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评估和康复训练

合集下载

ADL的评估及训练

ADL的评估及训练

FIM
行走: 1、平地行走17米或操作轮椅在室内活动 2、上下楼梯12-14级 交流: 1、理解 2、表达
FIM
社会及认知: 1、社会交往,能与他人相处或参加集体活
动 2、解决日常问题 3、记忆力:知道每天完成的日常活动
FIM
最高分126分,最低18分 126分-独立 108~125分-基本独立 90~107-有条件的独立 72~89-轻度依赖 54~71分-中度依赖 36~53分-重度依赖 19~35分-极重度依赖 18分-完全依赖
概述
ADL测定: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尽可能地 了解并概括残疾者的日常生活活动的各 项基本功能的状况,明确他们是怎样进 行日常生活的、能做多少、难于完成的 项目是哪些、障碍程度如何。
目的:明确障碍情况,确定康复目标, 制定康复计划,评估康复疗效。
评定内容
1、体位转移能力:床上体位及活动能力 坐起及坐位平衡能力 站起及站立平衡能力
2、个人卫生自理能力:更衣 个人卫生 进食(准备食物和使 用餐具)
3、行走及使用交通工具的能力: 室内、室外行走、 上下楼梯、使用轮椅 上下汽车
评定内容
4、交流能力: 阅读书报 书写 使用辅助交流工具
5、社会认知:社会交往 解决问题能力 记忆能力
评定方法
1、直接观察法: 2、间接评定法:询问病人和家属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一、截瘫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一)进食 1、改进进食用具:
用深的盘子或盆装菜 使用加粗的勺子或带C形掌套的勺子 用吸管饮水/或使用带把手的金属杯子 2、利用辅助装置: 利用多功能袖套/或多功能支具 使用前臂吊带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二)穿衣 (1)适当的姿势和方法 (2)增大衣服尺寸 (3)选择有伸展性的料子 (4)改进纽扣或在拉练上装上小环 (5)加长鞋拔/弹性鞋带 (6)长把钳

偏瘫截瘫康复训练手册

偏瘫截瘫康复训练手册

截瘫
指双下肢或四肢的运动及 感觉功能受损,多由脊髓 损伤导致。
分类
根据受损部位和程度,可 分为完全性、不完全性偏 瘫/截瘫。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脑卒中、脑外伤、脊髓 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等。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 、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年 龄、性别、遗传等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肌力增强训练
等长收缩训练
通过肌肉等长收缩来增强肌力, 适用于肌力较弱的患者。
等张收缩训练
在肌肉收缩过程中,保持张力不 变,以增强肌肉的耐力和力量。
抗阻训练
通过使用哑铃、沙袋等重物或弹 性阻力带等提供阻力,以增强肌
肉力量。
平衡与协调能力培养
静态平衡训练
01
通过单腿站立、闭眼站立等静态平衡练习,提高患者的平衡能
进行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如捡豆子、搭积木等,以提高手指的触觉敏感度和辨别能 力。
通过按摩和拍打等方法,刺激肌肉和关节的感觉神经,促进运动觉和位置觉的恢复。
温度觉和压觉恢复训练
使用冷热水或冰块进行温度刺 激,让患者感受不同温度的变 化,促进温度觉的恢复。
通过不同压力的按摩或挤压, 让患者感受压力的变化,提高 压觉的敏感度。
洗漱技能
学习如何独立完成洗脸、刷牙、梳头等日常洗漱活动,注意保持 个人卫生。
如厕、洗澡等个人卫生习惯养成
如厕技能
掌握正确的如厕姿势和使用卫生纸的方法,保持厕所清洁,避免感 染。
洗澡技能
学习如何独立完成洗澡过程,包括调节水温、使用沐浴用品、清洗 身体各个部位等。
个人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定期更换衣物、保持身体清洁、注意口 腔卫生等。

截瘫患者的康复目标

截瘫患者的康复目标

截瘫患者的康复目标截瘫患者的康复目标截瘫是指身体下半部分完全或部分瘫痪的一种严重残疾。

截瘫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以恢复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截瘫患者的康复目标。

一、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进食、穿衣、洗漱、大小便等。

对于截瘫患者来说,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都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因为他们失去了部分或全部肌肉控制能力。

在康复治疗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设计相应的锻炼计划,帮助他们逐步恢复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例如,通过手臂和手指运动锻炼来提高握筷和刀叉的能力;通过坐立训练来增强平衡感和稳定性;通过膝关节弯曲和伸展训练来帮助穿鞋和裤子等。

二、行走和站立能力的恢复行走和站立是截瘫患者康复治疗的重点。

通过逐步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站立和行走的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活动能力。

在康复治疗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不同的锻炼计划。

例如,对于下肢完全瘫痪的患者,可以进行电刺激治疗、被动运动训练、主动运动训练等;对于下肢部分瘫痪或轻度麻痹的患者,可以进行平衡感和稳定性训练、步态训练等。

三、心理社交能力的提高截瘫患者在长期康复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心理问题,例如失落、焦虑、抑郁等。

