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消毒管理规定
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推进餐饮业卫生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规范餐饮场所的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餐饮业企业及个人。
三、职责分工1. 餐饮场所方餐饮场所方有责任对经营场所进行日常卫生管理,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制定餐厅的清洗、消毒计划,并严格执行;2.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用品和消毒剂,保证使用日期、浓度等符合要求;3.定期对厨房、餐厅、卫生间等进行清洗和消毒;4.对员工进行消毒知识和卫生常识教育,严格要求员工个人卫生;5.定期委托专业的卫生机构进行卫生监测和检测,并按照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2. 餐饮从业人员作为餐饮从业人员,有责任保证卫生安全,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遵守卫生管理制度,保证个人卫生,如勤洗手、穿戴培训提供的防护用品等;2.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清洗和消毒操作;3.定期接受消毒知识和卫生培训。
四、清洗操作规程1. 用具和餐具的清洗1.营业后,先将废渣、餐具、炊具倒净残余物或剩饭剩菜等垃圾;2.对餐具和炊具进行预洗;3.进行正式清洗,使用清洁剂或洗碗机等设备,保证清洗干净;4.彻底冲洗干净,并放置干燥。
2. 厨房和餐厅的清洗1.营业后,对餐厅的地面、桌椅、墙壁、门窗等进行预清洗;2.选择合适的清洁剂和工具进行正式清洗,保证清洗干净;3.对厨房油烟机、灶台、烤炉、热水器等进行清洗消毒;4.进行彻底的冲洗和干燥,确保没有残留。
五、消毒操作规程1. 用具和餐具的消毒1.餐具清洗干净后,进行消毒操作;2.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3.严格按照消毒剂的要求使用,包括浓度、用量等;4.将消毒液倒入消毒水槽,放入餐具进行消毒;5.有效盖好,放置一段时间(一般10-30分钟)后,彻底冲洗干净。
2. 厨房和餐厅的消毒1.在清洗完成后,对餐厅和厨房进行消毒操作,消毒剂可以选择常见的漂白粉或含氯消毒剂;2.严格按照要求选择消毒剂,制定消毒计划;3.涂抹、喷洒或浸泡消毒剂,覆盖并放置一段时间(一般10-30分钟);4.彻底冲洗干净,除水外不留残留。
洁净区清洁与消毒管理规定
洁净区清洁与消毒管理规定洁净区清洁与消毒管理规定1、目的:规范生产环境卫生管理,保证良好清洁的生产环境,确保产品质量。
2、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区域包括洁净区与非洁净区。
3、职责:3.1 生产人员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并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2 生产部负责人做好卫生监督、检查工作。
4、程序:4.1 分区概念:洁净区:二更、缓冲间、生产操作间、清洗间、洁具间、洗衣间、物料暂存间。
非洁净区:换鞋间、一更、准备间、走廊。
4.2 清洁、消毒执行人员:生产员工4.3 频次4.3.1 洁净区清洁、消毒1)生产任务间歇每周至少一次。
2)每批次新的生产任务开始进行一次,每批次生产任务结束后进行一次。
4.3.2 洁净区空气灭菌:工作日内每天进行。
4.3.3非洁净区:每天对非洁净区简单清扫一次。
4.4 范围4.4.1 洁净区:地面、墙壁、门窗、顶棚、水池、地漏、工作台面、管道表面、桌柜表面。
4.4.2 非洁净区:地面、台面、墙壁、水池。
4.5 清洁、消毒方式4.5.1洁净区内用专业的清洁工具对地面、墙壁、门窗、顶棚、水池、地漏、工作台面、管道表面、桌柜表面进行擦拭。
清洁工具不能有丝毫脱落物,并依据使用情况及时更换。
4.5.2洁净区域内需分区进行清洁,清洁用具上做好标识,防止混用。
4.5.3 洁净区内清洁完毕后,需用消毒剂对地面、墙壁、门窗、顶棚、水池、地漏、工作台面、管道表面、桌柜表面进行擦拭。
4.5.4 清洁、消毒完毕后做好记录,填写《洁净区清洁记录》。
4.5.5 消毒剂的配制与使用依据《消毒剂管理规定》进行。
4.5.6 非洁净区用普通的清洁工具进行地面的清扫及台面的擦拭,清洁工具需做标记,标明为“非洁净区使用”,严禁进入洁净区域内。
4.6 灭菌4.6.1 每周一至周四开臭氧30分钟进行灭菌。
每周五清洁、消毒完成后开臭氧60分钟进行灭菌,对臭氧使用时间登记在《臭氧消毒每日工作记录》上。
4.6.2 开启、关闭臭氧开关的工作需双人进行,一人执行,另一人进行监督、提示并确认臭氧发生器在规定时间内已关闭。
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工作,切实保证内镜消毒质量,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以下规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指导,感染控制科负责全院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监督管理及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控。
器械科负责对全院内镜的数量、使用和维修情况管理;科室内镜管理由科室主任或者副主任负责,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由科室指定专人负责。
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内镜清洗消毒知识和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及安全防护等知识。
1、医师应具有从事本专业连续 2 年以上工作经历,接受内镜诊疗技术培训至少 6 个月,基本掌握内镜的操作技能及常见病的内镜诊断、治疗原则和医院感染控制知识。
2、护士应具有护士执业资格并经注册,在护理岗位连续工作 2 年以上,并接受过内镜清洗消毒技术培训取得上岗证。
3、技师应具有相关的专业基础,熟悉内镜的构造、性能、基本原理、简单故障排除及内镜的清洗、消毒方法,了解相关医学知识,并能定期对设备进行常规维护。
