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美洲概述教案
初中地理美洲概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和组成。
2. 学生能够描述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和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和语言特点。
4. 学生能够分析美洲大陆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类型。
###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地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美洲大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理解经济发展差异的态度。
##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美洲大陆的位置和组成1.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找出美洲大陆的位置,理解其位于西半球。
2. 介绍美洲大陆的北部边界是北冰洋,西部边界是太平洋,东部边界是大西洋,西北部与亚洲隔白令海峡相望。
3. 讲解美洲大陆由北美洲和南美洲两部分组成,以及巴拿马运河作为南北美洲分界线的重要性。
### 第二部分:拉丁美洲的概念和特点1. 引导学生理解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南美洲所有国家和北美洲的墨西哥。
2. 讲解拉丁美洲的居民组成,包括欧洲裔、非洲裔和原住民的后代,以及混血人种的占比。
3. 介绍拉丁美洲的语言特点,主要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分布,以及英语在加勒比地区的使用。
### 第三部分:美洲大陆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类型1. 分析美洲大陆的地形特征,包括北美洲的广阔平原、高山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
2. 讲解美洲大陆的气候类型,包括北美洲的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
### 第四部分:美洲大陆的经济发展1. 引导学生了解美洲大陆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和墨西哥等。
2. 分析美洲大陆的经济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
##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地图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世界区域地理 北美教案
世界区域地理北美教案教案标题: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与文化多样性教学目标:1. 了解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
2. 了解北美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包括不同民族、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等。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北美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分析北美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对社会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
2. 北美地区的地理和文化资料。
3. 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北美地区的位置和周边国家。
2. 提问:你对北美地区有哪些了解?你认为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文化有什么特点?二、探究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15分钟)1. 展示北美地区的地形图和气候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分组讨论:北美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有何影响?3. 小组展示和讨论结果,总结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了解北美地区的文化多样性(15分钟)1. 展示北美地区不同民族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其多样性。
2. 分组研究:选择一个北美地区的民族,了解他们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
3. 小组展示和讨论结果,总结北美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四、分析地理特征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如何影响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 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 整合学生的观点,总结地理特征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学生自主或小组研究:选择一个北美地区的国家或城市,探索其地理特征和文化特点。
2. 利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资源,收集相关信息并制作展示。
3. 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北美地区课文讲解教案
北美地区课文讲解教案教案标题:北美地区课文讲解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讲解北美地区的课文,提高学生对北美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理解。
2. 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和词汇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例如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图片或视频来激发学生对北美地区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北美地区的问题,例如北美地区的文化、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
主体:3. 选择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北美地区的课文,例如一篇关于北美地区的历史事件、名人、地理特点等的文章。
4. 在课前,提供课文的预习材料,例如课文的标题、关键词汇、主题等,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 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使用阅读策略,例如扫读、略读和详读,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和主要观点。
6.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帮助他们扩展词汇量并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7. 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和解释,确保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正确和全面。
8. 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讨论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总结:9.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课文讲解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技能。
10.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索北美地区的相关内容,例如阅读更多关于北美地区的文章、观看相关的视频等。
