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概念,理解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2.掌握小范围数据的统计和表示方法。

3.能够通过图表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概念。

2.数据的统计和表示方法。

3.图表的分析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2.利用图表进行数据展示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

2.板书、彩色粉笔、图表样本。

3.学生调查表格和问卷。

4.台式计算机和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统计”的字样,询问学生对统计概念的理解,引出调查和统计的目的及意义。

2. 学习内容(20分钟)•使用实例引出调查的基本方法。

•讲解数据的整理和分类,引导学生认识数据的重要性。

•介绍常见的数据表示方法,如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

3. 讲解示范(15分钟)老师用学生调查的实际数据进行讲解,展示如何整理数据并绘制图表,引导学生思考数据背后的关系和规律。

4. 练习(3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范围的调查,并根据数据绘制图表,交流和归纳调查结果。

5. 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调查和统计的重要性,展示学生绘制的图表,让学生对数据的分析有更深入的理解。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一项小调查并整理数据,绘制对应图表,并用一段文字总结调查结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际调查和图表绘制的练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以上是《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课《统计》的教案,希朋能够帮助老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工作。

条形统计图(一)(第一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条形统计图(一)(第一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条形统计图(一)(第一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内容包括:1. 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2.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3. 运用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目标:1. 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3. 能够运用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难点:1. 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2.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3. 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条形统计图模型、数据卡片、图表纸等;2. 学具:铅笔、直尺、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条形统计图,引起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2. 讲解概念:介绍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条形图的结构、横轴和纵轴的含义等。

3. 制作方法:详细讲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包括收集数据、确定横轴和纵轴的刻度、绘制条形等。

4. 实例演示: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展示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操作。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如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大小、趋势等。

6. 练习巩固: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条形统计图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1. 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2.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3. 运用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展示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2. 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例、讲解概念、制作方法、数据分析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3统计(3)-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3统计(3)-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3统计(3)-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概念。

2.感受统计中“分类、整理、比较、分析”的过程。

3.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简单的统计图形,并能够根据数据绘制柱形图、折线图。

2.掌握常见物品的图形展示,通过分析图形获取信息。

难点1.能够准确的使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统计结果。

2.能够将语言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在你们班上,男、女生的数量各有多少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教师自己统计并且制作成柱形图展示答案。

2. 知识讲解1.柱形图显示各个类别的数量或比例关系,柱子通常是竖着的,用来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数量或比例。

2.折线图显示时间或其它有序数据的变化。

折线是由点组成的线条,例如,如果想要展示一天中温度的变化情况,将每个时间点的温度连接起来就能得到一条折线。

3. 实践操作1.学生填写自己姓名、性别并用柱形图表示出来;2.使用折线图展示不同城市的平均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4. 总结归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了解到了什么是统计,以及统计分析的过程是什么?•表达自己数学结果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5. 课堂作业1.使用柱形图显示自己的四季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变化情况;2.使用折线图显示自己家中一年中各月份开空调的小时数。

四、教学反思1.导入新课环节可以更好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2.图形分析的部分,建议在这里多耗费一些时间,可以让学生自己在黑板或是草稿纸上体验一下;3.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差不多的数据样本,因为教学的时候需要向学生演示数据的可视化呈现方式。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5、统计)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5、统计)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5、统计)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的总复习,主要内容涵盖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回顾第九单元所学的统计内容,加深对统计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和表示。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统计数据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常见的统计图表及其分析。

2.难点:学生如何理解并运用统计学中的概念与方法,如何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 Warm-up(热身)•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回顾第九单元所学的关于统计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复习。

2. Presentation(呈现)•通过教师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如数据、调查等,并展示不同的统计图表,让学生理解数据的呈现形式。

3. Practice(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通过实际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训练学生的能力。

4. Application(应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班级中收集数据并制作统计图表,让学生实践运用所学知识。

5. Summary(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回顾,强调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说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统计学的理解和应用上存在一些困难,学生对于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力较弱。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通过更多的实际案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帮助学生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六、说教学结束本节课的总结是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统计学内容的总复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运用。

二年级数学《统计》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统计》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统计》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数据的特征,了解数据的可变性和分类。

2.学生能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3.学生能够通过简易图表进行数据的展示和说明,初步了解图标和表格的应用。

