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型肥胖、糖尿病诊断新标准

合集下载

糖尿病2020诊断标准

糖尿病2020诊断标准

糖尿病2020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长,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提高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管理水平。

2020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血糖检测:血糖检测是诊断糖尿病的基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可以诊断糖尿病,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也可以作为诊断依据。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也常用于糖尿病的诊断。

2. 症状和体征:除了血糖检测外,症状和体征也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乏力、视力模糊等。

体检常见的体征包括体重下降、皮肤干燥、尿常规检测中尿糖阳性等。

3. 病史调查: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和家族史对于糖尿病的诊断也至关重要。

糖尿病患者的家族史中有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早期发现有家族病史的患者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和预防糖尿病的效果。

4. 并发症筛查: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

在诊断糖尿病时需要进行相关并发症的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预防疾病的恶化。

5. 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每位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各有不同,因此诊断和治疗都需要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症状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通过血糖检测来确定,还需要结合症状、体征、病史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早期诊断和有效管理能够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疾病预防和早期筛查对于控制和管理糖尿病至关重要,这也是未来糖尿病诊断标准不断完善的方向。

第二篇示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较高的患病率。

肥胖诊断指标的选择和防治

肥胖诊断指标的选择和防治

肥胖诊断指标的选择和防治作者:卢芳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第02期人体测量指标与肥胖腹型肥胖是独立于糖调节异常以外的致糖尿病的风险因素,相关研究提示将腰围定在男性>90 cm,女性>85 cm作为中国人腹型肥胖的诊断标准比较合理。

人体体内储积的脂肪含量超过理想体重20%,即为肥胖,其中腹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MS)的核心组分,也是引起糖脂代谢异常、血压增高等的源头。

迄今为止,尚无直接测定体内脂肪总量的简易方法。

计算机体层扫描、核磁共振等影像技术虽可间接测量体脂含量,但准确性及安全性尚不确定,而且由于设备复杂、费用昂贵,以致难以推广和广泛应用。

因此,应用人体体表测量学指标仍是目前评价体脂分布与体脂含量的主要方法。

常用的人体体表测量学指标主要包括体重指数(BMI)、WC、腰臀比(WHR)、臀围(HC)、腰身比(WSR)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BMI在18.5~24.9 kg/m2为正常,25~29.9 kg/m2为超重,≥30 kg/m2为肥胖。

目前,多数研究普遍认为,BMI在反映人体脂肪总量、评估全身性肥胖可能优于WSR和WC,而WSR和WC在评价肥胖尤其腹型肥胖和预测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价值则明显优于BMI和WHR。

就应用WC诊断腹型肥胖而言,由于种族、环境等差异,不同国家的学术组织制定的WC 诊断标准也不同。

近年来,一项在中国人群中展开的研究,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精确评价腹内脂肪积聚与代谢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人腹内脂肪面积>80 cm2诊断MS特异性和敏感性最好。

故将腹内脂肪面积>80 cm2定义为腹型肥胖的精确标准,与简易体脂参数腰围比较分析认为,男性87.5 cm,女性84.2 cm。

此外,另外一项应用核磁共振诊断腹型肥胖预测糖尿病的试验,随访7.8年发现,腹型肥胖是独立于糖调节异常以外的致糖尿病的风险因素,该人群发生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在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35和4.57。

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进展

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进展

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进展作者:张皓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36期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病。

长期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多个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和衰竭,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脏和血管。

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

这些致病因素不外是遗传或环境因素分别或相互作用通过对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及(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作用敏感性的影响而致血糖增高。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①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 mmol/L(126 mg/dl)(空腹状态指≥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或②随机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mmol/L(200 mg/dl)(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或③OGTT试验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mmol/L(200 mg/dl)(OGTT采用WHO推荐方法,以75 g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测定血糖明确诊断。

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长期以来未统一,不同组织和机构制定的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血糖界值有所差别。

1997年3月ADA第四次国际GDM会议工作组建议应用Carpenter/Coustan诊断标准,也可以选择应用75 g葡萄糖口服负荷试验进行诊断。

糖尿病的分型1965~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曾3次提出和修改糖尿病分型的建议。

随着对糖尿病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认识的日渐深入和临床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于1997年提出糖尿病分类和诊断标准的新建议,1999年由WHO以文件发布。

该分型将糖尿病分为4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

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分为自身免疫性(包括急性发病及缓慢发病)和特发性(1型特发性糖尿病,占少数,病因不明,体内缺乏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的证据,具强烈遗传倾向)。

