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剖析

合集下载

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一模语文答案

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一模语文答案

• 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 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 已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 自非废放,安得就此?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 岂可复得耶?当及今为之,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 寝食之外,不治他事。但满此期,根本立矣。此后纵复出从人事, 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 • 又承蒙你告诉我,在这当中你得病不轻,还好将渐渐康复。我们 这些人渐渐衰老了,不能够再像年轻时那样对待自己的身子,应 当赶快采用道书上方士说的办法,加强养身方面的修炼。我被贬 住在这里没有事做,对道书上讲的方法也略微知道了一些。现已 借到本州天庆观三间房子,冬至后就住到里面去,过四十九天才 会出来。假如不是被贬官、遭到放逐,我怎么能这样呢?太虚 (你)将来一旦受到官务的束缚,想求得四十九天的空闲,又哪 里能得到呢?应该趁现在有空闲去做,做时,只要选择平时所谓 简明扼要、容易做到的方法去做就行,日夜修炼,除吃饭睡觉以 外,不做别的事,只要满了这期限,养身的根基就建立了。从此 以后,纵然再出来处理人间的事务,事情办完了,心情又会回到 原来的闲静状态,(修炼神性的事)自然不会废止。
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年 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 1.D • (A扺zhǐ;B拈niān ;C悛quān)
• 2.B • (A项不合逻辑。“增长至5.2%和4%”有误,可 删去“至”;C搭配不当。“成交”与“增长” 不搭配;“成交”可改为“成交量”;D成分残 缺。“并因演唱而得以更广泛传播”中删去 “并”,前面缺少主语,应补上“昆曲”。)
下阕:主要抒情,以景寄情。鸳鸯和鹭鸟在成双成对的逗趣间快 步归巢,初秋傍晚的微凉让成群的野鸭倍感舒爽,他们哪里知道 我内心的忧伤啊,正乘兴嬉闹。野鸭啊,麻烦你为我去问问西湖, 不知那绿杨掩映的湖畔,有我结庐相伴的地方没?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什么是龙,确乎是一个谜。

龙像马,所以马往往被呼为龙。

《月令》“驾苍龙”,《周礼·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皆其例。

龙有时又像狗。

《后汉书·孔僖传》“画龙不成反类狗”,所以狗也被呼为龙。

此外还有一种有鳞的龙像鱼,一种有翼的又像鸟,一种有角的又像鹿。

至于与龙最容易相混的各种爬虫类的生物,更不必列举了。

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古埃及是一个最显著的例。

在我们历史上,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龟蛇二兽,也是一个好例。

不同的是,这些是几个图腾单位并存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而龙则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罢了。

前者可称为混合式的图腾,后者化合式的图腾。

部落既总是强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它的基本的中心单位,同样的在化合式的图腾中,也必然是以一种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附加部分。

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

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蛇,可见龙的基调还是蛇。

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

这种蛇的名字便叫作“龙”。

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Klan)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它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上所知道的龙了。

南京、盐城2014一模语文讲评(含作文详细分析)

南京、盐城2014一模语文讲评(含作文详细分析)

• A. 府邸(dǐ) 舐犊情深(shì) 而谈(dǐ)
砥砺(dǐ) 扺掌
• B.觇视(chān) 拈轻怕重(zhān) 粘贴(zhān) 玷辱名声(diàn)
• C.疏浚(jūn) 怙恶不悛(jūn) 唆使(suō)

月如梭(suō)
• D.瞻仰(zhān) 飞檐走壁(yán)) 蟾宫折桂(chán)

轼启:五月末,舍弟来,• 得手书,劳问甚厚。比日
苏轼启:五月底,我弟弟来到这里, (从他手中)得到你写给我的信, (你)慰问的情谊十分深厚。近来天
履兹初寒,起居何如?
气进入初寒季节,你生活得怎么样?

