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5)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5)原文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致谭意,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
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
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
今兄弟恶,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
操从之。
辛毗到西平拜见曹操,转达袁谭求救的请求。
曹操部下官员多认为刘表势大,应当先消灭刘表,袁谭、袁尚自相残杀,不足忧虑。
荀攸说:目前,正是天下英雄争霸之机,而刘表坐守江、汉之间,可知他胸无占有四方的大志。
袁氏家族占据四州之地,有兵马数十万,袁绍以宽厚而得民心,假如他的两个儿子和睦相处,共守已有的基业,则天下灾难不能平息。
如今他们兄弟相争,势不两立,如果一个人吞并了另一个人,则力量就会集中起来,力量集中后,再想进取就困难了。
应该乘他们相持不下时动手夺取,天下就可以平定了。
这个机会不能失去。
曹操表示同意。
后数日,操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敝,辛毗望操色,知有变,以语郭嘉。
嘉白操,操谓毗曰:谭必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
袁氏本兄弟相伐,非谓他人能间其间,乃谓天下可定于已也。
今一旦求救于明公,此可知也。
显甫见显思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
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
今往攻邺,尚不还救,即不能自守;还救,即谭踵其后。
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敝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天以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未有衅。
仲虺有言,取乱侮亡。
方今二袁不务远略而内相图,可谓乱矣;居者无食,行者无粮,可谓亡矣。
朝不谋夕,民命靡继,而不绥之,欲待他年;他年或登,又自知亡而改修厥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
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
资治通鉴第六十三卷(汉纪)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三卷(汉纪)原文第六十三卷(汉纪)汉纪五十五孝献皇帝戊建安四年(己卯、199)汉纪五十五汉献帝建安四年(己卯,公元199年)[1]春,黑贼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三道救之。
未至,瓒密使行人赍书告续,使引五千铁骑于北隰之中,起火为应,瓒欲自内出战。
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
瓒以为救至,遂出战。
绍设伏击之,瓒大败,复还自守。
绍为地道,穿其楼下,施木柱之,度足达半,便烧之,楼辄倾倒,稍至京中。
瓒自计必无全,乃悉缢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
绍趣兵登台,斩之。
田楷战死。
关靖叹曰:前若不止将军自行,未必不济。
吾闻君子陷入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策马赴绍军而死。
续为屠各所杀。
[1]春季,黑山军首领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援救公孙瓒,张燕的援军还未到,公孙瓒秘密派使者送信给公孙续,让他率五千铁骑到北方低洼地区埋伏,点火作为信号,公孙瓒打算自己出城夹击袁绍部队。
袁绍的巡逻兵得到这封书信,袁绍就按期举火,公孙瓒以为援军已到,就率军出战。
袁绍的伏兵发动进攻,公孙瓒大败,回城继续坚守。
袁绍围城部队挖掘地道,挖到公孙瓒部队固守的城楼下,用木柱撑住,估计已挖到城楼的一半,便纵火烧毁木柱,城楼就倒塌了。
袁绍用这种方法逐渐攻到公孙瓒所住的中京。
公孙瓒自料必定不能幸免,就绞死自己的姊妹、妻子儿女,然后放火自焚。
袁绍催促士兵登上高台,斩公孙瓒。
田楷战死。
关靖叹息说:以前,如果不是我阻止将军自己出城,未必没有希望。
我听说君子使别人陷入危难时,自己一定与他分担患难,怎么能自己独自逃生呢!就骑马冲入袁绍军中而死。
公孙续被匈奴屠各部杀死。
渔阳田豫说太守鲜于辅曰:曹氏奉天子以令诸侯,终能定天下,宜早从之。
辅乃率其众以奉王命。
诏以辅以建忠将军,都督幽州六郡。
渔阳人田豫劝告本郡太守鲜于辅说:曹操尊奉天子来号令诸侯,最终能够平定天下,应该早早归顺他。
鲜于辅于是率领部下归附朝廷。
献帝下诏任命鲜于辅为建忠将军,都督幽州六郡军务。
初,乌桓王丘力居死,子楼班年少,从子蹋顿有武略,代立,总摄上谷大人难楼、辽东大人苏仆延、右北平大人乌延等。
《资治通鉴》目录(点击欣赏)
陈纪一陈纪二陈纪三陈纪四陈纪五陈纪六陈纪七陈纪八陈纪九陈纪十
隋纪
隋纪一隋纪二隋纪三隋纪四隋纪五隋纪六隋纪七隋纪八
唐纪
唐纪一唐纪二唐纪三唐纪四唐纪五唐纪六唐纪七唐纪八唐纪九唐纪十唐纪十一唐纪十二唐纪十三唐纪十四唐纪十五唐纪十六唐纪十七唐纪十八唐纪十九唐纪二十唐纪二十一唐纪二十二唐纪二十三唐纪二十四唐纪二十五唐纪二十六唐纪二十七唐纪二十八唐纪二十九唐纪三十唐纪三十一唐纪三十二唐纪三十三唐纪三十四唐纪三十五唐纪三十六唐纪三十七唐纪三十八唐纪三十九唐纪四十唐纪四十一唐纪四十二唐纪四十三唐纪四十四唐纪四十五唐纪四十六唐纪四十七唐纪四十八唐纪四十九唐纪五十唐纪五十一唐纪五十二唐纪五十三唐纪五十四唐纪五十五唐纪五十六唐纪五十七唐纪五十八唐纪五十九唐纪六十唐纪六十一唐纪六十二唐纪六十三唐纪六十四唐纪六十五唐纪六十六唐纪六十七唐纪六十八唐纪六十九唐纪七十唐纪七十一唐纪七十二唐纪七十三唐纪七十四唐纪七十五唐纪七十六唐纪七十七唐纪七十八唐纪七十九唐纪八十唐纪八十一
宋纪
宋纪一宋纪二宋纪三宋纪四宋纪五宋纪六宋纪七宋纪八宋纪九宋纪十宋纪十一宋纪十二宋纪十三宋纪十四宋纪十五宋纪十六
齐纪
齐纪一齐纪二齐纪三齐纪四齐纪五齐纪六齐纪七齐纪八齐纪九齐纪十
梁纪
梁纪一梁纪二梁纪三梁纪四梁纪五梁纪六梁纪七梁纪八梁纪九梁纪十梁纪十一梁纪十二梁纪十三梁纪十四梁纪十五梁纪十六梁纪十七梁纪十八梁纪十九梁纪二十梁纪二十一梁纪二十二
后梁纪
