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发展史

合集下载

质量管理发展史

质量管理发展史
长城、明城墙城砖上仍然 可以清晰地看出烧制窑主的名字。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统一 六国,车同轨,书同文。
质量统一的思想停留在政府层面上。 质量思想:做好质量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TJ INNOVA_SQMC
2
TJ INNOVA
一、质量萌芽阶段(质量的史前文明---1875年 前) 质量?技术?
工业革命以前质量管理经过了漫长的“蒙昧时期”。
这个阶段生产方式主要是手工作坊,质量控制依靠工匠或艺人自己 来控制。
从手工作坊到工业革命,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管理实践和管理科学, 质量管理也就应运而生了。
埃里·惠特尼答应为美国政府生产毛瑟枪时,他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 式来制造。新方法提高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实现互换性……最终导致 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手工作坊向工业化生产的里程碑式案例。
TJ INNOVA_SQMC
3
TJ INNOVA
二、质量检验时期(1875-1925)质量?检验?
1875年 泰勒制诞生——科学管理的开端 最初的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他职能分离,
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
质量检验时期也分为三个阶段: 传统质量检验阶段:工人自检 工长质量检验阶段:工长检查 专职质量检验阶段:专职检查
目录
1.质量萌芽阶段(质量的史前文明) 2.质量检验时期 3.统计质量控制时期 4.全面质量管理时期 5.供应链管理时期
TJ INNOVA_SQMC
TJ INNOVA
1
TJ INNOVA
一、质量萌芽阶段(质量的史前文明- 1875年 前) 质量?技术?
车同轨,书同文,质 量才能做好!
回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我们 发现,质量一直是人们给予巨大 关注的大事。

质量管理发展史

质量管理发展史

质量管理发展史一、质量管理四阶段演进历程一、工业时代以前的质量管理虽然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原始的质量管理方式已很难寻觅,但是我们可以确信自古以来一直就面临着各种质量问题。

古代的食物采集者必须了解哪些种类是可以食用的,哪些是有毒的。

古代的猎人必须了解哪些树制造弓箭最好的木材。

这样,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质量知识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

人类社会的核心从家庭发展为村庄,部落,产生了分工,出现了集市。

在集市上,人们相互交换产品(主要为天然产品和天然材料的制成品)。

产品制造者直接面对顾客,产品的质量由人的感官来判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村庄逐渐发展为商品交换,新的行业——商业出现了。

买卖双方不再直接接触了,而是通过商人来进行交换和交易。

在村庄、集市上通行的确认质量的方法便行不通了。

于是就产生了质量担保,从口头行式的质量担保逐渐演变成质量担保书。

商业的发展要使彼此相隔遥远的连锁性厂商和经销商之间能够有效地沟通。

新的发明又产生了,这就是质量规范及产品规格。

这样有关质量的信息能够在买卖双方间直接沟通。

无论距离多么遥远,产品结构多么复杂,紧接着,简易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测量手段也相继产生,就是在手工业时期的原始质量管理。

由于这时期的质量主要靠手工操作者本人依据自己的手艺和经验把关,因而又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18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其产物就是工厂,由于工厂具有工业者和小作坊无可比拟的优势,导致手工作坊的解体和工厂体制的形成。

在工厂进行的大批量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如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工装和测量的精度等。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催促着质量管理科学的诞生,因此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是在20世纪的事情。

二、工业化时代的质量管理20世纪初,人类跨入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龚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在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 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的检测设备和QM 质量管理1970 Quality Management QA 质量保证1950Quality Assurance QC 质量控制1930 Quality control QI 质量检验1900 Quality Inspect仪表。

质量管理发展历史

质量管理发展历史
陷理论
1961年
TQC
统计质量控制(SQC) 质量检验
质量管理发展示意图
第 一 章
质 量 管 理 概 论
质 量 管 理 概 论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930

特点:控制/预防
一 章
代表人物:休哈特、道奇、罗米格
质 量 管 理 概 论
统计质量控制之父: W.A.休哈特(1891-1967)
聚焦于过程质量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 休哈特”事先控制,

预防废品”控制图
一 • 道奇(H.F.Dodge)和

罗米格(H.G.Romig) 抽样检验法
第 • 代表人物:泰勒
一 章
• 特点:专职检验;技术标准
统计质量管理(SQC)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质 量 • 代表人物:休哈特
管 • 特点:控制图;统计抽样;事后把关→事前预防
理 概
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20世纪60年代→现在
论 • 代表人物:戴明、朱兰、费根堡姆、克劳斯比、石川馨
、久米均等
质 • 三个战时质量控制标
量 准:
管 理 概 论
• AWXZ.1-1994质量控 制指南;
• AWSZ1.2-1994数据分 析用控制图;
• AWSZ1.3-1994A工序 控制图法.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960
特点:三全一多样
第 一
代表人物:费根堡姆、朱兰、戴明、
章 克劳斯比、石川馨等
质 量 管 理 概 论
质量管理国家精品课程课件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述
第2节 质量管理发展史
第二节 质量管理发展史
• 质量检验阶段;
第 一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一)工业时代以前的质量管理虽然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最原始的质量管理方式已很难寻觅,但我们可以确信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就面临着各种质量问题。