教案评估:11. 设计一个简单的评估活动,例如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词汇掌握情况。
教案拓展:12. 提供学生更多关于北美地区的阅读材料,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北美地区的文化、社会和历史。
1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项目研究,例如选择一个北美地区的州或城市进行深入探索,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案注意事项:- 确保课文的选取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语言水平。
- 在讲解课文时,注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初中地理美洲的教案
初中地理美洲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以及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
2. 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语言、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3. 了解两大洲的环境、地形特征,掌握对比分析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4. 掌握南北美洲的气候特征,突出北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5. 通过事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经济部门。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运用美洲地形图、气候图,分析南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 难点: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读图法:通过观察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3. 启发法:通过提问和事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美洲吗?美洲有什么特别之处?2. 回答:美洲是地球上的一块大陆,它位于西半球,与亚洲、欧洲和大洋洲相邻。
二、新课内容1. 美洲的位置1) 美洲大陆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邻。
2) 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它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对于国际航运具有重要意义。
2. 拉丁美洲1)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国家。
2) 拉丁美洲的居民组成复杂,包括印欧混血种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等。
3) 拉丁美洲的语言主要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这与欧洲的殖民历史有关。
3. 美洲的环境和地形特征1) 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2) 南美洲地形特点是西部的安第斯山脉和东部的广阔平原。
4. 美洲的气候特征1) 北美洲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受地形影响,气候差异明显。
2) 南美洲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多样丰富。
5. 美洲的经济发展1) 美洲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国家,而其他国家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
初中地理湘教版美洲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美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 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
3. 运用地图和资料掌握北美洲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并学会分析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运用美洲地形图,气候图,分析南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 难点: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 读图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掌握美洲大陆的位置和地理分布。
3. 启发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世界政区图,引导学生找出美洲大陆的位置。
2. 向学生解释美洲被称为“新大陆”的由来。
二、新大陆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明确美洲的地理位置。
2. 教师讲述巴拿马运河开凿的地理意义,解释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三、北美洲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北美洲地形图,了解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北美洲气候类型图,了解北美洲的气候特征。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等。
四、拉丁美洲1. 教师向学生介绍拉丁美洲的概念,包括南美洲、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地峡和加勒比地区。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拉丁美洲的地理分布。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拉丁美洲的经济、文化和人口特征。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美洲的发展和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指出美洲大陆的位置,明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2.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并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 学生能够理解拉丁美洲的概念,并了解其地理、经济和文化特征。
教学准备:1. 世界政区图、美洲地形图、北美洲气候类型图。
2. 相关资料和阅读材料。
《世界分区地理第五节 北美地区》第一课时教案
《世界分区地理第五节北美地区》第一课时教案重庆市66中学牛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北美地区和北美洲在范围上的区别。
2、让学生了解北美地区的地形特点。
3、了解北美地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4、掌握北美地区的气候特征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能力目标:通过对影响北美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的自然条件对其他自然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用辨证的思维和综合的观点来看待和分析事物。
教学重点:北美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北美地区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地形和洋流对北美地区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1、读图析图法: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北美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比较教学法:将北美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进行比较,更直观的得出地形对气候的重要影响作用。
