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上厕所 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上厕所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上厕所
案例背景:
在幼儿园小班,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
他非常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但是在上厕所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
他总是不愿意主动去上厕所,有时候即使尿急了也不愿意告诉老师。
这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案例分析:
1. 原因分析:
(1)生理原因:小明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自己的生理规律,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时间。
(2)心理原因:小明可能对上厕所这件事情产生了恐惧感,担心自己会尿裤子或者弄脏衣服。
(3)家庭教育原因:家长可能在平时的教育中没有重视培养孩子独立上厕所的能力,导致小明在这方面缺乏自信。
2. 解决方案:
(1)加强生理教育: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人体排泄系统的知识,让小明了解自己的身体,逐渐掌握自己的生理规律。
同时,可以教给小明一些简单的自我调节
方法,如喝水、憋尿等。
(2)消除心理障碍:老师要耐心地安慰小明,告诉他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不要害怕。
可以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让小明逐渐适应上厕所的过程。
(3)家庭教育的配合:家长要在家里加强对小明的独立上厕所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主动去厕所,不要因为尿裤子而责怪他。
同时,家长要与老师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进步。
(4)制定规则:在幼儿园里,可以制定一些关于上厕所的规则,如定时提醒、分组轮流等,让小明逐渐养成按时上厕所的习惯。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小明在一段时间后逐渐克服了上厕所的问题,能够主动去厕所,不再给老师和家长带来困扰。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要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园小班幼儿个人案例分析范本共三篇

幼儿园小班幼儿个人案例分析范本【篇一】地点:盥洗室门口课间休息时,孩子们自由地去喝水、去小便。
在盥洗室门口,我猛然看到小庄两手左右开弓正在打小逸,我赶紧走过去拉开小庄,看他气呼呼的样貌,我问他为什么打人,他也说不上来。
小逸说:“我要帮他拿杯子,他就打我了。
”分析:我总以为在班上小庄是“弱者”,因为他不会表达,走路不稳。
我总怕哪个孩子欺负他,或是他又摔了、碰了。
这天看到他还会“凶狠”地打小伙伴,我着实吃惊不小,领教了他也会使用爆力的“强势”。
我想,发脾气是每个人都会的本能,特殊孩子也不例外。
此刻问题是小庄误解了小逸的本意,这可能跟他不会用口语表达有关。
措施:我立刻把小庄和小逸叫过来,让小逸重述一遍他的想法,让小庄明白小逸的好意。
并告诉他,小逸帮了你,你要向他说“谢谢”。
再让他对刚才的打人的行为向小逸道歉。
“谢谢”他立刻说了,但道歉就是不肯说,我耐心地引导他:小逸没有打你,你却打了他,他被你打得好疼啊。
在我的不断启发、要求下,他最后学着说“对不起”了。
我及时表扬了他,并让小伙伴以后要帮他时要先说明白,他才不会误会。
接下来,我利用午休时为幼儿讲故事的时间,为幼儿讲述友爱互助、礼貌礼让的小故事。
让幼儿明白: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不可动手打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的打人行为有所改变了。
【篇二】情节描述:孩子们午觉刚刚起来,帮忙大部分孩子穿好衣服后,我就开始给几个女孩子梳头,这时,小轩拿着自己的外套走过来老师帮我穿一下。
我在梳头,实在是没有空的手帮他穿衣服。
你自己穿一下好吗?先找下领子在哪里!我继续给女孩子梳头,小轩很快地把袖子都穿好了。
你真……情节描述:孩子们午觉刚刚起来,帮忙大部分孩子穿好衣服后,我就开始给几个女孩子梳头,这时,小轩拿着自己的外套走过来"老师帮我穿一下"。
我在梳头,实在是没有空的手帮他穿衣服。
"你自己穿一下好吗?先找下领子在哪里!"我继续给女孩子梳头,小轩很快地把袖子都穿好了。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健康教案《学会自己入厕》 (3)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健康教案《学会自己入厕》教案名称:学会自己入厕年级:幼儿园小班主题:健康教育时间:上学期目标:1. 培养幼儿自行上厕所的能力。
2. 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卫生设施。
3.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具:1. 图书:《小猪上厕所》、《快乐如厕》等。
2. 儿童厕所模型。
3. 幼儿厕纸、肥皂、洗手液等。
活动安排:活动1:引导认识卫生设施1. 展示儿童厕所模型,介绍卫生间的基本设施,如马桶、洗手池等。
2. 请幼儿观察儿童厕所模型,并让他们用手指出各个设施的名称。
3. 与幼儿一起阅读绘本《小猪上厕所》,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卫生间的作用和基本设施。
活动2:示范正确的上厕所过程1. 请教师示范正确的上厕所过程,包括如何脱衣服、坐姿、如何用纸擦拭、冲水等。
2. 请幼儿模仿教师的示范,并进行实际操作。
活动3:练习自己入厕1. 安排适当时间,让幼儿自己去卫生间。
2. 在卫生间门口安排教师值班,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如擦拭、冲水等。
活动4:培养洗手习惯1. 引导幼儿认识洗手的重要性,讲解洗手的正确步骤和方法。
2. 与幼儿一起阅读绘本《快乐如厕》,加深幼儿对卫生习惯的认识。
3. 在卫生间门口设置洗手场所,配备肥皂、洗手液等洗手用品。
4. 常规性地组织幼儿进行洗手的实际操作。
活动5:巩固和评估1. 通过问题复述、图画、游戏等方式,巩固幼儿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2. 观察幼儿上厕所和洗手的过程,评估幼儿是否掌握相关的技能和习惯。
扩展活动:1.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卫生间使用者和清洁工,加深对卫生习惯的认识。
2. 与家长合作,让他们参与到幼儿学习入厕的过程中,共同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
幼儿小班健康教案《今天我大便》