古代的食物采集者必须了解哪些果类是可以食用的,而哪些是有毒的;古代的猎人必须了解哪些树是制造弓箭最好的木材。

这样,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质量知识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人类社会的核心从家庭发展为村庄、部落,产生了分工,出现了集市。

在集市上,人们相互交换产品(主要是天然产品或天然材料的制成品),产品制造者直接面对顾客,产品的质量由人的感官来确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村庄逐渐扩展为商品交换,新的行业——商业出现了。

买卖双方不现直接接触了,而是通过商人来进行交换和交易。

在村庄集市上通行的确认质量的方法便行不通了,于是就产生了质量担保,从口头形式的质量担保逐渐演变为质量担保书。

商业的发展,要使彼此相隔遥远的连锁性厂商和经销商之间能够有效地沟通,新的发明又产生了,这就是质量规范即产品规格。

这样,有关质量的信息能够在买卖双方这间直接沟通,无论距离多么遥远,产品结构多么复杂。

紧接着,简易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测量手段也相继产生,这就是在手工业时期的原始质量管理。

由于这时期的质量主要靠手工操作者本人依据自己的手艺和经验来把关,因而又被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18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其产物就是“工厂”。

由于工厂具有手工业者和小作坊无可比拟的优势,导致手工作坊的解体和工厂体制的形成。

在工厂进行的大批量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如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工装和测量的精度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催促着质量管理科学的诞生。

因此,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是在20世纪的事情。

(二)工业化时代的质量管理20世纪,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

在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

质量发展史

质量发展史
* 休哈特、道明、罗米格,最初的质量管理标准
1925年,休哈特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 过程进行监控,以减少对检验的依赖。
一战(1914-1918年)后期,为了在短时期内解决美国300万参战士兵的军装规格, 他建议将军装按十种规格的不同尺寸加工不同的数量。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质量管理 科学专著就是1931年休哈特的《工业产品质量经济控制》。
六十年代以来,菲根保姆的全面质量管理(CWQC)逐渐被世界各车所接受,日本 叫全公司的质量管理(CWQC)。我国自1978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C)。
1960年代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制定了AQAP质量管理系列标 准。
AQAP标准以MIL-Q-9858A等质量管理标准为蓝本。所不同的是,AQAP引入了设 计质量控制的要求。
质量控制:制定和运用一定的操作方法,以确保各项工作过程按原设计方案进行
并最终达到目标。朱兰强调,质量控制并不是优化一个过程(优化表现在质量计划 和质量改进之中,如果控制中需要优化,就必须回过头去调整计划,或者转入质量 改进),而是对计划的执行。 他列出了质量控制的七个步骤:(1)选定控制对象——控制什么;(2)配置测量 设备;(3)确定测量方法;(4)建立作业标准;(5)判断操作的正确性;(6) 分析与现行标准的差距;(7)对差距采取行动。
1970年代 ,TQC使日本企业的竞争力极大地提高。
轿车、家用电器、手表、电子产品等占领了大批国际市场。因此促进了日本经济的 极大发展。日本企业的成功,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 产生了石川馨、田口玄一等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JIT准时生产、KANBEN看板生 产、KAIZEN质量改进、QFD质量功能展开、田口方法、新QC七种工具<关联图法、 KJ法、系统图、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以及箭条图>)。田口博士的努 力和贡献使质量工程学开始形成并得到巨大发展。

质量管理的百年发展史

质量管理的百年发展史

质量管理的百年发展史质量管理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经历了检验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标准化四个阶段。

检验质量管理(Inspection Quality Management)20世纪以前,从手工业产生开始就有了质量管理,有产品生产,就有对质量的要求。

这个时期,产品质量是靠手工操作者的手艺和经验来保证。

20世纪初期,以泰勒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促使产品的质量检验从加工制造中分离出来,质量管理的职能由操作者转移给工长。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产品有了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公差制度也日趋完善,各种检验工具和检验技术也随之发展,大多数企业开始设置检验部门,这一时期是事后检验质量管理。

产品生产完成后进行事后检验,对控制不合格产品出厂是比较有效的。

但是这种方式不能有效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发生,出了产品质量问题,有关责任也难以区分。