轼寓居粗遣。但舍弟

我寄居在这里,大体上还过得去。
但我弟弟刚到筠州,就失去了一个女
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 儿,而我的一位老奶妈也去世了。悼
(1)“冰壶”在词中比喻什么?这个词语让你想起了王昌龄的哪 一句诗?(2分)
(1)“冰壶”比喻美好品德、纯真友情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分建议:2分。每问1分。
8
(2)“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渲染了什么 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
• 渲染了凄清、空寂的氛围。写出了词人与朋友分 别后孤寂失落、依依不舍之情。
• 评分建议:4分。每问2分。
(3)“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 结茅无”写法精妙,请作简要分析。(4分)
运用拟人(或想象)手法,寄语王叔济),问能
不能在西湖边结茅而居,表达了自己对友人感情之
深(或追随友人的愿望)。构思精巧独特,给人清
新婉丽、余韵未尽之感。
9
评分建议:4分。手法1分,内容分析1分,情感2分。
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 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

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6346

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6346

南京市、盐城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什么是龙,确乎是一个谜。

龙像马,所以马往往被呼为龙。

《月令》“驾苍龙”,《周礼·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皆其例。

龙有时又像狗。

《后汉书·孔僖传》“画龙不成反类狗”,所以狗也被呼为龙。

此外还有一种有鳞的龙像鱼,一种有翼的又像鸟,一种有角的又像鹿。

至于与龙最容易相混的各种爬虫类的生物,更不必列举了。

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古埃及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

在我们历史上,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龟蛇二兽,也是一个好例。

不同的是,这些是几个图腾单位并存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而龙则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罢了。

前者可称为混合式的图腾,后者化合式的图腾。

部落既总是强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它的基本的中心单位,同样的在化合式的图腾中,也必然是以一种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附加部分。

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

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蛇,可见龙的基调还是蛇。

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什么是龙,确乎是一个谜。

龙像马,所以马往往被呼为龙。

《月令》“驾苍龙”,《周礼·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皆其例。

龙有时又像狗。

《后汉书·孔僖传》“画龙不成反类狗”,所以狗也被呼为龙。

此外还有一种有鳞的龙像鱼,一种有翼的又像鸟,一种有角的又像鹿。

至于与龙最容易相混的各种爬虫类的生物,更不必列举了。

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古埃及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

在我们历史上,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龟蛇二兽,也是一个好例。

不同的是,这些是几个图腾单位并存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而龙则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罢了。

前者可称为混合式的图腾,后者化合式的图腾。

部落既总是强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它的基本的中心单位,同样的在化合式的图腾中,也必然是以一种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附加部分。

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

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蛇,可见龙的基调还是蛇。

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

这种蛇的名字便叫作“龙”。

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Klan)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时间的隐喻傅菲①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

群山如一锅沸水,暂时不再潽射,水花凝结成了低矮的山冈。

龙门山像一把圈椅,新叶村堰卧其中。

②在新叶村,我有长久的恍惚:夏日蒸腾般的晕眩、古老巷弄幽深的迷失、池塘倒映出来的幻觉、旧年屋舍散发的阴凉、溪流时断时续的亘古之声、灼日下荷花盛开的夺目光晕——午间酣睡在走廊里的老人,晒在竹圆匾里焦红的辣椒,失去水色又略微卷曲的君子竹叶,剥落了石片的碾盘,千年的水井浮起今晚的淡淡月色——群山在望,苍鹭在茂密的灌木林栖落,指甲花映在门前的空院。

③新叶古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叶氏先祖叶坤从寿昌湖岑畈入赘娘舅夏氏家,繁衍至今,已三十余代。

夏氏人丁不旺,被迫外迁,而叶氏根深叶茂,开枝散叶。

④桃树茂密之处,即村舍。

村舍依半扇形围拢成村落,村落中央有池塘。

塘叫南塘,像一块长满了绿锈的铜镜。

石砌的塘堤爬上了苔藓。

塘口有一片葱油的蔬菜地。

水生万物,千年不息。

翘起的瓦檐,粉白斑驳的砖墙,窄小的房门,高大的池杉,闲散的人影,它们一并收入南塘,像是沉落水底,又像是浮出波面。

南塘成了近似谜语的象征物。

宋朝理学家金仁山在规划叶村时,以“山起西北,水聚东南”的格局,开挖了南塘。

塘一般用于聚水灌溉,洗衣洗菜。

可一座八百年的池塘,更像一座时间的钟塔。

它会照见什么呢?年年日日,人在池塘的水影里更替,池边的人最终随星辰落入塘里。

钟声会虚化,消失在风里。

池塘边站久了,眼球里浮现各色人物,说不清楚他们是谁。

2014届盐城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2014届盐城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盐城一模语文(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13.3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项是(3分)()A.简练紧箍咒波光粼粼温良恭俭让B. 朝廷恶作剧浆声灯影冰炭不同炉C. 彗星姣姣者催人泪下兄弟阋于墙D. 悔约闭门羹变幻莫测疾风知劲草2.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季羡林先生在《八十述怀》中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

