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说》
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重点笔记
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重点笔记一、课堂重点笔记生字词泻:xiè(倾泻、奔泻、一泻千里)潜:qián(潜水、潜力、潜伏)试:shì(试卷、尝试、试验)胎:tāi(胎教、怀胎、胚胎)皇:huáng(皇帝、皇宫、皇权)履:lǚ(履行、履约、履任)疆:jiāng(新疆、边疆、疆土)鳞:lín(鳞片、鱼鳞、遍体鳞伤)惶:huáng(惶恐、惊惶、惶怖)哉:zāi(美哉、壮哉、优哉游哉)二、课堂笔记文中句子解析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分析: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八个方面竭力强调国家命运系在少年人身上。
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句子内容的排列从小到大,从部分到整体,步步发展,层层推进,气势磅礴。
2.美哉, 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分析:“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两者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的。
这里,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语调高昂,给读者以巨大的震撼力量。
三、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第一部分(1):强调了少年责任的重大。
第二部分(2):通过大量的比喻,写出了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
第三部分(3):进一步赞美和祝愿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
四、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思想《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发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奋发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历史重任,表达了作者读祖国繁荣富强的殷切期盼。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蕴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怀。
3.激发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精神。
要点把握1.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奋发努力、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教师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上我们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了课文的大意,背诵了文章。
现在请同学们来背一背全文,看谁背得既快又准。
预设:教师指名背诵课文,发现学生背得不熟练的地方,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时加强训练。
2.引导学生口头复述课文。
过渡:刚才的几位同学背诵得很流利。
哪位同学能用现代汉语将课文的第2自然段复述出来呢?预设:通过复述课文既能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教师同样要记录下学生复述得不流利的地方。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二、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第二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③作者在第二句话中认为“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是怎样的关系?④你怎样看待“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预设: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从教师出示的问题来看,主要是从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来赏析第1自然段的文字。
(2)学生分组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推荐学生在班级交流讨论的结果。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问题一: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预设: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节选部分之前的内容。
①教师介绍《少年中国说》的内容概要。
《少年中国说》开篇以驳斥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国”的侮辱性的称呼“老大帝国”入笔,引出梁启超远大而美好的政治理想——“少年中国”。
作者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心胸,抚今追昔,在历数唐虞之治、秦汉雄杰、汉唐隆盛、康乾武功的基础上,笔锋顿挫,一转而至感慨万千:畴昔已随岁月流转为陈迹,“而今颓然老矣”!字里行间充满着痛心疾首的深沉焦虑与忧愁。
《少年中 国说》读后感
《少年中国说》读后感《<少年中国说>读后感》读完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仿佛一道惊雷,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炸响,唤醒了无数国人的心灵,也让身处新时代的我深受触动。
文章开篇就气势恢宏地指出“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
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先生以犀利的笔触,对那些认为中国已经衰老、腐朽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他大声疾呼:“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这种坚定的信念,让我感受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在梁启超先生的眼中,少年中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有着无限的可能。
他将老年人比作夕阳,将少年人比作朝阳,形象地描绘出了老年与少年的不同状态。
老年人常常思既往,而少年人则常思将来。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
这种对比,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国家要想充满希望,就必须拥有朝气蓬勃的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一连串的排比句,如同一阵阵鼓点,敲打着我的心灵。
它让我明白,国家的命运与少年的成长息息相关。
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少年强大了,国家才能强大。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享受着前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幸福生活。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梁启超先生的教诲。
