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护理》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儿童护理》课程标准

儿童护理》课程标准

儿童护理》课程标准1.优化《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改进实践教学、完善考核机制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掌握医学知识的能力。

2.《儿童护理》是助产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儿童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3.本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主要有妇产科专业医院、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月子护理中心、计划生育机构等。

4.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包括前置课程和同步或后续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和满足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

5.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动手能力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对应各级医疗机构的工作岗位。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掌握儿童护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小儿生长发育、营养与喂养、新生儿护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等。

此外,学生还将研究儿童护理的基本技能,如沐浴、抚触、包裹法、暖箱和蓝光箱使用、头皮静脉穿刺等。

同时,本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病例讨论、情景模拟、实训操作、临床见、角色体验等。

并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资源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工作任务引领、工作过程为主线指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研究和技能操作练、模拟人综合训练、临床见,工学结合,推进教、学、做一体化。

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小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了解新生儿疾病、儿科各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等内容。

能力目标则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能评价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并给予科学喂养指导等。

素质目标则是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形成爱岗敬业、患者至上、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慎独品行。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按照“三领域、一时段、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儿童护理学课程设计

儿童护理学课程设计

儿童护理学课程设计1. 引言儿童护理学是针对0-18岁的儿童进行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儿童护理学的了解和较高的实践能力,以应对儿童健康问题的增多。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儿童护理学的全面了解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掌握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 了解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研究儿童护理的基本技能和操作;- 掌握与儿童及其家庭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3. 课程内容3.1 儿童生理健康- 儿童生理发展的基本知识- 儿童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评估- 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常规护理3.2 儿童心理健康-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 儿童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处理和辅导3.3 儿童社会发展- 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基本知识- 儿童社会问题的预防和解决- 儿童社会支持和资源的介绍和引导3.4 儿童护理技能- 儿童体温测量和药物给予技巧- 儿童康复护理技巧- 儿童特殊护理技巧(如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3.5 与儿童沟通与合作- 与儿童的有效沟通技巧- 与儿童家庭成员的合作技巧- 儿童疼痛管理和心理支持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理论讲授:通过讲座、研讨等形式,传授儿童护理学的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模拟和实际病例分析,培养学生儿童护理技能;- 讨论与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互动,分享经验和思考;- 实实训: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实和实训,提高实践能力。

5. 课程评估及考核本课程评估方式主要包括:-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实验报告:对实验操作的记录和总结;- 期中考试:对课程理论知识的考核;- 期末论文:对儿童护理学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论述;- 实实训考评: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

6. 参考教材- 王明安,赵小一,李晓蓉等. 儿童健康护理学. ___,2020年。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及代码中文名称:《儿科护理学》英文名称:《Pediatric Nursing》课程代码:G133106 (二)学时及适用对象课程总计 60 学时,其中理论课 45 学时,实验课 15 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三年制护理学助产专业。

(三)课程的地位及性质《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临床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门从整体护理概念出发,研究从胎儿至青春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疾病护理的护理课程。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儿科临床护理从单纯疾病护理发展为以患儿及其家庭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指导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儿科护理工作从仅仅护理病童发展为包括健康儿童的生长发育、健康的维护、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综合性护理。

在教学实践中,力求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加强本学科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上的衔接,知识的交叉渗透,将知识的传授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尤其要把增强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3(四)课程的基本理念《儿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研究从胎儿至青春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护理学课程。

该课程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

总论包括儿科护理学概述、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和生长发育、儿童保健、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基本操作技术。

各论包括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童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免疫缺陷病和结缔组织病患儿的护理、遗传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生理学》课程标准 2 本课程教学通过课堂讲授、病例讨论、临床见习,并结合多媒体教学(CAI、VCD),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儿童护理》教学大纲建桥学院护理系建桥护理护理系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儿童护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性质儿童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儿科常见病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课程任务主要任务是是学生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儿科常见病患儿实施整体护理,为护理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服务。

二、课程基本要求(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常见病的基本医学人士,包括疾病概念、病因病理、发病机制、诱发因素。

2.熟悉儿科常见病的辅助检查和健康教育。

3.掌握儿科常见病的临场表现和治疗要点及儿科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原则。

4.了解儿科常见病的护理诊断,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疾病患儿的护理措施。

(二)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对儿科常见病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对儿科常见病患儿的病情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的能力,对儿科常见急危重症患儿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抢救配合的能力,以及向个体、家庭、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3.具有实施儿科常用诊疗护理操作技术的互利能力。

(三)素质教育目标1.树立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思想,以高度责任心和爱心关心、爱护、尊重患儿。

2.养成自觉按照护理程序思维方式,认真热情、积极主动地实施整体护理的工作意识。

3.培养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风气、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习和实训中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环境适应能力、创新意识。

