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区域的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就业选择涉及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素质、家庭背景、经济条件、求职意愿等。

本文将围绕这些因素逐一展开分析,以期更全面地了解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

首先,个人素质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人素质包括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

在现代社会,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大学生求职的基础。

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使大学生具备更好的竞争力。

同时,综合素质也不可忽视。

良好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都是大学生就业中所需的重要素质。

其次,家庭背景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家庭背景涉及到家庭条件、家庭对学生教育的投入、家庭社会关系等。

相对较好的家庭背景往往会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从而增加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而家庭投入的教育资源和家庭社会关系也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求职机会和资源,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经济条件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条件即指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大学生自身的经济能力。

家庭的经济状况会影响到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选择和决策。

经济能力也会决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能否承担起相应的费用,如求职费用、面试交通费用等。

因此,经济条件对于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的影响不容忽视。

此外,大学生自身的求职意愿和个人发展规划也会影响他们的就业选择。

大学生就业意愿的根源来自于个人的兴趣和追求。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与自己兴趣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将能够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而个人发展规划也是大学生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生有着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追求,在就业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工作的发展前景和个人能力的提升。

除了上述因素,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也值得关注。

比如社会经济环境、政策法规、市场需求等,都会对大学生就业选择带来一定的影响。

社会经济环境的稳定与繁荣将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且更好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归属感和城市经济发展程度对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影响的研究杨洪垒,王鲁,吕晓晓,刘信钰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籍贯在二线、三线的城市的大学生(不考虑籍贯迁移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是否愿意呆在籍贯所在的省份工作。

本文主要从城市归属感和城市经济发展程度两方面来研究大学生的地域选择意愿,研究大学生是否愿意留在籍贯所在的省份工作,以及分析影响他们选择意愿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引导大学生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就业,并为企业吸引人才提供依据。

本文的城市归属感主要研究大学生对家乡的城市归属感。

关键词:城市归属感城市经济发展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AbstractKey Words:sense of belonging of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urban; university student;regional employment selection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是我国的主要团体成员,占据着我们人数的一大组成部分,并且大学生队伍每年都在不断的持续增长。

截止到2014年9月1日,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28万人,增幅4%。

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再次增加,达到750万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而大学生作为我国的人才主力军,更是关系着中国的未来,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重要。

现在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毕业生人数持续上涨,2014年就业更加困难。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无论一线城市,还是二线、三线城市就业形势都不是很乐观。

在这么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本文研究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去向,为一部分大学生提供参考,也为招聘单位提供参考。

党也十分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多次重要会议中提出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

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3、社会方面
政府应制定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 同时,企业也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更 好地适应职场环境。此外,媒体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和支 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4、个人方面
大学生应该加强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能力,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目标。他 们也应该积极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增强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此 外,大学生还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念,避免盲目追求高薪职位或热门 行业而忽视自身兴趣和能力的发展。
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状况、行业发展等。政府的就业政策、人 才引进政策等会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影响。同时,经济发展状况也会影响就业市 场的需求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此外,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毕业生专业背景的 相关性也会影响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和薪资期望。
4、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职业规划等。毕业生的个人 兴趣爱好会直接影响其职业选择,而其能力水平则决定了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 力。同时,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是否清晰也会对其就业产生影响。一些职业规划清 晰的毕业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就业机会,而一些缺乏职业规划的毕业生则容易陷入 迷茫和困惑。
三、对策建议
1、家庭方面
家庭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多尝试不同的职业方 向,增强其就业信心和自我认知。同时,家长也应该对大学生的薪资期望进行合 理引导,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影响其就业选择。
2、学校方面
学校应加强专业设置和教学质量的管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此外,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职 业世界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因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

经济因素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因素,并探讨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宏观层面的经济因素1. 经济发展水平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大学生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当前,信息技术、金融、医疗保健等行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量大,而传统的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的需求相对较低。

这就导致在一定时期内,某些行业就业机会有限,而另一些行业的就业机会较多。

2. 就业政策政府的就业政策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就业。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政策,包括扶持创业、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设立就业优惠政策等。

