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探索

合集下载

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报告
很高兴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调查感兴趣。

根据相关研究,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相关的信息。

大学生网络成瘾是指过度使用互联网和电子设备,以至于对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的一种行为模式。

以下是一些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调查结果和报告摘要:
1.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互联网和手机具有依赖性,无法控制其使用时间和频率。

2.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包括长时间沉浸于社交媒体、网络游戏和手机应用中,以及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业和日常生活活动。

3.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问题有关,包括焦虑、抑郁和社交障碍等。

4. 一些调查研究发现,网络成瘾与学业成绩下降、人际关系问题以及身体健康问题有关。

5. 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大学生网络成瘾需要积极的干预和治疗,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

重要的是,为了帮助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我们应该提倡积极的网络素养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康的网络使用观念和习惯。

此外,学生自我管理和社会支持也是应对网络成瘾的关键因素。

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

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

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手机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依赖手机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手机成瘾症。

本文旨在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析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现象、成因、影响及干预策略,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将对手机成瘾症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大学生中的表现特征。

我们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手机成瘾症的成因,包括心理需求、人格特质、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手机成瘾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我们将提出一系列干预策略,包括个人自我调控、家庭引导、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措施,以期帮助大学生摆脱手机成瘾症的困扰,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症问题的关注,为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我们也期待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手机成瘾症的定义及诊断标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依赖手机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问题,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手机成瘾症。

手机成瘾症,也被称为手机依赖症或手机过度使用症,指的是个体过度使用手机,以至于对其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的一种心理状态。

诊断手机成瘾症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但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已经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诊断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过度使用:手机成瘾者会花费大量时间在手机使用上,超出正常需要或预期。

他们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手机使用行为,即使知道这样做会对自己造成负面影响。

强迫性使用:手机成瘾者会感到一种强烈的冲动或欲望去使用手机,即使在没有实际需要的情况下。

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使用手机而感到焦虑或不安。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相关因素调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严重。

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与各种因素密不可分,包括社交因素、心理因素、生活习惯等。

本文将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相关因素。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了10所不同类型的大学进行了抽样调查。

共有1000名大学生参与了本次调查。

问卷中包括了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成瘾程度、社交活动、心理状态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了以下调查数据。

二、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互联网。

超过70%的大学生每天会花费3个小时以上在网络上。

而且,超过6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更喜欢在手机上上网,而不是使用电脑。

这也说明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程度正在不断提高。

在网络使用方面,社交媒体成为了大学生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

调查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社交媒体应用,比如微信、QQ、微博等。

视频和游戏也是大学生使用网络的重要内容,约有60%的大学生每天都会在网上观看视频和玩游戏。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普遍存在。

约有4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对网络上瘾,对网络有强烈的依赖性。

而且,约有3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在网络上的时间超过了正常范围,严重影响了学业和生活。

具体来看,社交媒体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之一。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性较高,超过6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不能没有社交媒体。

游戏和视频也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

超过4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无法控制自己在游戏和视频上的时间,成为了网络成瘾的受害者。

四、大学生网络成瘾相关因素分析社交因素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交活动的减少是导致其在网络上虚拟社交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成因探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成因探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成因探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使用网络也可能导致网络成瘾,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学业和社交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们将对网络成瘾的定义和诊断标准进行界定,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研究这一问题。

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数据,分析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多种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

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管理网络使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网络成瘾定义及诊断标准网络成瘾,也称为互联网成瘾障碍或过度使用互联网,是指个体过度依赖互联网使用,导致其在心理、生理、社交等多个方面出现明显的负面影响。

网络成瘾涵盖了各种形式的网络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在线购物、网络色情等。

诊断标准方面,目前最为广泛接受的是由美国心理学会提出的“互联网成瘾诊断问卷”(Internet Addiction Test, IAT)。

该问卷包含了一系列关于网络使用习惯、沉迷程度、生活影响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得分来评估个体是否存在网络成瘾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也正式将“游戏障碍”列为一种疾病,为网络成瘾的诊断提供了更为明确的依据。

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成瘾的问题尤为突出。

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业、就业、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而网络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便捷的空间,使得他们容易过度沉浸其中。

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因素也增加了他们网络成瘾的风险。

因此,对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成因的深入探究,不仅有助于理解这一现象的本质,也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探索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探索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探索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

方法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YDQ)作为诊断工具将800名大学生分为网络成瘾组和非成瘾组。

应用自编背景信息调查表、自尊量表(SE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其进行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

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寻找影响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

