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通用5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孙权劝学》导学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导学案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孙权劝学》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和分享。
《孙权劝学》导学案篇1【学习导言】《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主要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与之“结友”的佳话。
本文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中去,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情况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
2、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3、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人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道理。
【学习方法】朗读、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任选下面方法导入)A、你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个成语出自谁的口吗?你可知道他曾经因为学识浅薄被称为吴下阿蒙吗?是谁让他变成一位博学多识的人呢?B、三国时期吴国有位杰出的将领,名叫吕蒙。
他曾厌倦学习,但在孙权的劝说下,广泛涉猎史籍兵书,后来,帮助周瑜大败曹军于赤壁,还领兵打败关羽,占领荆州。
你想知道他的读书经历吗?C、在《伤仲永》这篇文章中,方仲永这位神童因为没有接受教育,而泯然众人;我们知道牛顿、爱因斯坦少年时代也因为鲁笨甚至被勒令退学。
丑小鸭能否变成白天鹅? “勤奋出天才”有没有道理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因为读书,达到了让人刮目相待的地步,你想知道这个故事吗?D、“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孙权劝学》导学案一、主题阐述本文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劝说其部下吕蒙学习的故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它可以带来的巨大改变。
这个故事也是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出处。
二、背景介绍《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所著。
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吕蒙则是其部下。
这个故事发生在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历史背景下。
三、深入分析1、孙权的角色:孙权作为一位君主,他的行动和言论对于整个国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有着长远眼光的教育家。
2、吕蒙的转变: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从原先对学习的轻视到后来的认真学习,这个转变体现了学习可以带来的巨大改变,即使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手,也有可能通过学习而获得新的认知和技能。
3、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孙权对吕蒙的劝说,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不仅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四、个人观点从这个故事中,我学到了很多。
首先,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学习都是一种不断进步和提升自我价值的方式。
其次,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孙权作为一位领导者的智慧和远见,他通过劝说吕蒙学习,达到了引导部下、提高团队素质的目的。
最后,我认为这个故事也在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五、对比与参照如果将《孙权劝学》与同类题材的故事进行比较,例如《凿壁偷光》、《韦编三绝》等,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然而,《孙权劝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一个君主的身份,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阐述这个主题,使得故事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远。
六、创作风格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全面、详实的历史记载和深入的分析而闻名。
他在叙述历史事件时,不仅注重事件的起因和过程,还特别关注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教训。
《孙权劝学》正是体现了这种写作风格的典型例子,通过叙述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生动地揭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文章简介《孙权劝学》是一篇历史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南方吴国的国君孙权,为了推荐优秀人才,劝告学习的重要性。
这篇故事载于《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一回,也可以看作是一篇劝人向学的文章。
本文通过对《孙权劝学》的导读,希望能够引导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劝学思想的认识和学习。
二、故事情节孙权是东汉末年南方吴国的国君,他很重视人才选拔。
一次,他听闻一位萧曹的人才辈出,于是就派遣使者到萧曹去观察人才的情况,并且选拔他们到吴国来。
使者回来后,向孙权推荐了一些人才,但孙权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些被推荐的人才有的已经接受了其他国家的招揽,而有的则是因为家庭原因不能离开萧曹,于是拒绝了孙权的邀请。
孙权对此感到非常焦虑,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身边的臣子。
这时,孙权的谋臣张昭出谋划策,建议制定一些精准贴近实际的政策,例如鼓励百姓上书推荐人才,或者开展义务教育等等。
但这些政策执行起来较为困难,也不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孙权听到这些建议皆不满意,因为这些建议都是抽象的,不具体、不操作。
他思考良久后,想到了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鼓励百姓和士子好好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才能,成为适合干吴国官职的人才,这样就不必去考虑推荐这些萧曹的人才。
三、劝学思想《孙权劝学》是一篇鼓励学习的佳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劝学思想。
劝学,是古人所推崇的一种伦理。
其中最有名的劝学者是礼记中的“乐正子桑”,其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读书、学习,可以把人变得更加有德行,在思想上更加高尚。
而在《孙权劝学》中,孙权也主张学习是一条成才之路,他希望百姓和士子好好学习,通过学习使自己更有才华,从而建功立业。
同时,孙权还提醒了大家:“如今世道变异,故不可再行过去之事”,意思就是说现在的世道有所变异,我们不能再沿用以前的做法,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加适合的做法。
《 孙权劝学》精品导学案
4 孙权劝学一、学习目标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重点)3、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难点)4、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二、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3)见.()往事耳(4)自以为..()大有所益(5)及.()鲁肃过寻阳(6)即更.()刮目相待(7)蒙乃.()始就学(8)权谓.()吕蒙曰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3.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2)见往事耳往事: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3)但当涉猎但: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4)孰若孤孤: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4.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分别用成语造句。