内镜清洗消毒监控措施一、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工作,建立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本,登记内容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二、科室对浸泡内镜消毒剂的浓度使用前监测一次,以后每周监测二次,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三、感染控制科、器械科负责对内镜的管理、清洗消毒及干燥保存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建立内镜资料库,并保存监测资料备查(保留 3 年)。
四、感染控制科定期监督检查内镜使用管理和清洗消毒情况,每季度对消毒或者灭菌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将检查结果在院周会上发布。
五、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不定期组织会议,及时分析和处理内镜清洗消毒管理中的问题。
内镜诊疗工作基本要求一、认真落实内镜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内镜的清洗消毒和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贮藏室。
清洗消毒管理制度(食品公司标准版)
清洗消毒管理制度(食品公司标准版)一、目的为保证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交叉污染,确保产品质量,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室等场所的清洗消毒工作。
三、清洗消毒原则1. 清洗消毒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彻底的原则,确保食品生产环境的卫生安全。
2. 清洗消毒工作应由专人负责,严格执行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3. 清洗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不得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四、清洗消毒内容1. 设备设施(1)生产设备、容器、工具等在使用前应进行清洗消毒。
(2)设备设施的清洗消毒应按照设备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进行。
(3)设备设施的清洗消毒记录应保存至少一年。
2. 生产环境(1)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室等场所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地面、墙面、天花板、门窗等应无污渍、无灰尘、无霉斑。
(3)排水沟、通风设备等应无垃圾、无积水、无油渍。
(4)生产车间内的卫生设施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3. 人员(1)员工进入生产车间前应进行手部清洗消毒。
(2)员工穿着的工作服、帽子、口罩等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3)员工身体健康状况应定期检查,必要时进行专项检测。
五、清洗消毒操作规程1. 设备设施清洗消毒(1)使用清水冲洗设备表面。
(2)使用清洁剂刷洗设备表面,去除油渍、污垢等。
(3)使用清水冲洗干净设备表面。
(4)使用消毒剂对设备表面进行消毒。
(5)用清水冲洗干净设备表面,确保无消毒剂残留。
2. 生产环境清洗消毒(1)使用清水冲洗地面、墙面、天花板等。
(2)使用清洁剂刷洗地面、墙面、天花板等,去除污渍、灰尘等。
(3)使用清水冲洗干净地面、墙面、天花板等。
(4)使用消毒剂对地面、墙面、天花板等进行消毒。
(5)用清水冲洗干净地面、墙面、天花板等,确保无消毒剂残留。
3. 人员清洗消毒(1)员工进入生产车间前,应在更衣室进行手部清洗消毒。
清洗消毒制度管理制度
清洗消毒制度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清洗消毒工作的管理,确保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清洗消毒工作的部门。
第三条清洗消毒是重要的医疗卫生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确保医疗设备和器械的安全、无菌和可靠。
第四条所有涉及清洗消毒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严格执行本制度,不得擅自改变和违反有关操作规程。
第五条清洗消毒工作质量的责任单位为医务部门,相关部门协助医务部门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第二章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第六条清洗消毒人员在进行清洗消毒工作前,必须准备好相关的器械和清洗消毒剂,并对清洗消毒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第七条清洗消毒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改变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
第八条清洗消毒人员在进行清洗消毒工作时,必须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具,确保自身安全。
第九条清洗消毒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十条清洗消毒人员在进行清洗消毒工作后,必须对设备和器械进行记录和登记,确保追溯能力。
第三章清洗消毒风险管理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清洗消毒风险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对清洗消毒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十二条清洗消毒风险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
第十三条清洗消毒风险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和处理风险事件。
