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中南五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江西高三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江西高三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中,文房用具亦是其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
而砚则因其具有“坚固,传万世而不朽,留千古而永存”,在文房四宝中有以砚为首的美誉。
砚台是我国特有的文书工具,它融绘画、雕刻、书法、篆刻等各种艺术于一体,是一种综合艺术品,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几千年的古老文明史上,对我国民族的延续和灿烂文化的传播、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宋代是砚业蓬勃发展的时期。
宋代有重文轻武的风尚,士大夫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文人在书写之余,讲究用具品位,对案头摆设之砚,开始追求美的精神享受。
他们志趣高雅,体现在砚台中即表现为讲求砚之品格,追求砚之境界。
在制砚上,他们考究其文化内涵,在继承传统的精致外,将“文人画”的理念引入砚的制作中,将绘画、书法、诗词、金石等艺术融入其中,创作出了“文人砚”。
体现了文人的本性喜好,直抒内心情怀。
俗语说:武士爱剑,文人好砚。
历代文墨客都爱砚,收藏砚,常与砚相伴,因而有“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一生最相亲傍。
”一代文豪苏东坡,兼文学家、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于一身,其嗜砚成癖,被砚林传为佳话,“东坡玩砚”也成为绘画创作的传统题材。
米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他非常喜爱鉴赏收藏奇石和砚石,有不少逸闻趣事。
有得砚石砚山“抱眠三日”之说。
还曾以一方歙砚与人换地,后一直怀念失去的宝砚,他写道:“此石不复见,我诗空叹息。
惟有玉蟾蜍,向余频泪滴。
”对歙砚的钟情可见一斑。
在清代文人余怀所著的《砚林》载:“宋徽宗命米元章书大屏风,顾左右取笔砚,徽宗指御案端砚,使就用之。
书毕,即捧砚跪请曰:‘此砚经臣濡染,不堪复上御。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共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公元2世纪中叶,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早在张骞之前,东西方通道已有雏形。
商周玉器是通过“玉石之路”从新疆和田运来的。
《管子》多次谈到“月氏之玉”,也许就是从这条“走私”路上贩运来的。
张骞之后,丝绸之路才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
先秦时期,玉石之路上的商品往来具有私人贩运性质,贩运的主体可能是西戎民族。
秦穆公称霸西戎,对于东西贸易开拓有一定促进作用。
秦朝及汉初,匈奴几乎垄断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也垄断了通道贸易。
汉武帝凭借祖父几代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果断采取反击匈奴政策,才有张骞的出使。
张骞来到大月氏(今阿富汗),引起他注意的是蜀地的竹制品和纺织品。
当地人告诉他,这些物品是从印度来的。
由此,张骞不经意间就发现了经四川、云南到缅甸而至印度的商贸通道。
张骞第二次出使,携带了更多的物品分送出使诸国,虽不算官方贸易,却促进了西域诸部族和邦国来华。
这些外邦来使,与其说是向风慕义,不如说是为了经贸往来。
继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后,昭宣时代和东汉王朝致力于建立西域地区军事管理体制——西域都护,从而保障了这条贸易通道的畅通。
唐朝设立安西四镇和伊西北庭都护府,对葱岭东西地区的羁縻府州实行了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唐朝的丝绸之路,比之于汉代有了长足发展。
2025届江西省南昌五校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5届江西省南昌五校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熬冬江岸在冬季漫长的一天里,陈奶奶除了做两顿饭,吃两顿饭之外,就是把一窝鸡放出来,给它们喂食。
大雪应该是在半夜时分开始下的,早晨起来的时候,陈奶奶打开大门,站在自家廊檐上,看见黄泥湾宛如一只小小的船,淹没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之中,都分不清哪是房子哪是树了。
从早到晚,她开门望了好几次,大雪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她怕滑倒,便一天也没出门。
这样的天气,即便把鸡放出来,它们也无法去野外觅食,只能龟缩在廊檐上,还会在地上屙一堆堆鸡屎。
)陈奶奶懒得放它们出来。
快到晌午的时候,鸡群在鸡埘里乱扑腾,一只只脑袋都贴在竹编的鸡埘门上,尖嘴从门缝里露出来。
显然,它们已经饿坏了。
她只好把它们放出来,在廊檐上多撒了几把稻谷。
傍晚。
陈奶奶又在廊檐上撒了几把稻谷。
几只鸡应该都吃饱了,鱼贯进入鸡埘。
陈奶奶堵了鸡埘的门,却发现廊檐上还有一-只鸡在啄食。
她咕咕唤了两声,那只鸡非但没有向她走来,反而怯生生地往后退,退几步之后,又笨拙地跳下廊檐,跳到白雪皑皑的院子里。
在白花花的积雪反衬下,院子里亮光光的,她看清楚了,这是一只麻褐色的鸟儿,比她的鸡小了许多。
这个小可怜,恐怕是大雪封山,无处觅食,饿极了,才落到院子里偷食吃。