3、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趣味性,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科罗拉多峡谷地区的景观图,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区域——北美地区。
[新课教学]一、北美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学生活动:课件展示北美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示意图,通过读图得出结论:1、纬度位置:北美地区大部分地区位于30°N以北的地区,即中高纬度地区。
2、海陆位置:北美地区位于美洲北部,三面临洋。
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
3、范围:包括加拿大、美国和格陵兰岛。
思维拓展:北美地区和北美洲在范围上的区别。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小结:北美洲是指自然地理的划分,是巴拿马运河以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包括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墨西哥、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
北美地区是狭义的北美洲,是人文地理的划分,只包括加拿大、美国和格陵兰岛。
而把美国以南的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一起称为拉丁美洲。
二、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学生活动:课件展示北美地区的分层设色的地形图,通过读图得出该地区的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地形区。
教案初中地理美国
教案初中地理美国教学目标:1. 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 掌握美国的人口、民族、宗教、文化等社会经济特征。
3. 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行政区划、主要城市等政治地理情况。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1. 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2. 的美国社会经济特征。
3. 美国的政治地理情况。
教学难点:1. 美国的地理特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 美国的政治制度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运作。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美国的概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美国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二、自然地理特征(15分钟)1. 通过地图和图片,介绍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 分析美国的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农业、工业的分布。
三、社会经济特征(15分钟)1. 介绍美国的人口、民族、宗教等社会特征。
2. 分析美国的文化多元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讲解美国的主要经济产业,如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四、政治地理情况(10分钟)1. 介绍美国的政治制度、行政区划、主要城市等政治地理情况。
2. 分析美国的政治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的运作。
五、案例分析(10分钟)1. 选取一个与美国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相关的案例,如旧金山地震、911事件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地理因素及其影响。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记忆。
2. 引导学生反思美国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美国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其他话题。
2.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调研,加深对美国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地理素养。
2024年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案16.北美与美国
16.北美与美国【教学目标】1.北美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2.美国和加拿大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考点解读】1.结合区域地图,分析北美地形特征,说明地形对北美气候、水文的影响;2.根据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美国农业发达的原因,并掌握美国农业带的区位优势;3.结合美国地图分析美国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工业部门及主要城市。
【基础知识】一、北美概况1.位置和范围:北美北起北冰洋,南至美国和墨西哥国界,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主要包括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
2.北美和北美洲的区别:北美和北美洲(North America)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政治地理学概念,后者是自然地理学概念。
北美和拉丁美洲(简称拉美,英文Latin America)构成完整的美洲;而北美洲和南美洲(South America)也构成完整的美洲,由于北美的经济发展与欧洲相似,在文化特色中都与欧洲息息相关(欧化等),都居在发达国家地段,人种大部分是欧罗巴人种及欧洲裔,北美又有“第二欧洲”的别称。
3.地形: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冰川地形广布;南北纵列分布着三大地形区,即西部高大山系,中部平原广阔,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
(1)西部高山区: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形成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
海岸山脉、落基山脉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共同组成了科迪勒拉山系,且与盆地、高原相间分布。
(2)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久经侵蚀,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
(3)中部平原区:北起北冰洋沿岸,南抵墨西哥湾,地势北高南低,中部平坦,为中央大平原,北部多冰蚀湖泊,如五大湖群,南部是密西西比河平原。
难点解读1:北美地形对其水系分布的影响(1)地势东西两侧高,河流发源于东西部高山、高原地区。
(2)发源于两侧高山、高原的河流流向地势较低的中部平原,注入大西洋(墨西哥湾)或北冰洋,这些河流都有较大的汇水面积,如密西西比河。
地理美国教案初中
地理美国教案初中教学对象:初中学生教学时长: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掌握美国的主要地形区、气候类型及特点。
3. 了解美国的主要城市、河流、湖泊及自然资源。
4. 认识美国的人文地理特点,包括种族构成、宗教信仰、教育、经济等。
教学重点:1. 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区、气候类型及特点。
2. 美国的主要城市、河流、湖泊及自然资源。
3. 美国的人文地理特点。
教学难点:1. 美国的地形区、气候类型及特点的识记。
2. 美国的人文地理特点的分析。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吗?2. 引导学生回答:俄罗斯。
3. 提问:那么,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是哪个呢?4. 引导学生回答:美国。
