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通用15篇)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bbb64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a.png)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通用15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1【教材分析】本文讲了一个小男孩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欣赏着两岸漂亮的风光,被这风光深深吸引而感觉自己就像在画中游。
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同学身临其境之感。
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欢快的心情。
课文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
全诗形象生动,语言精美,节奏感强,相宜同学诵读。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3个字,能认识“横折、横折钩”两个笔画和“木、艹、纟”3个偏旁。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漂亮、富庶的地方,萌发喜爱家乡、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江南是漂亮、富庶的地方,萌发喜爱家乡、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备】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课课题1.导语:你们都知道有哪些交通工具?〔同学畅所欲言〕同学们知道的真多。
今日,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种交通工具。
〔板书:竹排〕2.师介绍竹排。
〔竹排是水上的一种交通工具,以前,在江南一带,农民伯伯常用竹排来运输粮食、货物,现在,竹排主要用在水上娱乐。
〕3.出示课文插图。
它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把书翻到56页,你找一找,竹排在哪?这只小竹排在水里游的时候,看到了很多漂亮的景色,我们今日来学习一首很美的文章:小小竹排画中游。
4.〔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同学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不认识的字读精确,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条”中的生字,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
2.小组沟通识字状况,把你的方法告知小组的其他同学。
3.出示生字词语。
〔1〕带拼音:自读、检查读。
强调“中、唱、树”是翘舌音。
“绿油油”的“油”课文中注的是本音,朗读时应读第一声。
〔2〕去掉拼音认读。
〔3〕认识新偏旁:木、艹、纟。
树:木字旁。
观测“木”和“木字旁”有什么不同?〔第4笔捺变点〕苗:草字头。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2887b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f.png)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竹排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初步掌握水彩绘画技巧,能够用水彩画出竹排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绘画的审美和想象力,锻炼学
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竹排画的绘画技巧及其表现形式。
2.教学难点:掌握水彩画的颜色和画面处理技巧。
三、教学步骤
1.热身(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竹排画的历史和文化背
景,并启发学生思考竹排的意义和价值。
2.演示(20分钟):教师通过影像资料或手绘,向学生展示
竹排画的特点、表现形式和绘画技巧,并指导学生初步掌握水彩画的颜色运用和画面组成。
3.实践(6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或个人,在教师的指导下,
绘制自己的竹排画。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主题和表达,但要体现竹排画的特色和表现方式。
4.回顾(10分钟):教师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取优秀的作品进
行展示和点评,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思考自己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四、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评价学生对竹排历史和文化的理
解,对水彩画的颜色运用和画面组成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艺术素养和创造力的培养情况。
2.对学生的绘画技法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画面组成和表现
形式上更加自由、生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五、学习总结
通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我们让学生以绘画的方式了解到竹排文化的内涵,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观察能力。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_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_](https://img.taocdn.com/s3/m/c82d1d5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5.png)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_教案: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了解中国民谣的流传和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理解和朗读中国民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民谣的兴趣,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情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小小竹排画中游》。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国民谣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小小竹排画中游歌谣及相关图片。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3.学生的教材:中国民间故事书和民谣歌曲集。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放一首中国民谣音乐,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一下这首曲子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民谣歌曲的旋律平淡、节奏稳定,歌词简单易懂,表达情感较为真挚。
2.新课呈现(15分钟)教师将《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歌谣展示给学生,并告诉学生这是一首中国民谣。
引导学生关注歌谣中的重点词汇和情感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绘画勾勒出教材中的竹排场景。
3.听读训练(20分钟)播放《小小竹排画中游》的音频,让学生跟读歌谣。
然后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对情感和语调的感知。
最后,学生伴着音乐律动,朗读整首歌谣。
4.小组合作练习(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中国民谣并轮流朗读给其他同学听,并简单介绍这首歌谣的故事背景和情感表达。
5.延伸活动(15分钟)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中国民谣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情调。