我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作为少年,我们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我们不仅要学好课堂上的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各种领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我们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学语文《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如“矞矞皇皇”“干将发硎”等。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章的气势,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磅礴气势。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少年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的殷切期望。
如何引导学生将对课文的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体会文章的气势。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朗读指导,如重音、语调、停顿等。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中国的现状和作者对少年中国的期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讨论少年与国家的关系时,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进行汇总和总结。
4. 讲授法对于文章中的重点字词、修辞手法、写作背景等知识,教师需要进行详细的讲授,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一段关于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的视频,视频内容可以包括中国在遭受列强侵略时的屈辱画面,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伟大成就,如神舟飞船发射、高铁建设、5G技术发展等。
2. 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在近代,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教案: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少年中国说》节选部分;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在1915年所作的演讲,这篇文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本节课将学习文章的节选部分,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文章节选部分;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难点: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学生课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使命;2. 简要介绍梁启超的背景和《少年中国说》的写作背景;3. 提问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了解和期待。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文章节选部分,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的把握;3.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2. 学生通过讨论、举例等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对文章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文章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等;2. 教师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3. 教师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文章节选部分;2. 要求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对《少年中国说》节选部分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少年中 国说》观后感
《少年中国说》观后感《<少年中国说>观后感》当我读完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心中涌起的是无限的感慨与激昂。
这篇文章,仿佛是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于国家、对于未来的深深思考。
文章开篇,梁启超先生就以磅礴的气势阐述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观点。
这一连串的排比,犹如排山倒海之势,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少年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是啊,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寄托在少年的身上。
在文中,梁启超先生将老年人和少年人进行了对比,指出老年人常多忧虑,常思既往,而少年人则常好行乐,常思将来。
这种对比让我明白了,我们作为少年,应该充满朝气,充满希望,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去开拓未来,去创造属于我们的新时代。
回想历史,在那个国家面临列强侵略、民族危亡的时刻,正是有无数的热血少年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
而在当今社会,少年们同样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创新就是灵魂。
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还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
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要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少年中国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这一代少年,是幸运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拥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 国说》读后感
中国说》读后感《<中国说>读后感》读完《中国说》这本书,我的内心犹如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波澜。
这本书仿佛是一扇通往中国深邃历史与璀璨未来的大门,让我在其中穿梭,感受着这个伟大国度的心跳与呼吸。
书中所展现的中国,是一幅绚丽多彩且波澜壮阔的画卷。
从古老的华夏文明起源,到现代中国的飞速发展,每一个篇章都像是一部精彩的纪录片,将中国的点点滴滴生动地呈现在我眼前。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描述。
那细致入微的笔触,仿佛让我亲身走进了古老的街巷,闻到了悠悠传来的墨香,听到了悠扬的古筝之声。