这些政策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工作条件。

政府也大力促进经济结构升级,调整产业布局,以适应新经济发展格局。

这必然对就业市场产生影响。

3. 经济形势宏观经济形势对大学生就业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企业的用工需求也会受到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压力会增大。

而在经济景气的情况下,企业用工需求会增加,大学生就业的难度相对会减小。

1. 行业需求结构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不同,这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就业。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行业日益崛起,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相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降低。

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需要关注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2. 薪酬水平薪酬水平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企业愿意提供较高的薪酬来吸引高素质的大学生。

一些新兴行业也出现了高薪职位,吸引了一大批大学生前去从事。

薪酬水平也成为大学生选择工作的重要考量因素。

3. 就业环境就业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区域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区域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区域的因素分析【摘要】随着高校扩招的展开,大学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由于高校毕业生价值观念的引导等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也呈现出不平衡的特征。

这势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问题,以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为例,分析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特征,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引导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影响因素;引导机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

目前“市场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基本形成。

然而,由于大学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而社会提供的岗位又很有限,供给大于有效需求,使得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

这里的就业难是指就业结构的不合理,在一些东部发达的区域呈现“人满为患”的情况,而另外一些西部较落后省市的就业岗位却“无人问津”。

如果这种不合理的就业选择长期持续下去的话,会进一步拉大东西部的差距,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本文在问卷调查和文献阅读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大学生主要是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特征和影响本校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因素,从而提出一些引导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可行性机制。

二、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状况和特征分析(一)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状况我们把全国分成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个经济地区。

四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特点。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六省。

西部地区则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和内蒙等12个省、市和自治区。

影响江西省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及对策

影响江西省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及对策

一、影响江西省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也有自身内部的因素,而放在江西这一地域来看,其内外部因素既有与其他地域存在共性的方面,又有一些带有其自身特点的方面,这将在以下的分析中反映出来。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1、当前社会的普遍浮躁心理在当前的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浮躁心理,人人都恨不能一步登天,人人都渴望马到成功,造成许多大学生恨不得一参加工作就能够获得高待遇、高起点,而企业也恨不得招来的学生能够马上带来实际价值,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企业在应届大学生中往往招不到满意的员工,而大学毕业生也往往找不到理想的岗位。

2、制度机制不健全,就业政策缺乏配套措施虽然各级政府出台了多项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由于各级部门未能完全协调好,这些措施有些并未能落到实处,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不完善,毕业生创业有畏惧心理;二是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各级地方政府没有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给予毕业生相应待遇;三是各省市地区之间尤其是大城市人才流动的门槛障碍较多;四是各地人才市场的管理较为落后,对于人才、劳动力和学校就业三者的协调服务有所欠缺;五是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资金支持普遍未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使得保障大学生就业没有专项经费的有力支撑。

(二)经济环境的影响1、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一般而言,地方的经济繁荣程度与当地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尤其对江西省的地方高等学校而言,其很大一部分的生源来自本省,江西将是他们大学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市场。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江西省近年来虽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增幅位居中部地区前列,但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产业结构都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制约着市场可接受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能力,这使得我省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不可避免的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

2、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近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层面上依然带有浓烈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垄断性等特点,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远大于理论性人才的需求,对于当前以理论学习和研究为主的大学教育,很难培养出走出校门就能立即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而大学生在没有充分的实践的情况下,面对社会资源分配的某些不公,就不敢或不愿选择自主创业。

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地区因素与就业机会的分析

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地区因素与就业机会的分析

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地区因素与就业机会的分析大学生专业选择是一项关系到人生发展的重要决策,不同地区的因素对于专业选择和就业机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地区因素与就业机会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地区因素对专业选择的影响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通常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丰富的产业结构。

因此,在选择专业时,大学生往往会考虑到所在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就业市场情况。

2.产业结构每个地区的产业结构都有其特点,一些地区专注于某些产业的发展,而另一些地区则侧重于其他领域。

大学生在专业选择时会考虑所在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否与自己的兴趣和优势相匹配。

3.地区人才需求地区的人才需求也是大学生专业选择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一些地区可能对某些专业的需求量较大,而对其他专业的需求量较小。

