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研究课题:
课题德育研究方案
课题德育研究方案一、背景与意义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与成长。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德育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德育工作常常被忽视,关注教学内容和考试成绩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
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本课题集成了相关研究,从多个角度对德育工作进行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德育工作方案,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案本次研究内容包括:校园文化建设、课堂德育、家庭德育、个性化德育等方面。
根据研究,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德育工作方案:1.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如何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弘扬正能量,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之一。
为此,我们将提出以下具体方案:1.1 打造“温馨校园”文化积极倡导爱心、友谊等温馨校园文化,建立各类温馨互动活动,如校园义卖、亲子读书会、笑脸行动等。
1.2 建设美化校园大力推进校园环境整治、绿化美化等工作,增加美化师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建设。
1.3 开展多元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积极上进的校园氛围,如素质拓展比赛、讲座、文艺演出等。
2. 课堂德育课堂德育是德育工作的载体之一,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
为此,我们将提出以下具体方案:2.1 提升课堂教育质量加强教师德育素质与课程设计,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德育实施方案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不断推动课堂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2.2 强化课堂秩序管理完善课堂纪律,引导学生认识守纪律制度的必要性,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律性以及意识上对纪律的信仰,提高学生行为规范。
2.3 营造互动课堂氛围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系列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环节,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感情,提高课堂亲和力。
3. 家庭德育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补充和扩展,家长是最直接的德育人,家庭德育能对学生形成优美的人生风景线。
少先队德育工作课题研究国内外研究成果
少先队德育工作课题研究国内外研究成果少先队德育工作是培养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少先队德育工作的研究成果,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少先队德育工作课题研究国内外研究成果》,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先队德育工作课题研究国内外研究成果》篇1一、国内研究成果1.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基本理论研究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基本理论研究是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基础。
目前,国内学者已经对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少先队德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
2.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主要是对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实践进行探究,以提高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目前,国内学者已经对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实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包括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方面。
3.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创新研究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创新研究主要是对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创新进行探究,以提高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目前,国内学者已经对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创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方面。
二、国外研究成果1.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基本理论研究国外学者对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少先队德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
例如,美国学者提出了“品德教育”的概念,强调通过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来促进儿童的品德发展。
2.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国外学者对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实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包括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方面。
例如,英国学者提出了“价值教育”的概念,强调通过培养儿童的价值观念来促进儿童的品德发展。
3.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创新研究国外学者对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创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方面。
《少先队德育工作课题研究国内外研究成果》篇2少先队德育工作课题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之一。
幼儿园德育研究课题
幼儿园德育研究课题标题:培育未来之芽:探讨幼儿园德育研究课题导语:幼儿园是孩子们人生中的第一座学堂,其德育教育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德育的研究课题,从多个层面分析其深度和广度,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和灵活地理解幼儿园德育的观点和理解。
一、了解幼儿园德育的背景和重要性1. 幼儿园德育的定义和功能德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2. 幼儿园德育的重要性- 对孩子个人发展的促进:德育能帮助幼儿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律自立的品质,并培养他们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态度。
- 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德育能塑造出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作出贡献。
二、深入研究幼儿园德育的课题3. 幼儿园德育教育策略与方法- 借助情感教育:通过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友善相处的教师示范和参与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培养孩子的情感意识和情商。
- 强调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担当责任的品质。
- 注重实践体验: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环保、公益等,激发幼儿的参与和关注社会的意识。
4. 幼儿园德育与家庭教育的协作幼儿园德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协作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德育发展。
家庭教育中包括父母的示范、引导和关爱等,应与幼儿园的德育教育相互融合,形成良好的培养环境。