①比喻人学识尚浅。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卿言多务,孰若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孙权劝学》选自《》,《》是(朝代)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班级 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 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学习重点】学会理解文言词语,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导读指导】一、有关文中人物鲁肃:(172-217), 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 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孙权:(182-252) 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 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 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 ,力口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二、有关《资治通鉴》的信息:《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
其中像《赤壁之战》、《邂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孙权劝学》中出现了两个沿用至今的成语,你知道是下面的哪两个么?下面众多成语都是出自于《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请君入瓮口蜜腹剑桃李满天下冰山难靠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学习步骤】一、朗读课文1.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自检:A,好B,还需练习】2.同座互检诵读,纠正错误。
《孙权劝学》教案六篇
《孙权劝学》教案六篇《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朗读成诵。
2.反复朗读理解并积累文言文词汇,疏通文意。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过程与方法:1.朗读体验。
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
采用师生同读同讲的方式。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并积累文言文词汇,反复朗读,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揭题板块二:风采展示1)学法交流要求: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文言文的经验、方法2)预习检测要求:学生到黑板前展示预习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示:文学常识、正确读音、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字词句、多义同词3)我有我风采要求:共享预习中的收获、探讨预习中的疑问板块三:感悟文本1)初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学生点评朗读得失。
2)品读课文,探讨人物神态、心理,概括人物性格。
板块四:拓展延伸要求:从孙权的劝说艺术、吕蒙虚心学习等角度谈自己的思考。
板块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关心下属吕蒙——就学——知错就改鲁肃——赞学——赏识进步《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解课文内容大意,并背诵全文。
2、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
3、品味人物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4、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健全的道理。
【教学重点】品味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1、导入:同学们喜欢看《三国演义》吗?知道孙权、吕蒙、鲁肃是怎样的人吗?今天大家一起来学习《资治通鉴》里的一则有关品蒙读书的故事。
(板书课题)2、学生自读题解,画出其中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的文字。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
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劝学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
《孙权劝学》教案(集锦14篇)
《孙权劝学》教案(集锦14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背诵课文。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激引兴趣提问“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意思,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个成语是最早描述的是哪个人物?(吕蒙),那么咱们今天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看吕蒙是怎样做到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二、题目、作家作品简介(一)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由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
[课本P112页注释]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人们可以从这本书所记载的丰富史料中,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得到宝贵的经验,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文中的几个人物: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鲁肃,三国时吴国名将。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三)写作背景:在的赤壁之战前后,孙权既要北拒曹操,又要防止刘备鸠占鹊巢,所以在招揽人才、巩固势力的同时,劝勉臣下读书明理,提高自身素质。
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四)题目解说:《孙权劝学》写的就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多读史书、兵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那么,孙权究竟是怎样劝吕蒙的呢?我们先来听一听录音,初步了解一下文章的内容;注意听的时候要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孙权劝学》教案 14篇
《孙权劝学》教案14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一、关于本课例的介绍:本课例有三大特点:1、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生自主学习;2、老师以书面的形式指引学生培养文言文学习的习惯;3、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以组内、组外、老师评价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学生学会反思,促进发展。
二、关于本课例设计的思考1、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须要在学习过程突显出合作、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老师就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引导、激发他们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例如在《孙权劝学》一课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读音、词语解释、翻译等基础问题入手,共同发现问题,利用工具书分析、解决问题。
这样在分工合作中,即使基础很差的学生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角色。
2、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初一学生尤为重要。
我们都很清楚,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益,而在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常显著。
所以对于刚踏进中学门槛的初一学生,对于尚未摆脱“乖乖听课”学习模式的初一学生,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
《孙权劝学》一课中,设计了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小组间挑战打擂台、我当小老师、设计板书等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满足感,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感觉,尝到愉快的感觉。
国外心理学提出的“情感性激起说”指出:学习动机需要带有强列的情感作用,并趋向于预期的目标;动机之所以有用,乃是由于寻求愉快的学习。
所以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当然,有趣并不代表闹哄哄课堂,在热闹的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到,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引。
老师应帮助指引学生养成文言文学习的习惯。
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起
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转》《资治通鉴》等。
(二)字词疏通
1.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 岂.( ) 邪.( ) 涉.( ) 孰.( ) 更.( ) 遂.( ) 2.重点字词解释。