陈奶奶蹑手蹑脚地进了家,轻轻关上门。
她从门缝里往外看,那只鸟儿又飞到廊檐上,寻觅吃的。
鸡群几乎把地上的稻谷吃光了,鸟儿好不容易才从地缝里啄食一粒两粒被鸡们遗落的稻谷。
她看了一会儿,急忙从谷仓里抓了一把稻谷,轻轻拉开门,将稻谷撒在鸟儿面前。
江西省赣中南五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Word 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注】此词是陈与义在建炎三年(1129)端午节凭吊屈原所作, 这一年,他流寓湖南、湖北一带。戎葵,植物名,又名蜀葵。 8.词的上阕,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9.与苏轼的“一尊还酹江月”相比,本词中词人“试浇桥下水” 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镐必手疏本末以闻,顾遇甚厚。虽晚辈、卑品请益,应答无 倦。
10 / 33
Word 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二)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首诗,完成 8~9 题。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 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 下水,今夕到湘中。
采金铸器的过程,先是用被称为纯铜的红铜。再而加入锡,形 成锡金合金,是为青铜。青铜器可概分为礼器(如鼎彝)、乐器 (如钟铙)、兵器(如戈矛)、车器(如銮轴)、农工器(如刀铲)、杂器 等之类。但有趣的是,所谓礼器,大抵是食器。而这也与其它文 明不同。
禹铸九鼎的“鼎”就是主要的食器。直到现在,闽南语称锅子 仍叫鼎。而鼎却又是政权的象征,争政权就叫做“问鼎”。入朝
9 / 33
Word 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专设职位赐给他,还曾赐诗于他,并在他死后录用其子孙为官 。
D.杜镐品行美好。他久居僻陋之地却能安于清贫,博闻强记 却仍勤学不辍,为人和善易于相处,读书人都很推崇他,敬重他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毕,赐金紫,改直秘阁。会修《太祖实录》,命镐检讨故事, 以备访问。
4 / 33
Word 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C.鼎是一种具有重大的政治及权利意涵的食器,“钟鼎山林, 人各有志”说明鼎的象征义往往跟隐退江湖形成对比,象征富 贵人家生活的奢侈豪华。
江西高三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江西高三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江西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江西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上·双鸭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鲲龙”AG600是一款国产大型灭火及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于2009年6月启动研制。
历经9个寒暑,“鲲龙”AG600,以最大53.5吨起飞重量,成为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并成功陆续完成陆上和水上首飞,被誉为中国新一代特种航空产品代表作。
目前,世界上能研发水陆两栖大飞机的国家,关键的水上起降技术都处于封锁状态。
气水动布局设计,是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独具特色而又十分关键的核心设计。
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本身具有波动性,会对飞机姿态造成扰动,因此产生在陆地上起飞不会出现的问题。
“鲲龙”AG600,机身下半部分是船体,(),保证既能水上起飞又能陆地起飞。
“鲲龙”AG600飞机按照“水陆两栖、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路,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同时,还可兼顾改装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以及为“一带一路”提供海上航行安全保障和紧急支援等任务的需要。
“鲲龙”AG600丰富的功能用途,让它成为的“多面手”。
“鲲龙”AG600,是国产大飞机领域取得的一个重大突破,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深孚众望首屈一指与众不同填补B . 不负众望首屈一指不同凡响弥补C . 不负众望屈指可数与众不同填补D . 深孚众望屈指可数不同凡响弥补(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在机身上部,两个浮筒吊在机翼两侧下方B . 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在机身上部,机翼两侧下方吊有两个浮筒C . 机身上部才像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两个浮筒吊在机翼两侧下方D . 机身上部才像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机翼两侧下方吊有两个浮筒(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同时,还可改装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B . 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同时,还可兼顾改装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C . 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要求的同时,还可改装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D . 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要求的同时,还可兼顾改装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6高二上·潮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小题。
