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慧眼识千里马 荐英才以平天下
孙子兵法用兵之诡道十二法将之五德
孙子兵法用兵之诡道十二法将之五德孙子在“作战”篇中说:“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那些深刻理解用兵艺术的优秀将帅,他们是民众生命的掌控者,是国家安危存亡的主宰。
正因为这些肩负重任、身系国家之安危的将帅们如此举足轻重,因此,孙子才对他们提出了许多特别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中首先强调的便是“五德”。
在“始计”篇中,孙子写道:“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认为具备足智多谋、赏罚有信、仁爱部下、果断勇敢、军纪严明这五种品质德行,是作为将帅的基本素养。
盖非智不可以料敌应机;非信不可以训人率下;非仁不可以附众抚士;非勇不可以决谋合战;非严不可以服强齐众,全此五者,谓之将才。
A:“五德”之“智”注意,孙子在这里将“智”放在五德之首,说明孙子认识到:战争首先是智慧的较量,一个优秀的将帅,必须智力超群,懂战略,知“五事”,精“七计”,能谋虑,通权变,运筹帏幄,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杜牧对此解释说:“先王之道,以仁为首;兵家者流,用智为先。
”这里的“智”,应包括知胜之智,识人之智,料敌之智,应变之智等多个方面。
具体到战争中,上智便是“伐谋”、“伐交”,中智便是“斗阵”、“设伏”,下智便是灵感触发,见机而行。
这三种智慧,将帅皆不可或缺。
1:“知胜之智”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经过多轮角逐后,形成了以袁绍和曹操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
当时,袁绍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幽、冀、青、并等州郡,拥兵数十万。
曹操则占领了黄河以南的衮、豫、徐等州郡,并把汉献帝接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曹操只有数万兵马,整体军事实力弱于袁绍。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夏,袁绍集结十万精兵,挥师南下进攻许昌,企图实现消灭曹操独霸中原的目的。
大军压境,曹操招集手下幕僚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对策。
曹军诸多将领皆被袁绍当时的强大所吓倒,认为只能避战,但曹操却分析说:“袁绍看似兵多将广,实力雄厚,却有致命的弱点。
他的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喜欢猜忌却没有威信,兵多却不擅长指挥,将领骄傲且互不卖帐,所以他的部队再多,也并不值得可怕。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选 - 识深德高心静,千古伯乐第一
识深德高心静,千古伯乐第一濮阳外国语学校张俊杰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识深,德高,心静,千古伯乐第一”。
重读“管鲍之交”的故事,我深有感触。
相对于心胸大度、重用贤才的齐桓公,腹有良谋、忠心事主的管仲,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知人善荐、甘居其下的鲍叔。
韩愈曾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鲍叔,就是这难得的伯乐。