结果性别、年级、家庭适应性、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交孤立、问题解决、自责、幻想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结论网络成瘾是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预防和治疗需要立完整的心理干预体系,有机结合多种干预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社会心理因素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是指在无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人才资源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发展直接关乎到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动力。

目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凸显,有报道显示在校大学生正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1]。

因网络沉迷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学习成绩下降、荒废学业、心理和行为异常等现象日渐被重视,并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就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但可以看出网络成瘾是一个多因一果的复杂变量,其影响因素错综复杂。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选取了可能与网络成瘾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综合探讨其影响因素。

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山西医科大学和山西职工医学院两所学校大二、大三学生及研究生876名,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800份,有效回收率为91.3%。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与防治对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其中大学生群体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

本文将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和相应的防治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1.1 好奇心的驱使大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和了解新事物的阶段,网络无疑是满足这种好奇心的最佳途径之一。

通过互联网,他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娱乐活动和社交平台,而这些新奇的东西往往让他们难以自拔。

1.2 逃避现实的渴望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各种困扰,而网络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港湾。

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暂时忘记自己的烦恼,沉迷于游戏、网购或社交网络中,获得一种短暂的心理安慰。

1.3 社交需求的满足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社交平台,使他们可以与其他人交流、分享和建立人际关系。

特别是在现实中较为内向或孤独的大学生群体,更容易通过网络社交来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对策2.1 加强教育宣传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教育宣传。

通过讲座、家长会、社会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和认知,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2.2 设立合理的时间限制学校和家长可以制定一份合理的时间表,限制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时间。

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专注于学业和其他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事务。

2.3 提供适度的娱乐活动为了减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可能性,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娱乐活动和课外社团,如体育运动、音乐、绘画等,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2.4 加强心理辅导针对那些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学校应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问卷等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问题的严重性,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让他们从网络成瘾中解脱出来。

2.5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定期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社交习惯等。

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

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
等方 面 。深入 研 究 分 析 大 学 生 网络 成 瘾 的心 理 因
低 ,自信心不强 ,对 自身角色定位也不准确 ,认 为选 择 当前 院 校 及 专业 属 不 得 已 而 为 之 ,他 们 丧 失了求学的 目标与动力 ,出现了暂时的 目标真空 , 对人 生 目标 和 学 习 目的 困 惑 , 他 们 心 理 极 不 稳 使
收稿 日期 :2 1 0 0—6- 0 2
自 大学扩招以来 ,生源素质 良莠不齐 ,部分 学生 文化 基 础 知识 的 薄 弱 ,究 其 原 因 ,在 中学 时 代未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与其他学生相 比, 或学 习方 法不 科 学 ,或 学 习动 机 不 够 明确 ,或 学 习态度不够端正。进人大学后 ,理想与现实之间
作者简介 :刘 琦 ( 92一) 17 ,女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 学院讲 师。

15・ 6
的巨大 差距 ,患 得 患 失 、 自卑 、焦 虑 、空 虚 纠 结
的培养 大学 生 ,做 好学 生 管 理 工 作 ,在工 作 中调
的复杂 个性特 征促 使 矛 盾较 为尖 锐 。 网络 游 戏所
同程度的适应 困难 :中学时代 的紧张与压力和进 人大学后 的宽松学习环境形成巨大的反差 ,高中 时代 的激 情 与憧憬 随着 大学 生 活的到 来渐 渐远 去 ,
难 免感 觉到 生 活 单 调 乏 味 。部 分 学 生 自我评 价 偏
才提供 了新 的平台和机遇 ,另一方 面也对 他们产 生 了巨大 的影 响 和 冲 击 ,如 网 络 上 瘾 、人 格 障 碍
定 ,处 于思 想 斗争 非 常激 烈 的 时期 。于 是有 的 同 学沉 迷 于虚 拟 的 网 络 中 寻 找 刺激 和发 泄 。笔 者 曾 对省 内大 学 近 20名 学 生 进 行 问 卷 调查 :有 8 % 0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网络成瘾与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网络成瘾与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网络成瘾与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瘾逐渐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大问题。

随处可见的手机、电脑以及各种社交平台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网络成瘾问题,并介绍相关研究。

一、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依赖性增加: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性逐渐增强。

他们无法离开手机、电脑或社交平台,对网络上的虚拟世界产生强烈的依赖感。

2. 社交障碍:网络成瘾使大学生远离现实社交,缺乏与他人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

长期以来,这种社交障碍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3. 学业压力增加: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导致学业压力增加。

在网络世界中花费过多的时间,缺乏对学习的重视,最终导致学业下降。

4. 情绪不稳定:网络成瘾会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抑郁和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

