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会考复习资料全套1

合集下载

高级中学政治会考学习知识重点(必修一-必修四)

高级中学政治会考学习知识重点(必修一-必修四)

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一、商品货币1、什么是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有哪些?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纸币的发行量以什么为限度?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发行量、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和购买力。

4、如何理解外币汇率的变化?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上升,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对进出口)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二、价格1、价格的决定因素和重要影响因素是什么?①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供求影响价格。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2、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②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③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单位时间内数量增加,价值总量变大。

5、价格变动的影响?⑴、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第一,调节生产规模。

第二,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⑵、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第一,一般情况: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多。

但这一影响对不同的商品所产生的效果不同,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第二,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某种既定商品消费的影响:①、替代品:由于替代商品的功能相同或相近,其中某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而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其中某一种商品价格下降,该商品的需求量上升,而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1. 国家和政权- 国家的概念- 国家的元素和主权- 政权的概念和形式2. 国家制度和宪政- 国家制度的概念- 国体与国家制度的关系- 宪政的概念和原则3.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4. 民主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的本质和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的实践5. 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世界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6. 我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7. 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冷战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实践8. 国家安全与国际组织- 国家安全的内涵和重要性- 国际组织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9. 激励与约束的政治机制- 激励政治机制的定义和作用- 约束政治机制的定义和形式- 激励与约束的政治机制在我国的实践10. 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个人权利的意义和范围- 社会责任的内涵和要求- 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和统筹总结:高中政治会考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包括国家和政权、民主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我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国的外交政策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使学生了解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作方式,进一步提升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相信在考试中,掌握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取得好的成绩。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会考学考精简版纯重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会考学考精简版纯重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概念: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缺一不可〕2.根本属性: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根本属性①价值的含义: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异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展交换, 就是因为它有价值, 价值是商品交换的根底。

〕②使用价值的含义: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3.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还是商品〕4.货币的根本职能:①价值尺度〔标价, 观念上的货币〕②流通手段〔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③其他三种职能: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赊账〕、世界货币5.纸币的含义: 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不是商品, 因为它没有价值〕6.纸币的优点:制作本钱低, 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7.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 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 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置力, 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要受货币流通规律的制约。

8.通货膨胀:货币的实际供给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出现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反之9.结算方式:①现金②银行转账10.结算的信用工具: 信用卡、支票等11.信用卡的优点: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能减少了现金的使用, 简化收款手续, 方便购物消费, 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无平安〕12.支票的分类: 转账支票〔不能提现〕和现金支票13.外汇的含义: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4.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 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外币可兑换更多本币-→外汇汇率升高〔本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 本币贬值—→抑制进口、刺激出口-→资本流入。

反之亦然。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 不利于出口。

反之亦然★15.影响价格的因素: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 价格高于价值, 卖方市场。

高中政治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政治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政治会考总复习必修模块1 经济生活1.1 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1、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I(1物物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前提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2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用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金银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产生2、理解货币的本质、作用、基本职能(II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理解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II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比较金属货币与纸币的异同(II纸币预与铸币相比的优点:第一、成本低。

第二、避免磨损。

第三、避免因不法之徒削切或溶解金属货币而带来的流通不畅的现象。

第四、容易保管、携带、运输。

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5、理解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的原因(II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纸币的发行限度,进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若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6、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I区别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表现不同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物价低迷成因不同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货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治理措施不同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控制货币供应量;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高中政治必修1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政治必修1会考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知识要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一、基本观点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是商品生产者提高效益的主要途径。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也称使用价值量)增加,而单位商品价值量保持不变,同一时间同一劳动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增多。

5.金银成为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即标价,是观念的货币)和流通手段(即购买商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除此之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7.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其优点是: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贵金属在流通中的磨损。

8.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9.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现象。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2)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3)二者都是由于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

10.引起商品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等),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但商品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11.价格影响供求: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变动(呈反向变动关系),会调节生产规模。