然后提醒学生,他们可以关注身边是否有类似的民谣故事,可以创作并表演自己的民谣。
6.总结回顾(5分钟)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就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感受进行口头回答。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民谣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了解到民谣的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然而,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可以增加一些小游戏和互动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中国民谣的魅力。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精选22篇)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精选2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e30de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5.png)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精选22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篇1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2、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三个偏旁。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开小火车认读12个生字。
2、游戏:一字开花(口头扩词)二、学习生字、偏旁、笔画。
1、先出示“日”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认识笔画横折钩并书写三个。
2、引导学生找找“中”的压线笔,再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笔画横折。
3、学生自己书写"口",互相评价交流。
再写三个。
4、认识3个偏旁,找找带有该偏旁的字。
(课文中学过的`、自己知道的)三、背诵课文。
指名读,自由准备,同桌互背,指名背,集体齐背。
四、扩展延伸1、出示“绿油油”齐读,请学生自由说说“绿油油的什么”。
2、照样子说说ABB形式的词,如:“绿油油的禾苗”“黄澄澄的梨子”“红通通的柿子”“圆溜溜的乒乓球”“胖乎乎的脸蛋”“蓝盈盈的天空”“翠生生的秧苗”“酸溜溜的梅子”等,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3、请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旅游资料和照片,进行介绍,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口、日、中”三个字。
认识2个笔画“、”和3个偏旁“山、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理解词语和句子,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准备挂图、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口、日、中”三个字。
认识2个笔画“、”和3个偏旁“山、木、”。
二、教学重点: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理解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四、教学过程:(一)、看图,揭示课题1、一边看图,一边听音乐。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91b20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8.png)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1老师:这是什么?(出示课件)学生:竹排。
老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欣赏美丽的风景好吗?(出示课件)老师:你们看到什么风景。
学生1:小鱼。
学生2:禾苗。
老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学一首好听的儿歌。
(课件出示课题“小小竹排画中游”)学生齐读课题。
老师:请学生自由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
老师:小朋友读好了吗?那请学生读给林老师听好吗?学生齐读课文。
老师:谁能站起来为大家展示一下?(指一生读)老师:他读得怎样?学生:他读得感情不好。
老师:那请你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该生读课文)老师:他读得怎样?学生:非常棒!老师: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认识吗?(小黑板出示,指一生上台领读)老师:谁来说说这个小朋友读得怎样?学生:他读得很正确。
老师:给他掌声,说说为何会认识这么多字。
老师:打开课本,请小朋友自由拼读生字。
(学生自读生字,老师巡回指导)老师:谁来找找三点水的字。
学生:江流游。
老师:从三个字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江里有水,所以是三点水。
学生2:鱼在水里游,所以游是三点水。
老师:你们真能干,掌声鼓励。
老师:说说唱为何是口字旁?学生:唱歌是用嘴巴的。
老师:排为何是提手旁?学生:竹排用手来划。
老师:生字宝宝摘下了帽子,再请小朋友来认一认。
(小黑板出示,学生集体认读)老师:生字宝宝跳到我们的歌里,你们认识吗?(学生自由读诗歌)老师:你最喜欢哪一句,把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大家听。
学生:鸟儿唱,鱼儿游。
老师:为何喜欢这句?学生1:鱼儿在水里愉快地游来游去。
学生2:小鸟在天上飞快地飞来飞去。
老师:请学生来做做鱼儿游,鸟儿唱的动作。
(学生表演)老师:怎么读,才能读出这种感情来。
学生:高兴。
老师:那请小朋友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读。
(学生齐读,边做动作)老师:还喜欢那一句?学生:禾苗绿油油。
老师:欣赏绿油油的禾苗,(课件出示),你们认为美不美? 学生:真美呀!老师:除了绿油油的禾苗,还有绿油油的什么?学生1:绿油油的树。
《小小竹排画中游》语文教案
![《小小竹排画中游》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f8237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a.png)
《小小竹排画中游》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小小竹排画中游》。
(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如“竹排”、“画中游”等。
(3)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
(2)运用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小小竹排画中游》。
2. 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如“竹排”、“画中游”等。
难点:1.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 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诗歌《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文本、图片、音频等。
2. 教学素材:诗歌背景资料、生词卡片、表演道具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入诗歌《小小竹排画中游》的背景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的作者和背景,讲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3. 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4. 生词学习:讲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游戏等方式进行巩固。
5.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6.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朗读、默写等。
五、课后作业1. 朗读诗歌《小小竹排画中游》三遍,并背诵给家长听。
