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电场强度教案1.

合集下载

电场强度的教案设计

电场强度的教案设计

电场强度的教案设计第一章:电场强度的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

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1.2 教学内容电场强度的定义: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电场力。

电场强度的表示方法:电场强度用符号E 表示,单位是牛顿每库仑(N/C)。

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电场强度E 等于电场力F 除以电荷量q,即E = F/q。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思考电场强度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电场力,计算电场强度,加深对电场强度的理解。

第二章:电场强度的方向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场强度的方向。

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的正负表示。

2.2 教学内容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场力作用在正电荷上的方向。

电场强度的正负表示:电场强度用箭头表示,箭头指向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箭头的长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场力作用在正电荷上的方向,理解电场强度的方向。

让学生通过图形和箭头表示电场强度,加深对电场强度方向的掌握。

第三章: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计算方法。

3.2 教学内容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电场强度E 与电势差ΔV 之间的关系是E = -ΔV/d,其中d 是电场中的两点距离。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计算方法:通过测量电场中的两点电势差和距离,计算电场强度。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电场中的两点电势差和距离,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公式计算电场强度,加深对电场强度与电势差关系的掌握。

第四章:电场强度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场强度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4.2 教学内容电场强度的应用:电场强度在实际问题中可以用于计算电荷的受力、电势差等。

电场强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测量电场强度和电势差,计算电荷的受力和位置。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场的概念,知道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2. 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理解电场强度与电荷量、电场力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场强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场的概念2.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3. 电场强度与电荷量、电场力的关系4. 电场强度的计算与测量5. 电场强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场强度的定义式,电场强度与电荷量、电场力的关系。

2. 难点:电场强度的计算与测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场及电场强度的概念。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电场强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复习静电力和电荷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电场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阐述电场强度与电荷量、电场力的关系。

3. 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验演示,展示电场强度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场强度。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电场强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场强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理解电场线的特点。

2. 电场线:讲解电场线的定义、特点和绘制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电场线。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电场强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见解。

2.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电场强度相关问题。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电场强度知识,解决课后练习题。

2. 布置一道实际应用题,让学生结合电场强度知识,分析并解答。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找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电场强度教案作为一名专为别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电场强度教案,欢送大家分享。

电场强度教案1 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进一步加深对电场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明确场的特点,描写场的方法,并能在头脑中建立起场的模型和图象。

(2)加深理解场电荷、检验电荷的概念,深入理解和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

(3)可以运用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进展简单运算。

(4)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电场的叠加原理,会计算简单的点电荷组产生的电场。

2.才能目的:可以运用所学概念、公式进展简单运算,形成一定的解题才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1.进一步深入理解电场和电场强度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

2.纯熟应用电场强度的概念、场的叠加原理解决有关问题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启发式教学四、教具:幻灯片,上节课所用的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电场?电场最根本的特性是什么?2.用什么物理量来描绘电场的强弱?是怎样定义的?是矢量还是标量?3.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计算公式你知道有几个?应用时需要注意什么?4.什么是电场的叠加原理?引导学生答复:1.电场的概念:(1)电场是存在于电荷周围空间里的一种特殊物质。

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周围就存在着电场。

(2)电场的根本性质:电场对放在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这种力叫电场力)2.电场强度:(1)用电场强度来描绘。

定义:物理学中把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与它的电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度。

简称场强。

(2)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场)(3)E的方向:E和力F一样,也是矢量。

我们规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一样,那么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反。

(4)E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E的单位: 牛/库(N/C)(5)E的物理意义:①描绘某点电场的强弱和方向,是描绘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是矢量。

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物理《电场强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粗略了解物理学史上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认识过程。

2.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形态。

3.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

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4.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5.知道场强的叠加原理,并能应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6.利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知道匀强电场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的过程,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