因此,在康复治疗中,除了身体功能恢复外,还需要关注心理社交能力的提高。

医师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社交技巧培训等方式来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态度。

同时,在康复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参加社交活动,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社交能力。

四、职业和教育能力的提高截瘫患者在恢复身体功能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和教育能力。

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还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康复治疗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职业和教育计划。

例如,对于有一定残疾但仍有一定工作能力的患者,可以进行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对于年轻患者,可以进行学历提升等。

结语截瘫是一种严重残疾,需要长期康复治疗。

截瘫的康复训练

截瘫的康复训练

《截瘫的康复训练》xx年xx月xx日contents •截瘫康复训练概述•截瘫康复训练的生理基础•截瘫康复训练的方法与技术•截瘫康复训练的阶段性评估与计划•截瘫康复训练的心理与社会适应•截瘫康复训练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录01截瘫康复训练概述截瘫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和反射等神经功能缺失。

截瘫的定义截瘫的成因包括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自然灾害、医疗事故等意外事件,以及脊髓炎、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等病理性因素。

截瘫的成因截瘫的定义与成因截瘫康复训练的目的截瘫康复训练的目的是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心理疗法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截瘫康复训练的意义截瘫康复训练的意义在于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截瘫康复训练的目的与意义截瘫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电疗、热疗、冷疗、水疗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的症状。

物理疗法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体位转移训练等,可以增强患者的肌力和耐力,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运动疗法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作业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疏导等,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提高自信心和积极性。

心理疗法02截瘫康复训练的生理基础脊髓损伤的生理影响脊髓损伤会导致截瘫,即下肢和部分上肢的瘫痪,以及膀胱和肠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

脊髓损伤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脊髓是连接大脑和身体的关键神经通道,负责传递信息并控制身体运动、感觉和其他功能。

由于缺乏运动,截瘫患者的肌肉逐渐萎缩,力量减弱。

肌肉萎缩缺乏运动会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和关节僵硬。

关节僵硬缺乏运动和负重会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截瘫患者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等。

心理障碍截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截瘫患者的康复潜力通过康复训练,截瘫患者可以逐渐恢复部分或全部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高位截瘫康复训练方法

高位截瘫康复训练方法

高位截瘫康复训练方法高位截瘫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通常是由于颈髓或高位脊髓损伤所致。

此类损伤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身体的自主功能明显下降,需要扶助生活。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宣传,高位截瘫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也有很多康复实践者投入到了康复训练中。

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什么是高位截瘫康复训练的方法?一、肌肉康复训练对于高位截瘫患者而言,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肌肉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训练方法。

在患者的肢体神经功能受损后,往往会导致肌肉的萎缩和功能下降,因此,相关的康复治疗师需要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肌肉训练,以帮助康复治疗更快地康复。

训练的内容包括各种激活肌肉的方法,例如重量训练,拉伸运动和抵抗训练等。

二、中枢神经系统训练高位截瘫康复还需要大量的中枢神经系统训练。

由于损伤破坏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因此很多高位截瘫患者需要通过对其大脑和脊髓的训练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例:患者在运动前,所有的动作都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传递信号而得以实现的。

所以,比如对高位截瘫患者进行一些大脑训练,如颈部训练、反应时间的培养等,都能有效地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三、脑健康促进训练就像所有其他康复方案一样,建立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充足的睡眠,都是高位截瘫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人们对面对高位截瘫的恢复过程,需要热情,需要耐心,需要忍耐的心态,只有坚定的信心,才能取得康复的更好效果。

在康复的过程中,食物和充足的睡眠等其他方面的改善,同样可帮助患者的情况迅速得到改善,而无需太大的投入。

四、社交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是锻炼高位截瘫康复患者解决日常交流困难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高位截瘫康复训练中,课程中会提供一些社会技能培训,和良好沟通技巧技巧的训练班,帮助患者更好的适应社交圈。

总的来说,针对高位截瘫患者康复训练方案一般包含这四大块。

康复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患者在康复中克服痛苦和坚持不懈,康复的成果也是与患者的努力不可分的。

截瘫肢体综合训练内容

截瘫肢体综合训练内容

截瘫肢体综合训练内容
1.肢体功能评估:对截瘫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评估,包括肌力、肌张力、感知、协调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2. 肌力训练:通过各种力量训练方法,如自主锻炼、床上肌力锻炼、定向肌肉锻炼等,增强截瘫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耐力。

3. 肌张力训练:通过放松、拉伸、挤压等方法,缓解截瘫患者的肌肉紧张和痉挛,提高关节活动度和运动范围。

4. 感知训练: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各种感知训练,提高截瘫患者的感知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5. 功能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和活动,如坐立、站立、行走、转身等,训练截瘫患者的功能恢复能力。

