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的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探究 (2)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探究一、音乐是一门独特而美妙的艺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设计并实施一套科学、有效的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方案。
二、文献综述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包括思维素养、学习素养、品德素养、创新素养和全球意识素养五个方面。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学习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音乐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品德素养和全球意识素养。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1. 教学目标本小学音乐教学单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同时以音乐教学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2. 教学内容本小学音乐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1)音乐语言: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音乐符号等,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
(2)音乐欣赏: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3)音乐表达:通过唱歌、演奏乐器、创作音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4)课外拓展:通过舞台表演、音乐会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音乐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3. 教学方法本小学音乐教学单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包括:(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唱歌、演奏、创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本质和意义。
(3)合作式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教学评价本小学音乐教学单元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音乐表现、素养能力和核心素养,评价方式包括:(1)自我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越发受到重视,其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美,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本文研究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以期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激发兴趣一、前言音乐核心素养是指音乐学习者在进行专业音乐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形成的,以及在学习结束之后所具备的,对音乐学习者的终生职业发展都有积极促进作用的素养。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体系已经明确规定了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内容: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审美感知指学生对音乐的多种特点的掌握,通过听觉对音乐的形式、要素、手段和美感等性质有所感受,并通过聆听、欣赏等方式提高审美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
艺术表现是指,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歌曲演唱、乐曲演奏以及展现音乐美的活动,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艺术表现能促进广大学生的团结合作,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在现代文化强国建设中的社会责任感。
创意实践是指,学生通过参与音乐创作、表演、制作等音乐活动,发展创新思维。
创意实践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文化理解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也指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对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的理解。
文化理解是指一种以包容的姿态对待我国文化与他国文化。
文化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具备强大的文化自信。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意义(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觉感知、音乐情感、音乐编排与想象力、理解与表现力。
(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音乐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5]。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歌曲内容健康、乐观、积极向上,如《国旗国旗真美丽》《我爱中华》《中国人》等一系列爱国主义歌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报效祖国的决心。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法探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法探究一、研究背景:核心素养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
21世纪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社会性、文化性、技术性和创造性等四大类。
在这四大类中,音乐素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音乐的内涵,而且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研究意义:小学音乐课是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课程,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将以核心素养为理论基础,探究小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法,旨在为小学音乐课程提供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法,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实地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小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法。
四、研究结论:根据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小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2. 注重素养融合;3. 注重教学意义;4. 注重教学形式;5. 注重学生参与;6. 注重评价体系。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新课程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推动小学教育事业深入发展的重要思想导向,同时也促使小学音乐呈现出全新的发展目标,要求教师要站在学生品质建设的层面,对现有音乐课程体系中包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思维建设、能力养成提供一定的环境辅助支撑。
鉴于此,本文主要就在核心素养教学导向下,探究教师如何开展音乐课堂高效教学展开研究。
一、小学音乐课堂核心素养内涵分析核心素养是一种重要的指导思想,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科中,所囊括的思想要素具体体现在以下若干个方面,即文化底蕴、联想思维、审美思维、实践能力、情感体验、综合素养。
可以说,涉及到的能力培养范围比较广泛,从学生的思维到能力,再到素质的建设,是支撑音乐学科素质改革的核心思想。
在音乐课程教学活动深入开展的过程中,该思想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不仅能够完善现有的音乐课程体系,使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育人价值更加丰富。
同时,也能够改善现有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动力以及深入探索的强烈热忱,对于保障学生的高效率学习,具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因此,在音乐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贯彻核心素养,打造与众不同的音乐课堂。
二、小学音乐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分析(一)优化课程导入,丰富文化底蕴音乐虽然是一门艺术学科,但是同样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素,也是支撑其艺术思维建设的重要载体。