因此,随着生产规模的发展,其缺陷也越来越明显,不能有效预防不合格的产生,从而有效控制不良损失,通过对产品进行全检,缺乏效率,不能系统地解决质量问题。

统计质量管理(Statistical Quality Management)20世纪2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成立两个课题研究组,一个是休哈特领导的过程控制组,他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并首创控制图工具,其目的是预防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这从理论上实现了从事后把关到事前预防的转变。

另一个小组,由道奇负责,他与罗明提出了统计抽样检验理论与抽检表。

SPC理论的提出把事后把关的质量检验发展到工序控制,强调了事前预防的管理。

但这一理论在提出之后并没有马上得到广泛的运用,直到二战,美国军方为了控制军品的质量在军工企业强制推广统计质量控制标准,并取得巨大效益之后,才开始在各民用企业广泛运用起来。

20世纪50年代,质量大师戴明系统科学地提出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质量和生产力的持续改进,强调大多数质量问题是生产和经营系统的问题,强调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的责任。

中国古代以来的质量单位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以来的质量单位发展历史

我国古代以来的质量单位发展历史一、概述我国古代以来,质量单位一直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

从最早的原始社会至今,我国的质量单位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体系。

本文将从古代至现代,对我国质量单位的发展历史进行探讨,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古代质量单位体系的演变和发展。

二、原始社会至商周时期的质量单位发展1. 原始社会的质量单位在原始社会,人们开始使用一些原始的、简单的质量单位来进行物品的交换和计量。

一些常见的质量单位包括以实物为单位的交换和以实物的质量为单位的计量。

2. 商周时期的质量单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商周时期的质量单位逐渐得到了规范和完善。

商周时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质量单位,如“斤”、“两”等。

这些质量单位被广泛应用于商品的交换和计量,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秦汉至明清时期的质量单位发展1. 秦汉时期的质量单位在秦汉时期,质量单位的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统一。

统一货币和质量单位的颁布为商品交换和计量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一些重要的质量单位如“市斤”、“市两”等得到了国家的规范和广泛的应用。

2. 明清时期的质量单位明清时期,我国的质量单位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在此时期,我国的一些质量单位得到了规范和统一,如“市斤”、“市两”、“市钱”等。

这些质量单位被广泛应用于市场交易和国家计量,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近现代以来的质量单位发展1. 近代以来的质量单位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我国的质量单位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一些新的质量单位被引入,如“千克”、“克”等。

这些新的质量单位为国际贸易和科学实验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2. 现代化时期的质量单位随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国家对质量单位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采用了一系列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标准,如“千克”、“克”、“吨”等。

这些质量单位的引入为我国的产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质量管理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

质量管理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

三 “用户满意”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唯一标准
满足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的产品并不一定是用户满意的产品。日本人提出“用户是帝王”就是强调企业必须把满足用户需求作为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目标不满意的顾客将会给企业带来麻烦。英国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不满意的顾客中只有4%的人会抱怨,96%的顾客不提意见,但其中有91%的人不会再 光 顾 你 的公司;一位不满意的顾客平均会向9个人诉说其不满意;13%不满意的顾客会向20个人诉说不满意;寻找一个新顾客要比保留一个老顾客多开支5倍的费用,才能使新顾客确信产品(服务)是符合其期望的。美国企业家赖利·弗瑞尔(Larrg.C.Farrell)在其新著“重寻企业精神”中讲,企业的使命是“制造使人们愉悦的产品”。
P成员——参加成员(参与技术工作)O成员——观察成员(不参与技术工作但可了解作情况和获取有关信息资料)
2 ISO9000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为了满足商业和工业的使用要求以及国防工业 的需求,世界上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分别在质 量体系领域制定了国家标准或多国标准。这些 标准尽管在传统上有某些历史性的共同点,但 在细节上存在许多差异。在名词术语方面也存 在不一致甚至混乱的现象,不能广泛的应用于 国际贸易。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不得不付出巨 大的努力去满足合同中形形色色的质量体系要 求。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的国际化成为各国的 迫切要求1987版ISO9000系列标准1994版ISO9000系列标准2000版ISO9000系列标准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种管理学派很多。但最有影 响的学派是“决策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西蒙 他把高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把创造思想和逻辑思想应用了决策方式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发展,某些产品,特别是大型和复杂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更高了,在产品的质量概念中出现了“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要求在管理中出现了“无缺陷运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质量保证”、“产品责任”等新内容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菲根鲍姆博士于六十年代首次提出了TQC的思想,使质量管理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他把技术、行政管理和统计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工作系统。

