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2222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一)大众传播:1、大众传播是指媒介组织生产信息并且将其传输给广大受众的过程;也是指受众寻求、利用、理解和影响这些信息的过程。
2、大众传播:当消息来源(通常是某个组织)使用一项技术作为媒介与大规模的受众进行沟通时,就被称为大众传播。
3、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二)卢因的把关概念:指“参与传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要从各自的观点出发,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行为,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三)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一定的社会制度对大众传播的控制体现着与之相一致的传播制度。
(四)媒介:传播大规模信息的载体,是通讯社、报社、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的总称,一般又称为大众媒介。
(五)媒介分析:凡与媒介相关的研究都可统称为媒介分析。
微观:了解各种媒介的传播特性,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各自的优势所在,从而为有效传播提供理论依据。
宏观:从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上考察媒介的社会作用,揭示媒介给人类生活、发展以及生存环境所产生的或显著或微妙的影响。
(六)多媒体:多媒体就是多重媒体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的统称,即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七)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八)信息社会:所谓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
信息社会就是大量生产、传播、消费信息的社会。
(九)传播权:表现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
(十)知晓权:广义上指社会成员获得自身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1.请解释传播者的内涵和外延?答:(1)内涵:传播者即编码者、发讯主体,是传播活动的发起人,是传播内容的发出者,是信息传播链条的第一环节。
(2)外延:A.人际传播中,是发讯主体又是讯息接受者。
B.组织传播中,是政府首脑、团体负责人、文件起草者等。
C.公众传播中,是演讲者、报告人、教师等。
D.大众传播中,是个人、组织、社会团体的混合体。
2. 请说明大众传播中传播者的特点?答:(1)具有主观能动性。
(2)集体性。
(3)受控性。
(4)专业性。
3. 请解释守门人的含义?答:最早见于库尔特·卢因《群体生活的渠道》,指在大众传播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4. 请说明守门人的三重角色和特征?答:(1)三重角色:A.接受者 B.守门人 C.传播者(2)特征:A.隐形性 B.依附性 C.追加性 D.完善性5. 请说明职业传播者的任务?答:(1)搜集信息。
(2)对信息进行筛选、取舍。
(3)加工、制作信息。
(4)对传播内容和过程加以控制。
(5)收集、处理、反馈信息。
6. 请说明职业传播者应有的素养?答:(1)对传播事业有敬业精神。
(2)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3)要有渊博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4)有信息的敏感性。
7. 请解释信息的含义?答:(1)广义:事物发出的,接受者预先不知道的消息、情报、资料、密码等。
(2)狭义:脱离载体或依附物质的内容,它能使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减少或降低不确定状态。
8. 请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答:(1)客观性(2)抽象性(3)感知性(4)传递性(5)存贮性(6)共享性9. 请解释信息传播中的编码与译码?答:(1)编码: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进行有机的组合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意思的工作。
如:字符的不同组合构成文学作品;音符的不同组合构成音乐作品。
(2)译码:把信道传来的信号变换成编码前的形式,这个过程叫译码。
10. 请说明信息的提取过程?答:(1)判断讯息包含的内容。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的特点
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 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 “受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5、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这种环境的真实姑且不论,
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不基于这种环境去期待、去行动、去奋斗,这种行为不仅有其
自身的真实,并伴有真实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拟态环境创造了新的真实。
另一个是“刻版成见”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
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版成见可
教育和娱乐的功能。
拉札斯费尔德和默顿在《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 组织的社会行动》(1948)一文中提出,大众传播有 以下三种功能:a.授予地位 b.促进社会规范的实行 c.