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下,教师需要立足于这一目标进行教学革新重点考虑,对课程导入环节进行优化。
将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譬如词曲作者的简介,亦或者是音乐创作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歌曲所要诠释的文化内涵等,通过资源之间的系统衔接与整合,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导入环节便能够对课程需要掌握的内容,以及具体的学习目标进行有效的明晰,从而支撑其按照特定的方向,以及有效的思路引导,去学习课程知识。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古诗新唱《梅花》”时,可以向学生渗透相关的文化素材,例如分别介绍作者王安石,以及时代背景,让学生对诗词内涵加深理解,增强情感感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古诗新唱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能。
小学音乐课《踩雨》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课的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踩雨这首歌天真浪漫,童趣怏然。
歌曲描绘了夏天孩子们在雨中嬉戏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夏季踩雨时的愉快心情。
歌曲为带引子、尾声的二段体结构,拍子,宫调式。
引子部分1—4小节生动形象的模仿夏季初雨的声响,营造了一个细雨蒙蒙的意境。
第一乐段5-12小节,由4个乐句组成,节奏明快、活泼,运用重复模进的手法展现了孩子们在雨中愉快嬉戏的场景。
第二乐段节奏舒缓、旋律连贯抒情,表现了孩子们在雨中尽情享受踩雨的快乐,抒发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尾声再现引子的旋律,使全曲首尾呼应,进一步抒发了踩雨的快乐。
歌曲表现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理念:理念与“雨中乐”为总情境。
以“雨”,的音乐形象为线索,先通过“听雨”的环节让学生感受电子琴上模仿的“雷”、“电”的音乐形象;其次通过“戏雨”的环节使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培养旋律流畅感;再通过“看雨”的环节让学生感知歌曲的音乐形象;最后在“踩雨”的环节中让学生在“玩”中熟悉音乐的节奏、旋律,以便更好的学唱歌曲《踩雨》。
目的: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乐趣。
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旋律流畅感。
难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钢琴、电子琴、打击乐器、竖笛。
教学过程:一、激趣练习1、在《电闪雷鸣波尔卡》的音乐中让学生进入音乐情绪感受雷鸣、电闪。
2、带着打击乐器走近音乐新视听-快快乐乐敲一敲;快快乐乐吹一吹。
二、听雨1、听一听、辨一辨、说一说。
老师在电子琴上模仿电闪雷鸣、雨滴等声音,学生发挥想象踊跃发言。
2、听赏《春雨沙沙》,边听边想歌中的雨声是用什么声音来模仿的?(人声:沙沙沙……)导入新课:春雨是柔和的、夏天的雨是怎样的呢?(老师再一次的在电子琴上巧妙的弹出夏天的雨声、青蛙、小溪等等)3、学生听着《踩雨》想象踩雨的心情三、戏雨1、听着音乐把在雨中的表现及心情表现出来。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学文档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剖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明确教学目标是展开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根底。
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环节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举措。
在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中,教师教学目标制定科学是否合理,取决于教师对于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和教材内容的了解这两项重要指标上。
然而由于目前小学音乐课程安排较少,学生很难在短短几十分钟之内到达教学目标,形成音乐核心素养。
因此也就要求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上,应该设置多层次教学目标,并以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导向,从而为后续教学环节的设计奠定根底。
〔二〕立足于教学目标,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展开引思教学教学目标是展开教学设计的根底,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实际的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展开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效果设计是否得当对于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教学效率等多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设计教学上应注重引思教学,并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实践引思教学,保证引思教学的实效性。
〔三〕注重理论实践环节结合,培养学生发觉美制造美的能力音乐的起源是来自于人类发觉美制造美的能力,在小学音乐素养培养教学开展的背景之下,培养学生发觉美制造美的能力尤其重要。
音乐的制造来自于实践,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充分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设计,以此来通过音乐进行实践,让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魅力。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音乐育人的作用,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基于音乐核心素养做好教学设计,以此保证教学实践顺利开展,发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设计上,教师必须立足于班级实际教学情况,以此进行高质量的教学。
.。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小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20XX-01-22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大单元教学设计概述 •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策略 • 大单元教学设计在音乐课中的实施
步骤
目
CONTENCT
录
• 大单元教学设计在音乐课中的实践 案例
• 大单元教学设计在音乐课中的效果 评估
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加强跨学科资源整合
03
积极寻求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点,如与历史、文化、美术等学科
的整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实施教学评价,反思教学效果
设计多元化评价方式
采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 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及时反馈评价结果
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02
大单元教学设计概述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定义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小 学音乐教学方法。
它以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划分 为若干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大单元。
每个大单元围绕一个核心主题或概念,整合相关知 识和技能,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学 习、探究和实践。
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器乐演 奏、音乐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 魅力。
引导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 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多元化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 价、终结性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和 综合能力。
新课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新课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引言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课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与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需契合新课标精神,对教学设计进行深入探讨与实践。
