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统计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概念,理解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2.掌握小范围数据的统计和表示方法。
3.能够通过图表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概念。
2.数据的统计和表示方法。
3.图表的分析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2.利用图表进行数据展示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
2.板书、彩色粉笔、图表样本。
3.学生调查表格和问卷。
4.台式计算机和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统计”的字样,询问学生对统计概念的理解,引出调查和统计的目的及意义。
2. 学习内容(20分钟)•使用实例引出调查的基本方法。
•讲解数据的整理和分类,引导学生认识数据的重要性。
•介绍常见的数据表示方法,如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
3. 讲解示范(15分钟)老师用学生调查的实际数据进行讲解,展示如何整理数据并绘制图表,引导学生思考数据背后的关系和规律。
4. 练习(3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范围的调查,并根据数据绘制图表,交流和归纳调查结果。
5. 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调查和统计的重要性,展示学生绘制的图表,让学生对数据的分析有更深入的理解。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一项小调查并整理数据,绘制对应图表,并用一段文字总结调查结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际调查和图表绘制的练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以上是《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课《统计》的教案,希朋能够帮助老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工作。
小学数学统计表教案(汇总12篇)
小学数学统计表教案(汇总12篇)小学数学统计表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以及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通过让学生对自己熟悉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体重,一块画有未填数据的单式统计表的小黑板预设流程: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1、(课件出示课本106页插图)问:同学们,图上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你们知道自己现在的体重吗?能告诉我吗?(学生自由回答)2、师:(小黑板出示未填数据的单式统计表)老师还想了解我们班15千克以下,1620千克,2125千克,2630千克,31千克以上的各有几人,可以用什么办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1)讨论选取收集以上数据的最佳方法。
(2)师生共同完成以上统计表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1、师:你们知道你们现在和一年级时比较,同学们的体重发生了什么变化吗?(当学生说不清楚时)教师课件出示一年级时同学们的体重情况统计表。
(具体数量课前填好)2、学生各自算一算,同桌互相说一说现在和一年级时的体重变化情况。
3、指名说说。
4、师:你们有没有觉得在两张表格上比较不大方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把两张相关联的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的方法。
5、同桌合作试着完成课本107页的复式统计表,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教师在黑板上画课本107页的复式统计表。
6、指名汇报该复式统计表的填法,教师在黑板上填写。
然后让学生说说填写复式统计表时要注意的地方7、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
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什么?学生分析统计表,教师根据学生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1)课本108页的做一做。
(根据实际情况把题中的一班改为别的班)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完成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都由学生来完成。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优质课教案_7
《统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55-56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2、结合调查活动,经历把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讨论的过程,体验画“正”字方法的优越性。
3、体验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画片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看看谁能猜出它们的名字!(师播放图片,学生回答。
)提问:在这些动画片中你最喜欢哪一部?(学生回答)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哪部动画片的人多,喜欢哪部动画片的人少呢?(学生自由回答)2、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二、探究体验1、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统计(1)组织学生填写最喜欢的动画片调查表(一)。
师:请同学们拿出“最喜欢的动画片调查表(一)”,选出你最喜欢的一部动画片,在下面的格里打“√”。
(2)组织学生在“最喜欢的动画片调查表(二)”上进行记录。
师:请组长把调查表收上来,我们一起来统计。
下面老师找两名同学来帮忙,一名同学读,另一名同学监督,大家认真听,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一生读、一生监督、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记录。
)(3)组织学生填写“最喜欢的动画片统计表”。
师:数一数喜欢每部动画片的人数,然后把数据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2、组织汇报统计方法及结果师:谁想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统计的?(1)学生汇报,可能说出:生1:我是用画“√”的方法统计的。
喜欢《大耳朵图图》的有人;喜欢《海绵宝宝》的有人;喜欢《成龙历险记》的有人;喜欢《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有人;喜欢《开心宝贝》的有人。
生2:我是用画“|”的方法统计的。
生3:我是用画“○”的方法统计的。
读统计图表教学设计共5篇(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教案)
读统计图表教学设计共5篇(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教案)下面是我收集的读统计图表教学设计共5篇(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教案),供大家品鉴。
读统计图表教学设计共1小学二年级数学《读统计图表》教案模板四篇这一课展现的两幅统计图是教材第一次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接触过简易统计图,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读简单的统计表,认识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二年级下册数学《读统计图表》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二年级数学《读统计图表》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能读懂统计图表,并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并让学生不断地收获成功的喜悦。
2、让学生体会统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渗透健康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合理睡眠的好习惯。
