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11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11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11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在现代社会中,培养良好的品德已经成为了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良好的品德能够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在培养他们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一、明确品德教育的目标品德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同时加强对法律法规、社会秩序和公共道德的认识和尊重。

因此,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育目标与学生现实相结合,让学生在品德教育过程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

二、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在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方面,学校和教师都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榜样,以自身良好的品质和优秀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并激励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

学校则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建立健全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克服困难和挑战自我的自信心。

三、注重情感的体验品德教育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习惯于自主行为,以及认同和实践最高理想,这也需要在品德教育中营造温馨的人际体验和共同情感。

情感体验是品德教育的难点,教育者要注重品德教育的良好体验。

在品德教育中,要注重学生参与和个人感受体验,向学生提供多种方式来激发感性经验,通过体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和价值。

四、关注综合素质的培养品德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其它方面的素质。

这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思维习惯等综合素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需要。

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具体长水平,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为学生将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品德教育的实践落地品德教育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落实,否则只是空中楼阁。

因此,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落实教育成果,注重实际的落地效果。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良好的品德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保障。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呢?下面就来谈谈一些方法。

首先,树立榜样。

教师是学生品德培养的第一位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

因此,教师要自觉做学生的榜样,要坚守道德底线,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开展德育教育。

学校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通过班会、主题班会、德育课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正直、守信、友爱、勤奋的品质。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做人的快乐和责任。

再次,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要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家庭要密切合作,家长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庭要成为学生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和家庭是主要的教育渠道,教师和家长是学生的重要榜样,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出品德高尚的新一代。

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

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

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
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从小注重教育:家庭教育是培养良好品德的基础,家长应从小给予孩子正确的道德教育,教导他们诚实、守信、友善等品德素质。

2. 以身作则:身为家长、教师、领导等关键人物,应以身作则,做好的榜样,对他人展示正确的品德行为。

3. 强化道德教育:学校和社会组织应加强道德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品德的重要性,并进行道德价值观的思考和讨论。

4. 增加社会参与: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活动,让个体感受到为社会做贡献的快乐感,提升对他人的关爱和辅助意识。

5. 培养正念和自律意识: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自己具有正确的心态和自律能力,提高应对困难和压力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遵循道德规范。

6. 培养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培养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心他人,建立互信和友善的人际关系,展现更多敬意和体谅。

7. 重视自我反思与反馈: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做事方式,接受他
人的建议和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总的来说,培养良好品德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通过教育、榜样示范和实践等多种途径,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则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作为教师,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塑造高尚品格的重要使命。

那么,教师应当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呢?首先,教师自身要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

正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诚实守信、正直善良、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比如,主动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环境、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事等。

当学生看到教师这样的行为示范,会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从而在内心深处种下道德的种子。

其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无论是语文、数学、历史还是其他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素材。

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素材,将品德教育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比如,在语文课上,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正义、勇敢和善良;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明白只有通过诚实的努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在历史课上,讲述历史人物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再者,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当今社会,信息纷繁复杂,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和道德选择。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辨是非善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例如,针对社会上的热点事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个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安全,从而更愿意接受品德教育。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和烦恼,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和支持。

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与他们共同面对,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培养良好的学生品德

培养良好的学生品德

培养良好的学生品德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地关注起来。

培养良好的学生品德是教育的重点之一。

作为学生,需要通过多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养成良好的品德,以成为有用的社会人。

第一,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最早和最重要的教育者。

父母要通过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同时,要教育孩子做人要有原则,要有亲情和友情,要尊重他人的思想和感受。

第二,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品德的场所。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此,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互相尊重和合作。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第三,社会教育。

社会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场所。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感受社会的厚爱和艰辛。

例如,可以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为贫困人士捐款、为环境保护做贡献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关爱他人和社会的意识,增强自己的人文关怀。

第四,美育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品德的一种重要手段。

学生应该学会欣赏美,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美术、音乐等课程,让学生通过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接触艺术,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共情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第五,体育教育。

体育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

通过体育锻炼,学生可以培养坚持不懈和团队精神。

此外,体育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友谊精神,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和团队合作。

第六,道德教育。

道德是学生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标准。

学校应该通过讲授道德故事、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

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置一些道德典范,选派一些品德优良的学生担任道德模范,树立榜样。

