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神社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合集下载

对于日本政要频繁参拜靖国神社的看法

对于日本政要频繁参拜靖国神社的看法

对于日本政要频繁参拜靖国神社的看法我们有一个“芳邻”叫做日本,抬头不见低头见,从古至今,中日两国交流与摩擦不断。

尤其是抗日战争直至战后等一系列问题使中日关系备受关注。

针对日本政要频繁参拜靖国神社,我有如下看法:首先,要从靖国神社的概况说起,该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军国侵略主义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

由于靖国的祭祀对象包括了14名甲级战犯,使得该神社被东亚各国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而备具争议性。

其次,日本政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频频参拜靖国神社,完全是一种出于现实政治需要的官方行为,这一举动实际上是在肯定近百年来日本对外之侵略行径。

因此,参拜不参拜靖国神社,早已成为一把衡量日本政府是否有诚意对以往侵略战争进行反省的政治标尺。

它同时也是日本与亚洲各受害国间关系中一个带国际性的敏感政治问题。

长期以来,日本右翼政治势力为着某种政治需求而一直对靖国神社情有独钟;自上世纪50年代初起,已有多位日本政府首脑(首相)及部分阁员,一而再、再而三地参拜靖国神社:吉田茂首相(1951年)、三木武夫首相(1975年8月15日)、福田赳夫(1978年8月15日)、中曾根康弘首相(1985年8月15日)、首相小泉纯一郎(2001年8月13日)。

小泉纯一郎首相曾为其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之行径辩解,声称“参拜行为是内政”问题,“本人对于死去的人是不计是非的,死去的人都是‘神’,所以参拜靖国社神是日本的文化风俗”。

众所周知,德、意、日法西斯分子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亚洲地区罪行累累,给中国及亚洲众多国家乃至世界人民造成了空前的灾难。

中、美、英3国1945年7月26日发表的“波茨坦公告”中,就明确提出了严惩日本战争罪犯的问题。

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是“他们忘记历史,不承认历史侵略罪过”。

然而从日本角度看,当年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是带着“圣战”外衣的,他们并不认为他们在侵略。

靖国神社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靖国神社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国人 民 的行 为 。 L 3

2 ・ 2
表 1 t本 在海 外所 建 的 神 社 数 3 ]
年 代
至 10 9 0年
1 9O1 1 5 — 9O 1 6— 1 O 9O 91
l 9ll l 5 — 9l
北 美 南 太 平 洋
0 12
东 南 亚
0 O O
吉 的《 亚论 》 是 其 中 的代 表作 之 一 。福泽声 称 : 脱 就
“ 让朝鲜 人彻底 打 消崇 拜 中 国心 理 的最 好 的武 器 就 是 武器 弹药 ” [ 还 说 到 : 日中战争 是 为文 明 而战 , ,] 2 “
崇拜为 主 , 于泛灵 多神信仰 。在鸦 片战 争 中, 属 日本 目睹 了清 王朝 的惨 败 , 中 国文化 抱 有崇 拜 之 心 的 对 对华 观也迅 速发 生 转 变 。否定 中国 文化 , 击 当 时 攻 “ 藩体系” 宗 下的亚 洲 国际秩 序 , 取 富 国强 兵 的 国 采 策 , 使得 日本 一 跃 而 步人 帝 国 主义 国家行 列 。从 这
众 所周知 , 日本 的政界 首 脑的 中 日关 系 的冷 却 , 长期 阻 碍 中 是 日两 国关 系正 常 发 展 的 问题 。 由此 而 引起 的所 谓 “ 冷经 热” 政 的怪 现象 已有 多年 , 今 两 国关 系 还未 至 完 全 回到正 常轨道 。
股全 盘否定 中国文化 、 视 中 国人 的舆论 。福 泽 谕 蔑
在于如何对待东亚 秩序。毋庸 置疑 , 其首 要条件就 是
处理好 由参拜靖 国神社 而引起 的政治矛盾 。


战 争 中 的 靖 国 神 社 与 日本 对 华 政 策
神道原 本 是 日本 传统 的民族 宗 教 , 初 以 自然 最

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

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

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谋求中日友好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双方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但是在中日关系不断发展的同时,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中日关系仍很敏感和脆弱。

只有正确认识并妥善解决这些制约因素,才能进一步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一、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在错综复杂的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领土争端问题、“慰安妇”、“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成为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

除此之外,中日关系还受到外部因素主要是美国因素的制约。

第一、历史问题“历史问题”是中日两国间最敏感的问题。

因为自明治维新以来,直到1945年,日本始终作为一个侵略者,多次发动侵华战争。

特别是八年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中日建交后,日本政府虽然一方面多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但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势力甚至政府成员又不时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对中日关系形成干扰。

第二、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当今和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台湾,成为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的开端。

从那时起,历经变化发展至今,台湾问题已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控扩张的道路,它的对外侵略扩张理论——“大陆政策”的核心内容就是以武力向亚洲大陆乃至世界扩张。

随着19世纪末日本对外的扩张,台湾以成为其急不可待的目标。

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甲午战争使中国大败,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使得日本如愿以偿。

近代中日关系论文_靖国神社与中日关系

近代中日关系论文_靖国神社与中日关系

靖国神社与中日关系参拜靖国神社不论在任何时间都会有严重的政治后果。

靖国神社可以说是评判当代中日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因为日本议员是否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对中国态度的一种明示。

日本政要的行为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日本政府的态度。

这是历史历史遗留并且短时间内不可能会消除的中日矛盾,与现在日趋白热化的钓鱼岛问题争锋有着共同点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当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在2012年10月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是激化了中日乃至日本与整个亚太地区的矛盾。

