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习题课-凸轮
《机械原理》凸轮习题

《机械原理》凸轮习题1.凸轮机构中的压力角是和所夹的锐角。
2.凸轮机构中,使凸轮与从动件保持接触的方法有和两种。
3.在推程过程中,对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加以限制的原因是。
4.在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凸轮的理论廓线与实际廓线间的关系是。
5.盘形凸轮的基圆半径是上距凸轮转动中心的最小向径。
6.当初步设计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发现有自锁现象时,可采用、、等办法来解决。
7.在设计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中,若出现时,会发生从动件运动失真现象。
此时,可采用方法避免从动件的运动失真。
8.凸轮基圆半径的选择,需考虑到、,以及凸轮的实际廓线是否出现变尖和失真等因素。
9.凸轮机构中的从动件速度随凸轮转角变化的线图如图所示。
在凸轮转角处存在刚性冲击,在处,存在柔性冲击。
10.在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进行合理的偏置,是为了同时减小推程压力角和回程压力角。
- - - - - - - - - - - - - - - - - - - ()11.当凸轮机构的压力角的最大值超过许用值时,就必然出现自琐现象。
- - - ()12.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基圆半径和压力角应在凸轮的实际廓线上来度量。
()13.为实现从动件的某种运动规律而设计一对心直动尖顶从动件凸轮机构。
当该凸轮制造完后,若改为直动滚子从动件代替原来的直动尖顶从动件,仍能实现原来的运动规律。
-- ( )14.在凸轮理论廓线一定的条件下,从动件上的滚子半径越大,则凸轮机构的压力角越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A)永远等于0 ;(B)等于常(C)随凸轮转角而变化。
16.在图示的凸轮机构中,画出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60︒时从动件的位置及从动件的位移s。
17.在图示凸轮机构中,画出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90︒时凸轮机构的压力角α。
机械原理典型例题凸轮

hk
αk
α max k
90°
θ
V
(P)
h
F αF=0
(1)凸轮偏心距。利用速度瞬心 ,几何 中心O即为速度瞬心p,可得ν=eω,求 得e=25mm。
(2)凸轮转过90°时,从动件在K点 接触,其压力角为αk。
e/sinαk =R/sinθ;
当θ=90°时,αk达到最大值。
αk=arcsin(e/R)=30°
接触时的压力角αC;比较αB,αC大小,说明题意中的偏置是否合理。 (3)如果偏距e=-5mm,此时的偏置是否合理
αB αC
αD
B
C
D
hB
e
R
r0 O
A
解:
αC> αB。该偏置有利 减小压力角,改善受力,
故偏置合理。
α D> α C> αB,故偏置 不合理。
例4 凸轮为偏心轮如图,已知参数R=30mm,loA=10mm,e=15mm,rT=5mm, E,F为凸轮与滚子的两个接触点。求 (1)画出凸轮轮廓线(理论轮廓线),求基园r0;(2)E点接触时从动件的压力角 αE; (3) 从E到F接触凸轮所转过的角度φ; (4)由E点接触到F点接触从动件的位 移S;(5)找出最大αmax的位置。
αE
hE E
e
ω
Oθ
F
φ
r0
A
αmax
S=hF-hE Sin α =(e-loAcos θ)/(R+rT)
θ =180时,α为 αmax
R
hF
例5 :图示为一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若一直凸轮基
推程
圆半径r0,推杆的运动规律s=S(δ),为使设计出的凸轮
机构受力状态良好,试结合凸轮机构压力角的计算公式
机械原理凸轮机构习题与答案(五篇材料)

机械原理凸轮机构习题与答案(五篇材料)第一篇:机械原理凸轮机构习题与答案解:曲柄的存在的必要条件是1)最短杆与追长杆的杆长之和应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的长度之和;2)连架杆与机架必有最短杆1).杆件1为曲柄2).在各杆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选取c杆做为机架就可以实现双摇杆机构试以作图法设计一偏置尖底推杆盘形凸轮的轮廓曲线。
已知凸轮以等角速度顺时针回转,正偏距e=10,基园半径r0=30mm.推杆运动规律为:凸轮转角δ=0~150时,推杆00.凸轮转角δ=180~300时推杆等速上升16mm;.凸轮转角δ=150~180时推杆远休;等加速回程16mm;.凸轮转角δ=300~360时推杆近休。
解:解题步骤1)首先绘制位移S与转角δ的关系曲线S-δ曲线。
2)根据S-δ曲线、凸轮基园半径和正偏距,绘制凸轮的轮廓曲线。
000000凸轮仅用了0度,90度,150度,180度,300度几个点绘制轮廓曲线,同学们绘制时英多用些点(一般取12个点,再勾画轮廓曲线)第二篇:机械原理_凸轮机构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凸轮机构设计(一)目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题目及原始数据 (2)(二)、推杆运动规律及凸轮廓线方程 (3)(三)、(四)、(五)、(六)、(七)、(八)、计算程序方框图..........................5 计算源程序..............................6 程序计算结果及分析......................10 凸轮机构图..............................15 心得体会................................16 参考书. (16)(一)、题目及原始数据试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偏置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凸轮以1rad/s的角速度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要求:(1)、推程运动规律为等加速等减速运动,回程运动规律为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2)、打印出原始数据;(3)、打印出理论轮廓和实际轮廓的坐标值;(4)、打印出推程和回程的最大压力角,以及出现最大压力角时凸轮的相应转角;(5)、打印出凸轮实际轮廓曲线的最小曲率半径,以及相应的凸轮转角;(6)、打印出凸轮运动的位移;(7)、打印最后所确定的凸轮的基圆半径。
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docx

