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设计第8讲 实例4-2D-08 紧固系统的设计
注塑模具设计第8讲 实例3-2D-08 冷却系统的设计
1
九、冷却系统的设计
1. 冷却系统在定模视图中的绘制
注塑模具设计实例教程
根据冷却水道的设计原则,首先绘制冷却水道的中心线,然后借助【燕秀工具 箱】的【水路】功能绘制水路,注意设置“水路编号”。 冷却系统在定模视图中的有关尺寸和绘制结果如图3-1-44所示,绘图时要注意 按命令行中的提示进行操作。 2. 冷却系统在动模视图中的绘制 动模视图中的冷却水道可将定模视图中的冷却水道镜像得到,注意将“水路编 号”修改为“IN2、OUT2”,此处不另插图。 3. 冷却系统在正剖视图中的绘制 为了在正剖视图中更好的表达冷却系统,正剖视图中的导柱移出表达, 如图3-1-45所示。 根据冷却水道的设计原则,首先绘制冷却水道的中心线,注意正剖视图 中的冷却水道位置要与定、动模视图对应,然后借助【燕秀工具箱】的 【水路】功能绘制水路,如图3-1-46所示。 2
实例三 玩具面壳注塑模具2D设计
复习:型腔、型芯其他结构的设计
注塑模具设计实例教程
检查上次布置作业的完成情况
新课:
九、冷却系统的设计 冷却系统的冷却形式常用的有直通式、循环式、水井冷却等多种,本例采用循 环式。 设计冷却水道时,通常冷却水孔边到镶件边、斜推杆边、螺钉孔边、推杆边的 距离至少为4mm。 冷却水孔边不能与产品胶位太近,一般取10~15mm。冷却水道中心到型腔、型 芯边的距离不少于12mm,常取整数。 常用冷却水孔直径有Φ 6.0、Φ 8.0、Φ 10.0、Φ 16.0mm,具体选用可根据型腔 、型芯的大小来确定,本例选用Φ 8.0mm的冷却水孔。 注意:冷却水道的进出口尽量设计在非操作侧,尽可能避免设计在天侧和地侧。
九、冷却系统的设计
4. 冷却系统在侧剖视图中的绘制
注塑模具设计实例教程
注塑模具设计第8讲 实例2-2D-08 斜推杆(斜顶)机构的设计
注塑模具设计实例教程
斜推杆角度
顶出行程
抽芯距离
图2-1-74斜推杆角度的确定方法
直身位一般为 5mm左右
挂台一般为 1.5~3mm
斜推杆厚度
斜推杆角度
图2-1-75斜推杆在侧剖视图中的绘制
7
八、斜推杆机构的设计
注塑模具设计实例教程
⑧斜推杆在动模视图中的绘制 利用投影关系,在动模视图中绘出斜推杆,结果如图2-1-71所示。
5
八、斜推杆机构的设计
注塑模具设计实例教程
碰穿 插穿 无挂台
(a)
(b) 图2-1-73斜推杆的三种设计形式
( c)
②斜推杆厚度的确定 为了保证斜推杆的强度,一般在空间足够且没有干涉的情况下,斜推杆厚度 作到6~10mm,本例空间足够且没有其他干涉,故可作到8mm。 ③斜推杆宽度的确定 本例的扣位宽度为7.04mm,单边可延伸做大1mm,即将斜推杆宽度作到9mm。 ④斜推杆抽芯行程的确定 本例的扣位深度为0.8mm,斜推杆的抽芯行程=扣位深度+2mm左右,故斜推杆 抽芯行程作到2.8mm左右即可。 6
11
八、斜推杆机构的设计
※斜顶无法顶出的几种情况:
当产品有凸 出形状与斜 顶干涉时, 斜顶无法顶 出。 当产品有凹 入形状与斜 顶干涉时, 斜顶无法顶 出。 当产品后 面凸出胶 位边到斜 顶小于斜 顶行程时, 斜顶顶出 铲胶。 ( c) 当产品要刻 字时,应注 意刻字到斜 顶的距离应 大于顶出行 程,否则铲 胶。 (f) (g)
注塑模具设计实例教程
当产品后 面凹进胶 位边到斜 顶小于斜 顶行程时, 斜顶顶出 铲胶。 (d) 两对称扣位做 斜顶时,应注 意两斜顶的距 离应大于单个 顶出行程的2 倍。否则两斜 顶相撞。
注塑模具实用教程第8章注塑模结构件设计ppt课件
定模A板和动模B板的尺寸取决于内模镶件的外形尺寸,而内模 镶件的外形尺寸又取决于塑件的尺寸、结构特点和数量,内模镶 件设计详见第7章《注塑模具成型零件设计》。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的前提下,模具 的结构尺寸越小越好。
确定定模A板和动模B板的尺寸常用计算法和经验法二种,在实 际工作过程中常用经验法。
2024年7月31日
20
第8章 注塑模具结构件设计
1.计算方法(相关公式见书) 2.经验确定法
模架长宽尺寸E和取决于内模镶件的长宽尺寸A和B,即A、B 板的开框尺寸。
2024年7月31日
21
第8章 注塑模具结构件设计
(1)A、B板的宽度尺寸确定。 一般来说在没有侧向抽芯
的模具中,模板开框尺寸A应大致等于模架推件固定板宽度尺寸C, 在标准模架中,尺寸C和E是一一对应的,所以知道尺寸A就可以 在标准模架手册中找到模架宽度尺寸E。
2024年7月31日
2
第8章 注塑模具结构件设计
8.1 概述
8.1.1 本章主要内容
• ① 模架的规格型号; • ② 动模板和定模板的设计; • ④ 方铁什么情况下要加高; • ⑤ 定距分型结构的设计; • ⑥ 撑柱的设计; • ⑦ 复位弹簧设计; • ⑧ 定位圈的设计; • ⑨ 紧固螺钉的设计。
2024年7月31日
29
第8章 注塑模具结构件设计
注意:① 表中的“A×B”和“框深a”均指动模板开框的长、 宽和深; ② 动模B板高度B等于开框深度a加钢厚Ha,向上取标准值 (公制一般为10的倍数); ③ 如果动模有侧抽芯,有滑块槽,或因推杆太多而无法加撑 柱时,须在表中数据的基础上再加5~10mm; ④动模板高度尽量取大些,以增加模具的强度和刚度。 动、定模板的长、宽和高度尺寸都已标准化,设计时尽量取 标准值,避免采用非标模架。