他们过度关注网络上的反馈和社交关系,缺乏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支持。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1. 自身心理因素:大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他们渴望获得认同和满足感,而网络成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些需求。

2. 社会因素:社会压力、学业压力和家庭关系等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之一。

网络成瘾成为了他们应对这些压力的一种逃避方式。

3. 环境因素: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性为网络成瘾提供了条件。

大学生身处于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环境中,便利的网络条件使得他们更容易沉迷于虚拟世界。

三、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应对措施1. 教育宣传: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宣传教育,让他们意识到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危害,并提供正确的应对方法。

2. 自我管理:大学生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和控制网络使用的时间。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规划学习和娱乐时间,避免沉迷于网络世界。

3. 建立支持体系:学校和社会应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咨询和帮助。

同时,家庭应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

瘾者。( ) 4 成瘾者的上网频率 显著 高于非成瘾者 , 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网络依赖性 。( ) 5 成瘾组使用网
络对他们的人际关系 、 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状态 造成了一定 的影响 , 非成瘾组则没有。
综上所述 , 网络 成 瘾 已成 为 不 可忽 视 的公 共 卫 生 问题 。不 良的网络 心理 引起大 学生 的 网络社 会 问
能力 良好 ;7— 8分者社 会适 应 能力一 般 ; 1 2 6~l 6分
者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 5分以下者社会适应 能力很
差。
研 究对 象 : 20 于 0 6年 5月 至 20 0 6年 7月 对 山
东某大学的 44 2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其 中男性
24 6 .% ) ; 7 (4 6 人 女性 10 3 .% ) 。 5 (54 人
外, 其他得分在 tD和非 tD两组中均存在统计学 A A 差异。即上网成瘾可能影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以及正常的心理健康状态等。
3 讨 论
因此网络成瘾者 的上网行为可总结为以下几大 特点 :1 多见于青少年。( ) () 2 男性多于女性。( ) 3 成瘾者用于上网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明显高于非成
调 查工 具 :
自制 的大 学 生 上 网情 况 调 查 表 : 括 性 别 、 包 年
龄、 每周上 网时间、 网历史 、 网 目的、 上 上 上网频率、 常使用的网络功能等项 目。 数据统计及分析 : 建立数据库, 将所有数据输人 计算机 , 采用 SS 1. 进行 t P S30 检验、 x 检验等统计 分析。
从 以上资料分析中可见 , 大学生 中存在一定 比 例 的网络成瘾者 ,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 较差 , 具有不 良的个性特征。其网络成瘾与年龄、 性 别、 每周上网时间、 上网频率、 ( P 精神质得分) N 神 、(

网络成瘾心理学分析

网络成瘾心理学分析

网络成瘾心理学分析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的过度使用也导致了一些人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网络成瘾问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成瘾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对网络成瘾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成因、表现及应对方法。

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特征网络成瘾,也称为网瘾,是指个体长时间不可自拔地沉浸于网络世界中,无法自控地使用互联网,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

网络成瘾的特征包括但不限于:频繁使用互联网、沉溺于虚拟世界、忽视现实生活、失去时间感、社交退缩等。

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1. 心理因素网络成瘾与个体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

一些具有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的人更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通过网络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与挫折。

2.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也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爆炸让人们更容易沉迷于虚拟世界,寻找在现实中无法获得的情感满足和认同感。

3. 生物因素有研究表明,个体的基因与大脑化学物质可能影响其对互联网上刺激性内容的反应,从而增加网络成瘾的风险。

网络成瘾的表现形式1. 时间观念混乱网络成瘾者常常失去时间观念,长时间沉浸于网络世界里而忽略了现实生活。

2. 社交障碍频繁使用互联网导致网络成瘾者在现实社交中变得羞怯、自闭,丧失面对他人交流表达情感的能力。

3. 学业或工作受损沉迷于网络导致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无法保持专注和持久注意力,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秩序。

4. 生理健康问题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引发眼睛疲劳、颈椎疼痛等问题,长期处于亢奋状态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

应对网络成瘾的方法1. 自我意识提升建立正确的互联网使用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克服不合理的虚拟需求。

2. 塑造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多样化的兴趣爱好,注重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并合理规划每天的工作学习生活。

3. 社会支持亲友间相互监督、支持和鼓励,在家庭、学校或社区建立健康、平等、和谐和谦虚奖励的制度。

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一、内容概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回顾,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本文从个体、家庭、社会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网络成瘾产生的多维度原因。

在个体层面,文章指出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易受到同伴群体和网络文化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导致网络成瘾。

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例如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可能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无助和失落,从而转向网络寻求慰藉。