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心理学认为,自尊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之一,是人生命中的一部分。

日本教育家天崎仁的研究报告指出,在成绩差的学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是由于缺乏自信心造成的。

现代心理健康理论也认为,精神快乐感、安全感、自信感和充实感是每一位心理健康者必备的四大要素。

试想,当一个学生在被横加职责与体罚中丧失了自尊与自信时,他又怎么可能会有良好的发展呢?所以,我认为尊重学生,是教师课堂教学中职业道德的情感基础。

二、要承认学生是富有独特个性的存在,允许学生有差异地发展。

世界上无法找到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富有个性的存在。

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不是去磨平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而是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丰富多样地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地自我调节,让自己的教学风格靠近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适应教师的教学风格,努力实现师生心灵上的共鸣。

三、要坚持教学民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并不是放任学生。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生捣乱、做小动作等现象,教师应该及时、果断和正确地处理这些问题。

强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绝不是可以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绝不是可以不尊重师长,更不是可以忽视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表扬和批评要公正合理,对于一些不那么讨人喜欢和存在问题的孩子,要尽可能地倾注心血和爱心,用师爱去感化他们冷漠的心。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奠基工程。

四、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教学是充分展现教师素养的特殊社会场景。

现在老师们常常在说“现在的孩子一帮不如一帮”“现在的孩子真不好管”,就其内部的本质原因,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变了,“独生子女综合症”在他们身上逐渐体现出来,并且只会越来越严重,而我们教育学生所采取的手段仍然是以前的方式和方法,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所以造成了我们的方法滞后与我们的学生,才造成了教师当今的无奈。

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及习惯道德教育是社会对个人的品德培养,是社会将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品德,从而使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方法。

社会对个人品德的培养,说到底,也就是人们相互间的品德培养,是他人对自己和自己对他人的品德培养。

因此小编带来以下关于培养良好品德的一些习惯与知识。

一、好品德的培养(一) 尊敬师长,礼貌待人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课堂礼仪来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品质。

要求学生在老师宣布上课时要迅速地起立,并鞠躬行礼,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并说“同学们坐下”时再坐下。

但学生迟到时,要求学生应该轻敲教室的前门,并立正喊“报告”,待老师允许时进入教室。

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发言时要先举手。

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不做无关的小动作,更不能取笑别的同学。

下课铃响,老师宣布下课时,应端正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

离开教室时,让老师先行。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适时地穿插一些有利于学生形成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品质的内容。

告诉他们一个好孩子、好学生见到老师、长辈应该主动打招呼。

当在公交车上碰到老年人时应该主动让座。

当别人帮助自己后应该道谢等等。

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 爱护公物,勤俭节约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好信手涂鸦,因此应教育学生应该爱护公物,不得乱涂、抹、画、刻课桌、墙壁等公共设施。

开门、关门时要轻。

一旦不小心损坏东西,主动承认,在走廊、教室不玩球等,以免弄坏玻璃。

培养小学生的勤俭节约的意识也是相当重要的。

由于小学生都是伸手向父母要钱,不懂得节约。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

生活节俭,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能向父母经常要钱来买零食。

作业本、笔等学习用品在使用的时候要节约,不要浪费。

(三) 遵规守纪,热爱劳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应该告诉学生,学校作为一个集体要有它的规矩,学生是学校的一分子就应该遵守其规定制度。

良好品德培养的方法

良好品德培养的方法

良好品德培养的方法
良好品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
1.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家庭和学校应该教育和引导孩子们明确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努力等。

2. 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接触到正直、有道德、有责任感的榜样人物,以便他们尊崇并亲近这些人,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 提供机会进行思考和讨论:家庭和学校应该给予孩子们反思和讨论的机会,例如通过谈话、辩论、阅读等方式,让他们思考道德问题,了解不同观点和理解各种情况下的道德选择。

4. 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和老师应该意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日常教育和生活中。

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通过实践和示范,培养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5. 培养自律和责任感:自律是良好品德的基础,孩子们应该学会自律,按时完成任务,遵守规章制度。

同时,还应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做到言行一致。

6. 培养同理心和助人精神: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同理心,让他们能够换位思考,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感受。

同时,还应该教育他们乐于助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并理解和尊重不同群体的需求和权益。