2.领略通过电荷在电场中所受静电力研究电场、理想模型法、比值法、类比法等物理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学习科学家严谨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2.理解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并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教学难点: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陌生的内容,且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进行适当启发引导五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展示预习情况,老师准备幻灯片,计算机,铜丝,塑料笔教学方法以“电荷间相互作用如何发生”、“如何描述电场的强弱”两大问题为主线展开,具体操作思路是:1.学生自学电场,培养学生阅读、汲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实验模拟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3.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探讨点电荷的电场及场强叠加原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新课导入(5分钟)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库仑定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库仑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我们不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投影展示问题1:真空中?它们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这种相互作用是如何产生的呢?难道能够不需介质超越空间?投影展示“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图片(1.2-1)。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共4篇)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共4篇)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电场强度教学设计1、试以“电场强度”为例,分析它的建立过程、教学要求,并设计其教学活动过程。

建立过程:1.对电场强弱和方向的认识。

研究验证库仑定律的实验,明确几个问题。

①B在A的电场中②B在不同位置受力不同,说明电场的性质与位置有关;场源电荷不同B的受力不同,说明电场的性质与场源电荷有关。

所以我们说电场的性质只与电场本身有关。

③确定场源电荷和场中的位置,选择不同的试探电荷发现其受到的电场力不同,要找到一个物理量描述电场的性质,此物理量只与电场本身有关,与试探电荷无关,所以直接用电场力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不合适。

2.寻找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在研究电荷在确定的电场、确定的点受力时,一个试探电荷受力为F,如果有一个同样的试探电荷在相同的点,其受力必然也为F,把这两个试探电荷放在一起时,电荷量变为一个的两倍,它们的受力可能是2F,依次类推……从比值定义物理量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密度就是利用比值来定义的。

我们看到电荷的受力与电荷量的比值是一个与电荷量无关的量,所以我们用这个比值来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

3.电场强度的方向。

在电场中的同一点,放上不同的试探电荷,其受力方向可能不同,而同一电荷在电场的不同位置其受力方向可能也不同,所以要想完整的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电场强度必须是矢量。

我们规定正电荷的受力方向为电场强度的方向。

教学要求:①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矢量性,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②掌握点电荷电场强度的公式;③掌握电场强度矢量性及叠加原理。

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提出探究课题师:电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客观存在,而且有能量。

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它的特性,摸清它的“脾气”?我们只有根据它表现出来的性质去了解它。

师:电场最基本的性质是什么?这对我们研究问题有何启发? 生:电场最基本的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

电场强度高中物理教案

电场强度高中物理教案

电场强度高中物理教案电场强度高中物理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参照课程标准.依据考试说明、借鉴近三年高考试卷、借鉴往届复习迎考的成功经验、依托《三维设计》复习用书,回归课本,科学安排、扎实推进、高效做好高三物理高考总复习工作。

通过物理总复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磨练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梳理构建知识结构、积累经验,体会归纳题型—方法。

提升物理学科素养和高考应试能力。

二、复习进度、阶段要求与方法(一)第一轮:20__年8月5日—20__年1月15日(预计单科质检)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在这一阶段,渗透一些小综合,对复习过的内容进行滚动。

本轮复习侧重于“双基”复习。

刚进入复习时,学生对高一、高二学过的内容遗忘较多,所掌握的知识系统性差,漏洞多,个人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分析能力更为欠缺。

本着夯实知识基础、形成知识网络的出发点,复习中应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复习难度适度,撒密网,步子稳。

在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建立知识树。

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训练,但训练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习题,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后要根据训练中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收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小结,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复习策略(一)学习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卷,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近三年新课程高考试卷,把握好复习的范围、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继续学习研究市高三物理培训的内容信息、要求和建议,向上届高三取经交流,结合本届情况,备课组教师认真研讨,科学策划高三物理总复习各阶段各环节工作。

电场强度教案第一课时

电场强度教案第一课时

电场强度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掌握其定义和公式。

2.能够运用电场强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分布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