6. 器械辅助训练:通过康复器械和辅具,如床上转体器、步态训练器、助行器等,辅助截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7. 心理疏导: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法,帮助截瘫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其康复效果。

- 1 -。

截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

截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

截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截瘫是一种残疾状态,指的是患者由于脑部或脊髓受到损伤而失去了某种或某几种功能。

截瘫患者面临着许多挑战,他们需要通过康复训练来恢复生活能力,重拾自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截瘫患者康复训练方法。

一、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对于许多截瘫患者来说是最常见的康复方法,它旨在恢复肌肉运动和骨骼结构。

物理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设计一个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这个计划可能包括以下内容:1. 传统康复方法:如穴位按摩,瑜伽,艾灸等,并按一定程序进行训练,有利于身体清理障碍,调节身体机能,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血管再生2. 功能康复方法:如无氧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力量训练和神经康复训练,这些方法可以真正帮助到患有截瘫的人,改善运动和协调性能,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二、物理治疗器械除了物理治疗之外,还有许多可以使用的器械来治疗截瘫。

其中一些器械是为重症截瘫患者设计的,旨在帮助他们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进行康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截瘫康复器械:1. 步态康复机:这个机器可以帮助截瘫患者在不同的速度和阻力下行走。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控制力。

2. 运动自行车:这个设备可以让截瘫患者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进行锻炼。

它还可以帮助恢复手动和膝关节的协调性,从而增强肌肉力量。

3. 徒手锻炼设备:这个设备可以让截瘫患者进行徒手锻炼,并通过牵引力和压力来增强手臂的肌肉力量。

这有助于改善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被认为是与物理治疗、康复器械一样的一个重要的康复方法。

它通常是用在治疗疼痛和肌肉紧张度的情况下。

药物可以帮助减轻截瘫患者的痛苦感和不适感,让他们更加容易进行康复训练。

但是需要注意,药物也会有被滥用的情况发生,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进行服用。

四、心理治疗截瘫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容易陷入情绪低落情况。

他们需要尽快走出思维的困境,重建自信。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截瘫患者理解他们正在经历的心理和情绪问题,并教他们有效的应对策略。

截瘫康复训练方法

截瘫康复训练方法

截瘫康复训练方法截瘫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患者下肢瘫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是恢复患者肌肉和神经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将介绍截瘫康复训练的方法。

1.功能训练截瘫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首先需要进行功能训练。

功能训练主要是通过活动训练,帮助患者恢复下肢肌肉的功能,让其逐渐恢复行走能力。

例如,通过坐下和站起来的训练,让患者逐渐恢复双腿的力量,增强肌肉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2.平衡训练截瘫患者常常会出现平衡问题,因为下肢失去了正常的支撑力量。

因此,在康复训练中,平衡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平衡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下肢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以便更好地站立和行走。

例如,可以通过单脚站立、双脚并拢站立等训练,帮助患者提高平衡能力。

3.肌力训练截瘫患者由于下肢瘫痪,肌肉会逐渐萎缩,肌力也会逐渐减弱。

因此,在康复训练中,肌力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肌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下肢肌肉的力量,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例如,可以通过下蹲、蹬车等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

4.疼痛管理截瘫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常常会出现疼痛问题,这也会影响训练效果。

因此,在康复训练中,疼痛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可以通过针灸、按摩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提高训练效果。

5.辅助器具使用截瘫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器具,帮助他们恢复下肢肌肉的功能。

例如,可以使用平衡杆、平衡球等辅助器具,帮助患者恢复平衡能力。

此外,也可以使用电动腿部康复器、电动踏板等辅助器具,帮助患者恢复下肢肌肉力量。

截瘫康复训练是一项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恒心。

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与医生和康复师紧密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便更好地恢复下肢肌肉的功能和行走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相信截瘫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行走自如的能力。

截瘫的康复评定

截瘫的康复评定

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
通过将健康的基因导入病变的细胞,修复或替代缺陷基因, 改善截瘫患者的神经功能。
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免疫细胞等,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促进截瘫 患者的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神经调控技术
经颅磁刺激
通过产生磁场刺激大脑皮层,调节皮层兴奋性,改善截瘫患者的运动和感觉 功能。
脊髓电刺激
截瘫的病因
• 截瘫的病因多样,主要包括外伤(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 重物砸伤等)、疾病(如脊柱结核、肿瘤、骨髓炎等)以及 先天性发育异常等。
02
截瘫患者的初步评估
患者的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截瘫的病因、病程及演变情况,了解患者的 起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是否接受过治疗以及治疗效果 等。
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疼痛、肌肉萎缩、大小 便功能障碍等,以便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了解。
05
截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
截瘫患者由于行动不便,皮肤容易受到摩擦和压力,因此保持皮 肤清洁可以预防皮肤感染和炎症。
定期更换体位
截瘫患者需要定期更换体位以减轻局部压力,避免压疮等皮肤损 伤。
按摩和理疗
适当的按摩和理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状况,提高 皮肤抵抗力。
预防并发症
《截瘫的康复评定》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截瘫概述 • 截瘫患者的初步评估 • 截瘫患者的康复评定 • 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 • 截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 截瘫患者的康复展望
01
截瘫概述
截瘫的定义
截瘫是指由于外伤、疾病等导致脊髓受损,造成双下肢运动 、感觉及反射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日常生活的一种临床综合 征。
截瘫患者通常需要长期康复治疗和护理,以恢复肢体功能、 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截瘫患者家庭康复护理效果评估