三、幼儿园德育研究课题的总结与回顾5. 幼儿园德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前期教育不足:由于幼儿园德育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需要在幼儿之前的阶段进行补充,以建立健全的德育基础。
- 老师角色转变:幼儿园教师在德育教育中需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深入研究德育理论和方法,及时反馈和指导幼儿的行为。
6. 未来幼儿园德育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德育与其他教育领域的融合,如艺术教育、科学教育等,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 重视实践研究,探索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德育教育策略和方法。
课题德育研究方案
课题德育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德育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化,学生们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日趋复杂多样化,很多学生出现了各种不良行为,比如说玩游戏、互相欺负、辍学等等,给学校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品德素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如何开展有效的德育研究和实践,从而使学生的德育教育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品德素质,加快学校德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素质,帮助学校制定更加适合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案例分析法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案例,总结经验,发掘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3.教育实验法建立良好的德育实验课程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形成,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研究内容1.德育课程的开发和优化结合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德育课程的评估和优化,制定更加合适的德育教育课程,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2.德育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设计和组织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和交流,培养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教育养分,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德育课堂目标的实现开展德育课堂,实现德育目标,教育学生明确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提升学生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研究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三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教育实验法。
同时,本研究明确了三个研究内容:德育课程的开发和优化、德育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以及德育课堂目标的实现。
通过这三种方法和三个内容的研究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品德素质,推进学校德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六、研究建议1.在德育课程开发和优化中,注重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定制个性化德育课程,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
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学校德育责任越来越重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在这里,我们针对小学德育进行了一项小课题研究,来探讨小学德育的策略。
研究目的通过对小学德育策略进行研究,找出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学校德育水平。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分析小学德育的策略现状;2.探究小学德育策略的影响因素;3.提出针对小学德育策略的改进措施。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问卷调查:为了了解学校德育策略的现状,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小学生的德育问卷。
主要涉及学校德育方案的内容、实施情况、学校德育效果、学生家庭教育等问题。
并且,我们选择了100位小学生和20个小学班级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2.实地观察:我们针对学校的德育活动进行了实地观察,记录下学校德育的情况,并与教师、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研究结果学校德育策略的现状分析1.学校德育方案的内容大部分学校德育方案内容较为全面,但一些学校的德育方案主要集中在课堂上,缺少课外活动。
2.学校德育方案的实施情况少数学校德育方案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学生德育培养效果欠佳。
3.学校德育效果多数学校德育效果良好,但小部分学校德育效果不佳。
4.学生家庭教育情况部分学生家庭德育教育比较缺失,难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小学德育策略影响因素分析1.学校德育方案内容对于学生的影响学校德育方案内容的质量和全面程度是影响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因素。
2.学校德育方案实施的效果学校项目的实施对于学生德育培养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实施频率和方法。
3.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道德修养的关键因素之一。
小学德育策略改进措施1.加强学校德育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学校必须全面认识到德育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并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来推动。
2.提升学生德育素养学生必须紧密结合课程和实际生活来培养道德素养,将德育理念与行动结合起来。
3.改善家庭教育的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应当与学校德育并行进行。
德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德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子课题《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和研究价值1、研究的现状班主任队伍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力军,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柱,是沟通学校、社会、家庭教育骨干力量.因此,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骨干作用,成为各学校德育管理研究课题之一,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德育管理实效》、《班级建设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等。
但是对于建立新任、在岗、骨干班主任梯队培养模式、建立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推行班主任职级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
2、研究的价值(目的、意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和日趋深化的新形势下,教育观念的更新已刻不容缓,班主任是担任学校基础教育的主导力量,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转变班主任的思想观念,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已成为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课题研究目的是“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逐步使班主任队伍的培训课程化,帮助班主任转变观念,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和工作实效。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