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题号:6班级:姓名:学号:同组者:成绩:完成时间:目录一凸轮机构题目要求 (1)二摆杆的运动规律及凸轮轮廓线方程 (2)三计算程序 (3)四运算结果及凸轮机构图 (9)4.1 第一组(A组)机构图及计算结果 (9)4.2 第二组(B组)机构图及计算结果 (14)4.3 第三组(C组)机构图及计算结果 (19)五心得体会 (24)第一组(A组) (24)第二组(B组) (24)第三组(C组) (24)六参考资料 (25)附录程序框图 (26)一凸轮机构题目要求(摆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题目要求:试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下列偏置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或摆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已知数据如下各表所示。
凸轮沿逆时针方向作匀速转动。
表一摆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已知参数题号初选的基圆半径R0/mm机架长度Loa/mm摆杆长度Lab/mm滚子半径Rr/mm推杆摆角φ许用压力角许用最小曲率半径[ρamin][α1] [α2]A 15 60 55 10 24°35°70°0.3RrB 20 70 65 14 26°40°70°0.3RrC 22 72 68 18 28°45°65°0.35Rr 要求:1)凸轮理论轮廓和实际轮廓的坐标值2)推程和回程的最大压力角,及凸轮对应的转角3)凸轮实际轮廓曲线的最小曲率4)半径及相应凸轮转角5)基圆半径6)绘制凸轮理论廓线和实际廓线7)计算点数:N:72~120推杆运动规律:1)推程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2)回程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二摆杆的运动规律及凸轮轮廓线方程1)推程:1,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2,轮廓线方程:A:等加速推程段设定推程加速段边界条件为:在始点处δ=0,s=0,v=0。
在终点处。
整理得:(注意:δ的变化范围为0~δ0/2。
机械原理-凸轮机构例题

第三章凸轮机构典型例题例 1 在图示的对心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凸轮的实际廓线为一圆,其圆心在A点,半径R=40mm,凸轮转动方向如图所示,l OA=25mm,滚子半径r t=10mm,试问:(1)凸轮的理论廓线为何种曲线?(2)凸轮的基圆半径r b=?(3)从动件的升距h=?解:选取适当的比例尺作机构图如图(b)所示(1)理论廓线η为半径为R+r t =40+10=50mm的圆。
(2)凸轮的基圆半径r b凸轮理论廓线的最小向径称为凸轮的基圆半径,如图所示线段OC即为理论廓线η的最小向径,也就是凸轮的基圆半径r b。
由图(b)可知r b=l AC-l AO =(R+r t)-l AO=(40+10)-25=25mm(3)从动件的升距h从动件上升的最大距离h称为从动件的升距,它等于理论廓线η的最大与最小向径之差。
因此,h=(l AO+R+r t)-r b=25+40+10-25=50mm例 2 如图(a)所示为凸轮机构推杆的速度曲线,它由四段直线组成。
要求:画出推杆的位移线图和加速度线图;判断那几个位置有冲击存在,是刚性冲击还是柔性冲击;在图示的F位置。
凸轮与推杆之间有无惯性力作用,有无冲击存在。
解:由图(a)所示推杆的速度线图可知在OA段内,因推杆的速度v=0,故此段为推杆的近休止,推杆的位移及加速度均为零,即s=0,a=0,如图(b)(c)所示。
在AD段内,因v>0,故为推杆的推程段。
且在AB段内,因速度线图为上升的斜直线,故推杆先等加速上升,位移线图为抛物线运动曲线,而加速度线图为正的水平直线段;在BC线段内,速度线图为水平直线段,故推杆继续等速上升,位移线图为上升的斜直线,而加速度线图为与δ轴重合的线段;在CD 段内,因速度线图为下降的斜直线,故推杆继续等减速上升,位移线图为抛物线运动曲线,而加速度线图为负的水平直线段。
做出推杆的推程段的位移及加速度线图,如图(b)(c)所示。
第五章凸轮机械原理典型例题