截瘫患者家庭康复护理效果评估

截瘫患者家庭康复护理效果评估由于各种意外事故导致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受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消失和括约肌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完全丧失临床上称完全性截瘫,部分丧失称不完全性截瘫。

随着治疗的进展,病情稳定后需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护理,使患者最大限度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现将截瘫患者家庭康复护理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30例截瘫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2~59岁,病程40~150天。

完全性截瘫8例,不完全截瘫22例。

1.2 家庭康复护理内容及时间安排:对陪护人员进行医护知识培训,包括对患者的心理康复、功能训练、一般治疗和护理。

康复护理时间为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在出院前1周由责任护士给予出院指导,留下联系电话,通过电话回访,解答及指导出院患者存在的问题,了解出院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遵医行为,有的放矢进行宣教。

2 家庭康复护理内容2.1 心理康复:截瘫患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表现为焦虑、抑郁、悲观消极的心理状态。

针对这些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解除心中郁闷,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康复护理目标:(1)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2)功能锻炼改善残存肌力和关节活动度;(3)增强患者自信心,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对C5损伤者可利用辅助工具进食;在他人帮助下完成从床到椅的转移,使用手控电动椅;对C7~T12损伤者能自行或在他人协助下完成从座位或轮椅上的减压,能做各种转移活动;能使用背阔肌训练器、人力训练器等;对T3~12损伤者,重点是借助支具站立和治疗性步行[1]。

2.3 康复护理措施:(1)意识训练:嘱患者在潜意识里做抬腿、抬脚、活动脚趾;抬臂、举手、抓东西每日3~5次,每次10分钟。

(2)保持功能位: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如踝关节保持90度中立位,避免足下垂,膝关节保持伸直位,髋关节伸直外展位,避免屈曲、外翻、外旋。

截瘫的伤残鉴定标准

截瘫的伤残鉴定标准

截瘫的伤残鉴定标准在伤残鉴定领域,截瘫是一种严重的身体残疾,它会对个人生活和工作产生长期的影响。

截瘫的伤残鉴定标准旨在评估截瘫患者的身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从而为其提供相关的福利和社会支持。

本文将介绍截瘫的伤残鉴定标准及其评估要点。

一、截瘫的定义和分类截瘫是指因脊髓损伤或病变导致下肢瘫痪,丧失行走功能的一种病症。

根据瘫痪部位的不同,截瘫可以分为四肢瘫、双下肢瘫和四肢瘫。

二、截瘫伤残鉴定标准1. 瘫痪程度评定对于截瘫患者,瘫痪的程度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评定瘫痪程度时,通常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的ASIA评分系统。

该系统根据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情况,将截瘫患者的瘫痪程度划分为A、B、C、D、E五个级别,分别表示完全瘫痪、略有感觉恢复、略有肌肉收缩、完全肌肉收缩、正常。

2. 活动能力评定截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是伤残鉴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评估指标包括个人自理能力、康复训练效果和辅助器具的使用情况等。

常用的评定工具包括巴索指数 (Barthel Index) 和脊髓损伤功能障碍量表(Spinal Cord Independence Measure)。

这些评估工具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估截瘫患者的活动能力和康复效果。

3. 仪态评定仪态评定主要评估截瘫患者在外貌和姿势方面的变化。

评估指标包括肢体的形态、肌张力和肌肉萎缩等。

评估过程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肢体运动和姿势,以及患者为改善仪态所采取的治疗措施。

4. 公共交通能力评定对于需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截瘫患者,其公共交通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评估时需考虑患者在轮椅或辅助器具的帮助下是否能够独立乘车,并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保持安全和稳定。

5. 其他评定指标除了上述几个主要评定指标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一些其他的评定指标,如社交能力、职业能力等。

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通过观察、采访和相关的测试来完成。

三、截瘫伤残鉴定程序1. 提交申请截瘫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需要向当地的伤残鉴定机构提交申请,申请表中需提供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以及其他相关资料。

截瘫的健康教育

截瘫的健康教育

截瘫的健康教育截瘫是一种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帮助截瘫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份关于截瘫患者健康教育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截瘫概述截瘫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导致的下肢或四肢完全或部分丧失运动功能的疾病。

