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雨的四季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2.品味比喻句、拟人句,学会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

3.巩固前两课学习朗读的成果,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1.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2.品味比喻句、拟人句,学会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

3.巩固前两课学习朗读的成果,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字词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花苞.()萌.发()绿茵.茵()娇媚.()诱惑.()粗犷.()睫.毛()铃铛..()静谧.()高邈.()莅.临()吝啬..()淅.淅沥沥()冷冽.()干涩.()咄.咄逼人()草垛()池畦()()一场雨()脉络()操场()含情脉脉娇()娇媚淅()淅沥骄()骄傲晰()明晰矫()矫正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文中指没开放的花骨朵儿。

()②种子或孢子发芽。

()③形容草地等一片碧绿。

()④以透明材料制成的多面体,能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

()⑤粗豪;豪放。

()⑥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⑦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⑧寒冷。

冽,冷。

()场脉⑨(感觉)又干又涩,不润泽。

()⑩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11需要到难以等待的程度;十分急切。

()○12端正庄重。

()○13安静。

谧,安宁、平静。

()○14高而远。

邈,遥远。

()○15拜访。

(多用于书面)。

()○16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任务二:知作者刘湛(zhàn)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翻译家。

曾被誉为“”。

著有《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遥远的吉他》等,译著有《普希金抒情诗选》等。

二、探究案★任务一:初读文、理思路1.读课文,按图示结构完成内容梳理,并概括四季的雨的特点。

★任务二:再读课文、深入探究2.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人教版七年级上《雨的四季》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雨的四季》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雨的四季》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雨的四季》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刘湛秋的生平经历;然后品味抒情散文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写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

能力目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

学习目标一、导入新课1.文章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第①段:我喜欢雨,以及喜欢雨的原因;第②段:写春雨;第③段:写夏雨;第④段:写秋雨;第⑤段:写冬雨;⑥⑦两段赞美雨。

2.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 1 )喜雨;第二部分:(2—5)绘雨;第三部分:(6—7)赞雨。

目标导学二:把握雨的特点1.思考并找出体现四季雨不同性格的词语,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春雨: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美丽、娇媚)夏雨: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热烈、粗犷)秋雨: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

(端庄、沉思)2.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哪些亮点?①树:“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

②水珠:“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珠写活了,人格化了。

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写的形象生动。

③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

④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

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于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这美丽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

⑤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甚至让人忽视。

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这正好可以和我们学过的一个句子互相诠释“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3《雨的四季》导学案

3《雨的四季》导学案

3《雨的四季》导学案第一篇:3《雨的四季》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设计编写人:尚平3《雨的四季》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朗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培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同时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学习重点】1.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学习难点】1.展开联想与想象,培养自主鉴赏文章与即兴表达的能力。

2.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

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自主学习1.写出下列词中加粗字的读音。

静谧(mì)高邈(miǎo)咄咄逼人(duō)粗犷(guǎng)干涩(sè)一脉情思(mò)莅临(lì)2.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高邈:高远,也形容人超凡逸俗。

____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3.走进文本和作者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二、合作探究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一条是以四季景物的描写为线索,一条是对雨的情感为线索,即喜欢(美)爱恋(活力,滋润、流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设计编写人:尚平2.课文结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品读课文,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

【学法指导】自读法:将自读与老师点拨相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诵读法:将诵读与老师范读结合起来,注意朗诵的语气、节奏,通过诵读、赏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探究法:展开联想与想象,对文章内容对比分析,并提出问题,进行分析探究。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查阅资料,充完整下面的资料卡片。

刘湛秋,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被一代大学生誉为“ ”。

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获中国新诗奖。

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1.抒情诗之王无题抒情诗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静谧( ) 高邈( ) 干涩( ) 咄咄逼人( )粗犷( ) 莅临( ) 一脉情思( )1.mì miǎo sè duōguǎng lì mài3.解释下面的词语。

(1)高邈:(2)莅临:(3)咄咄逼人:3.(1)高而远(2)来到,来临。

(多用于贵宾)(3)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4.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结构示意图。