教学重点1.数值分类;2.数据的统计方法和处理方法;3.数据的图形表达。

教学内容与时长活动计时活动1:了解数据10分钟活动2:数据分类15分钟活动3:数据的统计方法和处理方法20分钟活动4:数据的图形表达25分钟教学步骤活动1:了解数据•导入(2分钟)通过导入课堂互动打破陈旧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师可以请学生说出自己家里的收纳柜或书架和里面放置的物品,以展示大家都有一些数据在生活中。

•数据的搜集(8分钟)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学生、班级或学校的一些数据,例如:1.你喜欢的季节是什么?2.你每天在家花费的时间?3.你在班级、校园中最喜欢什么地方?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调查问卷,以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数据。

活动2:数据分类•数据分类的基本概念(5分钟)介绍简单的数据分类方法,例如将自然现象的数据按照天气、风力强度、时间等分类。

•实际操作(10分钟)请学生们动手将自己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可以使用简单的表格、条线图等方式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更直观的展示和了解数据。

活动3:数据的统计方法和处理方法•初步数值统计(5分钟)浅谈数据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谈论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众数等特征。

•计数方法介绍(10分钟)介绍常见的计数、统计方法,例如分类初识、频数、百分比等,为后面开展数据分析、统计和科学方法做准备。

•统计分析(5分钟)初步介绍数据分析、统计和科学方法,例如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等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据展示得出自己的观点。

活动4:数据的图形表达•图形表达的引导(5分钟)教师介绍图形表达的基本概念、重要作用和想要展示的信息等要素,为下一步选择图形做准备。

•图形表达的实践(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数据和上一步鼓励的发现,设计合适的图表或图形展示数据,并引导学生思考数据为什么呈现出现象,影响的因素是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统计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学生能够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并从中提取信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简单的数据分析。

2. 难点:用图表表示数据,并从中提取信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游戏的方式引入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约30分钟)-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数据,如何收集数据,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排序。

-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数据,从而得出一些结论。

- 数据的表示:教师可以介绍如何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如条形图、柱状图等,并让学生尝试自己制作图表。

3. 练习与反馈(约20分钟)-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4. 小结与作业(约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结果性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冀教版 (2014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冀教版 (2014秋)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认识象形统计图,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感受数学自身的价值。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关键点:让学生在体验统计的过程中,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有所体会。
解决措施: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及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先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背景,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相互交流的形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层次性。在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强调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类比、归纳的方法,让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培养思维的多元化,体现数学课堂的开1、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分类和用图表示的直观性,培养初步的数据整理意识,体会数学的价值,渗透不挑食的,合理饮食的教育。
3、出示四种蔬菜含有钙铁锌的统计图,学生观察了解这四种蔬菜的钙铁锌含量。
4、进行不挑食,合理饮食的教育。我们今后应当怎样吃饭?
学生谈发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观察统计图后说一说哪种蔬菜含钙铁锌最高,哪种蔬菜含钙铁锌最低。
学生各抒己见。
小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缺少钙铁锌的危害,起到教育的意义。
1、根据学生爱吃的蔬菜进行分类
2、数一数每队各有多少人?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类统计2优质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类统计2优质教案

分类统计教学目标:1. 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 体会分类的多样性及分类统计的意义。

3. 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标准分类、统计,会填统计表。

2. 能利用身边实际例子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对分类标准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谈话导入:1. 师:大家喜欢大海吗?你最喜欢到大海边做什么呢?师:那好,现在就让我们到大海边玩耍去。

2. 学生交流。

多媒体课件,播放如书情景图那样的动画。

由观海人提出问题,“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1. 解决问题: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1)引导:到底有多少人呢?怎么样才能知道?生可能回答:大约有30多个。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

生:分类数不容易数错。

师:到底有多少人呢?(2)提问:怎么样才能知道?师:那怎么样进行分类呢?师: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数一数,将结果填在表中。

师:谁来说说你统计的结果?刚才大家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来统计,最后得出了什么样的结果呀?生:按男女分类,按戴不戴泳帽分类。

2. 学生独立数数,填表。

三、继续交流,自主探究:1. 师:刚才我们大家统计了正在游泳的人数,你还想统计什么?师:咱们先来解决“海里一共有多少艘船?”这个问题。

你打算按什么标准分类,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 师:请大家按照分类标准数一数,再将结果填在表中。

学生观看大屏幕,指名提出问题集体交流。

3. 小组交流不同的分类标准:大小种类。

4.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都非常积极投入,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

多媒体课件播放观看花灯的情景,引入需要解决的问题。

5. 师: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分类统计,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做简单回顾与整理。