慧眼识才,知人善荐,识之深也。
齐桓公即位,鲍叔进言:“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世间不乏英雄和贤才,如果不是对管仲深有了解,如果没有将管仲和其他人比较权衡,鲍叔定然不敢用“非管仲不可”的语气来举荐。
鲍叔不仅深识管仲的才识和能力,还深知桓公的抱负和雅量,所以才敢向桓公举荐曾用箭射中桓公的管仲。
公叔痤临终前曾向魏惠王举荐商鞅,见惠王嘿然不应,又劝惠王如果不能任用商鞅,一定要杀了他,勿让他逃走为他国所用。
两相对比,鲍叔见识之深,虑事之周,非公叔痤所能比。
公而无私,主动让贤,德之高也。
缪贤向赵惠文王举荐蔺相如,内心深处难免会有巩固自己地位的小算盘;徐庶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则是出于老母被曹操劫到曹营,不能为刘备效力的一种弥补。
即便是和“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黄羊相比,鲍叔举荐管仲的行为也更为高尚。
因为鲍叔多年追随桓公四处漂泊,一直都是桓公的谋臣,桓公登基后,鲍叔顺理成章要成为国相。
然而他为国家前途计,为桓公大业谋,退出高位,主动让贤,其一心为公、坦荡无私之品德,皎然若日月,照彻古今。
为而不恃,甘居其下,心之静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鲍叔更难能可贵的还有功成弗居,甘居管仲之下,共同辅佐桓公成就霸业的平静心态。
若没有超脱功利的高尚境界,没有参透世事的达观心态,建功立业后谁的心湖能不兴起一点波澜?谁的言行能不流露一点自得?放眼当今,居功自傲者多矣。
做出一点功绩,就将其当成自己永久的资本,时时显摆,处处炫耀,唯恐天下不知。
[擦亮识人的慧眼]慧眼识人
[擦亮识人的慧眼]慧眼识人一:[慧眼识人]招聘技师广告语1、四方英才,伯乐至爱。
2、慧眼识才,伯闻天下。
3、伯乐之名,闻于天下。
4、成功的捷径,伯闻为你指明。
5、聚九州人脉,纳四海英才。
6、明朗人生,勇于优秀。
7、有才有职有伯闻,大展宏图共天下。
8、闻知今世伯乐,天下良才尽得。
9、聚四方八友,揽天下群英。
10、煮酒论英雄,伯闻识精英。
11、好马难寻伯乐,人才即觅伯闻。
12、询伯闻天下,引四海贤达。
13、揽天下良才筑美好前景。
14、诚·载未来,才·领天下。
15、“伯”揽人才,闻天下“仕”。
16、伯乐精选,千里良驹。
17、博揽精英,鸿程似锦。
18、揽尽天下英杰,奔赴锦绣前程。
19、聚良材睿智,秀人生舞台。
20、伯闻天下,网动人才。
21、慧眼识人赛刘备,聚焦英才皆精粹。
22、博闻天下,揽人才;精针业需,助企业。
23、为公司寻将才,为人才找舞台。
24、专业猎头,猎取人才,解燃眉之急,帮铸企业之基。
25、人尽其才,你最有才。
26、伯乐众里寻马,奇闻名满天下。
27、伯得天下才,闻名广宇间。
28、慧眼识得人尽其才,伯闻乐为企业人才牵线。
29、伯乐识马,闻名遐迩。
30、博拥穹宇之才,广觅华夏之职。
31、伯文伯乐,牵线千里马,做企业猎头领头羊!32、举贤纳仕,各尽所能。
33、网络全球资讯,汇集天下精英。
34、人才哪里找,伯闻最明了。
35、猎头智慧,唯有伯闻。
36、求才求职找伯闻,企业人才两双赢。
37、博闻强识,招贤纳士。
38、古有伯乐,今有伯闻。
39、昔日伯乐识贤士,今朝伯闻荐良才。
40、千里遇伯乐,宝马逢伯闻。
41、汇聚人才所在,挖掘时代精英。
42、招贤纳士,我选伯闻。
43、伯乐识马,伯闻知人。
44、不要以为你不是千里马,其实你只是少了一个伯乐。
45、聚天下英才,招贤良能士。
46、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君而事。
47、伯闻天下,万事发达。
48、您选择我,我看中您,彩虹连接绽放异彩。
49、成功的抉择,美好的前程。
曾仕强:曾国藩看人的8个诀窍!
