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

合集下载

先秦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楚辞等

先秦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楚辞等

先秦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楚辞等先秦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楚辞》等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诗歌为主要形式,其中《诗经》、《楚辞》等作品代表了先秦文学的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先秦文学的特点并以《诗经》、《楚辞》为例进行论述。

一、先秦文学的特点1. 反映封建制度和贵族生活:先秦社会以封建制度为主导,文学作品往往以君王、贵族和官员的生活为题材,描写了他们的功绩、荣耀以及悲剧性命运。

这种写作倾向使得文学作品充满了封建主义的思想和价值观。

2. 注重表达情感和个体感受:早期的先秦诗歌以感情表达为主要特点,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感受,这种情感表达的形式多样,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歌颂,也有对悲伤和忧愁的抒发。

3. 运用典故、象征等修辞手法:先秦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典故、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比拟、隐喻等手段进行表达。

这样的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富有内涵,读者需要通过对典故和象征的理解来领悟作品的意义。

4. 以形式简洁、音乐性强为特点:先秦文学作品多采用平仄对偶的形式,这种写作方式使得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音乐性,有助于传承和记忆。

并且,这些作品往往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使得读者阅读起来更加流畅。

二、《诗经》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300多首古代诗歌,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

它在先秦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特点如下:1. 原始朴实:《诗经》中的诗歌多以田园生活为主题,反映了原始朴素的农耕生活,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这些歌颂了季节变化、耕种劳动等内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 音乐性强:《诗经》每首诗都有特定的音乐曲调,配合仪式舞蹈进行演唱。

这种音乐性强的特点使得《诗经》成为古代音乐的重要遗产,也为后世音乐发展提供了启示。

3. 聚焦于人情世故:《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聚焦于人情世故,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的甜蜜与痛苦等。

先秦文学的概念

先秦文学的概念

先秦文学的概念
先秦文学是指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

先秦文学在内容上主要包括诗歌、赋、章句、典籍等多种文体。

其中最重要的是《诗经》和《楚辞》两部诗集,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瑰宝。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楚辞》是楚国地方诗歌的总集,内容丰富多样,语言优美流畅,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先秦文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典籍,如《尚书》、《礼记》、《论语》、《墨子》等。

这些典籍主要是以散文的形式记录古代政治、军事、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学的特点是注重韵律、音韵,注重文辞的表达和修饰,追求语言的音乐美和形象美。

同时,先秦文学也注重思想内容的表达和探索,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思潮。

总的来说,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奠定了后世文学创作的基础,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学知识点

先秦文学知识点

先秦文学知识点一、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至秦朝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之前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思想信仰和政治制度,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主要文学体裁1. 诗歌- 风、雅、颂:《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内容和风格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楚辞: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是战国时期楚地特有的文学形式。

2. 散文- 史传:如《左传》、《国语》等,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言行。

- 诸子散文:包括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法家的《韩非子》等,反映了各家各派的思想。

3. 戏剧- 先秦时期尚未形成成熟的戏剧形式,但有一些宗教仪式和宫廷娱乐活动中的表演艺术。

三、重要文学理念1. 儒家文学观- 重视文学的教化功能,认为文学应当传达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 强调“文以载道”,即文学作品应承载和传播儒家的道德和政治理念。

2. 道家文学观- 倡导自然无为,认为文学创作应顺应自然,不受外界约束。

- 主张文学应表达个体的精神追求和内在情感。

3. 法家文学观- 认为文学应当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强调实用主义。

四、代表性文学作品及作者1.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屈原:楚国诗人,代表作《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个人抱负。

3.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4.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5. 韩非: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主张法治和权术。

五、先秦文学的影响先秦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影响了后世诗歌的发展;儒家的文学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六、结论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

(完整版)先秦文学

(完整版)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概述一、先秦文学界定广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传说中的尧、舜、禹的时代)、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至于狭义的“先秦”,则主要指秦统一天下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从文学史的角度,应当说先秦文学是指广义的先秦文学,即上古至战国时期的,、” ' ,、\/■- 文学。