3. 收集其他关于自然景色的诗歌,进行阅读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f55d5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3.png)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用适当的语言描绘竹排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竹排的兴趣。
(2)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书写。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描绘竹排景象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课文朗读的流畅性与情感表达。
3. 用适当的语言描绘竹排景象。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竹排、山水等。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音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竹排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竹排的特点。
(2)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2)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并让学生书写。
3. 朗读课文:(1)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全班齐读,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4. 理解课文:(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2)讨论:课文中的竹排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5. 描绘竹排景象:(1)以小组为单位,用适当的语言描绘竹排景象。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
(2)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大自然,用所学知识描绘美景。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二)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用适当的语言描绘竹排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竹排的兴趣。
(2)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描绘竹排景象的语言表达。
八、教学难点:1. 课文朗读的流畅性与情感表达。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教案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f2649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2.png)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竹排文化。
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创造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竹排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竹排的外貌和特点。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竹排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竹排的认识和观察。
1.4 教学活动:展示竹排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竹排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竹排的认识和观察。
第二章:绘画技巧讲解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技巧。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内容:介绍绘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讲解绘画的技巧和方法,如线条、色彩和构图。
2.3 教学方法: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绘画技巧的理解。
2.4 教学活动:示范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绘画技巧的理解。
第三章:创作竹排画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竹排画作。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竹排画作。
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构图技巧,使画作更加生动和有趣。
3.3 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竹排画作。
提供绘画创作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作品。
3.4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竹排画作的创作,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竹排画作。
提供绘画创作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作品。
第四章: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综合评价能力。
让学生能够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4.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竹排画作,并进行自评和互评。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精选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70c07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a.png)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口、日、中”3个字。
认识2个笔画和3个偏旁“山、木、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
4、学习读书的方法:能看着字,认识的字不看拼音直接读,不认识的字利用拼音来解决。
5、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读准、读通、读好,一步一步,有层次,有指导是最重要的。
6、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改进自己。
7、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认记生字和朗读课文。
要通过指导学生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三、教学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题: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一幅美丽的山水花鸟画,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到风光如画的江南去游一游。
●初读课文1、出示课题认识的字直接读,不认识的字可看拼音,读准课题。
2、逐句读,读准前后鼻音。
4、连起来自由读。
5、同桌读。
个别读。
范读。
自由读。
个别读。
第二课时●复习教给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如是:日下面是一个人。
叶:加一加,口加十。
肚:月加土秋:禾加火。
对:又加寸冬:下面的两点就像两片雪花。
等总结:这些字宝宝很有意思,有些可以编一句儿歌帮助我们记住,有些可以用加一加办法,还有好多的办法等小朋友自己去发明。
这节课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办法最多,记得最快。
●读好课文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不知道今天有没有忘掉,先自由读几次,看谁读得好。