比如说京剧,以前我对它的了解仅仅停留在电视上偶尔闪过的画面,觉得那不过是化着浓妆、穿着华丽戏服的演员在舞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
但这本书里,把京剧背后的故事、演员们台下十年功的艰辛、每一个唱腔每一个动作所蕴含的深意,都一一道来。
我这才知道,原来一个小小的甩袖动作,都饱含着人物的喜怒哀乐;原来那婉转的唱腔,传递的是千百年前的爱恨情仇。
这让我对京剧这种传统文化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深的敬意。
还有书中提到的中国传统建筑,像故宫、苏州园林这些。
以前去旅游的时候,只是觉得好看,拍拍照就过去了。
但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故宫每一道宫门背后的故事,那些雕梁画栋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蕴含着古代皇家的威严和吉祥的寓意。
苏州园林里的每一处假山、每一个亭子、每一条回廊,都是主人精心设计的,为的是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展现出大自然的山水之美,体现出主人的高雅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再说到现代中国的发展,书中列举的那些科技创新成果让我热血沸腾。
从高铁的飞速奔驰,到 5G 技术的领先全球,从航天事业的不断突破,到人工智能领域的崭露头角,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让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我想起有一次坐高铁的经历。
那是一个节假日,我要去另一个城市看望朋友。
原本还担心路上会拥堵,心情有些忐忑。
但当我走进高铁站,看到那整洁明亮的大厅,有序排队的人群,还有那一辆辆崭新的“和谐号”列车,心里瞬间踏实了不少。
《少年中 国说》原文
《少年中国说》原文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
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
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
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
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
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
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
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喜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
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
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他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
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
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棰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
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
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
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请列举《学说汇纂》中的著作名称
《学说汇纂》中的著作名称如下:1.《孟子》2.《论语》3.《大学》4.《中庸》5.《孝经》6.《四书》7.《五经》8.《尚书》9.《诗经》10.《礼记》11.《春秋》12.《易经》13.《左传》14.《史记》15.《汉书》16.《汉语》17.《世说新语》18.《资治通鉴》19.《文选》20.《全唐诗》21.《全宋词》22.《全元文》23.《全明文》24.《全清文》25.《全唐文》26.《全宋文》27.《全元文》28.《全明文》29.《全清文》30.《荀子》31.《朱子语类》32.《韩愈集》33.《苏轼集》34.《王国维集》35.《李白集》36.《杜甫集》37.《白话小说选》38.《红楼梦》39.《水浒传》40.《三国演义》41.《西游记》42.《金瓶梅》43.《儒林外史》44.《聊斋志异》45.《封神演义》46.《清史列传》47.《庄子》48.《鬼谷子》49.《黄帝内经》50.《红楼梦续编》以上是《学说汇纂》中收录的著作名称,这些作品涵盖了我国古代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经典之作,对于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和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些作品不仅在我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我国传统文化,感受其博大精深的魅力。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厚的底蕴。
《学说汇纂》所收录的这些著作名称,无疑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它们不仅在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更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中流砥柱。
1. 《孟子》《孟子》是我国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哲学著作之一。
全书分为七篇,内容丰富,包括性善论、性恶论、政治理论等众多重要篇章。
孟子思想主张人性本善,主张“仁政”和“王道”,提到仁者无敌、王者无为,对我国历史上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后人思考的重要哲学问题。
2. 《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集合体,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经典之一。
《少年中 国说》说课稿
《少年中国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少年中国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政论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 1900 年。
文章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
这篇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时代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单元编排来看,本文所在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感受仁人志士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文体上,这是一篇文言文,语言简洁明快,富有气势,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但是,对于本文这种思想深刻、语言富有表现力的文章,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对于作者的爱国情感和对少年的期望可能难以产生深刻的共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疏通文意。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观点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质疑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切期望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的强烈情感。