四、走进生活,拓展应用。

出示练习题:1. 让学生快速完成“自主练习“的第一题。

2. 多媒体课件播放观看花灯的情景,引入需要解决的问题。

2024《统计》优秀二上说课稿范文

2024《统计》优秀二上说课稿范文

2024《统计》优秀二上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统计》。

该内容是2024年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四单元第2课时,主要涉及基本统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总结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统计方法;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总结的能力;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喜欢单纯的观察统计数据,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常用统计方法;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有效观察、记录和总结统计数据。

四、说教法学法本课采用的教法是示范引导法和讨论交流法。

通过示范引导,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统计数据;通过讨论交流,促使学生思考和探讨统计问题,共同发现统计规律。

五、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投影仪展示教学素材,以图表和图片的形式呈现统计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问题引入新课,例如:“你们认为班级中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请用手举起。

”通过学生的举手情况,搜集班级同学对喜欢的水果的统计数据。

2. 探究新知通过示范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统计数据,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统计问题的探究。

例如,通过示范学生观察教室内同学的眼睛颜色,并记录下来。

然后让学生讨论和总结不同眼睛颜色的人数,引导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方法。

3. 拓展应用通过展示一组图表和图片的统计数据,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进一步探究统计的方法和应用。

例如,展示一个关于动物数量的柱状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相关问题,如“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等。

4.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技能。

例如,让学生根据一组数据绘制柱状图,或者根据柱状图回答相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统计教案 冀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统计教案 冀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统计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统计与数据的概念。

2. 能够分辨常见的统计图表,并能够使用简单的图表进行数据呈现。

3. 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推理。

教学准备1. 教材:《认识统计教案冀教版》二年级上册。

2. 教具:纸张、铅笔、计算器。

3. 学具:统计图表卡片、计数器。

4.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导入与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到的有关数据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

导学(10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什么是统计,统计的作用及常见的统计图表。

2. 分发统计图表卡片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图表,并尝试猜测图表所代表的数据。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图表更直观地呈现数据。

实践操作(20分钟)1. 按照教材内容,在黑板上绘制柱状图和折线图的示例,解释图表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2. 让学生结合示例,用统计图表卡片上的数据练绘制柱状图和折线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比较。

3.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图表,回答相关的问题,如哪种图表更直观、哪种图表更适合比较等。

拓展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并使用柱状图或折线图呈现数据。

2. 让学生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统计图表,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讨论。

总结与复(10分钟)通过讨论和回顾,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对统计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评估在实践操作和拓展应用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学生的图表绘制和数据分析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继续引导学生研究其他常见的统计图表,如饼图、散点图等。

2.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数据,激发他们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统计图表,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环节,增加了学生对统计的实际应用的理解和兴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深化学生对不同统计图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5、统计)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5、统计)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5、统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第九单元所学内容,包括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能够正确使用柱状图和折线图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能够正确读懂柱状图和折线图。

•能够通过统计图表分析数据。

2. 难点•理解统计图表的含义。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统计图表。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统计图表范例。

2.教材: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单元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第九单元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统计?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统计?2.讲解统计图表•通过例题讲解柱状图和折线图的制作方法,让学生理解统计图表的作用和意义。

3.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自行制作柱状图和折线图,并分析数据。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统计图表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表。

2.统计图表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给定的统计图表,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统计图表的理解。

3.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制作统计图表,并交换分析结果。

4.拓展延伸•展示更复杂的统计图表,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性、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2.作业评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统计图表的掌握情况。

3.出题方式:设置一定难度的综合题目,考察学生对统计图表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分析教学效果:总结本次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2.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观察学生反馈:观察学生对本次教学的反馈意见,根据学生需求调整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一)教学内容:课本41-44页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将信息整理分类。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3、会读条形统计图、会制作统计图中的直条。

4、在统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初步体会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教学关键:条形统计图制作的要求和步骤。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实物图等。

教学过程:一、信息整理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过生日吗?这个月有谁要过生日呢?那么如果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每个月有几个小朋友要过生日,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生答)过渡:大家的想法真不错!我们可以将根据过生日的月份将小朋友进行分类。

我们来看小丁丁他们班就将同学生日的月份进行了分类。

出示课本41页图:1、你看懂些什么?2、汇报:可能出现的回答情况。

3、完成统计表。

【在统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条形统计图1、认识统计图质疑:刚才通过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个月过生日的的人数,并完成了这张统计表。