传播的要素
传播的要素
1、三要素说:传者、内容(信息)、受传者 2、四要素说:即传者、内容(信息)、通道、受传 者 3、五要素说:拉斯韦尔的5个W(谁、说什么、通过 什么、给谁、取得什么效果) 4、六要素说:即信源、编码、信息、噪音、译码、 信宿)
主义最重要的派别――芝加哥学派,是芝加哥学派中影响仅次于帕克的
二号领袖人物,也是社会互动理论(社会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米
德在芝加哥大学任教37年,死后经整理出版了《心灵、自我与社会》
(1934)等著作。米德提出一种关于人类行动、互动和组织的概念性观
点。他认为,人类具有应用符号、内隐反思、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的能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内容
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内容1.什么叫传播?【名词解释】所谓"传播”即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2.什么叫信息?【名词解释】信息是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之一.①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②与物质与能量并列,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③能够用来消除或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
3.什么是符号?【名词解释】所谓“符号”,就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一个符号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它必须具有某种物质形式、它必须指自身之外的某种东西、它必须被人们作为某种意义使用与承认。
4.什么是沉默的螺旋?【名词解释】所谓沉默的螺旋就是说,大众传媒所表达的优势意见和对异常意见的人际支持逐渐减少,合并形成了沉默的螺旋,其中表达优势意见或不愿表达异常意见的人数日益增加.5.传播效果研究经历哪些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初,被称为“强效果论”时期;第二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初至60年代初,被称为“弱效果论”或“有限效果论”时期;第三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被称作“回归强效果论"或“多元效果论”时期.6.麦克卢汉提出的提论是什么?【简答题】①媒介即讯息。
他认为,每一种“媒介"发出的“讯息”,都代表着或是规模、或是速度、或是类型的变化,所有这些,无不介入人类的生活。
因此,这里的“讯息",也就是技术特征。
②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富有想象力的麦克卢汉认为,技术的任何进步,都使人类更有效地生活和劳动;媒介的任何发展,都能延伸人类五官的功能。
③冷媒介与热媒介。
所谓“热媒介”,就是具有“高清晰度”(指充满资料数据的状态)和“低参与度”(对受众而言)的媒介;“冷媒介”则相反。
发展中国家是“冷”的,发达国家是“热”的;农村是“冷”的,城市是“热”的。
④地球村. 他指出,电视和卫星等技术的出现,使地球“越来越小",人类已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信息在瞬息之间即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而,地球已变成了一个小村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与世隔绝而有利于地球村之外。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概论期末要点一、重要著作1、《传播在社会中的功能机构》作者:哈德罗。
拉斯韦尔主要内容:1、5W模式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2、三功能说:①环境监视功能②社会协调功能③社会遗产传承功能④【后又加:娱乐功能】2、《男人。
女人。
讯息。
媒介-------人类传播》作者:W·施拉姆主要内容: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对大众传播功能做了总结3、《人民的选择》作者:拉扎斯菲尔德主要内容:对“伊里调查”的结果进行大胆推论,提出了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一系列重要观点,这些观点为否定早期“子弹论”效果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4、《创新与普及》(1962年出版)作者:罗杰斯主要内容:把两级传播模式发展为多级或“N”级模式5、传播流程三部曲:《人民的选择》作者:拉扎斯菲尔德《个人影响》作者:卡兹(等人)《创新与普及》作者:罗杰斯6、《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作者:麦克·卢汉二、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p111: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优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知情权(知晓权)p178:广义上来说,指的是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
从狭义上来说,知晓权指的是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关权利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和知察的权利,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也意味着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
3、知识沟(一种理论假说)p230: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这样的一种理论假说:“由于社会经济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某种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大众传播学复习