了解所在地区的人才需求情况能够帮助大学生做出更明智的专业选择。

二、地区因素对就业机会的影响1.人才流动不同地区的人才流动状况也会对就业机会产生影响。

一些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人才,竞争激烈,就业压力较大;而一些相对欠发达地区可能对人才有较大的需求,就业机会相对较多。

2.行业布局地区的行业布局也会对就业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地区某个行业的发展相对较好,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另一些地区可能对某些行业的需求量较小,就业机会也较为有限。

3.政策导向地方政府的发展导向和政策优惠也会对就业机会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地区的政策支持某些产业或专业的发展,从而为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三、应对策略与建议1.了解就业市场大学生在选择专业前应先了解所在地区的就业市场情况,包括各行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等。

这样能够帮助大学生作出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专业选择,提高就业机会。

2.培养跨学科能力面对地区因素对就业机会的影响,大学生可以通过培养跨学科的能力来提高就业竞争力。

跨学科的能力可以让大学生在多个领域中找到就业机会,减少受地区因素限制的可能性。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报告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报告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大量增加的高峰已经来临多年,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88万人,比2010年增长100万人。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100万个,由于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2002年至2007年五年中同期的社会新增加就业岗位基本稳定在每年900万个,201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也没有明显的增长。

可以说,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紧张,特别是2012年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凸显出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1953年的我过高等院校仅148所,在校学生仅有21万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不断的推进,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我国高等教育不仅在数量上翻了几十倍,质量上也比最初的高等教育的水平提高了很多,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人数的领头国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也跻身世界第二的位置,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国。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就不断的扩招学生,这样的背景之下,我过的教育规模与水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

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向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背景之下,大学生就业也从原来的精英化转向了大众化,在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属于稀缺资源,这个时候的大学生从来没有为就业的问题而烦恼过,而到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大学生显然没有之前那么的抢手,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成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问题,原本为大学生分配工作的制度也逐渐取消,目前的就业现状已经不再是单项选择了,不在是大学生选择单位了,单位也有了选择大学生的权利,这样的情况之下,大学生的危机意识逐渐加强了。

2.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正在不断的增加,市场的需求量却增长缓慢,同时由于社会待业人员、考研人员也处于不断的扩大,导致我国就业率下降明显。

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其就业意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职业因素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个人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有些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充满热情,愿意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而有些大学生可能在就业过程中更加看重薪资待遇,选择就业机会更广泛的行业。

其次,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也会影响就业意愿,一些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大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规划相符合的工作机会。

此外,个人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和自信心也会对就业意愿产生影响,性格外向、自信的大学生可能更容易适应职场挑战,愿意主动寻找就业机会。

二、家庭因素家庭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家庭对就业的期望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而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可能更看重薪资待遇。

此外,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也会影响其就业意愿,一些家庭希望大学生能够选择稳定的工作,而有些家庭则更加注重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兴趣爱好。

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外部环境因素。

社会的就业形势、行业发展前景和政策法规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产生影响。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大学生可能更加注重就业的稳定性和发展空间;而在一些新兴行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大学生可能更愿意尝试新的就业机会。

此外,政府的就业政策和社会的用人需求也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产生影响,一些政策扶持和优惠措施可能会吸引大学生选择特定行业或岗位。

四、职业因素职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关键因素之一。

职业的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和个人发展空间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产生影响。

一些高薪职业和热门行业可能会吸引大学生的注意,而一些传统行业或者发展空间有限的职业可能会被大学生所忽视。

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与策略分析

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与策略分析

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与策略分析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关乎千千万万名年轻人和整个国家未来的重要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然而,大学生就业选择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因此,探究其影响因素和合理的策略成为当务之急。

一、影响因素分析1.1 就业市场需求就业市场的需求是决定大学生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不同行业和职位的需求也在不断调整。

就业市场对于特定专业和技能的需求程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选择的范围和机会。

1.2 个人能力和背景大学生个人的能力和背景也是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的学历、专业技能、实践经验以及与用人单位的匹配度,往往成为企业进行筛选的重要参考指标。