7. 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良好品德的培养还需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行为,例如守时、守信、礼貌待人、勤俭节约等,这些习惯和行为会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并逐渐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总之,良好品德的培养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引导、教育孩子们,使他们内化这些品德,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学生的品德如何培养

学生的品德如何培养

学生的品德如何培养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好的品德,好的品德才能让你在社会中立足,好的品德有时还会给你带来奇妙的机遇,那么作为一名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种培养学生品德的几种方法,希望你能用上。

一、明确要求,教育引导在日常学习与交往中,要讲清良好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并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予以批评和纠正。

这样,经常教育引导,及时纠正能使学生明白道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孩子,好学生。

另外,不断强化《中学生守则》及其它规章制度,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且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守纪意识。

二、为人师表,树立榜样教师的思想品德、理想信念对学生有很大影响。

学生都具有模仿的特点,教师更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他们往往把体现在教师身上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品德。

因此,教师平时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要求学生讲礼貌,首先自己要做到谈吐文明;要求学生热爱劳动,首先自己要做到不怕脏、不怕累、带头干;要求学生勤奋学习,首先自己要做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要想学生做好,务必先从自己做起。

这样才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从生活点滴做起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在日常琐事中,要根据传统习惯、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等教育引导学生,使学生有行为的准绳,时刻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

如讲究卫生,尊敬师长,诚实待人,不打断他人说话等。

另外,在生活中家长不能一味的迁就孩子的要求和过多的物质上的满足,以免使他们产生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的心理,导致生活上有依赖,学习上则缺乏进取心的不良后果。

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平时,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捕捉学生思想中的不良火花,使这些不良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

(一)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俗话说:“要成才必先成人。

”成才与成人是不可分割的,除了要使孩子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使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

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

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对于孩子来说,品德教育是重中之重,所以家长和老师能否掌握正确的方法去培养孩子的道德,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与否。

在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培养学生品德的六种方式1、说理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

这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

我们常说大道理谁都懂,但是大道理必须要知道,如果没有了大道理的影响和约束,就更加容易造成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放纵。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帮助小学生塑造心目中的榜样,可以是各种成功的大人物大英雄,也可以是身边的小朋友或大人,尤其是身边的人反倒更容易接近观察和模仿。

3、陶冶教育法:是学校和家长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这种方法灌注于生活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润物细无声。

4、实际锻炼法:让小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

无论是竞赛还是公益活动,又或者班级内部、家庭内部以及与社会实际接触的实践活动,都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5、品德修养指导法: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6、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作为家长与老师,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

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良好品德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良好品德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良好品德培养的方法有哪些良好品德培养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正面榜样: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言行举止往往会对他人产生强烈影响。

我们应该找到一些在道德伦理上表现优秀的人作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点和品德,并尽量模仿他们的行为。

2.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品德培养的重要场所。

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观念,例如诚实、正直、宽容等,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学校教育:学校也是品德培养的重要场所。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通过讲述道德故事、组织道德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培养出健康向上的品德。

4.社会实践: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个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爱,增强社会责任感。

例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参观福利院等,可以让人更加关心他人、关爱弱势群体。

5.读书:阅读对于品德培养至关重要,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和道德选择,从而能够更好地明白什么是正确的品德标准。

同时,读书还可以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

6.举办讲座和培训班:通过举办品德讲座和培训班,可以向大众普及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人们提升自身品德修养。

7.思辨教育: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质疑,培养他们独立、创新的思维能力。

通过思考和探索问题,可以使学生全面理解道德问题的本质,并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

8.亲身经历:通过亲身经历一些艰难和挫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毅力、坚韧和责任感。

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户外拓展活动、实践课程等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和品德。

9.自我反思:每个人都应该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审视自己的品德。

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才能够发现自己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努力去改进。

10.张扬正能量: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会给他人带来积极影响。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做到善良、宽容、乐观等,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传递正能量。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在当今社会,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对其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培养和塑造这样的品德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树立道德榜样教育者需要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

他们应该展现出诚实、正直、公正和负责任的行为,以激发学生努力追求良好品德的动力。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引导学生明确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例如尊重他人、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等。

二、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规范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规范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课堂纪律、校园规范和社会行为准则等制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遵守正确的行为规范。