曾仕强:曾国藩看人的8个诀窍!古今中外,大凡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在识人用人方面都其独到的见解和不同寻常的诀窍。
曾国藩识人、用人方面很有成就。
郭嵩焘说他,“以美化教育人材为己任,而尤以知人名天下”。
就连恃才傲物的左宗棠,对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也给出了高度评价: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另据《清史稿》记载,曾国藩“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
从这些评价中不难看出,说曾国藩“识人用人皆有成”一点也不为过。
我们知道,在管理上,所谓识人,就是知人,用人也就是善任。
无论中国式管理还是西方式的管理,都注重识人善任。
其实,作为领导,能做到这4个字就足够了。
曾国藩看人有八个诀窍,只要好好体会这八句话的含义,并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你就能够洞察人心。
一、邪正看眼鼻:眼闪鼻歪的人不正直看一个人,先要看他是邪还是正。
正的人往往比较容易接近,对于邪的人,最好敬而远之,与他保持一定距离比较好,否则就很可能被他拖下水。
那怎么看邪正呢?通过看眼睛、看鼻子。
一般人的眼睛很容易看,你就看他敢不敢正面看你。
如果他眼神闪烁,东转西转,那他就肯定有问题。
一个人的眼神如果老是左右闪烁不定,那往往就说明他很心虚,或者没有诚意。
可是他如果一直盯着你看,或者狠狠地瞪着你也不行,所以要恰到好处地看人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
其实人最难修炼的就是眼睛,看也不对,不看也不对,用力看不对,不用力看也不对,这都要靠你自己去修炼。
中国人看人先看邪正,所以第一看对方的眼睛,第二看对方的鼻子。
如果鼻梁不正,说明心不正。
二、聪明看嘴唇:嘴唇厚的人多半忠厚有人说:“如果要用睛空来比喻眼睛的话,口便是芳香的乐园,同时它充满了热情与情欲的果实。
知性的美,可以由眼睛表现出来,而感情的美,则可由嘴唇来加以表现。
”由现。
”由此可见,在五官中,口也是非常重要的。
嘴要大,才能吃四方,嘴大的人一般比较豪放大胆,性格坚强,精力充沛,富于行动及决断力,会努力拼搏。
2017宁夏公务员申论素材:知识分子
2017宁夏公务员申论素材:知识分子通过宁夏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宁夏公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过去】“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现在】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习近平与知识分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从不同方面对知识分子给予充分肯定、寄予殷切希望。
【关于人才名言】:“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开头】《三国演义》中,世外高人水镜先生对刘备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后有刘备三顾茅庐,终成西蜀大业。
自古而今,《墨子》提出“尚贤者,政之本”,《贞观政要》论及“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资治通鉴》明言“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讲的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人才乃治世为政的关键所在。
【光明之声】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知识分子。
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
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
习近平强调,全社会都要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社会氛围。
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同知识分子打交道,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
浅析《论语》中的用人观点
浅析《论语》中的用人观点《论语》中有许多关于选人、用人的论述,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具有专门好的借鉴价值。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把用人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关系民心向背、国家兴亡的高度。
如:哀公问政,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意思是把正直无私的人选拔出来,“错”同“措”,放置的意思,放置到哪里呢?放置到邪恶、不正直的人在上面,那么老百姓是可不能诚服的。