四、学时分配建议五、教学大纲说明(一)本大纲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1. 本课程实际学时为48节,部分内容归入集中技能训练和临床见习、部分内容,作为学生自学内容。

2.本大纲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4个层次:①了解:能记住知识的内容。

②熟悉:能领会概念的还以和理解知识的内容。

③掌握:能深刻认识、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④熟练掌握:能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为儿科护理课程制定标准,以确保培养具备全面儿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2. 课程目标
- 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 培养学生具备识别和评估儿童健康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在儿童医疗和护理中的技术操作能力。

-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与儿童及其家属建立有效的关系。

- 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应对复杂的儿科护理情境。

3. 课程内容
3.1 儿童健康管理
- 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
- 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儿童营养和体重管理
3.2 儿科护理技术
- 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技术
- 儿童行为管理和情绪支持
- 儿童药物管理和安全
3.3 儿科护理实践
- 儿童护理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模拟实和实际实的安排
- 儿科护理实践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4. 课程评估
- 课堂小测验和期末考试
- 实践技能考核
- 学生参与度和课堂表现评估
5. 授课方法
-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案例
- 授课讲座和小组讨论
- 模拟实和实际实
6. 研究资源
-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 学术期刊和研究文章
- 儿科护理实践指南和流程
7. 培养目标
- 学生能够独立承担儿科护理工作
- 学生具备终身研究和继续教育的意识
- 学生能够适应和应对儿科护理领域的变化和挑战
以上是《儿科护理》课程的标准,希望能通过该课程培养出优秀的儿科护理专业人才。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儿科护理2.课程编码:1404213.适应对象:供护理、助产专业使用4.总学时:565.学分:36.教学条件:6.1.教材选用情况:本院选取的教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儿科护理》第1版,主编:张玉兰,卢敏芳,该教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技能、提升素质为一体,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教材内容与工作岗位需求紧密衔接,力求满足专业需求、学教需求和社会需求。

6.2.配套教室、实训室: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护理实训基地,现有护理实训基地900多平方米,建设有专门的儿科护理实训室,拥有CPR模拟人、暖箱、远红外宝暖床、儿童体重秤、身高(身长)测量器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实训仪器、设备,供学生课余时间开放练习。

目前,我校还拥有三个“三甲”和三个“三级综合”教学医院作为教学实训基地。

6.3.试题库建设:(1)以护士资格证考试的要求建设儿科护理课程试题库,采用计算机随机出题目,由教研室主任最后审定。

(2)儿科护理试题库应用于我院高职高专护理学生的通例考试,学校教学质量检验测定。

(3)儿科护理课程出题以护理、助产专业培养方针为基本依据,并服务于培养方针而开展教学工作。

(4)出题以课程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为基准,根据专业教学要求课程自身特点,合理确定题型、题量和难易度。

(5)出题以贯彻考核知识与考核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着重检查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出题范围以课程所选用教材为蓝本,试题掌握好深度与广度,有一定的覆盖面和侧重点。

试题格式规范;答案明确、科学;评分标准简洁、合理。

6.4.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研究条件(1) 教学参考资料1)教材建设: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儿科护理》教材。

2)实训仪器设备和实训教学条件建设:实验物品较齐全,先进,放置合理。

拥有CPR模拟人、暖箱、远红外宝暖床、儿童体重秤、身高(身长)测量器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实训仪器、设备(2) 教学研究条件1)各教学人员经验丰富,深刻理解儿科护理教育教学的内容和规律;2)学校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及研究条件。

《儿童护理专业》课程标准

《儿童护理专业》课程标准

《儿童护理》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情况《医学基础》是我院助产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状况,根据社会需求,为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我们针对《医学基础》课程跨度大的特点,仅平面教学,学生学习难度大、效果不理想等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优化理论教学、改进实践教学、完善考核机制和加强师资培训等多个方面入手改革《医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希望通过教学改革探索高职《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规律,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程性质《儿童护理》是助产专业各级医疗机构专业岗位方向课程教育模块课程,是助产专业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儿童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动手能力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教学做一体化,并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相接轨,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对应各级医疗机构的工作岗位。

3.课程定位3.1 课程面向的专业岗位需求通过前期的社会调研,结合近期的深入调查和论证及岗位的需求,确定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主要有:妇产科专业医院、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月子护理中心、计划生育机构等。

3.2 专业课程需求《儿童护理》是助产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岗位工作能力为目的,根据助产专业(面向各级医疗机构职业岗位群)人才培养方案,以新生儿护理、新生儿监护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将相应的岗位职业能力转换为本课程,同时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相接轨。