岂非________!我服从任何人的调遣与指挥。

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

然而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

我不甘心成为________,我必须干点事情。

两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

”季老的话让读者感觉到他文章的语言没有八十岁的________,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

A.出人意料行尸走肉老气横秋B. 咄咄怪事酒囊饭袋老态龙钟C. 咄咄怪事行尸走肉老气横秋D. 出人意料酒囊饭袋老态龙钟3. 下面是描写春天的一段文字,请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话,表现“人”的神态和感受。

要求:语言生动形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

(4分)春天,大地从冬寒里苏醒复活过来,被人们砍割过陈旧了的草木茬上,又野性茁壮地抽出了嫩芽。

不用人工修培,它们就在风吹雨浇和阳光的抚照下,生长起来。

这时,遍野是望不到边的绿海,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种种野花卉,一阵潮润的微风吹来,那浓郁的花粉青草气息,直向人心里钻。

无论谁,________________。

(选自冯德英《苦菜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顾炎武是清代著名思想家、爱国学者。

南京、盐城2014一模语文作文

南京、盐城2014一模语文作文

【点评】
• 作者熟悉微博,这为写作打下了厚实的生活基础 。写作过程中,作者思路开阔,能够借助于他人 的话语,探究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与其他作者 不同的是,他把“行动的目标”缩小了许多,这 样瞄准目标的力度和准确性更大,所以文章也就 显得很有味道,值得品读。 • 深刻的思考,为本文增加了分值。就某种程度而 言,思考的深度与力度,是高考作文脱颖而出的 关键。三思而立意,三思而择材,三思而定纲。
• 抓关键词句:
• 1.攀登雪峰,逃离城市。 • ①自然是人类精神的栖居地。 • ②“逃离”只是一个借口。
• 2.一路攀登,一路直播。 • ①分享美,是一种快乐。 • ②一旦沦为喧嚣生活的奴隶,心灵便难以得到安宁。
• 3.置身山顶,风光无限。 • ①美常存于“高处”。 • ②登高方能见美。
• 4.不去赏景,低头看手机。 • ①精神不解放,灵魂难自由。 • ②没有获得宁静的能力,也会错失宁静的生活。

这个结论用在当今真是再适合不过了。微博 微信把人划进不同的圈子里,痴迷于此的人连过 马路都忙着刷屏,人和人天南海北的聊着,不顾 一切地对着屏幕笑着,哭着,不过没有关系,不 会有人在意,因为大家也都沉浸在自己的城市圈 里。 • 公共传媒的泛滥仅仅是城市包围圈的一个组 成部分,在光怪陆离的世界中,人们经历了惶惑 、好奇、狂喜最终深深沉醉无法自拔。是的,认 识群居动物,已经无法活在缺少人声的地方了。 虽然人们似乎感觉到了这是不妙的,想要“逃离 城市”,但心灵早已被城市束缚了,人并没有从 根本上逃脱。【人并没有从根本上逃脱,说得好 。】
• 由果溯因:
• • • • • • • ①被喧嚣的世界裹挟,心灵难以真正宁静。 更重要的是宁静内心的回归,而非仅仅外部环境的回归。 ②自然不是逃避心灵喧嚣的圣地,心远地自偏。 自然不是治疗心灵狂躁的万能药。 ③科技(现代文明)已经对人类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 过程(结果)与初衷的背离。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2014年高三诊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9分)1.(3分)D2.(3分)C3.(3分)A 二、(36分) (一) 7.(10分) (1)(5分)刚刚过了十天,就被召为吏部职。

他把张居正所排斥的旧臣全部召回,安排在九卿各部中。

译出大意3分;“甫”“引”2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 译出大意3分;“雪”“罪”2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 雪中早绽的梅花、高树营巢的喜鹊、映明寒草的斜月。