中国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第四部分代谢综合征减重手术糖尿病特殊情况

中国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第四部分代谢综合征减重手术糖尿病特殊情况
以腰围替代BMI
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治疗目标
体重
一年内降低7%-10%,争取达到BMI和腰围正常化
血压 血脂 LDL-C
糖尿病患者<130/80 mm Hg, 非糖尿病患者<140/90 mm Hg
<2.6mmol/L(100mg/dl)
TG
<1.7mmol/L(150mg/dl)
HDL-C
>1.04mmol/L(40mg/dl)(男) >1.3mmol/L(50mg/dl)(女)
可选适应证
BMI≥32 kg/m2,有或无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
慎选适应证 暂不推荐
BMI 28~32 kg/m2且有2型糖尿病,尤其存在其他心血 管风险因素时,可慎重选择减重手术
BMI 25.0~28kg/m2,如果合并2型糖尿病,并有向心性 肥胖(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且至少有额 外的下述2条代谢综合征组份:高甘油三酯、低HDL-C 水平、高血压。
(0-6岁)
脆性,易发生低血糖
学龄期(6-12岁) 5.0-10.0mmol/L 5.6-10.0mmol/L
<8%
青春期前低血糖风险相 对高,而并发症风险相
对低
青春期和青少年期 5.0-7.2mmol/L 5.0-8.3mmol/L
(13-19岁)
<7.5%
1.有严重低血糖的风险 2.需 要 考虑 发 育 和精 神 健康 3.如无过多低血糖发生 , 能达到7%以下更好
第四部分 代谢综合征、减重手术、糖尿病特殊情况
本文档后面有精心整理的常用PPT编辑图标,以提高工作效率
代谢综合征
定义
•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 组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 脂异常(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血症)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行个体化,低血糖风险较高或尚无低血糖风险意识的儿童患者可适当放宽标准; 2.当餐前血糖和HbA1c之间出现矛盾时,则应考虑加用餐后血糖值来评估。

糖尿病的诊断方法和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方法和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方法和标准【实用版3篇】目录(篇1)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空腹血糖水平2.餐后 2 小时血糖水平3.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二、糖尿病的分型及治疗方法1.一型糖尿病2.二型糖尿病3.治疗方法:饮食控制、降糖药物、胰岛素治疗正文(篇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率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基于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常见分型以及治疗方法。

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空腹血糖水平: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水平在 3.9-6.1mmol/l 之间。

如果空腹血糖水平高于 7.0mmol/l,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空腹血糖水平在 6.1-7.0mmol/l 之间,则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或又称为糖耐量减低。

2.餐后 2 小时血糖水平:餐后 2 小时血糖是指进食后 2 小时测量的血糖水平。

正常人的餐后 2 小时血糖水平在3.9-7.8mmol/l 之间。

如果餐后 2 小时血糖水平高于 7.8mmol/l,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餐后 2 小时血糖水平在 7.8-11.1mmol/l 之间,则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或又称为糖耐量减低。

3.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是一种诊断糖尿病的方法,主要通过测量空腹血糖、餐后半小时血糖、餐后 1 小时血糖、餐后 2 小时血糖以及餐后 3 小时血糖水平来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

在诊断糖尿病时,主要看空腹血糖和餐后 2 小时血糖水平。

二、糖尿病的分型及治疗方法1.一型糖尿病:一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糖尿病,主要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胰岛素泵或注射胰岛素,以平稳控制血糖。

2.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利用障碍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糖尿病,主要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尤其是肥胖者。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以及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治疗。

总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血糖水平,治疗方法则根据糖尿病的类型和个体情况制定。

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其慢性并发症监测

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其慢性并发症监测

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其慢性并发症监测一、糖尿病诊断标准1.就诊人员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2.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升,或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升,以上并有“三多一少”症状,可以确诊糖尿病。

3.如果没有“三多一少”症状,就需要重复检查一次,得到上面的结果才能诊断。

4.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6.5%,也可以作为诊断指标。

5.如果以上指标都达不到诊断标准,就需要查“糖耐量试验”。

6.如果以上项目的结果都达不到诊断标准,但也高于正常值,就可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或糖耐量异常。