第六,宣传有重点,新闻讲平衡。一定社会的 统治者必然是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宣传者,其宣传活 动总是具有强烈的倾向性的。而新闻传播则注重以 全面、详实的最新事实来勾勒世界的完整画面。 • 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过程中,区分宣传和新闻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例 如,新闻与广告宣传应有严格界限,以防止广告商 和私利集团不法牟取利益。当然,宣传与新闻的分 野是相对的。法国学者雅克· 埃吕尔认为,“产生同 样效果的各种现代传播形式都是宣传,即便其基本 理论是完全不同的。” •
–
–
另一方面,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人们逐 渐发现,宣传与新闻无论是在内容、方法,还是在目 标上,是有若干不同点的:
第一,宣传重符号,新闻重信息。符号是对于特 定的反应者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信号(刺激物)。在 现代商业社会中,设计一个个性鲜明、易识易记的标 志符号,是成功的企业宣传的首要条件之一。而新闻 传播追求的是尽可能大的信息量。 第二,宣传重重复,新闻重新意。宣传受预设、 恒定目标的导引,需要以相同的内容对宣传客体进行 反复的灌输。而新闻传播期待的是‚朝朝新世界‛, 忌讳老生常谈。
• (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 1.四大先驱
– (1)拉斯韦尔 – ①1927年,出版博士论文《世界大战时 期的宣传技术》:宣传研究
– 拉斯韦尔在1926年对宣传下的定义是:‚它仅 仅指通过重要的符号,或者更具体但不那么准 确地说,就是通过故事、谣言、报道、图片以 及社会传播的其他形式来控制意见。‛ 1934年, 他将宣传定义修正为:‚宣传,从最广泛的涵 义来说,就是以操纵表述来影响人们行动的技 巧。‛ 拉斯韦尔认为,广告和公告都属于宣传 范畴。 – 在以上两个定义中,第一个定义将宣传归结为 一种以符号来控制意见的特殊传播活动;第二 个定义则将宣传归结为一种影响人们行动的技 巧。
大众传播复习资料_doc
大众传播学重点(内容不太全面,不过大部分都包含了)1.哈罗德·拉斯韦尔:A.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
B.美国行为主义政治学创始人之一。
C..对传播学的贡献:首先用政治学观点对传播学进行系统研究,是公认的“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
第二,他提出著名的“5W”传播模式和传播的“三功能说”。
第三,他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和会功能等基本课题。
第四,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为传播学成为一门精确的学科立下功勋。
第五,他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义的政治符号在不同实践和地点在主要新闻机构的分布。
2.库尔特·卢因:A.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属于格式塔心理学派。
B.传播学研究守门理论的创立者。
C.对传播学的贡献:第一,把心理学的试验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同时,也给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
第二,他对社会个体和群体行为的研究,给传播学中得效果研究开创了一个重要领域:在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的影响时,要充分注意社会欢迎和个人所属群体的作用。
第三,他提出了著名的“把关人”概念,对信息流动的复杂性和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需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等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3.保罗·拉扎斯菲尔德:A.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社会学家、试验心理学家。
B.贡献:1932年,他最早在维也纳运用实地调查法从事对广播的研究,并提出“二级传播理论”,即“媒介—意见领袖—受众”传播理论模式,强调人及传播的绝对重要性。
击败了魔弹论,开创了传播效果研究的第二阶段—有限效果论。
此外,拉扎斯菲尔德认为,绝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电影杂志和相当一部分报刊和书籍是以消遣为目的,对大众的鉴赏能力造成了影响。
4.卡尔·霍夫兰:A.美国试验心理学家。
B.对传播学的贡献:第一,引进了“控制实验法”这一行为心理学派的研究方法,并将其完善地运用于传播效果研究。
第二,他对军事教育电影的研究,为打破“魔弹论”的神话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证据。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信息
2、人内传播
3、人际传播
4、组织传播
5、群体传播
6、大众传播
7、社会信息系统
8、符号
9、5W传播模式
10、媒介及讯息
11、子弹论
12、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13、社会责任论
14、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15、大众社会理论
简答
1、传播的五个层次?
2、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内涵及受到的挑战。
3、介绍传播学主要学派及分支流派
4、列举媒介事件,探讨怎样看待媒体暴力?
5、简述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6、什么是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7、简述流言的定义和特点。
8、举例谈谈组织内非正式传播渠道的作用。
9、大众传播的“地位赋予功能”指的是什么。
10、试析电视的媒介特性。
11、什么是信息环境?理解这个概念应注意哪些方面?
12、试析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观。
论述
1、(论述)介绍我国新闻类杂志或者体育类杂志发展状况。
2、举例世界著名电视频道及特点。
3、三网融合在我国的现状和趋势?