推程
r0
O
ω
S,V, a 是确定的
B
B
S
B
α
S0 δ
S δ
S
S0
α1
O’ e O ω
O
α2
δ ω e O’
S0
O
ω
P
tan OP / OB (ds / d ) / (r0 s)
P
P
tan (OP e) / O ' B ((ds / d ) e) / ( r02 e 2 s)
A'
φ Cr B -ω O' A B' V
C' O
α
滚子中心C,半径r 理论轮廓,R=LO'C 基园R0, 推杆中心位置园, R=LOA 凸轮逆时90,推杆 中心A',推杆位置 接触点B' 摆动角φ 压力角α
2 2 tan 假设凸轮轮廓已经做出,要求在凸轮转过δ角时, (OP e) / O ' B ((ds / d ) e) / ( r0 e s) 位移为S,速度为V, V=ω×Lop ,压力角为α。 适当偏距e(左移),使凸轮转过δ角,此时应有 可知:采用适当的偏距且使推杆偏向凸轮轴心 的左侧,可使推程压力角减小,从而改善凸轮 相同位移S,相同速度V。此时压力角为α1; 的受力情况,但使回程的压力角增大,由于回 P为瞬心位置,相同的速度即瞬心P位置是固定的。程的许用压力角很大,故对机构的受力情况影 响不大。 右移,使凸轮转过δ角,此时压力角为α2;
基本概念题
1.选择题
(1)对于远、近休止角均不为零的凸轮机构,当从动件推程按简谐运动 C 规律运动时,在推程开始和结束位置______。 A.不存在冲击 B.存在刚性冲击 C.存在柔性冲击 (2)已知一滚子接触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因滚子损坏,更换了一 个外径与原滚子不同的新滚子,则更换滚子后________。 D A. 从动件运动规律发生变化,而从动件最大摆角不变 B. 从动件最大摆角发生变化,而从动件运动规律不变 C. 从动件最大摆角和从动件运动规律均不变 D. 从动件最大摆角和从动件运动规律均发生变化 (3)已知一滚子接触偏置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若将凸轮转向由顺 时针改为逆时针,则_________。 D A. 从动件运动规律发生变化,而从动件最大行程不变 B. 从动件最大行程发生变化,而从动件运动规律不变 C. 从动件最大行程和从动件运动规律均不变 D. 从动件最大行程和从动件运动规律均发生变化
郑文纬《机械原理》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凸轮机构及其设计)【圣才出品】

第4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一、思考题思4-1 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的理论轮廓曲线与实际轮廓曲线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两者是否相似?答:(1)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理论轮廓曲线与实际轮廓曲线在法向方向上相差滚子的半径。
(2)两者相似,但并不时时相似。
思4-2 已知一滚子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因滚子损坏,现更换了一个外径与原滚子不同的新滚子。
试问更换滚子后从动件运动规律和最大摆角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答:(1)更换滚子后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发生变化,最大摆角不变。
(2)原因如下:更换滚子后凸轮的理论轮廓曲线发生变化,所以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发生变化,而最大摆角由凸轮决定,所以最大摆角不变。
思4-3 何为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为什么要规定许用压力角?回程许用压力角为什么可大一些?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与凸轮的压力角有何区别?答:(1)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是指接触点的法线方向与从动件上作用点的速度方向之间所夹的锐角。
(2)当压力角增大到接近极限压力角时,即使尚未发生自锁,驱动力也会急剧增大,导致轮廓严重磨损、效率迅速降低,因此要规定许用压力角。
(3)从动件的回程不是由凸轮驱动的,不会发生自锁,因此回程压力角可取大一些。
(4)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与从动件有关,随着从动件的变化,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也会发生变化,而凸轮压力角是指凸轮本身的压力角,不会随着从动件的变化而变化。
思4-4 在图思4-1中尖底直动从动件圆盘凸轮机构中,凸轮作逆时针转动,试从减小推程压力角方面考虑从动件导路相对于凸轮回转中心的偏置方向是否合理。
又若将凸轮转向改为顺时针,从动件运动规律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思4-1答:(1)图中为正偏置,有利于减小推程压力角,偏置方向合理。
(2)若凸轮转向改为顺时针,从动件运动规律发生变化。
原因如下:改变凸轮的转向,其推程廓线段和回程廓线段互换,由于有偏置,这两个轮廓线段是不同的。
思4-5 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轮廓曲线为何一定要外凸?而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理论轮廓曲线却允许内凹,且在内凹段一定不会出现运动失真?答:(1)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轮廓曲线必须外凸,这样平底才能与轮廓上各点接触,以保证从动件完全实现预期的运动规律,如果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内凹会发生运动失真。
重庆大学机械原理章节习题库第三章复习题

第三章凸轮机构一、思考题1.凸轮机构按凸轮形状分几种?2.凸轮机构按从动件高副元素形状分几种?3.凸轮机构运动学设计参数有哪些?4.画出凸轮机构压力角。
5.等速运动规律、等加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运动规律、正弦加速(摆线)运动规律各有什么特点?6.什么是刚性冲击、柔性冲击?7.移动从动件盘状凸轮机构基本尺寸有哪些?8.移动从动件盘状凸轮机构的偏距方向如何选择?为什么?9.移动从动件盘状凸轮机构r b的选取原则是什么?10.摆动从动件盘状凸轮机构基本尺寸有哪些?11.摆动从动件盘状凸轮机构压力角与基本尺寸的关系是什么?12.基园半径在哪个轮廓线上度量?13.熟练掌握讲课中的“重要例题”(不要求画αmax)14.若ρmin过小,采取什么处理措施?15.平底宽度如何确定?二、习题1 在图上标出推程运动角Φ、远休止角Φs、回程运动角Φ'、近休止角Φ's、最大位移h、基圆半径r b、图示位置位移s、压力角α。
2 试以作图法设计一偏置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
已知凸轮以等角速度顺时针回转,偏距e=10mm且偏于凸轮轴O的左侧,基圆半径r b=30mm ,滚子半径r r=10mm。
推杆运动规律:ϕ=0︒ ~150︒时推杆等速上升h=16mm,ϕ=150︒ ~180︒推杆远休止,ϕ=180︒ ~300︒时推杆等加速等减速返回,ϕ=300︒ ~360︒时推杆近休止。
3 在图上标出理论廓线η、基圆半径r b、最大位移h、推程运动角Φ、远休止角Φs、回程运动角Φ'、近休止角Φ's、图示位置位移s及压力角α和转过15︒时的位移s、压力角α,并判断偏距e的偏向是否正确。
4 设计一摆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已知L OA=60 mm;r b=25 mm;L AB=50 mm;r r=8 mm。
凸轮逆时针等速转动,要求当凸轮转过180︒时推杆以等速上摆25︒;转过其余角度时推杆以等加速等减速摆回原位。
孙桓《机械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凸轮机构及其设计)【圣才出品】