二、糖尿病检查的目的检查的目的主要用于患者的:鉴别诊断、病情评估、治疗准备、预后判断、慢病复查。

三、自身免疫反应相关检查1型糖尿病常见病因是自身免疫反应,往往有糖尿病相关抗体阳性,主要包括GAD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IAA(胰岛素自身抗体)、ICA(胰岛细胞抗体)等。

其中,GADA抗体出现早,持续时间长,诊断价值大。

如果抗体阴性,则支持2型糖尿病的诊断。

但需与可引起血糖升高的甲亢、皮质醇增多症、慢性胰腺炎等疾病加以鉴别。

四、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通常情况下,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是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往往正常,有些患者的胰岛素甚至升高,其高血糖是由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不敏感造成的。

所以,胰岛素、C 肽释放试验可以了解胰岛功能。

五、血糖可使用家用血糖仪采集指尖血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

我们建议糖尿病患者间断到医院采取静脉血,测空腹、餐后血糖,抽查或每周查1~2次的血糖谱,也就是三餐前和三餐后2小时的血糖、睡前血糖和/或凌晨血糖。

低血糖分级:1级低血糖:血糖<3.9 mmol/L且≥ 3.0 mmo l/L;2级低血糖:血糖<3.0 mmol/L;3级低血糖:没有特定血糖界限,伴有意识和(或)躯体改变的严重事件,需要他人帮助的低血糖。

肥胖症诊疗规范2023版

肥胖症诊疗规范2023版

肥胖症诊疗规范2023版肥胖症(obesity)是一组常见的、古老的代谢性疾病。

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

随年龄增长,体脂所占比例相应增加。

肥胖症的实质是体内脂肪绝对量增加。

评估肥胖的方法很多,但较简便且最常用的方法为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D,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2(ιn2)。

据BM1.评估肥胖,国外诊断标准为:25-<30为过重,230为肥胖,240为极度肥胖。

考虑到国人的种属及形体,其诊断标准应较其稍低,大致为:24-V28为过重,M28为肥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发病率有明显上升,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

如无明显病因可寻者称单纯性肥胖症;具有明确病因者则称为继发性肥胖症。

单纯性肥胖是肥胖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是多种严重危害健康疾病(如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危险因子。

【分类】按发病机制及病因,肥胖症可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一)单纯性肥胖症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寻者称单纯性肥胖症。

根据发病年龄及脂肪组织病理又可分二型:1 .体质性肥胖症(幼年起病型肥胖症)其特点为:①有肥胖家族史;②自幼肥胖,一般从出生后半岁左右起由于营养过度而肥胖直至成年;③呈全身性分布,脂肪细胞呈增生肥大;④限制饮食及加强运动疗效差,对胰岛素较不敏感。

2 .获得性肥胖症(成年起病型肥胖症)其特点为:①起病于20-25,岁,由于营养过度及遗传因素而肥胖;②以四肢肥胖为主,脂肪细胞单纯肥大而无明显增生;③饮食控制和运动的疗效较好,胰岛素的敏感性经治疗可恢复正常。

(〜)继发性肥胖症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的肥胖症,有下列七组:1 .下丘脑病多种原因引起的下丘脑综合征包括炎症后遗症、创伤、肿瘤、肉芽肿等均可引起肥胖症。

2 .垂体病见于轻型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垂体瘤(尤其是嫌色细胞瘤)、空蝶鞍综合征。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转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逐渐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作为专业的医学团体,一直致力于推动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的完善和规范化。

近期,CDS发布了代谢综合征的新的诊断标准,以期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准确、更科学的诊断依据,帮助患者早日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CDS认为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以中心性肥胖为主要表现,伴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的一种综合征。

诊断代谢综合征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体重、腹围和其他相关指标。

CDS建议诊断代谢综合征需要满足以下标准:1. 腹型肥胖:亚洲人群的腹型肥胖定义为男性腹围≥90厘米,女性腹围≥80厘米。

2. 伴随2项或以上的代谢异常:包括高血压(收缩压≥130mmHg 和/或舒张压≥85mmHg)、高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或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7.8mmol/L或已经诊断为糖尿病)、高甘油三酯(≥1.7mmol/L)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1.04mmol/L,女性<1.29mmol/L)。

3. 除排除其他疾病: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必须排除其他引起上述代谢异常的疾病,如甲亢、库欣综合征等。

值得注意的是,CDS建议对于已经被诊断为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患者,即使没有其他代谢异常,但符合腹型肥胖的标准,也应该考虑进一步筛查代谢综合征。