质量管理发展史

质量管理发展史

第一章质量管理发展史一、绪言当工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后,质量管理就产生了。

约公元前18世纪,古代汉谟拉比法典中有一条法律规定:‘如果营造商为某人造一所房屋,由于他建得不牢固,结果房屋倒塌,使房主身亡,那么这位营造商将被处死’。

在我国,甲骨文卜辞中的“司空”,“司工”,就是商王朝任命的专门管理手工业产的官司吏。

《周礼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秦始皇兵马俑的“物勒工名”等,都反映我国古代管理的状况。

但直到期20世纪以前,产品质量一直靠手工操作者的手艺和经验来保证,不适合大工业生产,随著生产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开展起来后,现代的质量管理才逐渐产生和发展。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差不多每隔20年,在解决质量管理工作方面就会发生若干重大的变革,见以下简图:质量管理发展简图质量保证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可靠性统计质量管理检验员工长检验操作者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质量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4.质量标准化阶段二、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40年代)质量检验的思想源远流长,但是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则形成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初,科学管理的创始人美国工程师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创立了“泰勒制度”。

泰勒(1856—1915),出生于律师家庭,18岁考哈佛大学,攻读法律以继承父业,但中途因眼疾,神经性头痛辍学。

1878—1890钢铁厂,1890—1893总经理,1893—1898咨询师,研究院(强调专业化,即从主观向规范化转变),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曾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主席。

1895年《计件工资制》,1903年《工厂管理》,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1912年美国国会听证会。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休哈特完成《质量控制中的统计方 法》。休哈特的PDCA(策划-实施-检 查-处置)循环观点被戴明和其他人广 泛应用。
闪光智慧:控制图
至理名言:纯科学和应用科学都越来 越将对精确性和精密性的要求推向极 致。但是,应用科学,尤其是应用于 可交换部件的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科 学,在涉及特定的精确性和精密性的 问题上,其确切性比纯科学有过之而 无不及。
代表作品:老QC七大手法。 戴明14法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 要学会控制,控制的
好质量就好。
三、全面质量管理时期(1960-今)质量?管理?
当人们欣喜于质量工具的应用时,过多的强调了科学和工 具,让一般的人感到质量遥不可及,质量深不可测,质量 也变得越来越昂贵。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要求也是各式各样,同时产品 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要求人们运用系统的管理方法来更有 效的控制质量。
最初的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他职能分离,出现了 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
质量检验时期也分为三个阶段: 传统质量检验阶段:工人自检 工长质量检验阶段:工长检查 专职质量检验阶段:专职检查
检验才是硬道理,质 量就是检验出来的!
汽车业工业生产案例:福特T型车(1908年)
一、质量检验时期(1875-1925)质量?检验?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逐渐被企业所接受。
1960年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揭开了全面质量管理 的序幕。
我早就说过,质 量就是每个人第 一次把事情做对!
每个人呀!
你拉倒吧!全 面质量管理是 以我的作品为 转折点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全面质量管理时期(1960-今)质量?管理?
首先,质量的涵义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产品服务质量,而 且包括工作质量,用工作质量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一、早期的质量管理发展历程1. 早期质量发展的三个阶段2. 早期质量发展三个阶段比较对比项目质量检验(1930年代以前)统计质量控制(1930~195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1950年代以后)职能检验控制管理对象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工序质量产品质量、工序质量、工作质量特点事后把关,管结果从把关向预防发展防、检结合,预防为主依据符合质量要求按既定质量标准控制以用户为中心、重在产品适用性经济性忽视质量经济性重视质量的经济性追求质量的经济性性质把关、分类以把关为主、预防结合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全面管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范围生产现场生产现场、设计过程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方法运用技术检验方法技术检验方法、数理统计方法运用多种管理方法,提高工作质量以保证产品质量标准化重视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发展为质量控制标准技术标准、控制标准和管理标准并重参与检验人员技术和检验人员企业全体员工二、国际标准的产生和发展质量管理国际标准产生前,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制定和颁布了一些本国的质量标准,列举如下:●1959年,MIL-Q-9858质量大纲要求,美国国防部颁布●1969年,AQAP北约联合质量保证协会颁布●1971年,ANSI N45.2美国国家标准协会颁布●1975年,CSA Z 299加拿大标准协会颁布●1979年,BS5750英国标准协会颁布197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第176技术委员会(ISO/TC 176),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ISO/TC 176 的目标是“要让全世界都接受和使用ISO9000标准,为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提供有效的方法;增进国际贸易,促进全球的繁荣和发展;使任何机构和个人,可以有信心从世界各地得到任何期望的产品,以及将自己的产品顺利地销到世界各地。