难点: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和电场线分布。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电荷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传递的。

2.引出电场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电场是一种物质。

二、探究电场强度的定义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感受电场力对电荷的作用。

2.提问:电场力与电荷量的关系是什么?三、电场强度的计算1.介绍电场强度的公式:E=F/q。

2.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公式进行电场强度的计算。

3.带领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电场强度计算的方法。

四、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分布关系1.引导学生观察电场线图,让学生发现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分布关系。

2.讲解电场线的特点: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指向负电荷;电场线密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稀疏的地方电场强度小。

3.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电场线图,加深对电场强度分布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2.强调电场强度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2.观察生活中的电场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公式推导和电场线图示,让学生对电场强度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气氛良好。

但在电场线分布关系的讲解上,可能有些同学理解起来还有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电场强度的定义1.电场力与电荷量的关系2.电场强度的定义:E=F/q二、电场强度的计算1.电场强度公式:E=F/q2.示例:计算某点电荷的电场强度3.课堂练习三、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分布关系1.电场线图的特点2.电场线与电场强度的关系3.绘制电场线图四、课堂小结1.电场强度的概念2.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3.电场线分布关系五、课后作业1.课后练习2.观察生活中的电场现象六、教学反思1.课堂效果分析2.学生反馈与辅导3.教学改进措施重难点补充: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电荷,知道电荷间有力的作用,那么这种作用是如何传递的呢?生:是通过电场传递的。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理解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能用电场强度解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掌握电偶极子的概念及其在电场中的表现。

二、教学重点:1.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场强度的解释。

3.电偶极子的概念及其在电场中的表现。

三、教学难点:1.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2.电偶极子在电场中的表现。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

可以通过摩擦生电、电磁感应等实验来引发学生对电场强度的兴趣。

2.讲解(1)电场强度的概念电场是指带电粒子或带电体系所处的空间,它会对该空间内的其他带电体产生电力作用。

电场强度是电场在某一点的电力作用强度。

在SI国际单位制中,电场强度的单位是N/C(牛顿每库仑)。

(2)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为:E= F/q,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F表示电场对测试电荷的电力作用,q表示测试电荷。

在数值上,电场强度与电场力成正比,在方向上与电荷的正负有关。

(3)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电场强度来解释。

正电荷在电场中沿电场线的方向运动,负电荷则相反。

当电荷之间的距离越近时,电场强度就越强。

(4)电偶极子的概念电偶极子是由两个相等但相反的电荷组成,它们之间的距离越小,电偶极子的强度就越大。

电偶极子在电场中的表现是围绕着两个电荷之间的连线围绕着一个圆,这个圆的面积越大,电偶极子的强度就越强。

3.示范通过实验演示电偶极子在电场中的表现。

在说明电偶极子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图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通过实验演示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

4.练习让学生在实验和计算中一步步加深对电场强度的理解,识别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并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电场强度的知识。

五、教学方式:1.示范教学。

2.实验教学。

3.练习与讨论。

六、教学评价:1.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
教案:电场强度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含义。

2. 理解电场强度与电荷、电场线的关系。

3. 掌握计算电场强度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 引入电场概念:介绍物体周围存在的电场及其性质。

2. 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电场强度定义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力。

3. 引导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含义:电场强度表示在某一点处单位正电荷所受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引导学生认识电场线的作用:电场线表示电场的方向和强度。

5. 介绍计算电场强度的方法:
a. 点电荷 p 的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E = k * q / r^2 ,其中 k 为库仑常数, q 为电荷量, r 为距离。

b. 非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可通过电场线图推导。

6. 进行计算实例演示:通过给定的电场线图计算某一点处的电场强度。

7. 练习和讨论:给出一些计算电场强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并互相讨论答案。

8. 小结:总结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强调电场线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拓展:
1. 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并进行讲解。