后梁纪一后梁纪二后梁纪三后梁纪四后梁纪五后梁纪六
后唐纪
后唐纪一后唐纪二后唐纪三后唐纪四后唐纪五后唐纪六后唐纪七后唐纪八
后晋纪
后晋纪一后晋纪二后晋纪三后晋纪四后晋纪五后晋纪六
后汉纪
后汉纪一后汉纪二后汉纪三后汉纪四
《资治通鉴·汉纪》原文及译文
《资治通鉴·汉纪》原文及译文《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汉纪·楚汉相争【原文】汉太祖高皇帝三年(公元前204年)汉王谓陈平[1]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2],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3]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捐[4]数万斤金,行反间[5],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6]所为,不问其出入。
平多以金纵反问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项王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注释】[1]陈平:刘邦谋臣。
足智多谋,锐意进取,屡以奇计辅佐刘邦定天下,汉初被封为曲逆侯。
汉文帝时,曾升为右丞相,后改任左丞相。
[2]骨鲠之臣:忠直敢于直言进谏的属下。
[3]亚父:即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被尊称为'亚父'。
钟离昧:楚王项羽的大将。
龙且、周殷:均为项羽的大将。
[4]捐:舍弃。
[5]间(jiàn):离间。
[6]恣(zì):放纵,没有拘束。
【译文】汉太祖高皇帝三年(公元前204年)汉王对陈平说:'纷乱的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呢?'陈平说:'项王身边正直忠心的臣子不过是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这些人,只几个人而已。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8
目录分析
卷第六十汉纪五十 二(公元191年— 193年,共3年)
卷第五十九汉纪五 十一(公元188
年—190年,共3年)
卷第六十一汉纪五 十三(公元194
年—195年,共2年)
卷第六十二汉 1
纪五十四(公 元196年—198 年,共3年)
卷第六十三汉 2
纪五十五(公 元199年—200 年,共2年)
作者介绍
这是《华杉讲透《资治通鉴》8》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读书笔记
这是《华杉讲透《资治通鉴》8》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华杉讲透《资治通鉴》8》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8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资治通鉴
智慧
普通人
公元
华杉
三国
书
汉纪
资治通鉴
内容摘要
想赚钱,先分钱!《资治通鉴》突然变得很好懂!《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 1362年的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讲 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翻开本书,读三国群 雄的创业史,避开领导者常走的那些弯路!
3 卷第六十四汉
纪五十六(公 元201年—205 年,共5年)
4 卷第六十五汉
纪五十七(公 元206年—208 年,共3年)
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汉纪)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汉纪)原文第六十五卷(汉纪)汉纪五十七孝献皇帝庚建安十一年(丙戌、206)汉纪五十七汉献帝建安十一年(丙戌,公元206年)[1]春,正月,有星孛于北斗。
[1]春季,正月,有异星出现在北斗星座。
[2]曹操自将击高干,留其世子丕守邺,使别驾从事崔琰傅之。
操围壶关,三月,壶关降。
高干自入匈奴求救,单于不受;干独与数骑亡,欲南奔荆州,上洛都尉王琰捕斩之,并州悉平。
[2]曹操亲自率军征讨并州刺史高干,留下世子曹丕镇守邺城,派别驾、从事崔琰辅佐曹丕。
曹操大军包围壶关。
三月,壶关投降。
高于亲自去向匈奴求救,被匈奴单于拒绝。
高干身边只剩几名骑兵卫士,想南逃到荆州去投奔刘表。
半路上,被上洛都尉王琰捉获,斩首。
并州全部平定。
曹操使陈郡梁习以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
时荒乱之余,胡、狄雄张,吏民亡判入其部落,兵家拥众,各为寇害。
习到官,诱喻招纳,皆礼召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幕府;豪右已尽,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又因大军出征,令诸将分请以为勇力。
吏兵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邺,凡数万口;其不从命者,兴兵致讨,斩首千数,降附者万计。
单于恭顺,名王稽颡,服事供职,同于编户。
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
长老称咏,以为自所闻识,刺史未有如习者。
习乃贡达名士避地州界者河内常林、杨俊、王象、荀纬及太原王凌之徒,操悉以为县长,后皆显名于世。
曹操派陈郡人梁习以别部司马的职务,兼任并州刺史。
当时在兵荒马乱之后,匈奴等各北方胡狄各族的势力都很大,官吏及百姓往往叛逃到他们的部落中;其余许多地方势力也都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各霸一方。
梁习到任后,用引诱和劝导的方法招纳那些地方势力,对那些首领都以礼相待,并推荐其中一些人作官,让他们到州府来任职。
等这些首领都离开本乡后,就征发当地青壮年充当志愿军。
梁习又借大军出征之机,把这些志愿军分送到将领们部下,至别处作战。
在这些官员、兵士都离去以后,就陆续把他们的家小迁到邺城,前后送走的共有数万人。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3)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3)原文曹操派司隶校尉钟繇在平阳包围南匈奴单于,未能攻陷,而对方援军已经到达。