幼儿小班健康教案《今天我大便》教案名称:幼儿小班健康教案《今天我大便》适用对象:幼儿小班(4-5岁)教案目标:1. 了解和认识大便是身体废物的排泄物,以及大便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 培养幼儿正确的大小便习惯,提醒他们定期上厕所。
3. 培养幼儿关注身体健康,学会与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
教学内容:1. 了解大便: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具,让幼儿观察并认识大便是身体废物的排泄物。
2. 大便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向幼儿讲解大便的作用,如排出体内的废物,维持肠道健康等。
3. 如何上厕所:向幼儿示范正确的上厕所方式,包括如何坐、如何擦拭等。
并提醒幼儿在感到想大便的时候及时上厕所,不要憋着。
4. 养成良好的大小便习惯: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幼儿养成定期上厕所的习惯,例如每天固定时间上厕所。
5. 沟通与帮助:教育幼儿学会与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当感到不舒服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及时告诉他们。
教学步骤:1. 介绍教案主题,引导幼儿讨论他们对大便的认识。
2. 展示图片或模型展示大便的样子,并解释大便是身体废物的排泄物。
3. 与幼儿一起讨论大便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强调大便的作用和重要性。
4. 示范正确的上厕所姿势和动作,向幼儿讲解如何使用卫生纸擦拭。
5. 强调养成定期上厕所的习惯,提醒幼儿在感到想大便的时候及时上厕所。
6. 鼓励幼儿与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当感到不舒服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及时告诉他们。
7. 结束时进行简单的小结,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听从程度和理解程度来评估幼儿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交流和问答等方式进行评估。
教学延伸:通过与家长合作,建立家庭和幼儿园的联系,共同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大小便习惯。
可将相关内容和活动延伸到家庭中进行引导和巩固。
案例分析小班如厕教育(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幼儿园教育逐渐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如厕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一个小班如厕教育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幼儿在如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案例描述某幼儿园小班有30名幼儿,其中男女生比例较为均衡。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发现部分幼儿在如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如厕时依赖性强,需要教师全程陪伴;2. 如厕后不及时洗手,容易滋生细菌;3. 部分幼儿因害羞、恐惧等原因,不愿在幼儿园如厕;4. 如厕时间不规律,影响幼儿的正常作息。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开展了小班如厕教育。
三、案例分析1. 依赖性强幼儿在幼儿园初期,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对教师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安全感:教师通过拥抱、抚摸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关爱,减少对教师的依赖。
(2)培养独立性:教师引导幼儿学会自己穿脱衣物、整理卫生,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3)建立规则意识:教师制定如厕规则,让幼儿了解如厕的基本流程,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2. 不及时洗手幼儿在如厕后不及时洗手,容易滋生细菌,影响幼儿的健康。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1)加强健康教育:教师向幼儿讲解洗手的重要性,提高幼儿的健康意识。
(2)示范引导:教师亲自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让幼儿学会洗手。
(3)设立洗手提醒:在洗手池旁贴上洗手提醒标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3. 害羞、恐惧部分幼儿因害羞、恐惧等原因,不愿在幼儿园如厕。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1)营造轻松氛围:教师以平等、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消除幼儿的紧张情绪。
(2)开展心理疏导:教师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引导幼儿克服害羞、恐惧心理。
(3)鼓励表扬:教师对如厕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表扬,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4. 如厕时间不规律如厕时间不规律会影响幼儿的正常作息。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我会上厕所》教学设计反思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我会上厕所》教学设计反思《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我会上厕所》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懂得有便意时要告诉老师。
2.初步了解在幼儿园上厕所的方法。
3.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环境准备:提前将厕所卫生清理干净,准备好手纸盒、手纸桶。
课件准备:《我会上厕所》图片4张。
活动过程一、鼓励幼儿想上厕所时要告诉老师,知道大、小便要在厕所里。
——你们想小便或大便的时该怎么办呢?——可以大声告诉老师:“老师,我想小便(大便)”。
二、阅读图片《我会上厕所》,并告诉幼儿不同厕所的使用方法及男生女上厕所的方法。
1.用坐便器的方法。
——如果是坐便器,小女孩要先脱下裤子,然后坐到马桶上。