2. 提出实际应用问题:如何利用电场强度和电势差计算电荷所受到的力。

3. 引导学生探索计算电场强度的其他方法。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学生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和能力掌握情况。

2.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评价依据。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电场强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电场强度

3、電場強度教學三維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知道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電場發生的,知道電場是客觀存在的一種特殊物質形態.2.理解電場強度的概念及其定義式,會根據電場強度的定義式進行有關的計算,知道電場強度是向量,知道電場強度的方向是怎樣規定的.3.能根據庫侖定律和電場強度的定義式推導點電荷場強的計算式,並能用此公式進行有關的計算.4.知道電場的疊加原理,並應用這個原理進行簡單的計算.(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在電場中的不同點,電場力F與電荷電量q的比例關係,使學生理解比值F/q 反映的是電場的強弱,即電場強度的概念;知道電場疊加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學會分析和處理電場問題的一般方法。

重點:電場強度的概念及其定義式難點:對電場概念的理解、應用電場的疊加原理進行簡單的計算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問題引入: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樣產生的?(二)新課教學-----第3節電場電場強度1、電場:啟發學生從哲學角度認識電場,理解電場的客觀存在性,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但能為人的意識所認識的物質屬性.利用課本圖14-5說明:電荷A和B是怎樣通過電場與其他電荷發生作用.電荷A對電荷B的作用,實際上是電荷A的電場對電荷B的作用;電荷B 對電荷A的作用,實際上是電荷B的電場對電荷A的作用.(1)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特殊形式的物質——電場發生的,電荷的周圍都存在電場.特殊性:不同於生活中常見的物質,看不見,摸不著,無法稱量,可以疊加.物質性:是客觀存在的,具有物質的基本屬性——品質和能量.(2)基本性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引入電場中的任何帶電體都將受到電場力的作用,且同一點電荷在電場中不同點處受到的電場力的大小或方向都可能不一樣.②電場能使引入其中的導體產生靜電感應現象.③當帶電體在電場中移動時,電場力將對帶電體做功,這表示電場具有能量.可見,電場具有力和能的特徵提出問題:同一電荷q在電場中不同點受到的電場力的方向和大小一般不同,這是什麼因素造成的?引出電場強度的概念:因為電場具有方向性以及各點強弱不同,所以靠成同一電荷q在電場中不同點受到的電場力的方向和大小不同,我們用電場強度來表示電場的強弱和方向.2、電場強度(E):由圖1.2-1可知帶電金屬球周圍存在電場。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和计算式。

2. 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3. 让学生学会利用电场强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电场力做功、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等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电场强度的定义:电场强度是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电场力。

2. 电场强度的计算式:E=F/q,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F表示电场力,q表示放入电场的电荷。

3. 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电场强度的大小用单位牛顿/库仑表示,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同。

4.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电场强度E与电势差U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E=ΔU/Δd,其中ΔU表示电势差,Δd表示电场中的距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式。

2. 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的掌握。

3.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计算式、大小、方向和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演示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

3. 利用例题讲解电场强度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利用电场强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式。

2. 第二课时: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3. 第三课时: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4. 第四课时:电场强度的应用,如电场力做功、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等问题。

5. 第五课时:课堂练习和总结。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探究电场强度的概念和性质。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增强对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

3.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电场强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演示文稿,用于展示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 实验器材,如电场演示仪、电荷发生器等,用于进行电场强度的实验。

3. 练习题和案例分析,用于巩固学生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定义;2. 掌握计算电场强度的方法;3. 运用电场强度的概念解决与电荷和电场相关的问题。

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带电体、元电荷、库仑定律等。

2. 提问:在空间某一点存在一个正电荷,该点周围是否存在电场?如何描述这个电场?探究:1. 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放置一个正电荷,然后用测试电荷来测量不同位置的力大小。

让学生观察测试电荷受力的大小与位置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因素决定了测试电荷受力的大小?与被测电荷的距离有关还是其他因素?3. 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找出电场强度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理论总结:1. 定义电场强度:在某一点的电场强度E定义为单位正电荷所受的力。