二、先秦文学概况1、上古文学:歌谣和神话2、诗歌:《诗经》、《楚辞》3、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三、先秦文学的特征在这个阶段,先秦文学有三大主要特征:其一,文学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个体的身份也不断变化;1、群体创作时期,主要在文字产生以前这个时期,即群讴唱和。

其主要作品当是劳动乐歌(含农事祭舞)。

2、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背景,巫觋作为个体文学创作者开始出现,出于巫术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是当时主要的作品。

3、商周之际到春秋人事受到重视,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或为新兴文化的代表,记人事,观天象,述旧典的史家散文,是当时重要的作品。

4、西周春秋时期学在官府,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是此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他们所献诗、所采诗是这一时期留存后世最多的作品。

5、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时期,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的“士”阶层,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子散文”是这一时期最多最具个性的文学作品。

其二,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其三,先秦文学的发展,是与先秦社会文化的发展相表里的。

1、夏商时代文化背景相同,都以巫文化最具代表性,故夏商文学也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突出体现为直接为宗教活动产物的诗歌作品,可考资料较多。

2、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社会制度由血亲面宗法,时代精神由敬畏鬼神到敬礼重德,因而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历史散文借修史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概述一、先秦文学界定广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传说中的尧、舜、禹的时代)、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至于狭义的“先秦”,则主要指秦统一天下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从文学史的角度,应当说先秦文学是指广义的先秦文学,即上古至战国时期的文学。

二、先秦文学概况1、上古文学:歌谣和神话2、诗歌:《诗经》、《楚辞》3、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三、先秦文学的特征在这个阶段,先秦文学有三大主要特征:其一,文学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个体的身份也不断变化;1、群体创作时期,主要在文字产生以前这个时期,即群讴唱和。

其主要作品当是劳动乐歌(含农事祭舞)。

2、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背景,巫觋作为个体文学创作者开始出现,出于巫术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是当时主要的作品。

3、商周之际到春秋人事受到重视,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或为新兴文化的代表,记人事,观天象,述旧典的史家散文,是当时重要的作品。

4、西周春秋时期学在官府,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是此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他们所献诗、所采诗是这一时期留存后世最多的作品。

5、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时期,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的“士”阶层,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子散文”是这一时期最多最具个性的文学作品。

其二,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其三,先秦文学的发展,是与先秦社会文化的发展相表里的。

1、夏商时代文化背景相同,都以巫文化最具代表性,故夏商文学也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突出体现为直接为宗教活动产物的诗歌作品,可考资料较多。

2、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社会制度由血亲面宗法,时代精神由敬畏鬼神到敬礼重德,因而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历史散文借修史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

3、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表现出着眼现实,少及“天命”,自觉创新的共有文化气质,产生了不同于前代又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第一章: 先秦文学
概说
一、先秦文学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221年)
Ysad.gif
二、先秦时期的概况:
公元前21世纪,建立夏朝。公元前16世纪,建立商朝。
普遍意识: 对鬼神的信仰和对祖先亡灵的崇拜。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 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礼记·表记篇》)
公元前12世纪,建立周朝 (西周;东周:春秋 、战国)。 1、进入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 2、各家各派涌现,形成“士”的社会阶层。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 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三皇 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②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③伏羲、祝融、神农(同上); ④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五帝 ①黄帝、颛顼、帝喾(kù)、尧、舜(《大戴礼记》); ②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载民”是始祖;“玄鸟”即燕子,可能是本部落 的图腾; “遂草木”歌唱草木茂盛;“奋五谷” 歌唱五谷生长;“敬天常”即遵循自然法则;“达 帝功”以下反映了原始人的宗教信仰。
体现了上古时代诗、乐、 舞一体的原始形态。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古肉字)” 《吴越春秋》
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
乘马,班如。匪寇,婚媾。《易经》
(5)古代神话对浪漫主义传统的形成和 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四、先秦文学概况
1、诗歌
诗经 :现实主义。 楚辞: 浪漫主义。
《诗经》 、 《楚辞》,形成了 诗歌发展的《风》、《骚》传统。
2、散文

先秦文学发展脉络

先秦文学发展脉络

先秦文学,是指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历史记载等多种形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先秦文学的发展脉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一、先秦诗歌的发展先秦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包括《诗经》、《楚辞》等。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类。

