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统计的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统计的教学设计(特级教师:骆玲芳)
为一块附带内容,从四年级开始集中用几课时教学生学习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应该说我们不化或很少化精力去思考统计的教学。然而今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我们的学生——21世纪的公民,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他们需要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必须具有一定的收集与处理信息、作出决策的能力,同时能够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为此,《课程标准》把“统计与概率”作为四个领域的内容之一,并且具体制定了各学段的要求。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现实已摆在面前,我们该如何进行统计教学,孩子该如何学统计……带着这些问题,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设计了《统计》一课,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思路与环节
在低年级中教学统计,必须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又要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整节课分两大块,第一块是引入、展开,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第二块实践应用。
1、引入
(1)出示熊猫、猴子、小鹿图片。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呀?我想知道熊猫、猴子、小鹿各有多少只,你们有什么办法?
(2)创设情境,教师报图片学生记录。
学生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
(3)反馈记录情况,交流评价记录方法(投影展示各种记录方法)
请同学介绍记录方法,比较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有什么好处。
(4)学生取图验证记录是否正确。
[课一开始出示图片,有意制造矛盾冲突,让静态的动物图片动态口述出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数学问题从情景中自然发展而成。统计动物图片张数,分二次操作,第一次记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方法,为探索问题的解决,各显神通,交流比较不同的记录方法,突出感知划“正”字的方法;第二次通过静态的图片,体会收集数据方法的多样化,数一数也是很好的办法。既是解决问题的实践又是验证,通过前后比较对问题解决进行回顾和评价,从而证实方案是否简捷、易行,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最优化”解题思路。我认为这样的设计能促使学生有效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从建构主义的角
度分析,对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的了解事实上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我们必须牢记的事实是:不能以教师主观的解释来代替学生的真实思想,应该意识到,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也未必是数学教师所期望的]
2、展开
(1)出示散乱的电视机、计算机、录音机和手机图
(2)议一议:要把这些东西统计出来,你们认为必须先知道什么?
(有哪些东西、有多少)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能很快看出这几种电器的多少?学生思考、商量(可以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也可以在格子里涂色记录等等)(3)学生交流方案,师根据情况出示象形统计图。
(出示统计表)二(1)班小红准备把上面的东西分类记录在统计表里;(出示统计图)小兰准备在格子里涂颜色记录,你们猜猜,她会怎么涂?(是几就涂几格。如果是1台,就从下往上涂1格,3台就涂3格)那我们先要在左边写上数,说明一格表示1台。
这么多方法,你准备怎么记录?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各有几台。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小朋友帮忙,也可以找老师。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数量(填表、涂色等)
(5)反馈整理数据的表示形式。评价唯度:正确、美观
(6)看图填一填(电视机比电脑多3台,手机比录音机少2台,录音机比电视机少3台)思考: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孩子在入学前,已有在成年人指导下分类的经验,例如,父母鼓励孩子帮忙归类蔬菜,并指出“这些放在冰箱里,这些放到架子上”。这些非正式的经验有助于儿童发展对“归在一起的东西”的理解。通过谈论什么同什么归在一起,儿童形成了用于描述特征、分类的重要词汇,并发展了根据标准分组的非正式概念。为此,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议一议,要把这些散乱的东西统计出来,必须先知道什么,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能很快看出这几种电器的多少,促使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对散乱的电视机、电脑、手机、录音机进行归类整理,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从中发现电视机、电脑、手机和录音机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克服一对一的方式,让每个学生看统计图、表填一填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思考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不但可以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涂色感知条形统计图中,先不标上数据,让学生大胆地猜测怎么涂,给学生留下自由的思考空间,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学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但由于学生年级低,教师必须明确这一学段的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不任意拔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作适当的引导,以确保基本要求的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个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学设计应考虑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实践应用
(1)小组活动。
下个星期,二(1)要搞个活动。他们准备买一些水果,骆老师调查了一些同学,每人说出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调查结果骆老师已经装在这个信封里。现在我们四个人一组把调查结果表示出来,贴的图要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欢吃什么什么水果的人最多。(2)成果展示
从这些统计图中,能一眼看出喜欢哪种水果的人最多?相互评价,发现同一种水果应该排在一起,排队要排直,应该一一对应,比多少时,应该起点对齐。
(3)交流评价
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能一眼看出喜欢吃草莓的人最多,你还能发现什么?(如共调查了20 名同学,喜欢吃草莓的人数最多,喜欢吃西瓜的人数最少,买草莓和桃子更好些……)
如果请你帮我们班去买水果,你准备买什么?为什么?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些?理由是什么?
[这一环节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最喜欢吃的水果”统计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贴图,完成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理材料后,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交流评价中体会统计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你还能发现什么是一个发散性问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多提问题,这对于理解统计的意义很有好处。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注意贴图指导]
4、小结
(1)板书课题:统计]
(2)反思:从刚才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点拨: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了可以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还知道了可以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分类记录。小朋友可以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很多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小结在一节课中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方法。这不仅是数学内化的需要,也是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思想、方法的需要。认识自己、控制自己、调整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形成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可能说不到点子上、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