2. 表示方式:E = F/Q,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F表示所受的力,Q表示测试电荷的大小。

实例分析:1. 给出一个示例:一电荷为+3μC,距离电荷0.3m处的电场强度应该是多少?2.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上述问题的答案。

3. 引导学生运用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解决其他类似问题。

拓展应用:1. 给出若干实际场景,要求学生应用电场强度的概念解决问题。

2. 提问:在电场强度为0的位置,电荷的电势能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变化,为什么?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上述问题。

总结:1. 学生总结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强调电场强度与电势能的关系,并指出电场强度为0的位置电势能不会发生变化。

3. 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认识到电场强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doc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电场强度的方向性和大小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和演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电场概念的兴趣,激发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理解电场强度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
3. 电场强度的方向性和大小关系
4. 实验演示:用点电荷和均匀带电球计算电场强度
5. 讨论与总结:电场强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四、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通过实验、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2.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3. 示范引导法: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示范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

五、教学评估
1. 学生的课堂表现:积极参与实验、讨论和演示,表现出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的作业表现:完成课后练习和实验报告,应用电场强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测试和考试,评估学生对电场强度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终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的概念。

2.了解点电荷引起的电场强度计算公式,计算电场强度。

3.讨论不同形状电荷分布时的电场强度计算方法。

4.了解电场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二、教学内容1.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2.等量异号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计算3.电场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三、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电场强度。

2.通过回顾电荷所产生的电场概念,导入到本节课的目标。

二、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30分钟)1.介绍点电荷引起的电场强度公式的构成,说明每个符号的含义。

2.向学生阐述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3.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利用公式计算电场强度的方法。

三、等量异号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计算(30分钟)1.向学生介绍等量异号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计算公式。

2.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来掌握电场强度计算方法。

3.对不同形状的电荷分布情况进行讨论,并研究不同情况下电场强度的变化。

四、电场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5分钟)1.讲解电场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绘制电场线,并分析电场线的不同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电场线。

五、小结(10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学生必须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并可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计算。

3.督促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2.互动探究法3.实验法五、教学资源1.PPT课件2.实验室设备3.教学视频六、教学评估1.课堂互动2.课堂作业3.实验报告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将电场强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多种操作方式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讲解。

与传统的理论性授课模式相比,本节课让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感受和理解了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操作性更强。

同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的。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第一节:引入电场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初步了解电场的强度及其计算方法;3.掌握电场线的绘制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电场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掌握电场的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能够绘制电场线。

教学难点:1.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电场线的绘制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电场概念(1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当两个点电荷相互作用时,是否存在一个区域,该区域内其他点电荷都会受到力的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区域是如何确定的?这个区域内其他点电荷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又是如何确定的?二、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0分钟)1.讲解电场的定义:电场是指由电荷产生的周围空间中所存在的物理量,用来描述电荷对周围空间中其中一点电荷或试验电荷的作用力。

2.讲解电场的性质:电场具有矢量性质、叠加性和静电屏蔽现象。

三、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0分钟)1.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电场强度是指单位正试验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

2.讲解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通过电场强度公式E=F/q,引导学生求解电场强度。

3.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

四、电场线的绘制方法(30分钟)1.讲解电场线的概念和特点:电场线是描述电场的几何图形,其切线方向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

2.指导学生根据电场线的特点,绘制一些简单的电场线图形。

3.引导学生思考电场线的密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较密集的电场线表示电场强度较大。

五、总结和延伸(10分钟)1.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2.提出延伸问题:两个点电荷小球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这两个小球之间是否存在电场?如果有,该电场是否满足叠加性原理?六、课堂训练(10分钟)1.拿一些简单的题目考察学生对电场概念和电场强度计算方法的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1.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电场线的绘制方法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以及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最新】高中物理 电场强度教案 1