常见的截瘫病因包括脊髓损伤、脑卒中、脑炎等。

截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包括行动不便、自理能力下降等。

二、截瘫患者的健康管理1. 日常护理:截瘫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的发生。

此外,定期翻身可以减少压力溃疡的风险。

患者还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染。

2. 饮食调理:截瘫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饮食调理。

营养均衡、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促进康复。

此外,截瘫患者容易出现便秘问题,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喝水,保持排便通畅。

3. 康复训练:截瘫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来改善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

康复训练可以包括物理治疗、理疗、运动疗法等。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并坚持长期进行。

4. 心理支持:截瘫患者往往面临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参加康复团体活动,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

5. 避免并发症:截瘫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尿路感染、肺炎等。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治疗潜在的并发症,以避免病情恶化。

三、截瘫患者的生活建议1. 家居环境改造:截瘫患者的家居环境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造,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例如,安装扶手、坡道、卫生间抓杆等设施,方便患者的行动。

2. 使用辅助器具:截瘫患者可以使用各种辅助器具来帮助他们的日常生活。

例如,轮椅、拐杖、助行器等。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并学会正确使用。

3. 社会支持:截瘫患者可以寻求社会支持,包括家庭支持、社区支持和专业支持。

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理解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截瘫的康复评定

截瘫的康复评定
通过平衡板、平衡垫等工具,训练患 者的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
转移训练
训练患者进行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 以及轮椅与厕所、浴室等之间的转移 。
柔韧性训练
通过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增加患者的 柔韧性和关节活动范围。
作业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训练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进食、洗澡等。
职业技能训练
根据患者的兴趣和职业需求,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如计算机操作、 手工制作等。
生存环境
评估患者的家庭、社会环境及支持系统。
05
截瘫患者的康复目标及效 果
康复目标
预防并发症
截瘫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或活动受限,容易出现压疮、肌 肉萎缩、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康复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预 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社会参与
通过康复治疗,帮助患者重返社会,参与社会活动。
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 量。
截瘫的康复评定
2023-11-08
目录
• 截瘫概述 • 截瘫患者的功能评估 • 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 • 截瘫患者的康复评定 • 截瘫患者的康复目标及效果
01
截瘫概述
截瘫的定义
截瘫是指由于外伤、疾病等导致脊髓受损,造成双下肢瘫痪和感觉缺失的一种严 重残疾。
截瘫患者通常需要依靠轮椅等辅助器具进行移动,且面临多种康复评定和治疗方 法。
VS
心理适应
帮助患者适应截瘫后的生活状态,提高自 我认知和生活质量。
康复工程
辅助器具适配
根据患者的需求,适配不同的辅助器具,如 轮椅、助行器、假肢等。
环境改造
对家庭和公共场所进行无障碍改造,方便患 者的行动和日常生活。
04

截瘫分级标准

截瘫分级标准

截瘫分级标准截瘫,即脑卒中所引起的脊髓损伤,常常导致患者下半身麻痹甚至完全瘫痪。

根据脊髓损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截瘫可分为四个不同的分级,即完全性瘫痪、部分运动、重度劳动者和轻度瘫痪。

下面是关于截瘫分级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完全性瘫痪:完全性瘫痪是指患者在腰椎以下完全丧失运动和感觉功能。

此时,患者的腰椎以上的运动和感觉功能保持正常。

完全性瘫痪通常伴随着尿,大便控制功能的丧失,需要通过床垫或者其他辅助设备来进行排便和排尿。

2. 部分运动:部分运动是指患者在腰椎以下保持少量运动能力,但是运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

患者可能能够进行屈曲和伸展,但是无法站立或步行。

部分运动通常需要借助辅助设备如轮椅来帮助日常活动。

3. 重度劳动者:重度劳动者是指患者具有足够的运动功能来进行基本的日常活动,如站立、行走等,但是需要较多的体力和劳动来完成这些任务。

重度劳动者可能需要使用助行器或其他辅助装置来帮助行走。

4. 轻度瘫痪:轻度瘫痪是指患者具有相对较好的运动功能,可以独立行走并参与轻体力劳动。

轻度瘫痪的患者可能需要辅助装置来帮助行走,但是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在确定截瘫分级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 运动功能:截瘫的患者是否具有运动功能,包括病人是否可以屈曲、伸展、站立或行走。

- 感觉功能:截瘫的患者是否具有感觉功能,包括病人是否可以感受痛觉、温度和触觉。

- 膀胱和肛门控制:考虑到截瘫患者的排尿和排便功能是否受损,包括病人是否需要使用辅助装置来进行排泄。

- 自理能力:评估截瘫患者的自理能力,包括病人是否能够独立完成日常活动,如洗澡、穿衣、进食等。

根据上述标准和因素,医生可以确定出适合患者的截瘫分级,并以此为基础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不同的分级可以决定患者所需要的康复训练的内容和强度,以及是否需要使用辅助装置来帮助行走和进行日常活动。

除了截瘫分级,截瘫患者的康复疗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积极的康复治疗,患者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运动功能和独立进行日常活动。