同时,教育者应该密切关注规则的执行情况,并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和奖惩机制。

三、推崇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一种重要手段。

教育者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讨论班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重要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帮助他们理解纯粹价值观的重要性,并指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机制。

四、培养社交能力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学生应该被教导如何正确地与他人交往、沟通和合作。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团队合作等形式,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并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五、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育者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以及其他公益事业,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到关爱他人、付出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家校合作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品德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教育者应与家长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定期家长会、家访和家庭作业等方式,教育者可以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培养情况,并汇报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进步。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和榜样。

除了教授知识和技能外,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也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良好品德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也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和社会关系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几个有效方法。

一、树立榜样,言传身教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在学生身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首先要自身具备高尚的品德,以身作则。

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自律、责任心、正直和诚信等美德。

只有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教师才能真正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二、系统教育,德育结合学科教学德育与学科教育相互结合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方式。

教师应该将德育融入到每一门学科中,通过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变化,引导学生体验各种道德情感。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名人事迹、文学名著等来培养学生的正直和勇敢精神;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探讨,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通过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得道德的熏陶,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

三、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同理心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使他们具备关心他人、情感交流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他人的处境和感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通过这些情感教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同理心,使他们能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品德。

四、强调行为规范,塑造学生的良好习惯行为规范对于学生的品德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制定并强调学生的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确如何行为、如何待人。

例如,教师可以制定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尊重师长和同学,遵守课堂秩序;教师可以组织班级活动时,设置相应规则,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分享意识。

通过规范的行为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自律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的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的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的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建立榜样: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教师可以成为他们的榜样。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展示出积极向上、有爱心和公正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2. 课堂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相关道德知识、故事、事件等,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并提供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

通过启发性教育,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通过设立良好品德评选、道德讲堂、公益活动等形式,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尊重他人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责任。

4. 家校合作:家庭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应与学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

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理解对待他人的关心和尊重的重要性,并亲身示范。

5. 个性化关怀:教师和家长应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和关怀,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培养出他们积极向上的品德。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


过树立良好榜样、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家校合作和个性化关怀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成长。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优秀范文五篇)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优秀范文五篇)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摘要: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世界,几个民众,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世界,学生都可以以独特的形象出现在教师面前,可以这样说:绿叶如云,找不见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在成为教师的教育对象之前,已经受到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上自我约束能力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所以教育的任务,教师的责任,不是让学生顺其自然,任其发展,而是要根据教育方针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逐步克服不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教师要使学生知道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使每个学生逐步实现期待的条件,形成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达到这样的目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一般应侧重于以下几点:一、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要全面塑造和培养学生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内心世界是极丰富的,也是多变的,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至了如指掌,教育才具有针对性。

了解的最基本手段是观察,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细微的表情中发现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内心变化不失教育时机,当然,要了解学生仅靠观察是不够的,学生更多情况是教师观察不到的。

例如,学生在思想品德发展中具有矛盾性。

有时,他们对集体给予他们的品德上评价内心十分关心和敏感,但表面上却对这一评价装作无所谓,同时,学生在自我意识上追求道德理想,但在行为习惯上却又无原则,所以,我们必须观察了解学生,坐下和学生谈话,开座谈会等形式,通过学生行为了解动机,通过表面现象看到学生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积极的思想意识,抑制消极的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思想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1.要从小抓起,小事做起学生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其特点是:小学低年级儿童没有养成必要的道德行为习惯,中年级以后才逐步养成道德行为习惯,但水平偏低,中学生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的人数随年龄的递增而上升,初三前后为60%,高中阶段为80%,而且稳定性也进一步增加,初三之前带有更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初三之后带有更大的自动性和稳定性。

另一方面也发现,随着年龄的递增,良好的道德习惯和不良习惯的两极分化也在增加。

所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一定要从小学生抓起,从小事做起。

2.要从青少年时代注意解决好人生观与价值观问题道德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利益同个人利益的相互关系。

青少年时代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往往决定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取向。

所以,在青少年期间,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在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过好金钱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社会性课题。

要从青少年时代就注意解决好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3.要强化自我批评意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青少年通过自我批评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和反省自己的错误,纠正错误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

老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知课堂教学(语文课,思想品德课等),班团队的讨论,三好学生的评选等,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提高道德评价的能力。