突出了春未到而万物已萌动的特点。

答出画面的,给3分;答出特点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9. (6分) “莫厌醉金杯”的原因是“别离多,欢会少”和“少年看却老”。

少年转眼便将青春不再,更哪堪故友天涯,离多会少,所以说“相逢莫厌醉金杯”,含蓄地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和对易逝年华的珍惜、留恋。

答出原因的给3分;能作出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三) (6分) 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衣冠简朴古风存 拄杖无时夜叩门 (3)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25分) 11.(25分) 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

(2)(6分) ①通过对原始丛林的描写,营造出作品沉寂压抑的氛围,与后文“炽热的沉寂”形成对比;②通过原始丛林的昏暗寂静,渲染出紧张的气氛,表现出拉齐奥后悔恐惧的心理;③通过环境的描写,制造故事悬念,为后文揭示事情真相埋下伏笔。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①演唱出色:歌声美妙,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善于对观众的反应作出判断,赋予歌声以令人感动的生命,深得观众的敬重;②诚信守诺:应诺后,即能全身心去完成,即使因事情离奇而愤怒、后悔、恐惧;③追求卓越:敢于战胜胆怯和迟疑,超越自我,用最好的声音举办音乐会。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4)(8分) ①从情节设置上看,写音乐会的精彩神秘,充满悬念,写音乐会真相交代原因,使得简单的情节充满变化,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②从叙事结构上看,以拉齐奥的音乐会作为明线在读者前正面展开,以经理人西茂筹办音乐会为暗线在幕后展开,明暗线同时发展,在结尾处交织在一起,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③从形象塑造上看,主体部分的音乐会与结尾部分音乐会的真相互为衬托,丰满了人物的个性,映现了人物美好的心灵;④从艺术表现上看,写音乐会层层铺垫,写音乐会的真相出人意料,但却因前面的铺垫而在情理之中,丰富了读者的想象,令人回味。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 2024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 2024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①《论语·学而》中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此为起点,书中相继提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等观点。

如果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审视会发现,《论语》围绕自我了解与自我实现等问题,进行了关于自我认同的一系列建构。

②《论语》中认为不怨恨是面对负面评价时的正确态度。

《论语·学而》中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因他人的不了解而怨恨,这可以看作是孔子面临认同危机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

孔子真正受到无限的敬仰和尊崇是从汉代开始,而在其所处的春秋时期,孔子也会遭遇负面评价。

如《论语·子罕》中记载:“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该评价颇有讽刺意味,博学与一无所成的鲜明对比,几乎要让人对孔子的博学都有所质疑,而孔子面对质疑真正做到了“不愠”。

③同时,孔子并不一味屈从他人的评价。

如《论语·八佾》中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孔子当时已经以知礼而闻名乡里,但他入太庙助祭时却凡事都要问清楚,因而便有人质疑他不知礼。

对此,孔子并未急于辩解自己是否知礼,而是从礼的内涵出发来回应对方:凡事都问仔细才真正符合礼的要求。

这样,对方的质疑便不攻自破。

④当面临认同危机时,孔子在态度上展现出的君子之风,从根本上源自思维上“内自省” 的归因方式。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

心理学家韦纳将行为结果的归因分为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

内部归因着重从个体自身寻找行为或结果成败的原因。

当面对认同危机时,孔子所采取的是内部归因的思维方式。

《论语·宪问》中写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卫灵公》中也有相似的阐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2024年南京市-盐城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联考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南京市-盐城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联考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南京市-盐城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联考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什么是龙,确乎是一个谜。

龙像马,所以马往往被呼为龙。

《月令》“驾苍龙”,《周礼·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皆其例。

龙有时又像狗。

《后汉书·孔僖传》“画龙不成反类狗”,所以狗也被呼为龙。

此外还有一种有鳞的龙像鱼,一种有翼的又像鸟,一种有角的又像鹿。

至于与龙最容易相混的各种爬虫类的生物,更不必列举了。

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古埃及是一个最显著的例。

在我们历史上,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龟蛇二兽,也是一个好例。

不同的是,这些是几个图腾单位并存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而龙则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罢了。