第十四条清洗消毒风险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的风险事件记录和报告制度,及时记录和报告风险事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第十五条清洗消毒风险管理部门应开展相关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全院职工对清洗消毒风险管理的重视和认识。
第四章清洗消毒设备维护保养第十六条医院应定期对清洗消毒设备和器械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十七条清洗消毒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应由专门的维护保养人员进行,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和维护保养手册进行。
第十八条清洗消毒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应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清洁,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清洗消毒管理管理制度
清洗消毒管理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规范清洗消毒工作流程,确保医疗机构、食品加工企业等场所的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人员健康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食品加工企业等场所的清洗消毒管理工作。
二、管理责任1.负责人要制定清洗消毒管理制度及相关操作规范,并组织实施。
2.各部门负责人要严格执行清洗消毒制度,加强对下属人员的指导和监督。
3.清洗消毒人员要按规定执行工作任务,保证操作规范,确保清洗消毒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三、清洗消毒设备和用品1.清洗消毒设备要保持清洁,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2.使用的清洗消毒用品要符合相关标准,存放在指定位置,并做好记录管理。
四、清洗消毒操作规范1.根据清洗消毒对象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清洗消毒方法。
2.操作人员要穿着专业的防护服,佩戴口罩和手套,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工作。
3.严格执行清洗消毒流程,确保每一步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4.使用化学清洗剂时,要注意稀释比例、浸泡时间和冲洗清洗。
5.使用消毒剂时,要按照规定浓度使用,确保消毒效果。
五、清洗消毒记录和报告1.清洗消毒工作要做好记录,包括清洗消毒的时间、人员、对象、方法等信息。
2.定期对清洗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
3.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清洗消毒情况,及时反馈工作进展和问题解决情况。
六、清洗消毒效果评估1.定期对清洗消毒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清洗消毒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
2.定期对清洗消毒设备和用品的有效性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七、处罚制度对不按照本管理制度执行的违规行为,将给予相应处罚,包括口头警告、书面通报、责令整改等措施,并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
八、附则1.本制度经负责人审定后正式生效,如有修订,需重新审定。
2.本制度解释权归负责人所有。
以上为清洗消毒管理制度,希望各相关单位认真执行,确保工作质量和人员安全。
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医院必须严格执行以下制度:一、清洗制度1.清洗对象:所有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包括内镜、窥镜、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体温计等。
2.清洗时间:医疗器械在使用后应及时清洗,避免污物干燥,增加清洗难度。
3.清洗人员:指定专业人员进行清洗,并进行培训,确保清洗质量。
4.清洗剂: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清洗剂。
(1)手工清洗:使用软毛刷、清洁布等手工工具,按照器械的清洗指南进行清洗。
(2)机械清洗:使用专业的清洗设备,如清洗机、超声波清洗机等。
6.清洗质量控制:定期检查清洗后的医疗器械,确保清洗彻底,无污物残留。
二、消毒制度1.消毒对象:所有清洗后的医疗器械,特别是高度危险物品,如手术器械、内镜等。
2.消毒时间:清洗后的医疗器械应立即进行消毒,避免再次污染。
3.消毒人员:指定专业人员进行消毒,并进行培训,确保消毒质量。
4.消毒剂: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病原体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1)化学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如75%酒精、碘酊、氯化物溶液等。
(2)物理消毒:使用高温蒸汽、紫外线辐射等物理方法进行消毒。
6.消毒质量控制:定期检测消毒后的医疗器械,确保消毒效果达到规定标准。
三、灭菌制度1.灭菌对象:所有消毒后的医疗器械,特别是高度危险物品,如手术器械、内镜等。
2.灭菌时间:消毒后的医疗器械应立即进行灭菌,避免再次污染。
3.灭菌人员:指定专业人员进行灭菌,并进行培训,确保灭菌质量。
4.灭菌剂: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病原体特性选择合适的灭菌剂。
(1)高压蒸汽灭菌: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如高压锅、灭菌箱等。
(2)化学灭菌:使用化学灭菌剂,如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
(3)物理灭菌:使用高温蒸汽、紫外线辐射等物理方法进行灭菌。
6.灭菌质量控制:定期检测灭菌后的医疗器械,确保灭菌效果达到规定标准。