2、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和对少年的期望。
晋代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说作文
晋代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说作文晋代傅玄在中说哎呀,一看到“晋代傅玄在中说”这几个字,我心里就开始翻腾起来。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玩意儿可没啥概念,毕竟这名字听起来就老有距离感了。
可后来有件小事,让我对这种古老又深邃的话有了新的想法。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周末,我被老妈硬拽着去参加了一个亲戚的婚礼。
婚礼嘛,大家都懂,热热闹闹,人来人往。
我本来是一百个不情愿,心想着还不如在家睡大觉、打游戏呢。
到了婚礼现场,好家伙,那场面真是够壮观的。
大红的地毯,娇艳的鲜花,还有那满脸幸福的新人,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可我呢,就像个局外人,无聊地坐在角落里,盼着这漫长的仪式赶紧结束。
就在我百无聊赖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一对老夫妻。
他们就坐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穿着虽然不是特别华丽,但干净整洁。
老爷子头发都白了大半,老太太的脸上也布满了皱纹。
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目光一直停留在新人身上,眼神里有祝福,有感慨,还有一种我说不出来的东西。
我开始好奇,就仔细观察起他们来。
老爷子时不时地给老太太递水,还轻轻帮她把耳边的头发捋到耳后,那动作轻柔得就像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老太太呢,脸上一直挂着淡淡的笑容,偶尔跟老爷子说上几句悄悄话,然后两个人就一起笑起来,那笑声里充满了岁月的温柔。
我看着他们,心里突然一动。
这不就是生活的模样吗?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没有奢华浪漫的场景,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陪伴,和那些微不足道却又充满爱意的小举动。
这时,我想起了晋代傅玄在中说的那些话。
虽然具体的词句我记不太清了,但那种关于品德、行为和责任的教诲,好像在这对老夫妻身上有了生动的体现。
他们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了无数个平凡的日子,却依然能如此相濡以沫,这难道不是对“箴”中所倡导的美好品质的最好诠释吗?他们或许没有刻意去遵循什么大道理,只是凭着内心的善良、宽容和坚持,走过了漫长的岁月。
再看看周围那些忙忙碌碌的人们,有的在为了生活奔波,有的在为了名利争斗。
而这对老夫妻,却在喧嚣的世界中守着自己的那份宁静和温暖。
晋代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说作文
晋代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说作文晋代傅玄在中说哎呀,一看到“晋代傅玄在中说”这几个字,我就感觉仿佛掉进了历史的大漩涡里。
不过,咱先别管那些高深莫测的古话,我跟您唠唠我前几天遇到的一件特别逗的事儿。
前几天,我不是心血来潮,想去菜市场逛逛嘛。
您可别小瞧这菜市场,那简直就是一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奇妙世界。
我刚走进菜市场的大门,那股子混杂着蔬菜的清香、水果的甜香、水产的腥香,还有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就一股脑地往我鼻子里钻。
我左看看右瞅瞅,眼睛都快不够使了。
先走到了蔬菜摊儿前,那绿油油的青菜,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就像是在排队等待检阅的小兵。
摊主大妈扯着嗓子喊:“新鲜的青菜啊,早上刚摘的,一块五一斤!”我弯腰仔细瞧了瞧,那青菜叶子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呢,一看就特别水灵。
再往前走,是水果摊。
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紫莹莹的葡萄,简直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水果乐园。
卖水果的大哥特别热情,拿起一个苹果就递给我:“妹子,尝尝,这苹果又甜又脆!”我不好意思地摆摆手,心里却想着这大哥可真会做生意。
逛着逛着,我来到了水产区。
嚯!那大盆子里的鱼活蹦乱跳的,溅得周围到处都是水。
卖鱼的大叔穿着个围裙,熟练地从盆子里捞起一条鱼,“啪”的一声就扔在了案板上。
那鱼还在不停地扭动着身子,企图做最后的挣扎。
大叔手起刀落,几下子就把鱼给收拾干净了。
这时候,我听到旁边传来一阵争吵声。
原来是一个阿姨和一个卖菜的大爷在为了几毛钱争得面红耳赤。
阿姨说:“您这菜价也太贵了,便宜点呗!”大爷梗着脖子说:“这已经是最低价了,不能再少啦!”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肯让步。
最后,还是阿姨妥协了,一边嘟囔着一边付了钱。
我在旁边看着,忍不住笑出了声,心想这生活中的小插曲还真是有趣。
接着,我又看到了一个老奶奶在卖自己做的鞋垫。
那鞋垫针脚细密,绣的花儿栩栩如生。
老奶奶满脸皱纹,却笑得特别慈祥。
她说:“姑娘,买双鞋垫吧,穿着舒服。
”我拿起一双鞋垫,心里暖暖的,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朱熹在《童蒙须知》中说凡行步驱作文
朱熹在《童蒙须知》中说凡行步驱作文朱熹在中说:“凡行步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
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
”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至今回想起来,都觉得既有趣又感慨。
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正是调皮捣蛋、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
有一天,家里来了好多亲戚,大人们在客厅里聊天说笑,热闹非凡。
我呢,就像个小猴子似的在屋里屋外上蹿下跳,一刻也闲不住。
就在我满屋子疯跑的时候,妈妈突然喊我:“宝贝,来帮妈妈把水果端到客厅去。
” 听到妈妈的召唤,我一开始还没当回事,继续自顾自地玩着。
可妈妈又喊了一遍,声音明显提高了几分,带着点严厉的味道。
我这才意识到,得赶紧行动了。
我撒开腿就往厨房跑,跑得那叫一个快,就像脚底踩了风火轮似的。
结果,因为跑得太急,在客厅门口“咣当”一声,结结实实地摔了个狗啃泥。
这一摔,可把大家都吓了一跳,客厅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我趴在地上,先是懵了几秒,然后感觉到膝盖和手掌火辣辣地疼。
我抬起头,看到大家都一脸关切地看着我,那眼神里有担心,也有想笑又忍着的表情。
我心里那个囧啊,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妈妈赶紧跑过来把我扶起来,一边拍着我身上的灰,一边数落我:“让你做事也没让你这么急啊,看看,摔疼了吧?” 我咧着嘴,强忍着眼泪,摇摇头说:“不疼!” 其实心里委屈得要命,觉得自己就是太着急想表现好,才会出丑。
我一瘸一拐地走到厨房,端起水果盘,这次可不敢跑了,小心翼翼地往客厅走去。
把水果盘放下后,我默默地走到角落里坐下,揉着摔疼的膝盖,心里暗暗发誓,以后做事再也不能这么毛毛躁躁了。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每次想起来,我都会忍不住笑自己当时的莽撞。