第9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9.1 复习笔记一、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1.凸轮机构的应用(1)相关概念①凸轮a.定义凸轮是指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b.运动形式凸轮通常为主动件作等速转动,也有作往复摆动或移动的。
②推杆被凸轮直接推动的构件称为推杆,常为从动件。
③反凸轮机构凸轮为从动件而以推杆为主动件的机构称为反凸轮机构。
(2)凸轮机构的特点①优点a.适当地设计出凸轮的轮廓曲线,就能使推杆得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b.响应快速,机构简单紧凑。
②缺点a.凸轮廓线与推杆之间为点、线接触,易磨损;b.凸轮制造较困难。
(3)凸轮机构的应用发展①提出了许多适于在高速条件下采用的推杆运动规律以及一些新型凸轮机构;②凸轮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反求设计已获得普遍地应用,提高了设计和加工的速度及质量。
2.凸轮机构的分类(1)按凸轮的形状分①盘形凸轮a.具有变化向径的盘形构件绕固定轴线回转;b.作往复直线移动的盘形凸轮,称为移动凸轮。
②圆柱凸轮a.在圆柱面上开有曲线凹槽,或是在圆柱端面上作出曲线轮廓的构件;b.是一种空间凸轮机构,可认为是将移动凸轮卷于圆柱体上形成的。
(2)按推杆的形状分①尖顶推杆a.构造最简单,易磨损;b.只适用于作用力不大和速度较低的场合。
②滚子推杆a.磨损较小,可用来传递较大的动力;b.滚子常采用特制结构的球轴承或滚子轴承。
③平底推杆a.凸轮与平底的接触面间易形成油膜,润滑较好;b.常用于高速传动中。
(3)按推杆的运动形式分①作往复直线运动的直动推杆若轴线通过凸轮的回转轴心,则称为对心直动推杆,否则称为偏置直动推杆。
②作往复摆动的摆动推杆(4)根据凸轮与推杆保持接触的方法不同分①力封闭凸轮机构利用推杆的重力、弹簧力来使推杆与凸轮保持接触;②几何封闭的凸轮机构利用凸轮或推杆的特殊几何结构使凸轮与推杆保持接触。
二、推杆的运动规律1.研究推杆运动的意义(1)根据工作要求选定合适的凸轮机构的形式、推杆的运动规律和有关的基本尺寸;(2)根据选定的推杆运动规律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3)推杆运动的选择,关系到凸轮机构的工作质量。
08 凸轮机构(机械原理课程)

第八章 凸轮机构1.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其选择2.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3.凸轮机构的结构尺寸4.圆柱凸轮机构简介教学重点与难点:1.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各类运动规律动力性能。
2.压力角、基圆半径、偏距方位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习题课为辅,充分利用网络课程中的多媒体素材来表示抽象概念。
教学要求:1.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动力性能。
2.能根据公式计算凸轮实际廓线上点的坐标值。
能根据公式分析压力角、基圆半径、偏距方位间的关系。
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一、本章主要内容(1)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特点及应用;(2)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3)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其选择(4)凸轮机构的结构尺寸(5)圆柱凸轮机构简介二、本章基本要求(1)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2)掌握推杆常用的运动规律的特点及选择运动规律时应考虑的因素;(3)能应用反转法对凸轮机构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4)能根据给定的运动规律,用解析法计算凸轮实际廓线上点的坐标值;(5)掌握压力角与自锁的关系,能根据公式分析压力角、基圆半径、偏距方位间的关系,以及滚子半径选择的原则;(6)能合理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
重点与难点分析本章重点与难点1.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各类运动规律动力性能。
2.压力角、基圆半径、偏距方位间的关系。
一、本章重点内容分析(1)推杆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及其学原则;(2)凸轮机构的运动过程的分析;(3)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4)凸轮机构压力角与机构基本尺寸的关系。
二、本章难点内容分析1、凸轮机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凸轮机构设计的基本方法是反转法,所依据的是相对运动原理,以图8-1所示的偏置式的尖顶直动推杆盘形凸轮为例,设想给整个机构一个与凸轮角速度ω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即-ω)的转动,这时凸轮将静止不动,而推杆一方面随机架相对凸轮以ω角速度反转运动,另一方面又以原有的运动规律(s=s(δ))相对于机架运动。
由于推杆的尖顶始终与凸轮轮廓保持接触,所以在推杆这种复合运动中,其尖顶的运动轨迹即为凸轮的轮廓曲线。
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设计