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一、引言卫生管理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如医疗机构、食品加工企业等。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成为必要的措施。
本文旨在探讨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方法。
二、清洗管理1.清洗目标清洗的目标是确保卫生区域的表面、设备以及工具的清洁和卫生符合规定要求,以减少细菌和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2.清洗原则清洗的原则是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使用适当的清洗剂和工具,确保彻底清洗,并定期维护。
3.清洗步骤清洗步骤包括:先进行预清洗,将残留物和污渍去除;然后进行主要清洗,使用适当的清洗剂进行清洗并彻底冲洗干净;最后进行细部清洗,对难以清洗的部位进行特殊处理。
4.清洗频率清洗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但一般建议在每天结束工作时进行一次全面清洗。
三、消毒管理1.消毒目标消毒的目标是杀灭或去除卫生区域的病原体,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2.消毒原则消毒的原则是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选择适当的消毒剂,确保达到所需的消毒效果。
3.消毒方法消毒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进行。
物理方法包括高温消毒和紫外线消毒,化学方法包括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4.消毒频率消毒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但一般建议在每天开始工作之前和结束工作之后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四、卫生管理制度1.制度内容卫生管理制度应包括清洗和消毒的标准操作程序、清洗剂和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清洗和消毒设备和工具的维护保养、清洗和消毒频率的规定等内容。
2.制度培训为了确保卫生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相关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3.制度监督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
4.制度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和改进卫生管理制度,以提高管理效果。
五、结论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对于公共环境的卫生和健康至关重要。
制定并执行科学的卫生管理制度,确保清洗和消毒的有效进行,对于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清洗消毒管理制度1. 总则为了确保医疗机构、食品加工企业、宾馆酒店、学校、办公场所等场所的环境卫生和安全,避免因不洁、不清洁以及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的传播而带来卫生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2. 清洗消毒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本清洗消毒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食品加工企业、宾馆酒店、学校、办公场所等各类场所的清洗消毒工作。
3. 清洗消毒管理制度的原则(1)预防为主。
通过清洗消毒工作,预防呼吸道传染疾病、皮肤传染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科学合理。
采用合适的清洗消毒剂和方法,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清洗消毒工作。
(3)全员参与。
所有相关人员都要接受清洗消毒相关知识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清洗消毒技术。
(4)定期检查。
定期对清洗消毒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清洗消毒制度的执行情况。
4. 清洗消毒管理制度的责任部门(1)医疗机构应设立清洗消毒管理部门,负责医院内各种医疗设备、用品的清洗消毒工作。
(2)食品加工企业应设立清洗消毒管理科,负责食品加工设备、餐具的清洗消毒工作。
(3)宾馆酒店应设立清洗消毒管理部门,负责客房、公共区域、餐厅等空间的清洗消毒工作。
5. 清洗消毒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1)制定清洗消毒工作计划。
各责任部门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清洗消毒工作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清洗消毒工作。
(2)选择合适的清洗消毒剂。
根据不同物品、设备的特性和清洗消毒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清洗消毒剂。
(3)规范操作流程。
清洗消毒工作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确保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和安全性。
(4)定期检查清洗消毒效果。
定期对清洗消毒工作进行检查,检查清洗消毒效果是否符合要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6. 清洗消毒管理制度的经费保障各责任部门应合理安排清洗消毒工作所需的经费,确保清洗消毒工作的正常开展。
7. 清洗消毒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清洗消毒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对清洗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对清洗消毒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5篇)
