、夜间噪声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中3类区要求,评价区声环境状况良好;
②交通噪声
包西铁路、包茂高速和210国道监测点昼夜噪声均超标,超标原因与道路车流量较大有关。

(5)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所有土壤监测点位及项目均能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要求。

(6)生态环境:评价区以地貌类型以风沙滩地为主;植被以草灌为主,植被覆盖度以中、低植被覆盖度为主;评价区的土壤类型主要有栗钙土、风沙土、潮土、粗骨土等,重金属离子监测未超标;土壤侵蚀类型以中度和强度风力侵蚀为主;评价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灌木林地次之;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评价区生态环境状况一般。

(7)敏感目标:
①自然保护区:神木臭柏自然保护区;
②集中饮用水源:红石峡水源地、采兔沟水源地、瑶镇水源地;
③湿地:神木秃尾河湿地、榆阳榆溪河湿地;
④其它敏感目标:规划区内村镇、地表水体、采油气设施、高压输电线、耕地、野生动植物、包西铁路、矿区铁路、210国道和包茂高速公路等。

(8)区域主要环境问题:
①区域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沙化问题依然严重;
②区域气候干旱、干燥度大,水资源整体短缺;
③区域气候改造,风沙、扬尘对环境空气产生不利影响。

5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5.1生态环境
(1)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分析
方案实施占地占评价区面积小,场地、道路等工程施工会改变局部地形标高,并改变原地覆物种类,但宏观上不会改变矿区地形地貌单元。

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采煤地表沉陷斑块由零散分布到基本连续,最终会形成一个基本连续的沉陷区,降低原地形标高,改变微地貌,但总体不会改变原地貌单元。

(2)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分析
场地、公路、专用线、场站等工程占地面积占评价区面积小,且矿区所在区域人均
土地资源丰富,规划方案实施占地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较小。

规划实施采煤过程中,地表沉陷会对规划区土地资源产生影响,为使土地耕作困难、农作物减产,实施“及时充填裂缝、推平台阶、扶正树木”等生态综合防治措施可以减缓这种不利影响,沉陷稳定后可恢复土地原有功能。

(3)对植物资源的影响分析
建设期永久占地会破坏少量植被面积;运行期采煤地表沉陷对乔木影响表现为倾斜,对低矮草灌影响不大;粉尘、扬尘、废气排放会对污染源附近区域植被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采取废气排放前治理、封闭车间、封闭运输车辆等防尘措施后废气、粉尘等对植被资源的影响较小。

(4)对动物资源的影响分析
施工噪声、工业场地噪声、交通运输噪声、人员活动会对局部野生动物生境产生影响,使局部野生动物迁徙,但不会造成矿区野生动物种群的减少。

(5)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分析
各项目建设永久和临时占地会挖损局地地貌植被,加速土壤水土流失,另外弃渣、弃土、弃石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采取植物(场地绿化、临时占地恢复植被)和工程(弃渣场拦渣、覆土复垦等)等水土保持措施后可使新增水土流失得到防治。

采煤破坏地层结构是规划方案实施后加速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采取“及时充填裂缝、推平台阶、恢复植被”等措施可减轻采煤对土地破坏而造成的土壤侵蚀。

(6)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分析
施工期局部干扰土壤环境,降低土壤有机质,影响植物生长;施工机械碾压、人员践踏、土体翻出堆放也会造成一定区域内土壤养分流失;限制施工范围,及时整理现场,平整土地,恢复植被可减轻施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运行期固体废弃物建议优先进行综合利用,未被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在处置场采取防渗、拦渣、推平、碾压、覆土、复垦等措施后对处置场附近土壤环境影响小。

运行期燃煤废气采取必要的除尘、脱硫等措施加以治理,废气中污染物落入地表不会对土壤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7)对矿产资源的影响分析
矿区大规模煤炭开采会使区域煤炭资源储量降低,其影响性质是长久的、不可逆的;采取科学合理的采煤方法和工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延伸煤炭资源产业链,提高煤
炭资源利用价值,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寻找备用资源,延长矿区生产服务年限。

(8)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分析
矿区煤层瓦斯含量低,瓦斯排放对局地气候影响微小;燃煤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大,目前技术情况下尚不能防治其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提高区域植被覆盖度对防治二氧化碳影响局地气候有重要意义。

(9)生态系统演绎趋势
矿区开发前生态系统有朝健康方向发展趋势,矿区开发活动未对生态系统各生态因子产生显著影响,矿区开发活动不会改变原有生态系统发展趋势。

5.2地下水环境
项目施工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因素少,影响程度低,采取合理的环保措施后,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是轻微的、短期的,不会改变区域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

运行期污废水排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轻微;固体废弃物因采取综合利用、临时处置场分层堆放、及时推平、碾压、覆土复垦、恢复植被等措施后,固体废弃物排放不会对处置场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造成大的影响;煤炭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对延安组、直罗组、安定组含水层有影响,预测可造成地下水流失1771.68万m3/a,采取限采、限高、充填等措施后,减小对地下水的影响。