靖国神社位于日本东京。

该神社供奉了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军国侵略主义战死的军人及军属。

其政治地位是由于靖国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直由日本军方专门管理,是国家神道的象征;在二战后,遵循政教分离原则,改组为宗教法人。

所谓靖国神社问题的本质和由来,是由于靖国的祭祀对象包括了东条英机(日本战时首相),土肥原贤二(陆军大将,策划建立伪满洲国)和松井石根(曾任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南京大屠杀首恶)在内的14名甲级战犯在内的一众非正义战争的阵亡者。

可以说,靖国神社供奉的都是为非正义战争而战死的日本军人,这些非正义的战争在历史上都是日本政府,日本天皇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侵略其他国家,去杀害和破坏其他国家的和平和无辜的人民的战争,使得该神社被东亚各国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

由于这些原因,日本首相或者日本议员参拜靖国神社引起日本国内的争议和邻国的强烈反对。

过去,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邻国人民的感情,对于中日关系来说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症结。

在靖国神社的参拜问题上,日本一些政客和官员总是强调日本文化与习俗的特殊性,日中两国的生死观不同。

他们将人活着时所做过的事在死后都归为可以原谅,因为所谓的日本人的生死观是认为“人亡不究魂之过”。

其说辞是:中国人认为如果生前做坏事,死后应遭唾骂,例如杭州岳庙前谋害岳飞的奸臣秦桧跪像。

而在日本文化习俗中亡灵是不分善恶的。

他们还列举日本人曾为足利时代的逆贼楠木正成等人建立神社,为入侵的元朝军队将士立碑,为日俄战争中战死的俄军将领立碑等等,日本前防卫厅长官瓦力等人宣扬,日本的观念是“死者不鞭尸,不挖墓”。

靖国神社_中日关系

靖国神社_中日关系

我们的观点
是否认战争罪行,为战犯开脱,复辟军事帝国,扩大军 事力量,为再次称霸世界作准备的行为。 安倍作为日本右翼的主要代表,不惜一切手段使用 土地领导权(如, 中国钓鱼岛事件),为挑起与 中国以及韩国等其他国家战争,可见其日本右翼 野心之大,谋略之深。 日本此行为是不直视历史的表现。日本的这些行 为必将引起 其他国家的愤懑。而且日本在其他国 家的抗议下仍坚持参拜,无疑是对中国等其他国 家的挑衅。 总之,日本的参拜不仅仅是一场在政 治上对中国与韩国的蔑视,更是对中国与韩国乃 至亚洲国家人民感情的亵渎。
“鸠山由纪夫在竞选时 明确表示不参拜靖国神社, 上任后强调在外交方面也 要发扬“友爱”精神,在 历史问题上明确表示民主 党政府将勇于正视历史, 继承村山富市前首相讲话 的精神。这些赢得了中国 媒体的正面评价,也为日 本改善和加强同中国的关 系,增进政治互信创造了 条件。”——新华社
温 家 宝 总 理 会 见 日 本 首 相 鸠 山 由 纪 夫
靖国神社供奉经远东国际军事法 庭审判的14名甲级战犯和2000多名 乙、丙级战犯,里面包括中国台湾 人(高砂义勇队)、朝鲜人、日本 人。靖国神社之所以备受争议和关 注,是因为里面供奉的14名甲级战 犯(下图)。
日本所持的不同态度
日本反对参拜
日本左翼,并不希望战争再度爆发。也不认可 日本对周边国家的所作所为。这一群人组成了左 翼。他们发那对右翼势力,更是对参拜靖国神社 表示不满。 当日本政府想方设法争取自己在钓鱼岛的主权, 左翼群众反对其政府行为,并举行游行示威,以 示抗议。 2013年5月3日,日本共产党联合日本左翼政党举 行抗议政府参拜靖国神社,抗议政府对钓鱼岛是 日本的主张,抗议人群高喊“钓鱼岛是存在争议 的”。
2013年5月3日日本共产党联合日本左翼政党举行抗议政府参拜靖国神社抗议政府对钓鱼岛是日本的主张抗议人群高喊钓鱼岛是存在争议日本反对参拜日本宫内厅长官富田朝彦1988年4月28日笔录昭和天皇本人对合祭甲级战犯后不再参拜的解释

中日之间存在的问题

中日之间存在的问题

中日之间面临的主要问题姓名:裴浩阳班级:测绘1603班学号:201628010320 中日关系在过去的40多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绩显著,但当今中日之间还是存在着影响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重大的、原则性的、深层次的问题,概而言之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历史问题、政治安全问题和现实经济问题。

(一)历史问题1.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靖国神社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前身是“东京招魂社”。

最初的意图是为了给在明治维新内战中,为辅佐天皇而死去的三千多官兵“招魂”。

1869年6月由明治政府设立,1879年6月正式改称为“靖国神社”。

“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因此靖国神社不同于一般的神社,是专门祭祀死在战场的军人的神社。

目前,靖国神社具有军国主义的性质。

据统计,靖国神社里供奉的灵位中,有80%以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其中一些人仅在日本历史上,而且在人类历史上也可算作恶贯满盈、臭名昭著的人物。

其中有甲、乙、丙级战犯1000余人,甲级战犯15人,有7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包括侵华战争主要决策者之一的东条英机、南京大屠杀首恶罪犯松井石根等。

他们均犯有破坏和平罪、违反人类罪,是双手沾满亚洲人民鲜血的刽子手。

根据日本宪法政教分离的原则,政府首脑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是违宪的,但长期以来日本右翼保守势力要冲破这一禁区。