赣中南五校2024年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赣中南五校2024年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近5年来,我国有6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了4%以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目前,我国仍有3000万左右的农村贫困人口,下一阶段的任务仍很艰巨。
要确保实现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准”和“实”上下功夫,确保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
(摘编自曾国安、李伟航《精准扶贫要在“准”和“实”上下功夫》,《经济日报》2018年9月20日)材料二:农业生产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困难,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困难,保证农民的收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调查数据主要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缺资金、货款难。
解决资金缺乏的难题,应该建立一个多渠道、低成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投融资机制,通过财政资金,广泛引导国内外的民间资本参与到农业、农村的发展中来。
二是没有好的品牌,农产品价格上不来。
从品牌发展的角度看,现在中央已经在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名优的品牌能够获得较高的价格,使农民能够收入更多。
江西省赣中南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合考试(期末)语文试卷.pdf

2016届江西省“赣中南五校”第三次联合考试期末试卷 语文试题(解析版)2016/1/21 命题人:刘宇辰 李欣荣 审题人:彭艳香 注意事项 【1】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考试一律在答题卷上作答; 【2】本卷满分155分(实际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为规范考生书写答题习惯,本卷附有5分卷面分,要求答题卷字迹清楚,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4】考试前5分钟考生候考,经监考员扫描后方可进场;考试结束后,考生一律停止作答,监考员把答题卷收回。
第I卷 甲 必考题 附:卷面分(5分)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古人常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用来说明人的品性与作品之间的天然联系。
从作品看人品,从人品观道德,这些环环相扣的事物着实给我们一些启示: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呈现“正相关”。
而正态的人品总能催生饱含深情的作品。
? 饱含深情的作品总是能够引起共鸣。
小时候,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只知道很押韵上口,却不解个中滋味;待到自己远离故土,异地求学工作时,方才深刻地理解余先生对祖国母亲的拳拳怀念之心。
一篇作品如此的饱含深情,能够打劫我们的感情,一方面需要作者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另一方面需要作者有正态的人品,把自己所想所思所经历的人生百态,用最真实的想法刻画出来,这样的作品岂能没有共鸣的读者?? 作品之所以能够饱含深情,说到底,还是作者的品行与作品的风格达成了协调统一。
苏东坡为人率真,为官正直,不惜得罪当时的当朝宰相也要为民请命,仕途不畅不当紧,他把深情全都浸润到诗词里。
不管是豪情万丈豪放词,还是温婉如水的婉约词,全无半点的恶俗,干净到透彻。
林语堂、钱钟书等名家皆是如此,作品如人,人如作品,充分地彰显了人性,人品与作品没有丝毫脱节的迹象。
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文艺作品,更需要这样的文艺人,达到人与作品“浑然天成”的境界。
? 文艺人要和自己和谐相处。
言行一致,这是极具魅力的人格。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赣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B“中国古人的美学和艺术思想是吉光片羽”不对,曲解原文,原文是“挖掘古人艺术哲思的吉光片羽”;“以短篇、散论或只言片语形式留存”也不对,原文是“多以短篇、散论甚至只言片语形式留存”。
2.C(A“更具美学的意义”于文无据。
