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唐纪)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六卷(唐纪)(2)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六卷(唐纪)(2)原文[4]度支郎中兼侍御史杨钊善窥上意所爱恶而迎之,以聚敛骤迁,岁中领十五余使。
甲辰,迁给事中,兼御史中丞,专判度支事,恩幸日隆。
[4]度支郎中兼侍御史杨钊善于窥伺玄宗的好恶而奉迎他的心意,因为能聚财敛钱而得到破格提拔,一年之中,就一身兼领十五多个使职。
甲辰(初五),又被任命为给事中,兼御史中丞,专门掌管度支事,恩宠日盛。
苏冕论曰:设官分职,各有司存。
政有恒而易守,事归本而难失,经远之理,舍此奚据!洎奸臣广言利以邀恩,多立使以示宠,刻下民以厚敛,张虚数以献状;上心荡而益奢,人望怨而成祸;使天子有司守其位而无其事,受厚禄而虚其用。
宇文融首唱其端,杨慎矜、王继遵其轨,杨国忠终成其乱。
仲尼云:宁有盗臣而无聚敛之臣。
诚哉是言!前车既覆,后辙未改,求达化本,不亦难乎!苏冕论曰:设立官吏,分别职责,各有自己的责任。
行政制度有常规就容易管理,事情归于根本就难有过失,从经邦治国的长远利益考虑,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以依据的呢!自从奸臣虚夸财利以求恩宠,皇帝也多立使职以示宠爱,刻剥平民百姓厚敛聚财,广张虚数以奉献于上。
从此皇帝心意放荡而生活更加奢侈,人民心怀怨恨而成祸患。
以至皇帝和各级官吏尸位素餐,享受厚禄而不负其责。
宇文融首开此端,杨慎矜与王紧随其后,至杨国忠而终成祸乱。
孔子曾经说过:宁可有盗臣而不可有聚敛之臣。
此话真是至理名言!前车已覆,后人不鉴,要想达到教化流行这一根本,不是太难了吗![5]冬,十月,庚戌,上幸华清宫。
[5]冬季,十月庚戌(十三日),玄宗前往华清宫。
[6]十一月,癸未,以贵妃姊适崔氏者为韩国夫人,适裴氏者为虢国夫人,适柳氏者为秦国夫人。
三人皆有才色,上呼之为姨,出入宫掖,并承恩泽,势倾天下。
每命妇入见,玉真公主等皆让不敢就位。
三姊与、五家,凡有请托,府县承迎,峻于制敕;四方赂遗,辐凑其门,惟恐居后,朝夕如市。
十宅诸王及百孙院婚嫁,皆以钱千缗赂韩、虢使请,无不如志。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唐纪十八
九月,壬申,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二人除名,流岭南。后数日,擢仁杰为侍御史。
九月,癸卯,徙沛王贤为雍王。
冬,十月,己未,诏太子监国。
壬戌,车驾发东都。
十一月,戊子朔,日有食之。
甲辰,车驾至京师。
十二月,高侃与高丽馀众战于白水山,破之。新罗遣兵救高丽,侃击破之。
癸卯,以左庶子刘仁轨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罕接宫臣,典膳丞全椒邢文伟辄减所供膳,并上书谏太子。太子复书,谢以多疾及入侍少暇,嘉纳其意。顷之,右史缺,上曰:“邢文伟事吾子,能撤膳进谏,此直士也。”擢为右史。太子因宴集,命宫臣掷倒,次至左奉裕率王及善,及善曰:“掷倒自有伶官,臣若奉令,恐非所以羽翼殿下也。”太子谢之。上闻之,赐及善缣百匹,寻迁左千牛卫将军。
资治通鉴213 卷第二百一十二 唐纪二十八.pdf
卷第二百一十二唐纪二十八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上之下开元六年(戊午,718)1 春,正月辛丑,突厥毗伽可汗来请和,许之。
2 广州吏民为宋璟立遗爱碑。
璟上言:“臣在州无他异迹,今以臣光宠,成彼谄谀。
欲革此风,望自臣始,请敕下禁止。
”上从之。
于是他州皆不敢立。
3 辛酉,敕禁恶钱,重二铢四分以上乃得行。
敛人间恶钱熔之,更铸如式钱。
于是京城纷然,卖买殆绝。
宋璟、苏颋请出太府钱二万缗置南北市,以平价买百姓不售之物可充官用者,及听两京百官豫假俸钱,庶使良钱流布人间,从之。
4 二月戊子,移蔚州横野军于山北,屯兵三万,为九姓之援。
以拔曳固都督颉质略、同罗都督毗伽末啜、霫都督比言、回纥都督夷健颉利发、仆固都督曳勒歌等各出骑兵为前、后、左、右军讨击大使,皆受天兵军节度。
有所讨捕,量宜追集,无事各归部落营生,仍常加存抚。
5 三月乙巳,征嵩山处士卢鸿入见,拜谏议大夫。
鸿固辞。
6 天兵军使张嘉贞入朝,有告其在军奢僭及赃贿者,按验无状。
上欲反坐告者,嘉贞奏曰:“今若罪之,恐塞言路,使天下之事无由上达,愿特赦之。
”其人遂得减死。
上由是以嘉贞为忠,有大用之意。
7 有荐山人范知璿文学者,并献其所为文,宋璟判之曰:“观其《良宰论》,颇涉佞谀。
山人当极言谠议,岂宜偷合苟容!文章若高,自宜从选举求试,不可别奏。
”8 夏,四月戊子,河南参军郑铣、朱阳丞郭仙舟投匦献诗,敕曰:“观其文理,乃崇道法,至于时用,不切事情。
宜各从所好。
”并罢官,度为道士。
9 五月辛亥,以突骑施都督苏禄为左羽林大将军、顺国公,充金方道经略大使。
10 契丹王李失活卒,癸巳,以其弟娑固代之。
11 秋,八月,颁乡饮酒礼于州县,令每岁十二月行之。
12 唐初,州县官俸,皆令富户掌钱,出息以给之,息至倍称,多破产者。
秘书少监崔沔上言,请计州县官所得俸,于百姓常赋之外,微有所加以给之。
从之。
13 冬,十一月辛卯,车驾至西京。
14 戊辰,吐蕃奉表请和,乞舅甥亲署誓文,又令彼此宰相皆著名于其上。
资治通鉴唐纪一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一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
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
”上从之。
敕出,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
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
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
’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
’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
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