从1951--1975年,几乎每届日本首相都到靖国神社参拜,但都不同程度强调是以“私人身份”参拜的,中曾根康弘上台后,第一次以公职身份,正式前往靖国神社参拜。

2001年4月,小泉纯一郎当选为日本首相后,每年都要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参拜靖国神社,至今已经参拜了四次。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遭到了中国和亚洲各国的强烈抗议,直接导致了中日关系的倒退。

2.日本教科书问题日本教科书,是由民间团体编写,最后由文部省审定,各学校自己决定使用与否。

教科书每四年审定一次,日本政府用每四年审定一次的方法,来逐步纂改历史。

日本参拜靖国神社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日本参拜靖国神社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日本参拜靖国神社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二战时期,日本军队对亚洲各国人民犯下了历史所不可饶恕的错误,而日本政党领导人却不顾亚洲各国人民的心情和愤恨,公开参拜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是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内外战争的战死者及家属,其中大多数是在侵略中国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

但由于靖国的祭祀对象包括了14名甲级战犯,2000多名乙、丙级战犯,使得该神社最初的“安抚冤魂”的教义发生了性质的改变。

而二战后日本政府首相和议员等政界要人的参拜,被东亚各国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而备具争议性,同时也极大地伤害了曾经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广大国家和人民的感情,引起了无数人的强烈愤慨。

1972年日本内阁总理田中角荣访华,并与中国政府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

这一事件开创了中日关系的新局面,并对未来远东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30多年的时间里,中日关系一直在曲折中前进,虽然有过不少的波折,但总体趋势还是向前发展。

政治层面,对于日本在参拜靖国神社这个问题上,屡次不顾及中国人民甚至是整个亚洲的人民的极力反对,依然参拜着二战甲级战犯。

从总体上来说,这是对日本曾经侵略亚洲各国的历史史实的否定,是对所犯下错误的不承认的不负责甚至是挑衅的态度。

从深层次上考虑,要说日本人要完全否认或是扭曲侵华的罪行,年年代代都没有正确审视或是正视,那是不可能的。

即使在维护国家方面不愿意承认罪行,但内心肯定是对史实有过思考。

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地公开对历史的不尊重,目的不仅是为了激起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怨愤,进一步的目的是想借此试探中国,如果中国还对此不采取强硬的态度,那日本势力将会进一步侵入中国,台湾事件,钓鱼岛事件等比比皆是,进而想在东亚进一步扩大日本的影响势力。

中国现在的GDP超过了日本,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日本在申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均以失败告终,使得如今的日本首相不得不进一步想着如何跟中国搞好关系。

浅议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浅议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浅议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摘要中日关系是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近年来中日关系始终摆脱不了政冷经热的魔咒,甚至出现过政冷经冷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受国际大环境和国家的固有的政策的影响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日本对待历史的态度问题,比如侵华战争问题﹑南京大屠杀问题﹑教科书问题﹑慰安妇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等,日本在这些历史问题上闪烁其词,甚至篡改历史,日本的这种态度深深的刺痛的受害国人民的心,受着影响,中日关系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束缚。

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出发,探讨中日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出路。

关键词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教科书问题;慰安妇问题;靖国神社;遗留化学武器的清除问题On the Sino-Japanese relations in the history of the problem Abstract Sino-Japanese relations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and the world important bilateral relationships. In recent years, Sino-Japanese relations can not always get rid of the curse of cold politics and hot, cold or even over the political phenomenon of the cold, The reason, besides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national policy implications inherent in,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e Japanese attitude towards history issues, such as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Nanjing Massacre ﹑issue ﹑﹑the comfort women issue ﹑textbook issues Yasukuni Shrine, Japan evasive on these historical issues, and even distort history, Japan's This attitude of a victim of deep hurt the hearts of people, suffering from the effects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had been a serious constraint. This departure from these problem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outlet.Key words Invasion; the Nanjing Massacre; textbook; the comfort women issue; Shrine; left the issue of chemical weapons in clear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既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是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需要。

从纪录片靖国神社看中日外交

从纪录片靖国神社看中日外交

《靖国神社》观后感唐睿蝶12307110404 纪录片通过一个靖国刀的铸刀匠开头,并且在影片的尾声穿插了他对《咏日本刀》的颂唱。

那老人名叫刈谷,看似平凡,但在我看来,他其实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一个缩影,从他身穿武士袍,腰插靖国刀,到当问及有关靖国神社的问题时他那笑而不答,再到最后的《咏日本刀》,在点点滴滴中无不体现了他血液里流淌着的武士道精神及军国主义教化。

从他口中可以了解到“刀匠们煅制的靖国刀被提供给战场的将校们”,“试刀用的是稻草人,里面塞青竹充当做人的骨头,有时还用囚犯试刀”,以保证铸造出来的刀的质量,可见当时日本人在亚洲各地惨绝人寰的血腥屠杀是“有备而来”的!而靖国刀正是日本人的军国主义以及武士道精神的载体,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的“兴奋剂”。

当镜头穿梭在靖国神社之际,类似于“在为天王圣战中阵亡的军人被作为护国之神的‘英灵’”,“向阵亡者和战争受害者表示追悼”的声音不绝于耳,本应神圣的国旗和庄严的军装在抹杀不去的历史下显得那么的虚伪而令人痛恨。

甚至还有为反抗“支那”“捏造”的南京大屠杀谣言而举行的签名收集活动。

然而,还有这样一种“另类”,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喋血街头,为阻止小泉的参拜,声嘶力竭地呼号,只盼能够唤醒“圣地”里面的人的良知,尊重历史,反思历史。