前者可称为混合式的图腾,后者化合式的图腾。

部落既总是强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它的基本的中心单位,同样的在化合式的图腾中,也必然是以一种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附加部分。

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

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蛇,可见龙的基调还是蛇。

江苏省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专家卷 语文(1)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专家卷 语文(1) Word版含答案

2014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之一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

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

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的指定位置。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喟叹/ 盱眙/ B.///C.茁壮/相形见绌? 造诣/自怨自艾? 劲旅/疾风劲草 D.机杼/毁家纾难? 折本/退避三舍? 威吓/杀鸡吓猴 D: zhu/shu she/she he/xia(A:dī/tí kuì xū; B:bāo/bō ài/yì bào/pù bó;C: zhúo/chùyìjì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云南彝良地区,震后出现强降雨,引发泥石流,附近省市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前往灾区抢救。

B.中秋、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客流量大增,服务部门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服务环境和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批评学生先要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否则批评过头或无端发泄愤怒,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或偶有小错的人受到伤害。

D.经过网友推荐和专家评定,佳木斯市十九中语文教师张丽莉被评为“十大教书育人楷模”,成为大家公认的最美女教师。

D(A成分残缺或偷换主语,在“救援人员”前加上“派遣”;B搭配不当,在“快乐”前加上“提供”;C句式杂糅,删去“对”,将“造成”改为“使”或把“受到”改为“的”) 3.请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雕匠一段话的深刻含意。

(4分) 有两段树根,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神,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猴。

于是两段树根有了不同的命运:一段被人供奉膜拜,一段成了人的玩物。

被雕成猴的树根埋怨雕匠说:“我们同是树根,命运却如此截然不同,都是因为你,我们的命运都是你一手雕刻而成的啊!” “我哪有这等本事,去雕刻别人的命运!”雕匠缓缓说道:“其实,从土里出来的时候,你们一个长得像神,一个长得像猴,我只是按你们的形状略加雕刻而已。

【VIP专享】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江苏省盐城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VIP专享】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江苏省盐城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盐城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倨傲笑容可掬矩形白驹过隙B. 凋敝纵横捭阖裨益劈山开路C. 垮塌胯下之辱挎包纨绔膏粱D. 匍匐风尘仆仆蒲草璞玉浑金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可以说,各省区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公共文化资源日趋丰裕,源自中国艺术节的推动是一个重要原因。

B. 如果思索一下孔子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就发现,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在过去2500多年里的变化非常之小。

C. 目前我国的手机用户已接近10亿,近年来,有关手机辐射的危害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许多相关新闻见诸于媒体。

D. 图书过度包装不仅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外,而且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

3. 以平实的语言表述画线句子所包含的作者的创作思想。

不超过20个字。

(4分)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谈到剧本创作时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

”▲▲204.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央视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题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开播后,反响强烈。

大会参赛者为初中生,成人体验团也同步听写。

但成人体验团听写“熨帖”的正确率仅为10%,听写“癞蛤蟆”的正确率也只有30%。

一些成年观众随节目自我检测,结果很“汗颜”。

大会导演组透露,第一份预测题测试大学毕业5年后的成人,正确率为40%;测试初二学生,正确率达80%。

(1)根据材料中的数据,你得出什么结论?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不超过20字。

(2分)▲▲20(2)根据材料中有关内容,概括“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举办的宗旨。

(3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惟公字天球,姓程氏。

公性方重,寡言笑,凡所处画,常先虑谨备,所以条目巨细甚悉,至临事简严,僚吏莫能窥其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语文I试题(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府邸(dǐ) 舐犊情深(shì) 砥砺(dǐ) 抵掌而谈(dǐ)B.觇视(chān) 玷辱名声(diàn) 粘贴(zhān) 拈轻怕重(zhān)C.疏浚(jùn) 怙恶不悛(jùn) 唆使(suō) 日月如梭(suō)D.瞻仰(zhān) 飞檐走壁(yán) 赡养(shàn) 蟾富折桂(chán)1.D(A扺zhǐ;B拈niān ;C悛quān)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2013年国庆节,全国各旅游最区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至5.2%和4%;但集中出游人满为患,景区不堪重负,引发国人对假期安排的讨论。