《诗经》的诗歌形式多样,既有四言诗,也有五言诗,还有六言诗等。

这些诗歌内容广泛,既有反映劳动生活的民歌,也有歌颂英雄事迹的史诗,还有表达爱情、友谊等情感的抒情诗。

《诗经》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一部重要诗歌总集,主要作者是屈原。

《楚辞》的诗歌形式较《诗经》更为丰富多样,有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等。

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先秦诗歌的瑰宝。

《楚辞》的出现,标志着先秦诗歌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二、先秦散文的发展先秦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源头,主要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记载。

《论语》、《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等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哲学、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

先秦散文的风格多样,有的以说理见长,如《孟子》、《荀子》;有的以寓言讽刺为主,如《庄子》、《韩非子》;有的以对话形式展开论述,如《墨子》。

这些散文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创新,为后世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先秦历史记载的发展先秦时期的历史记载主要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以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详细记录了各诸侯国的政治斗争、战争征伐等。

《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以各诸侯国的历史为主要内容,记录了各国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等。

《战国策》是一部纪传体史书,以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记录了各国的政治斗争、外交往来等。

先秦文学概论

先秦文学概论

先秦文学概论先秦文学概论一、何谓“先秦”广义“先秦”:即“秦先”,泛指秦统一六国(前221年)以前直至远古时代。

狭义“先秦”:主要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先秦文学,主要即指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的文学。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文学形式的演变口头文学:原始歌谣、神话传说书面文学:诗歌、散文诗歌:诗三百、楚辞散文:甲骨卜辞、钟鼎彝器铭文-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史传散文)★总体趋势:由口头而书面、由简而繁、由原始朴素而文采斐然。

三、先秦文学的时代背景1、社会制度层面:王纲解纽,礼崩乐坏2、思想文化层面: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四、先秦文学的总体特征1、发愤著书,有为而作(创作动机)2、放言无惮,无所忌讳(创造氛围)3、深于取象,深于比兴(创作手法)4、紧贴现实人生,体现理性精神(思想内容))5、多非一人一时所著,作者难以确指(作者)6、文、史、哲合一、诗、乐、舞结合、文学尚未独立。

(学科特征)神话一、神话的产生和价值1、什么是神话是远古时期的人类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口头创作的神异故事;是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曲折反映和超现实的形象描述;是初民对世界的原始理解和阐释方式。

2、神话的产生◆神话产生于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人类童年时代,带有鲜明的原始思维特征。

◆原始思维的几大特点:a.以形象思维为主;b.以类比、模拟的行为方式为主要表现;c.以崇拜为主要倾向。

3、神话的价值*认识价值以特殊方式为后人探索远古历史及人类精神世界透露了许多可贵的信息,是后世人类的精神“原型”。

*审美价值作为人类历史上永不复返的阶段所产生的艺术形式,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源头,本身就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马克思),是文学艺术的“武库”和“土壤”。

二、中国古代的主要神话我国的神话缺乏系统记载神话的专门典籍,现存的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等先秦典籍中。

我国古代神话类别主要有:自然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传奇神话。

《大学语文》第二讲(先秦文学)