1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人教版高中政治会考复习资料

人教版高中政治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政治会考复习纲要经济学常识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⑴联系: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叫两个因素)。

它们共存在于商品统一体中。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则没有价值,有价值必有使用价值。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也不是商品。

⑵区别: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可供人们使用的属性。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兼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即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3.货币的职能⑴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⑵流通手段,即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交换从时空上可以分离,有利于扩大商品的交换。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

⑶贮藏手段: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

因此,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⑷支付手段: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支付手段是随着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⑸世界货币: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就由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4.纸币与通货膨胀⑴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它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⑵尽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

但国家却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⑶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的贬值。

其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但并不是所有的物价上涨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

⑷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或 =(待售商品总量Χ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5.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和表现形式。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合格考复习资料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合格考复习资料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合格考复习资料高中政治学业水平合格考复习资料第一部分:经济生活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1)间接因素: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升。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3)价值决定价格。

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价格降低(成正比)。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以及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是什么?(1)根本因素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

(3)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

人们收入差距扩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3、怎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4、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有哪些?)(1).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公司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2).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5、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①国家:a.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②劳动者:a.提高自身素质;b.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c.积极创业。

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6、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人教版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一)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二)1、影响消费的因素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②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人教版高中政治会考复习资料

人教版高中政治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政治会考复习纲要经济学常识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⑴联系: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叫两个因素)。

它们共存在于商品统一体中。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则没有价值,有价值必有使用价值。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也不是商品。

⑵区别: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可供人们使用的属性。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兼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即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3.货币的职能⑴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⑵流通手段,即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交换从时空上可以分离,有利于扩大商品的交换。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

⑶贮藏手段: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

因此,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⑷支付手段: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支付手段是随着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⑸世界货币: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就由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4.纸币与通货膨胀⑴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它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⑵尽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

但国家却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⑶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的贬值。

其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但并不是所有的物价上涨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

⑷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或=(待售商品总量Χ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5.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和表现形式。

高一政治会考复习资料

高一政治会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精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复习资料[全套]

【精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复习资料[全套]

第一部分:高中思想政治会考知识点详细分解经济学常识考试内容:第一课考试目标:1、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3、货币的基本职能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5、价值规律的作用基本知识点内容: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⑴联系: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叫两个因素)。

它们共存在于商品统一体中。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则没有价值,有价值必有使用价值。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也不是商品。

⑵区别: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可供人们使用的属性。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兼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即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3.货币的职能⑴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⑵流通手段,即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交换从时空上可以分离,有利于扩大商品的交换。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

⑶贮藏手段: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

因此,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⑷支付手段: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支付手段是随着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⑸世界货币: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就由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4.纸币与通货膨胀⑴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它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⑵尽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

但国家却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⑶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的贬值。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全部复习资料之一(新人教版)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全部复习资料之一(新人教版)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1、(简单运用)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尺度和 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 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形式: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又叫购买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 的职能。

形式:现实中的货币。

2、(理解) 纸币是由 (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 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发行过多易导致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通货 ),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通货 )。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3、(理解)外汇与汇率:外汇是用 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 。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 ,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 ,外币贬值。

4、影响价格的因素 (简单运用)⑴供求影响价格 买方市场——供>求,货多不值钱,价格↓。

卖方市场——供<求,物以稀为贵,价格↑。

⑵价值决定价格: 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 表现。

商品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该商品的 劳动时间决定的。

5、价格变动的影响 (综合运用)⑴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 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 。

在互为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

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

⑵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格变动会促使生产者调节生产 。

提高劳动 。

生产适销对路的 质量产品。

6、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的最根本因素是 发展水平。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 和物 水平。

人教版高中政治会考复习资料全套

人教版高中政治会考复习资料全套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⑴联系: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叫两个因素)。

它们共存在于商品统一体中。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则没有价值,有价值必有使用价值。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也不是商品。

⑵区别: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可供人们使用的属性。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兼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即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3.货币的职能⑴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⑵流通手段,即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交换从时空上可以分离,有利于扩大商品的交换。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

