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欲:想要。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交横:交错纵横。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也:是。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但,只。
闲:清闲。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①,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②,遂至承天寺③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被寝,相与步于中庭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⑤,水中藻荇交横⑥,盖竹柏影也⑦。
何夜无月?那里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⑧。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大白畅达,为"唐宋八各人"之一。
其诗清爽豪健,善用浮夸比喻,在艺术示意方面独具气魄威风凛凛。
少数诗篇也能反应民间痛楚,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恣。
词开豪爽一派,对儿女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善于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荡,有灵活壮丽之趣。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以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注释①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②念:想。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配合游乐的。
③承天寺: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南,今废。
另一说苏东坡曾被贬到福建泉州,故有也许所在是泉州。
④相与:一块儿。
步:作动词用,散步。
⑤如积水空明:积水,意思是庭中自上而下像布满着水,不是地上积水。
其水澄澈,以是用"空明"来形容。
初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元丰六年⼗⽉⼗⼆⽇,夜,解⾐欲睡,⽉⾊⼊户,欣然起⾏。
念⽆与为乐者,遂⾄承天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空明,⽔中藻荇交横,盖⽵柏影也。
何夜⽆⽉?何处⽆⽵柏?但少闲⼈如吾两⼈者⽿。
【译⽂】
元丰六年⼗⽉⼗⼆⽇,夜⾥,我解开⾐裳准备睡觉,看见⽉光照进唐武德门户,便⾼兴得起来⾛动。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起在院⼦⾥散步。
⽉⾊洒满庭院,如同积⽔⾃上⽽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中⽔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柏树的影⼦。
哪个夜晚没有⽉⾊?那个地⽅没有⽵⼦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译文及注释
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出行。
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
耳:语气词,“罢了”。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Hale Waihona Puke 者:……的人。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于:在。中庭,庭院里。
《记承天寺夜游》译文及注释
《》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和原文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和原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如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白话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整体赏析《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
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
以水喻月本来并不显得新颖,新奇的是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和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和翻译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名篇,虽然短,但记述了他的友谊和旷达的处事态度。
下面是由作者为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和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注释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藻,藻类植物。
荇,荇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注释.doc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注释《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
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注释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宋代: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选自<<东坡志林>>。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藻,藻类植物。
荇,荇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文言现象赏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文言现象|赏析《记承天寺夜游》是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宋代: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及注释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选自<<东坡志林>>。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赏析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1)选自东坡志林。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2)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3)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4)欲:想要,准备。
(5)月色:月光。
(6)入:照入,映入。
(7)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8)起:起身。
(9)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10)行:出行。
(1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12)遂:于是,就。
(13)至:到。
(14)寻:寻找。
(15)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16)亦:也。
(17)寝:睡,卧。
(18)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19)空明:清澈透明。
(20)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藻,藻类植物。
荇,荇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21)交横(héng):交错纵横。
(22)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记承天寺夜游注释
记承天寺夜游注释作者:苏轼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1)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2)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年号。
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3)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4)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5)行:散步。
(6)念:考虑,想到。
(7)者:……的人。
(8)遂:于是,就。
(9)至:到。
(10)寻:寻找。
(11)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12)寝:睡,卧。
(13)相与:共同,一同。
(14)中庭:庭院里。
(15)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16)藻、(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17)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18)也:是。
(19)但:只是(20)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21)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表达的感情是如此的微妙而复杂的,表达了诗人苏轼在被贬的时候的悲凉的心情,诗人也借由此诗感慨人生。
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初中语文文言文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
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赏析:《记承天寺夜游》研读笔记作者:刘正军《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小品文。
所谓小品文,顾名思义就是内容短小(本文只有84个字),但韵味深长,需要用心品味的文章。
借用一句广告词来形容:“简约而不简单”,简约的内容里有着不简单的内涵,含义深刻隽永,回味无穷。
一、明月朗照无眠夜欣然起行寻超脱“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时值冬初,长江边的小城黄州已是寒气袭人,苏轼本已解衣欲睡,准备就寝。
可是今晚明朗的月色入户,苏轼禁不住“欣然起行”。
苏轼是发现今晚的月色可爱吗?那他为什么先要“解衣欲睡”?为什么不早早做好赏月的准备?如果是“解衣欲睡”,为什么又要“欣然起行”?很显然,这一矛盾的动作正是苏轼内心矛盾的外在体现。
“欣然起行”应该只是苏轼夜不成寐的一种解脱方式。
明朗的月色、寒冷的冬夜、孤寂的身影,往往更能勾起那些想忘掉却无法忘掉的往事,更能想起那些想逃避却无法逃避的往事。
这样的夜晚,想起这样的事情,任何人都难以入眠。
苏轼自然难眠:记得当今圣上神宗的祖父仁宗皇帝初得苏轼、苏辙之日,曾曰:“吾今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惜吾不及用也。
”经历了两代皇帝,可是时至今日,苏轼不仅没有当上宰相,不能为朝廷大显身手,甚至连自家性命差点枉送!他实在想不通,为什么王安石变法这么十万火急,这么大刀阔斧,全然不顾社会的承受能力?放慢一点速度,先团结好人心,选用一批贤良,缓缓图之岂不是更稳妥、更能收到实效吗?……往事如烟,如今却一幕幕、一桩桩展现在眼前。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ì 交横 é,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 1083 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 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 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 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 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元丰六年公元 1083 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欲想要。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 天寺。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 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 ì 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交横交错纵横。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也是。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但,只。
闲清闲。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 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及翻译
为⼤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全⽂及翻译的⽂章,供⼤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
元丰六年⼗⽉⼗⼆⽇,夜,解⾐欲睡,⽉⾊⼊户,欣然起⾏。
念⽆与为乐者,遂⾄承天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空明,⽔中藻荇交横,盖⽵柏影也。
何夜⽆⽉?何处⽆⽵柏?但少闲⼈如吾两⼈者⽿。
【译⽂】
元丰六年⼗⽉⼗⼆⽇,夜⾥,我解开⾐裳准备睡觉,看见⽉光照进唐武德门户,便⾼兴得起来⾛动。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起在院⼦⾥散步。
⽉⾊洒满庭院,如同积⽔⾃上⽽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中⽔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柏树的影⼦。
哪个夜晚没有⽉⾊?那个地⽅没有⽵⼦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注释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注释《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
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注释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宋代: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选自>。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藻,藻类植物。
荇,荇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原文:作者:苏轼【宋代】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注释:选自<<东坡志林>>。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时作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脱,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记承天寺夜游欲:想要。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xìng: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藻,藻类植物。
荇,荇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盖……也:原来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只是仅仅。
闲人:闲散的人。
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
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
耳:语气词,“罢了”《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看见月光照入堂屋的门户,于是我就欣喜地起床出门散步。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代〕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选自《东坡志林》。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时作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
于:在。
中庭:院子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藻荇:均为水生植物。
藻,藻类植物。
荇,荇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
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只(是)仅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1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3步于中庭4。
庭下如积水空明5,水中藻、荇6交横7,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8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
1.欣然:愉快的样子。
2.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
念,想到,考虑。
与为者乐,共同游乐的人。
3.相与:共同,一起。
4.中庭:院里。
5.空明:形容水的澄澈,清澈透明。
6.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
7.交横:交错纵横。
8.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