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教研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第2课时)》校备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第2课时)》校备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第2课时)》校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小时候摇桂花、赏桂花、赠送桂花的事情为线索,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童年时光的珍惜。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描绘桂花的美丽和香气,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

本文旨在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课文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但学生在情感体验、文章分析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童年时光的珍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童年、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家乡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童年时光的珍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世界,感受作者的情感。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课文节奏和情感。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3.学习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桂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桂花的美丽。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桂花“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课后练习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品读桂花“香”中体会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琦君的童年,一起感受----桂花雨。

(齐读课题)读着这篇散文总有一股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地再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在自己老家和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那么,桂花和桂花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板书:香乐甜这就是品读文字带给我们的滋味,这是一篇散文,散文是需要好好地、反复地去读、去品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文字,去读文字中香的味道,乐的味道,甚至更多的味道。

(板书:……)那么小时候作者和她的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集中写了三个自然段,那阵阵落下的桂花雨真是香气迷人,香飘十里,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带有“香”的语句,体会一下在这些句子当中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过渡:下面我们来谈谈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二、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文字1、生朗读出示:“桂花开得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说体会。

①有哪个字说它真的很香?(浸)我们写香一般都用“飘”的,怎么用这个“浸”字啊?我们看这个“浸”字是什么旁?淹在水里就叫“浸”,水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用了一个“浸”字呢——(就好像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感觉到了。

所以这个“浸”字用得恰当,用得传神。

②指导朗读。

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软一些。

谁愿意读一读?师:真好!我们全都浸在了花香之中,除了这个“浸”字传神,文中还个一个“浸”字。

3课《桂花雨》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3课《桂花雨》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桂花雨(第2课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摇晃、渗、渗出、香气”等词语;(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桂花雨”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桂花的美丽和香气,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学会珍惜家乡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 生字新词学习: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的含义;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4. 课后作业: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学会通过抓关键词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引导学生谈论对桂花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朗读与解析(15分钟)(1)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2)分析课文的结构,讲解作者的写作手法;(3)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容。

3. 生字新词学习(15分钟)(1)讲解生字,让学生跟读、组词;(2)解释新词,让学生理解并运用。

4. 课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5.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内容,感受家乡的美好;(2)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3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3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6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

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设计意图:运用诗歌导入,既能复习学过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

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2、小组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6)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1教材简介《桂花雨》是一篇构思大气、意蕴丰富、语言质朴的回忆性借物抒情散文。

台湾作家琦君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字里行间,桂花香气弥漫,故乡如影随形,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文章四溢浓浓思乡之情。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丰富而真挚,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中。

文章的语言质朴淡雅,一如桂花,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怀旧情韵,读后让人回味绵长。

教学设想:为了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读好这篇散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对教学作了如下设想:1、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新教材单元教学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拟定教学目标。

2、依据新课标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育思想,课堂上围绕“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让学生以读悟情,以读为凭借,让学生充分地触摸语言,品悟语言,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引领着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生活,让学生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度过语文课。

3、依据著名语文课堂教学名师李民卫东倡导的“感悟式课堂”策略,进行充满美感的感悟式语文课堂教学尝试,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一节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课。

教学目标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父亲所写的诗。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2、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文字不是简单的符号,它是由感情的,特别是散文的文字,往往在文字背后都隐藏着情。

《桂花雨》这篇课文作者在笔墨之间也透露出了一种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呢?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12课(板书课题12:桂花雨),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9篇)

《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9篇)

《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9篇)《桂花雨》教案1一、教学内容:《桂花雨》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1、读__,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涵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3、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一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谁能用一两个字说说桂花的特点?(香、小等)(板书:桂花香)2、谁能用一个俗语说说桂花有多香?(桂子花开,十里飘香)3、桂花这么香,同学们你们想做些什么呢?(想闻一闻、想摸一摸、想……)那么作者是怎样做的?(摇桂花)(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请大家自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看边画出表现作者一家人摇花乐趣的语句(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1、“我”是怎样催促母亲摇桂花的?(出示课件:“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2、如果你是小作者,你会怎样缠着母亲问呢?(请三位学生读出不同的语调。

)3、作者老是缠着母亲摇桂花,但是母亲却不答应,这是为什么呢?(请学生读一读课件中的语句。

)4、母亲终于答应摇桂花啦!“我”是怎样做的?(出示课件: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板书:摇桂花)5、哪些语句最能表现“我”摇桂花时的欢乐之情?(出示课件: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板书:摇花乐)你来喊一喊,好吗?(请三位学生喊)6、你们想看看桂花落下的情景吗?(出示课件:播放动画的桂花飘落的情景)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我”摇桂花时的欢乐的语句。