在家庭层面,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紧张、父母教养方式不当以及家庭经济困难都可能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离异或经常争吵的家庭,容易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压力,从而导致网络成瘾;过度溺爱或忽视对孩子的网络监管也可能加剧孩子的网络成瘾程度。

在社会层面,文章认为高校教育体制的不完善、社会道德风尚的下滑以及网络环境的不良趋势也是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外部因素。

部分高校过于强调学术成果,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一些学生在学业压力下转向网络逃避现实;社会上的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文认为多元化的因素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复杂动机模型。

未来的研究应更加关注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动态变化,以便为从根本上防止和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有力支持。

1. 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现象网络成瘾,也被称为互联网成瘾或网络依赖症,是一种复杂的行为现象,涉及到个体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无法自控的使用。

这种成瘾表现为对网络活动的强烈渴望,以至于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网络成瘾不仅限于青少年,而且在成年人中也非常普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网络成瘾的主要特征包括:对网络使用的持续性欲望;在没有网络时感到焦虑、不安或沮丧;为了满足网络使用需求而减少其他活动的时间;对网络内容的过度使用,如社交媒体、游戏、视频等;取消或减少网络使用时间的困难;即使知道网络成瘾的危害性,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心理学对于网络成瘾的解释与治疗

心理学对于网络成瘾的解释与治疗

心理学对于网络成瘾的解释与治疗概述: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受到严重干扰的一种心理疾病。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探索网络成瘾的原因,并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以帮助患者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

一、心理学解释网络成瘾的原因网络成瘾的形成与个体的心理、社交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1.1 心理因素:心理学家认为,网络成瘾与个体的个性特点有关。

如内倾、孤独感强、自尊心低等特点的人更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因为网络能够提供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满足他们对情感获得和自尊心的需求。

1.2 社交因素:有研究表明,缺乏正面社交经验和人际关系紧张是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

网络成瘾者往往通过网络与他人交往,以避免面对面社交的不适感。

虚拟社交的匿名性和便捷性使网络成瘾者更容易在网络中建立关系,进一步加剧了网络成瘾的程度。

1.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网络成瘾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如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的家庭、工作环境中的不良影响等都会为网络成瘾提供条件。

二、心理学的治疗方法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帮助网络成瘾者控制使用行为,重建健康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2.1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对网络的依赖和不健康的使用模式,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并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来治疗网络成瘾。

这种方法通常通过与专业心理治疗师的个别或家庭治疗会谈进行。

2.2 社交技能训练:由于社交不良经验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学家可以通过社交技能训练来帮助患者重建健康的人际关系。

这种方法通过提升患者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改善其真实社交能力的同时减少对网络社交的渴求。

2.3 家庭治疗:家庭治疗在网络成瘾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心理学家通过与患者的家人共同参与治疗,帮助患者与家庭成员建立更好的沟通和互动方式,提供支持和鼓励,从而加强患者对网络成瘾的控制能力。

2.4 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心理学家还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相关心理因素的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相关心理因素的研究

但是 与此 同时 , 些用 户无节制地 使用 网络 , 响 了其正 常 的 一 影
生活 、 学习和工作 , 严重 的还损 害了身心健康 。 这种现象最先引起美 国心理学家的关注 。 并将 其命名为 网
2研究方法
21研 究对象 .
本调查 以济南 市大学 生作 为总 体 ,共 回收有效 问卷 22 6
大 学生 网络 成瘾及 相关心理 因素 的研 究
王倩倩 , 马燕妮
( 山东师范大学教 育科 学学院。 山东 济南 2 0 1 ) 5 04
【 要】 本研究为了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 摘 使用网络成瘾问卷、 网络使 用情况调查表、 社交焦虑问卷、 羞怯 问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对 6 名在
校 大学生进行调 查。结果显示, 网络成瘾得分上 : 在 不同年级 、 专业学生差异显著 ; 、 网龄 上网地 点 、 上网时 间及所玩 游戏类型差异显
【 bta t o s d h nen ta dco i re,6 oee s dnsw r n et ae y I D S aeItrc U ae Ivno A src】T t y te Itre d it n ds d r2 2 cl g t e t ee ivsgt b A cl, e t sg net— u i o l u i d na
WAN i — i . a — i G O a qa MA Y n n n n
(colfE ua oa Si c , adn o a U i rt, nn 20 1 , i ) Sho o dct nl c neS n ogN r l n e i J a 5 04 n i e h m v sy i a
著; 网络成瘾与社交焦虑、 羞怯之 间的相 关系数达到 了显著性 水平。 【 关键词】 网络成瘾 ; 交焦虑 ; 社 羞怯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同时也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