——坐好后就可以开始尿尿或大便了。
——上完后,用卫生纸把尿尿或大便的地方擦干净。
——擦过的卫生纸要丢到垃圾桶里。
——穿好裤子,如果有拉链,别忘了把拉链拉好。
——按下冲水开关,把马桶冲干净。
——最后记得认真洗手。
2.继续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蹲厕和男生用小便斗的方法。
三、分别带男孩、女孩到厕所,按照上面学到的知识,试试自己上厕所吧。
温馨提示1.建议本活动以小组形式开展,以便于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2.刚入园的幼儿因不适应,往往会出现不愿在幼儿园如厕,会憋尿、憋便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尿裤子、大便到裤子上的情形。
教师态度要和蔼,及时处理紧急状况。
可以先带幼儿认识厕所的设备及环境,陪伴幼儿了解使用方法,耐心引导,及时帮助,逐渐缓解幼儿紧张不安的情绪。
3.教师根据本园的厕所情况,指导幼儿相应的如厕方法。
如果幼儿园分男、女孩厕所,教师将幼儿分成男生组、女生组,分开指导。
4.幼儿刚入园,不要求他们自己擦屁股。
知道小便、大便完了以后要擦屁股即可。
5.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多次提醒、指导幼儿正确上厕所。
5.可以购买《小猪拉臭臭》的图画书,组织幼儿一起阅读,或者放在语言活动区,请幼儿自己翻阅。
小班健康教育活动教案《我要上厕所》 (2)

小班健康教育活动教案《我要上厕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健康教育活动,使小班幼儿了解正确的上厕所方式,养成良好的上厕所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的上厕所步骤、上厕所的时间控制。
教学准备:1. 制作上厕所步骤的图片或卡片;2. 准备一张大的厕所图片;3. 布置教室,将厕所图片挂在教室墙上;4. 准备一些饮水杯和一瓶水。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幼儿园里,我们都要注意上厕所的卫生和正确的方式。
上厕所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每天都要多次上厕所。
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正确的上厕所步骤。
2. 学习(15分钟)教师出示制作的上厕所步骤图片或卡片,向幼儿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例如:a. 找到厕所:当我们感觉到想上厕所的时候,首先要找到厕所,不能随地大小便。
b. 坐下:找到厕所后,坐到马桶上,不要站在马桶上或者坐在马桶边缘。
c. 上厕所:憋不住的时候,可以轻轻地用力便便,不能用力过猛。
d. 擦拭:上完厕所后,要用卫生纸或湿纸巾擦拭臀部,保持卫生。
e. 洗手:上完厕所后,要用肥皂洗手,保持手部卫生。
3. 游戏体验(1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厕所图片面前,让幼儿模拟上厕所的过程。
教师示范正确的上厕所步骤,并引导幼儿一起做出相应的动作。
可以让幼儿轮流模仿示范,加深学习印象。
4. 巩固(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张厕所图片,让幼儿围绕图片进行讨论,说出正确的上厕所步骤。
教师可以在旁边引导和补充。
5. 结束(5分钟)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上厕所的正确步骤和重要性,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上厕所习惯。
教学延伸:可以通过邀请一位妈妈或医生来幼儿园,给幼儿详细讲解上厕所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上厕所的知识。
观察:尿裤子的现象——杨辰铭案例分析

新教师教学德育建设观察对象:杨辰铭,男,4岁观察日期及时间:2016年11月24日下午3:20观察者:丁月芹背景简述:孩子们通过本学期的努力,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基本常规都已经熟悉,自理能力也增强。
可是最近天气转冷,小班孩子小、衣服加多了,尿裤子的现象也增加。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
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
”在工作中时刻以《纲要》精神指导工作。
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尊重幼儿,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案例实录:今天下午我们让宝贝们一个一个的去厕所解完小便后再进行区域活动。
活动时突然有个小朋友喊起来,“老师老师这地上有尿。
”我走过去看了一下,在杨辰铭椅子下面有一滩水,再看他还在玩拼图,我就寻思着难道是杨辰铭,他在前几天也有个一次尿裤子的现象,是本学期仅有的一次,介于孩子的自尊心我就故意问:“是哪个宝宝把茶撒到地上,”“不是我,不是我”,孩子们说着就都凑过来看,我发现只有杨辰铭坐在那儿不说也不动,感觉他有点不对劲,我就小声的问他:“杨辰铭你刚才有没有去厕所解小便呀?”他回头看着我,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去厕所了,”说完就他低下头声音很小的对我说:“老师我裤子湿了”,他的声音很小是怕小朋友知道,我顺手摸了摸他的裤子是全湿透透的,连鞋子都湿了。
我本想责怪他几句,但忍住了并低声问:“杨辰铭你尿裤子了?”,他点点头一脸委屈的说:“老师,我刚才上厕所去小便了,可是我的裤子脱不下来。
”哦,原来是这样,我赶紧对他说:“没事,你以后弄不起来要记得喊老师帮忙呀,老师一定可以帮到你的。
”杨宝宝点点头。
我赶紧把他带到寝室,帮他脱下湿裤子,可他的小手还使劲把湿湿的内裤往上提,不肯脱,嘴里还说要“下流氓,我要妈妈换”,我轻轻对他说:“尿裤子好不好啊?”“不好”杨宝宝摇着头说。
幼儿园学前教育幼儿园案例分析幼儿上厕所(重点资料).doc

幼儿园案例分析:幼儿上厕所幼儿上厕所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发时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
有的幼儿霸占心理很重,认为什么都是我的,不会谦让;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说笑游戏的;有的幼儿缺乏起码的礼貌知识,在活动中撞倒了对方或踩痛了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部不说。
因此,帮忙小班幼儿在生活小事中构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好处。
片断一:小朋友上厕所一次活动后休息时,孩子们有的喝水,有的上厕所。
这时,厕所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这是我第一个抢到的!老师,他推我!""不行,我就要第一个!""哇!"哭声……原先,小朋友一齐拥到厕所里,由于人多厕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厕。