关于卫灵公无道,却没有亡国的缘故,孔子曰:“仲叔圉治来宾,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有仲叔圉办理对外事务,祝鮀治理内务,王孙贾统领军队。
既然如此,又如何会丧失君位呢?那个卫灵公尽管无道,但他用对了三个人。
这三个人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作用,才使国家得以正常运转。
用人德为先。
“德”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他认为一个人的德行是首要的,是为人之全然,无德不足以立世。
这与我们历来坚持德才兼备并把德放在第一位的选人用人标准是一致的。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千里马值得赞扬的不是他的力气,而是它的品德。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说:读书人应志于德行的修养,假如不能安于清贫,以敝衣敝食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跟他共议大事的。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孔子说:即使有周公那样才华和美貌,假若他既自豪又促狭,也是不值得称道的。
他认为美好的品德远比智力重要,好的品德能够使一个人的聪慧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否则,不论他具有多么令人赞颂的才智,也是不足以称道的。
做官先做人,做人德为先。
我们现在所说的“德”,应包括政治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即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只有先做一个以德为本的好人,才会成为一心为民的好官。
有人形象地说:领导干部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一个一般的人,品德不行只是自己的名声问题,而选拔任用一个品德败坏的干部,所带来的社会负面阻碍和危害性是无法估量,也是不容易排除的。
十论用人之道
十论用人之道十论用人之道王兴华国家兴亡,事业盛衰,无不与用人有关。
而用人之道,古往今来一直是历代统治者潜修之功课。
本文力求吸取古人之经,结合今人之道,审度时势,妄论用人之法。
——题记以不能为能——十论用人之道(一)以不能为能,是领导艺术和用人法则中的最高境界。
它指领导者和管理者不一定会某项具体的工作,但靠部下却能完成这项任务。
即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具备弃细务,识大体,变自己的“不能”为“万能”,从而成就一番事业的能力。
为此,领导者首先要分清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认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事业中的不同职责。
荀子曰:“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
”即领导者以知人为本,以管理部下为能;部下以知事为本,以自己会干为能。
也就是说,领导以会用人为才能;部下以出谋划策为才能;领导以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为才能;部下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才能;领导以赏罚分明为才能;部下以身体力行为才能。
一个领导者,只有深谙这个道理,才领悟了为官之道的真谛。
知人与知事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分水岭。
一个称职的领导者在工作中的责任,就是以“一味调五味”,即以协调部下使之行成合力为职责。
正如无形的东西才是有形之万物的主宰,好比鼓不干涉五音,却能为五音之首一样。
而汉高祖说:“运筹帏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定国安邦、安抚百姓、供应军需、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精英。
但是我会使用他们,这是我夺取天下的资本。
”刘邦正是深谙知人与知事的道理,他才能把不是自己的才能当成自己的一样来支配使用,从而拥有江山万里。
所以,一个领导者只要掌握了知人与知事之间的辩证关系,就可以不去做部下各自负责的具体事情,却能成就一番伟业。
正如荀子所言:“做帝王的射箭要想做到百发百中,就不如用后羿;驾车要想做到驰骋万里,就不如用王良;治国要想做到一统天下,就不如任用贤明正直的能人。
这样做省心省力,所成就的功名却极大。
慧眼识英才的诗句
慧眼识英才的诗句
【最新版】
目录
1.慧眼识英才的意义
2.慧眼识英才的历史典故
3.慧眼识英才的现代应用
4.慧眼识英才的重要性
正文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赞美英才的诗句,其中“慧眼识英才”这一说法,既表达了对英才的渴求,也彰显了识别英才的眼光和能力。