正因为如此,许多大学生把上网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

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游戏、聊天等。

大学生玩网络游戏已成为一种风气。

有些人甚至为此放弃学业。

这种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

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成为网络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各个大学为了方便同学们的生活,纷纷进行了校园网的建设,由于校园网建设的超前性、便利性和低廉性,大学生上网已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消费娱乐方式。

但网络上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使得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被网络深深地吸引。

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绝大多是玩游戏、看色情信息等。

那么。

这些沉迷网络的大学生为什么对网络游戏以及色情信息如此青睐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网络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好胜心理。

游戏本身具有的娱乐性使学生获得快感,对独立性差的人有极大的诱感力。

许多网络游戏内容具有挑战性和赌博性,这对心理还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都极具诱感力。

二,对于大学生来说。

他们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不良信息的辨别和抵御能力比较差,使少数学生难以抵抗诱惑,他们往往抱着好奇心理,进而沾染色情信息网站,这种精神鸦片。

一吃就上瘾,进而难以自拔。

二、网络成瘾的危害(一)网络成瘾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学生网络成瘾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成绩下降,学业荒废。

许多大学生虽能意识到上网所能带来的危害,但是不由自主,即使上课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对日益下降的学习成绩也很着急,但就是管不住自己。

我曾经对唐山四所高校(河北联合大学、唐山学院、唐山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大学唐山分院)200 名大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超过80%的大学生因上网而逃过课。

大学生网瘾调研报告

大学生网瘾调研报告

大学生网瘾调研报告
《大学生网瘾调研报告》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瘾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瘾问题愈发突出。

为了更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网瘾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通过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我们发现了
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

首先,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大学
生承认他们在每日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超过了8个小时。

而且,其中有近一半的大学生承认自己会因为沉迷于网络而丢失了一些重要的学习和生活时间。

在深度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一些大学生过度使用网络的原因。

一些大学生表示,他们因为要完成作业和论文而不得不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

另一些大学生则透露,他们沉迷于手机游戏、社交媒体和网络视频,导致无法自拔。

除了对网瘾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外,我们还对大学生的网瘾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近60%的大学生
承认自己在网瘾影响下出现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近40%的大学生甚至因为网瘾而影响到了学业成绩。

综合上述调研结果,我们认为大学生网瘾问题亟待解决。

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培养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

同时,家长应该关注孩子在校内外的网络行为,及时发现并帮助孩子克服网瘾问题。

希望通过这份报告,引起社会的重视,并为解决大学生网瘾问题提供参考。

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日益严重,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社交障碍的加重大学生网络成瘾使他们远离现实社交,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长时间的网络使用导致了面对面交流的减少,使得大学生在现实社交中感到不适应,甚至产生社交障碍。

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交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一环,而网络成瘾让他们失去了与人沟通的能力。

社交障碍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还会对他们的学业、就业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

二、情感承受能力不足大学生网络成瘾往往用网络来逃避现实中的问题和压力,这使得他们对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情感承受能力变得不足。

网络世界给予了他们一种看似安全无害的避风港,但这种逃避只是暂时的,现实世界中的压力和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

当他们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时,他们可能会陷入情绪低落、焦虑甚至抑郁的状态。

长期以往,情感承受能力的不足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三、自我价值感的削弱大学生网络成瘾使他们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和赞许,忽视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在网络世界中,他们可能会追求虚拟的“赞”和“粉丝”,而这些表面的关注并不能真正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

过度依赖网络的赞誉会削弱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

四、学习能力的下降大学生网络成瘾往往导致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降低。

过多地沉浸在网络世界中会使他们分散注意力,缺乏学习动力。

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活动会消耗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学习能力的下降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成绩,增加了他们的学业压力和焦虑感,对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方法:1. 制定合理的网络使用计划: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将网络使用和现实生活相互平衡。

2. 培养现实社交能力: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提高他们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管理科学一、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行为的成因分析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

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

(一)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行为的内在原因1.认知特点的影响。

大学生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无法统一。

他们能够积极进行自我批评,但评价能力仍有片面性,绝大多数人会高估自己。

如果其自我批评与社会批评有差异时,往往会使其心理失衡,转而质疑实现生活,这种质疑如果归因不当,很容易使大学生丧失对现实生活的信赖感,从而向虚拟网络世界寻求自我满足。

另外,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对现实中的自卑和挫折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而网络提供了最好的避难所。