B.“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结果显示,国民人均阅读量明显不足,图书行业在出版和消费方面,盛现出不对称发展态势。

C.今年上半年艺术品春季拍卖成交略有增长,市场开始回暖,意味着国内艺术品市场已经走出去年的低谷,预计秋季拍卖形势更好。

D.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魅力在丁舞台表演,在于独特而美妙的唱腔和优雅而宛转的演唱,并因演唱而得以更广泛传播。

2.B(A项不合逻辑。

“增长至5.2%和4%”有误,可删去“至”;C搭配不当。

“成交”与“增长”不搭配;“成交”可改为“成交量”;D成分残缺。

“并因演唱而得以更广泛传播”中删去“并”,前面缺少主语,应补上“昆曲”。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抓住主要信息,为“播客”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35个字)(4分)播客的英文名称为Podcast,我们将播客简单地视为个人的网络广播。

播客作者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其录制的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上,通过专门软件与便携播放器实现播放,从而与广大网友分享。

网友不必实时接收,也不必端坐电脑前,可将节目下载到自己的播放器中,随时随地收听收看,自由地享受。

(播客是)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供分享的个人网络广播。

评分建议:4分。

符合下定义要求给1分;“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供分享”“个人网络广播”三个要点各1分。

字数超过减1分。

4.品味句子,按要求答题。

(5分)我的昼间之花,落下它那被遗忘的花瓣。

在黄昏中,这花成熟为一颗记忆的金果。

(选自泰戈尔诗集(《飞鸟集》)(1)川平实的语言表述这句诗的含意。

不超过20个字。

(4分)《▲》(1)记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或:人生美好的往事,都会成为珍贵的回忆。

评分建议:4分。

意思正确2分,语言平实2分。

(2)《朝花夕拾》(1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答秦太虚书苏轼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

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轼寓居粗遣。

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

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

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

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

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

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

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

已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

自非废放,安得就此?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当及今为之,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

但满此期,根本立矣。

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

·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

太虚未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

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盗贼等数篇,但似此得数十首,皆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

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

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

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

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

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

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

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

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馔,喜作会。

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既济矣乎!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

岁晚苦寒,惟万万自重。

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不罪!不宣,轼再拜。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章精华》,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悼念未衰,又得乡信信:消息B.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喻:开导C.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度:估量D.吾事岂不既济矣乎济:成功B(喻:告诉,使知道)6.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苏轼达观、开朗人生态度的一项是(3分)①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②自非废放,安得就此③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④至时别作经画⑤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⑥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A.①⑤⑥B.②③⑥C.①③④D.②④⑤D(①写苏轼的身体状况;③设想太虚修炼后的情景;⑥想象秦太虚看到信后的情态)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苏轼谪居黄州后写给秦太虚的一封回信,信中真切记述了自己这段时期内的生活情形与精神状态,给人以亲切之感。

B.苏轼到道观借了三间房,准备闭门静修四十九天,用道家的方法静心养生,并让秦太虚也注意修炼身性,对其关心备至。

C.苏轼十分赏识秦太虚的才华,劝导他努力去写见识高超、有实用价值的文章,不必舍本逐末追求仕途的发展,感情极深厚。

D.在黄州时,苏轼虽然经济拮据,生活俭朴,但他并不显得消沉,而是随遇而安,时常寄情山水,交友游乐,充满生活情趣。

C(“不必舍本逐末追求仕途的发展”与原文“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文意不符。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4分)译句:____ ▲▲(2)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

(3分)译句:____ ▲▲(3)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

(3分)译句:____ ▲▲(1)太虚(你)将来一旦受到官务的束缚,想求得四十九天的空闲,又哪里能得到呢?评分建议:4分。

“一”“为……所縻”、反问语气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你)寄给我看的诗文,都高超美妙到极点,娓娓道来而有一种逼人的力量。

评分建议:3分。

“示”“胜绝”“娓娓焉来逼人”各1分。

(3)刚到黄州,薪俸已经断绝,(家中)人口却没有减少,我心里对这件事十分担忧。

评分建议:3分。

“廪入”“私甚忧之”各1分,句意通顺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临江仙送王叔济(宋)张元干玉立清标消晚暑,胸中一段冰壶。