【最新】高中物理 电场强度教案 1

电场 电场强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场的概念2. 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3. 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1.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2. 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之一,这是难点。

初学者容易把电场强度跟电场力混同起来。

三、主要教学过程1. 复习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点电荷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就是库仑定律。

2.新课引入任何力的作用都离不开物质,脚踢球,脚对球的力直接作用在球上;狗拉雪橇,狗对雪橇的拉力是通过绳子作用的;地球对地表附近物质的作用力是通过重力场——物质;两电荷间相互作用时不直接接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别的物质作用的,这就是电场。

3.教学过程设计(1)电场a .电荷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提问:既然场是物质,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呢?答:物质形式 实体(由分子组成);看的见,摸的着。

场(形式):看不见,摸不着,不以人的感官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例如可见光波长由70000A ~40000A ,但还有很多波长的光线我们看不到,但不等于它们不存在。

不能以人灯感官为标准判一存在与否。

场客观存在的证明是它有力、能的特性。

例如重力场对有质量的物体有力的作用,用可对物体做功,说明其能量。

电场对放入其 的电荷Q 也有力的作用,可对Q 做功,说明其有能量。

b .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此力称电场力。

c.静电场:静止电荷的电场。

场有能和力的特性,我们先看电场中力的性质,它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先以点电荷为例。

如图1所示,在+Q 电场中A 点分别放入电荷q 1、q 2、q 3则它们分别受电场力为: A:F 1=21r kQq F 2=22r kQq ;F 3=23rkQq 看看上式,我们可发现场电荷Q 对不同的检验电荷q有不同的电场力,但只要A 点位置不变,F 与q 的比值就不变。

高中的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的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的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场概念,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解决与电场强度相关的基础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含义和数学计算方法。

2. 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电场仪、电荷球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讲解电场的概念、物质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等引出电场强度的概念。

二、讲解电场强度:
1. 定义电场强度的概念,并用公式表示。

2. 讲解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3. 讨论电场强度与电荷量、距离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观察:
利用电场仪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电荷之间、距离之间的电场强度变化情况。

四、示例分析:
讲解和解决一些与电场强度相关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

五、课堂练习: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六、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电场强度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独立解决与电场
强度相关的基础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观察和示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电场强度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场和电场强度的概念。

2. 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电场线的分布情况。

4. 学会应用电场强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概念引入- 电场:带电物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状态,能够对其他带电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 电场强度: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用E表示,单位是牛顿/库仑(N/C)。

公式与计算- 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E = k Q / r^2,其中k为库仑常数,Q为点电荷的电量,r为距离点电荷的距离。

- 均匀电场的电场强度:E = U / d,其中U为电势差,d为两点间的距离。

实验观察- 使用带电物体靠近小纸屑或轻质小球,观察它们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

- 利用电场线演示仪,展示不同带电物体周围的电场线分布。

实际应用- 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摩擦起电、雷电等。

- 讨论电子设备中电场的应用,例如电容器、变压器等。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 结合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电场强度直观感受。

- 通过案例分析,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是否遇到过静电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概念讲解:详细解释电场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3. 公式推导:引导学生一步步推导出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电场强度的实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

5. 案例分析:一起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探讨电场强度的应用。

6. 小结回顾:总结电场强度的概念、公式和应用,确保学生掌握重点。

7. 作业布置:给出几个与电场强度相关的习题,要求学生练习并准备下节课讨论。

评价方式- 课堂提问:随机提问学生关于电场强度的问题,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 作业检查:批改学生的家庭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 小测验:进行简短的测试,评估学生对电场强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 E = F/q,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了解电场强度的矢量性,会根据电场线的分布判断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经历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定义式。