注塑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注塑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注塑模具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理解并描述各部分的功能。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注塑模具设计的相关参数,如模具的收缩率、型腔布局、分型面的选择等。
3. 学生能够掌握注塑模具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并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注塑模具的设计,包括绘制模具的二维图纸和三维模型。
2. 学生能够运用CAE软件进行注塑模具的模流分析,预测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一定的注塑模具设计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参与简单的模具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注塑模具设计,培养对制造业的兴趣,增强工程意识。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进行设计实践,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注塑模具设计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工程伦理的认识,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类课程,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工业产品设计方向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机械制图知识,对模具设计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确保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注塑模具基础知识:- 模具的分类及注塑模具的组成- 注塑模具的工作原理及注塑成型过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 注塑模具概述2. 注塑模具设计参数:- 收缩率的计算与调整- 型腔布局与流道设计- 分型面的选择与设计要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注塑模具设计参数3. 注塑模具材料与加工:- 常用注塑模具材料及性能- 模具加工工艺及表面处理- 教材章节:第三章 注塑模具材料与加工4. 注塑模具设计实践:- CAD软件在注塑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CAE软件在模流分析中的应用- 模具设计实例分析与操作- 教材章节:第四章 注塑模具设计实践5. 注塑模具设计项目:- 项目任务书发放与要求解读- 团队合作完成注塑模具设计- 成果展示与评价- 教材章节:第五章 注塑模具设计项目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注塑模具概述及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注塑模具设计参数学习第三周:注塑模具材料与加工学习第四周:注塑模具设计实践操作第五周:注塑模具设计项目实施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设计水平。
最全注塑模具设计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的讲解
控铣削等加工方法,确保型芯、型腔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02
浇口套、定位圈等关键零件加工工艺
采用高精度磨削、研磨等加工方法,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
03
导柱、导套等导向零件加工工艺
采用无心磨床、外圆磨床等高精度磨削设备,确保导向零件的精度和耐
磨性。
装配顺序和调试方法论述
装配顺序
遵循先下后上、先内后外的原则,先进行模架等支撑零件的装配,再进行型芯、型腔等成型零件的装配,最后进 行浇口套、定位圈等关键零件的装配。
根据模具结构确定加热装置的安装位置, 确保加热均匀且不影响模具其他功能。
油温机/水温机:适用于大型模具,加热 均匀,稳定性好。
03
06
考虑加热装置与冷却系统的协调,避免相 互干扰。
温度控制精度要求及实现途径
01
温度控制精度要求
02
根据制品要求确定温度控制精度,一般要求在±2℃ 以内。
03
对于高精度制品,温度控制精度要求更高,可达 ±1℃以内。
03
04