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育人能力,建设一支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具有良好师德素养和较高育人能力的教师队伍。
二、相关概念解读(如社团、校园文化)班主任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班主任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德育管理、学生管理、班级管理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和德育教育水平. 此外,班主任校本培训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基于学校德育管理,密切联系班主任班级管理实际,将德育管理规范化、班主任工作具体化,从而使班主任队伍专业化的课程。
上海市德育实践课题
上海市德育实践课题
“上海市德育实践课题”是指上海市教育系统开展的针对德育实
践的课题研究项目。
德育实践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讨如
何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
德水平。
具体的上海市德育实践课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德育课程的设计理念、课程设置
和教学方法,探索有效的德育教育模式。
2. 品德与生活教育:研究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班级文化建设:探讨如何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良好
品德和公民素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 社区和家庭教育:研究学校与社区、家庭的合作模式,共同
参与学生的德育教育,构建全社会共同育人的结构。
5. 教师德育素养提升:研究教师的德育角色和德育能力培养,
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和道德教育能力。
通过上述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上海市教育系统致力于推动学生全
面发展,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水平,培养有良好文化素质
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这也是上海市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要求的具体实践。
中职德育课题课题题目大全
中职德育课题课题题目大全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中职德育课题课题题目:
1. 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教育
2. 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
3. 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教育
4. 就业与创业教育
5. 职业精神与职业精神教育
6. 校园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
7. 学生领导力培养与训练
8. 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
9. 心理健康教育
10. 学生品德教育与行为规范教育
11. 德育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12. 德育教育与学校品牌建设
13. 中职德育教育现代化与国际化
14. 中职德育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
15. 中职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16. 中职德育教育案例分析与研究
17. 中职德育教育叙事研究
18. 中职德育教育学生参与研究
19. 中职德育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20. 中职德育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研究
这些课题题目都是根据中职德育教育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展开研究。
德育研究课题
德育研究课题申报:《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开题报告德育研究课题申报:《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开题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1、美国、法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学校德育内容方面,从整体上看是围绕公民教育进行的。
以约翰•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被尊为美国的“官方哲学”,因而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也是“个人主义”为第一的;英国和德国一样,学校德育或者 说是宗教德育相当稳固,但没有专门的道德课,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只是在其他 学科或活动中有些德育渗透;日本学校的德育渗透及培养方式和方法异常丰富, 大量地引进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民主主义思想,并融会于各学科中,形成崭 新的个性教育。
2、我国《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 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北京等已经走在 时代的前沿,上海市正在大力推进《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 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纲要》,要求中小学要将《两纲》内容与“二期课改”紧 密结合,使之作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使广 大教师在深刻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明确知识与品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 人的统一关系,在观念层面形成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内化德育渗透的意义,提 高渗透意识。
3、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出了教师的职责——传道 是置于首位的,必须突出德育的地位。
发展和探索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理 念和手段,能促进教师的德育水平和学生的终生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科学 地处理学科教学和德育的关系是关键,武装教师更多的德育知识和方式。
但是,为顺应科技的发展,学生要掌握很多科学文化知识,势必占据学生更多时间,而 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势在必行。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正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认可,并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但由于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方面的偏颇,学校和教师屈从于升学压力, 教师在观念方面和理论与实践、评价等方面都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特别是新 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没有得到真正具体的落实。
德育研究课题