1. 请同学们翻开教材,阅读第4页,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
三、课堂讲解(25分钟)1. 讲解美国的地理位置:位于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南接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北邻加拿大。
2. 讲解美国的面积、人口:面积约为962.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3亿。
3. 讲解美国的主要地形区: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形区,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为大平原,西部为落基山脉。
4. 讲解美国的气候类型及特点:主要有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太平洋沿岸气候等,气候多样,地域性强。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5页,完成填空题。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并讲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美国的哪些地理知识?2. 引导学生回答: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地形区、气候类型及特点。
二、课堂讲解(25分钟)1. 讲解美国的主要城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休斯顿、费城等。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湘教版第三节美洲课时教案
第三节美洲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在教材第24-32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新大陆”、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移民与经济,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完成对大洲地理特征的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及这里的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2.利用南北美洲地形图和气候图,分别了解两大洲在地形和气候方面的特征,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会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异同,并能理解分析北美洲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
3.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4.进一步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学会计算两侧的日期,培养学生的地理换算能力。
5.组织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地图、多媒体课件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采取对比、探究、讨论、交流资料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完成教学,达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并形成能力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认识,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应用。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和学会计算日界线两侧的日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突破“新大陆”部分可结合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二课“探索者的梦想”P8—P9,及地理课本资料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自然所经历的艰难漫长过程,并从中体会被称为“新大陆”的原因。
同时充分利用美洲地图组织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掌握南北美洲的划分、拉丁美洲的概念及白令海峡、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和西印度群岛等的重要性的认识。
“学会计算日界线两侧的日期”这一难点可借助有趣的小故事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再利用简单的示意图加以说明来突破。
初中美国地理教案
初中美国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 掌握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
3. 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4. 培养学生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教学重点:1. 美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
2. 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
教学难点:1. 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 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教学准备:1. 地图、图表等相关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北美洲的基本情况。
2. 提问:同学们对美国有什么了解?美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教材和地图,自主学习美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结合地图进行说明。
2. 讲解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结合图表等资料进行说明。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观看关于美国农业带分布的短片,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带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 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讨论(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情感教育(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2. 学生分享思考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评并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以及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和种族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北美与美国 教案
北美与美国教案教师教学实施方案(地理)授课年级高二课题北美与美国课程类型一轮复习课时 1 上课日期年月日授课老师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构成,知道美国的民族和人口构成特征2.掌握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3.掌握美国的人文地理特征及工农业生产条件4.了解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导学建议重点难点1.美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原因2.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3.美国的人文地理特征教学建议充分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及种族的构成;使用美国地形图、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利用有关数据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课后督促学生完成《固学案》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2.准备与美国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及与美国自然特征有关的图片和视频,查找有关美国农牧业的图片或视频,以及有关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图片或视频,制作思维导图,编写课程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美国相关资料,调查美国农牧业的有关情况,了解美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等情况2.把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导学过程设计学生行为(预设)媒体运用认真观看,积极思考问题。