钟繇派新丰县令、冯翊人张既劝说马腾,为他分析利害。
马腾听后,犹豫不决。
部下将领傅干对马腾说:古人说过: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曹操尊奉天子,平定暴乱,法纪严谨,政治清明,上下听从命令,可以称为顺德;袁氏家话族倚仗势力强大,犯上作乱,勾结匈奴来侵掠中国,可以称为逆德。
如今将军已尊奉朝廷,却又暗中骑墙,想坐观成败。
我恐怕等到成败定下来之后,曹操奉旨问罪征讨,将军将第一个被杀!马腾听后十分恐惧。
傅干乘机建议说:明智的人能转祸为福。
如今,曹操与袁氏家族相持不下,而高干、郭援合力进攻河东郡,曹操虽然有万全之计,也无为挽救河东郡的危局。
将军假如能在此危急关头领军征讨郭援,内外夹击,必能取胜。
将军这一举动,既斩断袁氏家族的臂膀,又解救了河东郡的危急,曹操必然深深感激将军,将军的功名将无人能够相比。
于是,马腾派儿子马超率军一万余人与钟繇会合。
初,诸将以郭援众盛,欲释平阳去。
钟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
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雠,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
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
援至,果径前渡汾,众止之,不从。
济水未半,繇击,大破之。
战罢,众人毕言援死而不得其首。
援,繇之甥也。
晚后,马超校尉南安庞德,于中出一头,繇见之而哭。
德谢繇,繇曰:援虽我甥,乃国贼也,卿何谢之有!南单于遂降。
起初,将领们看到郭援军势强盛,想放弃平阳离去。
钟繇说:袁氏的势力正强,郭援这次来,关中的势力暗中与他相勾结,他们所以没有全部背叛朝廷,只因为顾虑我的威名罢了。
如果弃平阳而离去,向郭援示弱,则各地的百姓都会成为敌人,即使我想回去,又怎么能退得回去呢?这是未作战而先自败退。
而且郭援刚愎好胜,必然看不起我军,如果他渡过汾河来扎营,趁他未渡完时,我们突然袭击,可获大胜。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套装共7册)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 三十八唐纪五十四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 三十七唐纪五十三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 三十九唐纪五十五
0 1
资治通鉴卷 第二百四十 唐纪五十六
0 2
资治通鉴卷 第二百四十 一唐纪五十 七
0 3
资治通鉴卷 第二百四十 二唐纪五十 八
0 4
资治通鉴卷 第二百四十 三唐纪五十 九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九 晋纪一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晋 纪二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一 晋纪三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二 晋纪四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四晋纪六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三晋纪五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五晋纪七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七晋纪九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六晋纪八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八晋纪十
资治通鉴卷第九十 晋纪十二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九晋纪十一
目录分析
资治通鉴卷第 1
一周纪一
资治通鉴卷第 2
二周纪二
3 资治通鉴卷第
三周纪三
4 资治通鉴卷第
四周纪四
5 资治通鉴卷第
五周纪五
资治通鉴卷第六秦纪 一
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 二
资治通鉴卷第八秦纪 三
资治通鉴卷第九汉纪 一
资治通鉴卷第 1
十汉纪二
资治通鉴卷第 2
十一汉纪三
3 资治通鉴卷第
十二汉纪四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 十四隋纪八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 十五唐纪一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 八十七唐纪三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 八十六唐纪二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 八十八唐纪四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 十九唐纪五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 十唐纪六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 十一唐纪七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 十二唐纪八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7)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7)原文配兄子荣为东门校尉,八月,戊寅,荣夜开门内操兵。
配拒战城中,操兵生获之。
辛评家系邺狱,辛毗驰往,欲解之,已悉为配所杀。
操兵缚配诣帐下,毗逆以马鞭击其头,骂之曰:奴,汝今日真死矣!配顾曰:狗辈,正由汝曹,破我冀州,恨不得杀汝也;且汝今日能杀生我邪!有顷,操引见,谓配曰:曩日孤之行围,何弩之多也!配曰:犹恨其少!操曰:卿忠于袁氏,亦自不得不尔。
意欲活之。
配意所壮烈,终无桡辞,而辛毗等号哭不已,遂斩之。
冀州人张子谦先降,素与配不善,笑谓配曰:正南,卿竟何如我?配厉声曰:汝为降虏,审配为忠臣,虽死,岂羡汝生邪!临行刑,叱持兵者令北向,曰:我君在北也。
操乃临祀绍墓,哭之流涕;慰劳绍妻,还其家人宝物,赐杂缯絮,禀食之。
审配哥哥的儿子审荣为邺城东门校尉。