因为腹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表现之一,代表着患者内脏脂肪过多,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以上的基本诊断标准外,CDS还提出了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和管理建议。

CDS强调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等,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代谢综合征的发展。

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特别是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患者来说,定期服用降压、降糖和降脂药物至关重要。

代谢综合症

代谢综合症

什么是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包括:(1)腹部肥胖或超重,(2)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3)高血压及(4)胰岛素抗性及/或葡萄糖耐量异常。

有些标准中还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促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促血栓状态(纤维蛋白原增高和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增高。

这些成分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为增加。

1988年Reaven注意到脂质异常、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常汇集一起,提出了“X-综合征,X-Syndrome”的概念,并把胰岛素抗性作为X综合征的主要特点。

鉴于本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有密切的联系,1997年Zimm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工作定义,随后6年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A TPⅢ)、欧洲胰岛素抵抗工作组(EGIR)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等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适用目的,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各有不同,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也提出了中国人的工作定义即CDS标准。

这些定义各有特点及其实际意义,如WHO的定义精确,诊断率高,但是需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及确定背景人群,临床应用中有一定难度,ATPⅢ定义简单易行、经济实用。

WHO和EGIR的定义偏重于基础研究,NCEPATPⅢ和AACE的定义偏重于临床应用。

这些定义的差别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的混淆(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研究资料时),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代谢综合征定义。

基于上述原因,2005年4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全球统一定义。

糖尿病指南2023 诊断标准

糖尿病指南2023 诊断标准

糖尿病指南2023 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糖尿病,俗称“高血糖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对糖尿病进行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对于减少病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糖尿病的诊断主要通过测量患者的血糖水平来确定。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发布的最新指南,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最常用的糖尿病筛查指标之一。

通常情况下,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被认为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 随机血糖:在任何时间点进行血糖检测,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伴有糖尿病典型症状(如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时,也可诊断为糖尿病。

3. 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是反映过去2-3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的重要指标。

HbA1c≥6.5%(48mmol/mol)也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除以上常规检测指标外,糖尿病还可以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等辅助检测来进行确诊。

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等)的筛查,更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便及早发现和干预。

糖尿病是一种可控可防的慢性疾病,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运动、规律的生活作息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缓病情的发展。

定期体检、监测血糖、定期复查等也是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希望本文对大家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提醒大家重视自己的血糖健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200字】第二篇示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足导致的高血糖症。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全球范围内大约有4.63亿人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对个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1糖尿病分型和诊断新

糖尿病1糖尿病分型和诊断新
随机定义为一天当中的任意时间内,不管距离上次进餐时间的长短。典
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和无明确原因的体重减轻
空腹是指至少8小时没有热量摄入 OGTT实验应参照WHO的标准进行
上述三种诊断方式需在另一日,被上表中三种诊断方式的任意一种予以
证实。第三种诊断方式(OGTT)不推荐常规临床使用。
与空腹血糖截断值110mg/dl(6.1mmol/L)相比,使
用 OGTT 服 糖 后 2 小 时 血 浆 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萄 糖 水 平 140mg/dl (7.8mmol/L)这一截断值将能发现更多体内血糖平衡 受损的个体。
表3 FPG <110mg/dl(6.1mmol/L)=正常空腹血糖 FPG 110mg/dl (6.1mmol/L)并<126mg/dl (7.0mmol/L)= IFG FPG 126mg/dl(7.0mmol/L)=暂定为糖尿病(需被前 面所提的诊断方法再次证实) 当使用OGTT试验时应分类如下: 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2-hPG) <140mg/dl(7.8mmol/L) =正常糖耐量 2-hPG 140mg/dl (7.8mmol/L)并<200mg/dl (11.1mmol/L)= IGT 2-hPG 200mg/dl(11.1mmol/L)=暂定为糖尿病(需 被前面所提的诊断方法再次证实)
(二)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 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
• 占糖尿病中大多数,分类中定义上最不明确类型。 • 从定义上看,2 型糖尿病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 素不足或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提示 2 型糖尿病仍是一种异质情况,今后仍可能有患者陆 续从 2 型范围中分出归入其他类型。 • 2 型糖尿病多于成年尤其是45岁以上起病,多数起病 缓慢,半数以上无任何症状,由健康普查发现。由发 现时慢性并发症的检出情况看,确诊时已可有5~10年 • 患者多数无需依赖胰岛素而达到代谢控制或赖以生存, 但诱因下可发生酮症。 • 患者可伴全身肥胖及体脂分配异常(腹型肥胖)。 • 常有家族史,但遗传因素参与的方式及性质复杂,尚 需研究。