3、通过小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统计图教学难点:在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奥运会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少儿频道要举行一次儿童体育比赛,可是应该赛什么呢?这可把董浩叔叔难住了!我们一起帮帮他好吗? (2)出示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学生观察。
二、探索新知1、导入:出示统计图,你们认识它吗? 这个统计图会说话,它能告诉我们许多数学信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统计图表。
(板书课题)2、读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
①请看大屏幕,从图上你能知道或调查的是什么内容吗?你从哪知道的? ②最喜欢是什么意思? 调查项目每人只能选一个最喜欢的③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还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同桌说一说。
④学生汇报。
⑴踢毽子、踢球、游泳、跳绳,这些词表示体育项目的名称。
⑵0、1、2??16,这些数表示具体“人数”,人是单位名称。
⑶每行都有16个格子,1格代表1个人,1格代表一个单位。
二年级下册《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下册《统计》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二年级下册《统计》数学教案设计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数据收集: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包括确定收集的对象、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等。
2. 数据整理:介绍数据整理的方法,如分类、排序等。
3. 数据分析:讲解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中位数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统计数据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按照“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的顺序,逐步讲解每个环节的内容。
3.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小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引导他们进行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3.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六、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教学大纲,您可以在每个部分添加更多的细节和内容,以达到五千字的要求。
希望这个大纲对您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统计》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统计》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数据的特征,了解数据的可变性和分类。
2.学生能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3.学生能够通过简易图表进行数据的展示和说明,初步了解图标和表格的应用。
教学重点1.数值分类;2.数据的统计方法和处理方法;3.数据的图形表达。
教学内容与时长活动计时活动1:了解数据10分钟活动2:数据分类15分钟活动3:数据的统计方法和处理方法20分钟活动4:数据的图形表达25分钟教学步骤活动1:了解数据•导入(2分钟)通过导入课堂互动打破陈旧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师可以请学生说出自己家里的收纳柜或书架和里面放置的物品,以展示大家都有一些数据在生活中。
•数据的搜集(8分钟)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学生、班级或学校的一些数据,例如:1.你喜欢的季节是什么?2.你每天在家花费的时间?3.你在班级、校园中最喜欢什么地方?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调查问卷,以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数据。
活动2:数据分类•数据分类的基本概念(5分钟)介绍简单的数据分类方法,例如将自然现象的数据按照天气、风力强度、时间等分类。
•实际操作(10分钟)请学生们动手将自己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可以使用简单的表格、条线图等方式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更直观的展示和了解数据。
活动3:数据的统计方法和处理方法•初步数值统计(5分钟)浅谈数据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谈论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众数等特征。
•计数方法介绍(10分钟)介绍常见的计数、统计方法,例如分类初识、频数、百分比等,为后面开展数据分析、统计和科学方法做准备。
•统计分析(5分钟)初步介绍数据分析、统计和科学方法,例如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等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据展示得出自己的观点。
活动4:数据的图形表达•图形表达的引导(5分钟)教师介绍图形表达的基本概念、重要作用和想要展示的信息等要素,为下一步选择图形做准备。
•图形表达的实践(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数据和上一步鼓励的发现,设计合适的图表或图形展示数据,并引导学生思考数据为什么呈现出现象,影响的因素是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统计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学生能够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并从中提取信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简单的数据分析。
2. 难点:用图表表示数据,并从中提取信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游戏的方式引入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约30分钟)-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数据,如何收集数据,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排序。
-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数据,从而得出一些结论。
- 数据的表示:教师可以介绍如何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如条形图、柱状图等,并让学生尝试自己制作图表。
3. 练习与反馈(约20分钟)-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4. 小结与作业(约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结果性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 统计|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 统计|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7.3节,主要围绕“统计”的概念和应用进行展开。
课程将引导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内容包括:- 数据的收集:指导学生如何收集数据,包括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
- 数据的整理:教授学生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归纳。
- 数据的描述:引导学生使用图表、文字等形式来描述数据,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 数据的分析:教育学生如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如计算平均数、中位数等。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来描述数据。
此外,如何引导学生将统计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需准备以下教具和学具:- 教具:PPT课件、统计图表示例、教学视频等。