《大学语文》第二讲(先秦文学)
详细描述
法家文学代表作品包括《韩非子》、《商君书》等,强调法治的重要性,主张以 严格的法律制度来规范社会行为和政治权力,反对人治和权谋,提倡制度化管理 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墨家文学
总结词
墨家文学以“兼爱”为核心,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主张以 实际行动来改善社会状况和救助弱者。
详细描述
墨家文学代表作品包括《墨子》等,强调兼爱、非攻、尚同 等思想,主张消除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提倡以实际行动来 改善社会状况和救助弱者,并强调勤劳、节俭等品德。
01
先秦文学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对于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推
动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文化交流
02
先秦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思想,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
互理解与交流。
激发艺术创造力
03
先秦文学的艺术魅力可以激发现代艺术家的创造力,推动艺术
创新与发展。
谢谢
THANKS
道家文学
总结词
道家文学以“道”为核心,强调自然无为、返璞归真,主张超越世俗纷扰,追 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详细描述
道家文学代表作品包括《老子》、《庄子》等,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人 生哲学,主张摆脱世俗的束缚和功利追求,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以达到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法家文学
总结词
法家文学以“法”为核心,强调法治、制度化管理,主张以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维 护社会秩序和统治权威。
特点
先秦文学具有独特的思想性和艺 术性,强调文以载道,注重修辞 和文采,同时表现出鲜明的个性 化和创新精神。
先秦文学的重要性
思想启蒙
先秦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对后 世的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思想启蒙 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如《国语》、《战国策》。
编年体:按年、月、日编排史实。如《春秋》、
《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断代史: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史实的史
书。始创于中国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
历史散文:第一阶段
《尚书》和《春秋》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被
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 书”。它的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记载了虞、夏商、周的许多重要史实,真实的反映了这一 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 度等。
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 国的历史。
第三阶段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记载了
“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 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本书也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 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曾被斥之为"邪说"、"畔经离道之书"。 它基本上自成于纵横家。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 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抵牾不合,因而为后 世学古时代到秦代建立之前的 文学。 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 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发展阶段。 文学的样式有神话、诗歌和散文。
先秦文学主要内容
1、上古歌谣和神话 2、《诗经》 3、先秦散文:历史散文和诸子散 文 4、《楚辞》
史书体裁简介: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诸子散文:三个阶段
一、春秋战国之交: 《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 二、战国中期: 《孟子》、《庄子》为代表
三、战国末期: 《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 表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 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 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共305篇。

第二讲:先秦文学的文化背景与文学形态

第二讲:先秦文学的文化背景与文学形态
的,这是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
2. 文史哲不分家:
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态势。 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某些作品是史学
或哲学著作,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 学意味。
二、先秦文学的特征
1.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 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 始作者和创作年代都难以确指。
第二讲
先秦文学的 文化背景与文学形态
问题之一:
先秦文学的
文化背景
一、先秦文学的概念
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统一(前 221)以前的文学现象,它经历了原始 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 期(春秋末战国时代)。
先秦文学处于中国文学的发生期,是中 国文学的源头。
二、先秦文学的分期及文化背景
先秦文学作者的身份由巫到史,到贵族, 再到士,其演变过程与文学繁荣的趋势 是一致的。
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 材、风格等方面现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
本讲思考题:
1.先秦文学的文化背景及其分期 2.先秦文学的形态 3.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第二讲结束:
谢 谢!
4.先秦文学的样式
原始歌谣 神话传说 早期诗歌(《诗经》、楚辞) 早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问题之三:
先秦文学作者的 流变
一、由巫到史:
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 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主要承担者的身份、地位 发生了明显变化,文学作者也因之而不断变化。
2.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西周开始进入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 殷商时期的浓厚的巫术色彩渐减,周代文学 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
周代的历史意识空前发展起来,史官原来的 宗教职责迅速淡化,史官文化走向成熟。

(完整版)先秦文学概述

(完整版)先秦文学概述
《韩非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四.先秦文学的特点
1.创始性:具有开创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
2.综合性: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合
3.实用性:反映社会现实
4.随意性:言论自由
五.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
(一)发愤著书的传统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因为“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作者遭受困顿,心中郁闷不平,故通过创作来抒情言志,表达愤懑不平之情。司马迁概括了先秦各家发愤著书的传统,同时也是他创作《史记》的动机。唐宋古文运动时,韩愈提出“不平则鸣”,欧阳修提出“诗穷后工”,都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
(四)先秦散文
1.历史散文
(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大体上是春秋以前历史史官所收藏的官府要件和论文选编。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2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1)创世神话:
即解释世界、人类民族起源的神话。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玄鸟生商”、“姜嫄生后稷”等。这类神话包含着自然崇拜与探索,以及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意识。
(2)英雄神话:
反映在人与自然斗争中产生的英雄人物的神话。如“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一般说来神话包含两种意识:崇拜与征服,但中国古代神话多表现出对自然的征服意识。
3.形式:篇幅短小,语句短促,节奏鲜明,歌、舞、乐三位一体
如:《吕氏春秋·古乐篇》所记载的葛天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演唱情景,可以看出原始歌谣具有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混合形态的艺术形式。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概述一、先秦文学界定广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传说中的尧、舜、禹的时代)、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时代)与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至于狭义的“先秦”,则主要指秦统一天下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从文学史的角度,应当说先秦文学就是指广义的先秦文学,即上古至战国时期的文学。