糖尿病最新诊断和分型

糖尿病最新诊断和分型
22
特发性1型糖尿病
指在某些人种如美国黑种人及南亚印度 人所见特殊类型 起病时呈1型糖尿病表现,但病程中多不 需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没有胰岛细胞自身免疫损伤的证据 研究尚不多,其他种族是否存在本型尚 不明
23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为主 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
24
2型糖尿病(1)
占我国糖尿病群体中的大部分,是分类 中定义上最不明确的一个类型 2型糖尿病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 分泌不足;或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 胰岛素抵抗,提示2型糖尿病仍是一种异 质情况,今后仍可能有患者陆续从2型范 围分出归入其他类型
8
糖稳态受损期
新标准中划出了一个正常与糖尿病血糖水平间 的时期,此时期血糖水平已高于正常,但尚未 达糖尿病的诊断水平,称为糖稳态受损期 (impaired glucose homeostasis),包括空 腹血糖受损(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 和糖耐量受损(以往称为糖耐量减退或低减,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目前将 糖稳态受损期看作任何类型糖尿病均可能经过 的由正常人发展至糖尿病患者的移行阶段
28
年轻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 (MODY)
已定位的MODY突变基因(1999)
MODY1(1991) MODY2(1992) MODY3(1996) MODY4(1997) MODY5(1998) MODY6(1999) 肝细胞核转录因子4(HNF-4)突变; 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突变; 肝细胞核转录因子1(HNF-1)突变; 胰岛素启动因子1(IPF-1)突变; 肝细胞核转录因子1(HNF-1)突变; Beta2/NeuroD1(属一种螺旋-曲螺旋 家族的转录因子)突变

评估腹型肥胖的新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评估腹型肥胖的新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评估腹型肥胖的新指标及其临床意义黄沁(综述);都健(审校)【摘要】Hypertriglyceridemic-waist,waist-height ratio,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 are new indexes of abdominal obesity,which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obesity,insulin resistance,dyslipidemia,hypertension, and fatty liver disease.They can be used as screening indexes of metabolic syndrome.At the same time,they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c diseases such as cardiovascular disease,type 2 diabetes,and can be used to predict different risks of metabolic pared with the natural indexes of obesity such as body mass index,waist circumference,waist-hip ratio,they are more scientific and accurate.%高三酰甘油性腰围、腰围身高比值、脂质蓄积指数评估腹型肥胖的几个新指标,与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脂肪肝等代谢因素密切相关,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筛查指标,同时也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相关,可预测不同的代谢疾病相关风险。

相对于评估肥胖的指标有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等传统指标,更具科学性及准确性。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5(000)016【总页数】4页(P2944-2947)【关键词】肥胖;高三酰甘油性腰围;腰围身高比值;脂质蓄积指数;代谢综合征【作者】黄沁(综述);都健(审校)【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科,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9临床医学肥胖是涉及多重代谢及激素的疾病状态,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状态,而腹型肥胖作为肥胖的一种重要类型,已被证实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相关疾病的关系更密切[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伟平教授访谈:腹型肥胖、糖尿病诊断新标准——从分岐到统一
记者:根据我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全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发病率已达9.7%,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比例也已占到
15.5%。

请问糖尿病的预警信号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腹型肥胖的人群进一步发生糖尿病?
贾伟平2型糖尿病为例,其高危人群包括:⑴有糖调节受损史,⑵年龄≥45岁,⑶肥胖(BMI≥28 kg/m2),⑷2型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⑸高危种族,⑹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 kg)生产史,⑺妊娠糖尿病史,⑻高血压:血压≥140/90 mm Hg,⑼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35 mg/dl(0.91 mmol/L)及甘油三酯≥250 mg/dl(2.75 mmol/L),⑽心脑血管疾病,⑾静坐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最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但是有些人患糖尿病往往是“静悄悄”的,表现为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甚至根本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