- 学具:学生用统计图表练习册、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统计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3. 案例分析: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展示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实用性。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然后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进行描述和分析。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9篇)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9篇)精选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学会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事物进行统计。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统计的方法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整理。
能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
3、情感目标:认识到统计的价值,感受到统计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能够使用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
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教师:“今天是孙老师第一天给同学们上课,孙老师非常高兴,你们能告诉老师今天与老师合作的同学有几个吗?”(学生数,并回答:“30个”)教师:“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有几个?”(学生数,回答:“男生有15个,女生有15个)教师:“同学们数的真认真,老师把我们的30位同学分成了八个小组,今天八个小组进行一个比赛,看哪个小组表现得好,就得老师手中的金星,本节课得星最多的将是我们的小擂主。
”二、导入教师:“现在我们这儿的天气已经非常冷了,可是在美丽的海南岛却十分温暖,大家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到哪里的海滨浴场游览一下?”生:“想。
”三、新授1、初次接触师:“大家请看大屏幕。
”(出示图片)教师:“来到美丽的海南岛,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同学们观察的真是太仔细了,现在你能不能将海滨浴场的游人按照性别,也就是男、女进行分类,数一数男的有几人?女的有几人?”(学生开始动手数,并汇报)教师:“我们一起验证一下。
”(教师指,学生一起数)教师:“男的有15人,女的有14人,那么合计,也就是一共有多少人呢?”(学生回答:“29人”)教师:“同学们数的真是太仔细了,那你能不能把这些数据填在这样的表格中?”(教师出示幻灯片)教师:“好,拿出表1,开始填,看谁填的好,填的准。
”(学生填表1)教师:“那位同学上台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学生展示)教师:“这位同学真勇敢,我们给他鼓励一下,哪位同学再上来展示一下?”(随时加星)教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棒了,刚才我们用的这种整理数据的方法,就是统计,也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教案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案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二、互动新授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
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二年级条形统计图教案
二年级条形统计图教案【篇一:《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掌握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简单分析统计图。
3、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教学难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第二步:确定直条和间隔的宽度;第三步: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直角三角板教学过程:、激趣导入1、(展示多媒体课件第2页)谈话:自古至尽,我们国家就是多的国家。
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名山吗?(设计意图:从生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个山清水秀,名山众2、谈话:今天,老师把其中的五座名山给同学们“搬”来了。
(展示课件第3—7页:五座名山图片)(设计意图:学生简单了解五座名山海拔高度,感受祖国山川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二、探究新知1、认识条形统计图(1)(展示课件第8页)出示问题:你能很快说出哪座山最高吗?(设计意图:为下面研究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展示课件第8页:五座名山海拔高度统计图)出示问题:观察条形统计图,你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了?从统计图中能提出哪些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初步分析图,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2)简单概括条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
2、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1)(展示课件第9页:四幅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学习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出示课件第10页的问题:该怎么画条形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制图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全班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出示制图步骤。
(3)(展示课件第11页)出示例题,指名读出例题统计表中的数据。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冀教版 (2014秋)
教学重点:认识象形统计图,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感受数学自身的价值。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关键点:让学生在体验统计的过程中,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有所体会。
解决措施: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及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先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背景,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相互交流的形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层次性。在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强调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类比、归纳的方法,让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培养思维的多元化,体现数学课堂的开1、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分类和用图表示的直观性,培养初步的数据整理意识,体会数学的价值,渗透不挑食的,合理饮食的教育。
3、出示四种蔬菜含有钙铁锌的统计图,学生观察了解这四种蔬菜的钙铁锌含量。
4、进行不挑食,合理饮食的教育。我们今后应当怎样吃饭?
学生谈发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观察统计图后说一说哪种蔬菜含钙铁锌最高,哪种蔬菜含钙铁锌最低。
学生各抒己见。
小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缺少钙铁锌的危害,起到教育的意义。
1、根据学生爱吃的蔬菜进行分类
2、数一数每队各有多少人?