加强与客户和同行的沟 通和合作,不断提升服 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有力保障。
感谢观看
THANKS
常见故障排查技巧和经验分享
常见故障排查技巧
介绍常见的注塑模具故障排查技巧,如检查模具磨损、清洗模具等。
经验分享
分享行业专家在注塑模具故障排除方面的经验和案例,提高读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防性维护策略推广
预防性维护策略
阐述预防性维护在注塑模具管理中的重要性 ,提出定期维护、保养和检查等策略。
推广实施
调试方法
在装配过程中,采用试装、试模等方法进行调试,确保模具各部件的配合精度和动作顺畅。对于复杂模具,还需 进行多次试模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状态。
注塑模设计案例
2024年10月10日
三、注射模旳构造设计
3.浇注系统旳设计
⑶浇口设计 浇口形式旳选择
因为该塑件外观质量要求较高,浇口旳位置和大小应以不 影响塑件旳外观质量为前提。同步,也应尽量使模具构造 更简朴。
潜伏式浇口 浇口位置在塑件内表面,不影响其外 观质量。 但采用这种浇口形式增长了模具构造 旳复杂程度。
2024年10月10日
二、拟定成型设备选择与模塑工艺规程编制
2.拟定成型工艺参数
⑴塑件模塑成型工艺参数旳拟定 查附表9得出工艺参数见下表,试模时可根据实际 情况作适当调整。
聚碳酸脂
预热和干燥 料筒温度t/0C
喷嘴温度t/0C
温度t/0C110~120 时间τ/h8~12 后段 210~240 中段 230~280 前段 240~285
⑵塑件型腔较大,有尺寸不等旳孔,如Ф12、4-Ф10、4Ф4.5、4-Ф5它们均符合最小孔径要求。
⑶在塑件内壁有4个高2.2,长11旳内凸台。所以,塑件不 易取出。需要考虑侧抽装置。
结论:综上所述,该塑件可采用注射成型加工。
2024年10月10日
二、拟定成型设备选择与模塑工艺规程编制
1.计算塑件旳体积和重量
查有关手册得PC旳收缩率为Q=0.5%~0.7%,故平 均收缩率为:Scp=(0.5+0.7)%/2=0.6%=0.006,根 据塑件尺寸公差要求,模具旳制造公差取Z=Δ/3。
已知条件:平均收缩率SCP =0.006mm;模具旳制 造公差取Z=Δ/3。
类 零件 别 图号
模具 零件 名称
塑件尺寸
计算公式
塑料模设计及制造实例
二、拟定模具构造方案
1.拟定型腔数量及布局形式 2.选择分型面 3.拟定浇注系统与排气系统 4.选择推出方式 5.拟定侧凹部分旳处理方式 6.模具加热与冷却方式 7.拟定成型零件旳构造形式
注塑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注塑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注塑模具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理解各种模具零件的功能和设计要点。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注塑成型工艺参数对模具设计的影响,包括熔融温度、模具温度、压力等。
3. 帮助学生掌握注塑模具设计中常用的材料选择、冷却系统设计、脱模机构设计等关键技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注塑模具设计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注塑模具的设计与绘制。
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注塑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具备对模具进行优化和改进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模具设计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强调团队合作、严谨细致、安全环保等职业素养。
3. 培养学生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时,具备积极进取、勇于挑战的精神风貌。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在已有一定机械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在注塑模具设计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能够掌握注塑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际工程能力的高素质模具设计人才。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施,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注塑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包括模具的分类、组成、各部分功能及工作原理,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详细讲解。