4、任选两个世界著名通讯社,介绍其性质、业务能力、特色。
5、网络传媒是不是大众传媒?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征?。
大众传播学(复习纲要)
大众传播学(复习纲要)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第1节传播的含义一、什么是“传播”?传播不仅仅是人类的权利,而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其分类如下图:传播人类传播非人类传播社会传播非社会传播传播学中所使用的“传播”一词,限于“社会传播”这个范畴之内,是英语communication的对译词。
Communic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communicatio和communis。
其含义很多,包括:通信、传达、交流、交往、传染、交通等。
1、共享说:传者和受者对信息的分享2、影响说:传播是传者对受者施加影响的行为。
3、符号(信息)说:符号或信息的流动。
二、传播的特点(1)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传播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2节传播的类型第3节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一、传播学诞生的条件——经济:广告传播效果研究需要相应理论支持——政治:选举和两次世界大战对传播效果研究的直接催化——社会:迅猛发展的大众传播事业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学科自身机制的发展与演化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学以及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发展。
传播学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征。
美国传播者施拉姆曾用“租界”、“绿洲”、“十字路口”等比喻来说明这一点。
二、传播学的形成传播学有着悠久的学术思想渊源,但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没有人专门研究传播问题。
许多学者只是从各处在的学科关心出发,附带性地对传播现象做了某种程度的考察。
我们可以从下列著作的发表看出传播学走上历史舞台的轨迹:1922年,李普曼(Walter Lippman)的《舆论学》出版。
1927年,拉斯韦尔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出版,较系统地研究了一战中的宣传。
1944年,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出版,系统研究大众传播与投票行为的关系,并且提出著名的“两级传播”理论。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6*3分)填空(6*2分)简答(3*10分)论述(2*20分)1、两大学派、四大先驱、一个集大成者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经验学派: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
批判学派: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西欧一些国家形成的传播学研究学派。
批判学派受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影响较大,对现存的资本主义传播制度持批判立场。
四大先驱: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1927年,出版《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1948年,发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提出了“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勾勒出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2、心理学家卢因提出了“把关人”理论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两级传播”理论(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作用,也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传播学的“效果研究”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1947年创办第一个传播学研究所,创作《报刊的四种理论》3、传播发展的阶段1、口语传播阶段2、文字传播阶段3、印刷传播阶段4、电子传播时代4、符号与象征符符号:符号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代表某种意义的形成或代码。
任何一种符号都包括两部分,即外在形式和内在含义,而且这两方没有必要联系。
(符号可以简单地分为信号和象征符)象征符(特点):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的创造物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学习来继承的可以自由创造5、人际传播的特点和动机特点: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形式多)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4、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大众传播学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1. 传播定义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特点:1.信息共享:信息的交流、交换、扩散2.社会关系:产生、维持、改变社会关系3.双向互动:信息有传播,也有反馈4.意义共享: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2. 传播学定义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传播活动具有系统性:1.人内传播2.人际传播3.群体传播4.组织传播5.大众传播6..分众传播3.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传播是自然界和人类共有的现象动物传播的介质: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等动物传播的局限性:被动的后天反应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劳动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的本质区别:能动性和创造性从动物传播转变到人类传播的根本标志:语言的产生4. 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口语传播:文字出现之前的时期从吼叫、比划到语言:巴别塔,赛德克·巴莱,青海土族自治区局限性:近距离传播、保存性差文字传播:在结绳、原始图画基础上发展而来象形文字、甲骨文、竹简、薛涛笺《三体》文字能跨越时空、但传播成本高、效率低印刷传播:纸张+印刷术=大量复制麦克卢汉:《谷登堡星汉璀璨:印刷文明的诞生》文字从特权阶层走向平民百姓,进而引发社会变革电子传播:超越时空,即时传播自19世纪,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相继问世地球村web1.0-2.0-3.0,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以上四者依次叠加,并非相互取代5.