”ISO/TC 176技术委员会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从1987第一版到目前进行了四次换版,共五个版本,如下图: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换版进程(1)1987 年第一版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一版经过TC 176技术委员会7年时间多次修改,称为“历史性综合”,于1986 年ISO/TC 176发布了:ISO 8402:198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1987 年发布了:● ISO 9000:1987《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选择和使用指南》;● ISO 9001:1987《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ISO 9002:1987《质量体系——生产、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 ISO 9003:1987《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 ISO 9004:1987《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

质量管理发展历史-五个历史衍变阶段

质量管理发展历史-五个历史衍变阶段

质量管理发展历史-五个历史衍变阶段(1)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到30年代质量检验阶段(事后检验) (1)(2)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之间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2)(3)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3)(4)第四个阶段也是20世纪60年代质量保证阶段 (4)(5)第五个阶段是21世纪以后零缺陷管理哲学阶段 (4)质量管理发展至今的五个历史衍变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保证阶段、零缺陷的哲学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到30年代质量检验阶段(事后检验)科学管理公认的首创者是美国的泰罗。

1911年他发表了经典著作《科学管理原理》,在该著作中,他主张把产品的检查从制造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道独立的工序。

这促成了质量管理的第一阶段——质量检验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以质量检验把关为主,是从半成品或者产品中间挑出废品和次品,它依靠的是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责任心。

这个阶段仅能对产品质量实施事后把关,但是产品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质量检验并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只能剔除次品和废品。

全数检验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2)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之间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二战初期,美国大批生产民用品的公司转为生产各种军需品。

当时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由于事先没有办法控制废品的产生。

1941年和1942年,美国制定了一系列战时质量管理标准。

相对于检验把关的传统管理来说,统计质量管理是概念的更新、检查职能的更新,是质量管理方法上的一次飞跃(6σ管理)。

40-60年代,质量管理从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过程控制阶段,产品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制造出来的,所以将质量控制从检验阶段提前到生产阶段,实行过程控制。

这个阶段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从而采取处理措施,把质量检验发展到由事后把关变成事前控制。

并采用抽样检验来适应大规模生产,适应生产力大发展的要求。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1996年,我国政府部门如:电子部、石油部、建设部等逐步将通过ISO9000认证作为 政府采购的条件之一,从而推动了我国ISO9000认证事业迅速发展。 2000年国际标准 化组织ISO修改发布ISO9000系列-2000系列标准,更适应新时期各行业质量管理的需 求。目前最新版本是2008版。
• 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以保
证出厂产品质量。 • 产生了一支专职检查队伍,构成了一 个专职的检查部门 ,称为“检验员的 质量管理”。
专职检验的特点:就是“三权分立”,即有人专职
制定标准;有人负责制造;有人专职检验产品质 量。这种做法的实质是在产品中挑废品、划等级。 这样做虽然对保证出厂产品质量方面有一定的成 效,但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 其一,出现质量问题容易扯皮、推委,缺乏 系统的观念; 其二,只能事后把关,而不能在生产过程中 起到预防、控制作用,待发现废品时已经成为事 实,无法补救; 其三,对产品的全数检验,有时在技术上是 不可能做到的(如破坏性检验),有时在经济上 是不合理、不合算的(如检验工时太长、检验费 用太高等)。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效 率不断提高,这些缺点也就越来越显得突出。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四十年代~五 十年代)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在生 产工序间进行质量控制,预防产生不合格 品并检验产品的质量。在方式上,责任者 也由专职的检验员转移到由专业的质量控 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这标志者事后检验 的观念改变为预测质量事故的发生并事先 加以预防的观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六十年代~至 今)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 就是企业全体人员及有 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 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用最经济 的手段,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1)基本核心:是强调提高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和提高产品的 质量,达到全面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2)基本特点: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预防和 改进为主;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把影响质量的诸因素查 出来,抓住主要矛盾,发动动员、全部门参加,依靠科学 管理的理论、程序和方法,使生产的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 态。 (3)基本要求:要求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范围是产品质量产 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是全企业的质量管理;所采用 的管理方法应是多种多样。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企业全体人员及有关部门同心协 力,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 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活动 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用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用 户满意的产品。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质量管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下面就质量管理的发展史进行详细的论述。

古代的质量管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工艺生产中。

在古代,手工业是主要的生产形式。

由于生产和质量控制都由手工操作完成,控制和保证质量的主要方法是由人工完成,并且在产品制造的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监控和管理机制,因此质量管理较为简单。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业生产,使得生产规模得到了扩大,质量问题也开始显现。

这时,质量管理开始注重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监控,注重技术制度和验收标准的建立。

同时,由于产品的可替代性增加,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企业开始注重消费者的需求和满意度。