- 模具分类与结构- 模具工作原理及各部件功能2. 注塑成型工艺参数:分析熔融温度、模具温度、压力等参数对注塑模具设计的影响,引用教材实例进行说明。
- 工艺参数对模具设计的影响- 参数优化方法及案例分析3. 注塑模具设计关键技术:包括材料选择、冷却系统设计、脱模机构设计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讲解。
- 常用模具材料及特性- 冷却系统设计原则与实施- 脱模机构设计方法及案例分析4. CAD/CAM软件在注塑模具设计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软件进行模具设计的能力,结合教材实例进行操作演示。
- 软件操作基础- 模具设计实例操作演示5. 注塑模具设计与优化:分析实际工程问题,教授优化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杂注塑模具设计新方法及案例
复杂注塑模具设计新方法及案例:一、设计方法:1. 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的设计是注塑模具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模具的成型效果和脱模的难易程度。
在设计分型面时,需要考虑产品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以及模具的结构和制造工艺等因素。
2. 抽芯机构的设计:对于一些产品,如带有侧孔或侧凸台的产品,需要设计抽芯机构以实现侧向脱模。
抽芯机构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结构和尺寸,以及模具的加工能力和装配工艺。
3. 脱模机构的设计:脱模机构的主要作用是使产品从模具中顺利脱出。
在设计脱模机构时,需要考虑产品的形状和尺寸,以及模具的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
4. 冷却系统的设计:冷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模具的温度,保证注塑过程中的冷却均匀,提高产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
冷却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模具的结构和尺寸,以及冷却介质的选择和流动路径的优化。
5. 浇注系统的设计:浇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型腔,保证注塑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的成型质量。
浇注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塑料的流动特性和模具的结构。
二、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复杂注塑模具设计的案例分析:1. 产品分析:该产品是一个汽车零部件,具有复杂的形状和尺寸要求,需要进行精密成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2. 模具结构设计: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设计了相应的模具结构。
该模具采用了分型面和抽芯机构的设计,以实现复杂形状的成型和侧向脱模。
同时,模具还设计了合理的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以保证注塑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的成型质量。
3. 制造与装配:根据模具的设计图纸,进行了相应的制造和装配工作。
在制造过程中,采用了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和工艺,保证了模具各部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在装配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组装,确保了模具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4. 试模与调整:完成模具制造和装配后,进行了试模工作。
通过试模,对模具的性能和产品的成型质量进行了评估和检测。
针对试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最终实现了模具的正常运行和产品的合格产出。
塑料注射成型模具浇注系统设计-文档资料
停滞现象容易使工件的某些部 分过度保压,某些部分保压不足, 从而使內应力增加许多。
1.要能保证塑件的质量(避免常见的充填问题 )
尽量避免出现熔接痕
熔接痕的存在主要会影响外 观,使得产品的表面较差;而出 现熔接痕的地方強度也会较差。