截瘫康复训练

截瘫康复训练

截瘫康复训练截瘫康复训练对于截瘫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下面将从训练目标、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截瘫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

首先,截瘫康复训练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截瘫患者来说,失去肢体功能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还使他们丧失了社交和工作能力。

因此,康复训练的目标是恢复患者的肌肉力量、灵活性和协调能力,以便他们能够重新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和工作。

其次,截瘫康复训练的内容非常全面。

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肌肉协调训练、平衡训练、康复技术训练等多个方面。

肌肉力量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力量,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肌肉协调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协调能力,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平衡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平衡感,减少摔倒风险;康复技术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学会使用助行器、轮椅等辅助设备,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最后,截瘫康复训练的方法非常丰富多样。

康复训练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器械、功能电刺激等多种方法来进行。

物理治疗主要包括按摩、推拿、理疗等手法,可以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康复训练器械可以通过特定的器械帮助患者进行力量和平衡训练;功能电刺激则是通过电刺激器刺激患者肌肉,帮助恢复运动功能。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康复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康复训练方法。

综上所述,截瘫康复训练在截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全面、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因此,对于截瘫患者及其家属来说,了解截瘫康复训练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科学地进行康复训练,才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t12截瘫下肢康复训练方法

t12截瘫下肢康复训练方法

t12截瘫下肢康复训练方法英文回答:Spinal Cord Injury Rehabilitation for T12 Paraplegia: Comprehensive Physical Therapy.Introduction:Spinal cord injury at the T12 level (T12 SCI) is a severe neurological condition that affects motor andsensory function below the level of the injury. This typeof injury results in paraplegia, affecting both lower limbs. Physical therap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individuals with T12 SCI, aiming to improve mobility, maximize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and enhance quality of life.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is the cornerstone of T12paraplegia rehabilitation. This involves a thorough evaluation of the individual's:Range of motion.Muscle strength and tone.Sensation.Functional abilities (e.g., sitting balance, transfers, gait)。

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1. Strengthening Exercises:Strengthening exercises are essential for improving muscle strength in paralyzed limbs. These exercises focuson both major muscle groups and smaller stabilizing muscles. The therapist will guide the individual through appropriateexercises using techniques such as:Resistance training with weights or bands.Functional exercises that mimic everyday activities.Electrical stimulation to activate weakened muscles.2.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s:Preserving and improving range of motion is crucial to prevent joint stiffness and contractures. These exercises involve:Active range of motion (AROM): Using their own muscle power to move the joints.Passive range of motion (PROM): Therapist-assisted movement of the joints.Stretching exercises to increase flexibility.3. Balance Training:Balance training is essential for improving sitting and standing stability. Exercises may include:Sitting balance exercises on a stability ball or tilt board.Standing balance exercises with a walker or parallel bars.Proprioceptive exercises that stimulate sensory feedback.4. Gait Training:For individuals with limited ambulation potential, gait training focuses on improving mobility and efficiency. This involves:Assisted gait training with a walker or crutches.Body weight-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 to activate paralyzed muscles.5. Functional Training:Functional training aims to improve daily living skills, including:Transfers (e.g., from bed to wheelchair)。

双下肢截瘫训练方案及措施

双下肢截瘫训练方案及措施

双下肢截瘫训练方案及措施引言双下肢截瘫是一种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疾病,指的是双下肢完全或部分丧失运动功能。

双下肢截瘫患者常常面临失去行走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交活动能力的困境。

而通过正确的康复训练,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套针对双下肢截瘫患者的训练方案及措施。

训练目标1. 恢复双下肢肌力和功能,提高患者的行走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2. 增强肌肉配合和姿势控制,提高平衡能力。

3. 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心理抗压能力,促进早期康复。

训练方案及措施肌力练习1. 肌肉力量训练:通过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包括针对腿部肌群的床上肌力练习,如腿部屈伸、踏脚垫站立等。

逐步增加负荷,提高肌力。

2. 电刺激技术:利用电刺激技术刺激患者的肌肉,促进肌肉收缩和强化。

可采用电刺激器等设备进行电刺激训练。

关节运动度练习1. 被动关节活动:由康复医师或康复护士进行被动活动,帮助患者维持或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度。