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设计1. 引言凸轮是一种通过凸起部分的形状变化驱动其他机械部件的旋转元件。
在机械系统中,凸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传动装置和运动控制系统。
本文档将讨论凸轮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以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说明。
2. 凸轮设计原理2.1 凸轮的基本概念凸轮由凸起部分和基座两部分组成。
其中,凸起部分通常称为凸轮型面,它的形状决定了凸轮所能产生的运动规律。
基座是凸轮的固定部分,通常与主轴连接,使凸轮能够旋转。
2.2 凸轮设计的基本要求凸轮设计的目标是实现所需的运动规律。
在设计一个凸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运动规律:根据具体需求确定凸轮的运动规律,如线性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等。
•周期性:确定凸轮的运动周期,即凸轮的一次完整运动所需的时间。
•加减速:确定凸轮的运动加速和减速过程,以实现平滑的运动过渡。
•载荷和寿命:考虑凸轮所承受的载荷和使用寿命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和结构。
2.3 凸轮设计的方法凸轮设计可以采用基于经验的方法或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方法。
基于经验的方法通常适用于简单的凸轮系统,而复杂的凸轮系统通常需要借助CAD 软件进行设计和分析。
凸轮设计的关键步骤包括:•确定凸轮的运动规律和周期。
•根据凸轮的运动规律计算凸轮型面的形状。
•通过CAD软件创建凸轮的三维模型。
•进行凸轮的运动仿真和动态分析。
•对凸轮进行优化设计,以满足运动要求和结构要求。
3. 案例分析:凸轮驱动往复运动机构3.1 问题描述设计一个凸轮驱动的往复运动机构,要求满足以下条件:•机构的往复运动幅度为20mm。
•机构的往复运动频率为10Hz。
•机构的驱动电机转速为1000rpm。
•机构的凸轮型面应满足正弦形状。
3.2 设计步骤1.确定凸轮的运动规律和周期。
根据往复运动要求,选择正弦运动作为凸轮的运动规律,运动周期为0.1s。
2.计算凸轮型面的形状。
根据凸轮的运动规律和运动周期,计算凸轮型面的形状参数。
3.创建凸轮的三维模型。
机械原理习题课凸轮

(1)画出并标明基圆r0;
(2)作出并标明凸轮按 方向转过 后,从动件与凸轮廓线接触处的压力角 ;
(3)作出并标明滚子从图示位置反转到B处与凸轮接触时,对应的凸轮转角 。
1.在图示的凸轮机构中,画出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 时从动件的位置及从动件的位移s。
四、总分10分。(1)2分;(2)8分
(1)r0=AO+rr=20+10=30 mm
(2)s 线图如图示。
五、(10分)在图示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请指出:
(1)图示位置时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2)图示位置从动件的位移。
(3)图示位置时凸轮的转角。
(4)图示位置时从动件与凸轮的瞬心。
五、总分10分。
(1) 0 (2) B1B3(3) ?(4) P0
五、(10分)图示凸轮机构,偏距e=10mm,基圆半径 =20mm,凸轮以等角速 逆时针转动,从动件推程按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运动,图中B点是在加速运动段终了时从动件滚子中心所处的位置,已知推程运动角 ,试画出凸轮推程时的理论廓线(除从动件在最低、最高和图示位置这三个点之外,可不必精确作图),并在图上标出从动件的行程h。
(1)根据图a及上述条件确定基圆半径r0、行程h,C点压力角 和D点接触时的位移 、压力角 。
(2)若偏心圆凸轮几何尺寸不变,仅将从动件由尖顶改为滚子,见图b,滚子半径 mm。试问上述参数 、h、 和 、 有否改变?如认为没有改变需明确回答;如有改变也需明确回答。
a) b)
四、(10分)
(1)(5分)1) mm;2) mm;3) 4) mm;5)
(2)r0, ,s如图所示。
(3)h及 min发生位置如图示。
机械原理及设计思考题练习题 (2)

第3 章 凸轮设计思考题1 凸轮机构按凸轮的形状分为哪几种?2 凸轮机构按凸轮的运动形式分为哪几种?3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 当要求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没有冲击时,可选择那些常用运动规律?5 何为凸轮机构的偏距圆?6 何为凸轮的理论轮廓?何为凸轮的实际轮廓?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7理论轮廓相同而实际轮廓不同的两个对心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其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否相同?8在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若凸轮实际轮廓保持不变,而增大或减小滚子半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否发生变化?9 何为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为减小推程压力角,可采取哪些措施?10 在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中,采用偏置从动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偏置方向应如何选取?11 在移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中,采用偏置从动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偏置方向应如何选取?12 在滚子型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中,可能会出现运动失真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怎么避免?习题1 在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从动件动程h =50mm ,其运动规律为:凸轮回转°=Φ120,从动件推程为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凸轮回转°=Φ90s ,从动件远休止;凸轮继续回转°=Φ′120,从动件回程为简谐运动规律;凸轮继续回转,从动件近休止。
写出从动件各阶段的位移方程式,并画出其完整的位移线图。
2 习题图 1为一尖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从动件的部分运动线图。
试根据s 、v 和a 之间的对应关系定性地补全该运动曲线,并指出该凸轮机构工作时,何处有刚性冲击?何处有柔性冲击?习题图 13 在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已知从动件动程h =50mm ,凸轮推程运动角°=Φ90。
求当凸轮转速min /60r n =时,从动件分别作等速、等加速等减速、余弦加速度和正弦加速度四种常用运动规律的最大速度max v 、最大加速度max a 及所对应的凸轮转角。
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作业24题(作业试题)