《统计》课时教学设计2
《统计》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复式统计表.教学要求: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以及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3.通过对自己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1.认识复式统计表,并能正确填写.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1.掌握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2.填写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教学准备:学生了解自己现在的体重,教师准备本班学生读一年级时的体重数据和统计表2张(与教材第106页的统计表一样),复式统计表每两人共一张(与教材第107页的复式统计表一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1.出示本班学生读一年级时的体重数据和统计表格1.这是我们在读一年级刚入学时的体重情况,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数据填写表格.体重(千克)15以下16~20 21~25 26~30 31以上人数同桌合作填写,小组交流.2.你们现在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出示统计表2,贴在黑板上.好,老师还想了解我们班同学体重在15千克以下、16~20千克、21~25千克、26~30千克、31千克以上的各有几人,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举手来统计)派学生代表填写统计表.(一人清点人数,一人填写.)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自己分析,教师根据学生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超重的要加强体育锻炼,偏瘦的也要加强锻炼,还要增加营养,合理饮食,别挑食.)你们知道你们现在的体重与在一年级时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吗?下面我们就来和在一年级时的体重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体重发生了什么变化.二、自主探索,领悟新知1.把一年级时同学们的体重情况统计表和现在同学们的体重情况统计表贴在一起,让同学们进行比较.从这两张统计表中,你们知道你们的体重发生了什么变化吗?你们发现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吗?同学们说得很对,一会儿看这张表,一会儿又要看那张表,眼睛都看花了,我也觉得很不方便.为了更方便、更清楚地看出咱们班同学在一、二年级时的体重情况,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写在一个表中.2.出示复式统计表. (1)认识复式统计表. 15以下 16~20 21~25 26~30 31以上一年级 二年级观察上表,有哪几个项目?分别是什么?(2)明确: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为“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 3.填写统计表.同桌填写,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4.分析复式统计表.(1)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学法尝试:从这张表中我发现我们现在的体重比在一年级时的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我还知道了一年级时体重在多少千克之间的人数最多,在多少千克之间的人数最少;我还知道了二年级时体重在多少千克之间的人数最多,在多少千克之间的人数最少;我还知道了最多的人数和最少的相差多少.我发现用复式统计表统计、分析问题时,一眼就能看得很清楚.]小组讨论,派代表汇报.(2)对于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你想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教材第108页的“做一做”.统计本班和另一个班的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 (1)分组调查,收集数据. (2)填写统计表.(3)根据统计情况分析数据.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调查本班同学喜欢参加哪些体育项目,并将结果填入下表.体重(千 克 ) 人数 年级体育项 目 人数 性别男生 女生[学法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不仅认识了复式统计表,而且还学会了填写复式统计表,并且知道了复式统计表的作用和意义.用复式统计表统计,真方便.]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后作业,辅助消化 练习二十二第1题. 教练创新课后作业指导练习二十二第1题:可以让学生分组调查,然后由小组汇报调查结果填入表中,最后分析统计表.补充习题及解答1.观察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练习. (1)喜欢()的人最多.(2)喜欢()的人最少. (3)男生喜欢()的人最多.(4)女生喜欢()的人最多.二(1)班同学最喜爱的玩具统计表男生 3 4 13 10 女生 14 6 122.快乐动物园.先统计动物的只数,填入下表,再完成后面的练习.玩 具人数性别大的 小的(1)()最多,()最少.(2)一共有()只动物.(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解答:1.(1)布娃娃(2)熊猫(3)小汽车(4)布娃娃2.(1)猴老虎(2)54]统计 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 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体验动态统计的数据的收集过程,初步学会画“正”字统计数据的方法.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可以用1格表示5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及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掌握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图绘制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动物只数类 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每天上学是坐车,还是步行啊?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着方便.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09页情境图.你们看,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有小轿车、面包车、大、小客车、货车,这么多的车,它们各开过多少辆呢?你能统计吗?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这四种车的数量?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代表汇报,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归纳:车子开得很快,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必须抓紧时间及时记录.因此,统计动态的事物,要先分好类,然后出现一个就统计一个.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学习动态统计.(1)再次显示教科书第109页情境图,小组记录过往的四种车辆.每种车各有多少辆?小组汇报,并说说统计的方法.比较:哪种记录方法又快又便于统计?小结:小组分工合作,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又快又便于统计.(2)课件出示例2统计车辆的结果.明明等几个同学也在统计,他们统计了20分钟,结果是这样的:种类辆数50 30 25 102.制作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没有标出数量的条形统计图.(1)小组讨论;怎样画统计图?每小格表示几辆车为好?[学法尝试:我这样画:用1格表示1辆车,有50辆车,要画50个格子,哎呀!这样格子不够,如果再画格子,太麻烦了;我想用1格表示2辆车,50辆车需要画25个格子,这样还是麻烦,我又这样想:可不可以用1格表示5辆车或者10辆车,这不就方便多了吗?如果我用1格表示5辆车,50辆就画10格,30辆就画6格,25辆就画5格,10辆就画2格.多方便啊!]小组汇报,全班交流.①用1格代表1辆汽车,结果格子不够了,再画格子太麻烦.②用1格代表2辆汽车,需要画25格,格子也不够用.③用1格代表5辆汽车,50辆只需要画10格,30辆就画6格,25辆就画5格,10辆就只需画2格.讨论:以上三种方法哪一种方法表示比较好?结论:第③种方法很好.教师小结:当数量较大时,用1格代表5个单位比较方便、快捷.(2)师生共同把统计图画完.(3)看图分析.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10页填空的第(1)至第(3)题.(4)小组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种车?为什么?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教材第111页“做一做”.1.课件出示情境图.佳美电器商店电视机一周销售情况如下.(出示统计表)请大家分别说一说一周的销售情况.2.出示统计图.学生独立填写,小组交流.3.分析统计图.