怎么才能一眼就比较出每个月过生日的人数呢?(学生试说)出示:欢欢的条形统计图。

师介绍各部分名称:标题、名称、刻度、统计项目。

2、看书交流统计图的画法。

1)组内交流2)汇报:可能出现的回答情况。

3)小结:我们还可以把统计表画成图,这里的横线表示生日的月份,这里的竖线表示人数,每个格子的大小都是相等的,一格就是表示一个人,有几个人就涂几格。

4)请小朋友完成统计图。

注:在涂格子时,先找到最高点,然后按一定的顺序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涂,记住不要涂在格子外面。

3、揭题:像这样用直条的长度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称之为“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4、根据条形统计图来回答问题。

(课本41页题目)【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各部分的组成,并且会画简单条形的条形统计图中的直条。

让学生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探究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思维碰中自我反思和吸收,从而得到各自不同的发展。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用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进行数据展示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3.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用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进行数据展示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案PPT。

2.教学用具:糖果、水果。

3.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范例。

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孩子们观察一下,然后引导他们好好观察,发现图片中有哪些共同点,以及有哪些不同点,进而引出今天的主题——统计图和统计表。

2. 讲解在导入之后,分享一下统计图和统计表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

并且介绍采集的方式,如糖果、水果以及其他数据的来源。

3. 语言文化在讲解环节之后,总结出“统计”,介绍统计相关的一写术语。

以及用数轴,展示不同体重的人群分布和人数。

4. 正式学习通过一些范例的讲解和做题,让孩子们快速掌握了对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认识。

接下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份统计图,统计表,并对图表的信息进行分析。

5. 分享与总结小组合作完成之后,让每个小组进行分享,让孩子们理解到合作的意义,同时也复习了今天所学的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化了孩子们关于统计图、统计表的认识和作用,通过一些实例,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统计图、统计表的作用。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孩子们也更加理解了合作的意义,并且锻炼了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对于后续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加强调,有效提升孩子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案 第三课时 统计(3)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案 第三课时    统计(3)

第三课时统计(3)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5~56页,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教学提示教材选择了学生看儿童节目的事例,设计了“最喜欢的儿童节目调查”,让学生以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解决调查的问题。

让学生体会统计的重要性和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性,从而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过程中,可以让每个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儿童电视节目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然后收集起来,一个人读,其他人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并整理。

然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认识到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的简便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收集简单的数据,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能尝试用调查数据说明问题。

过程与方法:结合最喜欢的儿童节目调查活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 以及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一些事例的调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运用数据表达、交流以及说明问题的作用,知道应该尊重调查结果。

重点、难点重点: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难点:体会用数据表达、交流以及说明问题的重要性,知道应该尊重调查结果。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师:(课件出示各种儿童电视节目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儿童节目吗?你最喜欢哪个儿童节目?可以和大家说一说吗?生1:我喜欢看“第一动画乐园”,可以观看许多我喜欢的动画片……生2:我喜欢看大风车,这个节目的主持人特别风趣……生3:我喜欢看“智慧树”,可以增长许多小知识…………2. 师:小朋友们都喜欢看儿童节目,这些节目是专门为了小朋友们设计的,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增长我们的知识,这样的节目老师也很喜欢呢,今天我们就结合这些儿童节目来继续学习“统计”(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和孩子们谈论儿童节目,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合作学习师:请小朋友们把自己喜欢的儿童节目写到一张纸条上,然后交给老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天气》参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天气》参考教案
4.全班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用不同符号表示。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你们有办法解决吗?同桌讨论一下,看有什么办法?
生1:先数晴天有多少天,再数阴天有多少天,然后数雨天有多少天。
生2: 直接数容易乱,数一个划一个。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可以,你们能不能想出其他方法来表示这些数据呢?比如,用红点表示晴天……
教师要及时鼓励(肯定)学生用不同的记录方法。
师:下面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然后用图形或符号表示天气情况,分工合作,表示出来。
2.交流展示不同的记录方法。
除教材上的几种记录方法外,只要学生的记录正确就要给予鼓励。
师:各组选一个代表展示一下你们的统计方法和结果。
师:哪组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
●这个月有17个晴天,8天阴天,5天雨天。
●我知道这一个月里晴天多,雨天少。
●我知道这一个月里晴天比阴天多9天。
●我给大家提个问题:这一个月里雨天比晴天少几天?
3.用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师提出要求,放手让学生去涂。
师:请大家把整理的数据用不同颜色在教材中的格条图上表示出来。
四、实践活动
整理书包中的书本,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提出把统计结果填在教材第53页的统计表的要求,让学生自主完成。
师:刚才我们分组统计了某地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请你把统计结果填在第53页的统计表中。
学生独立填统计表
2.分析统计结果。
提出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谁愿意把你填的统计表展示给大家?
师: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2:乌云表示“阴天”。
生3:有乌云带雨点的表示“雨天”。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统计表初步》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统计表初步》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统计表初步》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表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2.掌握统计表的读取与分析;3.学会根据统计表制作简单的图表;4.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察和分析能力;5.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统计表初步》。