’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
’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
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以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
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徵金瓮一。
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
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又,臣观隋末乱离,其欲争天下者不过十余人而已,其余皆保乡党、全妻子,以待有道而归之耳。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唐纪)(2)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唐纪)(2)原文会有告崔乾在陕,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上遣使趣哥舒翰进兵复陕、洛。
翰奏曰:禄山久习用兵,今始为逆,岂肯无备!是必赢师以诱我,若往,正堕其计中。
且贼远来,利在速战;官军据险以扼之,利以坚守。
况贼残虐失众,兵势日蹙,将有内变;因而乘之,可不战擒也。
要在成功,何必务速!今诸道征兵尚多未集,请且待之。
郭子仪、李光弼亦上言:请引兵北取范阳,覆其巢穴,质贼党妻子以招之,贼必内溃。
潼关大军,唯应固守以弊之,不可轻出。
国忠疑翰谋已,言于上,以贼方无备,而翰逗留,将失机会。
上以为然,续遣中使趣之,项背相望。
翰不得已,抚膺恸哭;丙戌,引兵出关。
这时有人告诉玄宗说崔乾在陕郡的兵力不到四千,都是老弱兵,而且没有准备,玄宗就派人催促哥舒翰出兵收复陕郡和洛阳。
哥舒翰上奏说:安禄山善于用兵,现在刚举兵反叛,怎么能够不设防呢!这一定是故意示弱来引诱我们,如果出兵攻打,正中了他的计谋。
再说叛军远来,利在速战速决,我们据险扼守,利在长期坚持。
何况叛军残暴,失去人心,兵势正在变为不利,将会有内乱,到那时再乘机进攻,就可不战而获胜。
我们最主要是要取胜,何必要立刻出兵呢!现在各地所征的兵大多都还没有到达,请暂且等待一段时间。
郭子仪与李光弼也上言说:请让我们率兵向北攻取范阳,直捣叛军巢穴,抓住他们的妻子、儿子作为人质用来招降,这样叛军内部必定大乱。
坚守潼关的大军应该固守以挫敌锐气,不可轻易出战。
杨国忠怀疑哥舒翰想要谋害他,就告诉玄宗说叛军没有准备,而哥舒翰却逗留拖延,将要失去战机。
玄宗信以为然,于是又派宦官去催促出兵,连续不断。
哥舒翰没有办法,抚胸痛哭。
丙戌(初四),亲自率兵出关。
已丑,遇崔乾之军于灵宝西原。
乾据险以待之,南薄山,北阻河,隘道七十里。
庚寅,官军与乾会战。
乾伏兵于险,翰与田良丘浮舟中流以观军势,见乾兵少,趣诸军使进。
王思礼等将精兵五万居前,庞忠等将余兵十万继之,翰以兵三万登河北阜望之,鸣鼓以助其势。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八卷(唐纪)(8)原文
资治通鉴第⼆百⼆⼗⼋卷(唐纪)(8)原⽂资治通鉴第⼆百⼆⼗⼋卷(唐纪)(8)原⽂齐映、齐抗皆诣奉天,以映为御史中丞,抗为侍御史。
楚琳⾃为节度使,降于朱;陇州刺史郝通奔于楚琳。
齐映、齐抗都到达奉天,德宗任命齐映为御史中丞,齐抗为侍御史。
李楚琳⾃称节度使,投降朱;陇州刺史郝通投奔了李楚琳。
[26]商州团练兵杀其刺史谢良辅。
[26]商州练团练的⼠兵杀死了他们的刺史谢良辅。
[27]朱⾃⽩华殿⼊宣政殿,⾃称⼤秦皇帝,改元应天。
癸丑,以姚令⾔为侍中、关内元帅,李忠⾂为司空兼侍中,源休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判度⽀,蒋镇为吏部侍郎,樊系为礼部侍郎,彭偃为中书舍⼈,⾃余张光晟等各拜官有差。
⽴弟滔为皇太弟。
姚令⾔与源休共掌朝政,凡之谋划、迁除、军旅、资粮,皆禀于休。
休劝诛翦宗室在京城者以绝⼈望,杀郡王、王⼦、王孙凡七⼗七⼈。
寻⼜以蒋镇为门下侍郎,李⼦平为谏议⼤夫,并同平章事。
镇忧惧,每怀⼑欲⾃杀,⼜欲亡窜,然性怯,竟不果。
源休劝诛朝⼠之窜匿者以胁其余,镇⼒救之,赖以全者甚众。
樊系为撰册⽂,既成,仰药⽽死。
⼤理卿胶⽔蒋诣⾏在,为贼所得,绝⾷称病,潜窜得免。
[27]朱从⽩华殿进⼊宣政殿,⾃称⼤秦皇帝,更改年号为应天。
癸丑(初九),朱任命姚令⾔为侍中、关内元帅,李忠⾂为司空兼侍中,源休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判度⽀,蒋镇为吏部侍郎,樊系为礼部侍郎,彭偃为中书舍⼈,其余张光晟等⼈也都分别封拜官职,⼤⼩不等。
⼜⽴弟弟朱滔为皇太弟。
姚令⾔与源休共同执掌朝政,凡是朱的谋划、任官、军事和物资粮草等事,都要向源休禀报。
源休劝说朱消灭留在京城的宗室,以便根绝⼈们的期望,杀郡王、王⼦、王孙共七⼗七⼈。
不久,朱⼜任命蒋镇为门下侍郎,李⼦平为谏议⼤夫,⼆⼈并同平章事。
蒋镇⼜愁⼜怕,每每怀揣⼑⼦,准备⾃杀,⼜打算逃亡,然⽽⽣性怯懦,终究未能实施。
源休劝说朱诛杀逃亡隐匿的朝⾂,以便胁迫其余的朝⾂,蒋镇尽⼒营救他们,赖蒋镇得以全⾝的⼈甚多。
樊系为朱撰写册⽂,写完以后,便服毒⾃杀。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唐纪)(10)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唐纪)(10)原文自上离马嵬北行,民间相传太子北收兵来取长安,长安民日夜望之,或时相惊曰:太子大军至矣!则皆走,市里为空。
贼望见北方尘起,辄惊欲走。
京畿豪杰往往杀贼官吏,遥应官军;诛而复起,相继不绝,贼不能制。
其始自京畿、、坊至于岐、陇皆附之,至是西门之外率为敌垒,贼兵力所及者,南不出武关,北不过云阳,西不过武功。
江、淮奏请贡献之蜀、之灵武者,皆自襄阳取上津路抵扶风,道路无壅,皆薛景仙之功也。
自从肃宗离开了马嵬驿北上以后,民间都传言说太子已北上集兵要来收复长安,长安市民翘首盼望,有时人们在一起惊呼:太子大军来了!然后就全都跑散,市里为之一空。
叛军如果看见北方扬起的沙尘,就会惊恐地想要逃走。
京畿地区的豪杰常常杀掉叛军所任命的官吏,与官军遥相呼应。
豪杰被镇压后又起,层出不穷,叛军无法制止。
从京畿、州、坊州开始,一直到岐州、陇州都起来响应。