可天天就是不愿等,一进去就要抢第一。
其他小朋友可不乐意了,他就动起了武力…??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一天都上演好几次。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他们的独占心理比较明显。
在他们的意识中,"我抢到的就是我的。
""我抢不到就打你、咬你。
"因此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常常发生冲突。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我们想透过厕所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帮忙幼儿获得用心的自我意识。
我们明白幼儿模仿力极强,个性是小班幼儿,他们能透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能够透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
故事《小蚂蚁搬豆》中井然有序、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给幼儿树立了好榜样。
于是我们把可爱的小蚂蚁画下来,一个一个排好队贴在厕所的墙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儿的视线一般齐。
这样,他们上厕所时,看到排着队的小蚂蚁,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队等待入厕。
在等待的过程中,还能够数数小蚂蚁,复述故事中的情节:小蚂蚁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很快就把豆豆运到了家里…??"渐渐地,我们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时都要向幼儿唠叨一句:"上厕所时要排好队,不要争抢。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健康教案《学会自己入厕》 (2)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健康教案《学会自己入厕》教案名称:学会自己入厕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 培养幼儿自主使用厕所的能力。
3. 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小便和大便的习惯。
教学重点:1. 培养幼儿分类识别“小便”和“大便”的能力。
2. 培养幼儿按需自主使用厕所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养成定时上厕所的习惯。
教学准备:1. 图片或绘图:小便和大便的图示。
2. 关于正确上厕所的故事书籍。
3. 幼儿园厕所的示范物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幼对话:询问幼儿是否知道小便和大便的区别。
2. 出示图片或绘图,引导幼儿识别小便和大便,并简单解释其区别。
二、讲解小便和大便的习惯(10分钟)1. 绘制小便和大便的符号,并黏贴在合适的地方,如浴室和厕所门上。
2. 向幼儿演示正确的小便和大便的姿势和动作。
3. 引导幼儿讨论、思考上厕所的时机和频率。
三、故事引入(10分钟)1. 选择一本有关正确上厕所的故事书籍,向幼儿讲解故事。
2. 围绕故事情节,讨论幼儿对正确上厕所的理解和体验。
四、实际操作练习(15分钟)1. 带领幼儿前往幼儿园厕所,向幼儿展示正确的上厕所姿势和步骤。
2. 引导幼儿一起模仿老师的动作,并在实践中纠正错误。
3. 在练习过程中,提醒幼儿保持卫生、清洁,如正确用纸擦拭等。
五、巩固与评价(10分钟)1. 引导幼儿回到教室,分享自己在上厕所过程中的体验。
2. 观察幼儿一天的上厕所情况,评价幼儿能否独立上厕所,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反思与总结(5分钟)1. 教师与幼儿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要学会自己入厕?”教学延伸:1. 持续巩固幼儿使用厕所的能力。
逐步提高幼儿上厕所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2. 鼓励幼儿与家长一同分享并落实正确上厕所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我会上厕所》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我会上厕所》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上厕所的基本步骤和要注意的事项。
2.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3.培养幼儿遵守规则、互相尊重、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上厕所的基本步骤:拉开裤子、坐在马桶上、擦干净、拉起裤子。
2.上厕所的要注意的事项:不要裤子脏、不要捣乱、不要互相打闹。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观察课室中的卫生状况,引导幼儿谈论卫生的重要性。
2.介绍今日的主题《我会上厕所》。
第二步:授课(20分钟)1.展示上厕所的步骤和要注意的事项的图片和视频,一步一步地让幼儿学习和理解。
2.讲述上厕所的正确姿势和方法,要求幼儿模仿。
第三步:实践(30分钟)1.到厕所教室进行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上厕所并讲解注意事项。
2.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自己去厕所,让他们熟悉上厕所的环境。
第四步:反思(10分钟)1.老师倾听幼儿上厕所过程中的体验,了解幼儿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总结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想法。
第五步:巩固(10分钟)在今后的课堂和日常生活中,老师会不断强调上厕所的基本步骤和要注意的事项,鼓励幼儿自主管理好自己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上厕所时是否按照正确的步骤操作。
2.观察幼儿在上厕所时是否与他人共同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3.记录幼儿在上厕所过程中的反馈和表现。
五、家园互动1.借助家长的力量,加强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
2.告知家长上厕所的正确姿势和方法,以便家长在家中和幼儿进行实践。
3.与家长沟通幼儿上厕所的体验和反馈,共同帮助幼儿养成好的卫生成习惯。
幼儿园小班小班尿裤子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班小班尿裤子案例分析孩子在幼儿园常会遇到一些尴尬的事情,比如尿裤子。