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众所周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进入转型期;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现代社会又是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社会,学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选择性大大增强;这些不同程度地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影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感,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都凸现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德育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应得到强化;学校工作坚持德育为首,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许多地方和学校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现象普遍存在,德育的地位不能得到充分落实;传统的德育活动主要是教师采取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学生只能被动于接受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来说缺乏情感的体验和心灵的共鸣,难以收到教育实效;本课题以新课改为背景,从强化教师服务功能入手,研究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对补充完善小学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理论研究具有参考价值;我校地处农村,他们的家庭环境文化背景不同,行为习惯性格心理各异,整合这些孩子的资源差异,研究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同类学校,至少是同区域类似学校的德育工作有重要借鉴价值;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研究内容:主要着眼于强化教师的服务功能,把握新课程理念下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要求,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主要设计为三个子课题:①构建有利于德育熏陶的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的研究;②构建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活动开展的研究;③探索有利于课内德育渗透的学科教学的研究;二研究目标:总体目标是:以强化教师服务功能为切入口,不断调整和充实德育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展德育活动,改进和探索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城乡结合部地区小学德育整体水平,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孩子的良好文明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校的常规教育与管理再上新台阶;具体目标是:①探索具有陶冶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的策略和途径;②探索丰富的能推动学生德育工作不断走向深入的系列活动;③探索出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课堂渗透的策略与方法;三、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1、思路与过程:1启动论证阶段-:①组织参加课题研究人员学习相关理论,组织学生阅读相关课题资料,同时创设浓浓的课题氛围;②运用问卷调查、听课、座谈等方法对现有教师的德育渗透于开展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做出统计分析,制定开展研究的实施对策;2实施阶段-:①每两周组织一次课题交流学习,通过学习德育理论经验,让每一位教师及时掌握信息,逐步形成正确的方法;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提高工作实效;②建立新型班主任考核管理办法;通过外部物质环境,文化氛围营造,熏陶学生情操;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德育功能;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思想;3修正总结阶段-:①全面梳理研究过程,整理收集资料,广泛征询心得体会或意见,反思研究中疑难杂症,给予修正解决;②将实验研究的阶段性和终结性总结形成阶段成果和终结性成果,以形成该课题研究对于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方面的有价值的或有借鉴作用的有效服务模式和管理经验;③全面提升成果,积极推广,申请结题;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育,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生长;避免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寻求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②调查法:对全校师生的基本情况采取访问、座谈、问卷等方法,以了解每一位实验对象的角色转变轨迹;比照阶段行研究后德育工作的实效性;③行动研究法:在充分调查和整理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形成假设,制定研究方案,并着手实施;边实验,边总结;④个案分析法:对典型性班级、学生资料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并对一些前后差异明显的班级、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分析;四、预期研究成果1、研究性论文2、研究报告3、学生个案集、教师教育随笔集4、各学科课堂教学案例五、课题研究人员与分工1、课题负责人:李平2、课题组主要成员:一至六年级班主任。
初中德育课题 劳动教育有哪些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德育课题:劳动教育1. 课题背景1.1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1.2 劳动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目前学生普遍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对劳动的认识不足,劳动教育存在形式化、功利化倾向,面临缺乏深度、广度和实效性的问题。
2. 劳动教育的课程设计2.1 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置可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特点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包括劳动技能、职业导向、劳动伦理等内容。
2.2 课程目标的明确劳动教育课程要明确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目标。
2.3 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程设计中,应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式学习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
3. 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3.1 校园劳动实践学校可开展农耕、校园环境整治、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劳动,培养他们勤劳朴实的品质。
3.2 社会实践劳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劳动,如义工活动、社会服务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4. 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4.1 评价指标及标准可以评价学生的实际劳动技能、职业素养、劳动态度和参与度等指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4.2 评价方式除了口头表现和书面考核外,还可以采用实际操作、实物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劳动教育的成效。
5. 劳动教育的教师培训和支持5.1 培训内容和形式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劳动教育相关的培训课程,包括劳动技能培训、教育心理学知识、团队合作训练等内容。
5.2 实践与反思教师培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教师的劳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能力。
6. 劳动教育的评估及改进6.1 效果评估学校应每年对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参与度、学习兴趣、学业成绩等方面。
6.2 改进策略根据评估结果,学校可及时调整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和内容,以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7. 结语劳动教育作为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课题申请:对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德育课题申请:对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研究背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养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德育主题活动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对于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分析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2. 探讨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原则和策略;3. 研究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和效果评价;4. 提出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改进建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来达到研究目的:1. 文献综述: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了解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 调查问卷:设计并发放给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对于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认知和评价;3. 深度访谈:对于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和受益者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经验和观点;4. 观察记录:观察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收集实际数据和案例。