20世纪初,大规模生产开始出现,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产品质量的保证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此时,统计学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来判断产品质量的统计特征,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质量管理开始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评估等环节。

二战后,企业面临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全面质量管理(TQM)概念的提出使得质量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TQM主张从生产到服务全过程中,所有环节都应注重质量,质量不再是单一部门的责任,而是全员参与的事项。

TQM强调从源头上避免缺陷的产生,注重过程控制和错误预防。

此外,TQM还注重持续改进和学习,通过不断的反馈和总结,改进业务流程和管理方法。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日本的质量管理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尤其是丰田生产方式的提出,将质量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通过精益生产和及时生产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

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质量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企业能更直接地获取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信息,能够更加精确地调整产品和服务,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更好地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质量的发展历史介绍

质量的发展历史介绍

质量的发展历史介绍从数量到质量1.重数量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一个重数量的时代。

当时的观点是以生产为导向。

企业生产出什么样的产品,顾客就购买什么样的产品,顾客基本上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尽最大可能地使生产规模扩大,以求得更大的利润。

例如福特汽车,它发明了专业化的生产,其主要目的是强调提高生产效率而不是强调质量。

在这一阶段,企业生产强调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

体现在销售上,竞争往往是通过价格来竞争,而不是靠质量的优异来取胜。

2.重质量的时代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迅猛发展,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逐步由价格竞争转为质量竞争。

产品种类的丰富,使得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余地增加了,消费者更愿意接受价廉物美的产品,产品质量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企业的重视。

一家企业的产品质量能否满足顾客的需要,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

质量低劣的产品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也是企业的生命。

质量的发展1.数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之间的差异◆日本企业生产的产品以高质量的优势进入了美国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制造业为代表,一贯奉行的是数量管理。

美国企业生产的高质量的产品由于成本高昂,因此价格昂贵。

而日本接受了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在企业中全面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大幅度地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最后,日本产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和高质量的优势,全面地进入了美国市场。

此时,美国企业才不得不认识到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研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新型的质量管理方式与数量管理相比,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新型的质量管理方式。

它通常被表述为企业全体员工和有关部门同心协力,综合运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经济地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客户满意的产品及服务的管理活动。

◆数量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之间的区别数量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在管理方式上的差异具体见表1-1。

品质发展的历史

品质发展的历史

《目录》导言 (2)质量发展的历史品管思想的萌芽(1780年以前) (3)近代质量的发展(1780年之后) (4)第一时期作业员品管时代 (1780~1900) (7)第二时期领班品管时代 (1901~1918) (9)第三时期检验员品管时代 (1919~1937) (15)第四时期统计品管时代 (1938~1960) (24)第五时期全面品管时代 (1961~1980) (15)第六时期全面品管经营时代 (1980年以后).29附录一:我国的质量发展 (33)附录二:品管大师传记补充 (35)附录三:品管相关内容补充 (41)导言质量管理是一种实用的企业管理方法,研究质量管理,必须要了解产生质量管理的时代背景,生产技术的演进和近代大量生产的管理思想以及推论统计学。

工业时代的生产与消费是互动、密不可分的,尤其是二次大战后,产生了「消费者主权」的思想,产销形态也已「营销导向」取代了过去的「生产导向」。

在今日自由经济体制下,竞争是工业进步的原动力,各类产业为了达到成功,获取最大盈余,其产生的商品必须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也就是产品为价廉物美,能有广大的市场销售,否则在优胜劣败的竞争下必遭淘汰。

故以最低成本制作最好的商品,成为厂商每天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也唯有以优良质量为企业的理念,方能立足于质量竞争的时代。

要生产消费者所期望的质量,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生产活动管制,从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作科学化的管制、也就是说、近代品管进入了所谓全面质量管制的阶段,不再是狭义的仅只生产过程的管制,或是事后的加强检查。

所以对「质量管制」的确切了解于实行,是今天企业经营者与全体员工不可或缺的一门学问与技巧。

质量发展的历史品管思想的萌芽(1780年以前)工业革命之前,人类所使用的东西大都是自制,经由赶集、庙会交换或向店铺购得,这些物品虽是个别生产,但已有了质量管理的观念。

自制者依其使用目的自行决定所需质量,并个人管理相关的技术与质量活动:向市集购换者因质量牵涉交易的对方,期间并无规格或保证,只有靠个人的感觉来使自己取得需要的质量。