画船归去醉歌珠。

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

鸳鹭行间催阔步,秋来乘兴凫趋。

烦君为我问西湖。

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

(1)“冰壶”二字让你想起了王昌龄的哪一句诗?“冰壶”在词中比喻什么?(2分)▲▲(2)“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 分)▲▲(3)“烦君为我问西湖。

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写法精妙,试作简要分析。

(4分)▲▲(1)一片冰心在玉壶纯洁美好的情致(或:高洁清廉的情操)评分建议:2分。

每句1分。

(2)渲染友人离去后凄清、空寂的氛围;表达了对朋友依依不舍和自己孤寂失落之情。

评分建议:4分。

每句2分。

(3)运用比拟、设问的修辞手法。

作者不明说自己对友人感情之深,而是嘱咐相“问”西湖,巧妙传递流露。

构思精巧独特,给人清新婉丽、余韵未尽之感。

评分建议:4分。

手法1分;分析3分,第一句2分,第2句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1)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2)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官赋》)(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韩愈《师说》)(4)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5) ▲,举匏尊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6)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大直若屈,▲,大辩若讷。

(《老子》)(8) ▲,收之桑榆。

(范晔《后汉书》)(1)浑欲不胜簪(2)奈何取之尽锱铢(3)君子不齿(4)水落而石出者(5)驾一叶之扁舟(6)寻常巷陌(7)大巧若拙(8)失之东隅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子孙万代汪曾祺傅玉涛是“写字”的。

“写字”就是给剧场写海报,给戏班抄本子。

他有个癖好,爱收藏小文物。

他有一面葡萄海马镜,一个“长乐未央”瓦当,一块藕粉地鸡血石章,一块“都灵坑”田黄……这些小文物大都是花不多的钱从剧团打小鼓的小赵手里买的。

一天,小赵拿了一对核桃,请傅玉涛看看。

傅玉涛接过来一看,用手掂了掂两颗核桃,说:“哎呀,这可是好东西!两颗核桃的大小、分量、形状,完全一样,是天生的一对。

这是‘子孙万代’呀!”“什么叫‘子孙万代’?”“你看,这核桃的疙瘩都是一个一个小葫芦。

这就叫‘子孙万代’。

这是真的‘子孙万代’。

”、“子孙万代’还有真假之分?”“真的葫芦是生成的,假‘子孙万代’动过刀,有的葫芦是刻出来的。

这对核桃可够年份了。

大概已经经过两代人的手。

没有个几十年,揉不出这样。

你看看这颜色:红里透紫,紫里透红,晶莹发亮,乍一看,像是外面有一层水。

这种色,是人的血气透进核桃所形成。

好东西!好东西!——让给我吧!”“傅先生喜欢,拿去玩吧。

”“那,这么着吧,我给两块钱,算是占了你的大便宜了。

”傅玉涛对这一对核桃真是爱如性命,他做了两个平绒小口袋,把两颗核桃分别苤在里面,随身带着。

一有空,就取出来看看,轻轻地揉两下,不多揉。

这对核桃正是好时候,再多揉,就揉过了,那些小葫芦就会圆了,模糊了。

文化大革命。

红卫兵到傅玉涛家来破四旧,把他的小文物装进一个麻袋,呼啸而去。

四人帮垮台。

傅玉涛不再收藏文物,但是他还是爱逛地摊,逛古玩店。

有时他想也许能遇到这对核桃。

随即觉得这想法很可笑。

十年浩劫,多少重要文物都毁了,这对核桃还能存在人间么?一天,他经过缸瓦市一个小古玩店,进去看了看。

一看,他的眼睛亮了:他的那对核桃!核桃放在一个玛瑙碟子里。

他掏出放大镜,隔着橱柜的玻璃细细地看看:没错!这对核桃他看的次数太多了,核桃上有多少个小葫芦他都数得出来。

他问售货员:“这对核桃是什么人卖的?”“保密。

”“原先核桃有两个平绒小口袋装着的。

”“有。

扔了。

你怎么知道?”“小口袋是我缝的。

”“?”傅玉涛看了看标价:外汇券250。

这时进来了一个老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