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得出以下成果:1. 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2. 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原则和策略;3. 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和效果评价方法;4. 针对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改进建议。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为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2.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提升;3. 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按照以下时间表进行:1.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问题分析(2周)2. 第二阶段:调查问卷设计和发放(1周)3. 第三阶段:深度访谈和观察记录(3周)4. 第四阶段:数据整理和分析(2周)5. 第五阶段:成果总结和报告撰写(1周)参考文献- 张三,李四,王五(2020)。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一、课题的提出1.社会现状的需要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因此,感恩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的主动性,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感恩教育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是必要的。
我校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发现学生缺乏感恩意识。
他们景仰的对象包括科学家、体育、影视明星,但很少有人景仰自己的父母。
这种现象揭示了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深层次问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个: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久,感恩教育缺失;拜金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潮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案。
2020上海德育实践研究课题
2020上海德育实践研究课题一、课题背景1.1 上海市德育实践的重要性上海市一直注重德育工作,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为根本任务,致力于构建德育特色鲜明的教育体系。
德育实践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学生面临的德育问题也在不断变化。
如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德育需求,是当前上海市德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目的2.1 探讨德育实践的新思路通过对上海市德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提出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优化德育工作。
2.2 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和实证分析,查找上海市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3.1 分析上海市德育实践的现状通过对上海市德育实践的历史沿革、政策规定和实际工作情况的梳理,分析当前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2 梳理德育实践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上海市德育实践中的成功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并分析其可借鉴之处。
3.3 提出德育实践的新思路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和实际需求,提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德育实践新思路,包括具体的教育手段和实施方法。
四、研究方法4.1 文献资料法对上海市德育实践相关的政策文件、教育统计数据等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以获取全面的信息。
4.2 实地调研法走访上海市的各级各类学校,了解他们的德育实践情况,听取相关人员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实际情况。
4.3 问卷调查法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对上海市的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进行调查,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五、研究预期5.1 提出可行的建议通过以上研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包括政策层面的建议和学校实际操作层面的建议,为上海市德育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5.2 推动德育实践的持续发展通过本课题研究的成果,促进上海市德育实践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德育课题课题题目大全
德育课题课题题目大全一、选题缘由: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大多存在以下问题:1 、道德价值观念错位。
现在独生子女享乐主义轻微,庸俗之风流行;诚信发生危机,欺骗之风轻微;集体主义淡化,结拜兄弟、姐妹之风流行。
2 、心理素质脆弱。
受不了批评,一挨批评就逃学;更有因没达到父母定的预期目标而自杀的等等。
3 、行为习惯缺失。
一就是打架斗殴。
部分独生子女长期以来培养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作风,稍存有不顺遂就大动干戈。
二就是谈情说爱。
现在学生恋爱正在公开化、增多,十二、三岁写下情书已不足为奇。
三就是小偷小摸。
由于贫富悬殊加强,庸俗之风流行,现在学生中小偷小摸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演变成让家长揪心、学校忧心、群众担心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也为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切就决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任重而道远!而且我指出现在的德育,在行进中还比较轻松,整体表现在:1 、对道德核心的认识没有与时俱进,让师生感到不可及。
我们提倡的道德核心与现实之间存有很大的差距。
对学生的教育吧,我们动辄给学生灌输人生意义、价值目标、境界等大道理,往往使孩子一头雾水,料不容及。
拎英雄模范搞榜样,常常践行雷锋、抗震中的英模等等矮小全式的典型,这种冲出来也剥没桃子的德育教育,使孩子们兴趣索然,也就不敢学、不愿学,干脆当做拂面清风。
出任你滔滔不绝,我自岿然不动。
2 、道德教育的形式较为生硬。
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中,常用的方式就是校长或政教主任讲话,恳请先进人物并作事迹报告,举行主题班会,班主任打听学生家访,刊登黑板报等等,这些形式并非一并无可取之处,但大部分孩子特别就是小学生不愿拒绝接受这种嘲弄的方式,这就很难将道德重新认识转变为道德课堂教学及道德行为。
3 、道德教育注重表演的东西太多。
我们每学期都必须积极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除了主题活动之外,除了一些例如:光辉六十年,民主精神月活动,义务植树,学雷锋活动,廉政文化进校园等等,我真的这些都挺好,但不顾主题多,任务轻,有时候自然而然整体表现为应付,演化成一种演出。
德育活动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
德育活动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重视。