大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

1.3 就业政策和指导政府的就业政策和指导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支持特定领域的经济发展和招聘政策,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创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机会。

政府还通过提供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帮助大学生了解市场需求、规划职业发展。

二、策略分析2.1 深入了解就业市场大学生在就业选择前,应该深入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趋势和发展前景。

通过掌握就业市场信息,大学生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和行业,并提前做好准备,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和特长。

2.2 提升专业能力大学生应该重视专业能力的提升,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通过参加实习、实践、社团活动等,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竞争力。

此外,可以通过参加相关学术研究、行业讲座等方式,拓宽视野,了解最新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

2.3 积极参与实习和实践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参与实习和实践活动,增加实践经验,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和职业,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做出明晰的判断。

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因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经济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经济状况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宏观经济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1. 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新兴产业的兴起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

而传统产业的衰退也导致了一些就业机会的减少,这对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国家的整体经济增长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就业的形势。

经济增长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市场的繁荣,但是经济低迷或者衰退时,就业市场将更加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会大大增加。

2. 就业政策和法规国家的就业政策和法规也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些就业政策的出台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保障,比如鼓励创业、支持农村就业、提高劳动者权益等。

而一些法规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比如最低工资调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等,这些都会对大学生就业市场产生影响。

3. 社会保障体系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大学生就业也具有重要影响。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保障和福利,从而增加他们的就业稳定性和安全感。

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待遇不公等问题则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就业积极性。

1. 就业市场需求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直接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同行业的就业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一些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就业需求较大,而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需求则相对较低。

不同地区的就业市场需求也会有所差异,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大学生对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调研报告为了解大学生在就业选择过程中所面临的影响因素,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问卷主要包括个人信息、就业意愿与动力、就业选择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本次调研的结果和分析。

一、个人信息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男性占52%,女性占48%。

受访者的年级主要分布在大三(40%)和大四(35%)两个层次,其他年级的比例相对较小。

此外,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大学生参与调查也比较均衡。

二、就业意愿与动力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意愿进行调查时,63%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能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27%的人则表示对薪资待遇更为看重。

此外,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示希望继续深造,占调查总体的7%。

对于就业的动力来源,大部分的受访者(75%)表示主要受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影响,有一部分学生(18%)则追求个人的成就和价值实现。

三、就业选择标准在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标准进行调查时,我们列举了薪资待遇、工作稳定性、发展空间、工作地点等因素,并要求受访者按重要程度排序。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大学生来说,薪资待遇(32%)和工作稳定性(28%)是最重要的就业选择标准,其次是发展空间(23%)和工作地点(17%)。

这说明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更注重经济利益和稳定性。

四、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就业选择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专业相关性: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能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这与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的兴趣和能力有关。

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往往会优先选择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和职位,这也符合他们对个人发展和就业能力的追求。

2. 家庭和社会压力: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有重要影响。

作为独生子女或家庭的经济支柱,大学生面临着家庭的期望和经济压力。

同时,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也较高,这使得他们在就业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工资待遇相对较好和稳定的职位。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摘要:运用课题调查资料,对影响我省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合云南省三大产业发展对就业的不同吸钠能力,针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云南省;大学生;就业一、影响我省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第一,就业的地域性因素。

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地区的选择相对集中。

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较多的学生选择留在昆明就业或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实现就业,这部分毕业生占调查对象的52.78%;同时有26.53%的同学表示哪有合适的工作就去哪,这说明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为实现就业,已有了较强的流动意识,这对于有效解决大学生供求的区域失衡是一个利好的信息。

问题是各人才需求地能否采取有效措施,把自己需要的人才吸引过去并留住他们。

第二,就业部门结构趋同化问题突出。

从《云南省教育厅关于省内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情况的通报》统计情况看,我省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除灵活就业、升学及其他去向外,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科研设计单位、高校及其他教学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国有公司或企业、部队等行业和部门。

我省大学毕业生们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与全国大学生反映出同样的价值取向,导致有业不就现象出现。

我省失业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属于选择性失业即地域性、观念性失业。

第三,就业观念与就业选择中多期望值的矛盾。

从问卷分析的结果看,选择职业时,大学生最看重的是个人未来的发展与晋升、工资水平及福利待遇、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也是重要的因素。