符号:任何事物只要独立存在,和另一事物有联系,且可以被解释,它的功能就是符号意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认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信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信号:对象事物的代替物(WC-卫生间),物理性质,指代关系稳定象征符:对象事物的表象载体(白鸽—和平),语义性质,可自由创造6. 象征互动论George Herbert Mead,1934 , 《心灵、自我与社会》·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三个前提①意义:人是根据意义来从事社会行动的②社会互动:意义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③解释:意义由人来解释此外:互动双方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7. 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主我(I)与客我(me):主体意识vs.他人期待(自我是主我和客我的统一,前者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后者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说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1.四个时代和各自的特点?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特点:口语传播时代:最基本,最灵活,最常用。
但是时间、空间受限严重。
信息较少且零散,无秩序,传播媒体原始简单,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使用的感官主要是听觉。
文字传播时代:从零散逐渐到系统,从无序逐渐到有序,可以长期保存,从听觉转到了视觉打破了时空限制,但是手抄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
印刷传播时代:走入机械化时代,可以短时间大量复制。
但是需要设备。
电子传播时代:远距离快速传输。
信息量大,质量高,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传播中使用的感官,视觉、听觉并用。
三大里程碑。
数字传播时代: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多种网络传播方式来处理包括捕捉、操作、编辑、贮存、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
数字传播是集合了语言、文字、声像等特点的新的传播途径。
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出现的。
例如:施拉姆最后7分钟钟。
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传播学研究的演化2.传播学的诞生,时间和地点?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背景:政治、经济、社会、学科直接事件:1、世界上最发达的传播业的国家,美国。
2、纳粹上台导致欧洲学者逃往美国。
定义: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系统运行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人类传播的发生发展、人类传播的形态、人类传播的过程3.传播学的三大来源和信息科学里面三个论?1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人类集合体的行为2新闻学:报学——新闻学——传播学3信息科学:信息科学包括:信息论:香农19481949 《传播的数学理论》信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之际,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择之概率的物质-能量的型式。
1948《控制论》1950《人有人的用处》系统论:1937 L.V.贝塔朗菲《关于一般系统论》4.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一)拉斯韦尔(Lasswell),政治学家1、提出传播5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 effects)】首次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首次较完善地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2、提出社会传播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基本课题。
大众传播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重点名词:1.传播学2.大众传播学3.信息4.信息社会二、一般了解:1.信息的作用:信息是物质的普通属性,物质、能量与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的功能在于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变化趋势,减少或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分类: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是指与人类社会有关的一切信息,社会信息的传播称为社会传播。
3.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就是社会传播。
社会传播既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信息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社会信息在一定系统内的运行。
它具有行为性、过程性和系统性。
4.信息社会的特征:信息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后而出现的第三个社会发展阶段,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
它是指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简言之就是大量生产、传播和消费信息的社会。
5.传播学的流派:传播学是一门以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
作为一门学料,它诞生于20世纪中叶,迄今已经形成两大研究学派:其一是美国的经验学派,其二是欧洲的批判学派。
经验学派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张扬科学主义和实证精神的行为科学,二是以香农创立的信息论、威纳创立的控制论以及系统论为主干的信息科学,三是探讨新闻传播规律的新闻学。