这时长安城的西门以外都变成了战场,叛军兵力所能控制的地区,南不出武关,北不过云阳,西不越武功。
江、淮地区的奏疏以及贡献的物资往蜀中和灵武,都从襄阳取道上津抵达扶风,道路畅通无阻,这都是薛景仙的功绩。
[38]九月,壬子,史思明围赵郡,丙辰,拔之;又围常山,旬日,城陷,杀数千人。
[38]九月壬子(初一),史思明率兵包围赵郡。
丙辰(初五),攻陷赵郡。
然后又包围了常山,十天后常山城陷,被杀数千人。
[39]建宁王,性英果,有才略,从上自马嵬北行,兵众寡弱,屡逢寇盗;自选骁勇,居上前后,血战以卫上。
上或过时未食,悲泣不自胜,军中皆属目向之。
上欲以为天下兵马元帅,使统诸将东征,李泌曰:建宁诚元帅才;然广平,兄也。
若建宁功成,岂可使广平为吴太伯乎!上曰:广平,冢嗣也,何必以元帅为重!泌曰:广平未正位东宫。
今天下艰难,众心所属,在于元帅。
若建宁大功既成,陛下虽欲不以为储副,同立功者其肯已乎!太宗、上皇,即其事也。
上乃广平王为天下兵马元帅,诸将皆以属焉。
闻之,谢泌曰:此固之心也![39]建宁王李性格英豪果断,有雄才大略,跟随肃宗从马嵬驿北上时,兵力寡少,屡逢强盗,李就亲自挑选了一批骁勇善战之士,走在肃宗的前后,浴血奋战保卫肃宗。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二卷(唐纪)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二卷(唐纪)原文唐纪二十八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上之下开元六年(戊午,718)唐纪二十八唐玄宗开元六年(戊午,公元718年)[1]春,正月,辛丑,突阙毗伽可汗来请和;许之。
[1]春季,正月,辛丑(初六),突阙毗伽可汗前来请求与唐和解;玄宗表示同意。
[2]广州吏民为宋立遗爱碑。
上言:臣在州无他异迹,今以臣光宠,成彼谄谀;欲革此,望自臣始,请敕下禁止。
上从之。
于是他州皆不敢立。
[2]广州的官吏百姓为宋修建遗爱碑。
宋向玄宗进言说:臣任广州都督期间并无优异的政绩,现在由于臣地位显耀,才造成那些人的阿谀奉承;要革除这种恶劣的风气,希望从臣这儿开始,请陛下降敕禁止为臣立碑。
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于是其他各州都不敢再干立碑的事。
[3]辛酉,敕禁恶钱,重二铢四分以上乃得行。
敛人间恶钱熔之,更铸如式钱。
于是京城纷然,卖买殆绝。
宋、苏请出太府钱二万缗置南北市,以平价买百姓不售之物可充官用者,及听两京百官豫假俸钱,庶使良钱流布人间,从之。
[3]辛酉(二十六日),玄宗颁布敕命禁止质料低劣的私钱流通,规定只有重量在二铢四分以上的官钱才可以流通使用。
又下令收缴民间的私钱,经熔炼之后铸成符合规格的钱。
于是京师人心浮动,各项交易几乎停止。
宋、苏请求让太府拿出二万缗钱来设立南北两市,用于以平价收购百姓手中的那些可供官府使用的滞销物品,同时允许东西两京文武百官预支官俸,以便使质量优良的官钱能够流通到民间去。
唐玄宗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4]二月,戊子,移蔚州横野军于北,屯兵三万,为九姓之援;以拔曳固都督颉质略、同罗都督毗伽末啜、都督比言、回纥都督夷健颉利发、仆固都督曳勒歌等各出骑兵为前、后、左、右军讨击大使,皆受天兵军节度。
有所讨捕,量宜追集;无事各归部落营生,仍常加存抚。
[4]二月,戊子(二十三日),玄宗下令将蔚州横野军移往山北,在此屯兵三万作为铁勒九姓的后援;任命拔曳固都督颉质略、同罗都督毗伽末啜、都督比言、回纥都督夷健颉利发、仆固都督曳勒歌等各率本部骑兵为前、后、左、右军讨击大使,均受天兵军调度指挥。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原文:神功元年冬,闰十月,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
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
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国家尽兼之矣。
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武则天)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
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
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
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
”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
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
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
”乃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
”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
其人虽老,宰相才也。
”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
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
”太后曰:“已迁矣。
”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
”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
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
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
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译文:神功元年冬季,闰十月,甲寅(二十一日),朝廷任命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