八月,戊寅(初二),审荣乘夜打开城门,放曹军入城。
审配在城中抵抗,被曹军生擒。
辛评的家眷被关在邺城监狱中,辛毗赶去,打算救护他们,但全家都已被审配下令杀死。
曹军士兵把审配绑起来带到大帐,辛毗迎面用马鞭猛抽审配头部,大骂他说:奴才,你今天死定了!审配瞪着辛毗说:狗东西,正是由于你们这些人,冀州才遭到曹军蹂躏,我恨不能亲手杀死你。
而且,你今天能决定我的生死吗!过了一会儿,曹操接见审配,对他说:那天我巡视围城部队,你怎么有那么多弓弩!审配说:我还恨弓弩少!曹操说:你效忠于袁氏,也不得不那样做。
有心宽恕审配。
但审配意气壮烈,始终不说一句屈服求饶的话,而辛毗等人在旁号哭不止,曹操遂下令杀死审配。
冀州人张子谦先投降了曹操,他一向与审配关系不好,笑着对审配说:审配,你到底比我怎么样?审配厉声叱责他说:你是投降的俘虏,而我是忠臣,虽然一死,难道羡慕你活吗!等到行刑时,审配大声命令刽子手让自己面向北方,说:我的君主在北方。
曹操亲自去袁绍墓前祭祀,痛哭流涕。
安慰袁绍的妻子,退还袁家的金银财宝,并赐给绸缎丝绵等,发给生活费用。
初,袁绍与操共起兵,绍问操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操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操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6)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6)原文[1]春,正月,曹操济河,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
[1]春季,正月,曹操渡过黄河。
曹操派人堵住淇水,使共流入白沟,以便运输军粮。
二月,袁尚复攻袁谭于平原,留其将审配、苏由守邺。
曹操进军至洹水,苏由欲为内应,谋泄,出奔操。
操进至邺,为土山、地道以攻之。
尚武安长尹楷屯毛城,以通上党粮道。
夏,四月,操留曹洪攻邺,自将击楷,破之而还;又击尚将沮鹄于邯郸,拨之。
二月,袁尚又到平原去进攻袁谭,留部将审配、苏由镇守邺城。
曹操进军到洹水,苏由打算为曹操作内应,因密谋泄露,苏由就出城投奔曹操。
曹操大军到达邺城后,上筑土山,下挖地道,发动进攻。
袁尚委任的武安县县长尹楷驻军毛城,以保护通向上党的粮道。
夏季,四月,曹操留曹洪继续攻打邺城,亲自统军进攻尹楷,击败尹楷后回师。
又去进攻镇守邯郸的袁尚部将沮鹄,攻陷邯郸。
易阳令韩范、涉长梁岐皆举县降。
徐晃言于操曰: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宜旌赏二县以示诸城。
操从之,范、岐皆赐爵关内侯。
黑山贼帅张燕遣使求助,操拜平北将军。
易阳县县令韩范、涉县县长梁岐都献出县城,投降曹操。
徐晃对曹操说:袁氏兄弟还未被打败,未归降的诸城都在侧耳倾听,应该表彰奖赏这两个县的官员,为那些城作个榜样。
曹操听从了,将韩范、梁岐都封为关内侯。
黑山军首领张燕派使者来拜见曹操,请求派军协助曹操进攻袁氏兄弟,曹操委任他为平北将军。
五月,操毁土山、地道,凿堑,周回四十里,初令浅,示若可越。
配望见,笑之,不出争利。
操一夜浚之,广深二丈,引漳水以灌之;城中饿死者过半。
五月,曹操毁去土山、地道,开凿壕沟,包围邺城,围圈达四十里。
最初让挖得很浅,看去好像可以越过。
审配在城上看见,放声大笑,没有派兵出来破坏。
曹操派人乘夜疏浚,一夜之间,挖成深二丈、宽二丈的深壕,把漳河水引入壕沟,完全断绝了邺城内外的联系。
城中人饿死大半。
秋,七月,尚将兵万余人还救邺;未到,欲令审配和外动止,先使主簿钜鹿李孚入城。
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汉纪)(2)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汉纪)(2)原文[3]秋,七月,武威太守张猛杀雍州刺史邯郸商;州兵讨诛之。
猛,奂之子也。
[3]秋季,七月,武威太守张猛杀死雍州刺史邯郸商。
州中的军认讨伐张猛,把他杀死。
张猛是张奂的儿子。
[4]八月,曹操东讨海贼管承,至淳于,遣将乐进、李典击破之,承走入海岛。
[4]八月,曹操向东讨伐海上的盗贼管承,进军到淳于,派大将乐进、李典击败管承,管承逃到海岛上。
[5]昌复叛,操遣于禁讨斩之。
[5]昌又背叛曹操,曹操派于禁讨伐,斩杀昌。
[6]是岁,立故琅邪王容子熙为琅邪王,齐、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济阴、平原八国皆除。
[6]这一年,献帝立已故琅邪王刘容的儿子刘熙为琅邪王,撤销齐、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济阴、平原等八个王国。
[7]乌桓乘天下乱,略有汉民十余万户,袁绍皆立其酋豪为单于,以家人子为已妇妻焉。
辽西乌桓蹋顿尤强,为绍所厚,故尚兄弟归之,数入塞为寇,欲助尚复故地。
曹操将击之,凿平虏渠、泉州渠以通运。
[7]乌桓人乘天下大乱,掳掠汉人十余万户。
袁绍把各部落的酋长都封为单于,并以平民家的姑娘做自己的女儿,嫁给那些单于做妻子。
辽西乌桓酋长蹋顿的势力尤其强盛,受到袁绍的厚待,因此袁尚兄弟去投奔蹋顿。
蹋顿屡次派兵入塞抢掠,想帮助袁尚恢复旧有的疆土。
曹操准备出军讨伐,开凿平虏渠、泉州渠,以便运输大军所需的粮草。
[8]孙权击山贼麻、保二屯,平之。
[8]孙权攻击山贼盘据的麻屯和保屯,完全平定。
十二年(丁亥、207)十二年(丁亥,公元207年)[1]春,二月,曹操自淳于还邺。
丁酉,操奏封大功臣二十余人,皆为列侯;因表万岁亭侯荀功状,三月,增封千户。
又欲授以三公,使荀攸深自陈让,至于十数,乃止。
[1]春季,二月,曹操从淳于返回邺城。
丁酉(初五),曹操上奏献帝并得到批准,封大功臣二十余人,都为列侯。
又上表称赞万岁亭侯荀的功劳。
三月,为表彰荀,在他原来侯国封户的基础上,又增加一千户。
还准备任命荀为三公,荀派荀攸恳切地表达自己的辞让之意,先后达到十余次,曹操才同意。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10)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10)原文[3]故安赵犊、霍奴等杀幽州刺史及涿郡太守,三郡乌桓攻鲜于辅于犷平。
操讨犊等,斩之;乃渡潞水救犷平,乌桓走出塞。
[3]故安人赵犊、霍奴等杀死幽州刺史和涿郡太守。
辽西、辽东、右北平等三郡的乌桓部落进攻鲜于辅据守的犷平。
秋季,八月,曹操大军讨伐赵犊等,杀死赵犊等人。
于是,曹军又渡过潞水去援救犷平,乌桓部落退到塞外。
[4]冬,十月,高干闻操讨乌桓,复以并州叛,执上党太守,举兵守壶关口。
操遣其将乐进、李典击之。
河内张晟,众万余人,寇崤、渑间,弘农张琰起兵以应之。
[4]冬季,十月,驻守并州的高干听到曹操讨伐乌桓的消息,又背叛曹操,逮捕上党郡太守,派兵拒守壶关口。
曹操派部将乐进、李典进击,河内人张晟聚集起一万余人,侵掠崤山、渑池一带,弘农人张琰起兵响应张晟。