本文旨在阐述在新课标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原则与具体内容。
一、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1. 审美与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在音乐体验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同时深化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
2. 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通过音乐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音乐情感,通过集体合作体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4. 技能与知识: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音乐理论、乐器演奏等。
二、教学设计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2. 实践性原则:通过听、说、做、奏等多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4. 跨学科整合:结合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三、教学内容设计1. 基础音乐知识:教授音乐的基础理论,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2. 民族音乐文化:介绍中国各民族的音乐特色,强化民族自豪感。
3. 西方音乐欣赏:选取经典的西方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4. 音乐创作与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即兴编曲、简易曲创作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情境体验法:通过多媒体手段、现场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沉浸在音乐氛围中。
2. 合作学习法:采用合唱、合奏等方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任务驱动法:设置音乐探究任务,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信息技术辅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在线教学平台、音乐软件等,丰富教学手段。
五、教学评价设计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态度等。
2. 表现性评价:通过演唱、演奏等表现形式,评价学生的音乐技能与素养。
小学音乐《茉莉花》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感受于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
歌曲《茉莉花》
洁白、圣洁、魅力、美丽
教学反思
只有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与音乐融为一体,主动地去体验,他们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有可能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的感情启发学生感悟词曲中蕴涵的情感魅力,并运用系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理解,主体感悟,从而使音乐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股清泉,启迪、陶冶美好的人生。
小学音乐《茉莉花》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茉莉花》
姓名教师姓名ຫໍສະໝຸດ 任教学科音乐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7年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茉莉花》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学会演唱歌曲《茉莉花》,掌握江南风格的歌曲韵味。欣赏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歌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争做文明少年。
让学生多唱歌、唱好歌,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感受于鉴赏能力。
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孩子们既喜欢音乐更喜欢音乐课。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孩子们,在他们乐于接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会唱歌曲《茉莉花》,能掌握弱起小节的演唱。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掌握江南《茉莉花》的韵味,体会我国浩如烟海的民歌魅力。
小学音乐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1. 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制造愉悦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可以安排音乐游戏、演唱比赛、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体验乐趣。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音乐是情感表达的艺术载体,可以通过音乐培养学生情感表达的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情感元素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充分感受音乐的美妙与震撼。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音乐合唱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好方式。
通过合唱训练,学生需要互相协调合作,共同发挥出最佳的音乐效果。
教师可以设计合唱曲目,让学生分工合作,同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鼓励。
4. 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音乐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修养。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感知和分析,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5. 鼓励学生创作和表演:音乐创作和表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或表演节目,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展示机会,让学生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个性。
6.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将音乐与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设计跨学科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音乐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
7.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是音乐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节奏训练、音乐动作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技巧和表达能力。
8. 引导学生反思和评价:学生的反思和评价能力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音乐学习的过程和体会,让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能够合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音乐表现。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以上策略可以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5)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意义出发,简要介绍了音乐教育的关键性质。
结合“素养教育”的概念,探讨了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机会,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养。
小学音乐教育; 核心素养; 素养教育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意义音乐教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培养他们的情感与智力素质。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者们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
小学音乐教育受到一些关键性质的约束,包括:音乐的审美性、音乐的情感性、音乐的语言性等等。