通过多媒体播放与美国有关的视频或图片,如纽约城市群、自由女神像、白宫等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PPT展示预习答案学生认真完成,与同伴互查,把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与小组讨论,及时纠正,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多媒体展示美国地形、气候的图片或视频,如科罗拉多大峡谷、密西西比河等可能有以下疑问:1.美国的自然环境的特征是什么?2.美国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3.美国地形特征对其气候形成的影响是什么?展示美国国家地质公园景观的视频或图片环节二美国的经济发展1.美国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高,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发达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美国的农业类型是什么?2.拉动美国经济的主要产业是什么?3.美国乳畜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多媒体展示美国乳畜业农业景观的图片或视频,美国硅谷的图片或视频2.美国专业化农业生产:乳畜带(东北部工业区)、玉米带(乳畜带以南)、小麦区(中央大平原,北部为春小麦)、棉花带(玉米带以南或北纬30°以南)、畜牧和灌溉农业区(落基山脉、高原盆地)3.美国三大工业区:东北部工业区(重工业)、南部工业区(石油、化工、宇航)、西部工业区(航空、石油、电子)第三知识运用监督学生完成当堂练习,即《技能应用与拓展》,要求人人达标,可以不时抽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学生小组讨论或同桌之间互查,将不会的问题向老师请教PPT展示相关答案层级第四层级思维建模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关键词:移民国家、世界最大农产品出口国、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资源消耗大国学生做好记录,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好思维导图的填写PPT展示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总结概括提升创设总结情境【旁白】同学们,本课时我们探究了美国的有关知识,重点记忆美国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以及掌握世界最大农产品出口国、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资源消耗大国等知识学生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多媒体播放轻松的轻音乐板书设计第14课时西半球的国家——美国美国1.国土组成2.移民国家3.自然条件4.农业地区专业化5.主要农业带6.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7.资源消耗大国。
初中地理美国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美国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邻国。
2. 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及其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3. 掌握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主要农产品和农业带分布。
4. 了解美国的工业布局、主要工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5. 掌握美国的人口、种族构成和城市分布。
教学重点:1. 美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邻国。
2. 美国的地形、气候及其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3. 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主要农产品和农业带分布。
4. 美国的工业布局、主要工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5. 美国的人口、种族构成和城市分布。
教学难点:1. 美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邻国。
2. 美国的地形、气候及其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3. 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主要农产品和农业带分布。
4. 美国的工业布局、主要工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地图、图表和图片。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深入剖析美国的地理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美国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美国的国旗、国徽和首都。
2. 引导学生回顾美国的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农业、工业等。
二、美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邻国(10分钟)1. 展示美国地图,让学生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引导学生了解美国的邻国,如加拿大、墨西哥等。
三、美国的地形、气候及其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15分钟)1. 展示美国地形图,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地形特点,如山脉、平原、高原等。
2. 展示美国气候图,让学生了解美国的气候特点,如温带、亚热带、寒带等。
3. 分析地形、气候对美国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四、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主要农产品和农业带分布(15分钟)1. 展示美国农业生产图表,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如机械化、专业化等。
2. 引导学生了解美国的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等。
3. 展示美国农业带分布图,让学生了解农业带的分布特点。
初中地理美洲教案湘教版
初中地理美洲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 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
3. 运用地图和资料掌握美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4. 理解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教学重点:1. 美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2.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主要差异。
教学难点:1. 北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 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