个别读,请不同层次的学生:金丽莎、跃纯、展立自由读,想一想,我有什么地方不懂?理解“顺水流”:指名读,看图理解。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7085b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f.png)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一)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竹排、河流等自然景观,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描绘竹排和河流。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让幼儿掌握描绘竹排和河流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表现出竹排和河流的特点。
2.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大自然的美。
教学准备:1.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2.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竹排和河流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轻快的音乐,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2. 教师出示一幅描绘竹排和河流的画作,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幅画里有什么?它们是什么关系?你们能描述一下它们的特点吗?”二、新课内容(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竹排和河流的特点,如竹排是由竹子组成的,河流是水流汇聚的地方等。
2. 教师示范如何用画笔和颜料描绘竹排和河流,重点讲解绘画技巧。
3. 教师邀请幼儿进行绘画实践,鼓励他们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描绘竹排和河流。
三、互动环节(10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评价同伴的作品,鼓励他们提出建设性意见。
3. 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他们巩固绘画技巧。
2. 教师鼓励幼儿谈谈对大自然的看法,培养他们的保护意识。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2. 关注幼儿在互动环节的参与程度,评价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搜集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二)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竹排、河流等自然景观,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案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74970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8.png)
《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地演唱歌曲《小小竹排画中游》。
(2)培养学生对我国江南水乡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歌曲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感受集体合作的力量,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会演唱歌曲《小小竹排画中游》。
(2)了解歌曲背景,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
2. 教学难点:(1)咬字清楚,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与音准。
(2)理解歌曲中的象征意义,感受竹排的象征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歌曲《小小竹排画中游》乐谱。
(2)江南水乡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录音机、音响等设备。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江南水乡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播放歌曲《小小竹排画中游》,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新课教学:(1)介绍歌曲的背景,讲解歌曲的象征意义。
(2)教授歌曲的旋律,讲解歌曲的节奏与音准。
(3)分组练习,让学生咬字清楚,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与音准。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2)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唱,培养团队精神。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节奏与音准。
(2)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练习,提高演唱水平。
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让学生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 结合歌曲《小小竹排画中游》,创作一幅描绘江南水乡的画。
3. 思考并记录下自己心中的家乡美景,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演唱中的表现,包括节奏、音准、咬字等方面的准确性,以及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2. 学生创作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创作的画作,考察其对江南水乡美景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小小竹排画中游》的优秀教案
![《小小竹排画中游》的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8743d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2.png)
《小小竹排画中游》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地唱出《小小竹排画中游》这首歌曲。
(2)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理解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老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使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
(2)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与歌曲相关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旋律、歌词学习。
2. 歌曲的演唱技巧及表现手法。
3. 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小小竹排画中游》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 新课教学: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教唱歌曲。
3. 示范演唱:老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互帮互助,提高演唱水平。
5. 课堂展示: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老师点评并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中的重点难点。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锻炼演唱能力。
2. 观看与歌曲相关的视频资料,加深对歌曲背景的了解。
3. 对照歌词,自行练习演唱,加强记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小小竹排画中游》这首歌曲,理解其含义。