升程
(mm)
升程运
动角
( )
升程运
动规律
升程
许用
压力角
( )
回程运
动角
( )
回程运
动规律
回程
许用
压力角
( )
远休
止角
( )
近休
止角
( )
120
150
正弦加速度
40
100
余弦加速度
60
50
60
2.凸轮推杆升程,回程运动方程及推杆位移,速度,加速度,运动线图
(1)推杆升程,回程方程运动方程如下:
x2=5*pi/6:0.001:pi;
y2=0;
x3=pi:0.001:14*pi/9;
y3=-117*sin(1.8*x3-1.8*pi);
x4=14*pi/9:0.001:2*pi;
y4=0;
plot(x1,y1,x2,y2,x3,y3,x4,y4);
C.推杆加速度线图
Matlab程序:
x1=0:0.001:5*pi/6;
y=60+60*cos(9*(t-10*pi/9)/5);
holdon
plot(x,y,'-r');
t=15*pi/9:0.01:2*pi;
x=0;
y=0;
holdon
plot(x,y,'-r');
gridon
holdoff
如上图所示,在这三条直线所围成的公共许用区域,只要在公共许用区域内选定凸轮轴心O的位置,凸轮基圆半径r0和偏距e就可以确定了。
y3=60+60*cos(9*(x3-10*pi/9)/5);
机械原理补充习题(凸轮机构)答案

第9章 凸轮机构一、主要内容:1、根据推杆运动规律利用反转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2、特定凸轮机构,绘出其实际廓线(理论廓线)、图示位置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位移、以及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某个角度后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位移。
二、作图题 (说明:不必写作图步骤,但必须保留作图线)9-1、图示凸轮机构,凸轮轮廓是一个圆,圆心在A 点,在图上标注:(1)、凸轮的基圆r 0、实际廓线η,理论廓线η’ (2)、图示位置凸轮机构的压力角α,位移s(3)、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90。
后凸轮机构的压力角α’和位移s ’9-2、图示凸轮机构,凸轮轮廓是一个圆,圆心在A 点,在图上标注图示凸轮机构,要求在图上标注 基园r 0,图示位置压力角α,位移s ,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90o 后机构的压力角α’和位移s ’9-3 .图示偏心圆盘凸轮机构,圆盘半径R =50mm , e =25mm ,在图上标注凸轮的基圆r 0、从动件的行程h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90。
后凸轮机构的压力角α’和位移s ’,并且求出具体数值。
习题9-1 习题9-2 mm)13(2525255030)50/25(sin mm 502)(221-=--=︒====--+=-s e e R e R h α习题9-49-4 图示偏心圆盘凸轮机构,在图上标注(1)凸轮的基圆r 0、实际廓线η,理论廓线η’、偏距园e ;(2)图示位置从动杆的位移S 和压力角α;(3)从动杆由最低位置到图示位置,凸轮已转过的角度δ9-5如图所示为一凸轮机构,凸轮的轮廓为一个圆,圆心为O 1,凸轮的转动中心为O 。
在图上标注(1)凸轮的基圆r 0、实际廓线η,理论廓线η’、偏距园e ;(2)凸轮转过30。
时推杆的位移S 和压力角α ;9-6 图示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凸轮以角速度逆时针方向转动。
试在图上:(1)画出理论轮廓曲线、基圆与偏距圆;(2)标出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90°时的压力角 和位移 s 。
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结构设计

机械原理大作业(二) 作业名称:机械原理设计题目:凸轮机构设计院系: 机电工程学院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丁刚陈明设计时间: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1、设计题目如图所示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根据其原始参数设计该凸轮。
表一:凸轮机构原始参数序号升程(mm) 升程运动角(º)升程运动规律升程许用压力角(º)回程运动角(º)回程运动规律回程许用压力角(º)远休止角(º)近休止角(º)12 80 150正弦加速度30 100 正弦加速度60 60 502、凸轮推杆运动规律(1)推杆升程运动方程S=h[φ/Φ0-sin(2πφ/Φ0)]V=hω1/Φ0[1-cos(2πφ/Φ0)]a=2πhω12sin(2πφ/Φ0)/Φ02式中:h=150,Φ0=5π/6,0<=φ<=Φ0,ω1=1(为方便计算)(2)推杆回程运动方程S=h[1-T/Φ1+sin(2πT/Φ1)/2π]V= -hω1/Φ1[1-cos(2πT/Φ1)]a=-2πhω12sin(2πT/Φ1)/Φ12式中:h=150,Φ1=5π/9,7π/6<=φ<=31π/18,T=φ-7π/63、运动线图及凸轮线图运动线图:用Matlab编程所得源程序如下:t=0:pi/500:2*pi;w1=1;h=150;leng=length(t);for m=1:leng;if t(m)<=5*pi/6S(m) = h*(t(m)/(5*pi/6)-sin(2*pi*t(m)/(5*pi/6))/(2*pi));v(m)=h*w1*(1-cos(2*pi*t(m)/(5*pi/6)))/(5*pi/6);a(m)=2*h*w1*w1*sin(2*pi*t(m)/(5*pi/6))/((5*pi/6)*(5*pi/6));% 求退程位移,速度,加速度elseift(m)<=7*pi/6S(m)=h;v(m)=0;a(m)=0;% 求远休止位移,速度,加速度elseif t(m)<=31*pi/18T(m)=t(m)-21*pi/18;S(m)=h*(1-T(m)/(5*pi/9)+sin(2*pi*T(m)/(5*pi/9))/(2*pi));v(m)=-h/(5*pi/9)*(1-cos(2*pi*T(m)/(5*pi/9)));a(m)=-2*pi*h/(5*pi/9)^2*sin(2*pi*T(m)/(5*pi/9));%求回程位移,速度,加速度elseS(m)=0;v(m)=0;a(m)=0;% 求近休止位移,速度,加速度endend推杆位移图推杆速度图推杆加速度图4、确定凸轮基圆半径与偏距在凸轮机构得ds/dφ-s线图里再作斜直线Dt dt与升程得[ds/dφ-s(φ)]曲线相切并使与纵坐标夹角为升程许用压力角[α],则D t d t线得右下方为选择凸轮轴心得许用区。
机械原理-凸轮