1.要能保证塑件的质量(避免常见的充填问题 ) 尽量避免过度保压和保压不足
有利于保证塑件质量
要考虑飞边在塑件上的位置
分型面的选择要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
尽可能的避免侧向分型或者抽芯
分型面的选择要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
尽可能的避免侧向分型或者抽芯
分型面的选择要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
尽量地把侧向分型抽芯机构留在动模一侧
分型面的选择要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
塑件不止有一个抽芯的时候,在选择分型面时要使较大的 型芯与开模方向一致
4.分流道的布置
流道排列的原则 尽可能使熔融塑料从主流道到各浇口的距离相等。 使型腔压力中心尽可能与注射机的中心重合。
流道的布置 自然平衡 人工平衡
不平衡
自然平衡
人工平衡
§4.3普通浇注系统的设计
五、分流道设计与制造
4.分流道的布置
§4.3普通浇注系统的设计
五、分流道设计与制造
5.分流道制造要点
1.分流道的截面形状 六角形截面
其面积仅为圆形流道 的82%,是最理想的浇 道,但是制造不易, 通常不考虑使用。
2.分流道的设计要点 制品的体积和壁厚,分流道的截面厚度要大于制品的壁厚。
成型树脂的流动性,对于含有玻璃纤维等流动性较差的树 脂, 流道截面要大一些。
流道方向改变的拐角处, 应适当设置冷料穴。
重叠浇口
重叠浇口与侧浇口类似﹐浇口与成品侧壁 或成品表面有重叠。 典型的浇口尺寸为:厚度0.4至 6.4mm﹐宽度为1.6至12.7mm。
塑料模具设计步骤与实例精解
塑料模具设计步骤与实例精解嘿,咱今儿就来讲讲这塑料模具设计,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呢!你想想看,一个小小的塑料制品,像咱平时用的小勺子啦、小杯子啦,那都是从模具里出来的呢!那模具设计可不简单,就跟盖房子得先有个好图纸一样。
首先呢,咱得了解这塑料制品要干啥用,有啥要求。
就好比你要给人做身衣服,得知道人家是要去跑步穿还是去参加宴会穿呀。
这一点搞清楚了,咱才能往下走。
然后呢,咱得好好设计模具的结构啦。
这就像搭积木一样,得把各个部分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要考虑怎么进料呀,怎么让塑料能均匀地填满整个模具呀。
这里面的门道可多啦,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弄好的。
接着呀,咱得选材料啦。
这材料就跟咱做饭选食材似的,得挑好的,合适的。
不同的塑料材料性能可不一样,有的硬,有的软,得根据咱要做的东西来选。
再之后呢,还得设计冷却系统呢。
这就好比人运动完了要凉快凉快,塑料在模具里也得降降温呀,不然出来的东西不就变形啦。
还有啊,脱模也很关键呢!你总不能让做好的东西卡在模具里出不来吧,那就麻烦大啦。
咱来举个例子哈,就说做个简单的塑料碗。
咱得先想好这碗多大呀,多深呀,形状得好看吧。
然后设计模具,让塑料能顺利地流进去,填满每个角落。
材料得选那种结实又安全的,可不能有害物质超标呀。
冷却系统得保证碗能快速冷却成型,脱模的时候得轻轻松松就能把碗拿出来。
你说这塑料模具设计神奇不神奇?这可都是技术活呀!要是没设计好,那做出来的东西不是有瑕疵就是用不了,多浪费呀。
所以啊,这模具设计师可得有真本事,得细心,还得有创意。
咱平时用的那些塑料制品,可都是经过模具设计师精心设计出来的呢。
他们就像魔法师一样,能把一堆塑料变成各种各样有用的东西。
所以呀,可别小看了这塑料模具设计,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咱得尊重这些设计师的劳动成果,好好珍惜咱用的每一个塑料制品呀。
怎么样,现在是不是对塑料模具设计有了更深的了解啦?嘿嘿!。
注塑模具设计实例
注塑模具设计实例注塑模具设计是指根据注塑产品的要求,利用注塑加工的原理和工艺,设计出满足产品要求的注塑模具。
注塑模具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下面以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为例,详细介绍注塑模具的设计过程。
首先,需了解产品的要求。
手机壳是一种外壳保护产品,对外界冲击和外观要求较高。
所以我们需要根据产品的尺寸、形状、材料等要求来设计模具。
其次,设计注塑模具的结构。
手机壳注塑模具的结构一般包括模架、模芯、模腔、顶针等部分。
模架是模具的支架,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注塑过程中的压力。
模芯和模腔是注塑产品的空腔,模芯用于产生内部形状,模腔用于产生外部形状。
顶针用于定位和顶出注塑件。
根据手机壳的形状和结构,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模具结构。
然后,确定模具的开合方向和注塑方向。
手机壳具有一定的几何结构,需要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来确定模具的开合方向和注塑方向。