4.(2—5)绘雨(6—7)赞雨【新知探究】探究一:朗读课文。

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语气。

(先自由读,然后小组选派代表全班展示,评选“最佳播音员”)探究一:1.示例:读第1、2段,应重点注意下面语句。

雄壮、强健、慷慨、有力——强而浑厚哀怨、缠绵、委婉、纤细——弱而缓广大、空旷、迂缓——长而舒缓急促、激动、狭窄——短而急促优美、欢乐、活泼、轻松、清秀——清亮、圆润、饱满探究二:析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巧。

2.在阅读中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强调阅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审美情感——细致观察,热爱自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在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期间,他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

在《济南的秋天》这篇文章里他曾这样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瑞士是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被称为世界花园,夏日美景宜人,西湖山水更是名闻天下,作者却说济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1.介绍文学常识多媒体展示作者情况: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文创作。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本文写与1930到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2.指点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点评朗读情况3.把握全文结构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写了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温晴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的这一特点?具体是怎样应用的?——对比手法。

用北平对比济南,突出无风声的特点;用伦敦对比济南,突出响晴的特点;用热带对比济南,突出无毒日,温和的特点。

接下来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济南冬天的呢?——济南的山和济南的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雨的四季》导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雨的四季》导学设计新人教版

《雨的四季》[导学流程]一、导——激发兴趣目标导学(2分钟)(一)导入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和谐的旋律,它不需要那些五线谱上的音符,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

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文章,领略文章语言的美、意境的美以及雨的美。

(二)导学屏幕显示学习目标: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明确学习目标。

屏幕显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对照导学案,自学课本,并完成导学案“思”中1—6题;自学时间30分钟;自学过程中,注意将自己有疑难或疑惑的地方做上标记。

二、思---自学深思探究新知(33分钟)(一)教师导学1、巡视督学: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督促学生安静、专注地认真自学(特别是中等生和学困生)。

2、学情收集:教师在导学案上记载完成的好的学生姓名及收集整理学生反馈的疑难问题。

(二)学生自学学生按自学要求独立、认真、快速自学教材,并做好笔记,完成相关思考题。

三、议-----交流分享,质疑思学(10分钟)(一)教师导学1、教师组织学生起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分享,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逐一发言,先交流讨论导学案中及老师推送的问题,再自由分享自学中的收获或者发现的问题。

2、教师收集小组提交的问题,及时进行学情分析,准备以学定教。

(二)小组讨论1、字词过关:小组同学结对检查落实字音、字词;斗笠.( lì)吝啬..( lìn sè)静谧.( mì)高邈.( miǎo )莅.临( lì)洗淋.( lín )畅.快( chàng )驱.走( qū)诱惑..( yòu huò)粗犷(.. guǎng )漾.出( yàng )干涩.( sè)掩饰.( shì)绿茵茵..( yīn )瓷.色( cí)瓢泼.( pō)淅沥..( xī lì)花苞.( bāo )咄咄..逼人( duō)睫.毛( jié)棱.镜( léng )菜畦.( qí)娇媚.( mèi )2、内容概括:(1)课文主要围绕“雨”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丰富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有感情并准确的朗读课文。

2、体味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4、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感悟作者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体味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自读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2、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僧志南《绝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李攀龙《广阳山道中》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的“抒情诗之王”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二、字词预习检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的字词,弄清字词读音、字形以及含义。

组内练写,互相检查。

)①读准字音。

静谧(mì)莅临(lì)吝啬(lìn)(sè)咄咄逼人(duō)粗犷(guǎng)干涩(sè)②掌握下列词语静谧:安静。

谧,安宁、平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

3雨的四时导教案【导学目标】1.感觉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 学习抓住光景特点的描绘方法。

2.学习鉴赏方法、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课时计划】1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环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 仔细阅读课文及有关参照资料, 捕获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句子、词语, 尽量独立达成环节二中的思虑题, 准备显现沟通。

(2)记录疑难问题 , 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 用于合作研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 1~2 名代表显现步骤二中的答案 , 同小组内其余成员在小组长的一致安排下合作达成步骤三中的思虑题。