“慧眼识英才”的意义在于,英才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柱。
只有发现和培养英才,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
因此,慧眼识英才,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在历史典故中,有许多慧眼识英才的故事。
如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成就了蜀汉霸业;如曹操收留关羽,虽然最终关羽离去,但曹操仍然以“义士”相待,这些都体现了“慧眼识英才”的精神。
在现代社会,许多企业和组织,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和培养自己的英才,以求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得优势。
然而,慧眼识英才并非易事。
它需要具备独特的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才能在众多的人才中,找到真正的英才。
此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培养机制和环境,让英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第1页共1页。
材料作文范文1篇《识才荐贤,心怀天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识才荐贤,心怀天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春秋时期齐桓公、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中,鲍叔牙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他识才荐贤、心怀天下的品质,如璀璨星辰,照亮了那个纷争的时代,也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鲍叔牙的识才之能,令人赞叹。
他与管仲曾各为其主,管仲甚至还曾用箭射中齐桓公。
然而,在齐桓公即位后,鲍叔牙却能摒弃前嫌,以敏锐的眼光看到管仲的治国之才。
他深知管仲的能力在自己之上,力荐管仲为相,这种识人之明,非一般人所能拥有。
在现实生活中,识才并非易事。
比如,在企业招聘中,HR 常常难以准确判断求职者的真实能力和潜力,导致错失人才。
而鲍叔牙却能在复杂的局势中,清晰地认识到管仲的价值,这需要何等的智慧和洞察力!鲍叔牙的荐贤之举,更是难能可贵。
他不仅识才,还能主动让贤,甘居管仲之下。
这种胸怀和格局,让人钦佩。
他没有因个人的荣辱得失而阻碍国家的发展,而是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
古往今来,因个人私利而埋没人才的事例不胜枚举。
而鲍叔牙为了齐国的霸业,舍弃个人的功名,成就了管仲,也成就了齐桓公的一代霸业。
这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如今,在学术领域,一些学者为了争夺学术资源和名利,打压年轻的优秀人才,阻碍了学术的进步。
浅谈领导干部的用人艺术
浅谈领导干部的用人艺术摘要:领导干部对待人才,应具有“爱才、识才、求才、用才、容才、育才”之美德关键词:领导干部;用人;领导艺术。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重视人才的选拔。
“努力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用人路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有了正确的用人路线,如何用好人、用对人、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则是领导们必须考虑和研究的问题了。
在领导艺术中,用人艺术是领导干部必不可少的,是领导干部选人、用人、干事、成事的重要因素。
也是单位或部门和谐共处,共谋发展的必要条件。
所谓用人艺术是指领导干部因势利导、因人而异、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不论亲疏、尊德重能、广开言路、广纳贤才的用人品格和胆识。
只有讲究用人艺术能用人会用人的领导干部才会胸襟开阔、不拘小节,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才会以包容之心,吸引广大贤能,才会真正重视和关心人才。
我认为,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对待人才应该有以下几种态度:一是要有爱才之心。
党的事业不是某家某人的私产,而是千百万人人民群众的千秋大业,需要千千万万人前赴后继地奋斗。
如果你用对了一位人才就会带来一大批人才,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事业就必然会兴旺发达。
如果你用错了一位小人,人才就会离开你。
奸佞好事之徒就会围绕在你身边,不仅不能有效地贯彻你的正确决策,而且使你了解不到客观的真实情况,失去了真理的尺度,错误百出。