同时考虑到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去料方便性,确定合适的开模方式和取料方式。
接下来,设计模具的冷却系统。
注塑过程中,模具的冷却速度对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冷却水的流量、温度和流动路径等因素,以确保模具在注塑过程中能够保持合适的温度,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和生产效率。
最后,进行模具的组装、试模和调试。
根据设计图纸,对各个模具部件进行组装,并进行试模和调试。
优化模具的结构和参数,以满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要求。
注塑模具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产品要求、模具结构、注塑方向、冷却系统等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细节,确保模具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产品要求。
此外,不同产品的注塑模具设计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教程
2024/1/25
1
目录
2024/1/25
• 注塑模具概述 • 注塑模具设计基础 • 注塑模具结构设计 • 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 注塑成型工艺参数设置与优化 • 注塑模具维护与保养知识普及
2
01
注塑模具概述
2024/1/25
3
注塑模具定义与分类
定义
注塑模具是一种用于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它通过注塑 机将熔融的塑料注入模具型腔中,经过冷却固化后得到 所需形状的塑料制品。
优化建议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减少注射时间、保压时间和冷却时间,可以提高 生产效率。同时,根据产品的结构和塑料的特性,合理调整这些时间参数,可以 进一步优化成型周期和产品质量。
30
注塑模具维护与保养知识普
06
及
2024/1/25
31
日常维护项目清单和周期安排
每日维护
清洁模具表面、检查冷却 系统、润滑导柱和导套等 。
分类
根据模具的结构和使用特点,注塑模具可分为单分型面 注塑模、双分型面注塑模、带有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 注塑模以及热流道注塑模等。
2024/1/25
4
注塑模具结构组成
浇注系统
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 穴等组成,用于将熔融的塑料从 注塑机喷嘴引入模具型腔。
导向部件
包括导柱、导套等,用于保证动 模和定模在合模时的相对位置精 度。
5
注塑模具应用领域
汽车工业
汽车保险杠、仪表盘、门 板等内外饰件以及发动机 罩盖等部件均可采用注塑 工艺生产。
家电行业
电视机外壳、洗衣机桶体 、空调器室内外机壳等家 电产品也大量采用注塑成 型技术。
3C产业
注塑模具设计教案设计
注塑模具设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注塑模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注塑模具的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和设计要点。
3. 培养学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注塑模具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注塑模具行业的认识,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注塑模具概述注塑模具的定义注塑模具的分类注塑模具的应用领域2. 注塑模具设计原则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模具设计的考虑因素模具设计的可持续发展3. 注塑模具设计步骤模具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模具设计的具体步骤模具设计的评审与修改4. 注塑模具设计要点模具结构设计要点模具零件设计要点模具材料选择要点5. CAD/CAM软件在注塑模具设计中的应用CAD/CAM软件的基本功能CAD/CAM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实例CAD/CAM软件的操作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注塑模具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注塑模具设计。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注塑模具设计。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注塑模具设计相关教材。