(2)同桌之间相互议论 , 有分歧不可以达成一致的 , 小组议论;小组内不可以达成一致的 , 组长记录下来 , 以备全班议论时沟通。

(3)全班议论时 , 教师不可以一下子给出答案 , 在学生思想的火花充足碰撞后 , 再点拨指引 , 达到启迪思想的目的。

学法指导一:针对步骤二中的整体感知标题的作用及含义第一 , 看标题能否采纳某种手法 , 如运用某种修辞、象征等;或剖析标题中的某个用得好的字词。

其次 , 剖析标题的表达成效 , 如生动形象、新奇奇妙、言简义丰、委婉隽永、振聋发聩、惹起读者兴趣等。

再次 , 剖析标题的作用①表示写作对象;②归纳主要内容;③文章的引文线索;④点明文章要旨;⑤设置悬念 , 惹起读者兴趣答题格式采纳手法 / 表达成效 / 标题作用+文章内容情形导入生成问题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 , 只有仔细聆听的人 , 才认识它的歌词 , 一点一滴, 奏出高兴合谐的旋律, 它不需要那些五线谱上的音符, 这就是雨 , 它似歌、如诗、像画 , 春雨柔美 , 夏雨剧烈 , 秋雨清冷 , 冬雨沉着 , 各式各种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

被誉为中国抒怀诗之王的今世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时》就是这样一首四时雨歌。

今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文章 , 领会文章语言的美、境界的美 , 以及雨的美。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课雨的四季【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3、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预习检测】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懂得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和谐的旋律。

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雨是沟通天地的美丽使者。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潇洒俊逸、风情万种的雨的世界吧!(一)第一次“先学后教”:刘湛秋,1935生于安徽芜湖,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其作品清新空灵,被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代表作有《雨的四季》《随便为自己找个座位》《中国的土地》等。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比谁读的最好。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完成下列生字词。

静谧.【】高邈.【】莅.【】临粗犷.【】池畦.【】脉脉.【】含情咄咄.【】逼人:迫不及待:(三)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比谁划分段落最正确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给文章划分段落,并能概括段落大意。

要求分段正确,段意要概括、准确,句子通顺,无错字。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四)第四次“先学后教”:比比谁回答问题最正确1、思考并找出体现四季雨不同性格的词语,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春雨:夏雨:秋雨:冬雨:2、这四副美图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以从修辞运用、感情表达等方面畅所欲言】请同学们读第一和最后两段3、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5、辨析“雨的四季”和“四季的雨”有何不同:6、作者抓住雨在四季中不同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四季的雨人格化了。

请你说说作者把四季的雨比作了什么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五)课堂小结有人说每个人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每个人可以诗意地活着。

但我要说,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无法进入那诗意的境界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分析四季的雨的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难点: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对于散文这一文学体裁,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每个人都有见过雨,他们对文本内容不陌生,教学本文容易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本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梳理情节理清思路、感知文章的内容,体验作者情感。

在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文章所表现美的方面,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注意使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课时分配1课时艚萄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

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去领略雨的美、领略散文的美。

播放四季之雨的配乐。

(学生说观感)二、自主学习1、自查资料,拜访作者。

刘湛秋,男,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

2、师生共同诵读文本。

感受作者的优美文采。

3、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

春雨的特点:美丽、娇媚;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三、合作交流——品雨篇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式:“xxxxxxxxxxxxxxxxxxxxxx”这句运用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感官、写作手法或修辞、特点)加以赏析描述,教师点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雨的四季学案3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雨的四季学案3新人教版

《雨的四季》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抒情散文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写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

2.通过自读法、诵读法、探究法,来学习课文,培养自主鉴赏文章的能力。

3.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做导学案。

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案】一.背景解读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主要作品有《无题抒情诗》,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等。

二.基础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斗笠()静mì()高邈()Lì()临草垛()粗guǎng()花苞() duōduō()逼人2.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咄咄逼人:迫不及待:静谧:高邈:莅临:造访:端庄:吝啬:三.文学常识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

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四.整体感知本文的抒情对象是什么?这篇文章是如何安排结构的?可分为几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案】【自主学习】1.文章写了哪些季节的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们各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研讨·文本探究】1.“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2.揣摩描写春雨的语言,学会抓住景物特点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难点:揣摩描写春雨的语言,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屏显相关诗句)先请大家一起欣赏这些诗句——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这些诗句的共同点是——都是写雨的。

师:最后的雪呢?雨雪相连,雪由雨变来,雪是雨的精灵。

师:是啊,雨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宠儿,雨也是现代文人眼中风情。

这堂课,咱们来欣赏《雨的四季》,一起领略现代诗人刘湛秋笔下的雨的风情。

(屏显并板书课题)二、赏文赏析文中优美句子,(一)雨景特点。

文章开篇就点出我很喜欢四季的雨,因为“它是美的。

”在作者的笔下四季的雨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从文中圈画出相应的词语概括四季的雨的特点。