狄仁杰上疏认为:“天生四夷,都在先王疆界之外,所以东边抵达沧海,西边阻隔流沙,北边横着大沙漠,南边阻隔着五岭,这是上天用以限制夷狄而隔开中原和外夷的险阻。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与解析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与解析唐纪是《资治通鉴》的一部分,记录了唐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研究唐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唐纪》的原文以及对其进行的解析。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涵盖了从周朝到五代的历史。
唐纪是其中包含的一个部分,主要记录了唐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对《唐纪》的原文和解析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唐朝的历史发展和人物传记,深入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唐纪》的原文:“武德四年,初置天策府,以开元故事,修补官舍。
是时,又以他日迁邑赐与之地,有司参议尚书令李渊职,以为天策东北郊也。
渊性剽勇,及有天下,衣冠视事,张揽群英,天下咸服。
阐教塾授,讲明儒术,修行自养,熏陶士众。
凡天策府所领,凡三百人,俗号曰‘李渊家奴’。
时人谓渊为‘李家驸马’,服色夷狄也。
”接下来,我们对上述原文进行解析:在武德四年,唐太宗李渊首创了天策府,按照开元时期的盛况修建官舍。
当时,通过迁邑等方式给予了天策府一块土地。
由官员参议尚书令李渊负责管理,作为天策的东北郊。
李渊性格勇敢,天下大乱之后,他以显赫的仪表和行为,亲近文臣武将,天下人都尊服他。
他还设立教育机构,传授儒家学问,培养士人,修养自身,影响了许多人。
天策府下辖300人,人们俗称这些人为“李渊家奴”。
当时的人们认为李渊就像“李家的婿马”,服饰和外表都有些异域风格。
通过上述解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了该段《唐纪》的内容,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对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
在整篇文章中,我们将按照这种格式,介绍不同段落的《唐纪》原文,并进行相应的解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唐朝的历史。
通过《唐纪》的原文和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唐朝的历史发展和人物传记,深入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为我们深入研究唐朝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唐纪)(2)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唐纪)(2)原文[13]丙子(十八日),申王李成义请求唐玄宗同意将自己的王府录事闫楚任命为王府参军,唐玄宗表示同意。
姚崇和卢怀慎向玄宗进谏道:臣等在此之前曾得到陛下的旨意,说凡王公、驸马有所奏请,如果没有陛下亲笔书写的墨敕,均不能生效。
臣认为根据才能授予官职,是有关部门的职权;倘若由于有亲朋故旧的恩情,就可以以朝廷的官爵相赠,那就是继承中宗皇帝的弊政,这样做实际会紊乱朝廷的法度。
于是这件事便搁置下来。
从此请托之不再流行。
[14]突厥石阿失毕既失同俄,不敢归;癸未,与其妻来奔,以为右卫大将军,封燕北郡王。
命其妻曰金公主。
[14]突厥石阿失毕因损折了可汗之子同俄特勒,不敢回到突厥;癸未(二十五日),石阿失毕携其妻子投奔唐朝,被唐玄宗任命为右卫大将军,封燕北郡王,其妻被册封为金山公主。
[15]或告太子少保刘幽求、太子詹事钟绍京有怨望语,下紫微省按问,幽求等不服。
姚崇、卢怀慎、薛讷言于上曰:幽求等皆功臣,乍就闲职,微有沮丧,人情或然。
功业既大,荣宠亦深,一朝下狱,恐惊远听。
戊子,贬幽求为睦州刺史,绍京为果州刺史。
紫微侍郎王琚行边军未还,亦坐幽求党贬泽州刺史。
[15]有人告发太子少保刘幽求、太子詹事钟绍京有不满言论,玄宗下令将此二人交由紫微省审讯,刘幽求等人表示不服。
姚崇、卢怀慎、薛讷对玄宗进谏道:刘幽求等人都是功臣,现在突然担任没有实权的闲职,心中稍微有点沮丧,这也是人之常情。
他们立下的功勋既大,获得的恩宠也深,一旦因一点小事就被逮捕下狱,恐怕会使天下人感到震惊。
戊子(疑误),唐玄宗将刘幽求贬为睦州刺史,将钟绍京贬为果州刺史。
奉旨巡视边防部队尚未回朝的紫微侍郎王琚,也因是刘幽求的同党而获罪,被贬为泽州刺史。
[16]敕:涪州刺史周利贞等十三人,皆天后时酷吏,比周兴等情状差轻,宜放归草泽,终身勿齿。
[16]唐玄宗颁下敕命:涪州刺史周利贞等十三人,都是则天大圣皇后时期的酷吏,只不过是比起周兴等人罪状稍微轻一些,应当削夺这些人的官爵,将他们放归民间,终身不予录用。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九卷(唐纪)(3)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九卷(唐纪)(3)原文[16]肃宗问李泌说:现在叛军如此强大,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够平定?李泌回答说:我看到叛军把抢掠的子女与财物都运往老巢范阳,这难道有雄据天下的志向吗!现在只是那些胡人将领为安禄山卖力,汉人只有高尚等几个人,其余的都不过是一些胁从。
以我的看法,不过二年,天下就会平定。
肃宗说:这有什么道理?李泌回答说:叛军中勇将不过是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张忠志、阿史那承庆等几个人。
现在我们如果命令李光弼率兵从太原出井陉关,郭子仪率兵从冯翊进入河东,这样史思明与张忠志便不敢离开范阳与常山,安守忠与田乾真则不敢离开长安,我们以两支军队拖住了叛军的四员骁将,跟随安禄山的只有阿史那承庆了。
希望下敕书命令郭子仪不要攻取华阴,使两京之间的道路畅通,陛下率领所征召的军队驻扎于扶风,与郭子仪、李光弼交互攻击叛军,叛军如果救援这头,就攻击他们的那头,如果救援那头,就攻击这头,使叛军在数千里长的战线上往来,疲于奔命,我们则以逸待劳,叛军如果来交战,就避开他的锋芒,如果要撤退,就乘机攻击,不攻占城池,不切断来往的道路。