河东太守王邑被征,郡掾卫固及中郎将范先等诣司隶校尉繇,请留之。
繇不许。
固等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高干通谋。
曹操谓荀曰:关西诸将,外服内贰,张晟寇乱淆、渑,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将为深害。
当今河东,天下之要地也,君为我举贤才以镇之。
曰: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
操乃以畿为河东太守。
钟繇促王邑交付,邑佩印绶,径从河北诣许自归。
河东郡太守王邑受到朝廷征召,郡掾卫固与中郎将范先等去拜见司隶校尉钟繇,请求让王邑留任,钟繇未同意。
卫固等表面上是请求挽留王邑,实际上却暗中与高干勾结。
曹操对荀说:函谷关以西的将领们,表面上服从朝廷,却怀有二心。
张晟等侵犯崤山、渑池一带,向南与荆州的刘表联合,卫固等乘机起事,将会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
现在河东郡是天下的冲要之地,你为我推荐一个贤能的人才,来镇守河东。
荀说:西平郡太守、京兆人杜畿,他的勇气足以承当危难,智谋足以应付变化莫测的局势。
曹操就任命杜畿为河东郡太守。
钟繇催促王邑办理移交,王邑却携带印绶,自己直接从河东郡属下的河北县去许都,向朝廷报到。
卫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杜畿至,数月不得渡。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8)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8)原文[5]曹操表公孙度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
度曰:我王辽东,何永宁也!藏印绶于武库。
是岁,度卒,子康嗣位,以永宁乡侯封其弟恭。
[5]曹操上表推荐公孙度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
公孙度说:我已在辽东为王,永宁乡侯算什么?把曹操派人送来的印绶收藏到武器库中。
这一年,公孙度去世,他儿子公孙康继位。
公孙康把永宁乡侯的爵位封给自己的弟弟公孙恭。
操以牵招尝为袁氏领乌桓,遣诣柳城,抚慰乌桓。
值峭王严五千骑欲助袁谭,又,公孙康遣使韩忠假峭王单于印绶。
峭王大会群长,忠亦在坐。
峭王问招: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
如此,谁当为正?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忠曰: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余万,又有扶馀、貊之用,当今之势,强者为右,曹操何得独为是也!招呵忠曰: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伐叛柔服,宁静四海。
汝君臣顽,今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侮弄神器;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便捉忠头顿筑,拨刀欲斩之。
峭王惊怖,徒跣抱招,以救请忠,左右失色。
招乃还坐,为峭王等说成败之效,祸福所归;皆下席跪伏,敬爱敕教,便辞辽东之使,罢所严骑。
曹操因牵招曾经受袁绍委任管理乌桓骑兵,因此派他去柳城,安抚乌桓部落。
正赶上乌桓峭王动员五千名骑兵,准备去援助袁谭。
另外,公孙康也派使者韩忠给峭王送来单于印绶。
峭王召集各部落酋长会商,韩忠也在座。
峭王问牵招说:从前,袁绍说奉天子之使,委任我为单于;如今,曹操又说要再上表奏请天子,委任我为真单于;如今,曹操又说要再上表奏请天子,委任我为真单于;而辽东又派人送来单于的印绶。
这样,谁应当是真的?牵招回答说:从前,袁绍代表天子发号施令,有权封授官爵;后来他违背天子旨意,曹操取代了他,说要奏明天子,重新封你为真单于。
辽东不过是一个偏远的小郡,能擅自封授官爵!韩忠说: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有雄兵百万,夫馀国以及貊部都听命于我。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9)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9)原文河子韶,年十七,收河余众屯京城。
权引军归吴,夜至京城下营,试攻惊之;兵皆乘城,传檄备警,欢声动地,颇射外人。
权使晓喻,乃止。
明日见韶,拜承烈校尉,统河部曲。
孙河的儿子孙韶,年仅十七岁,收集孙河的余部守卫京城。
孙权率军返回吴郡,晚上到达京城城下安营。
孙权为了考察孙韶的能力,假装攻城来惊吓他。
孙韶的军队全都登城防守,传递号令,戒备森严,呼声动地,箭矢纷纷向外射出。
孙权派人说明情况,城上才停止。
第二天,孙权接见孙韶,委任他为承烈校尉,统率孙河的部曲。
十年(乙酉、205)十年(乙酉、公元205年)[1]春,正月,曹操攻南皮,袁谭出战,士卒多死。
操欲缓之,议郎曹纯曰:今县师深入,难以持久,若进不能克,退必丧威。
乃自执桴鼓以率攻者,遂克之。
谭出走,追斩之。
[1]春季,正月,曹操进攻南皮,袁谭率军出战,曹军伤亡惨重。
曹操准备稍微减缓攻势,议郎曹纯说:如今,咱们孤军深入,难以持久,如果进不能攻克敌城,一后退就会大损军威。
曹操于是亲自擂动战鼓,命令部下进攻,遂攻陷南皮。
袁谭出逃,被曹军追上,杀死。
李孚自称冀州主簿,求见操曰:今城中强弱相陵,人心扰乱,以为宜令新降为内所识信者宣传明教。
操即使孚往入城,告谕吏民,使各安故业,不得相侵,城中乃安。
操于是斩郭图等及其妻子。
李孚自称冀州主簿。
求见曹操,对曹操说:现在城中秩序骚乱,百姓不分强弱,相互攻杀,人心惶惶。
我认为,应当派遣新近归降而又为城内所认识信任的人去传达您的命令。
曹操立即派李孚入城,告诉城中官民,让他们各安故业,不得互相侵犯,城中才安定下来。
曹操于是斩杀袁谭的谋士郭图等及其妻子儿女。
袁谭使王运粮于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往赴之,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群焉归!遂诣曹操,乞收葬谭尸,操许之,复使还乐安,督军粮。
谭所部诸城皆服,唯乐安太守管统不下。
操使取统首,以统亡国忠臣,解其缚,使诣操,操悦而赦之,辟为司空掾。
袁谭先派王到乐安去运输粮草,王听到袁谭情况危急,赶快率领部队前去援助,走到高密,听到袁谭的死讯,下马号哭说:没有了主人,我到哪里去呢!就去拜见曹操,请求让他收葬袁谭的尸体,曹操答应了,仍派王到乐安去督运军粮。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