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1、食堂应有专人负责餐具的洗涤和消毒。
2、严格执行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和制度。
3、洗涮消毒要有专用设施设备,并有明显的标记和足够的容积,不得一池混用或一池多用。
池内、外壁要完整、光洁、采用不锈钢板或瓷砖,下水道要畅通,污物要用加盖容器盛装,当日消毒。
4、煮沸消毒温度100℃不少于五分钟,蒸汽消毒温度95℃以上不少于十五分钟。
5、对不易蒸汽、煮沸消毒的茶、酒杯具可用经国家批准的用于食品用工具消毒的化学药物进行消毒,消毒剂的使用量、作用时间,应根据所用消毒剂的性能和要求浓度进行配制和操作。
6、经消毒后的餐具,内外壁应光洁,无油垢和食物残渣,呈现出本色,并放在保洁柜内,防止再污染。
7、消毒人员应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消毒,并接受监督部门检查和群众的监督。
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2)是指为了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安全,对清洗和消毒工作进行规范管理的一套制度。
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清洗、消毒工作的责任制。
明确清洗、消毒工作的责任人和责任范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责任人进行管理和监督。
2. 制定清洗、消毒的操作规程。
明确清洗、消毒的步骤、方法、频率等,确保清洗、消毒工作得到规范执行。
3. 设立清洗、消毒设备和工具管理制度。
包括了购买、使用、维护和检验等方面的规定,确保设备和工具的安全和有效性。
4. 确定清洗、消毒剂的选用标准。
根据具体的清洗、消毒需求,选择适当的清洗、消毒剂,并制定相应的使用方法和浓度。
5. 建立清洗、消毒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
对每次清洗、消毒工作的记录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相应的档案,以备查对。
6. 开展清洗、消毒培训和监督检查。
定期对清洗、消毒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卫生意识,并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清洗、消毒工作的质量。
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可以有效地保证环境的卫生和安全,预防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同时,制度的执行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清洁和卫生管理的水平。
食品安全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清洗消毒管理制度一、目的为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防止食品受到污染,保障消费者健康,特制定本食品安全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食品加工、生产、储存及销售环节的清洗消毒工作。
三、责任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更新和监督执行。
四、清洗消毒原则1. 清洁为主,消毒为辅:在清洗过程中应尽可能去除污垢,消毒作为补充手段。
2. 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定期的加强清洗消毒。
3. 全面性:确保所有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和设备都得到彻底清洗消毒。
五、清洗消毒程序1. 清洗:使用适宜的清洗剂和工具,对设备和工具进行彻底清洗,去除所有可见的污垢和残留物。
2. 消毒:清洗后,使用经过验证的消毒剂对设备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3. 检查:消毒后,进行目视检查,确保无残留消毒剂和污垢。
4. 记录:每次清洗消毒后,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日期、时间、操作人员、使用的清洗消毒剂等。
六、清洗消毒剂的选择1. 应选择对人体安全、对设备无腐蚀性的清洗消毒剂。
2. 清洗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七、设备和工具的维护1. 定期对清洗消毒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对于专用的清洗消毒工具,应有专门的存放区域,避免交叉污染。
八、人员培训1. 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食品安全和清洗消毒知识培训。
2. 确保所有操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清洗消毒程序和正确使用清洗消毒剂。
九、监督与检查1.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清洗消毒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十、应急预案1. 制定清洗消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十一、记录与档案管理1. 建立清洗消毒记录档案,包括清洗消毒日期、使用的清洗消毒剂、操作人员等信息。
2. 记录档案应按照规定期限保存,便于追溯和审查。
十二、持续改进1. 定期对本制度进行评审和更新,以适应新的食品安全要求和行业标准。
诊所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
诊所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避免交叉感染,确保诊所环境的清洁与卫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诊所全体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清洁工和其他工作人员。