明年再任命建宁王李为范阳节度大使,从塞北出击,与李光弼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以攻取范阳,颠覆叛军的巢穴。
这样叛军想要撤退则归路已断,要留在两京则不得安宁,然后各路大军四面合击而进攻,就一定能够平息叛军。
肃宗听后很高兴。
时张良娣与李辅国相表里,皆恶泌。
建宁王谓泌曰:先生举于上,得展臣子之效,无以报德,请为先生除害。
泌曰:何也?以良娣为言。
泌曰:此非人所言,愿王姑置之,勿以为先。
不从。
当时张良娣与李辅国内外勾结,二人都嫉恨李泌。
建宁王李对李泌说:先生你在皇上面前荐举了我,使我得以效臣子之忠,大恩大德无以报答,请让我为先生除掉大害。
李泌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李就说到张良娣。
李泌听后说:这样的话不是作臣子所应该说的,希望你暂时把这件事放下,不要先做这种事。
但李不听从李泌的话。
[17]甲辰,永王擅引兵东巡,沿江而下,军容甚盛,然犹未露割据之谋。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唐纪)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唐纪)原文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唐纪)原文唐纪三十四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上之下至德元载(丙申、756)唐纪三十四唐肃宗至德元载(丙申,公元756年)[1]五月,丁巳,炅众溃,走保南阳,贼就围之。
太常卿张荐夷陵太守虢王巨有勇略,上征吴王祗为太仆卿,以巨为陈留谯郡太守、河南节度使,兼统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南阳节度使鲁炅。
国珍,本柯夷也。
戊辰,巨引兵自蓝田出,趣南阳。
贼闻之,解围走。
[1]五月丁巳(初四),鲁炅兵败,退守南阳,被叛军包围。
太常卿张推荐说夷陵太守虢王李巨有勇有谋,玄宗就征召吴王李祗为太仆卿,任命虢王李巨为陈留及谯郡太守、河南节度使,并统领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和南阳节度使鲁炅。
赵国珍本是柯地方的夷人。
戊辰(十五日),李巨率兵从蓝田出发,向南阳进军。
叛军得知后,解围而去。
[2]令狐潮复引兵攻雍丘。
潮与张巡有旧,于城下相劳苦如平生,潮因说巡曰:天下事去矣,足下坚守危城,欲谁为乎?巡曰:足下平生以忠义自许,今日之举,忠义何在!潮惭而退。
[2]令狐潮又率兵来攻打雍丘。
令狐潮与张巡有交情,二人就在城下像平时见面那样互相问候,令狐潮借机对张巡说:现在唐朝的大势已去,您还在为谁苦守危城呢?张巡说:你平常总是说自己如何忠义,而现在这种叛逆行为那有一点忠义的味道!令狐潮听后惭愧而退。
[3]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史思明收散卒数万踵其后。
子仪选骁骑更挑战,三日,至行唐,贼疲,乃退。
子仪乘之,又败之于沙河。
蔡希德至洛阳,安禄山复使将步骑二万人北就思明,又使牛廷发范阳等郡兵万余人助思明,合五万余人,而同罗、曳落河居五分之一。
子仪至恒阳,思明随至,子仪深沟高垒以待之;贼来则守,去则追之,昼则耀兵,夜斫其营,贼不得休息。
数日,子仪、光弼议曰:贼倦矣,可以出战。
壬午,战于嘉山,大破之,斩首四万级,捕虏千余人。
思明坠马,露髻跣足步走,至暮,杖折枪归营,奔于博陵;光弼就围之,军声大振。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唐纪)(5)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唐纪)(5)原文[4]已亥,上至岐山。
或言贼前锋且至,上遽过,宿扶风郡。
士卒潜怀去就,往往流言不逊,陈玄礼不能制,上患之。
会成都贡春彩十余万匹,至扶风,上命悉陈之于庭,召将士入,临轩谕之曰:朕比来衰耄,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
知卿等皆苍猝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茇涉至此,劳苦至矣,朕甚愧之。
蜀路阻长,郡县褊小,人马众多,或不能供,今听卿等各还家;朕独与子、孙、中官前行入蜀,亦足自达。
今日与卿等诀别,可共分此彩以备资粮。
若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各好自爱也!因泣下沾襟。
众皆哭,曰:臣等死生从陛下,不敢有贰!上良久曰:去留听卿。
自是流言始息。
[4]已亥(十七日),玄宗到达岐山县。
这时有人传言说叛军的前锋立刻就到,玄宗不敢停留,继续前行,晚上宿于扶风郡。
随从保驾的士卒暗谋出路,往往出言不逊,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无力控制,玄宗十分担忧。
适逢成都进献给朝廷的春织丝绸十余万匹到了扶风,玄宗命令把这些丝绸都陈放在庭中,召来随从将士,然后在殿前的台阶上告诉他们说:朕近年来由于衰老糊涂,任人失当,以致造成安禄山举兵反叛,逆乱天常,朕不得不远行避难,躲其兵锋。
朕知道你们仓促之间跟随出来,来不及与自己的父母妻子告别,艰难跋涉到了这里,非常辛苦,朕感到十分惭愧。
去蜀中的道路艰险长远,而且那里地方狭小,难以供应如此众多的人马,现在允许你们各自回家,朕只与儿子、孙子以及侍奉的宦官前往蜀中,这些人也足以保朕到达。
现在就与你们分别了,你们可把这些丝绸分掉作为资费。
如果你们回去,见到自己的父母与长安城中的父老们,请代朕向他们问好,让他们多多保重!说着泪流沾襟。
将士们听完玄宗的话后,都哭着说:我们生死在所不惜,愿意永远跟随陛下,不敢有二心!玄宗等了一会儿说:去留听从你们自愿。
从此哪些不恭敬的言语才平息了下来。
[5]太子既留,莫知所适。
广平王曰:日渐晏,此不可驻,众欲何之?皆莫对。
建宁王曰:殿下昔尝为朔方节度大使,将吏岁时致启,略识其姓名。
资治通鉴 卷第198
【唐纪十四】起旃蒙大荒落六月,尽著雍涒滩三月,凡二年有奇。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上贞观十九年(乙巳,公元六四五年)六月,丁酉,李世勣攻白岩城西南,上临其西北。