因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基础,掌握基本技能,提高音乐素养,培养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将来的音乐教育中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二、素养教育关于素养教育,人们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
有的认为素养教育就是要接受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素养教育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培养好的素养。
无论是哪种情况,素养教育都是一种涵盖很广的教育理念。
素养教育是针对学生自我全面发展而提出的,它不仅强调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培养。
研究发现,素养教育不仅是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过程,而且也是针对教育者和社会所应实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三、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不是小学音乐教育的独创之处,它是基于研究的结果呈现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
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批判思维批判思维是指学生能够以自我批判的视角来看待周围事物,并能提出批判性的。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批判思维意味着学生可以对自己所学习到的音乐知识进行评估和思考。
2.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指学生在个人和群体中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沟通能力可以通过合唱等合作学习形式实现。
3.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想象力、创新思维呈现新想法的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模板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模板中级阶段:随着学生心智能力的提高和情感需要的发展,这一阶段要逐步加大音乐欣赏内容的比重。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常见的经典作品进行欣赏,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建立经典音乐曲目库,使学生逐步积累具有社会公认审美价值的音乐体验。
高级阶段:学生在之前的音乐实践中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欣赏习惯,掌握了基本的情感體验,建立了经典音乐曲目库。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能对经典的音乐作品进行艺术欣赏和文化分析,使之成为个人的音乐经验。
一、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对音乐欣赏重要性的认识人学习音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使人的精神生活更美好。
学校的音乐教育面对的是学生,所以音乐欣赏是以情感论作为教育心理学和音乐美学的基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情感体验,并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地唤起学生表达情感。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直接将其省略,仅仅把音乐教学作为唱歌课,这样的音乐教学是不完整的。
2.违背音乐的审美规律音乐艺术不能用确切的语言来表述,但部分教师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只言片语强加给学生,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欣赏和理解音乐。
这样一来,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重复,约束了学生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本质。
3.缺乏对本位音乐的关注尽管新体系在不断推动,但很多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讲与听上,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学生感受不到其中的意境,没有兴趣,导致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下降,使音乐欣赏课流于形式。
二、解决音乐问题的策略在实施音乐教学新体系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抓住音乐欣赏课的外壳,失去了音乐教学的本质。
因此,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握音乐欣赏的本质,使音乐欣赏课彰显出深刻、厚实的内涵。
1.铺陈背景,贴近作品灵魂其实,很多音乐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例如,教学乐曲《土拨鼠》时,教师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向学生讲述《土拨鼠》的时代背景,分析乐曲的意境,让学生感受乐曲中主人公和土拨鼠虽然相依为命、到处流浪乞讨的生活,但他们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新课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新课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 引言在当今的教育改革中,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目标。
音乐教育作为人文素质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音乐教学,实现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
- 学生能够运用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和表达。
2.2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培养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能力。
- 学生能够学会音乐欣赏,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感。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3. 教学内容3.1 音乐基本知识- 音高、节奏、和声等基本音乐元素。
- 音乐形式和体裁,如交响乐、民族音乐等。
3.2 音乐技能- 声乐、器乐演奏技能。
- 音乐创作和编曲技能。
3.3 音乐欣赏- 国内外经典音乐作品欣赏。
- 音乐文化背景和流派介绍。
4.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法:通过演唱、演奏、创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创造力。
-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故事、游戏、影像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 欣赏教学法:通过经典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
5. 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和进步情况。
- 终结性评价:通过音乐表演、创作展示等形式,评估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自我学习和改进的能力。
6. 教学计划6.1 学期计划- 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和重难点。
- 制定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6.2 单元计划- 根据学期计划,制定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时间安排。
6.3 课时计划- 详细规划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活动安排。
- 准备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
基于发展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基于发展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表演活动1. 合唱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合唱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可以选择简单易唱的歌曲,通过分组或全班合唱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2. 乐器演奏:鼓励学生尝试各种乐器演奏,如小提琴、钢琴、口琴等。
可以进行小型合奏活动,让学生在音乐演奏中感受快乐,并提高音乐素养。
3. 舞蹈表演: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音乐伴奏的舞蹈表演。
通过表演舞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1. 聆听音乐作品: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