B内容上应为并列关系。
D“进行对比”不对,原文是“在蔡元培……推介下”和“中国美学叙述借鉴西方学说……”,并未涉及对比)3.C偷换主语,“如今呈现出开放发展的可能性”的主语是“美学和美学思想”。
“但对湿地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有误,根据原文,“从湿地保护的角度出发,后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根据材料四,这种人为的综合种养不是对湿地进行有效保护或管理。
6.①政策保证。
如国家林草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湿地保护相关政策。
②科学指导,有序开发。
用正确理念指导,把握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把保护放在首位,实施保护性修复。
③提供法治保障。
通过建立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为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法治保障。
④加强管理,落实到位。
要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落实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强化湿地资源监测监管。
(每点2分,答到3点即满分)“迫于父亲威严,杰里美不得不顺从了父亲”不对,杰里美不得不顺从父亲的原因还有祖上的规矩。
8.①厌恶。
杰里美非常厌恶狩猎,父亲却要他去,他很抵触。
②恐惧。
杰里美来到捕猎地,“心莫名地抽搐”,显得很害怕。
③无奈。
“在父亲的注视下,他极不情愿地装上子弹”,显得十分无奈。
④痛苦。
“看到父亲捕获的猎物,他的心都在隐隐作痛”,看到飞来的野鸭,他的心“再次痛了起来”,两处都体现了杰里美的痛苦。
⑤沮丧。
未按父亲指令开枪,让父亲失望,“杰里美垂头丧气地握着猎枪”,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沮丧。
⑥欣喜(感动)。
父亲让杰里美放弃射杀野鸭而去拍摄它们,杰里美欣喜万分。
(每点2分,写对3点即满分)9.参考示例:㈠“第一次狩猎”。
理由:①“第一次狩猎”是小说的线索,也是小说主要情节,以此为标题,文章脉络分明,内容紧凑。
江西省五校高三语文联考测试

江西师大附中、鹰潭一中、宜春中学、白鹭洲中学、南昌三中五校联考语文试卷命题人:师大附中周庆阳何筠生(兼统稿)罗时来袁若民熊名甲审题人:鹰潭一中杨晓珍审核苑娜娜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戚.友/跂.望果脯./田父.散.记/霰.弹枪璞.玉/蒲.柳人家B.铺.板/曝.露苗圃./鸭蹼.冠.冕/冠.心病福祉./扺.掌而谈C.商榷./宫阙.笨拙./卓.越撺.掇/往上蹿.攒.射/万头攒.动D.佣.工/雇佣.生肖./枭.雄朴.刀/梁山泊.琐屑./解.甲归田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嗑碰渲泄录像机拾人牙慧纷至踏来B.备至缉拿明信片招聘启示自做自受C.燥热蛰伏钓鱼竿义气用事沧海一粟D.观瞻秸秆元宵节黔驴计穷稗官野史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能看见东西的第二天,我将伴着曙色起床,去看一看那由黑色变成白天的激动人心的奇观。
我将怀着敬畏的心情去观赏那光色的变幻莫测....,正是在这变换中太阳唤醒了大地。
B.如果索福瑞愿意童叟无欺....地公布收视率,周立波肯定是央视最想“做掉”的那个人。
C.想起十几年前,每到国庆节晚上,我们院子里总是十室九空....,原因是大家都去广场看焰火晚会去了。
D.汉奸李某,抗战开始时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靠,公开做了日寇走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听起来似乎简单,可要做到它,就并非一件容易事。
B.截至目前,包括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颁布了旨在减少排放的具体措施,各汽车巨头都明确表示将提升在新技术方面的投入和研发力度。
C.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将于3月8日下午2:30在南昌市广场新华书店举行温艳霞《围屋里的女人》签名售书活动。
届时,除了得到温艳霞现场签名售书外,还将现场演绎《围屋里的女人》的精彩片段。
D.我校校合唱团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合唱团同学的合唱水平迅速提高,终于在2010年全国合唱比赛获得金奖。
江西省赣州一中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赣州一中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监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端午的阳光熊红久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
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
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
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
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
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
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