工作的稳定性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与之前就业观念的选择结果出现矛盾。

这反映出大学生求职时对如何在上述诸多目标中寻求平衡点的考虑并不充分,就业选择中多期望值矛盾的存在,更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

第四,获取求职信息的局限性。

调查反映出,大学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校园招聘会、互联网、社会招聘会。

校园招聘会位居首位,说明大学生获取求职信息主要还局限于校园内,与此相联系,大学生需要学校就业指导机构提供的主要信息也是职业需求信息。

高校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

高校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

高校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一、弱势因素分析1.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一是就业地域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多年来,在黑龙江省就业的大学生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和牡丹江市,表现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经济发达城市人才缺口总量减少,而边远中小城市、乡镇以及中小企业受制于福利待遇、交通、教育等不利因素的制约,难以吸引到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二是毕业生的就业取向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矛盾。

许多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期望值相对较高,过分考虑就业的工作地域、经济待遇、生活环境、岗位性质等因素,导致择业的多样性和自主性受到限制。

三是随着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高校在师资力量更新、教学硬件投入、学生实验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滑,造成学生职业能力素养与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相脱节,无法胜任用人单位岗位的要求,形成毕业生能力素质与岗位需求错位的结构性矛盾。

2.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水平有待提高黑龙江省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一般都是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院(系)总支副书记、辅导员等组成,他们之中系统地经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知识专门训练的人员相对匮乏,并且普遍缺乏企业职业指导的实战经验,“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服务领域窄,服务形式单调,服务程度浅等,导致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针对性弱化。

另外,因缺乏社会专家学者、企业人士的加入,就业指导教师对职业、行业发展情况的了解多来自间接渠道,而不是源于个人体验的直接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3.学生就业观念需要转变虽然我国已迈入大众化就业时代,但是毕业生中普遍存在就业观念陈旧,求稳求利心态较重,热衷于就职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国际知名企业,“大众化”的就业观念还没有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同。

另外,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主动思考并投身于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较低。

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就业情况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然而,随着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在逐渐增加。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1. 教育背景不匹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部分学生的专业选择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困难。

2.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一些行业需求量大,但供给不足,导致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面临竞争激烈的局面。

3. 就业信息不对称: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缺乏正确的就业信息,导致选择困难和就业不畅。

4. 就业歧视现象:一些用人单位存在对大学生的歧视现象,对应届毕业生持观望态度,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5. 就业能力不足:部分大学生在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1. 心理压力:面对就业压力,部分大学生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

2. 就业观念:一些大学生对就业观念存在偏差,过分追求高薪、高职称,导致就业期望与实际情况不符,增加就业压力。

3. 社会环境:社会竞争激烈,就业环境复杂,这些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影响。

4. 家庭压力:一些家庭对大学生的就业有过高期望,给大学生增加了就业压力。

5. 就业机会:就业机会的不确定性也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行业的就业前景不明朗,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多方面,影响因素也复杂多样。

为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应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压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自身的就业目标。

希望大学生们能够在就业道路上顺利前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行业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行业因素分析

三、当前大学生就业城市选择的 现状
根据一项针对全国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超过60%的大学生选择在经济发展状 况较好的大城市就业,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其中,选择北京和上海的 大学生比例最高,这与这两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丰富有关。然而,大 城市的竞争压力和生活成本也相对较高,部分大学生会选择到二线或三线城市就 业,以降低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
3、纠正社会认知偏差
社会应该纠正对某些职业的认知偏生感受到各个职业的平等性和价值性, 从而减少他们在就业选择时的偏见和歧视。
总之,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认知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高校、社会和个人 共同努力。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价值观、纠正社 会认知偏差等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理性地选择职业,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 价值的统一。
参考内容二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认知因素占据 了重要的地位。本次演示将探究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认知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 对策分析。
一、认知影响因素
1、个人兴趣与价值观
个人兴趣与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在选择职 业时,往往会考虑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从而选择与之相符的职业。例如,对于 喜欢挑战和冒险的大学生,他们可能会选择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的职业,而对于 注重稳定和安全的大学生,他们可能会选择更加稳定的职业。
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行业因素分析
01 一、行业趋势
目录
02 二、因素分析
03 三、行业选择
04 四、结语
05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行业也日益多样化。 在选择行业时,大学生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个人兴趣、专业技能、行业发展 趋势等。本次演示将对大学生就业选择行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大 学生提供一些有关如何选择行业的建议。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基于Logit 模型信息与计算科学 2005级刘小润指导教师王莉莉讲师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就业问题重点之一。