可以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乐器运用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 学习音乐史知识:通过讲解音乐史上的经典作品和音乐家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3. 参观音乐演出:组织学生到音乐厅、剧院等场所观看音乐演出,让他们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1. 创作歌曲:鼓励学生通过歌词创作、曲调编写等方式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可以组织班级小型歌曲创作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2. 创作器乐: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和乐器演奏技巧,让他们尝试创作自己的器乐作品。
可以进行学校级别的器乐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3. 设计音效:引导学生了解音效在音乐表演中的重要性,让他们尝试设计音效并运用到音乐演出中。
通过自己创造音效,增加音乐表演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四、整合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1. 融入语文教学:将音乐与语文相结合,通过学习歌曲、朗读诗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2. 融入美术教学:通过画画和音乐结合,让学生欣赏绘画作品并辅以音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通过以上实施策略,可以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根据其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音乐教育。
小学音乐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1.丰富的音乐欣赏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让他们在欣赏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好,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风格和时代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其中的美、情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2.生动的音乐表演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音乐表演,让学生通过观摩音乐表演,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
可以邀请专业音乐人士来校进行音乐表演,也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小型的音乐演出,让学生们通过表演的方式去感受音乐的美妙。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1.音乐活动与情感体验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音乐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例如音乐游戏、情感交流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泄内心的情感。
也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表演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歌唱、舞蹈等形式,鼓励学生进行表演,让他们通过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通过表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者个人表演,让他们展现自己的特长和能力。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音乐与跨学科融合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通过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以将历史、地理、文学等内容融入音乐课堂,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了解到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拓宽视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2.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唱歌、演奏、合唱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音乐技能和表现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创设美好的音乐学习氛围1.美化音乐教室环境音乐教室的环境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重要影响。
立足核心素养,设计好小学音乐教学

立足核心素养,设计好小学音乐教学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改革的中心。
中小学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定义与内涵已经渐渐明确。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呢?第一关键就是要紧紧抓住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核心素养要在音乐课堂落实到位,依赖于第一环节的落实。
因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到教学重难点,再到教学过程都要指向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课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心。
小学音乐学科也要立足本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所形成的必备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
小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方面。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呢?课堂是培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而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是教学设计。
因此,小学音乐要从教学设计做起,在设计之时就指向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的教学设计要指向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一、小学音乐教学目标设计要指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三个维度的整合及有机联系,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意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体现,同时应明确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
”课标并没有明确提出核心素养的理念。
但它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并不与新提出的核心素养目标相违背。
小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是对2011版三维目标的继承与升华。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方面的目标要在教学设计明确。
如新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老鼠与大象》教学目标设计时指向核心素养如下:1. 审美感知:(1)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背唱歌曲并初步学习轮唱、合唱歌曲。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推广,小学音乐课堂也开始逐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构建高效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学模式,成为了许多教师探索的方向。
本文将从音乐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具体探讨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音乐课教学设计1. 根据核心素养设置教学目标在设计音乐教学内容时,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核心素养要求,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音乐的感知方面,要强调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在音乐的实践方面,要注重学生的操作技能掌握;在音乐的表现方面,要重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
通过全面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高。
2. 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曲目音乐教学需要配合适合的教材和曲目,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语言、思维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考虑作品的选择。