7、桂花摇下来了,父母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课件:母亲洗净双手,……花雨缤纷入梦甜。

”)8、父亲的这首诗写出了我们一家人摇桂花的欢乐之情,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2. 学习生字词,巩固字词认读能力。

3.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2. 教学难点: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桂花雨的来历和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2.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15分钟)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段落大意。

2. 分组讨论:作者是如何描述桂花雨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3. 教师讲解课文第3、4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巩固生字词。

四、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桂花雨来表达自己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的?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2. 学生谈收获:你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设计:桂花雨第24自然段:描述桂花雨表达作者对桂花的喜爱生字词:桂花、雨、家乡、童年、怀念等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第24自然段,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家乡或童年生活的作文,题目自拟。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篇一:12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12桂花雨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摇化乐”;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以插图,自主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读课文,从中感受“摇花乐”,注重自主探究式学习,体会思乡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体会思乡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2课《桂花雨》。

2、课文开头第一句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通过上节课对第一小节的学习,谁能用原文说一说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是什么?二、感受桂花香1、指名回答(出示)指名朗读。

齐读。

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闻到了桂花那令人的沉醉的芳香。

桂花香(板书)2、课文中还有哪两句也具体描写了桂花之香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出示句子:a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b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浸”是物体泡在液体里的意思,(出示图片)你觉得用在这里是否合适?(写出了桂花香味的无处不在、浓郁持久。

)可见,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3、朗读时,如果谁能把两个浸字读好,就能让我们陶醉在浓浓的花香之中。

指名读。

齐读。

三、享受摇花乐1、课文除了写桂花的香味迷人,最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情?(板书:摇桂花)。

2、对于“摇桂花”这件事情,你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吗?记在纸上。

(如:为什么要摇桂花?作者是怎样摇桂花的?摇桂花时,作者的心情如何?桂花摇落以后,能做什么?)这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与摇桂花有关的事情呢?(2、3、4)3、同学们,仔细得读一读这3个自然段,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用直线划出来,在下面写上相对应的序号。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箩、杭”;熟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学习这种感情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中句子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方法:结合课件解读课文,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梅花魂》中,我们透过傲雪而立的梅花看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爱与眷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另一种花又寄托着怎样的情感。

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我们来学习第7课——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理顺文意让学生带问阅读,“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桂花雨’有什么寓意?”请学生回答第一个问和第二个问。

桂花雨:文中是指摇桂花时落花纷纷,若雨一般。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家乡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三、词句解析,细品思乡情1.“我”一开始就明说“我喜欢的是桂花”,为什么喜欢?——“桂花香气迷人”。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现桂花香的句子: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③“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第1、2句:两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最新《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教研课)-word文档

最新《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教研课)-word文档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教研课)教学目标: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体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创作小诗,练习写作。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小诗创作。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小诗创作作业纸每人一份一、谈话导入。

(课前欣赏桂花图片,吟诵描写桂花诗词)1、刚才读了那么多的描写桂花的古诗,真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著名作家琦君笔下的《桂花雨》。

2、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

喜欢桂花的什么呢?(板书:桂花香、摇花乐)3、是呀,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迷人的香味儿,它不与繁华斗艳,更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同作者一起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感受“摇花乐”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想想从哪儿感受到作者那么地喜欢摇桂花,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快乐。

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

对于那些你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适当做些批注。

2、讨论交流(课件出示几个句子)(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讨论点:a、“老是”“缠”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那么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

b、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感叹号,体会作者心情的急切。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a、把握几个动词“帮着”“铺”“抱”“使劲地摇”b、由这几个动词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说说表情和动作)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快乐、忙碌的景象读出来,读出那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画面。

(3)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a、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脖子里、身上,是怎样的情景呢?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桂花雨》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桂花雨》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教师引导感悟:后来作者和母亲搬到杭州之后,作者也经常到满觉陇去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满觉陇因桂花而闻名,早在1985年“满陇桂雨”就被评为西湖十景之一。

这座小山上,共种植桂花7000多株,树龄长达200多年。

桂花盛开,香满空山,但这些都抵不过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桂花还是故乡的香。

预设: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

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

朗读指导:朗读第7、8自然段时,一边读一边体会母亲内心的感受,读出怀念之情。

2.提问: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预设:作者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己的思乡怀旧之情,把这样的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童年事物中,让读者读起来回味无穷。