小泉纯一郎是日本极右势力的典型代表,作为一国领导人,他逆历史潮流而行,置曾经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广大国家和人民的感情于不顾,三番四次参拜靖国神社,并且还振振有词地说那是日本人“精神自由,心灵上的问题,不容任何人侵犯“,以致日本国内”一向反对政治介入这个问题的评论家和知识分子也批判我参拜靖国神社“,以及遭到国际上强烈的谴责。

小泉表示参拜是为了“对战死者充满敬意和感谢并表示哀悼之意”,是“信条”和“心灵的问题”。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甲级战犯“破坏和平罪”、“违反人道罪”、“战争犯罪”,是根据国际法宣判的。

甲级战犯就是国际罪犯,与希特勒同样是反人类的千古罪人。

中日关系 论文

中日关系 论文

(一)历史问题。

1998年,日方首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虽然这一道歉姗姗来迟,但是另一方面,日本极少数右翼势力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仍时有发生。

更加令人愤怒的是—今天日本政府也开始美化其侵略战争,否认当年侵略中国及亚洲各国的历史。

日本没有正确的认识历史问题,对教科书的修改也让人不能接受,日本在历史问题上越走越远。

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愿也不敢正视那段历史,甚至有人公然为侵略历史翻案,美化其侵略罪行。

他们的这些倒行逆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伤害了中国人民以及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也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仅在90年代以来,日本一部分人在这一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就足以令人义愤填膺。

60年前,侵华日军在我国南京市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惨无人道地杀害了30多万无辜的中国人民。

对这一铁的事实,日本众议员石原慎太郎竟说,这是中国人”捏造的谎言”(1990年110日)。

(二)钓鱼岛问题。

日本右翼不断制造事端,把问题上升到军事、战略层面摩擦。

在钓鱼岛的归属这一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分歧。

但从大局出发,20年前缔结和平友好条约时,两国领导人都同意将这一问题留待以后解决。

1978年10月25日,邓小平副总理在同福田首相会谈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日本记者提问时说:“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我们的后代会比我们更聪明,将来总能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解决。

”但多年来,日本时常有一些右翼分子在钓鱼岛问题上进行挑衅。

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成员一行7人乘船登上钓鱼岛,并在岛上设置灯塔。

1997年5月6日,日本国会议员西村真悟在冲绳县一名议员及两名摄影师的陪同下登上钓鱼岛。

5月7日日本政府决定,如果外国人无视日本政府的警告登上钓鱼岛,将被认为是非法入境,日本将用武力予以驱逐。

最近日本又荒唐地制造出“购买钓鱼岛”事件: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募款“购买钓鱼岛”,有媒体报道称,4月27日开立的募款帐户到5月8日为止,已募得3.14亿日元。

从中日“靖国神社”问题看仪式的作用

从中日“靖国神社”问题看仪式的作用

谈 起 中 日关 系 ,无 论 如 何 都 绕 不 过 靖 国 神社 这 个 话 题 。日本 对靖 国神 社 的参 拜仪 式 , 每 引发 外界 强烈 关注 , 每 尤 其 以 官方 形式 的参 拜 更 是分 外 强 烈 刺 激着 二 战期 间受
害 国家人 民的神 经 。
本‘ 大和 魂 ’ 的精神 堡垒 ” 】 二 战结束 前 ,靖 国神 社 由 日 l。在 2 本 军部接 管 并成 为号 召 日本 国民献 身“ 战” 圣 的重要 场所 。 现在 靖 国神 社里 供奉者 主要 由两 部分 组成 ,一部 分是 自明 治 维新 以来 历次 战争 中 的战殁者 ,另一 部分 则是 引发广 泛
中 图 分 类 号 :G2 6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7 —12 (0 2 70 5 .2 6 28 2 2 1 )0 — 150


引 言
军 人 。靖 国神 社 外表 看 来只 是 宗教 场地 ,其 实 它“ 既是 日 本 天皇 的战 争祭 坛 ,又是 日本表 情最 为 复杂 的舞 台 ,是 日
多信 奉 宗教 。其 中神 道教 曾作 为 日本天 皇 的 国家级 宗教 , 侵 略行 为 的肯定 和坚 决 的维 护立 场 ,宣扬 着 日本被 逼投 降 被强 制 与政 治结 合 ,“ 国家神 道” 至今 与 日本 国 民生 活密 切 的无 奈 ,这样 的行为 影响极 为恶 劣 。因为大 多数 日本人 对 联系 ,仪式 活动 在 日本 十分 普遍 ,至 今 日本全 国仍 有 82 二 战 的 立场 态 度 向来 暧昧 不 清 ,他 们 否 认 战 争 的侵 略 性 . 万余 家神 社 。 日本二 战 战败后 才 被迫将 政 治和 宗教 分开 , 质 ,也 并不 认为 供奉 的战犯 是有 罪 的 ,这些人 同明治维 新 但它 早 已渗透 进 日本 国 民的 日常 生活 ,日本虽 然现 代化 程 时期 的死者 一样 都是 为 国捐 躯 的“ 者” 勇 。右 翼势 力还极 力 度很 高但 宗 教氛 围仍 然十 分浓 厚 。靖 国神 社 的仪式 活动 比 争取 让 官方 参与 ,希 冀 向外界 发 出参 拜 战犯 的行 为是 正式 起 一 般 的神 社 则 更 具 复 杂 的政 治 深 义 。 靖 国神 社 始 建 于 的且得 到 国家层 面 的认 可和 鼓励 。 这种 集合 力量 的信 仰 而 16 8 9年 ,最初 名 为“ 东京招 魂社 ” 8 9年 ,“ ,1 7 东京 招魂 社” 表达 作 为一 种历 史记忆 对 日本 民族 、国家 的价 值 是能产 生 正式 改名 为“ 国神社 ” 靖 ,其 设置 的 目的是 用 以纪念 在 日本 很 大影 响力 的 。这些 “ 集体 的罪 犯” 因为仪 式的功 能给 予 也 明 治 维 新 时 期戊 辰 战 争 中 为恢 复 明治 天 皇权 力而 牺 牲 的 了神 圣 的性质 ,获得 了被人 顶 礼膜拜 的 资格 。这 当然 是为