2.情感特点的影响。

大学生对爱情,交往和归属等有强烈的渴望,但缺乏应对的经验。

由于大学生生活环境单一,缺乏社会实践的磨炼,导致其情感付出往往是一厢情愿、屡遭挫折。

如果不能理智的进行情感和心态的调整,他们便可能对现实失去信心,转而向网络世界寻找情感寄托。

另外,大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思维判断常常有明显的个人情感倾向,他们强烈渴望被人尊重和拥有个人的话语权。

因为网络世界中,每个人都能够随意表达自己的意见。

3.意志特点的影响。

大学生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但对家庭和学校仍有依赖。

当他们得不到学校、家庭的有效帮助时,往往不知所措,继而采取放弃或逃避的办法应对。

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可以帮助他们逃避问题,减轻烦恼”。

4.适应性不良的影响。

学校环境变迁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很大。

一些学生会产生心理的不适症状,甚至对现实的大学生活产生失望。

而在网络虚拟环境中他们可以自由宣泄不良情绪,于是大学生往往求助于手机网络来缓解对学校环境的不适应情绪。

(二)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行为形成的外在原因1.学校环境的影响。

高校扩招后不少学校办学条件受限制,校园文化活动不够丰富,没有满足学生文化需求,没有给更多学生的自我展示的平台。

校园文化活动从数量到质量,从形成到内容都显出“窘况”,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学生的参与度也相对较低。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社交、娱乐的主要平台。

然而,网络作为一种双刃剑,它既带来了便利和机会,又不可避免地诱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网络成瘾。

大学生网络成瘾不仅对他们的学业成绩和生活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因此,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心理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因分析1.社会因素大学生身处社会的角色转变期,他们面临着更多的社交压力和心理困境。

网络作为一个自由、匿名的平台,可以满足大学生获得社交认可的需求。

一些大学生常常沉迷于虚拟世界中的认可和赞赏,从而对现实社交失去兴趣和信心。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也增加了大学生沉迷网络的风险。

社交媒体上的朋友圈和动态分享功能,让大学生往往难以自拔地关注他人的生活。

这种关注的同时也带来了焦虑和自我不满,推高了网络成瘾的风险。

2.心理因素大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感到寂寞、无助和无望,这些负面情绪可以通过网络来暂时缓解。

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等平台提供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让大学生暂时忘却自己的困境。

然而,过度的逃避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重了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而陷入恶性循环。

此外,大学生在学习压力、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些挑战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情绪不稳定和自卑感,进而将注意力转移至网络世界。

网络的虚拟性和即时性使得大学生从中获得快速满足,从而对网络成瘾产生依赖。

3.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家庭中如果存在过度宠溺、过分放任或者冷漠等不良家庭环境,容易导致大学生对网络成瘾的倾向。

这种倾向可能源于家庭亲密关系的缺失或问题解决能力的不足。

二、心理干预策略1.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学生应该接受相关的心理教育,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认识到网络成瘾问题的严重性。

通过教育,他们可以学习到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和娱乐时尚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严重,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
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非常普遍。

一项调查显示,近70%的大学生存在网络成瘾问题。

这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长时间使用网络,导致学业下降、
社交能力减弱、身体健康受损等问题。

网络成瘾与个人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问题、
自卑心理等,这些心理问题容易导致他们借助网络来逃避和缓解压力。

孤独感也是大学生
网瘾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学生在异乡求学,离开家人和朋友,往往感到孤独,网络成为他
们的一个安慰和陪伴。

社会和家庭环境也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社交媒体的普及以及大家
对互联网的依赖,使得大学生很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

在家庭方面,缺乏父母的监管和教育,也是造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大学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
网络教育,帮助他们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并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法。

家庭要重视对大学生
网络使用的监管,制定合理的使用规定,并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

学校和社会也要提
供更多的娱乐和社交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减少他们对网络的依赖。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虽然普遍存在,但是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和改善环境来解决。

只有
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平衡网络与现实生活,才能避免网络成瘾对他们产生的负面影响。

浅议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浅议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浅议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已成为现代公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网络在给人们工作、学习、娱乐等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新的成瘾对象。

到2007年12月,我国网民数己经达到2.1亿人,其中大学生就约占35%,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就被网络成瘾所袭击,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防治,对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高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网络成瘾的内涵及危害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导致网络使用者出现明显的社会和心理功能损害。

其中,社会功能损害是指个体由于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网络中,而减少了和周围人的接触,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交往的技能变差心理功能损害是指网络使用者常常表现出低自尊、意志消沉、精神不振等心理状态。