春雨:美丽、娇媚(像一个娇媚的少女)夏雨:热烈而又粗犷(像一个大胆泼辣的女子)秋雨:端庄而又沉思(像一个端庄的夫人)冬雨:自然、平静(像一个沉着朴实的夫人)(过渡)那么,作者对雨如此钟爱,让我们选择一幅最美的画面——春天的雨,一起来欣赏美丽的雨景,领略春雨的风采。

(二)、欣赏雨景。

1、听老师范读,圈画句子,看春雨的特点是什么?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全段写“春雨”之美丽、娇媚。

大树、水珠、小草。

2、一场春雨,会给大地的景物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请看例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每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萌发的树叶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油油的波浪。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

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姓名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

2、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的不同特点,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趣。

二、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

棱.镜()粗犷.()静谧.()莅.临()吝啬..()干涩.()池畦.()高邈.()咄.咄逼人()三、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任务一:整体感知,把握文意1、本文语言优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节奏,体会作者感情。

2、抽读喜欢的段落,师生共评。

3、勾画关键词句,说说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

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任务二:学习写景,品析句子优美的写景散文常常用饱含感情的、细腻生动的笔墨。

把景物描写得分外美丽,分外灵动。

请从感官、修辞等角度对以下句子进行品析。

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2、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3、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任务三:体会本文的抒情1、在第1段中,作者抒发了对雨的之情,在第6段中,作者抒发了对雨的之情,都是采用的抒情方式。

2—5段将情感融入到对景物的描写中,采用的是的抒情方式。

2、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第6段改称“你”?。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 新人教版

《雨的四季》学习目标: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将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教学难点: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学法指导: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画面美,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共同分析文章的画面美,并领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时用笔之细腻,同时领悟、体会作者外露的情感。

学习方法:先学后教,小组合作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

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学习探究(一)展示自学成果(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前完成,课堂直接展示。

)1、作者简介: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2、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分别找出描写不同季节的雨的特征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列出不懂之处。

3、字词积累(在预习的基础上检查)诱惑粗犷斗笠草垛静谧高邈莅临池畦冷冽淅淅沥沥咄咄逼人痒嗦嗦一脉情思脉脉含情【明确】huòguǎng lìduòmìmiǎo lì qílièxīlìdu ōyǎngsuōmài mò4、解释下列词语咄咄.【】逼人:迫不及待:(二)合作探究(熟读课文,先思考,再与小组同学合作探究。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雨的四季导学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雨的四季导学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雨的四季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 感受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

2.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3. 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提升鉴赏品位。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

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同学们,你喜欢雨吗?为什么喜欢?谁来给大家描绘一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著名作家刘湛秋是如何来为我们描绘雨的四季的。

二、前提测评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3. 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

三、初读感悟1. 大声读课文,看作者是如何描写雨的,写了哪些内容?2. 作者通过描写,表达了一种对雨什么样的感情?四、细读赏析(一)分析“春雨图”1. 朱自清《春》中也有一幅“春雨图”,同学们还记得吗?一起背背看。

2. 这是一幅雨中即景图,写出了春雨轻柔的特点。

那么作者笔下的雨有什么特点呢?作者是否也给我们推出了一幅雨中即景图?写了哪些景?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你可在文中找关键词句。

(二)欣赏其余三幅图1. 夏雨图:夏雨有什么特点?热烈、粗犷的仅仅是雨吗?2. 秋雨图:在文中找出描写秋雨特点的词语。

3. 冬雨图: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冬雨和南国的雪?用了什么手法?五、研读品味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一下为什么喜欢?1.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2. 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要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乐。

3.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

4. 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一、感受文章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提高鉴赏能力;二、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比较阅读,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三、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提升鉴赏品位。

教学重、难点:欣赏文章画面美,能够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比较阅读,提升鉴赏品位。

教学设想:作为散文,画面美是本文最为突出的特色,因此,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画面美,同时联系相关文章进行深入感受以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感情是教学的第一步;优美的语言及外露的情感是本文的又一特色,所以在写作手法的总结中,由学生共同归纳并安排相应的练习以明确。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多媒体屏幕展示雨丝飘洒的画面,同时配以音乐“献给爱丽斯”)一、导语设计朱自清的《春》里,有一幅图叫春雨图,它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雨在其他季节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去领略不同季节的雨的风姿。