二、先秦文学概况1、上古文学:歌谣与神话2、诗歌:《诗经》、《楚辞》3、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三、先秦文学的特征在这个阶段,先秦文学有三大主要特征:其一,文学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个体的身份也不断变化;1、群体创作时期,主要在文字产生以前这个时期,即群讴唱与。

其主要作品当就是劳动乐歌(含农事祭舞)。

2、夏、商时代与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背景,巫觋作为个体文学创作者开始出现,出于巫术目的而创制的韵文就是当时主要的作品。

3、商周之际到春秋人事受到重视,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或为新兴文化的代表,记人事,观天象,述旧典的史家散文,就是当时重要的作品。

4、西周春秋时期学在官府,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就是此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她们所献诗、所采诗就是这一时期留存后世最多的作品。

5、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时期,在贵族与庶人之间兴起的“士”阶层,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子散文”就是这一时期最多最具个性的文学作品。

其二,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就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就是诗乐舞结合,这种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其三,先秦文学的发展,就是与先秦社会文化的发展相表里的。

1、夏商时代文化背景相同,都以巫文化最具代表性,故夏商文学也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突出体现为直接为宗教活动产物的诗歌作品,可考资料较多。

2、自西周开始, 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社会制度由血亲面宗法,时代精神由敬畏鬼神到敬礼重德,因而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历史散文借修史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

《先秦文学》课件

《先秦文学》课件

汉赋的发展与演变
汉赋的发展
汉赋是在楚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文体 ,其特点是篇幅较长、气势磅礴、辞藻华丽 。汉赋的发展经历了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 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汉赋的演变
汉赋在演变过程中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逐渐从抒发个人情感转向歌功颂德、讽谏时 政等主题。同时,汉赋在形式上也发生了变
05
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诸子散文是先秦时期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详细描述
诸子散文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思想家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而创作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 具有思想性强、文笔优美、语言精练、逻辑严密等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性诸子散文举例
总结词
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诸子散文作品。
VS
详细描述
例如,《论语》、《孟子》、《墨子》、 《庄子》等,这些作品都是中国古代文学 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 思想价值。
诸子散文的文化影响
总结词
分析诸子散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详细描述
诸子散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 不仅代表了当时各个学派的思想成果,而且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观念。例如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观念,至今仍然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同时,诸子
化,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格式和规范。
楚辞与汉赋的艺术成就
要点一
楚辞的艺术成就
楚辞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独特的诗歌形式和表 现手法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楚辞 的文学价值也得到了后世文学家和读者的广泛认可。
要点二
汉赋的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先秦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先秦文学

《诗经》和儒家、墨家、法家的散文,产生于北 方,表现了北方人民重实际而轻冥想的特点。屈 原和宋玉的作品,想象丰富,文辞华丽,则是南 方楚文化的产物。《庄子》的奇思遐想,除了受 楚文化的影响,又与齐地有关海洋的传说有关。 同是北方的文学,也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 差异而面貌不同,《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就表 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的差别。
《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短短的四句八字,写出了人们砍削竹子, 制造弹弓,射出弹丸,投击野兽的整个劳 动过程,是一种质朴简略的原始猎歌。
《吕氏春秋· 古乐篇》的“葛天 氏之乐”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 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 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 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第二节 原始歌谣与神话
一、原始歌谣

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是诗歌。最初的诗 歌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活实践。原始人 在生活实践中,产生了交往和抒发感情 的需要,除了借助语言之外,他们还会 发出一些抑扬顿挫的呼声。这种呼声就 是歌唱的前身。当人们在有声无义的呼 声中加入简单的语言,就形成了最简单 的诗歌。
1、应用性与现实性 先秦文学尚处在文学的初起阶段,这一时 期,文学还没有同学术及其它艺术形式完 全分离,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而是带有 很强的应用性。先秦文学具有很强的现实 性,作品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关,其中 总是大胆地表现对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 看法与感受,从来学史
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各个时代文学发展的概况、文 学创作的主要成就、特点及其形成 原因;历史上各种文学体裁发生、 发展及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各个时 期代表作家的创作成就、特点、地 位及影响;各种文学流派的形成及 其文学主张、创作成就、特点及影 响。