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
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
江西省赣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答案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C(A“人们都已经无法离开地图”表述有误,原文是指“很多人”;“日常必备的工具”也不一定意味着“无法离开”。
B“危害了国家主权统一”只是“有关部门督促相关企业进行整改”的原因之一。
D“只要……就能……”说法绝对)2.D(最后一段并未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3.A(“更体现在国家的外交往来”理解有误,原文“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外交往来”是选择关系,而非递进关系)4.C(从材料二第一段可知,除了“物质基础”,还有“人才、技术”基础)5.D(从材料三“‘嫦娥五号’”任务将会激发中国太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句可知,俄罗斯塔斯社并非对中国成熟的太空技术进行肯定)6.①《光明日报》侧重报道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发射及选择凌晨发射的原因。
②《人民日报》侧重报道嫦娥五号任务计划实现的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
③《中国日报》侧重报道的是国外媒体对嫦娥五号发射及相关情况进行的报道。
(每点2分)7.B(小说主旨并非“锅魁能改变一个人命运”)8.①乐观面对苦难(逆境)。
如他“每天都把难以下咽的牢饭,干干净净地吃完”,在苦难中保存对未来的希望。
②乐于帮助别人。
在监狱中他照顾和开导黄老师,并用自己的上衣为黄老师换来红糖锅魁,体现了他乐于助人的可贵品质。
③懂得顺应时势。
他认罪态度好,并把帮助别人当做混时的项目,体现了他懂得顺应时势的智慧。
④好学上进。
从借调到省城接待外宾这一情节来看,他一直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爱好,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答对其中3点可给满分;若未从“生活态度”角度作答,如答“聪明”“能干”等性格特点,则不给分)9.①使故事引出自然。
小说开篇提及黄老师给我讲述改变他命运的红糖锅魁的故事,自然引出下面故事内容。
(或“开篇引出红糖锅魁故事,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②使情节发生转折。
黄老师本想自行了断,但为世华给他一个红糖锅魁的行为所感动,最终打消自杀念头,使故事情节出现转折。
③使结局耐人寻味。
小说结局写黄老师在世华灵前摆放红糖锅魁和从此不再吃锅魁,可谓发人深省而又耐人寻味。
江西高三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江西高三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人的姓与名余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
关永礼先生所著的《中国姓氏文化》一书中讲到,许多欧美国家名前姓后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
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
日本则更晚,1876年才颁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改变了此前只有贵族、武士、神职官员才享有姓氏的历史。
而细致考究下来,“姓”的历史要比“氏”更古老。
“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
”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母系血统,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
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嬴、姒、妫、姚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
远古的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
比如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姜嫄因踩了熊的脚印而生了后稷,因此周人以熊为图腾,并姓姬,甲骨文“姬”字的右半部,就是熊的脚印的象形。
而在商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简狄因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鸟为图腾,并姓子,子就是卵或蛋的意思。
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氏”就是来自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他们要对自己率领的群体用某种称号作出区分,这就是氏的来历。
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
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
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人们在交往中互相称名称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