德育活动课程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目前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仍面临许多挑战,如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缺乏系统性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研发与实施德育活动课程,以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实现以下目的:1. 分析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 探索德育活动课程的研发原则和方法;3. 提出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和建议;4. 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1. 文献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德育活动课程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和经验;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 访谈法:针对德育活动课程的相关利益相关人员,如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等,进行访谈,获取他们对德育活动课程的看法和建议;4. 案例分析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2. 德育活动课程的研发原则和方法,如依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校特色、注重实践性等;3. 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和建议,如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家校合作等;4. 案例分析,以具体的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为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5. 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2个月):收集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框架和方法;2. 第二阶段(第3-4个月):进行调查和访谈,收集相关信息;3. 第三阶段(第5-6个月):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4. 第四阶段(第7-8个月):修改完善报告,准备答辩。
幼儿园德育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
幼儿园德育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一、课题名称幼儿园德育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二、研究背景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幼儿园德育工作越发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德育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德育内容不够系统、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等。
因此,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目标1、探索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德育内容和方法。
2、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和水平。
4、构建科学合理的幼儿园德育体系。
四、研究内容1、幼儿道德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和特点,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德育内容和方法提供依据。
2、幼儿园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开发具有趣味性、操作性的德育课程,如故事、游戏、情境模拟等,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3、家园合作共育的德育模式研究探索家园合作开展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家长讲座、亲子活动、家园联系手册等,形成教育合力。
4、教师德育能力培养的研究通过培训、研讨、观摩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幼儿园德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园的日常行为表现,了解幼儿的道德发展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
3、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幼儿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幼儿园德育的看法和需求。
4、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德育方法和策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六、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_____年_____月______年_____月)(1)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学习。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_____年_____月______年_____月)(1)开展幼儿道德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学会“感恩”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尊重他人。
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始终,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的人,拥有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1、问题的提出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假设干意见》,探索一条科学标准、民主和谐、人文化的学校管理之路,在目前改革开放转型期的大背景下,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头脑中缺少一些最基本的道德标准,那就是对父母的孝,对师长的敬,对同学的爱。
本着对症施治的原则,本校试用从古代文化典籍中选用儒家思想——感恩,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意义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在帮助着我们,父母、师长、同学还有各行业的,他们都有恩于我们,如何回报他们呢?老师很有必要提醒、引导教育学生自小学会感恩,感谢祖国的培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一切付出多人。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感恩教育,旨在唤醒孩子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善的天性,从我做起,从小做起,找到善心,善行的源头,让每位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与祖国的培养,感恩与父母的养育,感恩于师长的教诲,感恩与同学的帮助,感恩与身边一切关心自己的人;那么这个人必定是一个集大孝、小孝于一身的高尚的人,所以培养学生感恩情怀势在必行。
各年级段具体内容如下:低年级:吟诵《弟子规》,学会礼貌用语,不挑食,不挑衣。
了解衣食的来源,记住父母生日。
中年级:记背《弟子规》,写读书笔记,习惯用礼貌用语,不挑拣衣食,给父母帮做力所能及的事,给父母筹划过生日。
高年级:记背《弟子规》并按其内容做事,阅读感恩之类的文章,熟练用礼貌用语,不挑拣衣食,不乱花钱,会算亲情账。
三、课题实施方法:〔一〕支持与保障健全强有力的实验研究机构,组织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强大阵容。
从教师、家长做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孩子成长树立良好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温中学开展德育研究课题:
结合实际情况,形成现阶段学生思想疲劳综合症的因素是什么?
1、设置问题,制成试卷形成,采取问卷调查方式;
2、对问卷调查情况作统计,初步了解形成学生思想疲劳综合症的因素是什么?
3、针对出现的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
4、要求:
(1)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调查;
(2)学生可单选、多选、或提出不同的意见;
(3)学生针对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要求;
(4)学生对出现的问题,主要针对自己、不包括别人;
(5)教师根据了解的情况,也可提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