2. 主动关节活动:通过训练患者主动参与,自我进行关节活动,例如膝关节屈伸、跖屈背屈等运动。

平衡能力训练1. 平衡感觉训练:使用保护性设备如平衡垫,加强患者的平衡感觉。

通过尝试站立、行走等活动,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

2. 姿势控制训练:进行各种姿势转换和站立训练,以提高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

步态训练1. 辅助步态训练:通过助行器、扶手等辅助工具,帮助患者学习恢复行走能力。

逐渐减少辅助工具的使用,提高患者的独立行走能力。

2. 动力学步态训练:进行带电刺激的步态训练,提高患者的步态协调性和行走效果。

心理支持和康复教育1.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其度过困难阶段,增强自信心。

2. 康复教育:为患者提供相关康复知识和技巧,使其了解自身病情,并能主动参与康复训练。

结论双下肢截瘫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全面、有效的综合措施。

通过肌力练习、关节运动度练习、平衡能力训练、步态训练以及心理支持和康复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提高行走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之五兆芳芳创作截瘫经常使用的康复训练办法(一)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良全身各个关节的勾当规模,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战争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茅厕之间的转移动作.(二)作业治疗:按照患者的功效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勾当、生产劳动或闲暇勾当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勾当,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勾当作,并学会一些根本的职业技巧,在出院后能适应团体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三)康停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需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手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规模内步行.(四)文体治疗:选择患者力所能及的一些文娱体育勾当进行功效恢复,如轮椅篮球、台球、网球、乒乓球、射箭、击剑、轮椅竞速、游泳等,一方面恢复其功效,另一方面使患者得到娱乐.文体勾当的利益在于可提高运动功效和改良体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除此之外,介入文体勾当可以分离对自身残疾的注意,许多文体勾当可以和健全人一起进行,对他们积极介入和重返社会十分有利.(五)中医治疗:利用祖国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推拿、电针、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有助于截瘫病人残存肌力的恢复和大小便的功效改良.另外,采取中药内服、外用,对治疗截瘫并发症也有一定效果.(六)截肢者康复的主要环节一般截肢手术完成后约在14天左右拆线,拆线后即需进行残肢弹力绷带包扎.为避免残肢水肿及促进残肢成熟,要进行残肢的拍打,使残肢皮肤增厚,提高残肢耐受力,为装置假肢做好准备.同时应按照截肢的不合部位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大腿截肢患者主要进行髋部的肌力训练及预防畸形产生,具体办法是:患者俯卧位后伸大腿训练臀部肌力,卧位向上抬腿,训练大腿外侧肌力.注意保持髋关节的正常位置,不要长期坐位,避免出现髋关节屈曲畸形.小腿截肢患者主要训练膝部肌肉力量,进行患肢的伸膝及屈膝肌力训练.注意保持膝关节的伸直位和避免膝关节的屈曲畸形.上肢截肢后的患者,首先应进行利手互换训练,配合健侧上肢完成日常生活勾当.并勾当肩肘关节,进行残存肌肉的肌力训练.装置假肢后,要先学会熟练的穿脱假肢,然后再进行使用假肢的训练.下肢假肢训练从站立平衡开始,到扶拐或步行器行走,到独立行走及适应各类不合路面的行走训练及庇护性训练.上肢假肢训练主要有开闭手、屈肘、锁肘、开肘锁、物体的拿放移动、日常生活的穿脱衣服、开门、写字、打电话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检查—必查项目
一、T12 (胸椎12) 检查锁骨中线腹股沟韧带中点
二、肛门深部压觉(DAP):DAP检查方法是检查者用食指插入患者肛门后对肛门直肠壁轻轻施压(该处由阴部神经S4-5的躯体感觉部分支配)。

还可以使用拇指配合食指对肛门施加压力。

感知的结果可以为存在或缺失(在记录表上填是或否)。

该部分检查如发现肛门处任何可以重复感知的压觉即意味着患者为感觉不完全损伤。

三、在S4-5有轻触觉或针刺觉者,DAP评估不是必须检查的项目,因患者已经可以判定为感觉不完全损伤。

即便如此,仍应建议完成检查表中该部分项目的检查。

肛门指诊必查的另一个原因是判定运动功能的保留(即肛门括约肌自主收缩)。

评分
0分(缺失):说明患者无法正确报告关节大幅运动时的关节运动情况。

1分(受损):说明患者10次中有8次能够正确报告关节大幅度运动情况,无法正确报告关节小幅度运动情况。

2分(正常):说明患者10次中有8次能够正确报告关节运动情况,这其中包括关节大幅度运动和关节小幅度运动(运动大约为10°)。

可检查的关节包括拇指指间关节、小指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足大拇趾趾间关节、踝关节和膝关节。

肌肉的肌力分为6级(MMT):
0=完全瘫痪
1=可触及或可见肌收缩
2=去重力状态下全关节活动范围(ROM)的主动活动
3=对抗重力下全ROM的主动活动
4=肌肉特殊体位的中等阻力情况下进行全ROM的主动活动
5=(正常)肌肉特殊体位的最大阻力情况下全ROM的主动活动。

最大阻力根据患者功能假定为正常的情况进行估计。

5※=(正常),假定抑制因素(即疼痛、废用)不存在情况下,对抗重力和足够阻力情况下全ROM 的主动活动,即认为正常
NT = 无法检查(即由于制动、导致无法分级的严重疼痛、截肢或关节活动度受限大于50%的关节挛缩等因素导致)
第七—十二胸受伤:受伤初期,丧失个人卫生,行走,位置转换,穿衣和开车功能;经训练后,大小便功能可重新建立低级反射,并可以轮椅代步,能够独立完成位置转换,穿衣,用长下肢支具治疗性步行。