6.五大先驱:在经验学派的传播学诞生过程中,有五位杰出的学者贡献突出,影响广泛,被视为这门学科的奠基人物,他们是政治学家纽斯韦尔、心理学家卢因、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和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
7.拉斯韦尔的主要贡献: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一控制结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会分析。
8.卢因的主要贡献:从其团体动力学方面对人际传播问题做服了许多研究,此外就是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9.拉扎斯菲尔德的主要贡献:提出了两级传播理论,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一一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考点版)
填空15*1’选择8*2’名词解释5*4’简答1*4’3*5’论述2*15’传播学第一人威尔伯·施拉姆两大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三种方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实地调查法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5W模式”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本章学习重点、难点:1、传播的定义2、三类社会传播的主要特点3、传播学的形成及奠基人的贡献1、传播的定义(1)、“共享说”强调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共享(美)威尔伯·施拉姆“我们在传播时,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努力想‘共享’信息、思想或态度”(2)、“影响(劝服)说”强调是传者欲对受者施加影响(美)J·露西、G·彼得森“传播包含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全部过程”(3)、“符号(信息)说”强调是符号(信息)的流动(美)B·贝雷尔森“所谓传播,即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媒介……所进行的符号的传送”2、三类社会传播的主要特点3、传播学的形成及奠基人的贡献*传播学的形成多学科背景下诞生的传播学具有明显的“边缘性”、“交叉性”特点,难以确定其具体“诞生日”。
关于其“出生期”的观点有:1、19世纪末(新闻学取向)2、20世纪20年代(社会学、心理学取向)3、20世纪40年代(综合取向)总结:传播学是19世纪末以来逐步形成,初具规模是20世纪40年代*奠基人的生平和贡献主要贡献:1、提出传播的5W模式,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还首次较为完整地划分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确立了总体框架2、提出“社会传播”概念,认为有监测环境、协调社会、传递遗产等功能3、倡导并实践传播学基本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效果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 →To Whom→With What Effect研究领域:谁(控制研究)、说什么(内容研究)、通过什么渠道(媒介研究)、对谁(受众研究)、有何效果(效果研究)拉斯韦尔代表性的著作有:1、1927年出版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博士学位论文)2、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二)卢因(1890-1947)原籍德国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为:1、作为“格式塔”派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强调人的经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整体先于部分并制约部分。
大众传播学复习
大众传播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传播:所谓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流动以及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既是一种社会化的行为,又是一种人际间的关系。
2.传播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4.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5.传播内容:传播内容即传播信息6.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受传者同样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7.传播效果: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8.信息:(1)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2)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9.受众:是传播活动的对象,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
10.人际传播:是指在两者之间或者在两个以上的人之间面对面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11.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12.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传播形式。
13.组织传播:所谓组织传播,就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14.解码:把接收到的符号或者代码转化为受传者可以理解的信息的过程。
15.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其目的就是使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并且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16.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者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整理版)一、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的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以及各个时代的特点和局限性1.口语传播时代:声音和周围事物环境联系起来能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大。
2.文字传播时代:抽象的信息符号系统,需要物质形态的物体作为媒介来承载或书写,克服声音语言的时空性;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