三、教学重点1.掌握统计表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2.通过实例学习,运用统计表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表示。

四、教学难点1.运用统计表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表示;2.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教材: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统计表初步》;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标签纸、直尺;3.学具:图表模板、计数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教师可利用幼儿园接触较多的统计环节,如班级人数统计等,引入统计表的概念。

(2)出示一张包含学生身高信息的统计表,并让学生查看统计表的构成要素。

2. 讲解统计表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1)统计表的定义:统计表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有关同一现象或事件的数据的表示形式。

(2)统计表的构成要素:统计调查问题、调查对象、调查时间、调查方法、数据等。

3. 进行统计表的读取和分析练习(1)让学生合作进行统计表的读取和分析练习,并相互讨论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在统计表中找到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有什么规律和特点?•你能通过统计表得出什么结论?4. 统计表的制作练习(1)教师出示一组统计调查数据,并要求学生根据数据制作统计表。

(2)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使用标签纸、直尺等工具制作统计表,并在黑板上展示成果。

5.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2)同学们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数学课,学生们掌握了统计表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能够读取和分析统计表,并学会了根据数据制作统计表。

教师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统计情境,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实践,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第三单元统计(整单元教案)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统计(整单元教案)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统计(整单元教案)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学生将学会使用图表和图形来展示数据,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和图形来展示数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的掌握。

2. 图表和图形的正确使用和解读。

3. 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笔记本、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

2. 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3. 示例:通过一个实例,展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练习。

第二课时:图表和图形的使用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图表和图形的使用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图表和图形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3. 示例:通过一个实例,展示图表和图形的使用的过程。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图表和图形的使用的练习。

第三课时: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的必要性。

2. 讲解:讲解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3. 示例:通过一个实例,展示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的过程。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的练习。

板书设计: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图表和图形的使用3. 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作业设计:1. 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根据实际问题,使用图表和图形来展示数据。

3. 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

课后反思: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图表和图形的使用、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理解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水平。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水平。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把收集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同学们都喜欢吃水果吧!请你说一说,你最喜欢吃哪些水果?为什么喜欢?
2.老师这里有三种水果卡片(展示图画:梨、香蕉、苹果),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就把你手中的★贴在哪种水果的下面。

(每人只能选一种)学生活动,贴★。

3.现在老师想知道,喜欢吃这三种水果的各有多少人,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少?怎么办呢?(把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统计出来)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相关统计方面的知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己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喜欢吃每种水果的人数?
2.班内交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出人数?
生:数数、画○、画△、画□、画√、画“正”字……
3.小组合作:用最喜欢的方法把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统计出来,并把统计的数据填在统计表中。

喜欢吃的水果

香蕉
山楂
4.绘制条形统计图:
(1)引导学生观察:喜欢吃香蕉的人数较多,提供的方格不够,怎么办?(2)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在下面的统计图中表示统计的人数?
(人)最喜欢吃的水果
梨香蕉苹果
(3)班内交流:学生自己的想法。

(4)在此基础上总结:能够用1个方格代表2个人,以后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1个方格代表5、10等更大的单位。

(5)根据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的方格中途色。

(6)展示学生作业,并问为什么这样涂色?让学生说明涂色的理由。

5.看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1)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完成课本95页“做一做”
(1)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
(2)跑步、跳绳、游泳这三项体育运动你最喜欢哪一项?(每人只选一项)(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小组合作统计数据。

(4)在统计图的方格中途色。

(学生独立完成)
(5)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

3.考考你:老师把二年级四个班的人数做了统计:一班50人,二班45人,三班35人,四班40人。

现在数字较大,如果还想在统计图上表示怎么办?
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比一比哪种想法最好。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