网络成瘾与人们熟知的赌博、酗酒、吸毒是极其类似的存在着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

网络成瘾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体质健康的危害和心理健康的危害两大方面。

前者主要表现为在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等。

后者主要表现为:焦虑,忧郁,人际关系淡漠,情绪波动,烦躁不安,严重者会出现自残、自杀等现象。

2.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2.1 网络自身充满诱惑网络具有的以下几个特点易于使人产生依赖:一是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具有的全方位互动、空间虚幻等特点,宛如一个集信息、知识、娱乐为一体的数字化迷宫,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二是网络世界具有隐匿性和虚拟性,人们可以在网络中隐藏自己的身份,畅所欲言,尽情宣泄,可以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寻找暂时的解脱和慰藉;三是网络快捷方便,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网上聊天等。

自我控制力差的人,尤其是求知欲望强烈、追求开放与自由、渴望表达宣泄的大学生,极为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以致于网络成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探索发表时间:2010-05-13T16:24:09.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6期供稿作者:赵婧1 徐勇2 葛玲3[导读]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选取了可能与网络成瘾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综合探讨其影响因素。

赵婧1 徐勇2 葛玲31山西医科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山西太原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山西太原 0300013山西职工医学院山西太原 030012【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6-0061-03【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

方法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YDQ)作为诊断工具将800名大学生分为网络成瘾组和非成瘾组。

应用自编背景信息调查表、自尊量表(SE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其进行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

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寻找影响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

结果性别、年级、家庭适应性、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交孤立、问题解决、自责、幻想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结论网络成瘾是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预防和治疗需要立完整的心理干预体系,有机结合多种干预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社会心理因素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是指在无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人才资源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发展直接关乎到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动力。

目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凸显,有报道显示在校大学生正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1]。

因网络沉迷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学习成绩下降、荒废学业、心理和行为异常等现象日渐被重视,并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就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但可以看出网络成瘾是一个多因一果的复杂变量,其影响因素错综复杂。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选取了可能与网络成瘾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综合探讨其影响因素。

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山西医科大学和山西职工医学院两所学校大二、大三学生及研究生876名,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800份,有效回收率为91.3%。

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YDQ)作为诊断工具,将得分大于等于5的学生81名,作为成瘾组(IAD),其余719名大学生作为非成瘾组(非IAD)。

1.2评价工具网络成瘾的评价: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YDQ)》, YDQ是Young根据DSM-IV中病理性赌博的10项标准确定的互联网成瘾的8项标准,符合其中5项就可以诊断为网络成瘾[2]。

台湾陈淑惠教授的中文网络成瘾诊断量表(CIAS)。

CIAS包含如下5个因素:强迫性上网行为,戒断行为与退瘾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时间管理问题,人际及健康问题,前三个是网络成瘾的核心症状,后两个是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共26个题项,是一种四级自评量表。

总分代表个人网络成瘾的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网络成瘾倾向越高。

此量表不具诊断意义,将其作为网络成瘾各分症状的改善情况参考。

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999年再测信度为0.83,2000年测得各因素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70与0.82之间,全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3]。

自尊的评估:使用《自尊量表(SES)》,共10个题目,4级评分,用以评估个体自尊水平[4]。

家庭关系的评估:使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是由Olson等人1982年编制的。

该量表为自评量表,包括两个分量表,共有30个项目,每个项目的答案分为五个等级。

主要评价两方面的家庭功能:(1)亲密度(Cohesion),即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2)适应性(Adaptability),即家庭体系随家庭处境和家庭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而相应改变的能力[5]。

孤独感的评估:使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属多维量表,是为区分R.S,Weiss(1973)提出的孤独四种类型所设计的,这四种类型是:情绪与社交孤立(状况),情绪与社交孤独(感受)。

ESLI包含15对描述,每对中左侧描述孤立(“现在我的生活如何”),右侧描述孤独(“现在我对生活感受如何”)。

每个陈述都有四级评分:偶尔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通常如此。

情绪孤立与孤独由前八对条目评定,社交孤立与孤独由后七对条目评定[4]。

四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分别为:0.83、0.80、0.86、0.82,两周后孤立与孤独两大类总分的重测信度系数均为0.80。

社会支持的评估:使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用于测量个体社会关系的3个维度共10个条目:有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分量表,总得分和各分量表得分越高,说明社会支持程度越好。

该量表重测信度为0.92, 各条目的一致性在0.89~0.94之间, 适合我国人群使用[4]。

应付方式评估:使用肖水源编制《应对方式问卷(DSQ)》,共62个题目, 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回避、合理化六个因子,用以评估作为个体应对外界应激的方式类型。