3.印刷传播时代:文字、纸张和印刷术的结合,对文字信息进行大量复制和传播;不能传送声音和活动的图像,承载信息量和普及性小于口语。
4.电子传播时代:利用电波作为信息符号的载体,是声音、图像和电波的结合,主要成果和标志是广播和电视,突破时空的限制;信息只能实现单向传播。
5.数字传播时代:实现数字媒介之间数字信息的交互传播。
三.信息社会的概念:信息社会是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相比较而言的一种社会形态,也称后工业社会。
它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人们所从事的大规模的物质生产。
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并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信息社会的特点:1.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2.信息和知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3.知识以“加速度”方式积累(知识爆炸);4.多种形式的提供给多种感官的信息。
四、传播的几个要素:1.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完整版】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绪论课时:2周,共6课时研究流派一、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信息: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因素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
(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
(内在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狭义的传播学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故又称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就是利用传播工具,借助传播媒介,把某种具体的思想、观点、信息传播给大众的一种传播行为。
二、传播学的起源1、传播学在美国的起源2、传播学五大先驱:拉斯韦尔(Lasswell):5W、三功能说。
代表作《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哥伦比亚学派代表人物,随机抽样,两级传播、意见领袖代表作《人民的选择》卢因(勒温)(Lewin)把关人理论霍夫兰(Hovland):耶鲁学派代表人物,控制实验法,毕生从事说服与态度改变以及心理对行为影响的研究。
施拉姆(宣韦伯)(Schramm):集大成者,1949年编辑《大众传播学》,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框架,《传播学概论》、《报刊的四种理论》3、传播学的研究历史4、“新三论”与传播学A、系统论:系统是相互关联并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事物B、控制论:对系统中的调节和控制的研究,其重点是反馈C、信息论:研究系统中的传播,包括由发送者向接受者传递信号的研究三:研究流派1、传统学派:注重挖掘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出发点和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时间,都同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密切关联,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成果都有明显的经验色彩,故又称经验学派2、批判学派:流派纷呈,主要有6大流派:1法兰克福学派、2政治经济学派、3思想统治理论学派、4文化学派、5社会科学学派、6多伦多学派其共同特征是反对美国传统学派以量化为主的微观传播研究;多援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试图从宏观的角度解释社会权力结构的运作以及媒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历史最为悠久的批判学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大、最主要的一个派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1两个方面:欧洲源流美国源流
2现代传播学在美国的诞生
3(1)拉斯韦尔开创了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传播过程各要素的道路。
他认为,一般的传播过程都包含了五个相互衔接的环节,即“5w’模式。
(2)卢因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
(3)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传播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两级传播以及“领袖舆论”概念(4)施拉姆1948年编辑出版了《现代社会的传播》,这是传播学领域的的一本教科书。
二 1 传播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2.人类信息传播历史与发展:(1)口头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5)网络传播时代
三 1。
符号定义:符号就是指代、指称另一种事物的事务。
2符号的形式被成为“能指”,符号内容为“所指”。
美国符号学创始人皮尔斯把符号分为图象符号、标志符号和象征符号三种类型。
(1)图象符号中能指和所指关系表现某种性质的共同性,即看起来或听起来具有某种相似性。
(2)象征符号中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自然、必然联系,它之所以成为某种对象的再现体,完全由于某种规则或约定俗成的惯例。
3.图象符号。
标志符号又称信号。
4.符号主要特性:任意性、约定性、组合性、传授性、跨越性
5.符码分为:(1)逻辑性符码(2)表现型性符码(3)再现性符码(4)呈现性符码
四语言符号系统 1。
语言与实际矛盾:语言是静态的,实际是动态的;语言是有限的,实际是无限的;语言是抽象的,实际是具体的。
2新闻语言的陈述方式:报道、推论、判断。
3。
语言传播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对象性原则(3)情景性原则(4)时代性原则
五非语言符号系统 1。
体语:体语是以身体动作表示意义的信息系统。
体语包括:动态体语和静态体语。
(1)表情和眼神(2)姿态和动作(3)触摸行为
2.视觉非语言符号:包括个人服装、化妆、使用物品,环境摆设和一些特殊图形等,这里指人体动作以外的视觉符号
3.听觉非语言符号:听觉非语言符号包括类语言和音响等类别。
所谓类语言是指类似语言的符号,包括声音要素和功能性发声。
(1)声音要素:涉及音调、音量、节奏、变
音转调、停顿、沉默等,这些声音要素的不同运用可以使一句话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2)功能性发声:指那些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声音如呻吟、叹息、呐喊等。
4.领域与时间:(1)空间的利用主要现实着传受双方的彼此关系,主要包括传播者和被传者的距离朝向(2)交流时间的选择,交往间隔的长短,交流次数的多少,以及赴约的迟早,往往透视出行为主体的品行和态度。