参拜靖国神社不合情理

参拜靖国神社不合情理

参拜靖国神社不合情理靖国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军国侵略主义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

性质上类似华人社会的忠烈祠。

但与纪念忠烈人士不同的是,靖国神社的祭祀对象包括了14名甲级战犯,2000多名乙、丙级战犯,使得该神社被东亚各国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

最初的教义是:通过祭祀来安抚冤魂,以免给人们带来灾难。

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是通过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人们,来反对战争、争取和平、避免灾难。

而历史事实表明,靖国神社并没有起到这个作用,仅仅成了一个供奉战犯、供人凭吊的鬼庙。

何况靖国神社还供奉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滔天反人类罪行的无数军国主义战犯。

据不完全统计,二战后日本首相曾以首相身份祭拜靖国神社60余次,当今日本标榜民主、自由的西方政治,但却依旧允许政府首脑公开祭祀军国主义战犯,实在是荒谬的行为。

参拜靖国神社不合法从法律来说,参拜靖国神社不合法。

二战美国登陆日本后,曾考虑摧毁象征军国主义的靖国神社,但罗马教廷驻日特使比特鲁神父告诫美军司令麦克阿瑟道:“无论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对为国捐躯者表示敬意是人类的…自然法‟。

烧掉靖国神社将是一种野蛮的犯罪行为,也会在历史上给美军留下一个不名誉的污点。

”比特鲁神父是基于尊重宗教自由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但是他忽略了一点,靖国神社已经不再是激浊扬清人们心灵的宗教信仰场所,而是一个供奉无数双手沾满亚洲人民鲜血的战犯的“鬼庙”。

1945年12月15日,麦克阿瑟发布了第448号令:禁止政教合一、废除国家神道。

靖国神社的负责人横井钻了政策的空子,“改制”靖国神社。

作为“改制”成民间宗教法人的靖国神社,基于宗教自由与其他宗教享有同样待遇,获得了继续经营的许可证。

谈靖国神社作为“宗教法人”的合法性,就不得不涉及日本传统宗教信仰这里就日本传统宗教信仰是神道教。

《日本书纪》和《古事记》中说道,神道教义的中心是神的“灵”和神的“真”。

日本教科书与靖国神社事件

日本教科书与靖国神社事件

国际先驱导报驻东京记者蓝建中报道随着日本进入四年一度的教科书审定季节,一本特殊的历史教科书再次引起世人关注,这就是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的《新历史教科书》。

由于初中和高中生在6年的学习时间里一直在教室中接受历史教育,因此歪曲历史的危险性比起参拜靖国神社严重性有过之无不及。

受到右翼教科书的煽动,现在,很多日本人被强烈根植了中国和朝鲜是“对日本的加害者”的意识。

无数的日本年轻人受到编撰会势力的煽动,网上充斥着反朝和反华的言论。

早稻田大学等著名大学的学生甚至举行了将侵略行为正当化的集会,他们不知道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将从军慰安妇正当化的意义,单纯地将亚洲各国的反对看成干涉内政。

1982年,出现了教科书事件后,日本政府曾在教科书审定标准中加入了“在处理于近邻的亚洲各国之间的近代史的历史事件时,基于国际理解与国际协调的见地,有必要加以照顾”。

现在,编撰会及其支持势力正在强烈要求废除这一条款。

实际上,无论是否废除,现在日本政府并没有真正按照近邻条款来做,也没有关照受害国人民的感情。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送审版内容摘录本报记者经过多方努力,从内部人士处获得新版右翼教科书送审稿,以下是新版教科书部分与以往版本不同、变本加厉歪曲历史的内容。

“臣下之国应中国皇帝的要求,被加上了出兵和朝贡的义务,皇帝给朝贡的首领授予国王称号,承认其统治权。

卑弥呼时代,日本已经被卷入了以中国皇帝为中心的东亚的严酷的国际关系中。

”(中日历史交往)“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

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

”(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政府的外交方针无法解决日本人在满洲受到的不法行为的伤害,国民日益不满,有很多人支持关东军的行动,陆军收到了巨额援助金。

”(“九·一八”事变)“满洲国在五族共和,建立王道乐土的口号下,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进入,实现了迅猛的经济增长。

大量的中国人流入,满洲国建国逐渐成为既成事实。

论中日关系

论中日关系

论中日关系据外媒29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12月26日执政满一年之际参拜供奉着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不仅受到其邻国的强烈抗议,在国内大部分舆论也都给予批评。

反对声音指出,这将使国家在外交上面对孤立,更令人不安的是安倍将带领日本从“和平国家”走向“能战国”。

日本主要媒体《朝日新闻》在安倍参拜隔天于头版指安倍参拜破坏了日本战后的和平外交基础。

文章称,他参拜后说要向中韩两国“说明”也显示,他明知道会对邻国外交造成伤害却执意这么做。

由于靖国的祭祀对象包括了14名甲级战犯,2000多名乙、丙级战犯,使得该神社被东亚各国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而备具争议性。