先秦文学的概念

先秦文学的概念

先秦文学的概念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先秦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一直为后世所传承和发扬。

本文将深入探讨先秦文学的概念、特点及影响,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珍贵文化遗产。

一、概念解析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朝统一中国之前的文学作品的总称,包括上古神话、传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各类文体。

在这个时期,文学的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等。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先秦文学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二、特点展示1. 多元性:先秦文学的创作主体多样,既有神祇、英雄人物,也有平民百姓;形式也丰富多样,包括神话、传说、诗歌、散文等多种体裁。

这种多元性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化面貌。

2. 社会现实反映:先秦文学作品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无论是战争场面还是生产劳动、婚丧嫁娶等方面都有生动的描写。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史诗和民间故事中。

3. 思想启蒙:先秦文学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对后世的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影响探源先秦文学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础。

它对中国古代诗词、散文、戏曲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东亚其他地区的文学发展。

例如,《诗经》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吟咏和表达情感的主要载体之一;诸子百家的著作则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源泉。

四、未来展望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先秦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更加凸显。

我们应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网络平台等,对先秦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传播。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新一代的文学爱好者,让他们了解并传承这一珍贵文化遗产。

五、结语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是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窗口。

通过学习和研究先秦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历史,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先秦时代先秦文学的主要文学形式:上古歌谣古代神话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骚体”。

《楚辞》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1]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东汉王逸作章句。

原收战国楚人屈原[2]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3]《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4-5] 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6]一.古代神话《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

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

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

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文学一、概述:先秦文学是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中国文学。

是中国文学的起点,跨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经历了从坯胎萌芽到生长成熟的漫长过程,直到周代蔚为大观。

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

先秦文学要讨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

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有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先导的古代神话和古代歌谣,有标志着我国文学光辉起点的《诗经》,有作为后代史传体文学和小说、戏剧滥觞的历史散文,有体现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局的诸子散文,有我国寓言文学鼻祖的先秦寓言,有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楚辞》,等等。

丰富多彩,斑驳灿烂,奠定了我国两千几百年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诗经》和《楚辞》耸立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座巍峨的高峰,史传和诸子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

二、内容及发展经历A神话歌谣1)文字产生之前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先秦文学《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

另有《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该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经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这些神话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

2)文字产生之后的书面文学的萌芽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传说时期。

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

甲骨文和金文的产生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B、历史散文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

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孔子编著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都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

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

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

《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

C、诸子散文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

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

《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

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

《老子》基本上是道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

《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

《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

其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体现了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

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

《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

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门客的集体创作,体制宏大、内容博杂、兼收并蓄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大规模的总结,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D、楚辞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

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并使屈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三、先秦文学特点先秦文学自身的特点。

第一是创始性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第一页,文学伴随着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祭祀、婚姻等日常生活而产生,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至周代而蔚为大观。

诗歌、散文、辞赋等文学形式一应俱全,散文中史传散文、诸子散文和应用散文已有明确的分界。

史传散文的记言记事由分离到融合,产生了文诰、编年、国别、谱牒等多种体例。

诸子散文由简短的语录体发展为论辩文,进而形成专题论文,完成了论说文的体制。

应用文中包括典、谟、训、诰、誓、命以及书信、盟誓、祝文、祝辞、箴、诔、铭文等各种文体。

先秦诸子多元化的思想各成体系,彼此渗透,形成中国古代思想史以百家争鸣为开端的特点,并辐射其他各种文体形式之中。

先秦散文的记言、叙事、写人以及议论、抒情等,由自然到自觉,手法逐渐成熟。

诗歌开中国抒情诗之端,《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主要流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经学角度来说,先秦时代是出产“元典”的时代,儒、道及其他各种思想流派的原始经典都出自这一时代;从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体裁的产生、思想体系的形成、艺术手法的探索、文学流派的开创等各个方面来看,先秦文学都具有创始性的意义。