六传播的基本要素:1(1)信息来源(2)传播内容(3)传播媒介(4)受传者(5)传播效果(6)反馈(7)噪音:是在传播活动进行全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干扰因素的总称。
2延时反馈:也称滞后反馈,是一种滞后与交流行为,或为传播者延时接受的反馈。
一起以大众传播为手段的传播活动,通常只能接收到延时反馈。
影响延时反馈的因素:接近和参与。
七传播类型:1人际传播的基本特点:(1)双向交流(2)双重手段(3)情境性强
(4)互动性强(5)及时的反馈(6)在共同的经验范围内进行(7)人际传播是一种菲制度化的传播。
2.两级传播论:定义:是指在大众传播时代,信息由大众传媒传播给社会成员中的少数“舆论领袖”,然后再有舆论领袖扩散给公众两级传播过程。
3.组织内转播的正是渠道:(1)下行传播(2)上行传播(3)横向传播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渠道:如小道消息
4.大众传播学(1)定义: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特点:①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②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③大众传播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这意味着它具有跨阶层、跨群体的广泛社会影响。
④从传播的过程性质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⑤大众传播的信息反馈有延时性、简洁性特点。
⑥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定化的社会传播。
八传播者分析 1传播者定义:传播学把对大众传播信息起过滤作用的人称之为“把关人”。
2.传播者的任务:(1)收集信息(2)加工制作信息(3)收集处理反馈信息
3.传播者与受众的四种关系:(1)支配关系(2)疏离关系(3)圈层关系(4)服务关系。
4.守门人的三重角色:他们既是接受者,又是守门者,还是传播者。
特征:隐形性、依附性、追加性、完善性。
九信息:1定义:在一种情况下能够减少或降低不确定因素的任何事务成为信息。
2信息分类:按照信息的基本存在分类,可划分为内储信息和外话信息;按照对人们实际作用划分为有效信息和冗余信息。
3 编码涵义:人们以文字、图表、数据、声音、色彩等符号对一切信息作出的系统的、形象的、逻辑的表述 4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编码的区别:人际传播编码允许有自然性、随意性;大众传播不能漫无目的,要讲究内容真实和表达方式。
5信息爆炸:是指信息的巨量生产和告诉传播,反映在(1)新闻信息飞速增加(2)娱乐信息飞速攀升 (3)广告信息铺天盖地(4)科技信息飞速递增。
后果:信息泛滥、信息超载、信息浪费、信息疾病。
6.信息匮乏:指大众媒介提供的巨量信息中眼中缺乏受众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能了解事情真想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信息匮乏是信息爆炸的伴生现象,也是信息爆炸的负面效果,主要表现为:真相信息匮乏;重要信息匮乏;知识信息匮乏。
十传播媒介
1.定义:凡是能使人与人。
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广义的媒介。
2。
构成要素:物体符号信息 3传播媒介的类型和特点:(1)印刷媒介:书籍、杂志、报纸中国最早的报纸是唐代的邸报。
印刷媒介特点:(1)借助机器设备可以迅速大量地印刷生产。
(2)容纳的信息多、内容广(3)读者可以自由决定阅读时间、地点、速度、方式。
(4)可以长期保存,随时取阅,反复研读(5)适应不同兴趣读者要求(6)印刷媒介威望高,专业性强
4影视媒介特点:(1)画面传播一看就懂(2)声像并茂,视听兼容(3)形象生动,优美感人(4)电视传播的范围广阔,人数众多。
5麦克卢汉理论:(1)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和一切形式的外化,或者说,一切可以眼神人体的东西都属于媒介。
(2)媒介即讯息(3)冷热媒介:热媒介:讯息透明度高,不需补充和想象及参与就可完成接受信息的美籍,具有排斥性,如广播、电影、照片等;冷媒介:讯息清晰度低,须调度多种感官进行想象补充的媒介,具有包容性,如电话、电视、漫画、谈话等。
6大众文化与传播媒介:(1)大众文化特性:商业与消费性;娱乐与消遣性;通俗性;易复制和模式化;流行与指导性
(2)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大众传播媒介既是大众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大众文化的产物。
①大众传播培育了大众。
大众出现伴随大众传媒出现。
②大众传媒强大广泛的传播功能,引导社会舆论,创造流行趋势的功能,是大众文化的商业利益得以保障的前提。
③
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和消费性。
④大众文化又影响、决定着大众传媒的走向。
大众传媒一方面为大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促进了大会总文化的形成。
另一方面,大众传媒自身得益与大众文化的普及,是大众文化保证了传媒的运营,塑造了传媒的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大众传媒又是大众文化的产物。
十一受众分析
1.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1选择性注意 2选择性理解 3选择性记忆
2.反馈的概念:指受传者接受讯息后,运用符码将自己的感受、评价以及愿望和态度湘传播者作出的反应。
3.反馈的作用:(1)有助于传播者检验和验证传播效果(2)有助于传播者改进和优化下一步的传播那同、传播形式和传播行为。
(3)传播能够激发和提高传播者的传播热情(4)还有助于传播者检查传播信息所反映具体事实的真实度和准确度。
4.大众传播受众反馈特点:延时性、间接性、代表性、累积性、量化性。
十二大众传播的研究效果。
1.定义:指传者发出的信息,通过一定的媒介渠道到达受众后,所引起的受众在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2.“魔弹论”。
磨弹论认为,大众传媒可以把各种思想、观点、感情灌输给人们,而人们就像靶子一样被动接受射击,从而产生巨大的威力和效果。
3.宏观效果理论的定义:包括“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培养理论、”“知沟”理论
4.沉默螺旋理论的基本观点: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属于多数或者处于优势时,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发表这种意见,当发觉自己处于少数或劣势时,就可能保持沉默。
这种情形越来越明显,直到一种螺旋过程,公开表明地意见完全处于优势地位,而其他意见则是从公开标到地领域消失,沉默不语。
5.知沟理论核心观点:随着大众传播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
因此,这两类人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的趋势。
6.涵化理论的假设和主流效果研究的修正:博格纳涵化理论认为,接触电视多的人回避接触电视少的人更容易认同电视描述的世界,而电视描绘的世界又是基本存在的一种普遍规律,即都在灌输社会中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