谓:
当涂:
治经:
往事:
博士:
涉猎:
更:
见事: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1)博士: 古义
(2)往事: 古义
(3)但:
古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4)更:
古义
二、合作探究
1.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今义
温馨提示——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肃遂.拜蒙母 遂.成枯落 B.蒙乃.始就学 去后乃.至 C.结友而.别 人不知而.不愠 D.蒙辞以.军中多务 静以.修身 2.对下列称呼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古时王侯的自称)
起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写起,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 959 年),贯串了 1362 年间的
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定名为《资治通
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3.文体知识
《孙权劝学》教案精篇十五篇
《孙权劝学》教案精篇十五篇《孙权劝学》教案篇一一.教材内容分析《孙权劝学》一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
主要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章记事简练。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并理解课文大致的意思;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概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 过程和方法: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借助于多媒体和各种参考资料,引导学生朗读、表演、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开卷有益”,读书有益于人的健全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强,能自主学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资源准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十二课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导入。
由《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败走麦城”引入,介绍孙权、吕蒙、鲁肃,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激发阅读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先介绍,老师再补充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圈点勾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对比阅读、课外拓展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新的学习模式。
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触动心弦的句子。
提示:四个人合作讨论、理解、然后明确,适时请求老师点拨与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学生“开卷有益”的道理。
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梳理知识小窗1.《孙权劝学》选自《》,这是由______(填朝代)政治家、史学家 (填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__通史。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由此定名。
3.此书与西汉司马迁的《》都是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两书作者并称“史学两司马”。
二、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卿()涉猎()孰()遂()三、解释画线的实词,翻译全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耳.()。
卿..()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
”蒙乃.()始就.()..()大有所益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课文记事简练,只写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片段,寥寥数语,就让读者感受到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其中,______________这个片段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从中获得了启示:______ _____四、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1.成语:①刮目相待:②吴下阿蒙:五、解释下列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六、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今义:2.见往事耳古义:今义:3.担当涉猎古义:今义:4.即更刮目相待古义:今义:七、解释下列两组一词多义当:①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大:①与蒙论议,大惊曰()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见: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八、文言句式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优质导学案
孙权劝学》优质导学案《孙权劝学》导学案 【教学目的】1.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了解人物形象,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3. 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 分钟 )1.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 2. 教师与本文有关的文学知识。
二、读准文本 (5 分钟 )1. 教师出示朗读停顿和读音。
初,权谓吕蒙曰: “卿 / 今 / 当涂掌事 , 不可不学 ! ”蒙辞 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q 1 )欲卿/治经/为(wéi)博士邪 (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 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 / 大有所益。
”蒙 / 乃始就学。
及 / 鲁肃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 / 今者才略,非复 /吴下阿 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 e ng )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事之晚乎 ! ”肃 / 遂拜/ 蒙母,结友而别。
2. 学生 4 人起来读,集体纠错。
3. 师生齐读。
三、读出文意(15 分钟)1.学生分小组讨论导学案问题。
2.教师分配任务:一组4 人轮译生字词,1 人翻译句子,1 人交互批改。
附问题:⑴解释加点词语。
初( ) ,权谓( ) 吕蒙曰:“卿今当涂( ) 掌事( ) ,不可不学! ”蒙辞( ) 以军中多务( ) 。
权曰:“孤岂( ) 欲卿治经( ) 为博士( ) 邪( )! 但当涉猎( ) ,见( ) 往事( ) 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 ) 始就学。
及( ) 鲁肃过( ) 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 ,非复( ) 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 刮目相待( ) ,大兄( ) 何见事( ) 之晚乎! ”肃遂( ) 拜蒙母,结友而( ) 别。
⑵翻译句子。
①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教案4篇
孙权劝学教案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孙权劝学教案4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孙权劝学教案4篇,以供借鉴。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共3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共3篇《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1《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作为一篇散文经典之作,《孙权劝学》已经历了1700余年的时间,与家喻户晓的古典文言文章一样受到读者的喜爱。
在现代版的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中,《孙权劝学》也成为了一篇值得深入研究的经典文章。
本文将依据此版本的教学特点,围绕导学案的要求,从课文背景、课文梗概、语言特点、文学价值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篇经典之作。
一、课文背景《孙权劝学》为东汉末年吴国孙权所撰写,原名《论语》。