2. 学生能够分析歌曲中的节奏、旋律变化,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3. 学生对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悟。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练习和课堂展示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创作比赛,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优秀3篇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9819b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10.png)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优秀3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
本文讲了一个小男孩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被这风光深深吸引而感觉自己就像在画中游。
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
课文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
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二、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12个生字,认识木、艹、纟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江南的美丽与富饶,从而萌发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
难点:对鱼米乡、画中游的理解。
四、课前准备:贴画。
五、学习预设:一、导入激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学习伙伴,(出示竹排图),你认识它吗?(师板书:排)齐读。
你觉得这个排字和老师手上的竹排图有什么关系?是的,把竹子一根一根地排在一起,然后用绳子绑起来,就成了竹排。
(将手中竹排图与排字比较,让学生在比较图与字的共同之处,掌握排的字形与字义。
这种形象识字方法,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更好掌握生字。
)你坐过竹排吗?你对竹排有哪些了解?(师介绍竹排:竹排是水上的一种交通工具,以前,在江南一带,农民伯伯常用竹排来运输粮食、货物,现在,竹排主要用在水上娱乐。
如果有机会到武夷山或者雁荡山去玩,你就可以坐上竹排去观赏一下两岸美丽的景色。
)(竹排离学生生活较远,他们不清楚竹排是怎么样的。
师的介绍让学生对竹排有了感性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今天,小竹排就从河里流啊流,流到了我们这儿,它在河里流的时候啊,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就提笔写了一首诗歌,想知道它写了一首什么诗歌吗?出示课题。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学习中、游。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这是一首怎样的诗歌呢?请小朋友翻开语文书,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3cf6e5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1.png)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非常漂亮富裕的地方。
能宠爱江南,喜爱自己的家乡。
2、用自己的方式熟悉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熟悉2个笔画和三个偏旁。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利用生活阅历、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同学结合看图,联系生活实际,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读画画,理解课文。
2、在指导同学认记字形时,应鼓舞同学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字形,有助于培育同学的创新力量。
3、指导写字时,引导观看,范写指导。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同学喜爱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背,让同学体会到江南的漂亮,激发同学喜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熟悉笔画、偏旁和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字形的教学。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预设目标:初读课文,熟悉本课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三个生字,熟悉2个笔画和3个偏旁。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1、师:小伴侣们坐过竹排吗?(板书:竹排)(假如有,请他来说一说,再出示课件。
假如没有,就直接出示课件竹排。
同学看图理解,随机正音:排。
)2、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3、小小竹排画中游。
(指名读课题,正音。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熟悉的字先圈起来,想想怎样才能熟悉它?(提示: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问老师或同学。
)师巡察检查。
2、小组内齐读,个别读,当小老师教读,评比出参赛选手。
3、参赛选手读,其他同学评议、正音。
三、认读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卡,同学自由读生字词。
并用自己的方式识记12个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
2、同桌互读并沟通记字词的方法。
3、全班沟通。
4、熟悉3个偏旁,找找带有该偏旁的字。
(课文中学过的、自己知道的)。
5、结合课件、图片、生活阅历、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义。
2023年《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15篇
![2023年《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75d44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7.png)
2023年《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15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
会写“口、日、中”3个字。
认识2个笔画和“山、木、艹”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某些重点字词较难理解。
【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设想】本课教学重点是生字和理解重点词句。
生字教学可采用抢读、自读、摘苹果等方式解决。
重点词句比较难理解,教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亲身感受,理解“鱼米乡”及“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意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揭示课题1、课件播放江南风光的图片,放江南的民族乐曲。
2、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质疑。
3、课件出示本课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可结合理解“竹排”。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识生字:找一找,画一画。
⑴课件出示生字,生从书中找出画下,边读边画:①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②同位互读。
⑵小组讨论识记办法。
⑶汇报交流:鼓励生用多种方法识记。
3、指名试读、竖读、横读、开火车读、齐读。
4、再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三、创设情境,理解词句,练习朗读1、指名读文,齐读。
2、师配乐朗读,问:你有什么感觉?你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师适时指导朗读。
3、齐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不明白?4、学生质疑,生生解疑,师生解疑。
重点理解词句“小竹排,顺水流”、“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
5、试着有感情朗读课文。
6、给短文起名字。
引出课题。
7、有感情朗读课文:⑴齐读课文。
⑵男女比赛读。
⑶齐读。