这种现象在整个幼儿园阶段都会发生,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面对如此尴尬情况,父母可以做些什么?根据我在幼儿园对小朋友的观察,跟父母们一起来分析。
场景1活动结束了,孩子们轮流上厕所。
这时,老师看见子豫正用力地拉扯着裤子,原来是子豫的裤子是皮裤太厚了。
老师赶紧上前帮忙,赶紧去厕所,突然,孩子憋不住,尿裤子了。
原因分析:冬天皮裤子太厚不好脱子豫的妈妈为了追求时尚,给小女孩穿了皮裤,这给孩子上厕所带来了不便。
场景2游戏区,子豫和几个孩子正在专心地玩积,这时,子豫突然说上厕所,老师赶紧带着去,到厕所,低头一看,子豫的裤子湿了一大片。
子豫难为情地低着头,说憋不住了。
原因分析:玩得忘了上厕所子豫这次尿裤子的原因是过于贪玩,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提前上厕所的生活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孩子的终身发展哦。
给家长的话:为了避免出现以上尴尬现象,爸爸妈妈可以提前做好以下几点准备:1. 在家里要鼓励孩子有需要或想法时,用正确的语言告诉大人,寻求帮助。
而不能万事都提前替孩子说了,做了。
2. 为孩子购买衣裤时,应以穿着舒适、安全为主,时尚美观为辅。
同时应该根据天气变化为孩子适量添减衣物,切不能因担心孩子挨冻而穿得过分臃肿。
因为幼儿园的孩子会参加不少的体育锻炼和游戏活动,过多的衣物会给孩子的活动带来很多不便。
3. 从小注重培养孩子提前如厕的良好生活习惯,不憋尿。
可以通过讲形象生动的故事或看相关的动画片,让孩子明白憋尿对身体的坏处。
提醒孩子有了尿意及时上厕所。
孩子尿裤子后的应对策略:孩子尿裤子后,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一定要首先保护孩子幼嫩脆弱的自尊心,真诚地告诉他们:每个人小时候总会犯一点错误,偶尔的失误是可以原谅的。
切不能粗暴地讥笑、打骂,给孩子造成羞愧感,产生心理负担。
小班幼儿如厕展示教案设计

小班幼儿如厕展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如厕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自理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如厕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难点,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自理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如厕展示道具,如厕模型、洗手液、纸巾等。
2. 教学辅助工具,图片、卡通视频等。
3. 教学环境,整洁干净的如厕区域。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导。
在教室里创设一个小型的如厕区域,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参观,了解如厕的基本设施和用具。
2. 观看视频。
播放有关如厕的卡通视频,让幼儿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如厕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讲解如厕流程。
老师向幼儿讲解如厕的基本流程,包括上厕所前后要洗手、如厕后要冲水等。
4. 示范操作。
老师在如厕区域示范如厕的正确姿势和动作,让幼儿观看并模仿。
5. 小组活动。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厕展示,模拟如厕的场景并展示正确的如厕姿势和动作。
6. 游戏互动。
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如厕的相关知识,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7. 总结讨论。
老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如厕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如厕的重要性。
2. 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引导幼儿,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如厕的正确方法,避免形成错误的习惯。
3. 需要与家长进行密切合作,让家长在家中继续引导和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
六、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教学,幼儿能够掌握如厕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理能力。
同时,家长也能够在家中继续引导和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我会上厕所》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我会上厕所》教案背景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培养正确的卫生习惯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而学会如何正确上厕所是孩子们最基本的卫生应知应会之一。
此教案旨在教授幼儿园小班孩子关于如何正确上厕所的知识。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厕所并保证自己的私人卫生。
2.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程序清洁自己的身体。
3.学生能够了解生理需求并能正确表达相关信息。
4.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1.什么时候需要上厕所2.如何正确使用厕所3.如何清理身体4.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什么时候需要上厕所教师需要花费时间向小班孩子解释如何感受身体的生理需求,并带领他们了解尿意和大便意味着什么。
如何正确使用厕所教师应该通过图表和示范来展示正确的使用厕所的方式,注意事项应该包括:1.保持厕所的清洁和卫生2.如何坐在马桶上或使用马桶纸3.如何冲洗和清洁身体如何清理身体老师应该展示和示范如何正确地清理身体。
注意事项应该包括:1.使用厕纸的方法2.使用湿巾的方法3.如何正确清洗和储存自己的穿着物品注意事项教师应该指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强调这些注意事项:1.手卫生的重要性2.不要乱扔垃圾3.定期检查身体并不要忽略任何不适4.与家长交流并争取家长的支持教学评价教师应该采用反馈式教学,鼓励孩子们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为了确保孩子们已经掌握了相关的技能和知识,教师可以将孩子分成小组让他们向其他小组展示如何使用和清洁厕所,以及如何形成他们自己的良好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小组展示来评估孩子的掌握程度。