也正是从那以后,我慢慢懂得了,做事情不能只图快,要稳重,要端正。
就像朱熹说的那样,行步趋跄须端正,哪怕是父母长上有所唤召,也不能慌里慌张,乱了分寸。
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明白这句话的深意。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保持端正的态度和稳重的步伐都是非常重要的。
少年中 国说,节选背景分析
少年中国说,节选背景分析《少年中国说,节选背景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 1900 年。
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
从国内情况来看,清朝的统治腐朽不堪,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封建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经济上,传统的农业经济逐渐衰落,而近代工业发展缓慢,无法与西方列强的经济实力相抗衡。
文化方面,长期的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得社会缺乏创新和进步的活力。
在国际上,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掠夺资源,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的侵略和掠夺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犯,民族尊严遭到无情践踏。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戊戌变法就是一次试图通过改革政治制度来挽救国家危亡的尝试,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然而,变法的失败并没有让这些志士仁人灰心丧气,反而激发了他们更加坚定的救国决心。
梁启超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他深刻认识到,要拯救中国,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少年中国说》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这篇文章以激昂的笔触,将少年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少年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梁启超认为,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是因为国人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
而少年则代表着未来和希望,只有培养出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的少年,中国才有复兴的可能。
在文中,梁启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
他将老年的中国比喻为“老大帝国”,将少年的中国比喻为“少年之中国”,通过对比,突出了少年中国的朝气蓬勃和无限潜力。
同时,他还将中国与西方列强进行对比,指出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落后,激发了国人的危机意识和改革动力。
此外,《少年中国说》还体现了梁启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西方先进思想的借鉴。
他主张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注入新的活力。
《少年中 国说》 学习任务单
《少年中国说》学习任务单一、学习背景《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
这篇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时代意义,对于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对少年和国家的期望。
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3、培养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树立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三、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中“少年”与“国家”的关系,把握作者的观点。
(2)品味文章激情澎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2、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典故的含义。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思想。
四、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对关键语句和段落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讨论法: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拓展思维。
4、资料查阅法:查阅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帮助理解文章。
五、学习资源1、文本资料:《少年中国说》原文及注释。
2、多媒体资源: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如朗诵音频、解读视频等。
3、参考书籍:有关梁启超及其作品的研究书籍。
六、学习过程1、预习阶段(1)通读《少年中国说》原文,标注出生僻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查阅资料,了解梁启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2、课堂学习(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展现当代中国青少年风采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少年与国家关系的思考,从而导入《少年中国说》的学习。
(2)朗读与正音教师范读或播放音频,学生跟读,纠正读音和断句。
(3)内容解读逐段分析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逻辑。
探讨“少年”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如“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等语句的含义。
(4)写作手法分析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对偶等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少年中 国说》的精神力量
《少年中国说》的精神力量《〈少年中国说〉的精神力量》“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每每读到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心中总是涌起无限的豪情与感慨。
这篇文章犹如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我们指引方向;又似一声惊雷,在寂静中唤醒沉睡的灵魂。
它所蕴含的精神力量,穿越时空,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少年中国说》诞生于国家危亡、民族危难之际。
当时的中国,正遭受着列强的侵略和欺凌,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梁启超先生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写下了这篇振聋发聩的文章。