六个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62、0.69、0.72、0.67、0.72(P<0.01)[4]。

1.3统计分析所有调查数据录入SPSS13.0,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成瘾组与非成瘾组的人口学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

2 结果2.1 成瘾率本研究使用YDQ在800份有效问卷中筛选出网络成瘾者81例,成瘾比率为10.1%。

2.2 单因素Logistic回归2.3 网络成瘾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根据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并结合专业知识,选取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3 讨论本研究使用YDQ在800份有效问卷中筛选出网络成瘾者81例,成瘾比率为10.1%。

这一数字与之前报道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在10%左右相符[5],进一步表明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选取了可能与网络成瘾相关的因素进行研究调查,旨在探索其社会心理因素。

既往研究者们认为网络成瘾是在一定的人格特质下,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6]: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网络成瘾可能与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和不愉快的童年经历有关;行为主义认为网络成瘾是强化的结果:在成瘾初期,操纵游戏级别上升、得到奖励和精神上不断胜利的正性情绪体验和攻击本能的满足称为阳性强化因素成为网络的吸引力,而利用网络达到应付应激、失败、挫折、精神痛苦和负性情绪、消磨时光则成为阴性强化因素成为网络成瘾的发展和维持因素,同时形成的网络组织、游戏伙伴则构成了社会因素的二级强化;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对于青少年而言父母和同伴的影响尤为重要,同伴的压力和示范作用也是易感成瘾的一种外界因素;人格特质观点认为,性格是成瘾的基础,发生成瘾者,其人格往往有缺陷,称为“成瘾人格”,他们易产生焦虑、紧张、欲望不满足、情感易冲动、自控能力差、缺乏独立性、意志薄弱、好奇、模仿。

根据文献中这些理论所提到的种种成因,我们选取了自尊量表(SE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和应付方式问卷,以收集成瘾大学生在自尊、家庭、孤独和应对方式方面的数据。

本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级、网龄、母亲不良嗜好、生活事件、家庭适应性、社交孤立、问题解决、自责、幻想、社会支持利用度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性别是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网络成瘾群体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一是因为网络游戏往往含有暴力与攻击性,可能与男性的攻击本能强于女性有关;二是网络成瘾与同伴的模仿作用有关,在大学男性群体中,游戏高手甚至比成绩好者更为群体所崇拜。

研究还发现大学生各班级网络成瘾人数在差异显著,即存在“集体成瘾”现象,成瘾者集中分布于某些班级中。

本研究认为,这就是同伴模仿的作用,如果一个班级形成了以“游戏高手”为荣的氛围,则该班成瘾者的人数显著多于平均水平。

因此,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班级形成健康的价值观有助于减弱集体成瘾现象。

同时,年级也是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大一新生成瘾较少,而高年级乃至研究生成瘾较多。

本研究认为一是由于上述“集体成瘾”的同伴模仿作用存在,二是成瘾的发生与学生客观上拥有的课余时间多少有关。

高年级学生课业负担较轻且对大学的新鲜感下降而较少参加各类学校、社团活动,缺少个人规划和定位的大学生容易“无所事事”,感到空虚和无聊,从而选择网络填补时间和情感的空白。

因此,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校园活动和个人规划指导可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

家庭也是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成瘾者的家庭教养方式多为专制型和放纵型,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均低于非成瘾组。

家庭教养方式不合理、家庭关系紧张不和谐可能是青少年成瘾的诱因。

回归结果表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是网络成瘾的保护性因素,即一个家庭的关系越亲密、对突发问题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越强,则发生网络成瘾的几率越少。

长期不当的父母教育方式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7]。

家庭是青少年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青少年在面对种种挑战、压力甚至挫折时,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成为其减轻压力的场所,有助于形成积极的态度应对挑战;相反,不温暖且僵化的家庭不但难以给予孩子帮助和支持,还常常成为青少年压力的来源。

进一步来说,家庭温暖的缺失会让青少年形成强烈的孤独感,而孤独感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之一,网络成瘾者比非成瘾者更容易形成孤独感[8],他们依赖互联网进行情感交流。

综上所述,家庭影响着一个人的应对方式形成和孤独感,同时是社会支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可见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的影响,是大学生网络成瘾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网络成瘾者自尊心偏低,他们普遍对自己现实生活感到不如意,幸福感缺失。

低自尊的人缺少对处理生活事件能力的自信,易采用逃避方式应对;同时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幸福感缺失带来许多不良情绪,将自己全身心投入网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遣这些不良情绪。

应付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中起中介作用。

问题解决、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可减缓应激水平从而有利于健康;而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等消极应对方式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