教师相机板书(思乡情)追问: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预设:以回忆“桂花雨”作结尾,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就是通过描写这一件又一件美好的回忆,一个又一个和桂花有关的事情,来寄托自己思念故乡的情感的。

现在你再看到桂花雨这个题目时,眼前又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呢?我想你可能看到了一位满眼都是乡愁的老人,时时回忆着自己的故乡,用颤抖的手记录下来童年美好的回忆,这就是琦君笔下的桂花雨。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资料补充和课后资料链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作者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来抒发思乡感情的表达方法。

)3.主题概括。

四、巩固练习,布置作业1.课堂演练。

2.布置作业:(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阅读琦君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搜集更多的阅读材料,更有利于走近作者,体会作者那浓浓的思乡情。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依据本文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有舍有得,大体呈现三步走:品香,知乐,悟情。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这部分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了作者“摇桂花”的快乐心情,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通过读、想、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当时作者的兴奋和欢乐,学生也在这样的设计中和作者感同身受,这也为接下来的悟情打下基础。

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桂花雨》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桂花雨的来历,知道桂花雨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

(3)培养学生懂得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继续学习课文,理解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

3.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4. 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桂花雨对自己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

(2)灵活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桂花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

2. 课堂讲解(20分钟)(1)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

(2)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3. 课堂讨论(10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桂花雨的理解和感受。

4. 课堂实践(10分钟)(1)学生动手实践,用生字词编写小故事。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实践成果。

(2)学生表达对桂花雨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桂花雨2. 来历:民间传统习俗3. 意义: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亲情的珍惜、友情的珍视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快乐。

2.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回顾内容1.导入:“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摇着故乡的桂花树,桂花纷纷落下,啊,真像是在下雨!这节课,让我们一同到文中去感受那场缤纷香甜的桂花雨吧!2.学生小声读课文,说说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段落。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赏桂花,爱花香;收桂花,摇花乐;带桂花,思故乡。

【设计意图】以“香”和“雨”导入,从味和形两方面突出了桂花雨的美好,再次揭示了课题。

引导学生读课文,回顾内容,进一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为下面的品读词句、体会感情作铺垫。

二、品读“赏桂花”,感知爱花1.默读课文“忆赏花”部分(第1~2自然段)。

勾画出描写作者喜爱桂花的句子,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小组交流:组内交流自己画出的语句及写的批注。

根据组员的交流,修改、补充自己的批注。

3.全班交流:作者回忆儿时与父亲赏花的片段中,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1)指名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指名读句子。

提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的?(3)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桂花香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才能有自己的认知和体会。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3.桂花雨学习目标: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

学习重点: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学习难点: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法与学法:情境教学法、引导点拨法、合作探究一、复习导入,链接新知二、对话文本,细读研讨⒈体验摇花乐(1)师: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闻着迷人的花香,她是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默读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那些句子,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当时的迫不及待。

(2)课件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3)带着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齐读这段话。

三、深层品味,积累沉淀1.出示课件: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2.师生对话体验情感: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了你的头发上,落在了你的脸颊上,落在你的眼睛上,你的脖子里,你的手心里,你的全身都是金黄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的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3.快乐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阵阵桂花雨,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板书:摇花乐)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1.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板书:思桂花)6.师: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家乡,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乡情)7.总结: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

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陆续”、“要求”等词语造句。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文的后半部分,即作者离开家乡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回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陆续”、“要求”等词语造句。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录音机、相关图片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1.2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作者对家乡的描述,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学习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后半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2.2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2.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 细节描写练习3.1 教师出示相关情境,要求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3.2 学生练习写作,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 课堂小结4.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桂花雨家乡——亲人的思念离开——思念与回忆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练笔,题目为:“我想象中的家乡”。

2.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课文中的故事,感受亲情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桂花雨》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教研课)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教研课)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教研课)教学目标: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体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创作小诗,练习写作。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小诗创作。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小诗创作作业纸每人一份一、谈话导入。

(课前欣赏桂花图片,吟诵描写桂花诗词)1、刚才读了那么多的描写桂花的古诗,真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著名作家琦君笔下的《桂花雨》。

2、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

喜欢桂花的什么呢?(板书:桂花香、摇花乐)3、是呀,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迷人的香味儿,它不与繁华斗艳,更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同作者一起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感受“摇花乐”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想想从哪儿感受到作者那么地喜欢摇桂花,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快乐。

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

对于那些你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适当做些批注。

2、讨论交流(课件出示几个句子)(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讨论点:a、“老是”“缠”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那么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

b、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感叹号,体会作者心情的急切。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a、把握几个动词“帮着”“铺”“抱”“使劲地摇”b、由这几个动词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说说表情和动作)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快乐、忙碌的景象读出来,读出那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画面。