他大声疾呼,呼吁广大少年肩负起拯救国家、振兴民族的重任,表达了对少年的殷切期望和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心。
这篇文章的精神力量首先体现在对少年的重视和期望上。
梁启超先生认为,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少年强大,国家才能强大。
他用生动的比喻,将少年比作初升的红日、奔腾的江河、展翅的雄鹰,展现了少年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形象。
他坚信,少年具有无限的潜力和创造力,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就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这种对少年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激发了无数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重托,从而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少年中国说》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梁启超先生在文中痛斥了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对国家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深表痛心。
他大声呼喊:“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这种将国家的命运与少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国情怀,深深感染了每一位读者。
它让我们明白,爱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作为少年,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山河,珍惜祖国的文化,传承祖国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
只有每个人都心怀爱国之情,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的国家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
《少年中 国说》节选译文
《少年中国说》节选译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这段话的意思是,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
少年聪明,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红色的太阳刚刚升起,道路充满了光明。
黄河从地下流出,一泻千里,浩浩荡荡。
潜伏的巨龙腾跃而起,鳞片和爪子闪闪发光。
幼虎在山谷吼叫,使百兽都感到惊恐。
雄鹰和隼鸟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
珍奇的花朵刚刚含苞待放,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宝剑刚刚磨出,闪烁着光芒。
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
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
前途像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
真美啊,我们的少年中国,跟苍天一样不会衰老!雄壮啊,我们的中国少年,同国土一样没有疆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一系列的排比句,强调了少年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国家的繁荣昌盛、富强独立、进步自由,都与少年的素质和发展息息相关。
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少年具备了智慧、财富、力量、独立、自由和进步的品质,国家才能在各个方面取得成就,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少年中 国说,写作背景简述
少年中国说,写作背景简述《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激情澎湃的话语出自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诞生于清朝末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幻、内忧外患的时代。
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掠夺,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得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陷入了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中国的现状,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他们意识到,要改变国家的命运,必须从根本上进行变革,而变革的希望就在于新一代的年轻人。
当时的中国社会,传统的封建思想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许多人因循守旧,对新思想、新文化持排斥态度。
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社会的发展,一些年轻人开始接触到新的知识和观念,他们渴望摆脱封建束缚,追求自由、平等和进步。
梁启超先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他深感中国的未来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
于是,他奋笔疾书,写下了《少年中国说》这一振聋发聩的篇章。
在文中,梁启超先生将少年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少年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只有少年充满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他批判了当时社会上那些消极悲观的论调,鼓舞着年轻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国家的崛起而努力奋斗。
他说:“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老年人和少年人的不同心态,鼓励少年人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展望未来,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同时,梁启超先生也指出了中国在当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并呼吁年轻人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敢地承担起改变国家命运的重任。
他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表达了他对中国未来的信心和期望。
少年中 国说背景
少年中国说背景《少年中国说背景》在近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篇激昂慷慨、振奋人心的文章——《少年中国说》。
它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当时黑暗的天空,为无数迷茫的中国人指明了方向,激发了一代又一代少年的爱国热情和进取精神。