三、清洁与消毒管理责任1. 诊所院长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保证诊所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2. 医务人员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诊所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3. 清洁工和其他工作人员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诊所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四、诊所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1. 诊所环境清洁(1)诊所的地面、墙面、天花板和下水道应定期进行清洁,保持干净整洁。
(2)诊所的台面、工作台、患者床等设备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干净卫生。
(3)诊所的空气要保持通风良好,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诊所器械消毒(1)医疗器械要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清洗消毒。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要做到一次性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3. 诊所废物处理(1)医废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妥善处理,杜绝交叉感染。
(2)普通垃圾要分类投放,定期清运,保持环境整洁。
4. 应急处理(1)一旦出现诊所环境交叉感染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2)发现设备或媒介可能造成患者交叉感染时,应停止使用并通知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五、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医护人员,将根据《医疗机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处理。
2. 对于违规的清洁工和其他工作人员,将按照诊所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监督检查与评估1. 诊所院长要定期对诊所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全面执行。
2. 医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督促,确保他们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3. 清洁工和其他工作人员要接受相关部门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熟练掌握清洁消毒工作技能。
七、制度的宣传与普及1. 诊所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医护人员宣传并普及本制度,确保每个人都清楚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清洁消毒管理制度1为了做好本经营单位清洁用具的消毒工作,更好地履行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保障顾客的身体健康安全,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清洁用具在专用的`洗消间(区)进行清洗消毒,并且有专用的清洗、消毒池(桶),分类清洗消毒。
2、要定期将清洁用具如抹布、拖把等用消毒剂消毒并置于太阳下曝晒。
3、安排专职或兼职人员对清洁用具的定期消毒进行落实并进行登记。
4、消毒按顺序进行:消毒前洗净→消毒→冲洗→晾晒5、消毒后的清洁用具经晒晾晒干爽后,放于固定处。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2为进一步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校园不发生重大疫情和聚集性发病,特制定学校清洁消毒工作实施方案。
一、物资准备总务处负责采购电动喷雾器、喷壶、84消毒液、酒精、棉布等物资。
二、职责分工1、班主任为各班级责任人,负责班级内公共区域消毒工作。
2、各教师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各办公室消毒工作。
3、教务处负责各功能室的消毒工作。
4、总务处负责学部、办公楼及校园内公共区域消毒工作。
5、餐厅工作人员负责餐厅及外围公共区域消毒工作。
三、具体实施措施(一)办公室消毒1、由各值日教师轮流进行开窗通风和卫生打扫,每日上午、中午、下午通风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2、消毒人员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每日上下午各一次,彻底对教师办公室进行消毒。
3、桌凳、门把手等日常接触物品每日用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二)教室及功能室消毒1、地面保持整洁,无纸屑、无杂物;桌椅、物品摆放整齐,无积灰、无纸屑、无杂物。
2、卫生工具摆放整齐,垃圾桶每日倾倒,不留垃圾。
3、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每日上下午、晚各一次,彻底对各教室、功能室进行消毒。
4、每日通风至少通风3次,上午大课间、午饭、下午大课间,每次至少30分钟。
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是一个组织或机构用于管理清洗和消毒卫生的一套规定和程序。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环境、设备和物品的清洁和消毒,从而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和感染的传播。
具体来说,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清洗和消毒的标准:制定清洗和消毒的标准,包括清洁程度、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操作程序等。
这些标准应符合卫生法规和相关行业的要求。