靖国神社实际上并不具有任何影响力,因为美国已经牢牢控制着日本的对外政策与军事,靖国神社充其量只能成为怀旧右派的纪念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的活动曾有所收敛。

但自1975年三木首相以私人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以来,日本政府的某些官员,不顾国内外舆论反对,不断有前往靖国神社进行“慰灵祭”活动,引起了一切爱好和平人民的不满与愤慨。

中国与日本的交往由来已久,同为东亚两个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在历史的舞台上,谁也无法忽略谁的存在。

有学者对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关系进行了分期。

从1972年邦交正常化到1982年第一次教科书事件,为中日的友好合作期;从1982年到1992年的天皇访华为摩擦与合作并存的时期;从1992年至今,为对立与合作时期。

1996年以来中日关系开始恶化,中日对抗发展到军事领域。

历史问题在中日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有的学者认为,中日之间有着长期友好和平相处的历史,也有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不幸历史。

中日百年来的恩恩怨怨,怨大于恩。

当年小泉纯一郎以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为中国和韩国民众所熟知,也因此遭到了中国和韩国为主的部分亚洲国家的强烈批评。

所推行的强硬外交政策严重阻碍中日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日本军事政治大国化,并且使极右翼又有重新抬头的迹象。

后来六任首相在位时间平均每人一年多一点。

中日关系的发展障碍

中日关系的发展障碍

浅析中日关系的发展障碍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从两千多年前就和中国有着往来历史。

在这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以友好的往来为主流。

唐朝时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中国的文化得到传播,日本的文化也得以迅速发展。

然而,从近代开始,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国力超过中国,为了进一步发展而发动了侵华战争后,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便充满了曲曲折折。

就如同周恩来总理的概括“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19世纪末,日本军国主义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侵略扩张中便开始留下了用中国人民鲜血书写的罪恶。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便开始了长达15年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二战结束之后,中日两国本来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恢复正常的邦交关系。

但是,由于美国的介入,当时的日本当权者采取了敌视中国的立场,使得中日两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互相隔绝的不正常状态。

直到1972年,在中美关系改善的前提下,在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两国签订了《中日联合声明》,结束了两国邦交的不正常状态,实现了两国邦交的正常化。

在那之后,两国的关系在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还远远没有达到实现真正的和解的地步,两国间不时出现各种大小摩擦。

影响并阻碍了中日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战争遗留问题。

虽然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但是战后的问题并没有完全地解决好,从而导致了两国间就这个问题引起了无数的纷争。

德国政府在战败后,不仅仅用语言向世界表达它对发动战争的忏悔,还用实际行动向当年遭受其害的国家及人民支付了巨额的赔款和补偿,并且对负有责任的军政人员进行相关的惩罚。

并且,德国的《刑法》还明令禁止一切赞美纳粹及侵略战争的言行,违者一律严惩不贷。

反观日本,在战后处理过去侵略战争等问题上显得相当地敷衍了事。

日本的政要们对于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缺乏深刻反省。

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愿意正视那段不光彩的历史,甚至公然为军国主义歌功颂德,美化侵略战争,歪曲侵华历史。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班级:10级财务管理一班学号:100313142姓名:杨柳论中日关系摘要: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日本历史半个多世纪野蛮侵略中国。

二战后,日本怀着反省和抱歉的态度,表示理解和尊重受害国的民众感情.经过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市的努力,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重新确立友好关系。

但近年来日本对华政策的消极面逐步凸现,如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的争端。

其中如何看待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面对中日矛盾日趋激化的形式下,胡锦涛就当前中日关系,提出的5点主张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明确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原则,妥善解决问题,确立共同利益,构筑长期发展的框架。

关键词:中日,认识,历史,发展,问题,展望一、对日本的认识要谈中日关系首先有必要对日本这个国家的文化做一番简单剖析。

日本的政治制度:所谓的“天皇制”。

在日本天皇几乎是不作为也不露面的,似傀儡一般却有无上的地位。

天皇不可侵犯,天皇本人是神圣。

日本人的战争观:在相当一部分日本国民心目中,二战后期打败日本的是美国,而非亚洲邻国;而正因日美太平洋战争的强国之战的性质,尤其是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袭击,在相当一部分日本国民心目中,战争就是战争,是强国之间的争夺,无所谓对错之分。

“强者就是强者,强者应当受到尊敬,失败者不值得怜悯。

这就是日本人的战争观。

日本人的耻辱观:日本人崇拜强者,因此不觉得击败他们的敌人有什么可以恨的,反而是值得尊敬和可以向之学习的。

日本人认为只要能变得强大,将来能受人尊敬,即使屈膝向自己的敌人求教也不算什么。

这就是日本人的耻辱观。

二、中日关系之历史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日本野蛮了侵略中国长达半个多世纪。

二十世纪末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没落和日本明治维新后的迅速发展,中日甲午战争以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而告终。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尝到了甜头,日本从这次战争中勒索到了巨额的赔款用于其国家建设,还长期割占了中国的台湾岛。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110521319 李霏摘要:纵观当前中日关系,当中日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越来越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自从中日建交以来,中日在某些特殊的问题上始终达不到共识,导致双边关系处在水生火热当中。

关键字:政治关系,经贸合作,双边关系,特殊问题一,中日关系的现状自从中日建交以来,中日关系几经波折。

中日早在唐朝时期就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从甲午战争到中日建交,中国一直处在被动的地位。

中日建交以后,因为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使得中日关系恶化,菅直人当选首相后对中态度强硬,中日钓鱼岛争端是中日关系几乎陷入冰点。