8、请学生扮作“小旅行家”相同学介绍江南风景。
〖板书设计小小竹排画中游鸟儿唱鱼儿游树木密禾苗绿鱼米乡〖教学后记对江南,学生日常生活中感知较少,单纯的说教学生难于接受,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风光的图片,播放文中的图片,学生一目了然,易于理解,并激起了朗读的愿望。
《小小竹排画中游》优秀教案15篇
![《小小竹排画中游》优秀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1699e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1.png)
《小小竹排画中游》优秀教案15篇《小小竹排画中游》优秀教案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小竹排画中游》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小竹排画中游》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排”等12个生字,会写“口”等4个字。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初步感受1. 导入:我们祖国有着秀美的风光,北国的冰雪,高耸的白杨,南国的椰林,婀娜的杨柳。
刚毅秀美,各有特色。
今天我们就要来欣赏一下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
(课件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看,江南的风光多美啊,你都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一条河,河里有小鱼跳出了水面。
天空中有两只燕子飞来了。
河的两边还有很多的树、禾苗、草地,都是绿色的。
远处还有几幢房子,很漂亮……2. 师:江南的风光那么美,树木都是绿油油的,那里的人也很美。
你们看,谁来了?(课件演示:小朋友撑着竹排慢慢过来。
)他是怎样来的呢?3. 板书:竹排了解竹排的形状与用途。
师:看图说说竹排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用处?(通过交流知道竹排是江南水乡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可在此联系竹排的形状来记排这个字。
)4.师:在那么美的风景里,撑着小竹排,欣赏着两岸秀丽的风光,真令人陶醉。
让我们也去感受一下吧!二、小组合作,自主识字1.初读课文师:书上又是怎样来描写江南美丽的景色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注意要读准字、词、句。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师:请小朋友看看上面的这些生字朋友,你都认识它们吗?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3.小组合作,认记生字。
师: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你们想想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看哪组记得最多。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8e45da95727a5e9846a613b.png)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及教学反思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
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2、用自己的方式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三个偏旁。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结合看图,联系生活实际,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读画画,理解课文。
2、在指导学生认记字形时,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字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指导写字时,引导观察,范写指导。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学生喜欢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背,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笔画、偏旁和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字形的教学。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预设目标:初读课文,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三个生字,认识2个笔画和3个偏旁。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1、师:小朋友们坐过竹排吗?(板书:竹排)(如果有,请他来说一说,再出示课件。
如果没有,就直接出示课件竹排。
学生看图理解,随机正音:排。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小小竹排画中游。
(指名读课题,正音。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先圈起来,想想怎样才能认识它?(提示: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问老师或同学。
)师巡视检查。
2、小组内齐读,个别读,当小老师教读,评选出参赛选手。
3、参赛选手读,其他学生评议、正音。
三、认读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卡,学生自由读生字词。
并用自己的方式识记12个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
2、同桌互读并交流记字词的方法。
3、全班交流。
4、认识3个偏旁,找找带有该偏旁的字。
(课文中学过的、自己知道的)。
5、结合课件、图片、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义。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15篇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81936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e.png)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15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1教学前思:1、一年级学生擅长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在理解字词时,我采取多种形式:看图理解、听音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等。
2、学生的个性能力不同,所以在指导学生认记字形时,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字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学生喜欢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背,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定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2、用自己的方式认识排中游流唱两岸树苗绿江南等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
认识2个笔画和三个偏旁。
3、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笔画偏旁和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1、收集学生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布置在教室里,课前介绍;2、清越的古筝音乐;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2、用自己的方式认识12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绿油油朗读时应读成lǜyōuyōu。
3、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先借助课件,演示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穿着红衣裤的小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河水清清,鱼儿在水中嬉戏欢跃;两岸树木茂密,鸟儿在林间飞舞歌唱。