电场强度的矢量性及电场线的特点。

2、教学难点对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

利用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计算时,对电荷量和受力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如冬天脱毛衣时的火花、梳子吸引头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提问:电荷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种作用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2、新课教学电场的概念介绍电场是存在于电荷周围的一种特殊物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通过实验演示,如在带电体周围放置小磁针或轻小物体,观察其受力情况,让学生直观感受电场的存在。

电场强度提出问题:如何描述电场的强弱呢?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不同位置的试探电荷在同一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推理: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力与电荷量的关系,得出电场强度的定义式 E = F/q。

强调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讲解电场强度的矢量性:电场强度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点电荷的电场强度推导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 E = kQ/r²。

结合图形,讲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及适用条件。

电场强度的叠加举例说明多个点电荷在同一空间产生的电场强度可以叠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场 电场强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场的概念
2. 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
3. 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2. 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之一,这是难点。

初学者容易把电场强度跟电
场力混同起来。

三、主要教学过程
1. 复习库仑定律
在真空中两点电荷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就是库仑定律。

2.新课引入
任何力的作用都离不开物质,脚踢球,脚对球的力直接作用在球上;狗拉雪橇,狗对雪橇的拉力是通过绳子作用的;地球对地表附近物质的作用力是通过重力场——物质;两电荷间相互作用时不直接接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别的物质作用的,这就是电场。

3.教学过程设计
(1)电场
a .电荷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
提问:既然场是物质,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呢?
答:物质形式 实体(由分子组成);看的见,摸的着。

场(形式):看不见,摸不着,不以人的感官意识为转移的客观
存在。

例如可见光波长由70000A ~40000A ,但还有很多波长的光线我们看不到,但不等于它们不存在。

不能以人灯感官为标准判一存在与否。

场客观存在的证明是它有力、能的特性。

例如重力场对有质量的物体有力的作用,用可对物体做功,说明其能量。

电场对放入其 的电荷Q 也有力的作用,可对Q 做功,说明其有能量。

b .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此力称电场力。

c.静电场:静止电荷的电场。

场有能和力的特性,我们先看电场中力的性质,它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先以点电荷为例。

如图1所示,在+Q 电场中A 点分别放入电荷q 1、q 2、q 3则它们分别受电场力为: A:F 1=21r kQq F 2=22r kQq ;F 3=23r
kQq 看看上式,我们可发现场电荷Q 对不同的检验电荷q
有不同的电场力,但只要A 点位置不变,F 与q 的比值就
不变。

22211r
kQ q F q F ==
若换到B 点,则2r
kQ q F 从上面分析看出:Q 固定则电场的空间分布固定,对于场中某点固定,
q F 值仅与Q 、r 有关,与检验电荷无关,它反映的是电场的性质,反映的是电场的强弱,称场强。

(2)电场强度
a.定义: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

b.定义式:
E=q
F F ——电场力 国际单位:牛(N )
q ——电量 国际单位:库(C )
E ——电场强度 国际单位:牛/库(N/C )
c.物理意义: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在那里所受的电场力。

d .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场强方向为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方向。

电场中同一点,+q 、-q 受力方向不同,场强只能有一个方向,规定以+q 的受力方向为正。

例 在图2中标出A 、B 、C 、D 四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正点电荷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方向沿连线背离+Q ,负点电荷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方向沿连线指向-Q 。

e.单位:牛/库 N/C
E=q
F 借助于点电荷场强推出,可适用于任意电场。

(3)一个点电荷电场的场强
a. 真空中:E=2r
kQ (与检验电荷q 无关,仅与场电荷Q 及r 有关) b. 方向: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方向(以后还会遇到各点场强大小,方向均相
同的匀强电场)
(4)两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叠加原理
如图3所法,在正点电荷Q 1与负点电荷Q 2产生的电场中有一点A ,求A 点的电场强度E A ,由电场强度定义可知,E A 在数值上为+1C 点电荷在A 点所受的电场力。

