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背景下东西方家庭观念差异及变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背景下东西方家庭观念差异及变迁

秦恺文

医学队 17级 201701044008

摘要:由于地理位置,生活习惯,民俗宗教,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东西方国家之间对于家庭观念的看法存在着许多差异。例如,在夫妻关系上,东方国家更偏向妻子依附于丈夫,以男性作为家庭的主导,而西方国家夫妻关系则更为平等;在子女教育方面,东方家庭更看重孩子对于家族的贡献,对孩子有较多的约束,而西方家庭则更加视孩子为一个与家庭独立的社会的个体。这也反应了东方的集体主义与西方的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的差异。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家庭观念也开始趋于融合,西方家庭开始学习东方的教育方式,东方越来越多核心家庭的出现也使传统的家庭观念遭到冲击。本文将在跨文化的视角上简述东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与其反应的价值观的区别,同时将介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面对家庭观念的融合和变迁。

关键词:跨文化;家庭观念;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1.导论

对于东西方家庭观念差异的研究,一直是跨文化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王秋华的《中日两国家庭观念与现状的比较研究》从现象出发,介绍了同为东亚的两国因不同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家庭观念的一系列差异;安德烈耶娃的《西方的婚姻和家庭观念》则表达了对于西方家庭观念的质疑;裴艳艳的《家庭观念的凤凰涅槃》注重叙述了家庭观念中对于女性地位的变迁;王晓辉的《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家庭观念转变深析》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观念的转型;涂子沛的《美国人的主流家庭观念》介绍了美国的家庭观念现状;张生的《中西方家庭文化差异》从家庭关系的角度讲述了东西方对于家庭观念的认知不同;李显杰的《李安及其<家庭三部曲>看中西文化差异》则从电影情节的视角,反映了东西方人因家庭观念冲突造成的一系列矛盾;徐安琪的《家庭价值观的变迁特征深析》注重分析了家庭观念随时代的变迁;陈蓓蕾的《英国公学绅士培养理念对我国儿童家庭教育观念的启示》说明了西方教育对于东方家庭教育的一定的意义;王成的《美国家庭价值观极其形成的文化因素》重点分析了美国家庭观念形成的文化因素……由以上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对于文化差异的现象的研究十分透彻,也开始注重关注家庭观念随时间的变迁与转变,但是同时,缺少对于家庭观念变迁的原因的深析以及其变迁在跨文化环境下的必然性与重要性的分析,同时也缺少对于如何正确对待跨文化的家庭观念差异及其变迁的方法的解读。因此,本文将选取中国、日本作为东方国家的代表,选取美国、英国作为西方国家的代表,简要分析其家庭观念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同时将重点分析跨文化环境下的变迁的意义以及对待这种改变的正确方法。

2.家的意识

2.1.东方人的家的意识

上个世纪梁漱溟先生曾总结过中国人的人生意义:(一)他们是在共同努力中;(二)所努力者,不是一己的事,而是为了老少全家,乃至为了先人为了后代;(三)在他们面前都有一远景,常常在鼓励他们工作。中国人的人生,便由此得了努力的目标,以送其毕生精力而有所寄托。每个人无论做任何事情,结果都和整个家庭家族联系在一起。家庭、家族在中国人心中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在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中,家族观念深深埋藏在中国人的血脉中,是中国人的精神依托。

同样,不只中国人,对于东方许多国家来说,家庭意识实质是一种凝聚家族成员的精神,使得整个社会安定团结,统一和有序,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东方文明重要的精神特征。

2.2.西方人的家庭意识

相比较而言,西方人对于血亲关系并不想中国人那么认真,西方社会的根基在个人,提倡人的尊严和个性自由发展。

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中的平等思想,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每个人都从造物主那里领受了不可剥夺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地爱与被爱。而家庭,教会乃至国家都不具有上帝的形象,唯独个体之人才具有上帝的形象。因此,个人不是为了家庭而活着的,相反,家庭,教会乃至国家都是因为个人而存在的,应当保护个人的权利和尊严,促成个人的全面发展。

3.家庭成员关系

3.1.夫妻关系,地位的分析比较

3.1.1.中国

传统的中国家庭向往的是“男耕女织”的夫妻生活。而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使妇女生活在社会和家庭的最底层,充当着奴仆般的角色。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彻底摆脱了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遭到猛烈的冲击与荡涤。在20世纪60~7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对社会行为的善恶美丑有着几乎一致的看法,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看成人生的唯一选择,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固与和谐,人们普遍赞成“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时代的变化和传统理念的影响,使中国的家庭关系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进入25年以上的婚龄的家庭在中国处于最为稳定的婚姻期,“少年夫妻老来伴”,“男主外女主内”的夫妻模式也逐渐被现代社会“男女共主内,主外”的现代夫妻模式代替,使得年老以后的家庭婚姻成了相互依赖,相互扶持的整体。

3.1.2.日本

建立在父系家长制,长子继承法,模拟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日本家庭制度,无处不体现男性的权威地位,婚姻作为家庭制度实施的工具,更是以男权为中心,根植于中国儒家思想的日本“家族主义”不仅支配日本的家庭关系,而且长期作用于社会的伦理道德。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发展,年轻夫妇对于传统的“男女角色分工”持否定态度,但由于“男性中心”的社会体系使丈夫角色转换的余地有限,年轻男性虽赞成男女平等,共同就业,共同承担家务,但限于制度的束缚,态度看不出有明显的改观。年轻女性也无法忍受“被忽视”的失望。发生在低年龄段的“成田离婚”和发生在高年龄段的“熟年离婚”增多。

3.1.3.美国

一谈到夫妻关系,热点话题往往是美国离婚率高。但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和平等相爱也有关系。

由于男女双方各自独立,婚姻少了很多社会压力和经济约束,家庭承载的更多的是情感交流的功能,而不是物质,门第,道德或者纯粹的传宗接代。双方只因相爱而结婚,一旦爱情丧失,双方都要离婚。

3.1.

4.英国

在英国的传统的核心家庭和大家庭中,文化强迫了父母是承担一定角色的。传统男人对家庭和家庭成员有着经济责任,传统女性往往是负责感情支持,抚养孩子以及打扫家庭。然而,在当代英国,这些功能已经不再固定。男人的角色认为是“养家糊口的人”;女人被人文是妇女这样的规定正在改变。这些变化包括工作妈妈,家庭妇男,以及大量增长的儿童日托中心。然而在一些妇女工作的家庭中,传统角色仍受到保护

3.2.亲子关系,地位的分析比较

3.2.1.中国

在中国人看来,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是父母双方生命得以延续的唯一方式。子女有被抚养和受教育的权利,其费用由家庭共同财产来负担。“子不教,父之过”、“望子成龙”等俗语,都充分表明了中国的父母是站在义务人、责任人的角度看待子女的教育问题,虽然这是子女的权利,但这种视角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家长本位”的特。孩子的权利意识相当弱,而服从意识远远大于权利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