近处,绿油油的禾苗一望无际;远处,几间青瓦白墙的房屋若隐若现。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案例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案例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61e294964bcf84b9d57bbd.png)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案例及反思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去过什么地方游玩?那里的风景怎么样?生1:我去过北京,那里有天安门、故宫、长城,真是美极了。
生2:我去过杭州,西湖很漂亮。
生3:我去过青岛,大海无边无际,我还捡了许多美丽的贝壳。
……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课件:美丽的江南。
生:观看。
师:小朋友,看了图画,你觉得江南怎么样?生:(齐声回答)很美。
师:今天,我们就乘上小竹排,去游一游像画一样美的江南,好不好?生:好。
师: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注意“中”的读音,再读课题,能不能读得美一点。
这么美丽的江南景色,有人就把他写成了一首儿歌,请小朋友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文本:师:那就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64页,自己先读几遍。
对了,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宝宝,该怎么办呀?生:问问上面的拼音朋友就知道了。
师:对呀,还要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记住这些字宝宝。
好的,开始吧!生:(自由朗读。
)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可以同桌两个人,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如果他读得好,你就夸夸他;如果不够好,你就帮帮他。
还要把自己记住字宝宝的方式也两个人交流交流。
生:(同桌两人互读、互评)师:小朋友,课文里还藏着许多生字宝宝呢!现在李老师都把它们请出来了,看你能不能准确的叫出它们的名字!生:齐读三、再读文本:师:(课件播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图片并配上音乐)啊!这两岸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可别忘了随时按下你手中的照相机呀!(边看图片,师边随机进行解说)小小竹排,顺水漂流,两岸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绿油油的禾苗,鸟儿在尽情欢唱,鱼儿欢快的跳出水面,江南的景色真美啊!生:边看,边情不自禁的喊着,还不停的“拍着”照片。
师:真的好美,你们拍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呀?生:(大多数学生都高高的举起了小手)我不仅拍到了好多美丽的小鸟,还听到了好听的鸟叫声呢!师:是啊,鸟儿叽叽喳喳的叫着、唱着,真好听!你听懂它们在唱些什么了吗?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fc3e6e0844769eae009edf8.png)
【教案】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麗富饒的地方。
能喜愛江南,熱愛自己的家鄉。
2、用自己的方式認識12個生字,會寫口、日、中3個字,認識2個筆劃和三個偏旁。
3、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利用生活經驗、圖片、聯繫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樹木密、禾苗、江南、魚米鄉等詞語。
二、過程與方法1、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結合看圖,聯繫生活實際,反復誦讀,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讀畫畫,理解課文。
2、在指導學生認記字形時,應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住字形,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指導寫字時,引導觀察,範寫指導。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學生喜歡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和背,讓學生體會到江南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1、認識筆劃、偏旁和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字形的教學。
教學時間:2課時第一課時預設目標:初讀課文,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口、日、中三個生字,認識2個筆劃和3個偏旁。
教學過程:一、直接導入。
1、師:小朋友們坐過竹排嗎?(板書:竹排)(如果有,請他來說一說,再出示課件。
如果沒有,就直接出示課件竹排。
學生看圖理解,隨機正音:排。
)2、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3、小小竹排畫中游。
(指名讀課題,正音。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先圈起來,想想怎樣才能認識它?(提示: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問老師或同學。
)師巡視檢查。
2、小組內齊讀,個別讀,當小老師教讀,評選出參賽選手。
3、參賽選手讀,其他學生評議、正音。
三、認讀生字詞。
1、出示生字詞卡,學生自由讀生字詞。
並用自己的方式識記12個生字及帶生字的詞語。
2、同桌互讀並交流記字詞的方法。
3、全班交流。
4、認識3個偏旁,找找帶有該偏旁的字。
(課文中學過的、自己知道的)。
5、結合課件、圖片、生活經驗、聯繫上下文等理解詞義。
順水流:可以請學生邊讀句子邊用手勢表演,然後自己讀句子做手勢最後共同邊讀邊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1、本课是一篇儿歌形式的词文,图文并茂。
图上画的是江南美丽、富饶的风光,一只竹排在清清的河水中行驶,一个小男孩撑着竹排顺流而下。
鱼在水里游,鸟在天上飞,河的两岸
有绿油油的稻田和浓密的树木。
插
图和课文内容密切结合。
全文共有3句话。
第一句主要写小竹竹排顺水往前行,鱼儿在清清的水中游来游去,鸟儿在枝头唱歌的情景;第二句话说的是河两岸树木茂密,禾苗茁壮;第三句中的江南是个盛产鱼虾、稻米等,物产丰富。
坐在小竹排上顺水前行,一路观赏着江南美丽的风景,真好象是在画中浏览一样。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江南人们的高兴心情。
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儿
诵读。
2、本课要学会3个生字,会认12个字,学会3个新偏旁木、
认识2种新笔画
二、设计理念及总体思路:
运用课件构筑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体验语言文字所包含的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
1、悟江南――让学生说说除了书上写的,
图中画的,江南还有什么,分别是怎么样的;2、画江南――在课本的江南插图上添上美丽的一笔;3、诵江南――让学生根据画的内容改编课文。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
两个笔画和木
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第一课时
1、播放儿歌,
2、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
来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吗?比比看,谁的小
朵最灵。
播放儿歌,(歌词为本节课课文内容)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将相应词语
片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用儿歌和语言创设情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为后面通过语言感受江南的美作了很好的
垫。
二、整体感知课文。
小朋友听得可真仔细,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相忆江南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风景旧曾谙。
山寺月中寻桂子,群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