2. 清洗和消毒程序:制定清洗和消毒的具体程序,包括清洗的顺序、操作步骤、清洗剂和消毒剂的配制和使用方法等。
这些程序应为员工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导。
3. 设备和工具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和工具的正常运行和卫生状态,包括定期检查、维修、清洗和消毒。
这有助于防止设备和工具本身成为病菌的传播源。
4. 员工培训和操作规范:培训员工关于清洗和消毒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够正确地执行清洗和消毒的程序。
同时,制定员工的操作规范,包括着装要求、个人卫生和手卫生等。
5. 清洗和消毒记录和监控:建立清洗和消毒记录,记录清洗和消毒的日期、时间、操作人员等信息,同时进行监控和评估。
这些记录有助于追踪和审查清洗和消毒的执行情况。
通过实施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和感染的传播,保障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卫生安全。
这对于各种场所,如医院、食品加工厂、酒店、学校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定期清洗消毒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内部定期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员工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卫生,有效防备和掌控疾病传播。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全部员工和办公场合。
二、清洗消毒责任管理1.企业经营负责人负责订立和监督清洗消毒管理制度的执行。
2.每个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工作区域的清洗消毒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具体执行。
3.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应的清洗消毒知识和技能。
4.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应依照标准程序进行清洗消毒工作,并记录相关操作日志。
三、清洗消毒周期和标准1.办公场合的清洗消毒周期为每周一次,紧要区域(如洗手间、餐厅、会议室等)的清洗消毒周期为每天一次。
2.清洗消毒应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消毒剂,具体消毒剂的选择应依照相关规定进行。
3.清洗消毒工作应包含以下内容:–桌面、椅子、地面的清洁;–室内空气的消毒与通风;–洗手间、洗手间等卫生设施的清洁和消毒;–餐厅设备、餐具的清洗和消毒。
四、清洗消毒操作流程1.清洗消毒工作应由特地的清洗消毒工作人员执行。
2.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应依照以下流程进行操作:–准备工作: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携带清洗消毒工具和消毒剂;–检查并记录清洗消毒工作区域的近况;–倒排清洗消毒的次序,先进行干净区域的清洗,再进行污染区域的清洗;–使用适当的清洗工具和消毒剂进行清洗和消毒;–清洗完成后,彻底冲洗干净,并用干净的布料擦干相关物品表面;–检查清洗消毒后的区域,确认符合卫生标准;–记录清洗消毒工作过程和结果,并交于相关部门负责人备查。
五、清洗消毒档案管理1.清洗消毒工作记录应及时整理归档,建立清洗消毒工作档案。
2.清洗消毒工作档案应包含以下内容:–清洗消毒工作记录表,包含清洗消毒日期、区域、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容等信息;–清洗消毒工作检查记录表,包含清洗消毒后的检查情况、是否符合标准等信息;–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培训记录表,包含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参训人员等信息。
3.清洗消毒工作档案应妥当保管,并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
医院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管理规定
医院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管理规定口腔诊疗器械在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医院制定了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管理规定。
以下是该规定的内容。
1. 清洗要求:(1) 清洗工作必须在洁净的环境下进行,确保口腔诊疗器械的表面无明显的残留物。
(2) 清洗工作应在病人治疗结束后立即进行,防止污物附着。
(3) 清洗工作应使用专用的清洗剂,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4) 清洗工作可以采用手工清洗或者机械清洗等方法,但清洗过程中严禁使用金属刷子或其他可能划伤器械表面的工具。
2. 消毒要求:(1) 消毒工作必须在清洗完成后进行,确保器械表面的微生物被有效杀灭。
(2) 消毒可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化学消毒剂或等离子消毒机等方法,但必须确保消毒设备符合规定要求,并根据器械种类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
(3) 消毒前应仔细检查器械是否完好无损,并将其放置在专用的容器或包装中,以保证消毒的效果。
(4) 消毒时间和温度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确保消毒过程能够彻底杀灭各种病原体。
3. 消毒监测:(1) 定期对消毒设备进行验证,确保其消毒效果可靠。
(2) 对消毒后的器械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确保消毒过程的有效性。
(3) 对消毒设备和器械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4. 器械包装和存储:(1) 消毒后的器械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专用包装中,以防止再次污染。