要深入理解《少年中国说》,就必须先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一个极其艰难的时期。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家的主权被侵犯,领土被割让,大量的赔款使得国家财政陷入困境,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政治上,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妥协投降,对内专制压迫。
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使得国家的政治体制僵化,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经济上,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经济陷入困境。
在文化方面,传统的封建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
封建礼教、科举制度等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使得社会进步缓慢。
而西方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逐渐传入中国,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中国必须进行改革和变革,才能摆脱困境,走向富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大批爱国志士挺身而出,为国家的命运奔走呼号。
梁启超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目睹了国家的贫弱和民族的危亡,深感痛心疾首。
他认为,要改变中国的现状,就必须从培养新一代的少年入手。
当时的中国,社会风气萎靡不振,人们普遍缺乏自信和进取精神。
许多人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悲观失望,甚至认为中国已经无可救药。
梁启超却坚信,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只要能够激发起人民的爱国热情,团结一心,奋发图强,就一定能够实现国家的复兴。
《少年中国说》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梁启超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昂的文字,阐述了他对中国未来的期望和对少年的寄托。
他指出,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
只有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少年,中国才能摆脱屈辱的历史,走向繁荣富强。
《少年中 国说》原文-生活类
《少年中国说》原文-生活类《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呀,那可是充满了激情和对未来的期望!想当年,我还是个小娃娃的时候,就被这篇文章里的力量所震撼。
记得有一次,我跟着爸妈去爬山,那山又高又陡,我爬得气喘吁吁,好几次都想打退堂鼓。
就在我累得不行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少年中国说》里的那些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我就想呀,我要是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还怎么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少年呢?于是我咬咬牙,继续往上爬,最后终于爬到了山顶!那一刻,我望着眼前辽阔的风景,心里别提多自豪了。
这篇原文呀,就像是一把火,点燃了我们心中的梦想和斗志。
它说“乳虎啸谷,百兽震惶”,这让我想到我们班的那些调皮小子,别看他们平时闹哄哄的,可一到关键时刻,比如参加学校的运动会,那一个个就像小老虎一样,冲劲十足,为班级争得了不少荣誉。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少年们展现出的那种蓬勃的朝气。
就像小区里的孩子们,自发组织起来打扫卫生,小小的身影忙前忙后,不怕脏不怕累。
他们不就是“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真实写照吗?还有啊,我有个表弟,特别痴迷于科学实验。
家里到处都是他的实验器材,虽然经常弄得乱七八糟,但他那股钻研的劲儿,真的让人佩服。
这不就是“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嘛,未来的科学家说不定就在他中间呢。
再看看现在的学校,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书法社团里,孩子们一笔一划,书写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舞蹈社团里,那轻盈的身姿,仿佛在诉说着青春的美好。
这不就是少年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吗?在公园里,经常能看到一群少年在练武术,那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充满了力量。
旁边的爷爷奶奶们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少年中国说》不仅仅是一篇文章,它更是一种精神的引领。
它告诉我们,少年们要有担当,要有梦想,要勇往直前。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让我们看到这种精神的体现。
愿每一个少年,都能在这篇文章的激励下,茁壮成长,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说》《中说》隋王通隋代著名的思想家,王通《中说》一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说》中体现其文学思想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个部分是“贯道济义”的文道观,这是他文学思想的核心。
本着儒家的正统观念,他继承了前人明道、征圣、宗经的文道观,辅之以“执中”、“通变”之说,主张“文章本乎道义”、“文以明道”在隋代文学思想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对韩柳古文运动、白居易的“新乐府”诗歌主张有重要的启发。
第二个部分是“征圣宗经”的文史观。
他对司马迁、班固为首的历代史家进行了评述,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他的文史观。
他认为修史的目的在于为后代提供借鉴,因此他不满于前人过多地记人、过分追求文采和辞藻的述史方法,而更注重史传文章对社会历史、政治制度的记录,并进一步提出以道义为本、以儒家经典为宗的文史观,从而开章学诚“六经皆史”之说的先河。
第三个部分是对六朝文人及文风的评述。
他欣赏“约以则、深以典”的文章风格。
并以人品高下论文章之优劣。
这暴露了他文学批评观的狭隘和片面。
然而结合时代背景来看,其思想又有很强的批判意义。
因此受到后人的关注和重视。
《中说》所反映的王通思想,还是有许多可贵之处的。
王通在政治上,以恢复王道政治为目标,倡导实行“仁政”,主张“三教合一”,基本上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有进步性;在哲学上,王通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围绕“天人”关系这个核心,阐述了他关于自然观、发展现、认识论和历史观等方面的思想,表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和主变思想,在文学上,王通论文主理,论诗主政教之用,论文辞主约、达、典、则,主张改革文风。
这些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序周公,圣人之治者也,后王不能举,则仲尼述之,而周公之道明。
仲尼,圣人之备者也,后儒不能达,则孟轲尊之,而仲尼之道明。
文中子,圣人之修者也,孟轲之徒欤,非诸子流矣。