3.3 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前置课程包括:人体形态、人体机能、病原生物与免疫、用药护理、护理基本技术、健康评估、心理护理及护理人文等;同步或后续的课程包括:成人护理、助产技术、妇科护理、急重症监护等。

儿童护理课程设置方案模板

儿童护理课程设置方案模板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儿童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儿童护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爱心、责任心、专业素养的儿童护理人才。

二、课程内容1. 基础护理学(1)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及护理(2)儿童营养与饮食护理(3)儿童心理护理(4)儿童常用药物及护理2. 儿科疾病护理(1)新生儿疾病护理(2)儿童常见病护理(3)儿童传染病护理(4)儿童慢性病护理3. 儿童急救与护理(1)儿童急救常识(2)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与护理(3)儿童中毒的急救与护理4. 儿童护理伦理与法规(1)儿童护理伦理原则(2)儿童护理法律法规5. 儿童护理临床技能(1)儿童生命体征监测(2)儿童护理技术操作(3)儿童护理心理沟通(4)儿童护理团队合作6. 儿童护理实习(1)儿童病房实习(2)新生儿病房实习(3)儿童康复中心实习三、课程安排1. 理论课程:每学期开设4门课程,每门课程16周,每周2学时。

2. 实践课程:每学期开设2门课程,每门课程16周,每周4学时。

3. 实习课程:每学期安排1个月,共4周,共计160学时。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儿童护理基本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法:教师现场示范,学生分组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实习教学: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亲身体验儿童护理工作,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1. 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40%,包括笔试和口试。

2. 实践操作:占总成绩的30%,包括基本技能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

3. 实习报告:占总成绩的20%,包括实习日志、实习心得和实习总结。

4.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六、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护理教材。

2. 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作多媒体课件。

儿童护理学课程设计

儿童护理学课程设计

儿童护理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理解儿童各年龄段的特点和护理需求。

2. 学生能够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症状识别、预防措施及基本护理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儿童营养和饮食护理的相关知识,为儿童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儿童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2.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儿童护理的基本技能,如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

3. 学生能够运用沟通技巧,与儿童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关爱儿童,尊重和理解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树立正确的护理观念。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培养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为儿童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 学生能够关注儿童健康问题,积极参与儿童健康教育和促进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本课程针对儿童护理学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护理技能,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从事儿童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儿童生长发育概述:包括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各年龄段的护理需求及注意事项。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儿童生长发育基础知识2. 儿童常见疾病及护理:针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常见疾病进行讲解,包括病因、症状、护理措施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儿童常见疾病及护理3. 儿童营养与饮食护理:介绍儿童营养需求,食物的选择与搭配,饮食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儿童营养与饮食护理4. 儿童护理技能操作: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测量,疫苗接种,常用护理操作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儿童护理技能操作5. 儿童心理护理与沟通:介绍儿童心理特点,护患沟通技巧,提高护理效果。

- 教材章节:第五章 儿童心理护理与沟通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系统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儿童护理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儿童护理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儿童护理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儿童护理学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为儿童护理学第二版,是一门针对医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围绕着儿童生长发育理论、健康评估、运动与营养、儿童疾病护理等方面展开,帮助学生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并强化儿童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目标1.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儿童身体、心理和社会特征。

2.培养学生的患者教育意识、合理饮食和运动意识。

3.培养学生具备儿童疾病的护理判断和处理能力,提高其护理质量和安全防范的意识。

4.了解与家庭和社区合作、协调和实践护理的技能。

三、教学内容1. 儿童生长发育1.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理论知识。

2.儿童身体、心理和社会特征。

3.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方法与标准。

2. 儿童健康评估1.儿童健康评估的相关理论知识。

2.儿童健康评估的步骤和方法。

3.儿童健康评估中注意事项和解决方法。

3. 儿童营养与运动1.儿童营养的需求和平衡饮食。

2.儿童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3.儿童运动的种类、安全和指导。

4. 儿童疾病护理1.儿童的常见疾病和护理措施。

2.儿童的急性疾病和处理方法。

3.儿童的慢性疾病和护理方法。

5. 儿童护理实践1.儿童护理的实践技能和方法。

2.儿童护理中的安全预防和措施。

3.儿童护理中的沟通与协调技巧。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育软件动画模拟、案例讨论、病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启发、讨论等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考核与评分1.期中考试占40%。

2.期末考试占60%。

3.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4.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学生需按时提交。

六、参考书目1.王志红、林志炜、李堂林. 儿童护理学[M].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2.王红娜、岳红珍. 儿童护理实践[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3.杨永、蒋亚。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课程编码:学分:3总学时:48(理论:36,实践:12)授课时期:第二学期适用对象及层次:护理专业本科层次先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后续课程:外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性质: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从胎儿期至青少年阶段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健康保健、疾病预防和疾病临床护理的学科。