2. 课件:注塑模具设计相关课件。
3. CAD/CAM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
4. 网络资源:注塑模具设计相关的视频、案例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在CAD/CAM软件上的操作能力。
3. 课程设计:评估学生的注塑模具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注塑模具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注塑模具概述及分类第5-8课时:注塑模具设计原则第9-12课时:注塑模具设计步骤第13-16课时:注塑模具设计要点第17-20课时:CAD/CAM软件在注塑模具设计中的应用第21-24课时: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第25-28课时:小组讨论与创新设计第29-32课时:课程设计与期末考试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注塑模具设计第8讲 实例1-2D-07 冷却系统的设计
复习:型腔、型芯结构的设计
注塑模具设计实例教程
检查上次布置作业的完成情况
新课:
八、冷却系统的设计 冷却系统的冷却形式常用的有直通式、循环式、水井冷却等多种。 冷却系统设计要求: 设计冷却水道时,一定要注意冷却水道(包括密封圈)不能与推杆、 螺钉、镶件等有干涉。通常冷却水道边到镶件边、斜推杆边、螺钉孔 边、推杆边的距离至少为4mm,密封圈距离推杆至少为2mm。 冷却水道边不能与产品料位太近,一般取10~15mm。 冷却水道中心到型腔、型芯边的距离不少于12mm,常取整数。 常用冷却水道直径有Φ6.0、Φ8.0、Φ10.0、Φ12.0mm,具 体选用可根据型腔、型芯的大小或模具宽度来确定。
设计冷却系统时应遵照以下原则: (1)在保证模具材料有足够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冷却水道应尽量靠近型 腔、型芯表面。 (2)在保证模具材料有足够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冷却水道应尽量安排得 紧密。 (3)冷却水道的直径优先采用大于或等于Φ8mm,并且各个水道的直径应 尽量相同。 (4)成品较厚的部位应特别加强冷却。 (5)冷却水道接头尽量不要设计在模具天、地两侧,因自动成型时(卧式 注射机)受水管限制,会影响制品与浇口凝料的脱落。 (6)冷却水道接头中心距应不小于30 mm,以免安装水管困难。
2
八、冷却系统的设计
1. 冷却系统在动模视图中的绘制
注塑模具设计实例教程
本例模具宽度为250mm,选用Φ 8.0mm的冷却水道,采用循环式沿周边循环一圈冷却。 借助【燕秀工具箱】的【水路】功能绘 制水路,冷却系统在动模视图中的有关 尺寸和绘制结果如图1-1-52所示。 >>冷却水接头动画: D023-冷却水接头(水嘴).pdf 2. 冷却系统在定模视图中的绘制 对于中小型模具,定模冷却水道可设计为 与动模冷却水道一致。将绘制好的动模视 图冷却水道镜像到定模视图中即可,注意 定模水路的“水路编号”改为1,结果如 图1-1-53所示。
注塑模具设计教案设计
注塑模具设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注塑模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2. 掌握注塑模具设计的要点和基本步骤。
3. 熟悉注塑模具的主要零部件及其功能。
4. 学会使用注塑模具设计软件进行模具设计。
二、教学内容1. 注塑模具概述注塑模具的定义注塑模具的分类注塑模具的应用领域2. 注塑模具设计要点模具设计的基本步骤模具设计的要求和注意事项3. 注塑模具的主要零部件模具结构及其功能模具材料的选用4. 注塑模具设计软件的使用主流注塑模具设计软件介绍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5. 注塑模具设计实例模具设计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模具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注塑模具的基本概念、设计要点和零部件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注塑模具设计的实践案例,加深学生对模具设计的理解。
3. 软件操作演示法:展示注塑模具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具设计实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考察学生对注塑模具基本概念和设计要点的掌握。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注塑模具设计实践案例的分析能力。
3. 软件操作考核:检查学生对注塑模具设计软件的掌握程度。