盖万章、公孙丑不能极师之奥,尽录其言,故孟氏章句略而多阙。
房、杜诸公不能臻师之美,大宣其教,故王氏“续经”抑而不振。
《中说》者,子之门人对问之书也,薛收、姚义集而名之。
唐太宗贞观初,精修治具,文经武略,高出近古。
若房、杜、李、魏、二温、王、陈辈,迭为将相,实永三百年之业,斯门人之功过半矣。
贞观二年,御史大夫杜淹,始序《中说》及《文中子世家》,未及进用,为长孙无忌所抑,而淹寻卒。
故王氏经书,散在诸孤之家,代莫得闻焉。
二十三年,太宗没,子之门人尽矣。
惟福畤兄弟,传授《中说》于仲父凝,始为十卷。
今世所传本,文多残缺,误以杜淹所撰《世家》为《中说》之序。
又福畤于仲父凝得《关子明传》,凝因言关氏卜筮之验,且记房、魏与太宗论道之美,亦非《中说》后序也。
盖同藏缃帙,卷目相乱,遂误为序焉。
逸家藏古编,尤得精备,亦列十篇,实无二序。
以意详测,《文中子世家》乃杜淹授与尚书陈叔达,编诸《隋书》而亡矣。
关子明事,具于裴晞《先贤传》,今亦无存。
故王氏诸孤,痛其将坠也,因附于《中说》两间,且曰“同志沦殂,帝阍悠邈。
文中子之教,郁而不行。
吁!可悲矣”。
此有以知杜淹见抑,而“续经”不传;诸王自悲,而遗事必录。
后人责房、魏不能扬师之道,亦有由焉。
夫道之深者,固当年不能穷;功之远者,必异代而后显。
方当圣时,人文复古,则周、孔至治大备,得以隆之。
昔荀卿、扬雄二书,尚有韩愈、柳宗元删定,李轨、杨倞注释,况文中子非荀、扬比也,岂学者不能伸之乎?是用覃研蕴奥,引质同异,为之注解,以翼斯文。
夫前圣为后圣之备,古文乃今文之修,未有离圣而异驱,捐古而近习,而能格于治者也。
皇宋御天下,尊儒尚文,道大淳矣;修王削霸,政无杂矣;抑又跨唐之盛,而使文中之徒遇焉。
彼韩愈氏力排异端,儒之功者也,故称孟子能拒杨、墨,而功不在禹下。
孟轲氏,儒之道者也,故称颜回,谓与禹、稷同道。
愈不称文中子,其先功而后道欤?犹文中子不称孟轲,道存而功在其中矣。
唐末司空图嗟功废道衰,乃明文中子圣矣。
五季经乱,逮乎削平,则柳仲涂宗之于前,孙汉公广之于后,皆云圣人也。
然未及盛行其教。
噫!知天之高,必辩其所以高也。
子之道其天乎?天道则简而功密矣。
门人对问,如日星丽焉,虽环周万变,不出乎天中。
今推策揆影,庶仿佛其端乎?大哉。
中之为义!在《易》为二五,在《春秋》为权衡,在《书》为皇极,在《礼》为中庸。
谓乎无形,非中也;谓乎有象,非中也。
上不荡于虚无,下不局于器用;惟变所适,惟义所在;此中之大略也。
《中说》者,如是而已。
李靖问圣人之道,子曰:“无所由,亦不至于彼。
”又问彼之说,曰:“彼,道之方也,必也。
无至乎?”魏征问圣人忧疑,子曰:“天下皆忧疑,吾独不忧疑乎?”退谓董常曰:“乐天知命,吾何忧?穷理尽性,吾何疑?”举是深趣,可以类知焉。
或有执文昧理,以模范《论语》为病,此皮肤之见,非心解也。
逸才微志勤,曷究其极!中存疑阙,庸俟后贤。
仍其旧篇,分为十卷。
谨序卷一王道篇文中子曰:“甚矣!王道难行也。
吾家顷铜川六世矣,未尝不笃于斯,然亦未尝得宣其用,退而咸有述焉,则以志其道也。
”盖先生之述,曰《时变论》六篇,其言化俗推移之理竭矣。
江州府君之述,曰《五经决录》五篇,其言圣贤制述之意备矣。
晋阳穆公之述,曰《政大论》八篇,其言帝王之道着矣。
同州府君之述,曰《政小论》八篇,其言王霸之业尽矣。
安康献公之述,曰《皇极谠义》九篇,其言三才之去就深矣。
铜川府君之述,曰《兴衰要论》七篇,其言六代之得失明矣。
余小子获睹成训,勤九载矣。
服先人之义,稽仲尼之心,天人之事,帝王之道,昭昭乎!子谓董常曰:“吾欲修《元经》,稽诸史论,不足征也,吾得《皇极谠义》焉。
吾欲续《诗》,考诸集记,不足征也,吾得《时变论》焉。
吾欲续《书》,按诸载录,不足征也,吾得《政大论》焉。
”董常曰:“夫子之得,盖其志焉。
”子曰:“然。
”子谓薛收曰:“昔圣人述史三焉:其述《书》也,帝王之制备矣,故索焉而皆获;其述《诗》也,兴衰之由显,故究焉而皆得;其述《春秋》也,邪正之迹明,故考焉而皆当。
此三者,同出于史而不可杂也。
故圣人分焉。
”文中子曰:“吾视迁、固而下,述作何其纷纷乎!帝王之道,其暗而不明乎?天人之意,其否而不交乎?制理者参而不一乎?陈事者乱而无绪乎?”子不豫,闻江都有变,泫然而兴曰:“生民厌乱久矣,天其或者将启尧、舜之运,吾不与焉,命也。
”文中子曰:“道之不胜时久矣,吾将若之何?”董常曰:“夫子自秦归晋,宅居汾阳,然后三才五常,各得其所。
”薛收曰:“敢问《续书》之始于汉,何也?”子曰:“六国之弊,亡秦之酷,吾不忍闻也,又焉取皇纲乎?汉之统天下也,其除残秽,与民更始,而兴其视听乎?”薛收曰:“敢问《续诗》之备六代,何也?”子曰:“其以仲尼《三百》始终于周乎?”收曰:“然。
”子曰:“余安敢望仲尼!然至兴衰之际,未尝不再三焉。
故具六代始终,所以告也。
”文中子曰:“天下无赏罚三百载矣,《元经》可得不兴乎?”薛收曰:“始于晋惠,何也?”子曰:“昔者明王在上,赏罚其有差乎?《元经》褒贬,所以代赏罚者也。
其以天下无主,而赏罚不明乎?”薛收曰:“然则《春秋》之始周平、鲁隐,其志亦若斯乎?”子曰:“其然乎?而人莫之知也。
”薛收曰:“今乃知天下之治,圣人斯在上矣;天下之乱,圣人斯在下矣。
圣人达而赏罚行,圣人穷而褒贬作。
皇极所以复建,而斯文不丧也。
不其深乎?”再拜而出,以告董生。
董生曰:“仲尼没而文在兹乎?”文中子曰:“卓哉,周、孔之道!其神之所为乎?顺之则吉,逆之则凶。
”子述《元经》皇始之事,叹焉。
门人未达,叔恬曰:“夫子之叹,盖叹命矣。
《书》云:天命不于常,惟归乃有德。
戎狄之德,黎民怀之,三才其舍诸?”子闻之曰:“凝,尔知命哉!”子在长安,杨素、苏夔、李德林皆请见。
子与之言,归而有忧色。
门人问子,子曰:“素与吾言终日,言政而不及化。
夔与吾言终日,言声而不及雅。
德林与吾言终日,言文而不及理。
”门人曰:“然则何忧?”子曰:“非尔所知也。
二三子皆朝之预议者也,今言政而不及化,是天下无礼也;言声而不及雅;是天下无乐也;言文而不及理,是天下无文也。
王道从何而兴乎?吾所以忧也。
”门人退。
子援琴鼓《荡》之什,门人皆沾襟焉。
子曰:“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畏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稽德则远。
”贾琼习《书》至《桓荣之命》,曰:“洋洋乎!光明之业。
天实监尔,能不以揖让终乎!”繁师玄将着《北齐录》,以告子。
子曰:“无苟作也。
”越公以《食经》遗子,子不受。
曰:“羹藜含糗,无所用也。
”答之以《酒诰》及《洪范》“三德”。
子曰:“小人不激不励,不见利不劝。
”靖君亮问辱。
子曰:“言不中,行不谨,辱也。
”子曰:“化至九变,王道其明乎?故乐至九变,而淳气洽矣。
”裴晞曰:“何谓也?”子曰:“夫乐,象成者也。
象成莫大于形,而流于声,王化始终所可见也。
故《韶》之成也,虞氏之恩被动植矣,乌鹊之巢,可俯而窥也,凤皇何为而藏乎?”子曰:“封禅之费,非古也,徒以夸天下,其秦、汉之侈心乎?”子曰:“易乐者必多哀,轻施者必好夺。
”子曰:“无赦之国,其刑必平;多敛之国,其财必削。
”子曰:“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子曰:“杜如晦若逢其明王,于万民其犹天乎?”董常、房元龄、贾琼问曰:“何谓也?”子曰:“春生之,夏长之,秋成之,冬敛之。
父得其为父,子得其为子,君得其为君,臣得其为臣,万类咸宜。
百姓日用而不知者,杜氏之任,不谓其犹天乎?吾察之久矣,目光惚然,心神忽然。
此其识时运者,忧不逢真主以然哉!”卷二天地篇子曰:“圆者动,方者静。
其见天地之心乎?”子曰:“智者乐,其存物之所为乎?仁者寿,其忘我之所为乎?”子曰:“义也清而庄,靖也惠而断,威也和而博,收也旷而肃,琼也明而毅,淹也诚而厉,玄龄志而密,征也直而遂,大雅深而弘,叔达简而正。
若逢其时,不减卿相,然礼乐则未备。
”或曰:“董常何人也?”子曰:“其动也权,其静也至。
其颜氏之流乎?”叔恬曰:“山涛为吏部,拔贤进善,时无知者。
身殁之后,天子出其奏于朝,然后知群才皆涛所进。
如何?子曰:“密矣。
”曰:“仁乎?”子曰:“吾不知也。
”李密见子而论兵。
子曰:“礼信仁义,则吾论之;孤虚诈力,吾不与也。
”李伯药见子而论诗。
子不答。
伯药退谓薛收曰:“吾上陈应、刘,下述沈、谢,分四声八病,刚柔清浊,各有端序,音若埙篪。
而夫子不应我,其未达欤?”薛收曰:“吾尝闻夫子之论诗矣:上明三纲,下达五常。
于是征存亡,辩得失。
故小人歌之以贡其俗,君子赋之以见其志,圣人采之以观其变。
今子营营驰骋乎末流,是夫子之所痛也,不答则有由矣。
”子曰:“学者,博诵云乎哉?必也贯乎道。
文者,苟作云乎哉?必也济乎义。
”内史薛公见子于长安,退谓子收曰:“《河图》、《洛书》,尽在是矣。
汝往事之,无失也。
”子曰:“士有靡衣鲜食而乐道者,吾未之见也。
”子谓魏征曰:“汝与凝皆天之直人也。
征也遂,凝也挺,若并行于时,有用舍焉。
”子谓李靖曰:“凝也若容于时,则王法不挠矣。
”李靖问任智如何,子曰:“仁以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