不过即使没有这些症状或者在症状出现之前,糖尿病仍会有一些极易被人忽略的表现,当(特别是老年人)出现下列情况时就应怀疑糖尿病的可能:①不明原因的体重改变,特别肥胖或特别消瘦;②反复皮肤、呼吸道、胆道、尿路等感染,或皮肤创口长期不愈;③皮肤瘙痒,尤其是妇女外阴
瘙痒且已排除了滴虫、霉菌感染;④不明原因的知觉障碍,如肢体麻木、疼痛或感觉过敏等;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多汗(尤其是半身出汗),体位性低血压,不明原因的尿潴留、尿失禁、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⑥下肢血管病变,如下肢发凉、发绀、间歇性跛行、肢端坏死、水疱、溃疡等;⑦冠心病、心肌梗死、肾病、脑血管意外等情况;⑧不明原因的昏迷。

早期发现的措施就是定期(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检查空腹和餐后血糖,必要时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腹型肥胖者易患糖尿病,主要原因是由于腹内脂肪增多后,脂肪分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直接进入肝脏,通过各种机制增加肝糖输出,减少肌肉脂肪的糖原合成和葡萄糖氧化,使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能力下降,此外还可抑制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可见腹型肥胖能导致糖尿病两个主要病理生理过程(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的发生或加重。

腹内脂肪积聚人群是成人常见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多风险因素集聚的易患群体。

为此,加强对腹型肥胖危害性的认识,筛查、识别高危人群,并尽早进行预防及治疗,对降低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腹型肥胖的治疗是综合性的,包括饮食治疗、运动、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及中医治疗等,其中饮食治疗和运动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

腹型肥胖治疗切记勿操之过急,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管住嘴,多动腿”,
保持健康匀称的体型是将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拒之门外的有效方法。

记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发现我国腹型肥胖的切点在男性为腰围>90 cm,女性为腰围>85 cm。

国际上,目前的研究多以腰臀比、BMI或腰围作为反映肥胖的指标,请问对于中国人群而言,在进行临床研究时选择哪个指标更合适,为什么?
贾伟平IDF 2005)定义及IDF/美国心脏学会和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AHA/NHLBI)联合定义(2009)提出以腰围作为判断腹型肥胖的指标时,对不同的性别和种族要使用不同的腰围切点,但不难发现,即使是东亚人群的诊断标准也不一致,如中国男性为90 cm、女性为80 cm(2005)/男性为85 cm、女性为80 cm(2009),而日本男性为85 cm、女性为90 cm。

其实IDF 2005定义在建议中国人的标准时也注意到还缺乏中国人群的资料,因此有必要再进行深入的研究。

我们的研究表明,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人的体脂分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为肥胖程度较轻,而体脂分布趋于向腹腔内积聚,易形成腹型肥胖。

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的体脂分布研究发现,在BMI≥25 kg/m2的中国人群中,62%是腹型肥胖;即使在正常体重(BMI<25 kg/m2)人群中,亦有14%的人表现为腹内脂肪的严重堆积,而腹内脂肪增多的个体更容易发生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

近几年来,国内已有了关于人群腰围
或腰臀比等参数的研究资料,特别是在较大样本人群(1140例)中开展了核磁共振技术精确评价腹内脂肪积聚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采用腹内脂肪面积大于80 cm2来判定代谢综合征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最好,故将此定义作为腹型肥胖的精确标准,并将其与简易体脂参数即腰围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了相应的腰围参数:男性87.5 cm,女性84.3 cm。

有一些研究提示将“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作为中国人腹型肥胖的诊断标准是较为合理的。

为此,《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采用该标准制定了新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建议(JCDCG2007)。

而同期在日本人和韩国人中开展的研究得出相应的腰围分别为:男性89.8 cm、女性82.3 cm (日本)和男性88.1 cm、女性84.0 cm(韩国),这与中国人研究结果相似,表明东亚人腹型肥胖的诊断标准已趋向统一,但还有待于由该区域的各国专家形成共识。

记者: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自我血糖监测的意义是什么?
贾伟平教授:①评估糖尿病治疗的疗效;②指导糖尿病治疗;③指导饮食、运动和用药方案及剂量调整;④提高整体的血糖控制水平;⑤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⑥延缓或减少糖尿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⑦减少严重低血糖的发生;⑧教育和督促患者改善控制水平。

糖尿病
患者控制目标具体可见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很多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都与血糖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治疗不达标有关,而严格控制血糖则可以延缓或减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血糖自我监测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但对注射胰岛素和妊娠期的患者,为了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这些患者必须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合理的自我血糖监测具有以下意义:对于非胰岛素治疗的教授:目前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是腹型肥胖的诊断标准各异,这为临床工作带来了不便。

尽管国际糖尿病联盟(由您领导完成的教授:糖尿病的预警信号究竟有哪些呢?以最常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