总结幼儿园小班孩子们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对于他们而言正确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通过这个教案,孩子们可以学习如何正确上厕所、清洁自己的身体,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这将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并吸收更多的卫生知识。
老师,我尿裤子幼儿园小班案例

老师,我尿裤子幼儿园小班案例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今年4岁。
他是一个非常活泼好动的孩子,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小明出现了尿裤子的情况。
这让他非常尴尬,也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案例分析:1. 生理原因:首先,我们需要排除小明是否存在生理上的问题。
例如,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疾病可能导致孩子无法控制尿液的排放。
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
2. 心理原因:其次,我们要关注小明的心理状况。
有时候,孩子因为害怕、紧张、焦虑等情绪问题,可能会出现尿裤子的现象。
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关爱和支持。
3. 家庭教育:此外,家庭教育也是影响孩子尿裤子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定时去厕所,不要憋尿。
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如厕训练进度,适时引导孩子学会独立如厕。
4. 幼儿园教育:在幼儿园方面,老师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如厕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与家长沟通。
同时,老师要加强对孩子的如厕训练,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
解决方案:1. 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关注孩子的如厕情况,及时与老师沟通。
2.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3. 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定时去厕所,不要憋尿。
4. 幼儿园老师要加强对孩子的如厕训练,关注每个孩子的如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 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克服尿裤子的问题,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案例分析案例背景:小班儿童刘明(化名),3岁,进入幼儿园已经半年,由于平时在家习惯被家长照顾,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主动性,尤其在吃饭、上厕所以及穿脱衣物等方面依赖性较强。
目标设定:培养刘明的自理能力,使他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生活问题,如吃饭、如厕和穿脱衣物等。
案例分析:1.吃饭方面:刘明在吃饭时常常需要老师或者家长的帮助,不能独立完成吃饭过程,容易乱七八糟,导致浪费。
解决措施:(1)培养幼儿的自助能力。
在幼儿园里,每个孩子配备专属的餐具,老师和保育员要引导幼儿自己端菜、夹菜、盛汤等,逐步减少帮助的程度。
(2)形成规则和规矩。
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制定饭堂秩序,如说话文明、坐姿端正等,让孩子们有规可循。
(3)以身作则。
老师在饭堂中应该以身作则,向孩子们展示正确的吃饭姿势和礼仪,激发他们模仿的动力。
2.上厕所方面:刘明需要老师陪伴才能上厕所,尤其在擦洗后没有彻底清洁干净,也不会洗手。
解决措施:(1)进行示范。
老师可以多次示范正确的上厕所步骤,教孩子如何脱衣、拉拉链、坐厕、擦洗、抽水冲洗等。
(2)鼓励他尝试。
老师可以给予刘明信心和赞扬,鼓励他尝试独立完成上厕所的过程,即使有一些小瑕疵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3)建立示范队列。
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排队上厕所,通过互相观摩和模仿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3.穿脱衣物方面:刘明在穿脱衣物时需要老师的帮助,不能很好地掌握穿脱衣物的技巧。
解决措施:(1)创设情境。
通过幼儿园生活教育情境化的活动,如扮成家庭角色扮演穿衣过程,鼓励幼儿互相帮助。
(2)培养操作技巧。
老师可以通过游戏或者故事情节讲解的方式,教给刘明一些穿脱衣物的技巧和诀窍,如脱脱衣服先脱袖子,穿衣服先穿大腿。
案例总结:通过以上的措施,刘明的自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饭堂中,他可以自己动手端菜夹菜,坐姿也更加端正。
上厕所时,他不再依赖老师的帮助,能够独立完成厕所的使用和擦洗。
在穿脱衣物方面,刘明也能够基本独立完成,并且对穿衣服的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
通过学习绘本帮助凡凡克服上厕所的恐惧 -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

通过学习绘本帮助凡凡克服上厕所的恐惧-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凡凡,7岁男孩,中度孤独症儿童,有简单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相当于两至三岁的儿童。
凡凡最大的问题是不愿意在马桶上厕所,听到马桶的冲水声表现出极大的恐惧,因为不愿意在马桶上厕所,导致凡凡很少有机会到外边,如果家长带凡凡去外面玩,经常因为上厕所的问题出现尴尬的情况出现,家长为此非常苦恼。
训练目标:通过学习绘本《便便回家》、《我会用小马桶》,帮助凡凡克服上厕所的恐惧,学会自己坐在马桶上如厕。
训练方法:1、通过学习绘本《便便回家》,帮助凡凡了解如厕坐在小马桶上,这样便便才能回到它自己的家。
因为凡凡的理解能力较差,在学习绘本的时候不要设计太多的提问环节(),多多用讲述、讲解的方法,帮助凡凡通过大量的图画理解绘本内容。
2、请家长拍摄一张凡凡家的卫生间图片,然后老师再多多搜集不同地方的卫生间图片,制作成一本有关卫生间的绘本图册。
图片的要求要拍到卫生间的具体构造,尤其是马桶。
首先家长在凡凡情绪稳定的时候带凡凡去自己的卫生间,认识卫生间的构造,摸摸马桶的外观,切记不要随意打开马桶的抽水按钮。