但是,中国依旧很宽容,在日本的9.0级大地震中,不仅捐了很多钱帮助日本,还派去了救援队。

也是在中日建交以后期间中日经济发展迅速,也推动了中日两国之间政治方面的发展,即使在政治局面非常严峻的时候,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地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中日关系的进展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

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

这种合作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一相情愿的。

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共同的利益要求总是能够一次次战胜两国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与不愉快,使几乎恶化的两国关系一次次化险为夷三,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两强并起,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日本迟早要成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中日两国在告别了"一强一弱"的时代后必须适应相互容忍和接受对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靖国神社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李正洙摘要: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核心在于参拜者的历史观。

如何看待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帝国主义所推行的对外扩张和侵略邻国的不光彩历吏,如何认识东京远东军事裁判的结论,乃是今日靖国神社问题的根源所在。

对日本来说,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并不单纯是一个历史认识问题,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家战略问题。

众所周知,日本的政界首脑和内阁阁僚们参拜靖国神社而引起的中日关系的冷却,是长期阻碍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问题。

由此而引起的所谓“政冷经热”的怪现象已有多年,至今两国关系还未完全回到正常轨道。

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核心在于参拜者的历史观。

如何看待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帝国主义所推行的对外扩张和侵略邻国的不光彩的历史,如何认识东京远东军事裁判的结论,乃是今日靖国神社问题的根源所在。

21世纪初期中日关系能否实现双赢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对待东亚秩序。

毋庸置疑,其首要条件就是处理好由参拜靖国神社而引起的政治矛盾。

一、战争中的靖国神社与日本对华政策神道原本是日本传统的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属于泛灵多神信仰。

在鸦片战争中,日本目睹了清王朝的惨败,对中国文化抱有崇拜之心的对华观也迅速发生转变。

否定中国文化,攻击当时“宗藩体系”下的亚洲国际秩序,采取富国强兵的国策,这使得日本一跃而步入帝国主义国家行列。

从中日甲午战争开始,日本加紧了对亚洲邻国的侵略。

虽然日军在军事、经济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是日本帝国主义需要一个使其帝国主义侵略路线得到合理化的理论体系。

为了使日本的侵略政策得以顺利进行,日本意识到压制国内民主主义的发展,制定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的、国粹思想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对外侵略政策的扩大,日本也需要建立一个能代替“宗藩体系”,以日本为中心的近代日本文化、思想体系和理论。

于是近代日本政府对土生土长的神道进行了改良,以崇拜天皇为中心内容的国家神道被指定为日本的国教,在国内进行法西斯统治,在国外极力推行日本国家神道(见下表1),实行皇民化教育。

表1日本在海外所建的神社数年代北美南太平洋东南亚中国中国东北部台湾朝鲜萨哈林至1900年00010201901—1905120011201906—191000425 31911—1915021592 21916—1920039326 31921—1925270516611926—19302167271931—1935429261171936—1940269815971941—19451512714合计1227522906574120在对华政策上,日本为了削弱中华文明的优越地位,在国家层面上制造“中国蔑视观念”,掀起了一股全盘否定中国文化、蔑视中国人的舆论。

福泽谕吉的《脱亚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福泽声称:“让朝鲜人彻底打消崇拜中国心理的最好的武器就是武器弹药”,还说到:“日中战争是为文明而战,击沉支那军舰,把要钱不要命的支那军队歼灭掉……,应立即进军东北三省,归其为日本领土”。

这些言论助长了日本军队在侵略战争中肆意杀害中国人民的行为。

另外,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欺骗日本人民为其侵略战争卖命,进行“洗脑教育”,强迫日本人民接受国家神道教育,把靖国神社推崇为战魂聚集的“圣地”,把为其侵略战争而战死者当做“神”,并将其供奉在靖国神社。

从明治时期开始,在靖国神社供奉的牌位共有2466565柱。

为了树立日本国家神道文化,日本在殖民地推行皇民化教育,强制参拜神社、学习日语。

由此可见,对日本来说,靖国神社并不单纯是一个历史认识问题,而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家战略问题。

它是日本国家神道的象征,是代替中国文明而树起的新亚洲文化的象征,也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精神堡垒。

二、战后的靖国神社与日本对华战略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此后,开始了“盟国”对日本历时7年的军事占领。

在国际民主力量、参加作战的同盟国家、饱受战争惨祸的亚洲各国人民和日本国内民主势力的强烈要求下,美国从其全球战略需要出发,为了打击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遂按照《波茨坦公告》等国际协议的规定发布了一系列指令,在各个领域推行“民主化”和“非军事化”。

盟军司令部在日本推行的民主改革,尽管有很大的局限性,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特别是取缔了支撑极端国家主义思想的机构及团体,并“肃清”了它的骨干分子。

但是在处理天皇的战争责任和靖国神社以及战犯等问题上留下了很多后遗症。

日本著名的学者井上清一针见血地指出,“天皇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自1931年至1945年的战争中,他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这场战争如果没有他的权威和意志、决定的话,是不会发生的。

盟军没有处理好天皇战争责任是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复活的最重要的原因。

”可是到了1948年,在中国大陆,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和苏美关系的冷却,使美国的对日占领政策发生了大转变。

为了牵制中国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重新武装日本,打击日本国内的社会主义思潮,扶植日本的保守政治势力。

被判为甲级战犯的岸信介竟然在出狱后不久就当上了日本的首相,这充分说明了战争中的军国主义思想在战后因其历史原因得以保留、继承和发展下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给日本经济的复兴带来了转机。