二、介绍作者。

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他的散文《雨的四季》、《伞》、《卖菱角的小女孩》等都曾被收录中学语文课本。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和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三、听雨。

(配乐诵读,初步感知课文)(多媒体配乐及画面,提示三种欣赏方式,即看课文听读、轻声和读、闭目倾听。

)让学生自由谈谈感受体会。

(诗人创作散文,终脱不了诗人的气质。

本文就是如此,作者用诗话的语言绘出如画的四季雨景,请同学们听读这篇文章,想想作者是如何描写四季的雨的?四季雨景图,各有怎样的特点?四、展开联想与想象,欣赏文章的画面美提问: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一幅画面?为什么?五、品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雨的四季》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雨的四季》导学案新人教版

3.《雨的四季》素养目标1.研读文章,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感受画面之美。

2.品味诗化的语言,感受想象和联想的魅力。

3.体会文章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课文预习案(任务一)一、作者介绍刘湛秋,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

二、感受课文有人说“每个人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每个人可以诗意地活着”,但我要说:“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无法进入那诗意的境界的,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用心观察自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美。

”三、资料链接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

其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并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

语言建构与运用(任务二)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花苞.(bāo) 彩棱.镜(léng) 静谧.(mì)高邈.(miǎo) 莅.临(lì) 吝啬..(lìn sè)淅.(xī)淅沥.(lì)沥咄.咄逼人(duō) 池畦.(qí)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静谧:安静。

高邈:高而远。

莅临:书面用语,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

粗犷:粗豪,豪放。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的样子。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十分急切。

思维提升与发展(任务三)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学生大声读课文,对文章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思路,感知文章的内容。

人教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雨的四季》导学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雨的四季》导学案新人教版

《雨的四季》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2.把握层次,厘清结构。

3.抓住景物特征,品味优美文辞。

自主学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作品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

他翻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

(2)词语积累彩棱.()镜高邈.()莅.()临吝.()啬.()淅.()沥.()咄.()咄逼人池畦.()粗犷.()衣裳.()屋檐.()干涩.()静谧.()(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语。

(1)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静谧: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

高邈: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莅临:_____________________(4)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咄咄逼人:_________________2.文学常识填空。

《雨的四季》的作者是_______,当代著名诗人、_______家、_____家。

他译的《_______》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本文作者的散文,被一代大学生誉为“__________”。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训练重音和停连。

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 自读课文,尝试写提纲2. 作者喜欢四季之雨的原因是什么?3. 一年四季的雨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的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人教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雨的四季导学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雨的四季导学案新人教版

3 雨的四季课题雨的四季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不同季节的雨的特点。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描绘雨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状物时的巧妙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培育高尚的生活情趣。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刘湛秋,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

1935年10月生,安徽芜湖人。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无题抒情诗》《生命的快乐》等。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读准字音花苞.(bāo)彩棱.镜(lénɡ)粗犷.(ɡuǎnɡ)莅.临(lì)静谧.(mì)高邈.(miǎo) 吝啬..(lìn sè) 淅.淅沥.沥(xī)(lì)草垛.(duò)咄.咄逼人(duō) 畦.(qí)理解词语吝啬: 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静谧:安静。

谧,安宁,平静。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多用于书面。

莅,到。

高邈: 高而远。

邈,遥远。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造访:拜访。

多用于书面。

掩饰:遮盖修饰使人看不出真相。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新课导入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动听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能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

它如诗似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的四季》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抓住重音和停连,培养朗读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感受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提高鉴赏能力。

3.在诵读中,分析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感悟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学习重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学习难点
赏析语言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读读写写”中的字词。

2.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及雨的相关诗文。

学习方法
1.自读法:自读为主,教师点拨为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诵读法:配乐朗诵,注意朗诵的语气、节奏,通过诵读、赏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探究法:调动学习积极性,展开联想与想象,通过课内外文章的对比分析,提出问题,进行分析探究。

学习资料
写雨的古诗词名句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

(纳兰性德《赤枣子·风淅淅》)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交流
交流搜集到的作者的相关资料及雨的相关诗文。