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
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
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操曰:“善!”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
后袁尚果自将攻袁谭,大破之。
谭奔平原,遣辛毗①诣曹操请救。
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致谭意,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
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
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
今兄弟遘恶,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
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
”操从之。
后数日,操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敝,辛毗望操色,知有变,以语郭嘉。
嘉白操,操谓毗曰:“谭必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
今一旦求救于明公,此可知也。
尚见谭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
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此乃天亡尚之时也。
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天以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无亡衅②。
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
且四方之寇,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
”操曰:“善!”乃许谭。
冬,十月,操至黎阳。
尚闻操渡河,乃释平原还邺。
尚将吕旷、高翔叛归曹操,谭复阴刻将军印以假旷、翔。
操知谭诈,乃为子曹整娉谭女以安之,引军还。
注:①辛毗(Pí),字佐治,颍川阳翟人。
辛毗先事袁谭,后归附曹操,官至卫尉。
谥肃侯。
②衅:征兆。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有删改。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致谭意转告B.力专则难图也谋取C.谭必可信,尚必可克不克服D.谭复阴刻将军印以假旷、翔暗中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今一旦求救于明公莫大于河北B.尚见谭困而不能取明公不取而伐荆州C.绍以宽厚得众心乃为子曹整娉谭女以安之D.此乃天亡尚之时也乃许谭3. 下列句子全部是劝说曹操攻打袁尚的理由的一组是()(3分)① 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② 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③ 使谭、尚自相敝④ 尚见谭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⑤ 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⑥ 尚将吕旷、高翔叛归曹操A ①②④B ③⑤⑥C ②③⑥D ②④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 曹操把袁谭、袁尚打得逃到邺城,但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后就没有乘胜追击。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11)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11)原文会白骑攻东垣,高干入泽。
畿知诸县附已,乃出,单将数十骑,赴坚壁而守之,吏民多举城助畿者,比数十日,得四千余人。
固等与高干、张晟共攻畿,不下,略诸县,无所得。
曹操使议郎张既西徵关中诸将马腾等,皆引兵会击晟等,破之,斩固、琰等首,其余党与皆赦之。
正在这时,有一股号称白骑的武装力量进攻东垣,高干也率军进入泽。
杜畿知道诸县都已归附自己,就离开郡城,只身率领数十名骑兵,选择一个坚固的营寨进行防守。
属下各县的官吏与百姓都纷纷占据城池,援助杜畿。
到几十天后,杜畿已有四千多人。
卫固与高干、张晟合兵进攻杜畿据守的营寨,未能攻下;又去周围各县抢掠粮草,也没有收获。
曹操派议郎张既西得,去关中征调马腾等将领平定叛乱,他们都出兵联合进攻张晟等,大获全胜,斩杀卫固、张琰等人,赦免了其余的党羽。
于是杜畿治河东,务崇宽惠。
民有辞讼,畿为陈义理,遣归谤思之,父老皆自相责怒,不敢讼;劝耕桑,课畜牧,百姓家家丰实;然后兴,举孝弟,修戎事,讲武备,河东遂安。
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
从此,杜畿治理河东郡,以宽大为主,广施仁惠。
百姓有来打官司的,杜畿为他们讲解仁义道德,分析事理,让他们回去好好考虑。
父老们都自相责备,不敢再去告状。
杜畿劝勉百姓努力耕田,种桑养蚕,鼓励他们饲养牲畜,使得家家都富裕起来。
然后,又兴建学堂,推举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人;修造城防,制作武器,加强作战训练;河东郡便安定下来。
杜畿在河东郡任职十六年,政绩常常为天下第一。
[5]秘书监、侍中荀悦作《申鉴》五篇,奏之。
悦,爽之兄子也。
时政在曹氏,天子恭已,悦志在献替,而谋无所用,故作是书。
其大略曰:为政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
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四者不除,则政末由行矣,是谓四患。
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
人不畏死,不可惧以罪;人不乐生,不可劝以善。
故在上者,先丰民财以定其志,是谓养生。