(3)、上面讲到,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对凸轮机构受力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凸轮廓线上不同点处的压力角的大小一般也不相同,那么如何计算凸轮廓线上任一点处的压力角,压力角又取决于哪些因素呢?
(2)基圆半径 的确定。在偏距一定,推杆的运动规律已知的条件下,加大基圆半径 ,可减小压力角 ,从而改善机构的传力特性;凸轮的基圆半径愈小,凸轮尺寸则愈小,凸轮机构愈紧凑。然而,基圆半径的减小受到了压力角的限制,而且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还要受到凸轮结构尺寸及强度条件的限制。因此,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基圆半径的确定必须从凸轮机构的尺寸、受力、安装、强度等方面予以综合考虑。但仅从机构尺寸紧凑和改善受力的观点来看,基圆半径 确定的原则是:在保证 的条件下,应使基圆半径尽可能小。
至于滚子推杆和平底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凸轮轮廓线的设计,可首先将滚子中心或推杆导路的中心线与推杆平底的交点视为尖顶推杆的尖顶,按尖顶推杆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求出尖顶推杆的凸轮轮廓线,以此为理论廓线,在理论廓线上的各点作一系列滚子圆或作一系列垂直于各导路的平底,最后做出其包络线,便可求得相应的凸轮工作曲线。
2、在讲述按凸轮形状分类时,应指出:
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机构的运动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即移动凸轮可看作回转轴心在无穷远的盘形凸轮机构,而把移动凸轮卷成一圆筒则为圆柱凸轮)
讲述推杆型式分类时,应说明尖顶推杆虽然容易磨损,在生产实际中很少应用,但可把尖顶作为中心,加一圆滚子,即得到滚子推杆,并由此说明理论廓线与实际廓线的概念,同时说明尖顶推杆凸轮机构的设计是其它形式的凸轮机构的设计基础。
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