故事发生在公元220年,时值三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处于战乱状态,各州县相互争斗,百姓遭受着无尽的苦难。
而孙权作为吴国的君主,他深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因此他为了振兴吴国,需要大力发展国家的文化,提高人民素质。
《孙权劝学》则是为此而写,以劝勉百姓尊重教育,更加注重自我修养。
二、课文梗概《孙权劝学》全篇共计十段,字句精炼,无一字过多。
文章开头一段旨在深刻描绘孙权对于学问的看法和态度,为后面所说的提供铺垫。
接下来的九个段落则依次针对品行修养、识礼知数、居安思危、谨慎从事、心境平和、以德为先、临事行为、明辨是非、笃行不阔等方面,提出了孙权所倡导的文化精神和个人修养的标准,并且分别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孙权的思想。
三、语言特点《孙权劝学》语言简练精炼,深具古典文言文的特点。
文章透过行文的节奏把控、前后呼应、韵律变化等方面,达到了词句间的和谐统一。
例如,在开头一段中就出现了“告诫”、“易宏志”等彼此呼应的词语,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气势和严谨性。
文章还采用了一些重叠的手法,如“忠厚本分,宽厚待人”的表述,更直接地突出了孙权的论述。
此外,《孙权劝学》还利用了明喻、夹叙夹议等手法,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贴近效果。
四、文学价值《孙权劝学》一篇文言文章,虽然产生于17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其反映的人们对人生处世的普遍认识是不受时代影响的,能够与当代人们的生活相互契合。
孙权劝学教案5篇
孙权劝学教案5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最好达到背诵。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朗读法,教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不学习或不做作业时,你家人都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你们家里人都会苦口婆心的劝你们“还不赶紧做作业啊”,“作业不做,学习不学将来就没有好工作”。
而在三国时期,也有这么一位大将,他曾经追随周瑜打破曹操于赤壁,曾经为孙权立下赫赫战功,他就是吕蒙。
孙权十分的信任他,可他有一坏毛病,就是不爱学习。
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学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劝说的,劝成功了没有。
二、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终于学有所成,得到鲁肃的赏识。
2.简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发展。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三、研读课文1.孙权劝学。
①要求学生找出来文中的句子。
孙权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请同学朗读,对照注解翻译重点字词与整个句子。
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忙,比得上我吗?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传授经学的学官;涉猎:粗略的阅读;往事:历史。
③揣摩孙权劝说的语气。
一劝:语重心长的,威严的。
二劝:语重心长,但又有点生气,却还是委婉。
④劝学的结果。
蒙辞以军中多务——蒙乃始就学2.鲁肃赞学。
①吕蒙学成了吗?你是从哪知道的?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如今的才干谋略,不再是过去吴县的阿蒙了!)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②你怎么理解鲁肃“遂拜蒙母”的行为?一是侧面烘托吕蒙学有所成,二也表现了鲁肃惜才、爱才。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学习重难点】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读对话,分人物形象。
4、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自主预习案】一、填空1、《孙权》选自____ ,该书是__ (朝代) ____(人名)主持编的一部___ ,记载了从_ 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 ”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_____ ”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 ”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____”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__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 ;文末的“____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______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 ) 涉猎( ) 孰( ) 遂( )三、解释加点词1、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6、蒙乃使就学7、卿今者才略8、即更刮目相看四、译下列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五、问答题:本文的情节是如何安排的?【自主预习案】一、填空1、《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编年体通史战国五代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惊讶、敬佩学有所获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二、qīng shè shú suì三、1当权 2推辞 3研究 4粗略地阅读5了解 6于是,就 7才干和谋略 8刮擦四、1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熟读并翻译课文,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3.感悟后天学习的重要作用,重视读书的意义,养成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掌握关键词句并且能够自主翻译,背诵课文。
2、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1、熟读课文,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读出文章的韵味。
2、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初,权谓吕蒙曰:“卿.( )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2.查找资料填空。
司马光(1019-1086),字。
北宋,,。
《资治通鉴》是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意为用于给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3、人物简介
孙权:
吕蒙:
鲁肃:
二、疏通文章大意
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文言词语;
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补: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1)权谓.吕蒙曰: (2)卿.: (3)当涂
..(4)辞.: (5)治经
..:
(6)邪.: (7)涉猎
..(8)见.往事耳: (9)及.鲁肃过.寻阳: (10)即更.刮目相待: : (11)蒙乃.始就学(12)肃遂.拜蒙母: 2.重点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全文翻译
三、整体感知
1、文章围绕文题中的哪个字展开?
求学过程:
孙权学
吕蒙学
鲁肃学
2、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不可不学!”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四、小组合作探究
1.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试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谈谈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五、当堂检测
1、选择正确答案
(1)卿今当涂掌事
A.沿途掌管做事B.在安徽省当涂县做事C.掌权管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
A.告辞
B.推辞
C.辞谢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A.过水去打猎B 粗略地阅读C.干涉别人打猎(4)卿今者才略
A.谋略
B.略微
C.省略
2、古今异义:
博士:古往事:古今今
3、一词多义:
就: 蒙乃始就学
指物作诗立就
以: 辞以军中多务
以钱币乞之
自以为大有所益
4、成语归纳(两个)
六、拓展延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
——《伤仲永》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昔日的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我们不禁想起前面学的一篇文章《伤仲永》,比较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可从内容、写作手法,启示等方面来谈。
)
七、课后小练笔
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简短的文章,文体字数不限,表达出本人看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