(3)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a、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脖子里、身上,是怎样的情景呢?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第2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第2课时)教案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 的热爱和怀念。 5、 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 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 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 雨。 生答,师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摇花乐”,表达对童年生 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难点
第二课时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设计
1.《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复 习 导 入 这 个 环
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节,能复习上节课
的内容,并加以巩
固,同时对这节课
导入 ( )分

二.听写生字词。
是一个有效的衔 接。】 【设计意图:听写
桂花 木兰花 台风 糕饼 至少 完整 这个环节的设计,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

3.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桂花雨》这篇文章,描写了桂花飘落的优美样子,点明家乡的桂花很多。
()
2.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告诉我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出示课件 13) 点句子的理解作为
思考:(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 重点,能有效地帮
新课 教学
是件大事?(2)理解 “总是”。
助学生把握作者的
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 思乡情感,并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教研课)
张岚萍
教学目标:
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体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创作小诗,练习写作。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小诗创作。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小诗创作作业纸每人一份
一、谈话导入。

(课前欣赏桂花图片,吟诵描写桂花诗词)
1、刚才读了那么多的描写桂花的古诗,真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著名作家琦君笔下的《桂花雨》。

2、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

喜欢桂花的什么呢?(板书:桂花香、摇花乐)
3、是呀,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迷人的香味儿,它不与繁华斗艳,更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
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同作者一起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感受“摇花乐”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想想从哪儿感受到作者那么地喜欢摇桂花,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快乐。

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

对于那些你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适当做些批注。

2、讨论交流(课件出示几个句子)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讨论点:
a、“老是”“缠”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那么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

b、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感叹号,体会作者心情的急切。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
(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a、把握几个动词“帮着”“铺”“抱”“使劲地摇”
b、由这几个动词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说说表情
和动作)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快乐、忙碌的景象读出来,读出那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画面。

(3)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a、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脖子里、身上,是怎样的情景呢?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音乐起)
b、学生漫谈各自的想象的情景与感受。

c、指导朗读。

(a)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b)现在我们大家就这样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现场作诗:摇啊摇摇落点点的金黄伸出手接一片浓浓的香)
过渡: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桂花雨,作者怎么能不兴奋快乐呢。

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父母)
(4)指名读(出示课件,点击“洗净、撮”出现红色)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则——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

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竟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a、写母亲动作的词“洗净”“撮”说明什么
b、你从父亲的诗中读出了什么呢?(课件单独出现父亲的诗)
c、摇桂花,摇出香,摇出乐,摇的花雨缤纷,摇的好梦连连。

过渡:摇桂花给我和我的家人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还有什么人也乐在其中呢?(5)指名读第4自然段,
a、课件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再好的花儿都有谢的时候,为什么这里的桂花全年都香呢?看来不仅仅是指桂花本身的香了,那是什么的香呢?
引读:原来勤劳能干的家乡人在摇落桂花以后,全家动员,

然后,再。

桂花晒干了就。

收藏好的桂花可以,可
以,过年时还可以。

b、说到这儿啊,老师又有了几句诗,你们想不想试试?
创意填空:
摇啊
摇摇啊摇


摇出
喝一口尝一口
三、体悟“思乡情”
作者十二岁时就和母亲离开了老家,也离开了这给他带来童年快乐的桂花树,每次作者从外地回家时,总要给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
1.[出示课件]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a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
b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思乡情)
C、故乡的桂花雨,是母亲珍爱的。

现在让我们假设作者在外地打电话给母亲,他在电话里说:
(1)这里的水真甜,母亲会说——
(2)这里的人真好,母亲会说——
(3)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一定会说——
2、古诗词交流
a、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啊!哎,正如杜甫诗中说的那样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你还知道其他的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吗?
b、学生交流。

C、听了你们的朗诵,我更能体会到母亲那浓浓的思乡情了。

让我们再来读读母亲的话吧。

d、我想当母亲想起家乡的桂花树,想起那勤劳纯朴的家乡人,一定会忍不住——热泪盈眶。

说到这儿,我也忍不住想做一首小诗了,你想不想试试呢?
3、母亲对故乡充满了无限的怀念,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作者说——
(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想象一下,作者此时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耳边又会响起什么声音
呢?
试着作小诗:
摇啊摇
摇出

的童年时光
摇啊摇
摇出

的故乡
四、评价结课。

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同分享了芳香四溢的桂花雨,和他一起感受了童年的摇花乐,还因此作了一首不错的小诗呢!(展示全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