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收获?[学法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明白了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有很多种方法,在数量比较小的时候,可以用1个格子表示1或2个单位,在数量比较大的时候,可以用1个格子表示5个或者更多的单位.]五、课后作业,辅助消化练习二十二第3题.教练创新课后作业指导练习二十二第3题:多媒体出示情境图后,学生自己观察,独立完成.完成后组织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补充习题及解答1.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班级二(1)班二(2)班二(3)班二(4)班包数(1)()班领的牛奶最多,()班领的牛奶最少.(2)二(1)班和二(2)班一共领了()包牛奶.(3)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2*.下面是红星小学今年植杨树、柳树、松树、柏树的情况.请你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和问题.树种棵数300 600 400 200(1)统计图中每个表示()棵树.(2)一共植了()棵树.(3)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解答:1.略2*.(1)100(2)1 500]统计第三课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统计知识的练习.教学要求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2.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实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统计方法.教学重点1.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2.分析,根据统计图表,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导入新课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爱看的电视节目,将结果填入下表.动画片新闻 歌舞 相声小品 男生 女生2.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3.分析.(1)看()的人数最多,看()的人数最少. (2)你最喜欢看().(3)根据这些情况,你想提出什么建议? 二、课堂练习,巩固旧知1.看统计图,完成后面的练习.小明调查小朋友们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1)请你完成下面的统计表.蔬菜人数(人)(2)根据统计表填空.①一共调查了()人.②喜欢吃白菜的有()人,喜欢吃黄瓜的有()人. ③喜欢吃白菜的比吃茄子的多()人.④你想对小朋友们说些什么? 2.练习二十二第2题.你参加过几次学校组织的体检?视力怎样?请你选择二年级和五年级各一个班,填写统计表.节目 人数5.0以上 4.9~4.7 4.6~4.3 4.2以下二年级() 五年级()(1)二年级5.0以上的有()人,五年级有()人. (2)二年级4.2以下的有()人,五年级有()人.(3)5.0的视力是正常的,低于5.0的,二年级有()人,五年级有()人.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三、深化练习,加深印象多媒体课件出示:踢球的情境图.请你统计一下,他们各射中了多少个,并填入下表,完成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姓名 小明 洋洋 小东 个数(个)(1)()射中的最多,()射中的最少. (2)最多的比最少的多()个. (3)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课后作业,辅助消化 练习二十二第4题. 教练创新课后作业指导视 力人数 班级练习二十二第4题:小组合作统计数据,独立填写统计表和统计图.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和建议.补充习题及解答1.统计下面水果的个数,并填入下表.同时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及回答提出的问题.水果个数(1)()最多,()最少.(2)一共有()个水果.(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2.先算出下面饮料各有多少瓶,填入下表,再完成统计图及回答提出的问题.饮料瓶数(1)每个代表()瓶.(2)比少()瓶.(3)和一共有()瓶.(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解答:1.(1)樱桃香蕉(2)65 2.(1)10(2)30(3)90]。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5、统计)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5、统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第九单元所学内容,包括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能够正确使用柱状图和折线图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能够正确读懂柱状图和折线图。
•能够通过统计图表分析数据。
2. 难点•理解统计图表的含义。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统计图表。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统计图表范例。
2.教材: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单元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第九单元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统计?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统计?2.讲解统计图表•通过例题讲解柱状图和折线图的制作方法,让学生理解统计图表的作用和意义。
3.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自行制作柱状图和折线图,并分析数据。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统计图表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表。
2.统计图表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给定的统计图表,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统计图表的理解。
3.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制作统计图表,并交换分析结果。
4.拓展延伸•展示更复杂的统计图表,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性、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2.作业评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统计图表的掌握情况。
3.出题方式:设置一定难度的综合题目,考察学生对统计图表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分析教学效果:总结本次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2.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观察学生反馈:观察学生对本次教学的反馈意见,根据学生需求调整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3统计(3)-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3统计(3)-冀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数和中位数。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数和中位数。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老师通过展示若干个图表,引导学生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这两个概念。
2. 讲解新知识
2.1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老师给出一组数据作为示范,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求和再除以个数的方法计算出平均数,并注意平均数与数据中实际取值的关系。
2.2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老师给出一组有序的数据作为示范,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找出中间一个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来计算出中位数,并注意中位数与数据中实际取值的关系。
3. 知识运用
3.1 经典案例分析
老师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通过计算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3.2 实际应用分析
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际问题,如班级中考试成绩的统计、水果店里销售数据的统计等,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平均数和中位数,并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4. 课堂小结