5.3地表水环境
建设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采取污水综合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用于绿化、防尘洒水;施工废水采取截水沟拦截、沉淀处理,除回用施工外,多余的达标废水用于场地洒水、绿化、农田灌溉,不排入地表水体,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轻微。

运行期工业场地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后全部回用生产、绿化,不外排;矿井水经“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达到各用水点水质要求后回用生产,多于部分用作其它工业项目生产用水;选煤废水“零”排放。

预测矿井水未充分利用时外排,对地表水水质影响不大。

5.4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弃土、弃渣用于场地平整、修筑道路;井下形成采空区和废弃巷道后,掘进矸石用于充填采空区和废弃巷道,不出井;洗选煤矸石建议用作劣质煤电厂发电,在未利用时设临时矸石场处置;生活垃圾交由市政垃圾场处置;锅炉灰渣在未利用时运至邻
近电厂灰场处置。

预测在矿区开发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影响较小。

5.5环境空气
锅炉房燃煤烟气:规划方案实施锅炉烟气大气污染物种类较简单、排放量较小,预测锅炉燃煤废气经处理(除尘、脱硫)达标后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影响较小,不会改变现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粉尘:生产环节采取封闭、洒水,运输环节采取封闭运输、修缮道路,矸石场及时推平、碾压、覆土复垦等措施,矿区开发粉尘对环境影响较小。

5.6声环境
铁路、公路运输设备噪声可改变公路两侧一定范围内声环境功能,规划方案拟采取“避让为主、防治为辅”,合理选择道路线路,尽量减少受影响的人群数量,道路投入运行后采取及时修缮道路、维修设备、营造防护林、补偿等措施加以防治,可以有效避免声污染事件发生。

沿线土地利用规划时应避免规划声环境敏感目标。

场地生产设备采取低噪、减震、隔声、吸声等措施,预测厂界噪声可达标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内。

5.7社会环境
规划方案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利方面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矿产资源有序开采、增加就业、缓解社会矛盾,增加区域经济收入,改善区域基础设施;不利影响是采煤形成地表移动变形对土地破坏、居民建筑破坏,减少居民收入,影响居民居住环境,并由此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采取破坏土地补偿、居民建筑搬迁的措施可减缓这种不利影响。

6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经过对矿区总体规划资源、技术、能耗、污染控制等多方面指标分析,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总体规划方案清洁生产水平达到国内先进;矿区开发过程中应大力推行节能、节水、资源回收率高的先进工艺技术,提高矿区开发清洁生产水平。

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属国家陕北大型煤炭基地的一部分,煤炭产品定位为“调出区”,区内煤炭为长焰煤41号(CY41)和不粘煤31号(BN31),是优质的动力、化工用煤,目前陕西渭化、陕化、东陈煤化工园区、锦界工业区煤化工项目对本区煤炭资源需求量较大,另外东南沿海大型燃煤电厂也对本区煤炭资源有较多需要,已达成供煤初步
意向;矿区煤炭生产过程中煤矸石优先用作周边建材工业企业和煤矸石发电企业原料,未利用时在井下充填利用;矿井水经处理后多用于自身回用,多余供给邻近工业用水。

通过对矿产资源储采比、资源回收率、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指标分析,认为榆神矿区总体开发可持续性发展较好。

7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1)环境容量分析
规划方案实施均衡生产期SO2排放量403.56t/a,矿区SO2容量1.720万t/a,环境容量满足矿区开发需要,但需要进一步落实矿区开发SO2总量控制指标来源。

规划方案实施均衡生产期COD排放量为0,拟纳污地表水体为Ⅰ类水域,不得排入任何污废水;矿区废水全部综合利用无外排,不需进行COD和氨氮总量指标的申请,因此满足区域总量控制的要求。

(2)水资源承载力
矿区总体规划估算用水量为51566.2m3/d,矿区开发用水量仅占区域水资源很小的百分比,对区域水资源利用影响不大,矿区开发用水也不影响其它工业、农业、生态用水的需求。

(3)土地资源承载力
矿区开发占地623.25hm2,除矿区行政办公及居住区占地类型为城镇建设用地外,其余占地主要为低覆盖度草地,占地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影响较小;采煤均衡生产期内矿区开发年最大影响面积7.68km2,在沉陷活跃期间对评价区土地利用结构有一定影响,主要影响的林地和草地,沉陷区稳定后,通过实施土地复垦(如土地整理、植树种草等),沉陷土地可恢复至影响前水平。

因此,区域土地资源可以承载矿区开发需要。

(4)生态承载力
矿区生态系统承载力分级为“中等稳定、中等承载、中压”,说明本区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容易遭受外界干扰而使生态系统破坏,同时自我恢复能力也较低。

总体而言,矿区所在区域生态承载力较低,矿区开发必须注重矿区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防止矿区开发使矿区本以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并尽可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8优化建议
根据规划方案实施环境影响、区域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保护要求、矿区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等分析评价结果,针对规划方案存在环境问题,环评提出的优化建议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