等凡凡对自己家的卫生间的构造熟悉后,老师带着凡凡熟悉图册上面其他的卫生间的图片,尤其是不同的马桶,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带着凡凡去一些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去看一看,摸一摸。
例如:电影院的卫生间、肯德基的卫生间、公园的卫生间。
尽可能选择人少的地方,以免引起凡凡情绪的激动。
3.熟悉了卫生间的构造之后,家长可以把抽水马桶抽水的声音录下来。
每次带着凡凡看绘本图册的时候,可以间歇性的播放抽水马桶的声音,帮助凡凡脱敏,并且告诉凡凡抽水是为了把便便送回到家。
4、学习绘本《我会用小马桶》,首先老师带着凡凡一起学习绘本内容,帮助凡凡建立良好的如厕习惯。
等到凡凡完全了解了绘本的内容之后,老师可以和凡凡一起玩角色扮演色假装游戏,根据绘本的内容设计游戏扮演的环节,巩固良好的如厕习惯。
幼儿园保育员小班优秀案例分析

幼儿园保育员小班优秀案例分析案例:我班有名幼儿叫XX,据了解他没有上过幼儿园。
经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性格内向不愿意与别人多交流。
有天我不经意间闻到班级里有臭味,经过查找我发现XX大便在裤子上了。
刚开始我也没放在心上,也没有引起重视,只是告诉他大便时要去厕所,就直接帮他清理掉了。
之后我又发现了这样的状况,这样我就立即引起了重视。
之后几天我特别关注着他,一天我发现他神情慌张,多次进出厕所,我就问他“你怎么了XX,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去呀"。
他看看了我,没回答就一声不响的去玩自己的玩具了。
没过几分钟我就发现他大便又大在了身上,于是我就轻声的问他怎么了,他就是一声不响的看着你。
就这一情况,我做了一些分析:在与XX妈妈进行沟通时,我发现他在家时很正常的,从来不会拉在裤子里的。
而在幼儿园宁愿拉在裤子里,也不上厕所。
所以我总结出:XX就是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
对于这种情况我就开始查找原因,在上网查找资料时发现现在真的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的幼儿依赖性强,大便时习惯了成人陪同,对于幼儿园环境不适应,在家中有些孩子上厕所有大人陪着,而在学校里厕所内就他一个人,就会有失落感,觉得没有安全感,就不愿意上厕所。
还有的幼儿腿部力量及平衡能力较差,不习惯幼儿园的蹲便方式,所以不愿意上厕所。
对于那些依赖性强的幼儿,首先要和家长沟通,让他们在家里上厕所也要独立起来,不要一直陪着。
然后再学校里上厕所时有意的和他说说话,不要让他觉得厕所里就他一个人,让他觉得在学校里会有老师保护。
平时多关心他,还要注意给幼儿创设宽松的精神环境,让幼儿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让他可以慢慢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对于儿腿部力量及平衡能力较差的幼儿,对于儿腿部力量及平衡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结合户外体育游戏,帮助这类幼儿锻炼和增强腿部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
比如“过小桥”的游戏:老师准备拱形门、平衡大等材料,然后设置小河的情景,请幼儿钻过拱形门,走过平衡木,去小河对岸和老师做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上厕所
武功县阳光幼儿园聂小蚕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发时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
有的幼儿霸占心理很重,认为什么都是我的,不会谦让;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说笑游戏的;有的幼儿缺乏起码的礼貌知识,在活动中撞倒了对方或踩痛了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都不说。
因此,帮助小班幼儿在生活小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片断一:小朋友上厕所
一次活动后休息时,孩子们有的喝水,有的上厕所。
这时,厕所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这是我第一个抢到的 ! 老师,他推我! ”
"不行,我就要第一个! ”
"哇! ” ( 哭声) ……
原来,小朋友一起拥到厕所里,由于人多厕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厕。
可天天就是不愿等,一进去就要抢第一。
其他小朋友可不乐意了,他就动起了武力…··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上演好几次。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他们的独占心理比较明显。
在他们的意识中,"我抢到的就是我的。
”"我抢不到就打你、咬你。
”因此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常常发生冲突。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我们想通过厕所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我们知道幼儿模仿力极强,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
故事《小蚂蚁搬豆》中井然有序、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给幼儿树立了好榜样。
于是我们把可爱的小蚂蚁画下来,一个一个排好队贴在厕所的墙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儿的视线一般齐。
这样,他们上厕所时,看到排着队的小蚂蚁,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队等待入厕。
在等待的过程中,还可以数数小蚂蚁,复述故事中的情节:小蚂蚁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很快就把豆豆运到了家里…··”渐渐地,我们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时都要向幼儿唠叨一句: "上厕所时要排好队,不要争抢。
”耳边经常听到的是:"老师,我排好队了。
老师,我让东东第一个小便。
”……
片断二:小脚印让我们变勇敢
小班幼儿初人园时,由于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赖成人的照顾,不安全感就产生了,尤其是惧怕幼儿园厕所里的蹲坑。
有的幼儿一天尿湿裤子好几回;有的幼儿上幼儿园几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干燥;有的幼儿因憋大便而经常拉在裤子里。
如何让孩子们不害怕上厕所呢 ? 我们认为,营造适合幼儿的厕所环境势在必行。
既然孩子们害怕蹲坑,我们就在每个厕坑的两边选适中的位置用环保油漆画上了可爱的小脚印,孩子们看了既喜欢又感到新奇,都争着去踩自己喜欢的小脚印。