老师通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经典案例和实际应用的分析,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中,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使得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得到很大提升。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掌握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八单元《统计》(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八单元《统计》(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3.学习如何用图表展示统计数据。
二、教学内容
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统计调查方法
3.统计数据的图表展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 统计调查方法
难点: 1. 统计数据的图表展示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下》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3.学生:提前布置统计调查任务,准备相关数据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一个统计数据的实际案例,引起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 学习(15分钟)
1.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统计调查的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简单的统计调查,并收集数据。
3. 练习(20分钟)
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调查活动,收集数据,并整理成表格。
4. 总结和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展示他们整理的数据表格,并讨论如何用图表展示这些数据。
六、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展示数据和图表的方式,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并能独立进行统计调查和数据展示的能力。
七、作业
1.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挑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更深入的统计调查。
八、教学过程评价
本节课主要通过案例引入和实际操作,激发了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统计(一)》教学设计课本94、9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调查表、统计图、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设计:一、兴趣导入1、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谁想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2、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的小动物都是非常可爱的。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小动物,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教师逐个板贴:小猫、小狗、小兔、小鸡)3、大家喜欢他们吗?现在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种小动物中我们班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多,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少?你们想知道吗?我们就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喜欢这几只动物的情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并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1、收集整理数据(1)、请学生从学具袋里的四张动物卡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投在票箱里。
小猫小狗小兔小鸡(或用表格文字打钩:学生活动。
(2)、合作完成数据统计谁想念动物卡?谁到黑板上来记录?请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记录。
(黑板上没有表格,只有4种动物,有学生自己决定用“∨、正字、等”)2、制作统计表(1)、完成统计表有和黑板上记的结果不一样的吗?我们一起把统计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注意统计人数是否和实际人数一致。
)我们已经把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统计出来了,看看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统计图不够清楚)(2)、探索完成统计图尝试:统计表不够清楚明了,有没有其他的统计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明白的?(出示统计方格纸)请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试着涂一涂,完成统计图。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教案:学生的统计知识如何提高?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教案:学生的统计知识如何提高??数学统计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小学二年级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术语和方法,以便能够准确地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
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统计知识,不仅可以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可以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统计知识呢?一、培养好奇心和兴趣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烈的年龄,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假期里安排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活动,如品尝不同种类的水果或蔬菜,考察班级中谁喜欢哪些水果和蔬菜,制作“水果与蔬菜最爱排行榜”等等。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让他们了解更多的事物,并将统计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通过分组练习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设计问卷,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并根据自己的数据进行分组分析。
比如,让学生计一个小调查,询问同学们最喜欢的游戏,然后将结果汇总到一起,按照游戏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哪种类型的游戏更受欢迎等。
三、利用游戏提高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利用游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统计方法。
比如,让学生玩一些统计相关的游戏,如“找茬”、“猜数”等,通过练习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和描述能力。
四、鼓励多方面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一些与统计相关的任务,如制作某品牌零食的销售数据柱状图、完成班级人数、班干部比例等统计表格并进行分析等等。
通过合作完成不同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并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统计知识的理解。
总体而言,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统计知识,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在愉悦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
只有真正让学生喜欢和理解统计学,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和发挥统计方法的作用。
