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诗 词 教 学 创 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教学创新
湖南省祁东县太和堂罗口町中学王艳美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学生接触感受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的一个切入点。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究竟该如何去品析研读教授呢?我经过十年多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对于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有了一些个人的浅识拙见: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了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又如,教
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再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佳唱着手,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采取“引趣”之法,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反复朗读调动学生的思想感情
上课伊始,从读开始,教师应重视这一环节,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无可否认,多读是有其重要的作用的,但若我们在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引,相信读的效果会好很多。在教学中,我喜欢采用读思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一读解决一问题的模式。例如,一读诗词,读准音;二读诗词,读准节奏。当然老师要讲解一些关于节奏的知识,例如从音和意上划分,五言七言朗读的一般规律等等;;三读诗词,弄明诗词意;四读诗词,体会情感……在课堂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读,通过读去体味诗词中的韵味。
三、设疑启发,激发学生的思维
讲授法作为传统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段,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被看作是“填鸭式”或者是“灌输式”的代名词,被很多人所否定。其实我们应该看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尤其是古诗文教学中在该讲解的地方必须讲解,否则学生将会对很多知识一知半解。只不过在进
行此过程时要和新的教学理念相结合,老师在讲授知识时要把学生的因素考虑在内《木兰诗》这首诗时就有许多学生不了解的内容,例如(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为什么要那样解释?(2)“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等,这些问题学生提出来,笔者并没有立即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又设计了一些小问题,比如:(1)在战场上经历过许多次战斗之后,“将军”们都死了,而“壮士”都回来了,这可能吗?依你的经验判断一下战斗后的情况。(2)在你所看过的电视剧或电影中有过女扮男装的镜头吗?请你谈一谈。学生们在对问题的探究中,会从不同的生活体验出发对同一个问题进行不同的探究因而得到答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是离不开教师适当的引导和讲评的。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适时适当的讲解和点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只有让他们参与了,他们才拥有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
四、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体会诗词意境
1、运用多媒体再现历史
优美的诗词,与作者所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作为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有关时代背景的音像资料,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彼时彼地的历史状况、社会动动态,既为教学传递信息、铺垫知识,又使学生更好地贴近作者、理解作者。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安史之乱”的史实音像资料,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宝年间,李白受到了牵连,在浔阳入狱,而且被判长期流放夜郎的悲惨状况,之后,教师补充描述道:“次年李白西行至巫山时遇赦,他即从白帝城乘舟返回
江陵。在途中写了这首诗,来抒发诗人遇赦后无比欢快的心情。”设置这样的背景情境,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与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为学好此诗开了个好头。
2、运用多媒体激活文字
如古诗《山行》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但是本地很少有孩子亲眼见过“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象,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很难让学生产生真实的体会。而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录像——画面上出现了一片深秋的枫林,如诗中所述的美景真实具体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教师接着说:“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蓬勃的生命力,诗人没有像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的赞歌。”录像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也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激活”文字,学生不但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还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3、运用多媒体动画激趣
将适用于动画展示的古诗词内容做成动画,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开启智慧,增强参与意识。比如教学《渔歌子》(张志和)一课时,可以用flash制成动画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江上
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一边播放动画片一边让学生各自用最简洁,形象的语言概括画面,再打开课本,与诗人的语言作比较,体味古诗词语言的生动形象,简洁合韵的特点。
4、运用多媒体烘托诗境
古诗词节奏,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音乐又是听觉语言,是人类心灵的诗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处。通过音乐设置情境,能够渲染气氛,烘托诗境,奏响诗词的主旋律。我在古诗词教学中,经常配合播放《禅院钟声》、《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广陵散》、《阳关三叠》等著名古曲,让优美动人的旋律,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更加真切地体会出诗人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改写诗词训练学生的理解、创新能力
古诗词的语言非常的精练,可说是字字珠玑。但对于初中生,特别是初一的来说,他们都迫切地需要了解诗词意,明白诗词的字面意思。他们也就认为翻译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这一点,我在教学时也因应实际进行了。但是,我认为,简单的翻译是枯燥的,学生也很难进入意境,所以我花在此的时间是相当少的。让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还能起到锻炼文字表达能力的作用。而学生对诗词的展开和发挥,使凝练的美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美,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解读。学生也就能突破狭窄的诗词意空间,得到另一番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