今在A 点放
q=1+C ,q 将同时受到Q 1和Q 2的作用,每个作用力都能单独用库仑定律求出,就像另一个电荷不存在一样,而q 受的合力为各分力的矢量和,又因为q 是1C 正电荷,所以它受的电场力在数值上等于场强,也就是说A 点的合场强为Q 1与Q 2单独在A 眯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这就是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

用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可以求和任意多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任何一个带电体不管其电荷分布多么复杂,都可以视为由许多点电荷组成,因而可以用场强叠加原理求出它的场强。

可以看出,真空中任意多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仅由场是荷、电场中的位置两个因素决定,而与检验电荷无关。

(5)比较:E=q F 和E=2r
kQ a. E=q
F 是场强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场。

b. E=2r
kQ 是点电荷电场中场强的计算式。

(6)电场强度小结
a. 电场中某点场强大小和方向,均与该点放不放检验电荷、放那种电荷、放多大检验电荷
无关,是电场自身的性质,与外界因素无关。

对确定的电场来说,在某点放单位正电荷时,它受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确定的。

定义式:E=q
F 数值上等于+1C 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对所有电场都成产。

b.场强 方向:正电荷
单位:牛/库(N/C )
决定因素:场电荷、场中位置
叠加原理
(7)例题
例1.场电荷Q=2×10-4C ,是正点电荷:检验电荷q=2×10-5,是负电荷,它们相距r=2m 而静止且都在真空中,如图4所示。

求:
(1) q 受的电场力。

(2) q 所在的B 点的场强E B .
(3) 只将q 换为q '=4×10-5C 的正点电荷,再求q '受力
及B 点的场强。

(4) 将受力电荷拿去后再求B 点场强。

解:(1)库仑定律:F=2r
kQq =25
492102102109---⨯⨯⨯⨯⨯=9N 方向在A 与B 的连线上,且指向A 。

(2)由电场强度的定义:E=22r kQ q r kQq q F ==所以E=2492
102109-⨯⨯⨯=4.5×105N/C 方向由A 指向B 。

(3)由库仑定律:F '=25
4922
104102109--⨯⨯⨯⨯⨯='r q kQ =18N 方向由A 指向B 。

E=C N r
kQ q F /105.452⨯=='' 方向由A 指向B 。

(4)因E 与q 无关,自然q=0也不会影响E 的大小与方向,所以拿走q 后场强不变。

例2 如图5(a )所示,点电荷q 与9q 静止于真空中,相距r ,它们均为正电荷,求:
(1) 连线中点A 的场强E A ;
(2) 求场强为0的点位置。

解(1)在A 点放q '=1C ,它受力情况如图5(c )所示,F 为q 对q '的作用力,9F 为9q 对q '的作用力,而合力为8F 方向指向q ,所以
E A =822
/32)2
(r kq r kq = 方向:向左指向q 。

(2)先分析E=0的点可能的位置范围,因在该点放+1C 时,它受力为零,所以q 与9q 的连线上,当+1C 作用力一定等大反向,因而两力共线,由此可以断定E=0的点在q 与9q 的连线上,当+1C 放于q 以左及9q 以右的连线上时,它受的两个力都同向,因而不可能抵消,所以E=0的点一定在两点电荷中间的连线上。

令E=0 的点O 距q 为x,如图(b )所示,+1C 电荷在O 点受力为零,所以有
2
2)(9x r kq x kq -= 922=-x
x r )(
)(2
4
321无意义,舍去r x r x x
x r -==±=- 答:(1)E A =2
32x kq 方向指向q 。

(2)E=0的点在q 与9q 之间,距q 为r/4.
四、说明
1. 对于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注意:
(1)定义电场强度 大小:E=q
F 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方向相同
无论放正、负检验电荷,E 的方向定义为+q 受力方向,类似于电流方向定义为正电荷移动方向,无论是谁移动形成电流。

(2)电场强度为自身性质,与检验电荷无关。

2. 我们研究的电荷均处于真空中,如处于空气中可近似认为是在真空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