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凸轮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通过其特殊的轮廓形状和旋转运动,可以实现对连杆机构的运动控制。
在机械原理的学习中,凸轮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其设计和运用涉及到机械工程、动力学、运动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本文将从凸轮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凸轮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凸轮轮廓的不规则形状,在旋转运动中对连杆机构施加不同的力和运动规律,从而实现对机械装置的运动控制。
凸轮的轮廓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心形等多种形状,根据具体的运动要求和传动方式来设计选择。
凸轮的轮廓形状决定了其在运动中对连杆机构的推动和拉动效果,是凸轮传动的关键。
其次,凸轮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凸轮轴、凸轮轮廓和凸轮支撑等部分。
凸轮轴是凸轮的轴心部分,通过轴承和传动装置与动力源相连,实现旋转运动。
凸轮轮廓是凸轮的轮廓外形,根据具体的运动要求和传动方式进行设计和加工。
凸轮支撑是凸轮的固定支撑装置,通常由轴承、轴套和固定座等部分组成,用于支撑和固定凸轮的运动。
凸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凸轮轮廓的不规则形状,在旋转运动中对连杆机构施加不同的力和运动规律,从而实现对机械装置的运动控制。
当凸轮轴转动时,凸轮轮廓与连杆机构发生接触和相互作用,通过凸轮的推动和拉动作用,实现对连杆机构的运动控制。
凸轮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凸轮轮廓的不规则形状和旋转运动,通过对连杆机构施加不同的力和运动规律,实现对机械装置的运动控制。
最后,凸轮在机械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常见的应用包括发动机气门控制、机床加工控制、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
在发动机气门控制中,凸轮通过其特殊的轮廓形状和旋转运动,实现对气门的开启和关闭,从而控制气缸内气体的进出。
在机床加工控制中,凸轮通过其特殊的轮廓形状和旋转运动,实现对工件的加工和定位,从而实现精密加工和高效生产。
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凸轮通过其特殊的轮廓形状和旋转运动,实现对工件的输送和定位,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和装配。
机械原理课后答案——第五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2) 标出图b 推杆从图示位置升高位移s 时,凸轮的转角和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应用反转法求出推杆从 图示位置升高位移s 时,滚子 中心在反转运动中占据的位置。
由于滚子中心所在的推 杆导路始终与偏距圆相切,过 滚子中心作偏距圆切线,该切 线即是推杆反转后的位置。
9-8
作AOA’=90º ,并 使AO=A’O,则A’为推 杆摆动中心在反转过程 中占据的位置。 作出凸轮的理论廓线和 凸轮的基圆。以A’为圆 心,A到滚子中心的距 离为半径作圆弧,交理 论廓线于C’点,以C’为 圆心,r为半径作圆弧 交凸轮实际廓线于B’点。 则B’点为所求。
9-8
作出凸轮的理论 廓线和凸轮的基圆。 以A’为圆心,A到滚子 中心的距离为半径作 圆弧,分别交基圆和 理论廓线于C、C’点, 则C’A’C为所求的位 移角。
过C’作公法线 O’C’,过C’作A’C’的 垂线,则两线的夹角 为所求的压力角。
9-9 解:采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可使推题9-7 9-8 9-9
9-7 试标出 a 图在图示位置时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凸轮从 图示位置转过90后推杆的位移;标出图b 推杆从图示位置 升高位移s 时,凸轮的转角和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a
b
1) a 图在图示位置时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在 不计摩擦的情况下,从动件 所受正压力方向与力作用点 的速度方向之间所夹的锐角。
v max 2 h / 0 2 16 1 .5 /( 5 π / 6 ) 18.34mm/s
a 4 h 2 / 02 4 16 1 .5 2 /( 5 π / 6 ) 2 21.03mm/s
2
从动件所受正压力方向: 滚子中心与凸轮几何中心的 连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12分)图示为一偏心圆盘凸轮机构,凸轮的回转方向如图所示。
要求:
(1)说明该机构的详细名称;
(2)在图上画出凸轮的基圆,并标明图示位置的凸轮机构压力角和从动件2的位移;
(3)在图上标出从动件的行程h及该机构的最小压力角的位置。
五、总分12分。
(1)2 分;(2)6 分;(3)4 分
(1) 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2) r0,α,s如图所示。
(3) h及αmin发生位置如图示。
五、(10分)试在图示凸轮机构中,
(1)标出从动件与凸轮从接触点C到接触点D时,该凸轮转过的转角ϕ;
(2)标出从动件与凸轮在D点接触的压力角α;
(3)标出在D点接触时的从动件的位移s。
五、总分10分。
(1)4 分;(2)3 分;(3)3 分
(1)ϕ如图示。
(2)α如图示。
(3) s如图示。
-
5、图示为一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试在图上:
(1)画出并标明基圆r0;
(2)作出并标明凸轮按ω方向转过60︒后,从动件与凸轮廓线接触处的压力角α;
(3)作出并标明滚子从图示位置反转到B处与凸轮接触时,对应的凸轮转角ϕ。
1.在图示的凸轮机构中,画出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60 时从动件的位置及从动件的位
移s。
1.总分5分。
(1)3 分;(2)2 分
(1) 找出转过60 的位置。
(2) 标出位移s。
1.
四、(10分)在图示凸轮机构中,已知:20==BO AO mm ,ο60 =∠AOB ,且A B (
为圆弧;CO =DO =40mm ,ο
60=∠COD ,CD (为圆弧;滚子半径r r =10mm ,从动件的推程和回
程运动规律均为等速运动规律。
(1)求凸轮的基圆半径;
(2)画出从动件的位移线图。
四、总分10分。
(1)2分;(2)8分
(1) r0=AO+r r=20+10=30 mm
(2) s-ϕ线图如图示。
五、(10分)在图示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请指出:
(1 )图示位置时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
(2 )图示位置从动件的位移。
(3 )图示位置时凸轮的转角。
(4 )图示位置时从动件与凸轮的瞬心。
五、总分10分。
(1) 0 (2) B1B3(3) (4) P0
φ
r=20mm,凸轮五、(10分)图示凸轮机构,偏距e=10mm,基圆半径
以等角速ω逆时针转动,从动件推程按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运动,图中B点是在加速运动段终了时从动件滚子中心所处的位置,已知推程运动角︒
Φ90,试画出凸轮推程时的理论廓线(除从动件在最低、=
最高和图示位置这三个点之外,可不必精确作图),并在图上标出从动件的行程h。
五、(总分10分) (1)6分(2)4 分
(1) 等加速运动段终了时,从动件上升行程h的一半,凸轮则转过推程运动角的一半(即45 )。
用反转法求出B0、B1点,过B0,B、B1 三点即可作出凸轮推程段的理论廓线。
(2)从动件的行程h见图中所示。
四、(10分)一对心直动尖顶从动件偏心圆凸轮机构,O 为凸轮几何中心,O 1为凸轮转动中 心,直线AC ⊥BD ,O 1O =0.5OA ,圆 盘 半 径 R=60 mm 。
(1)根据图a 及上述条件确定基圆半径r 0、行程h ,C 点压力角C α和D 点接触时的位移D h 、压力角D α。
(2)若偏心圆凸轮几何尺寸不变,仅将从动件由尖顶改为滚子,见图b ,滚子半径10r =r mm 。
试问上述参数 0r 、h 、C α和D h 、D α有否改变?如认为没有改变需明确回答;如有改变也需明确回答。
a) b)
四、(10分)
(1)(5分) 1)3010==A O r mm ; 2)6011=-=A O C O h mm ;3)ο0 =C α
4)h OO OD O A D =+-=12213708. mm ; 5)ο57.26)(arctg 1==OD
O O D α (2) (5分) 1)40r 10=+=r A O r mm ; 2)h =60mm (不变); 3)ο0=C α(不变)
4)16.36)(02r 21=-++=r r R O O h D mm ; 5)ο20.23)(arctg 1==OD O O D 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