这样一来既减轻了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又激起了孩子们主动上厕所的欲望,而且当孩子们把自己的小脚和厕坑边的小脚印对准后蹲下来大小便时,不会弄到外面来,真的是一举多得。
后来,我们还试着用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形象来营造"厕所文化”;课后,我们还为他们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以缓解紧张情绪。
孩子们在入厕时有了愉快的笑容,憋大便、拉裤子的现象渐渐消失了。
今天的幼儿园教育是个内涵丰富的大概念,生活环境对幼儿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营造"厕所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行为、语言、表情都在传递着信息,在告诉我们他们的需求、困惑和感受。
诚然,生活小事中还蕴含着更多的教育价值,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
开学了,有的孩子是托班上来的;有的是新生。
如今都已是小班的小朋友了!来到了一个又大又漂亮的新教室,环境是崭新的,老师同伴都是陌生的。
一切都冲击着孩子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
因而也增加了孩子们的焦虑和恐惧感。
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经常发现有孩子吮吸手指,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
我试想:这个习惯多不好啊,而且手指又那么的不卫生,肯定影响孩子的健康。
我们小班就得从小抓起,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不防从这一现象切入设计一些适合小班幼儿的教案。
通过教学活动让他们知道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
让他们懂得经常洗手,保持手的干净。
案例描述及分析:
(一)不干净的手指
按设计思路,我想让孩子们感知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为第一活动目的。
师:“平时啊,老师经常看到有些小朋友把他的小手指放在嘴巴里吃。
小朋友们有没有看到呀?”
幼:“小A、小B、小C、”
师:“哇!有这么多呀!那你们说你们的小手指干净吗?”
幼:“不干净。
”
师:“为什么不干净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幼:“手指上有虫子,吃了会生病的,生病要打针的”
师:“恩,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
那你们说吃手指是不是一种坏习惯呢?”
幼:“是”孩子们在老师的有效提问中初步感知吮吸手指是不卫生的,是一种坏习惯。
分析:小班幼儿的思维水平仍处于直觉行动阶段,他们需要直接感知事物才能获得相关经验、认识。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
吮吸手指在小班是常见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懂得把生活中的东西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从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得到相关认识。
(二)痛苦的手指
在上一环节中有个别吮吸手指的孩子就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对,迅速将手指从嘴中拿出,并表现出害羞的样子。
我认为这正是引导孩子进入这一环节(痛苦的手指)最好的时机。
师:“瞧,小朋友们,我是手指,我生病了,病的很厉害。
因为我的主人总是把我放在嘴里吸呀吸,有时候还咬我呢!我就变成这样子了,多难看呀!皱巴巴的、光秃秃的,做起事来也不方便了,我真难受呀!”(教师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出示痛苦表情指偶,边讲述边表演)幼儿听得很认真。
教师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提问。
师:“小朋友们,手指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呀?”
幼:“因为他的主人咬他、因为他难受”
师:“对呀,那你们说说他的主人咬他好不好啊?”
幼:“不好”
师:“那我们小朋友要不要咬小手指呢?”
幼:“不要”
师:“为什么不能咬呢?”
幼:“他会痛、会难受的”孩子的回答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扬。
我思考:孩子已经明白吮吸手指是不好的,手指会难受。
但小班幼儿需要亲身经历方能深刻感受到。
为此,我在想是否可以让孩子真正尝试一次呢?
分析:通过拟人手法让幼儿感受手指被咬,被吮吸的痛苦。
但我还是终止了让他们尝试的想法。
因为孩
子的手指实在不干净,一但让他们尝试,或许有些孩子会觉得:“咦,真好玩!”
(三)高兴的手指
打消上面的念头后,我接下来直接还是已拟人手法展示了高兴的手指。
师:“小朋友们好!现在我可高兴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而且还经常给我洗澡。
瞧,我多干净,多漂亮呀!(教师同时出示高兴表情的指偶)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的手指怎么样了呀?”
幼:“笑了,变干净,变漂亮了”
师:“对,这是为什么呢?”
幼:“主人不咬他了,给他洗澡了”我给予幼儿肯定、赞许。
分析:鼓励孩子自主的发现事物的变化和联系比教师“单程式”灌输知识经验给孩子的发展更为有益。
难受的手指,高兴的手指通过指偶比较,这是直接的视觉感知。
提供生动的教具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四)干净漂亮的手指
这一环节我直接让孩子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互相看看小手指,说说自己的手指干不干净,漂不漂亮?”
幼:“不干净,不漂亮,干净,漂亮”教师在此时可查看每位孩子的手指,将发现的个案拿出来评析。
并通过这个环节提醒帮助孩子纠正吮吸手指的习惯。
分析:幼儿讨论得很积极,也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所见。
通过个案引导孩子的习惯。
对于孩子的想法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活动中来。
反思:
综合上述案例,我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了反思:
吮吸手指是平时生活中发现的现象,教师抓住了机会开展活动。
作为教师这点是很关键的。
案例中对手指的观察都是对小班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前提。
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体验,把握教育时机,提供教育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