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汉纪)(3)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汉纪)(3)原文时方夏水,而滨海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
操患之,以问田畴。
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
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
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
操曰:善!乃引军还,而署大木表于水侧路傍曰:方今夏暑,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
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
当时正赶上夏季,大雨不止,沿海一带泥泞难行,而且乌桓人还在交通要道派兵把守,曹军受阻无法前进。
曹操十分忧虑,向田畴询问对策。
田畴说:这条道路每逢夏秋两季常常积水,浅不能通车马,深不能载舟船,是长期不能解决的难题。
原来右北平郡府设在平冈,道路通过卢龙塞,到达柳城。
自从光武帝建武以来,道路陷坏,无人行走,已将近二百年,但仍留有道路的残迹可循。
现在乌桓人以为无终是我们大军的必经之路,大军不能前进,只好撤退,因此他们放松以了戒备。
如果我们默默地回军,却从卢龙塞口越过白檀险阻,进到他们没有设防的区域,路近而行动方便,攻其不备,可以不战而捉住蹋顿。
曹操说:很好!于是率军从无终撤退,在水边的路旁留下一块大木牌,上面写着:现在夏季暑热,道路不通,且等到秋冬,再出兵讨伐。
乌桓人的侦察骑兵看到后,当真以为曹军已经离去。
操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
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
尚、熙与蹋顿及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
八月,操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
操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
操登高,望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前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曹操命令田畴率领他的部众作向导,上徐无山,凿山填谷,行进五百余里,经过白檀、平冈,又穿过鲜卑部落的王庭,向东直指柳城。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4)原文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4)原文八年(癸未,公元203年)[1]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
夏,四月,操追至邺,收其麦;诸将欲乘胜遂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
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
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操曰:善!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
[1]春季,二月,曹操进攻黎阳,与袁谭、袁尚在黎阳城下展开大战,袁谭、袁尚败走,退回邺城。
夏季,四月,曹操大军追到邺城,收割了地里的小麦。
曹军将领都提出要乘胜攻打邺城,郭嘉说:袁绍生前喜欢这两个儿子,没能决定让谁作继承人。
如今,他们权力相等,各有党羽辅佐。
情况危急,就相互援救;局势稍有缓和,就又会争权夺利。
不如先向南进取荆州,等待他们兄弟内讧,然后再进攻,可以一举平定。
曹操说:好!五月,曹操回到许都,留部将贾信驻守黎阳。
谭谓尚曰:我铠甲不精,故前为曹操所败。
今操军退,人怀归志,及其未济,出兵掩之,可令大溃,此策不可失也。
尚疑之,既不益兵,又不易甲。
谭大怒,郭图、辛评因谓谭曰:使先公出将军为兄后者,皆审配之谋也。
谭遂引兵攻尚,战于门外。
谭败,引兵还南皮。
袁谭对袁尚说:我的部下铠甲不够精良,所以先前被曹军击败。
现在曹军撤退,人人思归,在他们未完全渡过黄河以前,出兵追击,可使他全军溃散,这种时机,万万不可错过。
袁尚疑心袁谭另有打算,既不增加他的兵马,也不肯给他部下更换铠甲。
袁谭大怒,郭图、辛评乘机对袁谭说:使已故袁公把你过继给哥哥的,全是审配的主意。
袁谭就率军进攻袁尚,在邺城门外大战起来,袁谭战败,率军退回南皮。
别驾北海王,率吏民自青州往救谭。
谭欲更还攻尚,曰:兄弟者,左右手也。
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曰:我必胜,其可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彼谗人离间骨肉以求一朝之利,愿塞耳勿听也。
若斩佞臣数人,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横行于天下。
谭不从。
谭将刘询起兵漯阴以叛谭,诸城皆应之。
读《资治通鉴》之提防被人忽悠
读《资治通鉴》之提防被人忽悠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致谭意,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
——《资治通鉴•卷六十四•汉纪五十六》官渡之战后,曹操听郭嘉的话,将主力从河北撤了回来。
可没过多久,袁谭被弟弟欺负得喘不过气来,就派人来找曹操求救了。
按理说,这是个鹬蚌相争的局面,曹操应该巴不得不掺和才对。
而且事实上,曹操集团内部的多数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大家都觉得应该先去打刘表,反正袁氏兄弟一时难分难解,还不如先去把刘表灭了,然后再回过头来对付袁氏兄弟——到那个时候,估计他们差不多也两败俱伤了,更容易手到擒来。
然而,袁谭所派的使者——辛毗,却靠一番并不复杂的说辞打动了曹操。
竟然让曹操移师重回河北,从袁尚手中救了袁谭。
当时,辛毗面对曹操,还没来得及说话,曹操就直接问他:袁谭能信得过吗?曹操这句话问得很妙,几乎是一上来就堵住了辛毗的嘴。
辛毗肯定不能说信不过,但若说信得过的话,你空口白牙的,拿什么来证明呢?于是辛毗绕开了这个问题,他说:我们先不要说信不信得过,我先给您分析一下形势吧。