二、初读感知
(一)预习检测(同桌互查)
1.读准字音。

静谧.()莅.()临
吝啬
..()()咄.()咄逼人
粗犷.()干涩.()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静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莅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吝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淅淅沥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咄咄逼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朗读
1.配乐朗读课文,认真听,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并注意四季雨不同的特点,感受作者对雨的思想情感。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

(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片段大声朗读,并简述为什么喜欢这个片段。


3.展示朗读。

三、欣赏画面
鉴赏散文的美可从三方面进行:画面美、语言美、情趣美。

先让我们欣赏一下雨中的画面。

1.分小组讨论: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代苏轼曾经称赞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样,刘湛秋也用他深刻独到的观察,自然美妙的笔调,饱含深情的笔墨,为我们描述了四季雨的不同画面。

选择一幅你最喜欢的雨景图,交流讨论,运用发散性思维,展开联想与想象,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提示:(1)请注意几个基本要素:课文原句、修辞手法、画面描述、表达感情、艺术技巧等。

(2)组内合作完成,并展示。

方法:圈点勾画,写点儿赏析,沉浸式朗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阅读季薇的《雨的抒情》,比较一下与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在艺术手法、感情的表达上有哪些异同。

作为一个能这样细腻地体会雨的性格的人,作者该有怎样的一种情怀?你还知道哪些作家具有这种情怀?
雨的抒情
季薇
雨,好像是千万支魔指;好像是千万条琴弦,弹出了千变万化的声音。

春雨柔软,夏雨粗犷,秋雨苍凉,冬雨肃杀;因季节变化,情调各异。

但是,雨色一样美丽,雨声一样动听。

在图画音乐和诗歌里,有许多描写雨的佳作。

线条色彩和音乐旋律,空灵剔透。

轻细的雨花,像飘忽的雾,白茫茫的,轻吻着人的脸,微微觉着痒;又轻轻濡湿着衣裳。

雨伞仿佛是风帆,在雨色蒙蒙中载浮载沉;也像一只只大翅膀,东南西北,无边无垠,因风四处飘航。

沉默的雨,无声胜有声;逗人的雨,真叫人喜悦。

可以不必穿雨衣,在户外踯躅漫步,雨似蜜似酒,滋润着心灵。

——这梦幻似的雨,这奇异的雨,梦幻似的教人幻想。

记得杏花春雨的江南,雨点敲打着船篷,雨中也有梨花的幽香。

记得西湖的夏雨,元气淋漓,满湖荷叶被打得笃笃地响。

记得天目山的秋雨,重雾深锁,万木萧萧,撑天的松柏经雨洗涤,显得格外苍劲。

记得富春江的冬雨,如泣如诉,两岸茅屋炊烟阴阴沉沉,像一幅染湿了的铅笔画。

细雨微风的夜,适宜读诗和散文。

狂风暴雨的夜,则宜恐怖神怪小说。

要不然,便邀几位知己,泡几杯浓茶,买一包花生米,点上一支洋烛,又当另有一番情趣。

风雨更宜怀人,怀人常不寐;一声风一声雨,都似离人低诉。

那年夏天,和友人在春秋阁小坐。

那时候,菱角已经成熟,莲池潭上,乡人驾着小船,忙于采摘;天空的白云,和水面的白鹭相映成趣。

阵雨骤来,如万马奔腾;半屏山忽然不见了,只有密密的雨,密密地替莲池挂上了珠帘。

阵雨里,那些采菱角的船,依然从容地游移摇荡。

船上的人连蓑衣也不穿。

台湾南部雨量不多。

尤其是高雄,树枝树叶上厚墩墩地堆积着尘埃,经阵雨一淋,苍翠碧绿。

雨后的寿山,妩媚地俯视默默的爱河;银鳞似的水波也被青青的山染绿了。

河堤上,那一排水泥柱上,那一排路灯的瓷罩,白玉球似的镶嵌在山水之间,依稀是西湖的景色。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有删改)
五、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花bāo()浇guàn()静mì()
高邈.()莅.()临池畦.()
2.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
(2)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
(3)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4)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
3.全文写雨多用“她”“它”指称,为什么第6段改称为“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否用“四季的雨”来替换“雨的四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布置作业
根据本课所学习的细节描绘的方法,展开联想与想象,描写一幅你所想象的本地区绵绵秋雨的情景,不少于400字。

七、学习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