因此,作为领导者,一定要具有一颗爱才之心,礼贤下士,才能将众多的人才凝聚在身边为己所用。
隋末唐初李世民就是具有爱才之心的典范,它广纳人才,把曾经为敌的瓦岗寨程咬金、秦叔宝、罗成等将领揽入门下,并适才而用、委以重任,最终平定天下,完成了统一大业。
李世民的爱才之心、用人之道,在历史上令人称道,也为现在的领导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二是要有识才之眼。
不独具慧眼,人才虽在眼前,也会错过。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慧眼识人才
慧眼识人才一头狮子带领的羊群一定会战胜一头羊带领的狮子群,因为狮子在团队的领导中把自己的个性和能力感染了整个团队,使原本能力平庸的下属做出优秀的业绩,原本工作态度差的下属改变了工作态度,而羊在带领团队时也把自己软弱的个性感染了整个团队,所以他领导下的狮子只是表面上的狮子罢了,本质也是一群羊,所以他们失去了战斗力,最终失败给了狮子领导的羊群。
这就是人才的力量。
关于这一点,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把归纳为这么一句话:“选拔合适的人到恰当的岗位。
”他认为,一个企业有无发展前途,关键看有没有人才,人没有选对人才,有没有用对人才。
从这个意义上说,选对人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者成功之道。
中层领导当然也不例外。
而要招揽人才,首先要爱护人才,把人才当作最宝贵的资源来看待,对待进行人性化的尊重和管理。
而不是只是把他们当作一个工具。
最不好的做法就是今日用得着他的时候就他另眼相看,而明天用不着他的时候就把他弃之如敝屣,没有任何人情味。
而现实的情景常常是:尽管人才的重要性已经无人不晓,然而真正要做到尊重人才,识别人才,量才而用,发展人才的人却少之又少。
在尊重人才方面,有很多类似“叶公好龙”的表面主义者,他们招揽人才,并不是为了使用他们,成全他们,而只是为了沽名钓誉,装饰门面。
这样很多人才备而不用,最后竟然被埋没了;还有一些领导甚至嫉贤妒能,对于才高者一看到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妒火中烧,害怕他们超过自己,对他们有一种厌恶感和恐慌感,根本容不得一个能力出众的人才出现;很多时候他们眼睛只是向外而不对内的,他们只见对手的团队中人才济济,而从来不相信自己的团队也是兵强马壮,觉得他们比不上外来的,中国的比不上外国了,总以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自己的比不上领导分配的,他们从来不给自己的人才创造应有的条件;当然更有的领导以与我的关系为中心画一个圆圈,凡是和我好的就是人才,和我不好的就不是人才,他们完全以个人爱好和关系亲疏取人,对亲己者就大胆予以重用,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也在所不惜,而对疏己者就无端加以排斥,容不得他们有半分发挥才能的机会。
识才慧眼,领导必备
于一生 的发 展至关 重要。 能遇上懂得 自己价 值的人是 一种难 得 的
机遇 , 很多优秀人才可能一辈子怀才不遇 , 抱憾而终。 所 以, 很 多人 把受到赏识和重用看作是用人者对 自己的恩德 , 并为报答 “ 知遇之
恩” 而竭心尽力 , 甚至死亦心甘, 此所谓 “ 士为知己者死” 。
宋代大文豪苏轼任翰林 学士时, 有一次在皇宫 中值班 , 被召人 便殿答话 。 宣仁太后 问苏轼 : “ 你前年担任什么官职? ” 苏轼说 : “ 臣
当时任常州团练副使 。 ” 太后又问 : “ 你现在担任什么官职? ” 苏轼
贾 即按照 自己的判断 向国相魏齐作了汇报 。 魏齐大怒 , 命人把范 睢
打得 断了肋骨掉了牙齿 , 奄奄 一息 , 然 后用席子卷 起来 , 扔在厕所 里。 喝醉酒 的宾客都对着范睢小便 , 故 意糟蹋侮辱他 。 夜深 之后,
喝得 酩酊大醉 的魏 齐以为范睢真 的死了, 同意看 守把他 丢出去, 范
用人有方 ,识才有道 ( 一)
识才慧眼, 领导必备
◎ 侯建良
孔子的学生樊迟有一次 问孑 L 子什么是 “ 仁” , 孑 L 子 回答道 : “ 爱
人。 ” 又问什么是 “ 智” , 孑 L 子 回答说 : “ 知人 。 ” 这里 的 “ 知人 ’ , 翻
译成现代 汉语就是 “ 善 于识别 人物 ”的意思 。“ 仁者爱 人 , 智者知 人’ , 是 孔子的名言。“ 善于识 别人物” 当然不是智慧的全部 , 但孔子
稽与他话未说 完, 便知其贤。 范睢在魏 , 备受凌辱 , 性命难保 ; 而在 秦, 却成了秦王的座上宾 , 并凭借 自己的才能 当上了国相 。 很显然 ,
绝世英才的风范优美词汇
绝世英才的风范优美词汇
1、聚九州人脉,纳四海英才。
2、聚天下英才,招贤良能士。
3、安逸的环境造就不出时代的英才。
4、百年崇教育英才,乐学勤勉创新风。
5、慧眼识人赛刘备,聚焦英才皆精粹。
6、今日三中之英才,明日祖国之栋梁。
7、志士争雄龙虎榜,英才夺冠凤凰台
8、博览群书何其好也,共育英才不亦乐乎。
9、博览群书何其好也,共育英才不亦悦耳。
10、培育英才,创新科技;弘扬文化,服务社会
11、新府育英才,宏开教化,鲲鹏振翅,且看今朝。
12、春华秋实,方正育英才;百年传承,勤慎铸辉煌。
13、五十年传承育华夏英才,薪火相继再铸世纪辉煌。