1.河北兄弟内斗,尤其是袁尚已经力竭,这是您夺下冀州的好时机;2.荆州在刘表的治下十分安定,您去了无机可乘;3.万一哪天袁氏兄弟俩打的差不多了,开始坐下来谈了,您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曹操听完,觉得很有道理,便听了辛毗的劝,移师北攻,最终消灭了袁氏兄弟。
辛毗这番说辞,很明白的讲清了如何才能说服别人。
首先,一定要先动之以利。
然后,才可以动之以理。
辛毗对曹操的劝说,看上去也是在讲大义该如何如何,但是,他真正能打动曹操的,却是点明了救袁谭的利益要比攻刘表的大——这就叫做动之以利。
反之,你如果总是抱着“有理走遍天下”的心思去和别人讨论,那么就算你口才出众,所向披靡,最后,也不过是赢了辩论,输了结果。
你的道理再精深,也架不住人家的一句“与我何干?”其次,不要隐藏自己的目的,并找到合适的表达切入口。
我们都学过《烛之武退秦师》,当时,烛之武的手段是:直接告诉秦军,留着郑国比消灭郑国要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汉纪)原文
第六十四卷(汉纪)
汉纪五十六孝献皇帝已建安六年(辛巳、201)
汉纪五十六汉献帝建安六年(辛巳,公元201年)
[1]春,三月,丁卯朔,日有食之。
[1]春季,三月,丁卯(疑误),出现日食。
[2]曹操就谷于安民。
以袁绍新破,欲以其间击刘表。
荀曰:绍既新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欲远师江、汉,若绍收其余烬,乘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
操乃止。
夏,四月,操场兵河上,击袁绍仓亭军,破之。
秋,九月,操还许。
[2]曹操率军移驻到粮食丰足的安民地区。
曹操认为袁绍才被击败,打算利用这个间隙去进攻刘表。
荀说:袁绍刚吃了一场败仗,军心涣散,应该乘他尚未摆脱困境之机,一扫而平。
而您却要远征、汉水之间,如果袁绍收拾残部,乘虚从后面突袭,则您的事业将付诸流水。
曹操便停止了远征荆州的打算。
夏季,四月,曹操率军沿行进,炫耀军威,进攻袁绍驻在仓亭的军队,打败袁绍军。
秋季,九月,曹操回到许都。
[3]操自击刘备于汝南,备奔刘表,龚都等皆散。
表闻备至,自出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备在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慨然流涕。
表怪,问备,备曰:平常身不离鞍,髀肉皆
消。
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日月如流,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3]曹操亲自率军到汝南进攻刘备,刘备败走,到荆州投靠刘表,龚都等人都四散而逃。
刘表听到刘备来的消息,亲自到郊外来迎接,用上宾的礼节接待刘备,又给刘备增加一些部队,让刘备驻扎在新野。
刘备在荆州住几年。
曾有一次,他在会见刘表时起身上厕所,感慨地流下泪来。
刘表感到奇怪,问他是什么原因,刘备说:我平常身不离马鞍,大腿内侧没有什么肉。
如今不再骑马,大腿内侧长出了肉。
日月如同流水,人已经快老了,但功业没有建立,所以悲伤。
[4]曹操遣夏侯渊、张辽围昌于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
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计犹豫,故不力战。
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
乃使谓曰:公有命,使辽传之。
果下与辽语。
辽为说操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
乃许降。
辽遂单身上三公,入家,拜妻子。
欢喜,随辽诣操;操遣还。
[4]曹操派遣夏侯渊、张辽率军在东海围攻昌,数月未能攻下,曹军粮草已尽,将领们商议撤军。
张辽对夏侯渊说:几天以来,我每次巡视阵地,昌的目光总追随着我,而且他们的箭也比以前射得更少。
这必定是昌心中犹豫,所以未尽全力作战。
我准备引动他交谈,或许能诱使他归降。
于是,张辽派人对昌说:曹公有命令,让张辽传达给你。
昌果然下城与张辽交谈。
张辽向他盛赞曹操的谋略武功,说曹操正广施恩德,招纳四方豪杰,先归附的可受到重赏。
昌便答应
投降。
张辽就孤身一人上三公山,到昌家中,会见他的妻子,昌十分高兴,随张辽一起去拜见曹操,曹操命昌返回原处。
[5]赵韪围刘璋于成都。
东州人恐见诛灭,相与力战,韪遂败退,追至江州,杀之。
庞羲惧,遣吏程祁宣旨于其父汉昌令畿,索兵。
畿曰:郡合部曲,本不为乱,纵有谗谀,要在尽诚,若遂怀异志,不敢闻命。
羲更使祁说之,畿曰:我受牧恩,当为尽节,汝为郡吏,自宜效力。
不义之事,有死不为。
羲怒,使人谓畿曰:不从太守,祸将及家!畿曰:乐羊食子,非无父子之恩,大义然也。
今虽羹祁以赐畿,畿啜之矣。
羲乃厚谢于璋。
璋擢畿为江阳太守。
[5]赵韪率军在成都包围刘璋,东州人恐怕受到屠杀,都拼死作战,杀退赵韪,并追击到江州将他杀死。
庞羲听说赵韪被杀,心中恐惧,派属官程祁传达命令给他父亲汉昌县令程畿,征调人队伍。
程畿说:郡里召集队伍,本不是为了叛乱,纵然有人进谗言加以陷害,也只能对上表白我们的忠诚,如果因此而怀有异心,则我不敢遵从命令。
庞羲又派程祁去劝说程畿,程畿说:我受到刘州牧的大恩,应当为他尽节;而你身为郡的官员,自当为庞太守效力。
不义的事情,我宁死也不会去做!庞羲大怒,派人对程畿说:如果你不服从太守,将给你全家带来灾祸。
程畿说:乐羊吃下他儿子的肉,并不是没有父子间的恩情。
而是为了维护君臣大义。
如今,即使庞太守把程祁煮成肉羹来赐给我,我也会吃下去。
庞羲无奈,便送上重礼,向刘璋道歉。
刘璋提拨程畿担任江阳郡太守。
朝廷闻益州乱,以五官中郎将牛为益州刺史;徵璋为卿,不至。
朝廷听说益州局势混乱,任命五官中郎将牛为益州刺史,征召刘璋入京担任卿,刘璋不去。
[6]张鲁以鬼道教民,使病者自首其过,为之请祷;实无益于治病,然小人昏愚,竞共事之。
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
民、夷便乐之,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其道。
后遂袭取巴郡。
朝廷力不能征,遂就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通贡献而已。
张鲁用鬼神之道教化百姓。
他让病人自己坦白所犯的过失,再由他为病人向上天祈祷。
这种方法实际上并不能治病,但那些愚昧的人却深信不疑,争着一同信奉张鲁。
对犯法的人,张鲁饶恕三次,然后才施用刑法。
不设置官吏,而全部由天师道中的首领祭酒来管理各级行政事务。
当地的百姓以及夷人对张鲁的制度都很欢迎,外地流亡到汉中地区的人,也不敢不信奉天师道。
后来,张鲁又夺取巴郡。
朝廷无力进行征讨,只好安抚张鲁,任命他为镇民中郎将,兼任汉宁郡太守。
张鲁对特朝廷,只是进贡当地土特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