城主孙代音潜遣腹心请降,临城,投刀钺为信,且曰:“奴愿降,城中有不从者。
”上以唐帜与其使,曰:“必降者,宜建之城上。
”代音建帜,城中人以为唐兵已登城,皆从之。
上之克辽东也,白岩城请降,既而中悔。
上怒其反覆,令军中曰:“得城当悉以人、物赏战士。
”李世勣见上将受其降,帅甲士数十人请曰:“士卒所以争冒矢石、不顾其死者,贪虏获耳;今城垂拔,奈何更受其降,孤战士之心!”上下马谢曰:“将军言是也。
然纵兵杀人而虏其妻孥,朕所不忍。
将军麾下有功者,朕以库物赏之,庶因将军赎此一城。
”世勣乃退。
得城中男女万馀口,上临水设幄受其降,仍赐之食,八十以上赐帛有差。
他城之兵在白岩者悉慰谕,给粮仗,任其所之。
先是,辽东城长史为部下所杀,其省事奉其妻子奔白岩。
上怜其有义,赐帛五匹,为长史造灵舆,归之平壤。
以白岩城为岩州,以孙代音为刺史。
契苾何力疮重,上自为傅药,推求得刺何力者高突勃,付何力使自杀之。
何力奏称:“彼为其主冒白刃刺臣,乃忠勇之士也,与之初不相识,非有怨仇。
”遂舍之。
初,莫离支遣加尸城七百人戍盖牟城,李世勣尽虏之,其人请从军自效。
上曰:“汝家皆在加尸,汝为我战,莫离支必杀汝妻子。
得一人之力而灭一家,吾不忍也。
”戊戌,皆廪赐遣之。
己亥,以盖牟城为盖州。
丁未,车驾发辽东,丙辰,至安市城,进兵攻之。
丁巳,高丽北部耨萨延寿、惠真帅高丽、靺鞨兵十五万救安市。
上谓侍臣曰:“今为延寿策有三:引兵直前,连安市城为垒,据高山之险,食城中之粟,纵靺鞨掠吾牛马,攻之不可猝下,欲归则泥潦为阻,坐困吾军,上策也;拔城中之众,与之宵遁,中策也;不度智能,来与吾战,下策也。
卿曹观之,彼必出下策,成擒在吾目中矣。
”高丽有对卢,年老习事,谓延寿曰:“秦王内芟群雄,外服戎狄,独立为帝,此命世之材,今举海内之众而来,不可敌也。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八卷(唐纪)(4)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八卷(唐纪)(4)原文[19]初,上在东宫,闻监察御史嘉兴陆贽名,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数问以得失。
时两河用兵久不决,赋役日滋,贽以兵穷民困,恐别生内变,乃上奏,其略曰:克敌之要,在乎将得其人;驭将之方,在乎操得其柄。
将非其人者,兵虽众不足恃;操失其柄者,将虽材不为用。
又曰:将不能使兵,国不能驭将,非止费财玩寇之弊,亦有不自焚之灾。
又曰:今两河、淮西为叛乱之帅者,独四五凶人而已。
尚恐其中或遭诖误,内蓄危疑;苍黄失图,势不得止。
况其余众,盖并胁从,苟知全生,岂愿为恶!又曰:无纾目前之虞,或兴意外之变。
人者,邦之本也。
财者,人之心也。
其心伤则其本伤,其本伤则枝干颠瘁矣。
又曰:人摇不宁,事变难测,是以兵贵拙速,不贵巧迟。
若不靖于本而务救于末,则救之所为,乃祸之所起也。
又论关中形势,以为:王者蓄威以昭德,偏废则危;居重以驭轻,倒持则悖。
王畿者,四方之本也。
太宗列置府兵,分隶禁卫,大凡诸府八百余所,而在关中者殆五百焉。
举天下不敌关中,则居重驭轻之意明矣。
承平渐久,武备浸微,虽府卫具存而卒乘罕习。
故禄山窃倒持之柄,乘外重之资,一举滔天,两京不守。
尚赖西边有兵,诸牧有马,每州有粮,故肃宗得以中兴。
乾元之后,继有外虞,悉师东讨,边备既驰,禁戎亦空,吐蕃乘虚,深入为寇,故先皇帝莫与为御,避之东游。
是皆失居重驭轻之权,忘深根固柢之虑。
内寇则淆、函失险,外侵则、渭为戎。
于斯之时,虽有四方之师,宁救一朝之患?陛下追想及此,岂不为之寒心哉!今朔方、太原之众,远在山东;神策六军之兵,继出关外,傥有贼臣啖寇,黠虏觑边,伺隙乘虚,微犯亭障,此愚臣所窃忧也。
未审陛下其何以御之!侧闻伐叛之初,议者多易其事,佥谓有征无战,役不逾时,计兵未甚多,度费未甚广,于事为无扰,于人为不劳;曾不料兵连祸拿,变故难测,日引月长,渐乖始图。
往岁为天下所患,咸谓除之则可致升平者,李正已、李宝臣、梁崇义、田悦是也。
往岁为国家所信,咸谓任之则可除祸乱者,朱滔、李希烈是也。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六卷(唐纪)(10)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六卷(唐纪)(10)原文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六卷(唐纪)(10)原文京兆尹鲜于仲通讽选人请为国忠刻颂,立于省门,制仲通撰其辞;上为改定数字,仲通以金填之。
京兆尹鲜于仲通暗示入选的人请为杨国忠刻颂辞,立于尚书省门口,玄宗下制让鲜于仲通撰写颂辞,亲自改定了几个字,鲜于仲通用黄金填写。
[2]杨国忠使人说安禄山诬李林甫与阿布思谋反,禄山使阿布思部落降者诣阙,诬告林甫与阿布思约为父子。
上信之,下吏按问;林甫婿谏议大夫杨齐宣惧为所累,附国忠意证成之。
时林甫尚未葬,二月,癸未,制削林甫官爵;子孙有官者除名,流岭南及黔中,给随身衣及粮食,自余赀产并没官;近亲及党与坐贬者五十余人。
剖林甫棺,抉取含珠,褫金紫,更以小棺如庶人礼葬之。
己亥,赐陈希烈爵许国公,杨国忠爵魏国公,赏其成林甫之狱也。
[2]杨国忠派人劝安禄山,让他诬告李林甫与阿布思谋反,安禄山就让阿布思部落投降的人到朝廷,诬告说李林甫与阿布思曾经结为父子关系。
玄宗相信了,就派官吏去调查。
李林甫的女婿谏议大夫杨齐宣恐怕自己受到牵连,就按照杨国忠的意图证明说有此事。
当时李林甫还没有埋葬,二月癸未(十一日),玄宗下制书削去李林甫的官爵,子孙中有官职者被罢免,流放到岭南和黔中,只给随身穿的衣服和所吃的粮食,其余的财产全部没收。
李林甫的亲戚和党羽因这一案件被贬官的达五十余人。
又剖开李林甫的棺材,取出了口中所含的珍珠,脱掉金紫衣服,换上了一个小棺材,按照一般平民的礼仪埋葬了他。
己亥(二十七日),玄宗赐陈希烈许国公爵位,杨国忠魏国公爵位,以奖赏他们揭发和处置李林甫案件一事。
[3]夏,五月,己酉,复以魏、周、隋后为三恪,杨国忠欲攻李林甫之短也。
卫包以助邪贬夜郎尉,崔昌贬乌雷尉。
[3]夏季,五月己酉(初九),重新确定以北魏、北周和隋朝的后代为三恪,这是杨国忠故意要揭李林甫的短。
卫包因为助长邪恶被贬为夜郎县尉,崔昌被贬为乌雷县尉。
[4]阿布思为回纥所破,安禄山诱其部落而降之,由是禄山精兵,天下莫及。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译文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译文《《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译文《资治通鉴·唐纪·长孙皇后》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①,裨益弘多。