14、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5、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16、逆境展示奇才,顺境隐没英才。
17、开天下英才之门,筑企业锦绣前程。
18、逆境展示人才,顺境隐没英才。
19、当代青年多壮志,今朝学士尽英才。
20、逆境展示奇才,顺境隐没英才。
21、培栋梁育英才代代园丁含辛茹苦花香桃林。
22、牛跃千山传喜讯,牛腾万里展英才。
23、一片苦心育桃李,十载流年孕英才。
24、英才,是忍耐力的别名。
用慧眼识千里马 荐英才以平天下
用慧眼识千里马荐英才以平天下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在本次读书会上发言。
列夫·托尔斯泰曾言:“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
”关于本次读书会,我有一些拙见同大家分享,愿我们的思想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用慧眼识千里马,荐英才以平天下”。
管仲,虽为千里马,有“九合诸侯”之才,但却“才美不外见”,屈身为袭击君王的囚犯;齐桓公,虽从谏如流,立“一匡天下”之业,但却曾不识千里之才,险些断葬自己的霸业。
相比之下,鲍叔则站在更高的角度,“先天下之忧而忧”,以顾全大局的观念、实事求是的态度、谦虚礼让的精神,慧眼识人,举荐英才,立“治国平天下”之功,成万世称赞之“伯乐”,是当今为政者之楷模,实令我感触最深。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慧眼识人的伯乐有着家国为上的大局观念。
君可见,萧何月下追韩信,荐刘邦任其为大将,征讨四方平定诸国,却不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背后功高震主的担忧;君可见,李世民贤君任谏官魏征,从谏如流,却不见其任用太子幕僚的不计前嫌;君可见,忽必烈任安童为丞相,却不见其对安童十八岁的不重资历,大胆提拔。
何为?萧何之成败,唐高宗之不计前嫌,元世祖的果断任命,皆将国家置于首位,这些“伯乐”或舍弃自身清名,或冒个人安危之险,他们考虑的乃是家国大事,是千秋万代之功。
国家,便是他们的大局观。
这不也正是为齐桓公荐管仲的鲍叔的大局观吗?伯乐者,“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慧眼识人的伯乐有着实事求是的耿耿忠心。
面对“南阳无令”的引对,祁黄羊举荐自己的仇人解狐;面对“国无尉”的情况,他再次推举他的儿子祁午,正是孔子所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而问其原因,只是简单答道:“君问可,非问吾之仇,之子也。
”这是因为他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为国举才,不避亲仇。
而鲍叔亦是如此,管仲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险些酿成大错,鲍叔不因管仲为齐桓公之仇避之不谈;管仲鲍叔牙乃君子之交,管鲍之交的故事流传至今,鲍叔不因管仲为自己朋友而放弃举荐。
写善识人才的诗句
写善识人才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描绘善识人才的诗句: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译文: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译文:世上难道没有千里马吗?只是人中难遇识马的人啊!
慧眼识英才,明眸照四方。
——佚名
译文:有智慧的人能识别出优秀的人才,明亮的眼睛能洞察四方。
知人善任,乃为良将。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知人性》
译文:能识别并善于任用有才能的人,才算是优秀的将领。
善识人才者,方能驾驭群英。
——佚名
译文:善于识别人才的人,才能驾驭众多英才。
这些诗句都表达了识别人才的重要性,并赞美了那些能够识别和任用优秀人才的人。
《鬼谷子》智慧:慧眼识珠,人才尽用
《鬼谷子》智慧:慧眼识珠,人才尽用《鬼谷子》云:“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
君因其政所以求,因而与之,则不劳。
圣人用之,故能赏之。
”凡是喜欢做善事的人,君主就应该赏赐他;凡是喜欢做坏事的人,君主就应该惩罚他。
君主主要根据臣子的业绩来判断是否对他加以重任,根据实际情况给臣子适当的回报,这样循环就不用再费神了。
只有君主这样做了,百姓才能更爱戴他。
领导应该顺应部下的各种需求,来给予他们奖励与惩罚。
既然领导满足了他们,那么领导就不会因如何拉拢人心而感到辛苦了。
领导这样赏罚,就能让所有的赏罚都能给自己带来效益。
当今社会什么最重要?毫无疑问,人才最重要。
我们如果作为领导者,那就必须要拉拢人才,并且会使用人才,这样的话我们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但是,要想找到真正的人才其实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从大学生中进行筛选,根据实习情况来选择人才。
那么如何让人才全心全意为我们服务呢?从古至今,人才都需要有伯乐来赏识。
有才华的人如果没有遇到明君,或者没有得到重用,那么也就发挥不出自己的能力,这实在是让人惋惜。