日本从1956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以后,到1968年终于超过法国、英国和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的成功、亚洲局势的混乱、冷战的加深、日本保守政治势力的重新掌权等种种因素延缓了日本对战争的悔改和反省。

这样的国内外局势给了日本右翼政治家以可乘之机。

战后的靖国神社就是在这样的土壤下,逐渐恢复了战前的气势,日本的右翼政权一步一步为军国主义翻案。

甲级战犯的合祀和参拜、自卫队的不断强化、对亚洲的傲慢外交等,就是很好的见证。

战后由于冷战的开始和中国国内发生“文化大革命”,亚洲其他国家又忙于完成国内革命和建设,错失了追究日本战争责任和历史认识的机会。

经济上占世界第二位并在军事上把日美同盟作为其后盾的日本根本没把还没站稳的亚洲放在眼里,在他们心目中亚洲仍是以前的“软弱可欺的亚洲”。

日本不仅没有清算侵略战争的罪行,而且其政治日趋保守化,外交政策趋于强硬。

日本不仅没能树立替代国家神道的适合于新的国际形势下贯穿于战后政治、外交的进步思想体系,反而延续了战争中的国家神道精神,企图以新的国家神道来统治日本井处理亚洲外交.表2历任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统计表首相参拜次数东久逊宫稔1945年1次(8月18日)币原喜重郎1945年2次(10月23日、11月20日)吉田茂自1951年至1954年5次岸信介自1957年至1958年2次池田勇人自1960年至1963年5次佐藤荣作自1965年至1972年11次田中角荣自1972年至1974年5次三木武夫自1975年至1976年3次福田赳夫自1977年至1978年4次大平正芳自1979年至1980年3次铃木善举自1980年至1982年9次中曾根康弘自1983年至1985年10次桥本龙太郎1996年1次(7月29日)小泉纯一郎自2001年至2006年7次从表2可知,历任日本首相中没有参拜靖国神社的只有13人(片山哲、芦田均、鸠山一郎、石桥湛山、竹下登、字野宗佑、海部俊树、宫泽喜一、细咱护熙、羽田务、村山富一、小渕惠三、森喜朗)。

其中,宫泽喜一首相迫于“日本遗族会”的压力,于1992午11月以个人的身份参拜。

其余历任首相不顾违反宪法之嫌,强行参拜的最大原因就是日本政治右倾化,其表现是在朝野上下否定侵略历史和对外持强硬态度。

可以说,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这对日本、对亚洲外交没有实质性的好处,日本之所以一定要坚持参拜,并在随军慰安妇问题、主张采用删去南京大屠杀等的右翼历史教科书问题、反对“村山谈话”等一系列的问题上,与中国针锋相对,其目的在于为侵略战争翻案。

在外交上,日本煽动鼓吹中国威胁论,并以削减对华贷款等方式牵制中国。

在领土问题上,日本又三面树敌(中国、韩国、俄罗斯)。

这表明日本对待亚洲邻国的态度和认识,与战争时期相比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战争中所持有的蔑视亚洲思想一直延续下来。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美化过去的侵略战争、鼓吹国家神道主义精神、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贯彻日本历史的正当性,日本右翼政治势力和靖国神社千方百计地邀请外国政界、宗教界以及知名人士参拜靖国神社,欲借此向中国、韩国等反对参拜的亚洲国家施加压力。

迄今为止,参拜靖国神社的外国和地区首脑以及所谓知名人士主要有台湾的李登辉、前台湾立法院院长张道潘、阿根廷前总统呼仑德志、泰国国王普米颇等。

很显然,宣扬“皇国史观”、隐瞒和否定日本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强行参拜靖国神社、谋求“政治大国”,是期望在军事、外交方面借助日美同盟,保住日本在亚洲的利益,在政治、经济上继续当亚洲领袖,这就是日本的国家战略。

有的中国学者认为日本政要供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病根在于错误的历史认识。

但是这并不是全部。

坚持参拜靖国神社,重新恢复昔日“强大的大日本帝国”,这才是日本的本意。

可是到了20世纪末,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社会面临严峻的“高龄少子化”的挑战,自朝鲜战争的特需起家一直高速前进的经济发展势头严重受阻。

同时,中国的快速崛起和亚洲的觉醒,再也不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随心所欲。

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日本在中美关系上所起的作用相对减弱。

激变的亚洲局势暗示日本,延续“皇国史观”的亚洲外交已行不通。

战后,没有对侵略战争彻底反省和悔改的日本正在付出巨大的代价。

三、中国对靖国神社问题的立场以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为代表的所谓的“历史认识”的问题,一直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绊脚石,长期阻碍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虽然我们对靖国神社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靖国神社问题看得过于简单,只认为它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产物以及利用它侵略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精神手段;二是简单地将靖国神社问题归属为历史认识问题,限定在中日两国对历史的看法以及意识领域上的差异范畴;三是盲目地对其进行批判,未从战略、外交、政治等多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四是对靖国神社问题的研究范围狭窄,难以给中国的外交和政治提供更有效的理论依据。

日本对国家神道、靖国神社问题的研究相对而言更深入,涉及面也更广,并且从历史、军事、思想、宗教、法律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

靖国神社关涉日本的国家战略问题。

日本战败以后,因种种原因对日本的战后处理变得相当模糊,美国考虑战后对日本的占领和统治,保留了天皇制和军国主义思想的大本营——靖国神社,并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以至日本一小撮国粹政治家利用战后混乱的局势和美国想利用日本牵制苏联和中国的心态,想方设法美化侵略战争并利用靖国神社试图重振“国家神道”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