此外,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评价别人的行为,还要引导学生又对别人的评价过渡到对自己的评价,因为学生对自己的评价通常落后于对别人的评价。

4.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丰富学生道德的情感同情心是指设身处地地以别人的立场去体会当事人的情感和霉要。

在面临道德情境时,学生能否体验和分享他人的情感,会影响其道德行为。

要想使学生对素不相识的人也能给予同情,奉献爱心,首先要从训练学生心中有父母、有亲人开始,然后逐步使学生能够心中有老师、有同学、有他人。

最初,孩子生活和活动在家庭里,接触父母和亲属,然后渐及邻人,稍大后便与小同伴游戏,上学后又与教师与同学交往,逐渐深入社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

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

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良好的品德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品德,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真诚善良、正直诚信的人。

下面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品德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展示出积极向上、正直诚信的态度和行为。

通过尊重、理解和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励学生学习和发展良好的品德。

2. 设立明确的品德目标和规范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设立明确的品德目标和规范,让学生清楚知道在什么方面需要提升和发展。

例如,制定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明确规定不诚实、欺骗、偷窃等行为的严重性和后果,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3. 提供道德教育课程道德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道德课程,教授道德原则、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知识,通过讨论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是培养良好品德的关键。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团队活动和项目,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学会分享和关心他人的需要,促进彼此的成长和发展。

5. 强调社会责任感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义工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关心他人,乐于助人,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6.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自律是良好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和家庭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律的能力,如制定学习计划、遵守纪律规定、控制情绪等。

通过培养自律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7. 提供积极的奖励和激励机制学生在培养良好品德过程中,应该得到积极的奖励和激励。

学校和教师可以设立奖励制度,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和做出正确的选择。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言:道德品质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道德品质培养的最初和最重要的场所。

以下是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建议:1. 亲子沟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基础。

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感受,并且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种亲子沟通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榜样示范: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家长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积极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成为孩子的榜样。

3. 价值观培养: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灌输这些价值观。

例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关心他人等。

通过身教和言教,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良好道德观念。

二、学校教育学校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重要环境。

以下是一些学校教育的方法和建议:1.德育课程:学校应该加强德育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道德教育。

通过开设课程,让学生了解道德的重要性,学习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该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道德价值观的引导体系。

可以组织各类道德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道德示范和学习机会,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的重要导师和榜样,他们应该注重与学生的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用身边的事例告诉学生如何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善恶。

三、社会教育社会是学生实践和应用道德品质的重要场所。

以下是一些社会教育的方法和建议:1.社会实践: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和挑战。

通过实践的方式,促使学生思考道德伦理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志愿服务: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他人,传递温暖。

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

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

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谓品德即是品质的简称,是个体的现象,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由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和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导致他们会不知不觉的模仿不良行为,受到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甚至会作出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来。

正如有位学者所说的: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培养学生的品德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模仿性强的年龄特点,教师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品德形象,以免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品德影响。

学生的模仿是存在一定规律和程序的。

比如:他们先模仿身边最经常接触的人,随后进入模仿社会人。

然而,教师和父母应该就是他们模仿的第一对象了。

例如:他们如果是生活在打渔的家庭中,多少也会懂得打渔的经验的技术;如果是生活在音乐世家中,多少也会有音乐细胞或弹钢琴,正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

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

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

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

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

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教师也如此,也是学生模仿的第一对象。

二、对学生的品德做出及时的评价对于小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教师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给予评价,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

而对于学生出现的不良思想、行为,教师应根据错误的轻重不同,用委婉的、学生易于接受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和错误所在,在学生思想中形成一定的道德标准。

(一)鼓励学生要孝敬父母。

教师要告诉学生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全部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大量的实践证明:任何道德规范,政治思想,道德准则,只有通过学生的白己参与,亲身投入,内心体验,才能成为学生的内在信念,才能启发他们向高一级道德水准时发的内在动力,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克服那种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偏重说理,忽视实践,教育要求与实际需要脱脱节的弊端,为此,我在平时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注重优化班级德育环境和实践活动,在班上建起了“四栏”(时事政策宣传栏,学雷锋,学英模专栏,贯彻日常行为规范专栏及书报栏)并开展“五无”(地面无纸屑,地上无痰迹,桌上无划痕,墙上无漆抹,花术无采摘)和“十要”(升旗仪式、集合列队、课堂秩序、上下楼梯、做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仪表着装等十方面的规范化要求)活动。