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会利用团队进行合作或者开展工作,稍加鼓励,给人才们一些发挥的空间,他们会以大局为重,讲道义,知礼节。
管仲和屈原都是流芳百世的人才,但是由于遇到的君王不同,命运也就不同了。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君王的赏识有多么重要。
优秀的君王懂得赏识和辨识人才,向人才学习,从而提升自己。
作为领导、统帅,识人辨人、指挥用人是一项必备的能力。
现实中,我们作为领导就应该在选拔人才的方面下功夫,找到有用的人才对他适当地放宽点政策,让他积极开展工作。
真正聪明的领导,在对人才加以重视的时候,也会适当地进行控制。
不会完全地放任自由。
因为权力会使人迷失心智,我们可以让他在他的职权范围之内做到最大化,这样既可以让他大显拳脚,又可以对他进行控制。
合理地安排人员,合理地对人员进行规划,让他们对号入座,这才是领导该干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慧眼识千里马荐英才以平天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在本次读书会上发言。
列夫·托尔斯泰曾言:“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
”关于本次读书会,我有一些拙见同大家分享,愿我们的思想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用慧眼识千里马,荐英才以平天下”。
管仲,虽为千里马,有“九合诸侯”之才,但却“才美不外见”,屈身为袭击君王的囚犯;齐桓公,虽从谏如流,立“一匡天下”之业,但却曾不识千里之才,险些断葬自己的霸业。
相比之下,鲍叔则站在更高的角度,“先天下之忧而忧”,以顾全大局的观念、实事求是的态度、谦虚礼让的精神,慧眼识人,举荐英才,立“治国平天下”之功,成万世称赞之“伯乐”,是当今为政者之楷模,实令我感触最深。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慧眼识人的伯乐有着家国为上的大局观念。
君可见,萧何月下追韩信,荐刘邦任其为大将,征讨四方平定诸国,却不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背后功高震主的担忧;君可见,李世民贤君任谏官魏征,从谏如流,却不见其任用太子幕僚的不计前嫌;君可见,忽必烈任安童为丞相,却不见其对安童十八岁的不重资历,大胆提拔。
何为?萧何之成败,唐高宗之不计前嫌,元世祖的果断任命,皆将国家置于首位,这些“伯乐”或舍弃自身清名,或冒个人安危之险,他们考虑的乃是家国大
事,是千秋万代之功。
国家,便是他们的大局观。
这不也正是为齐桓公荐管仲的鲍叔的大局观吗?伯乐者,“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慧眼识人的伯乐有着实事求是的耿耿忠心。
面对“南阳无令”的引对,祁黄羊举荐自己的仇人解狐;面对“国无尉”的情况,他再次推举他的儿子祁午,正是孔子所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而问其原因,只是简单答道:“君问可,非问吾之仇,之子也。
”这是因为他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为国举才,不避亲仇。
而鲍叔亦是如此,管仲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险些酿成大错,鲍叔不因管仲为齐桓公之仇避之不谈;管仲鲍叔牙乃君子之交,管鲍之交的故事流传至今,鲍叔不因管仲为自己朋友而放弃举荐。
因为他知道,管仲正是那个平定天下的贤才。
伯乐者,“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虚己者进德之基”,慧眼识人的伯乐有着谦虚礼让的宝贵品质。
黄帝选贤传位的故事还萦绕耳畔:清水流二百里而干,昌意、玄嚣二兄弟于是将水流汇成一股,终抵颖水。
昌意以兄长想得此法推举兄长,而玄嚣则谦让给年轻有为的弟弟。
最终玄嚣继位,昌意辅佐,太平安康。
自知才不如人的鲍叔主动让位给更加贤能的管仲,不计个人私利与得失,对待齐桓公的重任谦虚礼让,甘居管仲之下,方能成匡扶天下的丰功伟绩。
伯乐者,“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当今世界,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我们更需要这样的伯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更需要有安天下壮志的千里马,而这也更需要慧眼如鲍叔的伯乐。
同学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为民者,自立自强,正值你我拼搏年龄,又怎能不去积蓄千里之才?为政者,以家国为大局,有鲍叔作为榜样,岂能有英才无用武之地?如此,我们的国家定能蒸蒸日上,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的民族亦可实现复兴,走向光明的未来。
谢谢大家!
2020年7月7日
卉原中学高二7班龚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