质量发展史

质量发展史

➢质量发展 质量理论发展史
客户满意
波多里奇

卓越绩效


克劳斯比 /斯密 文化、理念
卓越绩效管理

斯 Moto/GE/丰田
全员自组织改进
之 路
/SEI
大Q质量管理
PEM、美国质量奖
全面质量管理
6 σ 、LP、CMM/CMMI
操作者经验
质量检验
经验管理
工艺/制程改善
戴明
TQC、TQM、ISO9000 朱兰
• 以过程为中心、以顾客和市场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管理 创新;关注未来,追求持续稳定发展,重视结果和创造价值, 建立学习型组织和个人
➢质量发展 克劳斯比的质量管理
• 一次把事情作对;
• 质量即符合要求;
人理
• 质量系统的核心在于预防
事理
• 工作标准是“零缺陷”
• 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质量
物理
费根堡

业务过程 持续改进
统计过程控制
休 哈

古典质量管理
泰 勒
科学分工 全部检验/事后
先抽样检验
生产过程/预防(产品是过程的结 果)
手艺人经验
短缺/不检 验
第二次 工 业革命 前
1900’ s
1920’ s
1960’ s
1990’ s
2000’

s

➢质量发展 质量理论发展史
✓ 操作者质量:
• 手艺人水平;供不应求、不检验;自己生产、自己检验;
➢质量大师 质量大师及其理念
✓ 克劳斯比:( Philip B. Crosby )
生平:1926-2001
职业: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C
TQM
大Q
卓越绩效管理
无检
验 结果检 验
抽样检 验 生产过 程
业务过 程 持续改 进
业务过程 持续改进 具体方法
业务过程 持续改进 战略管理
Thank You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第八条 第九条 第十条 第十一条 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 第十四条 要有一个改善产品和服务的长期目标,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观点。为此,要投入和挖掘各种资源。 要有一个新的管理思想,不允许出现交货延迟或差错和有缺陷的产品。 要有一个从一开始就把质量造进产品中的办法,而不要依靠检验去保证产品质量。 要有一个最小成本的全面考虑。在原材料、标准件和零部件的采购上不要只以价格高低来决定对象。 要有一个识别体系和非体系原因的措施。85%的质量问题和浪费现象是由于体系的原因,15%的是由于岗位上的原因。 要有一个更全面、更有效的岗位培训。不只是培训现场操作者怎样干,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干。 要有一个新的领导方式,不只是管,更重要的是帮,领导自己也要有个新风格。 要在组织内有一个新风气。消除员工不敢提问题、提建议的恐惧心理。 要在部门间有一个协作的态度。帮助从事研制开发、销售的人员多了解制造部门的问题。 要有一个激励、教导员工提高质量和蔻生产率的好办法。不能只对他们喊口号、下指标。 要有一个随时检查工时定额和工作标准有效性的程序,看是真正帮助员工干好工作,还是妨碍员工提高生产率。 要把重大的责任从数量上转到质量上,要使员工都能感到他们的技艺和本领受到尊重。 要有一个强而有效的教育培训计划,以使员工能够跟上原材料、产品设计、加工工艺和机器设备的变化。 要在领导层内建立一种结构,推动全体员工都来参加经营管理的改革。”
质量大师
质量大师及其理念
生平:1900-1993 职业:电气工程师 著作: 《戴明论质量管理》;《质量、生产力与竞争地位》; 贡献:现代质量管理之父、戴明十四点、戴明质量奖 观点: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一旦改进了产品质量,生产 率就会自动提高。 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质量大师
质量大师及其理念
克劳斯比:( Philip B. Crosby )
生平:1926-2001 职业:医生 著作: 《质量免费》; 《质量无泪》; 《永续成功的组织》; 贡献:零缺陷之父、质量四项基本原则、质量思想家 观点:克劳士比强调质量既不是不可捉摸的,也不是不可衡量的。质量是战略上必需的, 是能够被量化而且其底线也是可以被提高的。 对克劳士比来说,传统的质量控制手段形成的“可接受的”质量水平只是失败的明 证而不是成功的保证。质量控制的目标应该是按时满足所有要求,在第一次,也在 每一次。质量的重点应该放在预防上而不是放在检验和返工上,预防胜于救火。

质量即符合要求(POC) 质量体系重在预防,而非评估。 (Prevention) 工作标准是零缺陷,不是差不多就好。 (Zero Defects) 要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质量。 (PONC)
质量发展
质量理论发展史
客户满意
优 质 管 理 之 路
波多里奇 卓越绩效 文化、理念 全员自组织改进
质量定义
质量大师
质量发展
质量定义
质量定义
质量定义
质量大师
质量大师及其理念
生平:1856-1915 职业:锅炉工出身、总工程师 著作: 《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 贡献:科学管理之父、企业管理之父、福特汽车生产线 观点:进行动作研究,确定操作规程和动作规范,确定劳动时间定额, 完善科学的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 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工人在岗位 上成长。 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使机器、设备、工艺、工具、材料、工作环境尽 量标准化。 实行计件工资,超额劳动,超额报酬。
古典质量管理
手艺人经验
泰 勒
科学分工 全部检验/事后
第二次工 业革命前
1900’s
1920’s
1960’s
1990’s
2000’s
年 代
质量发展
质量理论发展史
操作者质量:


手艺人水平;供不应求、不检验;自己生产、自己检验;
检验员质量:20世纪初


科学管理理论,生产与检验工作分离;工长检验、检验员检验;全部 检验;
质量发展
克劳斯比的质量管理
• 一次把事情作对;防 • 工作标准是“零缺陷” • 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质量
人理 事理
物理
他美国《时代》杂志:克劳士比,美国质量福音的传道士,本 世纪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家。他引发了美国企业界的质量革命, 并让他们分享他的永恒的理念。
戴明:(W. Edwards Deming)
质量大师
质量大师及其理念
生平:1904-2008 职业:电气工程检验 著作: 《朱兰质量手册》;《管理突破》;《质量计划》; 贡献:质量三步曲、质量领域帕累托图、质量领域的圣经、质量领域首席建 筑师 观点: ①质量计划(设计)。一个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准备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 能在经营(操作)条件下实现质量目标。 ②质量控制。在经营中达到质量目标的过程。最终结果是按照质量计划开展 质量经营活动。 ③质量改进。一个突破计划并达到前所未有水平的过程。最终结果是以明显 优于计划性能的质量水平进行经营活动。 其中,质量计划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控制是实现质量计划的需要, 质量改进则是质量计划的一种飞跃。
费根堡姆:( Armand Vallin Feigenbaum)
从产品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质量已不再是技术概念,而是经济概念 。质 量不是靠技术的标准化来衡量,而是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紧联系在一起
绝大部分质量组织,质量经理和质量领导,尤其是在倾向于减少缺陷的公司, 他们按照质量是标准和控制的理念进行管理,他们只起了技术作用;对他们 自身而言,也只具有中等的发展机会。而当今注重价值和成本的领导正在做 相反的事情。质量是一种高层经理和直接参与者的领导战略。其结果是,质 量专业人士的角色就跟营销人员、财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或采购人员的角 色一样。
质量发展
质量管理理念的进化
人们的质量观念并非生而有之!企业也一样! 文化习惯 管理
设计
制造 检验
人的技能也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无意识运用!
质量发展
现代QMS的若干模块
QMS 现代整合型管理模式
战略管理
绩效管理
流程管理
变革管理
持续改进
知识管理
质量发展
主流质量理论演进关系
操作者 质量
检验 员质 量
克劳斯比 /斯密斯 Moto/GE/丰田/SEI
卓越绩效管理
PEM、美国质量奖
大Q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6 σ 、LP、CMM/CMMI
戴明 朱兰 费根堡姆 业务过程
工艺/制程改善
统计过程控制
TQC、TQM、ISO9000
持续改进
质量检验 操作者经验
经验管理
短缺/不检验
休 哈 特
先抽样检验 生产过程/预防(产品是过程的结果)
统计过程控制:20世纪20年代


抽样检验;过程改善、预防;3sigma控制图;
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60年代


以过程为中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持续改进;百花齐放 时代、新老七工具
卓越运营管理:20世纪90年代

以过程为中心、以顾客和市场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管理创新;关 注未来,追求持续稳定发展,重视结果和创造价值,建立学习型组织 和个人
朱兰:(Joseph M. Juran)
质量大师
质量大师及其理念
生平:1920- 职业:质量经理 著作: 《全面质量管理》; 贡献: 全面质量管理之父、TQM创始人 观点:他主张用系统或者说全面的方法管理质量,在质量过程中要求所有职 能部门参与,而不局限于生产部门。这一观点要求在产品形成的早期就建立 质量,而不是在既成事实后再做质量的检验和控制。——(质量是设计出来 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管理和劳动分离。
质量大师
质量大师及其理念
生平:1891-1967
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
职业:贝尔实验室
著作: 《产品生产的质量经济控制》;《质量控制中的统计方法》; 贡献:统计过程控制、控制图、PDCA环 观点:纯科学和应用科学都越来越将对精确性和精密性的要求推向极致。 但是,应用科学,尤其是应用于可交换部件的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科 学,在涉及特定的精确性和精密性的问题上,其确切性比纯科学有过 之而无不及。 指出公司需专注于顾客且设法满足顾客,这正是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 理念之所在,他鼓励以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质量有关的课题。 a、认识到变异是无处不在的,因此,应用统计方法对过程的情况作了 解,并监视和改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