这种创始性充分体现了先秦时代的作家所特有的开拓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注重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恰与后世辗转模拟、东施效颦的风气形成强烈的对比。

第二是综合性先秦时代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合。

文学是泛指包括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在内的一切学术。

先秦文献中,史传散文记史解经,却不乏哲理思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诸子散文传经布道,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议论说理多具象化,采用寓言、比喻、白描、夸张、铺排等多种文学手法;《诗经》和《楚辞》本是文学创作,却具有一定程度的史料价值和思辨色彩。

这些文献对于研究先秦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文学等都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

先秦时代的诗歌、音乐和舞蹈密不可分,从原始歌谣到《诗经》、《楚辞》都是如此。

《吕氏春秋·古乐》中记载的“葛天氏之乐”,有舞蹈道具和动作的描述,乐章的章名概括了诗歌的内容,显然是诗乐舞的综合表演。

《诗经》作品大多重章叠句,原本是适应音乐和舞蹈反复表演的需要。

《墨子·公孟》中也说:“儒者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弦《诗三百》,诵《诗三百》”,可以歌唱、舞蹈、弦奏、吟诵,正说明《诗经》具有综合艺术的特征。

《楚辞·离骚》的末节、《九章》中《涉江》、《哀郢》、《抽思》、《怀沙》等篇以及《招魂》的末节都有“乱曰”,“乱”既是内容的总结,也是标识音乐的末章。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神巫歌基础上的创作,祭神巫歌是表演巫舞所唱的歌,其中每篇并无“乱曰”,但末篇《礼魂》就是《九歌》前十篇通用的乱辞。

由此可见,楚辞也具有诗乐舞相融合的特点。

明确综合性的特点,研读文学便要紧密结合时代文化背景,力避盲人摸象。

第三是实用性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动荡、大变革、大改组的形势,文学普遍具有实用性,或为具体社会问题而发,如《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或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判断历史人物的是非曲直,为现实社会提供借鉴,如史传散文的定是非,决嫌疑;或旨在揭示和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如诸子百家为拯救社会而各陈己见;或自怨而生,抨击现实政治,如屈原之作《离骚》。

第四是随意性随意性指作家不受局限,放言无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文字产生以前的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自然是尽人脑所能想,尽人口所能言。

产生文字的殷商时代也无所束缚,尽管对天神无限崇拜,还是有武乙之辈敢于射天。

周代崇尚礼制,思想有所束缚,然而《诗经》中的民歌用朴实的语言抒发真实的情感,饥者歌食,劳者歌事,对大人君子作无情的嘲讽,对男女爱情作坦率的表白。

经过筛选润色的《诗经》尚有真实感,可以想见未能入选的诗歌更是实话实说。

先秦无人模拟《诗经》,蕴酿二、三百年之后,楚辞以全新的面貌上诗坛。

后人每以《诗经》为比照评论《离骚》,或认为《离骚》兼具国风、小雅之长,或认为屈原露才扬己、怨刺其上、强非其人,不同于《诗经》;或认为屈原独依诗人之义,依托五经以立义;刘勰的《文心雕龙·辨骚》分剖四事同于风雅,四事异乎经典,算是一种折衷的总结。

以同于《诗经》为褒,以异于《诗经》作贬,是囿于汉代作家尊经学重模拟的怪圈,而忽视了先秦作家的随意性。

屈原是最有个性的诗人,《离骚》是最有个性的诗篇,宣泄自己的满腔愤懑,一吐为快,他完全没有也不必“徵圣宗经”。

东周时代,天子的权威日益下降,逐渐名存实亡,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分裂的政治局面为思想的活跃和言论的自由创造了客观条件。

儒家有传播仁义道德的自由,道家就有蔑弃仁义道德的自由,纵横家也有以利害关系取代仁义道德的自由。

面对旧制度的日益式微,旧秩序的日益破坏,兼并战争的日益频繁,诸子百家的治世良方形成各种独立的思想体系。

为了更有效地传播自己的思想观念,人们竞相探寻最为合适的表达方式和最为美妙的语言技巧,从而形成各自特有的审美情趣。

创始性、综合性、实用性、随意性彼此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先秦文学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