上或以非罪谴怒宫人,后亦阳怒,请自推鞫②,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为申理,由是宫壸③之中,刑无枉滥。
豫章公主早丧其母,后收养之,慈爱逾于所生。
妃嫔以下有疾,后亲抚视,辍己之药膳以资之,宫中无不爱戴。
训诸子,常以谦俭为先,太子乳母遂安夫人尝白后,以东宫器用少,请奏益之。
后不许,曰:“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上得疾,累年不愈,后侍奉,昼夜不离侧。
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由是疾遂甚。
太子言于后日:“医药备尽而疾不瘳,请奏赦罪人及度人入道,庶获冥福。
”后曰:“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太子不敢奏,私以语房玄龄,玄龄白上,上哀之,欲为之赦,后固止之及疾笃,与上诀。
时房玄龄以谴归第,后言于上曰:“玄龄事陛下久,小心慎密,奇谋秘计,未尝宣泄,苟无大故,愿勿弃之。
妾之本宗,因缘葭莩④,以致禄位,既非德举,易致颠危。
欲使其子孙保全,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足矣。
妾生无益于人,不可以死害人,愿勿以丘垄劳费天下,但因山为坟,器用瓦木而已。
仍愿陛下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慝,省作役,止游畋,妾虽没于九泉,诚无所恨!儿女辈不必令来,见其悲哀,徒乱人意。
”因取衣中毒药以示上曰:“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地耳。
”己卯,崩于立政殿。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节)[注]①献替:“献可替否”的略语,言劝善规过,诤言直谏。
资治通鉴唐纪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翻译《资治通鉴》唐纪翻译《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书名著,由司马光于北宋时期编纂而成。
该书以纪传体方式叙述了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的历史事件,共计294卷。
其中,唐纪是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唐朝长达两百多年的历史。
唐纪的内容包括唐高祖李渊的起兵讨伐突厥、开创唐朝的盛世,唐太宗李世民的执政贤德,唐中宗李显的荒淫无道,唐睿宗李旦的角逐与政变,唐玄宗李隆基的改革与渐衰,以及安史之乱、黄巢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
此外,唐纪还记录了唐朝的文化繁荣,如玄宗时期的文学艺术盛世,以及唐朝对外交往、军事征战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资治通鉴》的翻译工作需要在保持原著内涵的基础上,注重语言准确性、流畅性和可读性。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唐纪的一段翻译示例:原文: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家安定,朝中清治,文治武功兼备。
玄宗与史学家钟嵘共同编修《文苑英华》,聚集天下文人的杰作,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同时,玄宗还注重军事的发展,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并在朝廷内部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使得唐朝达到了一个较为繁荣的阶段。
译文: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Xuanzong of Tang Dynasty, the country was stable and the court was clean and efficient, withboth literary and military achievements. Emperor Xuanzong, together with the historian Zhong Rong, compiled "Wenyuan Yinghua", which gathered the masterpieces of literati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and promoted the prosperity of lit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Emperor Xuanzong also paid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litary, strengthened control over the Western Regions, and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political reforms within the court, leading to a relatively prosperous period in the Tang Dynasty.以上是对《资治通鉴》唐纪进行的一段翻译展示,希望能够帮助您了解该书的内容和翻译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唐纪)原文
唐纪三十四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上之下至德元载(丙申、756)
唐纪三十四唐肃宗至德元载(丙申,公元756年)
[1]五月,丁巳,炅众溃,走保南阳,贼就围之。
太常卿张荐夷陵太守虢王巨有勇略,上征吴王祗为太仆卿,以巨为陈留谯郡太守、河南节度使,兼统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南阳节度使鲁炅。