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出发,对我校05级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毕业生进行调查,搜集数据,建立Logit模型,并通过模型估计和检验,从定量和定性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发现大学生的性别特征、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社会实践和兼职经验等因素对就业机会比率的影响作用大.关键词:logit模型,回归,就业Survey Analysis to Factors Influencing Employment--- based on Logit ModelLiu Xiao-Run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Grade 2005Directed by Wang Li-li(Lecturer)Abstract:At present,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s one of the key issues of employment in China. From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paper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graduates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grade 2005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o collect data and establish a Logit model. Then by model estimation and testing,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relevant to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from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gles and finds that such factors as graduates' gender, English level, Computer level, social activities, and part-time work experience play a relatively greater role in their job opportunities.Key words: Logit model, Return, Employment1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等院校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在快速增长[1],据了解,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往年增加52万人。

大学生就业城市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城市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关键词:高校学生;就业城市;影响因素;Logit 模型 基金项目:南京审计大学 2018 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1287036Y)资助;江苏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江苏城市群演化发展规律研究”(项目代码:16ZHB002)资助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 年 1 月 29 日
通过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高校学生在 选择就业城市时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随着二线城市 人才新政的出台,影响高校学生就业城市选择的因素 是否有所变化,相关政策福利如何完善,笔者将通过 调查问卷的方式,运用模型进一步探究。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及数据搜集。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现 实情况的局限性,笔者通过发放线上和线下的调查问 卷来获取研究数据。为了使问卷具有代表性,笔者在 南京、武汉、成都各选择了三所具有不同优势的高校, 并在这些高校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通过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在九所高校中总共发放 了 400 份调查问卷,最终实际收回有效性问卷 318 份,有效率 79.5%。 (二)问卷设计。问卷的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 容:第一部分是对样本基本信息的了解,第二部分是 对样本毕业后的去向以及选择就业城市的相关因素 调查。在影响就业城市选择因素这一块,我们从生活
表 1 影响高校学生就业城市选择的因素一览表
影响因素
百分比 观察值比分 人数
(%) 比(%)
住房价格
145 10.80 45.60
生活 离家距离
171 12.70 53.80
层面 社交(朋友、配偶等工 88 6.60 27.70
作地的选择)
工资价格 职业
就业机会 层面
工作压力大小
258 19.20 81.10 232 17.30 73.00 81 6.00 25.50

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社会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社会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社会影响因素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对于大学生而言,选择就业方向是一项重要决策,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生活。

然而,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决策并非仅仅取决于个人意愿,还受到社会影响因素的制约和塑造。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社会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对个体选择决策的影响。

一、家庭背景与社会地位家庭背景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影响因素,特别是在中国这样重视家族观念的社会环境中。

从小生活在不同的家庭条件下,个体对于就业的选择和期望也会存在差异。

来自富裕家庭的大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稳定的高薪工作,以维持或提升家庭的社会地位。

然而,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可能更需要通过就业来改变家庭现状,因而会更注重工作的稳定性和收入的可持续性。

二、媒体宣传与社会价值观现代社会,大学生对于就业选择的决策也受到媒体宣传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

媒体通过报道成功案例和推广职业形象,塑造了一种特定的就业理念和追求,例如追求金钱、名誉或自由。

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和选择。

社会价值观念也会对大学生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某些行业被社会普遍看好,大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从业。

三、就业市场需求与行业前景就业市场需求和行业前景也是决定大学生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一些行业兴盛,一些行业衰退,这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就业选择的热度和倾向。