教学准备:1. 世界政区图、美洲地形图。
2. 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非洲大陆的地理特点。
2. 提问:同学们知道吗,世界上还有一个大陆叫做美洲,它位于地球的哪个位置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和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 介绍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语言、文化等特点。
3. 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美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分布等。
4. 对比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主要差异,如地形、气候、经济发展水平等。
5. 讲解北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对气候的阻挡作用、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等。
6. 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如美国、加拿大与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差异。
三、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地形、气候、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
2. 邀请几组同学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并总结出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主要差异。
四、课堂小结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北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及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特点。
2. 提醒同学们要关注不同大陆的地理特点,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差异。
五、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资料,总结美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2. 思考为什么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并尝试给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以及南北美洲的差异。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北美地区与美国教案 新新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十五讲北美地区与美国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北美地区的位置与范围,人口特征。
〔2〕理解北美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理解北美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
〔3〕理解美国的自然地理的优越性,并以此分析美国农业、工业和城的分布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才能。
〔2〕通过剖析北美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才能。
〔3〕通过学生调用地图资料,探究美国自然地理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和学习的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2〕通过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污染严重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二、重点难点1.重点:北美地形分布对气候的影响;美国农业和工业的分布及其特点。
2.难点:北美地形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自制PPT、地理图册、板画五、教学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PPT展示尼亚加拉大瀑布景观导入本课内容:北美地区和美国。
区别:北美地区和北美洲。
一、北美的位置和范围找出北美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包含的国家。
1.经纬度位置:带为主,北部为带〔25ºN—85ºN,20ºW—170ºW〕2.海陆位置:美洲北部北起,南至,东临,西临。
3.范围:、、。
二、外来移民大聚集早期: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如今:白色人种和英语为主的地区,总人口3亿。
三、自然地理特征〔从地形、气候、水文三方面理解〕1.地形北美地区的地形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有哪些地形区?通过剖面图归纳:地形特点:东西高,中部低;以山地、平原为主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读出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概湖、尼亚加拉瀑布、圣劳伦斯河的位置和特点。
展示北美洲水系图加以理解本区最大河流--密西西比河。
2.水文:河湖众多〔利于灌溉、航运、发电〕3.气候1.找出芝加哥、新奥尔良、西雅图所属的气候类型并描绘其气候特征。
第九节北美与美国学案学案
第九节北美与美国学案学案概述:北美地区是指北美洲这一大洲的区域,包括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三个国家。
其中美国是北美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
本学案将重点探讨北美与美国的地理特点、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一、地理特点1. 北美地区地理位置:北美洲的西北部,北部和中部。
2. 自然地理特点:地广人稀,地势起伏,纵横交错的高山和广阔的平原,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等重要水系。
3. 气候特点:北美地区气候多样,从北极到亚热带气候分布。
二、历史背景1. 北美地区原住民文明:印第安人是北美洲最早的居民,他们建立了复杂的文明和社会结构。
2. 殖民时期:欧洲殖民者在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初期开始在北美洲建立殖民地,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属北美殖民地。
3. 独立战争:美国于1776年宣布独立,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4. 西进运动:19世纪中期,美国发生了西进运动,探索、开发和占领西部边疆地区。
三、经济发展1. 工业化: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工业大国之一,自19世纪末开始工业化进程,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
2. 农业:北美地区拥有肥沃的农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农业发展非常活跃,农产品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3. 资源:北美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这些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文化特色1. 语言和宗教:北美地区以英语和西班牙语为主要语言。
宗教方面,基督教是主要信仰,包括天主教和新教各个教派。
2. 文化交流:北美地区是世界各种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各种艺术、音乐、电影等文化形式在北美得到发展和传承。
3. 体育和娱乐: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体育大国之一,包括篮球、橄榄球、棒球等运动都在北美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总结:北美地区及其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拥有独特而多样化的地理、历史、经济和文化特点。