国珍,本柯夷也。
戊辰,巨引兵自蓝田出,趣南阳。
贼闻之,解围走。
[1]五月丁巳(初四),鲁炅兵败,退守南阳,被叛军包围。
太常卿张推荐说夷陵太守虢王李巨有勇有谋,玄宗就征召吴王李祗为太仆卿,任命虢王李巨为陈留及谯郡太守、河南节度使,并统领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和南阳节度使鲁炅。
赵国珍本是柯地方的夷人。
戊辰(十五日),李巨率兵从蓝田出发,向南阳进军。
叛军得知后,解围而去。
[2]令狐潮复引兵攻雍丘。
潮与张巡有旧,于城下相劳苦如平生,潮因说巡曰:天下事去矣,足下坚守危城,欲谁为乎?巡曰:足下平生以忠义自许,今日之举,忠义何在!潮惭而退。
[2]令狐潮又率兵来攻打雍丘。
令狐潮与张巡有交情,二人就在城下像平时见面那样互相问候,令狐潮借机对张巡说:现在唐朝的
大势已去,您还在为谁苦守危城呢?张巡说:你平常总是说自己如何忠义,而现在这种叛逆行为那有一点忠义的味道!令狐潮听后惭愧而退。
[3]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史思明收散卒数万踵其后。
子仪选骁骑更挑战,三日,至行唐,贼疲,乃退。
子仪乘之,又败之于沙河。
蔡希德至洛阳,安禄山复使将步骑二万人北就思明,又使牛廷发范阳等郡兵万余人助思明,合五万余人,而同罗、曳落河居五分之一。
子仪至恒阳,思明随至,子仪深沟高垒以待之;贼来则守,去则追之,昼则耀兵,夜斫其营,贼不得休息。
数日,子仪、光弼议曰:贼倦矣,可以出战。
壬午,战于嘉山,大破之,斩首四万级,捕虏千余人。
思明坠马,露髻跣足步走,至暮,杖折枪归营,奔于博陵;光弼就围之,军声大振。
于是河北十余郡皆杀贼守将而降。
渔阳路再绝,贼往来者皆轻骑窃过,多为官军所获,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
[3]郭子仪与李光弼率兵退回常山,史思明又收罗散兵数万随后追击,郭子仪挑选骁勇善战的骑兵轮番挑战,三天以后,到了行唐县,叛军因疲劳无力再战,才退兵。
郭子仪乘机出击,又败叛军于沙河县。
蔡希德到了洛阳,安禄山又让他率领步、骑兵二万人向北靠近史思明,并派牛廷发范阳等郡兵一万多人增援史思明,合兵共五万多人,其中同罗、曳落河精兵占五分之一。
郭子仪抵达恒阳,史思明也率兵追到,郭子仪依靠深沟高垒,以逸待劳,叛军来攻就固守,撤兵就追击,白天以大兵向叛军炫耀武力,夜里则派部队袭击敌营,使叛军不得安宁。
这样持续了数天,郭子仪与李光弼商议说:叛军已经疲劳,可以出
战。
壬午(二十九日),两军战于嘉山,叛军大败,被杀四万多人,被俘一千多人。
史思明从马上坠落下来,发髻散乱,赤脚步行而逃,到了晚上,拄着折断的长枪回到军营,然后又逃奔博陵。
李光弼率兵紧紧地围住了博陵,军势大振。
于是河北地区原先被叛军占据的十多个州郡都杀了叛军的守将而归降朝廷。
范阳的归路再次被切断,叛军往来都是轻骑偷偷摸摸地通过,就是这样还大多被官军俘获,家在范阳的叛军将士都心中动摇。
禄山大惧,召高尚、严庄诟之曰:汝数年教我反,以为万全。
今守潼关,数月不能进,北路已绝,诸军四合,吾所有者止汴、郑数州而已,万全何在?汝自今勿来见我!尚、庄惧,数日不敢见。
田乾真自关下来,为尚、庄说禄山曰:自古帝王经营大业,皆有胜败,岂能一举而成!今四方军垒虽多,皆新募乌合之众,未更行陈,岂能敌我蓟北劲锐之兵,何足深忧!尚、庄皆佐命元勋,陛下一旦绝之,使诸将闻之,谁不内惧!若上下离心,臣窃为陛下危之!禄山喜曰:阿浩,汝能豁我心事。
即召尚、庄,置酒酣宴,自为之歌以侑酒,待之如初。
阿浩,乾真小字也。
禄山议弃洛阳,走归范阳,计未决。
安禄山十分恐惧,把高尚与严庄召来骂道:数年来你们都劝我反叛,认为一定能够成功。
而现在大军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攻破,北归的路也被断绝,官军大集,我们所占据的只有汴州、郑州等几个州郡,如何能够取胜呢?从现在开始你们再也不要来见我!高尚与严庄听后极为害怕,好多天都不敢去见安禄山。
这时田乾真从潼关回来,为高尚、严庄说话,劝安禄山说:自古以来,凡是要成就大事
业的帝王,都有胜有败,怎么能够指望一举成功呢!现在四面八方的官军虽然多,但都是新召募的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战阵,怎么能够敌得过我们蓟北的这些精兵强将呢!您根本不用担忧。
高尚、严庄都是跟随您多年的功臣元勋,陛下就这样一下子把他们抛弃,如果让诸位将领知道了,那一个能不心中恐惧呢!如果内部分裂,上下离心,我觉得陛下的处境就危险了!安禄山听后高兴地说:阿浩,你真能够体谅我的心事。
于是就把高尚与严庄召来,摆投宴席招待,安禄山还为他们唱歌以劝酒,仍像以前那样对待他们。
阿浩是田乾真的小名。
安禄山计划放弃洛阳,率军回保范阳,但还没有下定决心。
是时,天下以杨国忠骄纵召乱,莫不切齿。
又,禄山起兵以诛国忠为名,王思礼密说哥舒翰,使抗表请诛国忠,翰不应。
思礼又请以三十骑劫取以来,至潼关杀之,翰曰:如此,乃翰反,非禄山也。
或说国忠:今朝廷重兵尽在翰手,翰若援旗西指,于公岂不危哉!国忠大惧,乃奏:潼关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请选监牧小儿三千于苑中训练。
上许之,使剑南军将李福德等领之。
又募万人屯灞上,令所亲杜乾运将之,名为御贼,实备翰也。
翰闻之,亦恐为国忠所图,乃表请灞上军隶潼关;六月,癸未,召杜乾运诣关,因事斩之;国忠益惧。
这时,人们都人为安禄山叛乱是因为杨国忠骄横放纵所致,无不对杨国忠切齿痛恨。
而且安禄山起兵是以讨杨国忠为名,所以王思礼就悄悄地劝哥舒翰,让他上表请求玄宗杀掉杨国忠,哥舒翰没有答应。
王思礼又请求率领三十个骑兵把杨国忠劫持出京师,到潼关把他
杀掉,哥舒翰说:如果这样做就是我谋反,而不是安禄山谋反。
有人劝杨国忠说:现在朝廷的重兵都在哥舒翰掌握之中,他如果挥兵西向京城,您不就危险了吗!杨国忠大为恐惧,于是就上奏玄宗说:现在潼关虽然有大军把守,但后无援兵,一旦潼关失守,京师就难保,请求挑选牧马的士卒三千人于禁宛中训练,以应付不测。
玄宗同意,于是就派剑南军将李福德等人统领这支队伍。
杨国忠又招募了一万人屯兵于灞上,命令他的亲信杜乾运率领,名义上是抵御叛军,实际上却是为了防备哥舒翰。
哥舒翰得知后,也怕被杨国忠谋算,于是就上表玄宗请求把驻扎在灞上的军队归于潼关军队统一指挥。
六月癸未(初一),哥舒翰把杜乾运召到潼关,借机杀了他,杨国忠更加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