如果某个行业前景较好,大学生可能会主动选择该行业,并相应地选择相关专业进行学习,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四、同伴压力与舆论导向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同伴关系对他们的行为和决策有一定的影响力。

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时常带来对就业选择的影响。

如果同学之间普遍追求金钱或追求某个行业,那么其他同学可能会受到同伴的影响,也倾向于选择类似的就业方向。

此外,舆论导向也会对大学生就业选择产生影响,例如政府或专家的推荐,社会对某些职业的高度评价,都会影响大学生的选择。

五、政策与就业支持政府的政策和就业支持也是大学生就业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区域的因素分析【摘要】随着高校扩招的展开,大学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由于高校毕业生价值观念的引导等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也呈现出不平衡的特征。

这势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问题,以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为例,分析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特征,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引导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影响因素;引导机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

目前“市场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基本形成。

然而,由于大学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而社会提供的岗位又很有限,供给大于有效需求,使得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

这里的就业难是指就业结构的不合理,在一些东部发达的区域呈现“人满为患”的情况,而另外一些西部较落后省市的就业岗位却“无人问津”。

如果这种不合理的就业选择长期持续下去的话,会进一步拉大东西部的差距,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本文在问卷调查和文献阅读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大学生主要是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特征和影响本校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因素,从而提出一些引导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可行性机制。

二、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状况和特征分析(一)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状况我们把全国分成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个经济地区。

四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特点。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六省。

西部地区则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和内蒙等12个省、市和自治区。

本次调查共填写问卷100份,调查对象为东北财经大学2009级的学生。

其中男生占得比例是42%,女生的比例是58%,这个比例与东北财经大学男女比例较为符合。

1.我们在对东北财经大学大学生生源地调查数据显示,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一线城市的学生占4%,来自省会级副省级城市的学生占12%,而来自其他中小城市的学生的比例最多,高达60%,同时来自偏远地区或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也占较大的比例,为24%。

2.同时我们对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地作了一个划分,有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其他中小城市、偏远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及农村、还有国外就业。

问卷统计数据显示,选择一线城市的为18%,选择省会及副省级城市的比例最大为69%,选择其他中小城市的为10%,选择国外就业的为3%,而对于偏远地区或经济落后地区及农村则没有人选择。

3.对于本校毕业生具体的就业流向地,我们简单的做了一下统计,选择在东部和东北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到了63%,其中东北三省的就业占到18%,这个数据和我校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地区的学生数量多有很大关系。

选择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14%,选择在西部就业的毕业生占24%。

(二)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特征分析1.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地不均衡,呈现出东部及东北地区人数较多,而西部及中部地区人数较少的趋势。

这不仅和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也和当地的自然条件、生活水平、文化价值观念等有紧密的联系。

东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基础条件好,招聘企业多,而且由于一些政策的吸引,大多数毕业生还是选择在东部及东北地区就业。

与此同时,虽然国家这些年推出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但就经济基础而言,西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基础较差,而且中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较差,所以在吸引大学毕业生数量上与东部和东北地区相比较还是较少的。

2.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位选择倾向于一线城市和省会及副省级以上的城市。

在各大区域中,在发达城市和不发达城市,在发达省份和不发达省份之间的流向又是不均衡的。

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本身经济和生活水平就很高,这些地区工作机会也多,而且竞争激烈,有利于我们这些刚迈出校门的大学生成长和锻炼,所以吸引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3.由于近些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的上升,据统计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212万人,2004年是280万人,2005年是338万人,2006年是413万人,2007年是495万人,2008年是559万人,2009年是611万人,2011年是631万人,而2012年的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00万人。

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上升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上述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特征可以分析得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它是多元因素作用的结果。

影响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

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外部环境因素1.区域自然条件区域自然条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存与生活,就我国而言东西部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东部地区较为湿润,气候宜人,而且多为沿海城市。

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影响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所以在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过程中区域自然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区域自然在影响人们就业的因素中在不断地减弱。

例如在调查问卷数据中显示,自然条件的因素只占到了40%,相对于经济和生活水平、个人兴趣和抱负而言的比例是较小的。

2.经济因素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是大学毕业生考虑的最多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在不同区域差异是比较大的。