课程目标、教学中注意的问题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1)明确儿科护理学的任务目标(2)明确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及护理要点(3)明确儿科常见的四大疾病佝偻病、肺炎、小儿腹泻、贫血(4)掌握泌尿系统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小儿的护理掌握缺铁性贫血小儿铁剂的治疗和护理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能力目标了解小儿喂养的知识学会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思想目标(1)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热爱(2)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3)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二)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研究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应全面掌握现代儿科护理学的理论,形成科学的儿科临床护理思路,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现代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儿童提供整体护理。

教学重难点以先导课程为基础,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强化学以致用。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着重阐明儿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各系统疾病护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训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基本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儿童年龄分期。

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教学要求:熟悉儿童年龄分期。

4.了解说明儿科特点。

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5.教学难点:儿科护理的特点。

6.教学重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人员在儿科护理领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水平。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具备儿科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才,为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包括日常护理、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技能。

3.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儿童、尊重生命、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儿童生长发育:介绍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强调儿童各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培养学生关注儿童健康,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护理要点。

2. 营养与喂养:介绍儿童营养和喂养的基本知识,包括母乳、配方奶、辅食等,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喂养方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3. 预防接种与疾病预防:介绍儿童预防接种的基本知识和程序,强调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培养学生掌握疾病预防的护理技能。

4. 常见疾病护理:介绍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强调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

5. 意外伤害与急救:介绍儿童意外伤害的种类和急救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意外伤害的急救技能,提高儿童安全意识。

6. 心理行为问题:介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1.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实验实训:加强实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实训项目包括儿童日常护理、疾病预防与治疗等。

3. 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实际能力的考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护理》课程标准
1.课程基本情况
《医学基础》是我院助产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状况,根据社会需求,为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我们针对《医学基础》课程跨度大的特点,仅平面教学,学生学习难度大、效果不理想等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优化理论教学、改进实践教学、完善考核机制和加强师资培训等多个方面入手改革《医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希望通过教学改革探索高职《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规律,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程性质
《儿童护理》是助产专业各级医疗机构专业岗位方向课程教育模块课程,是助产专业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儿童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动手能力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教学做一体化,并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相接轨,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对应各级医疗机构的工作岗位。

3.课程定位
3.1 课程面向的专业岗位需求
通过前期的社会调研,结合近期的深入调查和论证及岗位的需求,确定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主要有:妇产科专业医院、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月子护理中心、计划生育机构等。

3.2 专业课程需求
《儿童护理》是助产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岗位工作能力为目的,根据助产专业(面向各级医疗机构职业岗位群)人才培养方案,以新生儿护理、新生儿监护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将相应的岗位职业能力转换为本课程,同时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相接轨。

3.3 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前置课程包括:人体形态、人体机能、病原生物与免疫、用药护理、护理基本技术、健康评估、心理护理及护理人文等;同步或后续的课程包括:成人护理、助产技术、妇科护理、急重症监护等。

4.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营养与喂养、新生儿护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等儿童护理基本知识,具有进行沐浴、抚触、包裹法、暖箱和蓝光箱使用、头皮静脉穿刺等儿童护理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课堂讲授、病例讨论、情景模拟、实训操作、临床见习、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资源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工作任务引领、工作过程为主线指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操作练习、模拟人综合训练、临床见习,工学结合,推进教、学、做一体化,达到课程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

具体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了解小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了解新生儿疾病、儿科各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2)熟悉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的生理特点,熟悉新生儿疾病、儿科各系统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掌握小儿生长发育及评价,掌握小儿的营养与喂养,掌握新生儿生活护理,掌握新
生儿疾病、儿科各系统疾病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掌握沐浴、抚触、包裹法、暖箱和蓝光箱使用、小儿体格测量、配奶和喂奶法、头皮静脉穿刺等护理技能操作。

职业技能目标:
(1)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能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学会通过观察婴幼儿的肢体语言评估病情变化。

(2)能评价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并给予科学喂养指导。

(3)能熟练地护理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能正确识别和监护新生儿正常、异常生命体征。

(4)能正确运用儿科疾病的护理评估方法,提出主要的护理问题,能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为新生儿疾病患儿和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5)能熟练进行沐浴、抚触、包裹法、暖箱和蓝光箱使用、头皮静脉穿刺等儿科护理技能操作。

(6)能灵活应对儿童急症,具有初步的现场处理和协调能力。

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尊重儿童、发自内心地爱护患儿,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形成爱岗敬业、患者至上、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慎独品行。

5.教学内容与要求
我们按照“三领域、一时段、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与毕业生研讨、校内专业课教师研讨以及向企业专家咨询并研讨的多种途径确定了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课时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