二年级数学下:《第八单元-统计(二)》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二年级数学下:《第八单元-统计(二)》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本文是关于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八单元-统计(二)》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能够根据图表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b. 能够绘制简单的柱状图。
2. 过程与方法:a. 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b.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c. 通过游戏和实际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态度。
b.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观察数据,学习如何表示数据(20分钟)a. 让学生观察一些图表,例如表格、条形图等,并讨论它们的含义和用途。
b.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归纳总结一些常见的统计图表的特征和表示方法。
c. 巩固学生对图表的理解,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组织数据,并绘制相应的图表。
2. 第二节:学习如何绘制柱状图,进行数据分析(20分钟)a. 通过实例介绍柱状图的表示方法和构图原则。
b. 给学生一些题目,让他们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柱状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c.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绘制的柱状图,互相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3. 第三节:进行游戏和实际活动(20分钟)a. 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实际活动,例如学校操场上学生身高的测量和统计、课堂上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的调查等。
b. 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然后根据数据绘制柱状图,并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解释。
c. 引导学生从游戏和实际活动中总结归纳出统计数据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归纳总结统计图表的特征和绘制柱状图的方法;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并给出简单的解释。
2. 教学难点:学生绘制柱状图时的构图原则和技巧;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时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科书、图表和绘图工具。
2. 教学媒体:投影仪、电脑和多媒体课件。
《统计》教学设计(二次教案
《统计》教学设计(二次教案《统计》教学设计(二次教案)一、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不仅把“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
新课标中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要求是: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统计实践过程中形成认知矛盾,探索、解决“以1当2”即1格表示2个单位的问题。
因此,本课知识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由每格代表1个单位扩大到每格表示2个单位。
为今后第二学段1格表示多个单位及高段相关统计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把收集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调查表,统计图教学过程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是大象咪咪的生日,它想邀请你们一起去参加它的生日宴会,你们高兴吗?不过,咪咪遇到了一个问题:它妈妈告诉它,待会儿会有很多小猫、小狗、小兔和小乌龟来为它庆祝生日,它想知道每种动物各来了几只?你们愿意帮它吗?(贴图片)二、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1、课件显示动物们陆陆续续走来,学生心里默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统计的教学设计(特级教师:骆玲芳)为一块附带内容,从四年级开始集中用几课时教学生学习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应该说我们不化或很少化精力去思考统计的教学。
然而今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我们的学生——21世纪的公民,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他们需要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必须具有一定的收集与处理信息、作出决策的能力,同时能够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
为此,《课程标准》把“统计与概率”作为四个领域的内容之一,并且具体制定了各学段的要求。
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现实已摆在面前,我们该如何进行统计教学,孩子该如何学统计……带着这些问题,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设计了《统计》一课,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思路与环节在低年级中教学统计,必须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又要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整节课分两大块,第一块是引入、展开,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第二块实践应用。
1、引入(1)出示熊猫、猴子、小鹿图片。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呀?我想知道熊猫、猴子、小鹿各有多少只,你们有什么办法?(2)创设情境,教师报图片学生记录。
学生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
(3)反馈记录情况,交流评价记录方法(投影展示各种记录方法)请同学介绍记录方法,比较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有什么好处。
(4)学生取图验证记录是否正确。
[课一开始出示图片,有意制造矛盾冲突,让静态的动物图片动态口述出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数学问题从情景中自然发展而成。
统计动物图片张数,分二次操作,第一次记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方法,为探索问题的解决,各显神通,交流比较不同的记录方法,突出感知划“正”字的方法;第二次通过静态的图片,体会收集数据方法的多样化,数一数也是很好的办法。
既是解决问题的实践又是验证,通过前后比较对问题解决进行回顾和评价,从而证实方案是否简捷、易行,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最优化”解题思路。
我认为这样的设计能促使学生有效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对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的了解事实上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我们必须牢记的事实是:不能以教师主观的解释来代替学生的真实思想,应该意识到,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也未必是数学教师所期望的]2、展开(1)出示散乱的电视机、计算机、录音机和手机图(2)议一议:要把这些东西统计出来,你们认为必须先知道什么?(有哪些东西、有多少)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能很快看出这几种电器的多少?学生思考、商量(可以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也可以在格子里涂色记录等等)(3)学生交流方案,师根据情况出示象形统计图。
(出示统计表)二(1)班小红准备把上面的东西分类记录在统计表里;(出示统计图)小兰准备在格子里涂颜色记录,你们猜猜,她会怎么涂?(是几就涂几格。
如果是1台,就从下往上涂1格,3台就涂3格)那我们先要在左边写上数,说明一格表示1台。
这么多方法,你准备怎么记录?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各有几台。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小朋友帮忙,也可以找老师。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数量(填表、涂色等)(5)反馈整理数据的表示形式。
评价唯度:正确、美观(6)看图填一填(电视机比电脑多3台,手机比录音机少2台,录音机比电视机少3台)思考: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孩子在入学前,已有在成年人指导下分类的经验,例如,父母鼓励孩子帮忙归类蔬菜,并指出“这些放在冰箱里,这些放到架子上”。
这些非正式的经验有助于儿童发展对“归在一起的东西”的理解。