同时,在音乐教学中,也需要挑选适合学生的各种曲目类型,例如,可以选择流行歌曲、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二、课堂教学方式1. 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使课堂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提升课堂的音乐氛围和互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发掘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趣味性强的教学素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互动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例如,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开放式探究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和个性特点。
三、学生能力培养1.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要想实现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就需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有关音乐的知识,背景、故事、旋律、节奏等,并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思考和探索。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综合素养和个性化学习为核心目标。
通过情感体验、个性化学习机会、跨学科融合等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并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应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综合素养和个性化学习为重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和特点,以期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共同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特点1.1综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注重综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音乐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音乐表演和技能培养,还强调学生情感、思维、人际交往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通过音乐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发展艺术欣赏能力、创造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核心素养。
1.2注重情感体验和审美启蒙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启蒙。
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和素材,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美好、表达个人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音乐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1.3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涵盖音乐基础知识、音乐作品欣赏、乐器演奏等多个方面。
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听觉教学、视听教学、演唱合唱教学、创作教学等,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核心素养音乐教案模板

教学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演唱、演奏等方式,感受欢快的舞曲所表达的情绪和节奏。
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体演唱、演奏等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欢快舞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欢快舞曲所表达的情绪,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2. 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欢快舞曲的音频、视频片段。
2. 教学乐器:手风琴、吉他等。
3. 活动道具:彩色气球、彩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欢快舞曲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氛围。
2. 教师简要介绍欢快舞曲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节奏和旋律。
二、欣赏与演唱1. 播放欢快舞曲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欣赏舞蹈表演。
2. 教师带领学生跟唱欢快舞曲的旋律,让学生体会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三、乐器演奏1. 教师演示手风琴、吉他等乐器的演奏方法,让学生学习。
2. 学生分组,尝试用乐器演奏欢快舞曲。
四、合作表演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如:舞蹈、歌唱、朗诵等)。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演唱、演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欢快舞曲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合作、沟通、表达,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课的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踩雨这首歌天真放浪,童趣怏然。
歌曲描绘了夏天孩子们在雨中嬉戏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夏季踩雨时的欢愉心情。
歌曲为带引子、尾声的二段体结构,拍子,宫调式。
引子部分1—4小节生动形象的模仿夏季初雨的声响,营造了一个细雨蒙蒙的意境。
第一乐段5-12小节,由4个乐句组成,节奏晦涩、开朗,运用重复模进的手法展现了孩子们在雨中欢愉嬉戏的场景。
第二乐段节奏舒徐、旋律连贯抒情,表现了孩子们在雨中尽情享受踩雨的喜悦,抒发了孩子们心爱大自然、心爱生活的情感。
尾声再现引子的旋律,使全曲首尾呼应,进一步抒发了踩雨的喜悦。
歌曲表现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心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理念:
理念与“雨中乐”为总情境。
以“雨”,的音乐形象为线索,先通过“听雨”的环节让学生感受电子琴上模仿的“雷”、“电”的音乐形象;其次通过“戏雨”的环节使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培养旋律流通感;再通过“看雨”的环节让学生感知歌曲的音乐形象;最后在“踩雨”的环节中让学生在“玩”中熟悉音乐的节奏、旋律,以便更好的学唱歌曲《踩雨》。
目的: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欢乐。
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旋律流通感。
难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钢琴、电子琴、打击乐器、竖笛。
教学过程:
一、激趣练习
1、在《电闪雷鸣波尔卡》的音乐中让学生进入音乐情绪感受雷鸣、电闪。
2、带着打击乐器走近音乐新视听-快喜悦乐敲一敲;快喜悦乐吹一吹。
二、听雨
1、听一听、辨一辨、说一说。
老师在电子琴上模仿电闪雷鸣、雨滴等声音,学生发挥想象踊跃发言。
2、听赏《春雨沙沙》,边听边想歌中的雨声是用什么声音来模仿的?(人声:沙沙沙……)
导入新课:春雨是温柔的、夏天的雨是怎样的呢?(老师再一次的在电子琴上精巧的弹出夏天的雨声、青蛙、小溪等等)
3、学生听着《踩雨》想象踩雨的心情
三、戏雨
1、听着音乐把在雨中的表现及心情表现出来。
听音乐进行情景表演。
并且学生评价。
四、看雨:师言:刚才同学们的情景表演很好,老师想把雨中乐用唱的形式表现。
听老师范唱。
2、学生用动作形容雨落下的顽劣。
(滴、敲、打)
3、默唱:边听边想,从情绪、速度、力度音色来表现夏雨
的顽劣。
“踩呀踩呀踩呀踩呀踩”由弱到强。
五、踩雨:1、看课件轻声唱。
2、边唱边解放的“踩雨”4、齐唱。
5、即兴表演,师生评价。
加进打击乐器。
6、分领唱齐唱、跳、打击乐器把踩雨的欢乐表现出来。
7、竖笛吹奏“踩雨”。
老师范奏、学生唱指法。
8、旋转舞台大表演,师生同乐去〈踩雨〉,乐在心中。
六、小结:同学们夏季踩雨很喜悦。
春、夏秋冬有这各自例外的性格,同学们还可以找一找赞美四季的歌曲。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雨”的音乐形象为线索,通过“听雨——戏雨——看雨——踩雨”四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学中“玩”,“玩”中长智
的灵敏教学方法。
通过“听雨”的环节让学生感受电子琴上模仿的“雷”“电”的音乐形象;“戏雨”的环节使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培养了旋律流通感;在感受音乐中“看雨”,让学生感知歌曲描绘的音乐形象,在“踩雨”的过程中即兴表演“玩”中长智。
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和同学柔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柔美的笛声,节奏光鲜的打击乐突出了一个“美”字,整节音乐课的教学线条流通,欢乐无穷,真正让雨点洒进了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