地理上,北美地区拥有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历史上,北美地区经历了殖民时期和独立战争等重要事件;经济上,北美地区经济发达,农业和工业都有不俗的发展;文化上,北美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和体育娱乐活动。
七年级地理教案美国
七年级地理教案美国七年级地理教案美国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陆地的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讲授新课:一、世界第一大洲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活动]:P3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①最北:81°N;最南:11°3′S;②最东:169°40′W;最西:26°3′E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小组讨论]1.计算: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走进美国详细教案
走进美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美国独立战争及南北战争的原因及历史意义;简述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明确美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文字材料的阅读,梳理已学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居安思危,理解维护国家独立与统一的重要性。
重点:掌握美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美国崛起的原因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1、图片引出课题:大屏幕出示美国有代表性的三位总统的图片(华盛顿、林肯、罗斯福),请同学们观察图片,他们都是谁?他们都曾在美国最困难的时期挽救了自己的国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共同回顾这个国家的成长历程。
二、复习旧知:大家都知道美国位于北美洲,那么是谁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哥伦布最初在北美殖民的是哪个国家?英国最初的殖民地有多少个?13个下面请大家看材料,指定学生朗读。
“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结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
”——《大国堀起》解说词提问:“殖民地结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美国独立战争我们首先进入美国历史的第一篇章:诞生篇1、诞生篇:美国独立战争(板书:诞生: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1)请大家看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经过一百多年的开拓,北美的经济发展起来了,英国政府要限制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660年,英国分布《航海条例》,规定进出北美殖民地的所有商品必须使用英国船只运输。
1765年的的《印花税法》规定,所有的印刷品、商业单据、法律证件等都要缴纳印花税,以补充英国的财政亏空。
提问: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英国殖民统治防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现在请同学们看下面的美国独立战争知识简表,学生边回答边填写题签。
提问:这场斗争的导火线是什么?波士顿倾茶事件提问:这场斗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领导人是谁?来克星顿枪声华盛顿(3)出示《独立宣言》原文,提出问题。
解析初中地理第一节《美国》教案的内容
初中地理课程中的《美国》是一节介绍美国地理和人文特色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美国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自然资源、人口、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1.美国的地理位置美国是北美洲的一个国家,包括大陆和夏威夷群岛。
它以北极圈以南的地理位置和東經67度到125度之间的地理位置为界,西南隔着墨西哥与中美洲相邻,南隔着加勒比海与南美洲相连,东南隔着大西洋与欧洲相对;亚洲通過白令海峽與冰島相望,西北隔着白令海和楚科奇海与俄罗斯相邻。
2.美国的地貌美国地貌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部分,其中西部为低纬度地区,具有高山、高原、盆地等地形。
中部为平原地区,包括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流域,东部为低海拔地区,包括东部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海岸平原。
3.美国的气候美国的气候包括五大气候类型,分别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沙漠气候。
其中西部气候较为干旱,中部和东部气候则更加湿润。
4.美国的自然资源美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森林、矿藏、水力资源、石油天然气等。
美国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部地区,矿藏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5.美国的人口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人口约3.3亿人。
其中白人占人口的大多数,黑人、亚洲人和拉丁美洲人等少数族裔也有较大的人口规模。
美国的人口密度在不同地区差别较大,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大城市人口居住密度非常大。
6.美国的文化美国文化包括音乐、电影、体育和民俗习惯等方面。
美国的音乐和电影文化非常丰富,其中摇滚乐和流行音乐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甚大。
美式足球、篮球和棒球等运动也是美国的文化符号之一。
美国的民俗习惯也十分多样化,包括感恩节、圣诞节等多种节庆活动。
总体来说,美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其地理、气候、人口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都十分丰富多彩,是一个值得我们了解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置、范围
位置: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太西洋。
范围: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
二、地形
1.特征: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呈三大南北纵列带
2.地形区分布
西部高山区:山脉(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间分布,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东部高原。
中部平原区:中央大平原(南部密西西比、西部大平原)
底特律------汽车城。
匹兹堡------著名的“钢都”。
波士顿和费城------是重要的工业中心。
**小结: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条件的分析规律。
a.历史基础;b.矿产资;c.交通运输;d.农业基础;e.消费市场;f.科技力量;g.劳动力。(运用以上分析规律,学会分析日本、德国、英国工业发展的条件。)
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
三、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西部高山区对来自于太平洋的湿润气流有阻挡作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东部山地低缓,对大西洋的气流阻挡不明显,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中部平原贯穿南北,冬季极地冷空气可长驱南下,达墨西哥湾沿岸,形成大风雪和寒潮天气;夏季暖湿气流也可自由北上,使中东部地区普遍暖热。