开展的所有活动中,都指定专人记录,并在每周星期五卜午的班队活动中进行公布,然后加以评比,对表现优良者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表扬。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良好的品行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则令不行”,正是一个人具有良好品行的体现。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有“培养学生具有‘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的表述.这一要求是比较高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未来接班人的目标之一。

诚然,良好的品行是为人之本,众之所瞩。

但品行不良学生虽属少数,如不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则既不利于对他们自身的帮助和挽救,又会影响班级和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甚至还可能危及社会安定.学生的不良品行是在某些客观条件下通过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而造成的,以下在此作一些试探的分析。

一、学生品行不良的客观原因。

(一)家庭方面。

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占多数,父母的溺爱,迁就很容易养成子女任性、优越感、自我中心、自私、专横、懒散、依赖等消极性特点;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及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一致,会使子女感到家庭中没有温暖,或养成“乖巧”的行为反应;家长缺乏表率,无视或忽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如有些家长整天沉醉在麻将、扑克、赌博之中,沉迷于吃、喝、玩、乐之时。

殊不知,天真无邪的儿童此时正在受到腐蚀,心灵正在受到无情的创伤。

此种种原因极易使儿童的心灵、行为受到诱惑和影响,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引起性格变异,导致品行不良,做出种种令人吃惊的不良后果。

(二)社会方面社会主义社会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品行健康成长的。

但是,对于那些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对学生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不能低估。

学校附近的“游戏厅”、“网吧”、“歌舞厅”等,对学生的诱惑力最大.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儿童缺乏全面、深刻的分析能力,对那些诸如“坦克大战"、“挖地雷"、网上聊天、黄色网站等充满好奇,我们教育者应该注意防范和正确引导.(三)学校方面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点上的偏颇或方法的不当,也是间接造成学生不良品行的原因之一。

如有的教师管教不管导,狠抓智育,只抓升学率,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不了解学生,工作不深入;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教育方法不适当,使学生产生厌烦、反感情绪;有的教师对品行不良学生睁一眼闭一眼,发现问题不能及时与家长等有关方面联系,或一推了之……二、学生自身的不良心理因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

不良品行的形成与学生道德认识的错误或无知常有密切的联系。

如有的学生把违反纪律视为“英雄行为”,把敢打群架等同于“勇敢”,偷别人的东西为“杀富济贫"。

搞恶作剧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道德意志薄弱是心理因素的主要原因。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如果个体已经形成了某种不良行为习惯,他就会在类似情境中自然而然地采取相应的行动,并因此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有些学生无视行为规范,不遵守社会公德,他认为这样做了是“无所谓”或“挺痛快”,其实他就是受到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有些学生在道德认识方面并非无知,他们也想做好事,但他们不能战胜不合理的个人需要,个人欲求占了优势,结果却做出了违背自己的认识,违背社会道德的事。

对品行不良学生的教育可以从各个方面着手,有种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愚以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一、消除认知障碍,了解不良行为的源头,培养道德意识.学生受知识水平所限,造成了按似是而非的理解来领会道德要求.例如欺凌女同学的行为,有的是出于好动、好玩,有的纯粹是恶作剧,有的是逞能,有的是出于对异性的不文明。

教师只有了解了真正的行为源头,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面对情况,运用适合学生内容的实际。

以正反两方面事实对比来帮助学生消除歧义,利用行为的消极后果,使他们认清不良行为的危害。

二、消除情绪干扰、习惯惰性的障碍,克服自卑心理。

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我行我素,或采取故意忽视的态度。

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在提出道德要求时,应适当顾及学生的合理要求,说理也应简明扼要。

如学生以对抗姿态对待教师,这时教师应有耐心和机智。

先作“冷处理”,再设法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善意。

对那些随地吐痰、提绰号、说脏话,随便动手打人等习惯性并非故意的不良品行,教师既不能轻易原谅他们的行为,也不宜深究其不良动机,可进行对比教育,表扬好习惯,批评坏习惯.品行不良的学生常有自卑感,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家,以致出现“破瓶破摔"。