5、康复治疗:
①运动疗法(PT)
目的:保持病人良姿位,维持关节活动训练,预防肌张力增高,反向肢体的被动牵拉降低肌张力,防止关节孪缩。

每天一次。

②高压氧治疗:
目的:促进脊髓损伤部位的神经再生,提高有效血氧浓度。

每日一次,疗程一个月。

③针炙治疗:
目的:增加脊髓及相关刺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针法:华佗夹脊穴及电针,每天一次,软瘫期可同时行肢体电针治疗,每天一次,硬瘫期肌张力增高时,严禁肢体针刺治疗。

④推拿治疗:
目的:早期床上的推拿治疗目的是预防肌肉萎缩,保持肌容量和关节活动度。

每天一次。

5、康复评定:共计3次,入院时,病程中期,病程末期。

目的:分析病情,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检验康复成果,明确分期。

6、护理指导:指导呼吸功能训练。

目的:正确体位摆放,体位变换。


3—胸
12
完全性脊髓损伤
这类患者上肢功能完全正常,呼吸功能基本正常,躯干部分瘫痪。

此类患者
生活完全能自理,能独立使用标准轮椅和完成转移动作,可从事一般的家务劳动,可从事坐位的工作。

利用长下肢支具、拐、助行器或平衡棒,作治疗性步行训练。

此种步行虽无实用价值,但给患者能独立行走的感觉,使患者产生强大的心理支持。

下肢负重可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下肢活动可改善血液、淋巴循环,促进二便排泄,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因此,应大力开展这项训练。

此类患者应主要进行站立和治疗性步行,其中包括使用长下肢支具、助行器、双腋拐,在步行双杠内练习站立平衡和行走,然后在杠外练习行走,胸6-胸8练习迈至步,胸9-胸12练习迈越步。

对于脊柱稳定性良好,或者增加坚强的外固定,并在严密监护的情况下,可以由有经验的治疗师指导患者开始借助重心移动式步行矫形器、膝踝足矫形器或踝足矫形器等进行步行训
练。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康复训练内容和方法
1.翻身训练
对脊髓完全性损伤的肢体瘫痪而上肢有功能的患者适用(见图7)。

目的是为了:(1)防止身体局部受压时间过长而造成压疮;
(2)防治肺部感染;
(3)提高患者在床上的活动能力。

2.坐起训练
适用对象同翻身训练(见图8)。

目的是为了:
(1)提高日常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坐位下完成进食、穿脱衣物及学习等活动;
(2)为进一步训练打好基础。

3.坐位平衡训练
适用对象同翻身训练,目的同坐起训练(见图9)。

具体方法:
(1)患者坐位,双腿伸直;
(2)双手缓缓向上抬起,然后放下,反复进行抬放活动,并逐渐延长抬起的时间。

4.支撑减压和移动训练
对颈7~胸2完全损伤、上肢功能正常或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适用(见图10)。

目的是为了:
(1)增加两上肢的支撑力;
(2)减少体重对身体局部的压迫,以免发生褥疮;
(3)提高在床上移动身体的能力。

具体方法:①向前方移动训练;患者坐于床上,双腿伸直,双手放在身后支撑床面;双手用力支撑臀部抬离床面并向前移动(见图11)。

② 向侧方移动训练:患者坐于床上,双腿伸直,双手在身体两侧支撑床面;双手用力支撑,臀部抬离床面并向一侧移动(见图12)。

5.转移训练
对上肢有一定功能或功能正常的截瘫患者适用。

目的是为了:
(1)完成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为使用轮椅创造条件;
(2)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具体方法:① 辅助转移训练(由轮椅转移到床上):训练者面对患者,双膝抵住患者双膝;患者一手扶住训练者肩部,另一于自然下垂;训练者双手扶患者臀部,用力将患者托起;帮助患者缓慢转移到床上(见图13)。

② 向前方转移训练(由轮椅转移到床上):轮椅正对床边,闸住轮椅;患者将双腿放到床上;患者双手扶轮椅扶手,用力支撑,将臀部从轮椅前方移到床上(见图14)。

③ 向侧方转移训练;轮椅斜对床,成45度角,闸住轮椅;患者一手撑床,另一手撑轮椅外侧扶手,使臀部离开轮椅而转移到床上(见图15)。

6.站立训练
(1)站起训练
训练者面对患者,双腿分开站立,双手扶在患者腋下,并用力向上托举;患者下肢配戴矫形器,身体前倾,用力支撑双拐站起(见图16)。

(2)平行杠内站立训练
患者下肢配戴矫形器,双手握持平行杠站立(家庭中可用栏杆等其他牢固的固定物代替);训练者一手扶住患者髋部,另一手扶住患者胸部;患者挺胸站直,站立时间逐渐延长,每次站立20-30分钟(见图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