休斯敦------石油化工、宇航工业。是最大的石化中心和最大空间研究、发展中心。
旧金山------附近有世界著名的电子工业中心“硅谷”。
洛杉矶------西部最大的城市、工业中心和海港。其西北郊有电影业中心好莱坞。
西雅图------飞机制造工业
⑶、分析美国“硅谷”高速发展的原因?
美国“硅谷”是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典范。“硅谷”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是美国以至世界电子工业的中心。微电子工业是电子工业的技术基础,因而成为高技术中的最高技术。“硅谷”的每一项重要发明,都会影响到全世界电子工业的发展。自60年代以来,世界电子工业更新换代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几乎都出自“硅谷”。至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尽,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国内的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充分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硅谷”现在是美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裕的地区。
刺激“硅谷”迅速崛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硅谷”位于旧金山东南部,背靠海岸山脉,面金山湾。)
B.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冬暖夏热,光照充足,气候宜人)
C.有高等院校,智力和科技发达。(有斯坦福大学等)
D.便捷的交通,临近旧金山航空港,高速公路贯通全境。
问题:促使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迁移的原因分析
斥力引力
人口迁移
斥力引力
四、农业
1.地位: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需要进口热带农产品
2.特点:高度机械化、地区生产专门化(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3.美国农业带(区)的分布与发展条件的比较(金版115页)
E.稳定的军事订货量。(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半导体元件稳定的订货量,其订货额一度占“硅谷”总产值的40%。)
2.美国东北部地区与德国鲁尔区的比较
工业区
美国东北部地区
德国鲁尔区
发展条件
资源
阿巴拉契亚山区丰富的煤矿,五大湖西部丰富的铁矿
丰富的煤炭资源
交通
大西洋沿岸有许多优良海港,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
答:东岸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气温低,西岸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气温高。
三、水文
1.河流:多瀑布,水能丰富。
尼亚加拉大瀑布;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
2.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五大湖中的苏必利湖世界最大淡水湖,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除密歇根湖外均为美、加两国共有。
四、自然资源丰富:矿产、水力、森林、渔业资源
五、居民:外来移民大汇集,英裔和法裔较多,英语为主。原有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是黄种人。
分布
发展条件
乳畜带
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
1、土地较贫瘠,不宜种植粮食,但适宜发展畜牧业;2、气候较冷,无霜期短,生长期短;3、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畜产品市场广阔
玉米带
乳畜带以南,中央平原中北部
1、地势低平,土层深厚;2、气候温和,雨量适中;3、无霜期约半年;4、大豆、玉米轮作
小麦区
中部、北部
1、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雨热同期;3、北部是春小麦、中部是冬小麦
棉花带
35°N以南
1、热量充足;2、无霜期200天以上;3、春季降水多,秋季干燥,适合棉花生长
畜牧和灌溉农业
西部落基山高原盆地
1、干旱少雨;2、面积广阔,占全国1/3以上;3、多天然牧场
五、工业
现代化程度高,是输出工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本国消费最大,是世界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并进口大于出口,由于西欧、日本的兴起,地位在下降。
F.拥有庞大的市场。(人口稠密、生活水平高,市场潜力巨大,发达的工业、农业、矿业、交通运输业本身就是重工业产品庞大的消费市场。)
G..东北部地区是美国数量技工和科技人员集聚的地方。
东北部主要工业城市:
纽约------美国最大的工业中心、港口和金融中心。
芝加哥------美国第二大工业中心,机械制造有名。也是国内最大的交通枢纽。
4.河湖纵横分布→为灌溉、航运和发电提供便利
5.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工业(资源耗费量大仍大量进口,是世界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
三、多民族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
人口3亿,白种人占80%以上,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旧金山、洛杉矶、纽约有华人聚居,人口分布沿海平原和五大湖区域,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近几十年来人口由东北部向东南、西部“阳光地带”迁移。
问题一:地中海气候在北美西海岸与地中海沿岸的分布有很大差异,原因是什么?
答:北美西海岸冬季湿润西风受高山阻挡难以深入内陆,加之沿岸寒流的影响,地中海气候呈狭长分布;地中海面积较大,跨纬度较广,东西延伸,沿岸多东西走向山脉,使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广。
问题二:为什么北美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在西岸分布纬度高,东岸纬度低?
美国
一、位置、范围
位置:地跨寒、温、热三带,临北冰洋、太平洋和大西洋,跨北美洲和大洋洲
范围:本土----48个州和1个特区;两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
面积:93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四位
二、自然环境特点
1.本土都在温带→气候适宜,利于作物生长
2.三面临海→海上运输便利
3.平原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发展农业
1.美国三大工业区
⑴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高度发达的原因?
A.东北部是欧洲移民最早迁入的地方,资本主义发展最早。
B.矿产资源丰富。如阿巴拉契亚山北部的煤炭,五大湖西部的铁矿。
C.大西洋沿岸有许多良港。如纽约、费城等。
D.五大湖水运便利。(保证了铁矿石、煤炭与主要城市高效率的运输联系)
E.平原肥沃,临近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农业基础好。
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
技术
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技术力量雄厚
雄厚的科技力量
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化学工业
机械制造、化学、采煤、钢铁、纺织
⑵分析美国西部、南部地区工业发展的原因?
西部、南部工业区是新兴工业区,工业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东北部工业区。
A.东北部工业区已达饱和状态,且出现环境问题。
B.西部、南部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如南部墨西哥湾沿岸,西部加利福尼亚洲。
C.西部、南部环境优美,旅游业发达,属于“阳光地带”。
D.建立了新兴的石油、宇航、电子、飞机等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