通过谈论什么同什么归在一起,儿童形成了用于描述特征、分类的重要词汇,并发展了根据标准分组的非正式概念。
为此,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议一议,要把这些散乱的东西统计出来,必须先知道什么,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能很快看出这几种电器的多少,促使学生思考。
学生通过对散乱的电视机、电脑、手机、录音机进行归类整理,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从中发现电视机、电脑、手机和录音机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克服一对一的方式,让每个学生看统计图、表填一填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思考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不但可以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涂色感知条形统计图中,先不标上数据,让学生大胆地猜测怎么涂,给学生留下自由的思考空间,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学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
但由于学生年级低,教师必须明确这一学段的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不任意拔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作适当的引导,以确保基本要求的实现。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个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学设计应考虑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实践应用(1)小组活动。
下个星期,二(1)要搞个活动。
他们准备买一些水果,骆老师调查了一些同学,每人说出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调查结果骆老师已经装在这个信封里。
现在我们四个人一组把调查结果表示出来,贴的图要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欢吃什么什么水果的人最多。
(2)成果展示从这些统计图中,能一眼看出喜欢哪种水果的人最多?相互评价,发现同一种水果应该排在一起,排队要排直,应该一一对应,比多少时,应该起点对齐。
(3)交流评价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能一眼看出喜欢吃草莓的人最多,你还能发现什么?(如共调查了20 名同学,喜欢吃草莓的人数最多,喜欢吃西瓜的人数最少,买草莓和桃子更好些……)如果请你帮我们班去买水果,你准备买什么?为什么?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些?理由是什么?[这一环节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最喜欢吃的水果”统计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贴图,完成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理材料后,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交流评价中体会统计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你还能发现什么是一个发散性问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多提问题,这对于理解统计的意义很有好处。
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注意贴图指导]4、小结(1)板书课题:统计](2)反思:从刚才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教师点拨: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了可以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还知道了可以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分类记录。
小朋友可以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很多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小结在一节课中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方法。
这不仅是数学内化的需要,也是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思想、方法的需要。
认识自己、控制自己、调整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形成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可能说不到点子上、说不完整,而剥夺学生的权利。
因此,重视这一环节的设计,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主体性的发展。
]5、综合训练(1)学生独立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你能不能把这份四月份天气情况表也记录在统计表和统计图里呢?这里每一格代表几天?(2天)如果6天就涂6格,请试一试。
(2)反馈交流统计表及统计图。
从这个统计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这个月晴天最多,雨天最少;晴天比雨天多8天等)你们猜猜,明年四月的某一天,很可能是什么样的天气?是什么天气的可能性最小?(很可能是晴天,是雨天的可能性最小)[这一情景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多观察,选取有意义的事例,通过对原始数据调查、收集进行归类整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相关的问题,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情趣,并自然渗透统计教学思想,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据统计打下基础。
]二、设计理念1、重新认识统计教学的目标传统的统计教学,我们关注的往往只是技能目标,学生是否学会制作统计表、统计图,忽视统计观念的培养。
我们说统计和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帮助人们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所以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为此,我们应该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重新认识统计教学的目标。
综合四个方面,对这节课我制定了这样几个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初步认识统计表、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完成相应的图表,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知识与技能目标)(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统计的意义。
(解决问题目标)数学思考目标: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突出体现在开始部分和第二部分具体到半抽象的过渡)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贯穿于整节课)解决问题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看图你能发现什么)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第一部分、整理数据的表示形式可以用象形图、统计表、统计图),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反馈评价、小结)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激励和尊重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使学生形成高效的、统一的、固定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此,设想整个学习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积极参加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的意识,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他们自己的思维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让学生明确表达想法,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3、体现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以往一提起数学学习,我们会自觉地把数学学习与做练习等同,这是一种误解。
本课设计力求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4、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生活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实际背景,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