4. 课程设计:评价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注塑模具设计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2. 课件:注塑模具设计的相关图片、图表和动画。
3. 软件:注塑模具设计软件(如UG、SolidWorks等)。
4. 网络资源:注塑模具设计相关的在线教程和案例。
5. 实践材料:模具设计所需的实物材料和工具。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2. 教学计划:章节一:注塑模具概述(2课时)章节二:注塑模具设计要点(4课时)章节三:注塑模具的主要零部件(4课时)章节四:注塑模具设计软件的使用(6课时)章节五:注塑模具设计实例(4课时)章节六:模具制造与加工(4课时)章节七:模具调试与优化(4课时)章节八:模具维修与保养(2课时)章节九:注塑模具设计案例分析(4课时)章节十:课程设计(8课时)七、教学准备工作1. 教师:具备注塑模具设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CATIA注塑模具教程第8章模具设计举例
第8章模具设计举例产品结构分析及材料选择8.1.1 样件分析在模具设计进程中,一样是先依照制品的结构零件图或样件进行产品的结构分析,以如图8-1所示的过滤器罩为例,该制品三维投影尺寸长宽高为137mm×112mm×45mm,壁厚;外部圆角半径3mm,内部圆角半径,拔模角25°;内有肋板,肋板高28mm厚,拔模角2°。
该制品精度品级一样,尺寸误差±,为降低成型费用,采纳一模多腔,并非对制品进行后序加工。
图8-1 过滤器罩8.1.2 材料选择由于塑料特殊的理化和机械性能,塑料模具设计进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是选择材料,如此才能够在模具设计进程中确信收缩比等参数,那个地址选择ABS(三种聚合物的共聚物)工程塑料,该材质的性质数据如下:典型应用范围:汽车(仪表板,工具舱门,车轮盖,反光镜盒等),电冰箱,大强度工具(搅拌器,食物加工机,割草机等),机壳体,打字机键盘及喷气式雪撬车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ABS 材料具有吸湿性,要求在加工之前进行干燥处置,建议干燥条件为80~90℃下最少干燥2小时,材料湿度应保证小于%;熔化温度为210~280℃,建议温度245℃,模具温度25~70℃ (模具温度将阻碍制品光洁度,温度较低那么致使光洁度较低);注射压力500~1000bar ;注射速度为中高速度。
化学和物理特性:ABS 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种化学单体合成。
每种单体都具有不同特性,丙烯腈有高强度、热稳固性及化学稳固性;丁二烯具有坚韧性、抗冲击特性;苯乙烯具有易加工、高光洁度及高强度。
从形态上看,ABS 是非结晶性材料。
三种单体的聚合产生了具有两相的三元共聚物,一个是苯乙烯-丙烯腈的持续相,另一个是聚丁二烯橡胶分散相。
ABS 的特性要紧取决于三种单体的比率和两相中的分子结构。
这就能够够在产品设计上具有专门大的灵活性,而且由此产生了市场上百种不同品质的ABS 材料。
塑料注射成型模具浇注系统设计共85页文档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十、紧固系统的设计
2. 紧固螺钉在定、动模视图中的绘制
பைடு நூலகம்
注塑模具设计实例教程
紧固螺钉可用【燕秀工具箱】中的【内六角螺丝】功能调用。 (1)定模视图中紧固螺钉的位置尺寸及添加结果如图4-1-47所示。 (2)动模视图中紧固螺钉与定模视图中紧固螺钉位置一样,将定模视图中的紧固 螺钉点对点复制到动模视图中即可。 3. 紧固螺钉在侧剖视图中的绘制 绘制侧剖视图中的紧固螺钉时,其位置要与定、动模视图中的螺钉位置保持对应 的投影关系。添加结果如图4-1-48所示。 紧固螺钉在侧剖视图中表达清楚后,正剖视图中则无需再表达。 ◎动手操作,用AutoCAD软件完成本例紧固系统的设计。 ◎参考视频:实例4-2D-8.紧固系统的设计.avi (该视频请从教材附带的光盘中查 找) 小结: 紧固螺钉大小和位置的确定,紧固系统的设计 完成练习四以下部分内容:紧固系统的设计 2
实例四 平板电脑保护壳热流道模具2D设计
复习:冷却系统的设计 新课: 十、紧固系统的设计
注塑模具设计实例教程
检查上次布置作业的完成情况
紧固系统设计内容包括:定模板和型腔之间紧固螺钉大小和位置的确定;动模板 和型芯之间的紧固螺钉大小和位置的确定。 1. 紧固螺钉大小和位置的确定 紧固螺钉的大小依据型腔、型芯的大小而定。本例的型腔、型芯尺寸比较 大,选用6颗M10的螺钉锁紧较为合适。 在确定紧固螺钉位置时,首先考虑布置在型腔、型芯的四个角方向,然后 中间再锁两颗螺钉,锁紧力才平衡。 布置螺钉位置时要注意避开冷却系统,冷却水孔边到螺钉孔边的距离最少 4mm,以防钻穿冷却水道。 螺钉孔边到型腔、型芯边的距离至少为螺钉孔直径的1/2,以保证型腔、 型芯的强度。 螺钉孔中心到型腔、型芯边的距离通常取整数,以方便模具的加工。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