像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完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发达,尤其是第三产业。

这是吸引大学毕业生的一个主要的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直接导致收入水平差异。

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类型不同,产业分布不同,对各种专业层次的人才需求也不相同。

大学生是高素质的群体,他们在选择就业时多选择集约型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3.政治因素国家和政府政策无疑是大学生就业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这些政府政策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国家投资制度、大学生就业人才引进等制度。

就户籍制度而言,很多大学生在进校时把户口迁到了学校,而在就业时现在很多单位明确提出不能解决户口问题。

而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就会面临着成家立业的问题,而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本身人口压力就大,工作单位再不解决户口问题,这就制约了大学毕业生从不发达城市向发达城市的流动,抑制了大学生向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流动,这在客观上抑制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不平衡。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保障观念加强,单就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程度而言,发达地区有较大优势,再加上大量外来人口,工作单位再无法解决户口问题,这就间接地影响了人才的引进和流入。

国家投资政策和吸引人才的政策也对大学生择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国家积极重点支持产业和项目更容易吸引毕业生的竞争,特别是像我国的国有企业。

4.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择业地区的生活习俗、人们的价值观念、当地的生活质量等。

就社会习俗和习惯而言,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们的风俗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异。

如南北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饮食上的差异、语言的差异等都给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阻碍和限制。

然而,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强,各地区的民风民俗也在不断的融合,所以,生活习俗和风俗习惯在大学生就业选择过程中的影响在减弱。

而当地的生活质量和当时的文化、休闲、娱乐、教育、交通等设施直接相关。

一线城市之所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热门之地,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城市的生活质量高,休闲娱乐方式多样、交通发达、而且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强大。

5.用人单位在我们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是除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兴趣抱负之外的第三位的影响因素。

国企和公务员工作较为稳定,薪酬待遇也不错很多追求稳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这样的单位。

而对于一些追求高收入的大学生,他们会看重金融、地产、石油化工、物流等行业。

而一些追求能够快速成长的毕业生会选择私企,这些单位发展速度较快,他们的晋升机制更灵活多样。

而东部地区的外企比较多,很多选择外企工作的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时可能就受到限制。

据统计显示,大学生最看好的就业单位依次是:国有企业(占43.1%)、事业单位(占36.3%)、外资企业(占34.7%)、党政机关(占32.0%)、民营企业(占28.1%)、自主创业(占21.2%)、公益组织(占6.6%)。

(二)内部因素1.学历专业个人学历专业对就业地选择也有很大的影响,像在一些大城市,金融业比较发达,对东北财经大学这样以财会为主的毕业生来说,多会选择金融业比较发达的城市来就业。

所以,专业学历对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影响也是很大的。

2.个人理想和兴趣个人兴趣理想不同,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是会因为个人动机和目标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职业。

有的大学生为了追求自我价值,有的为了追求高薪酬待遇,有的为了在职业中能快速成长,有些大学生可能定位不准,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的经验和历练,所以在择业时也会有一定的盲目性。

(三)家庭因素1.家庭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讲人情、面子的社会。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层一层的社会关系中。

社会资本有助于帮助收集相关的信息、降低就业成本、提供就业机会等功能。

一些大学生利用父母的人脉关系而就业,这种人脉资源一般就是家庭所在地区,这就间接的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不平等。

2.父母影响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中发现父母家庭也是影响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的因素之一,而且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占到了39%。

“百善孝为先”,很多大学生毕业也后希望工作地点离家乡不远,就近可以照顾父母。

父母的影响还表现在运用人际关系为子女联系好工作单位,这也是我们上述所讲的家庭社会资本。

四、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引导机制(一)社会引导1.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为促进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的合理流动,各部门应充分认识高校就业问题的严重性。

西部和中部地区应建立吸引大学生的政策机制,进一步加快产业的东西部转移,为大学生就业解决户口问题,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的社会保障。

2.用人单位要降低“门槛”,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计划,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能力。

(二)学校引导1.提高教学水平,特别是教学实践方面学校是培养高学历人才的主体,学校只有培养出适应岗位需要的人才才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合理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