(2) 包装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耐受性,确保消毒效果能够持久。
(3) 存储器械的场所应保持整洁干净,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5. 员工培训和纪律要求:(1) 所有从事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的员工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的操作资格证书。
(2) 员工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消毒程序,不得擅自修改或疏忽执行。
(3) 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医院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管理规定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设施、工器具清洗消毒管理规定
设施、工器具清洗消毒管理规定清水冲洗→洗洁净刷洗→清水冲洗→消毒剂浸泡或冲洗→清水冲洗→擦干注意各环节的操作方式和方法1 清水冲洗设备或工器具前应先用水将其表面的产品残留物和其他脏物冲洗掉。
2 冲洗后必须要用洗洁净擦洗或用硬制毛刷刷洗,注意设备和工器具的边角。
3 洗洁净刷洗以后用清水冲洗掉泡沫,同时检查是否还有食品残渣或其他赃物遗留。
4 清洗干净完全后,用200至400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工器具或冲洗设备(工作台、清洗槽),注意消毒时间要保持5分钟以上。
5 清水冲洗掉残留的消毒液。
6 用消毒过的干毛巾擦干。
设施、工器具清洗消毒,可利用巴氏灭菌系列产品,巴氏杀菌热处理程度比较低,一般在低于水沸点温度下进行加热,加热的介质为热水。
不同的食品采用巴氏杀菌,有着不同的目的。
某些食品,特别是牛乳、全蛋、蛋清和蛋黄,巴氏杀菌主要是破坏可能存在的病原菌,如结核杆菌和沙门氏菌。
另外,大多数食品,如啤酒、果酒(葡萄酒)和果汁等采用巴氏杀菌的目的是从微生物和酶的角度来延长产品的货架寿命。
一般经过巴氏杀菌的食品仍会含有许多能够生长的微生物,通常每毫升或每克中有几千个活菌,比商业杀菌的产品的贮藏期有所缩短。
设备除电机、喷嘴外均采用SUS304不锈钢制作喷嘴采用耐温快拆式塑料扇形喷嘴。
清洗机分为三段第一段为热碱水,第二段为热清水,第三段为自来水。
三段喷淋水除第三段自来水外都有独立循环过滤水箱,第三段自来水作为补充水回收至第二段水箱加热使用过后部分污水被自动排出。
第二水箱内设有蒸汽加热管,温度从常温至100°C自由设定、自动恒温。
第一段水泵功率3KW,第二段水泵功率3KW,第三段水泵功率1.5KW,输送带电机功率0.75KW,输送速度3-15m/min可调。
清洗室两侧为活动防水门,两头进去筐口采用软门帘密闭防水,方便随时清洗检修设备。
设备电控箱为不锈钢制作,所有动力集中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洗消毒管理规定
1目的
本规定的目的是确保消毒管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确保厨房厨具、餐具消毒能够符合卫生标准要求,保证就餐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作业公司所辖范围内海上平台和陆地食堂对厨具、餐具消毒管理,包括不锈钢桶、盆、盒、布非盒、刀具、食品夹、勺子、铲子、菜板、餐盘、餐碗、筷子、刀、叉、勺、食品留样盒等。
3 职责
3.1 各班组员工按照清洗消毒管理规定执行。
3.2 厨师长和班长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 工作要求
4.1 清洗要求
4.1.1 用流动水将厨具、餐具表面粘附的食物残留物冲掉。
4.1.2 将厨具、餐具放在专用的清洗池或桶中,加入热水,倒入清洗剂,并用干净的清洁球清洗残留的油渍和污垢。
4.1.3 用清水冲洗厨具或餐具,并将水沥干。
4.2 消毒要求
通常采用的消毒的方法一般分为:化学消毒法,例如消毒液浸泡。
物理消毒法,例如消毒柜消毒,高温消毒法。
根据需要消毒的厨具、餐具的特性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
4.2.1 化学消毒法
4.2.1.1 将初清洗后的厨具、餐具置入消毒液中浸泡,消毒液应按照使用说明书合理配比,应含有效氯250mg/L(又称250ppm)以上。
消毒容器需要加盖,避免消毒液的浓度降低。
消毒时间保持30分钟以上。
4.2.1.2 用流动水将消毒液彻底冲洗干净,并沥干水分。
4.2.2 物理消毒法
4.2.2.1物理消毒。
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20分钟以上。
2)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以上,保持10分钟以上。
3)洗碗机消毒一般控制水温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4.2.2.2 将清洗完毕的厨具、餐具置放在消毒柜进行消毒(高温)。
没有消毒柜可以采用蒸锅、汤锅、炒锅等设备进行蒸、煮等高温消毒(100℃以上)方式,时间不少于20分钟。
做好《MN-01-02-00-004-C01清洗消毒记录》。
4.2.2.3消毒后的餐用具应置于密闭的餐用具保洁设施内,未消毒的厨用具、餐具和已消毒的厨用具、餐具要有明显的标记,防止二次污染和混用。
4.2.2.4对存放厨用具、餐具的指定区域,每天要按照上述程序进行擦洗、消毒,保持其干燥、洁净。
4.2.2.5洗碗池使用后及时清理,并彻底清洗、消毒保持干净、整洁。
4.2.2.6餐前的餐具要集中摆放,保持清洁,餐具底部朝上,口应该朝下,用经过消毒的白布盖好,不能直接放在台面,防止有害昆虫及灰尘污染,厨用具和餐具未经消毒禁止使用。
4.2.2.7每次就餐结束后由专人负责餐具的清洗和消毒,记录清洗消毒日期、时间、操作项目、清洗消毒数量、操作人、检查人。
4.2.2.8对于持健康状况申报表出海的临时出海人员使用的餐具必须单独清洗、消毒和存放。
4.2.2.9餐具应按照“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进行清洗和消毒。
4.2.2.10保证对餐具每餐一消。
4.3推荐的餐饮服务场所、设施、设备及工具清洁方法
5 附则
本规定由作业公司班组建设办公室负责解释。
6 附件
6.1 MN-01-02-00-004-C01清洗消毒记录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