⑶贮藏手段: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

因此,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⑷支付手段: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支付手段是随着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⑸世界货币: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就由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4.纸币与通货膨胀⑴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它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⑵尽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

但国家却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⑶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的贬值。

其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但并不是所有的物价上涨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

⑷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或=(待售商品总量Χ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5.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和表现形式。

政治会考复习材料

政治会考复习材料

高中思想政治会考知识点详细分解经济学常识考试内容:第一课考试目标:1、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3、货币的基本职能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5、价值规律的作用基本知识点内容: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⑴联系: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叫两个因素)。

它们共存在于商品统一体中。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则没有价值,有价值必有使用价值。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也不是商品。

⑵区别: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可供人们使用的属性。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兼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即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3.货币的职能⑴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⑵流通手段,即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交换从时空上可以分离,有利于扩大商品的交换。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

⑶贮藏手段: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

因此,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⑷支付手段: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支付手段是随着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⑸世界货币: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就由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4.纸币与通货膨胀⑴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它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⑵尽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

但国家却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⑶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的贬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常识:教学内容:第一课教学目标:1、国家的国体、政体及相互关系2、我国的对内对外职能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4、“一国两制”的含义、主要内容和意义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基本知识点内容:1、国家的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⑴国体:a又叫国家性质、国家的阶级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b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c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这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⑵政体的含义:政体又叫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管理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⑶国体和政体的相互关系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作用;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的不同,相同的国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政体。

2、我国的对内对外职能⑴含义: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

它反映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

(2)我国的对内职能:①政治职能: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②经济建设职能:国家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

③文化职能: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国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

(3)我国的对外职能:①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②发展国际的交流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③维护世界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⑷国家职能和国家性质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区别我国的国家职能和资本主义国家职能)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⑴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⑵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有民当家作主这一根本准则的直接体现。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在我国凡属国家管理范围内的一切重要制度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直接或间接创建和决定的。

我国的国家机构都是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它表现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集体行使职权,在法律的制定和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在贯彻执行上,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保证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能够迅速有效的实施。

4、“一国两制”的含义、主要内容和意义⑴“一国两制”含义:①“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②“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⑵“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①“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人民政府,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

)②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③“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不是完全自治。

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此外,还有一定外事权)⑶“一国两制”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②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教学内容:第二课教学目标:1、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基本知识点内容:1、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⑴国家机构的含义: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⑵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

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捍卫者和执行者,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②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

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根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物载体2、我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⑴民主集中制原则①含义: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②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机构中的体现:首先: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方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责,受人民监督负。

其次:在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最后: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⑵对人民负责原则①原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因此,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②对人民负责,要求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密切联系群众其次:克已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的监督。

最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⑶依法治国原则①含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②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③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④如何做到依法治国?(A)、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B)、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依法国的重要环节。

(C)、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D)、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F)、要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①重要意义:这是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公民同违法侵权和腐败现象做斗争的法律武器。

②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承担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制裁。

(2)、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①权利和义务的辩证关系:(第一)、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第二)、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离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第三)、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行使权利,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

②怎样做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A、公民认真行使公民的权利。

B、公民要自觉履行义务。

我国不存在中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公民,也不存在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公民。

应把认真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态度。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①原因: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国家为公民着想,依法保障公民的权利;公民也应该为国家着想,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利益。

②怎样做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A、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B、公民在履行义务时,也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教学内容: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教学目标:1、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3、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4、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三个代表”思想重大意义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基本内容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主要内容基本知识点内容:1、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第一在现代各国一般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一个国家的性质通常与执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第二政党为什么能领导国家政权①领导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②政党具备领导国家政权的主观条件③必须是执政党或政党联盟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①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④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⑵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2)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①突出党的思想建设。

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②加强党组织建设。

最根本的是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

③党的作风建设。

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要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

(3)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

要建立和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

4、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基本路线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具有总揽全局的指导性;二具有一定历史时期的稳定性。

第二、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三、党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

第四、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