对此,教师应捕捉学生身上“闪光"点和引导他们发挥长处,并及时给予肯定,树立自信心。

三、抓“教机”,促转化不良品行的转化,一般要经过醒悟、反复、巩固、稳定的过程,有了醒悟,才会有以后的转变。

有了醒悟,才有改正的愿望.这时,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机,给予充分鼓励和帮助,肯定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不怕反复,使学生的好行为得到巩固和稳定。

影响学生不良品行的因素很多,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我们教师要结合家庭、社会、学校因素,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积极的教育心态,为祖国培养品学兼优的接班人拒绝借口,永不言败用责任和忠诚书写完美人生—《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初看标题,连我自己都有些惊诧:什么是完美的人生?有没有完美的人生?从哲学的观点讲,世界上决不会有百分之百的完美.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没有始终如一、顽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庸庸碌碌,无所追求,那么,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就连一点“完美”的痕迹也找不到了.这样的人生,无疑是懦弱的人生、失败的人生.“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

它强化的是每一个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

它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

而这些优秀品质,正是我们所缺少的东西。

认认真真地秉承这一理念,践行这一理念,当作“立身之本”,不仅对于自己的工作,甚至对于自己的整个人生,都是最最宝贵的诤言。

从这个意义上讲,局领导赠送给我们的《没有任何借口》一书,实在是太重要,太及时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翻开书细细揣摩字字句句,时时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心中一遍遍地自问:我做到了多少?又有多少差距?自来局工作,特别是担任办公室副职以后,自我感觉是勤勉的、努力的,可工作的效果如何?是不是圆满完成了交给的任务,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实际答案是“没有"。

在许多工作上,缺少勇于负责的态度、一抓到底的决心、追求完美的精神,没有从自身寻找根源,寻找症结,而是搬出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搪塞上级,开脱自己,以求得所谓心理上平衡;办公室工作点多面广、事务繁杂,有大量说不上口的“琐碎小事”,平心而论,在这些事情上,自己并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把“没有任何借口”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要求自己,使自己在执行能力方面紧跟全局工作的需要,以无愧于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无愧于自己的工作岗位。

第一,牢记职责,拒绝借口。

人之在世,或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或为从事一种职业,都有一种身份,一种角色。

既然担当了这一角色,就要义无返顾地承担起这个角色所需要的一切责任,不找借口,拒绝拖延。

尤其对组织分配的工作,应该不折不扣、完全彻底地去落实,因为这是自己的职责,是自己理应干好的事,没有拖延和商量的余地。

第二,勤奋敬业,永不言败。

今年,局领导给办公室提出了“没有不管的事,没有不知道的事”的要求,办公室是全局的中枢机构,如果在任何一件小事上出现纰漏,在任何一件棘手事情上半途而废,都有可能酿成大的失误,给全局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自己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勤奋扎实做好每一件“小事”;想方设法完成每一件“难事",勤奋敬业,当好配角,在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中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第三,怀抱忠诚,用心工作。

我认为,“忠诚”是比“能力”更为可贵的素养。

今天的社会,劳动或工作对于每一个人,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身理想与抱负、体现自我价值的载体.怀抱忠诚,不仅是对国家、对组织的忠诚,更是对自我的一份忠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工作作为生命的重要组成,用心去感悟、去呵护,与之同喜同悲、形影不离,并通过完成一件件工作任务,去享受独有的乐趣.第四,学会感恩,自动自发.西方有一种节日叫“感恩节”,目的是让每个人感恩上帝、感恩自然、感恩社会,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并真心实意地做出回报。

对我们来说,养育之恩、教诲之恩、栽培之恩、知遇之恩等等无不伴随左右,这些“恩惠”让我们体验到了人间的真情,增强了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但是,我们不能只享受不感受、只拥有不珍惜,只获得不付出,那样的话,“人”字就会残缺、难以站立。

对于工作同样如此,我们应时时感谢组织给予的工作机会,珍惜自己拥有的和平安逸的生活,并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自动自发真心回报.古人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是我应该时时扪心自问的事情。

读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没有任何借口”所体现出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

西点军校之所以能够培养出那么多优秀的人才,就在于它将“没有任何借口"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使西点军校的学生在任何一个团体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团体精神和合作能力。

由于它们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纪律意识,自信、诚实、主动、敬业,从而成为可信赖和承担责任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