江西高三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江西高三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当“中式教育”遇上英国土壤黄培昭英国广播公司有关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经历的纪录片本周播放了最后一部分,那些接受“中式教育”的英国学生最终在各个科目中得到很好的成绩。
不过,这期间引发的各种争议值得人们再度思考。
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尴尬,实际上是在两个文明和两套社会体系坐标下,不同教育理念、思想、模式等发生碰撞后产生的结果。
英式教育,大体可称之为“快乐教育”,其推崇的观念在于:教育的艺术,是唤醒孩童天生好奇心并在未来满足它的艺术;而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成正比。
笔者曾到英国的一些中小学采访,还参加过家长会,发现学生们笑意盈盈的时候居多,少见眉头紧锁、满脸严肃。
中国乃至东亚的教育,非常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讲究学生的“勤学苦练”。
最常说的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学校都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施教,因而基础教育水平极高。
学生们吸收了丰富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应试技能,这都是英国学生所缺乏的,英国学生的数学等基础学科水平普遍较差,甚至要低于中国一两个年级。
在英国,时常听闻有些学生遇到考试神经紧张,甚至还需要考前心理舒压。
看来,快乐也是有代价的。
不能否认的是,貌似以“玩乐”为主的英式教育,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大有裨益,这也对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后进行学习、科研潜力的爆发进行了铺垫。
笔者发现,英国中小学更注重艺术、文学等课程的设置,而不认为苦练加减乘除等计算技巧很有需求。
支撑这一观念的人认为,在计算机广为普及的今天,已没必要再让人脑来做最基本的运算活动。
相反,艺术、文学能够启迪人的心智,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唤醒他们心中的审美等,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使他们进入大学后,在学习能力与职业竞争力等方面,能够后来居上。
江西省赣州市 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连用四个比喻,并联系生活实际,得出“______,______”的结论,目的在于强调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2)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表达自己思乡又迫切渴望建功立业、有家不得归的复杂矛盾心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3)李白的《蜀道难》中直接写出剑阁高峻、地势险要的诗句是“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2.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不管是叱咤一时的城市主宰者,还是后来青岛“撂地”演出的艺人,他们都是匆匆而过,只剩下雪泥鸿爪....。
②“举火把”是漳浦县传统的民俗活动,在正月十四这天,村民们明火执仗....绕走在大街小巷,增添了无限欢乐。
③他整天脑袋空空、行事自由散漫,干起活来既粗心大意又爱偷奸耍滑,实在是个胼手胝足....的大懒汉。
④和风微拂,风行草偃....,还有那满眼的花团锦簇,在这个温暖的季节,与好友踏青赏花实在是件美事。
⑤某些媒体人,常常迎合低级趣味的社会心理,通过对某些不堪的行径作穷形尽相....的描述与夸大,来谋取利益。
⑥经过数年的杂交试验研宂,在他们不懈的努力和精心的呵护下,终于培育出了硕.大无朋...的佳果。
A. ①③⑥B. ①⑤⑥C. ②⑤⑥D. ③④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明宣德靑花鱼藻纹菱口大碗以2.29亿港元成交,该拍品由一位亚洲藏家夺得,成交价高出1亿港元的预估价不止一倍之多。
B. 民间俗语中的“春捂”就是说,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季节环境处于相对平衡。
C. 澳门特区政府将持续支持中小企业,包括餐饮老店、特色老店的发展,并会根据社会经济和营商环境的改进适时调整管理措施。
D. 广大音年要抵得住困难与挫折,更要经得起考验和诱惑,出忧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赣中南五校2017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质检语文试卷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一律作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3题。
特重饮食的文明以青铜作为主要生产工具之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由此衍生出来的文化被称为青铜文化。
虽苏美等其他古文明也有青铜文化,某些现象甚或早于我国,但我国青铜文化自有特色,饮食即为其中之一。
古人虽然有皇帝“鼎湖龙驭”的故事,似乎皇帝已知铸鼎,但《墨子•耕耘》有云“昔者夏启……采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铸铜的盛行是从夏朝开始的;夏禹铸九鼎之传说尤为世人所重。
但此即应注意:墨子说铸铜时用的语词是采“金”。
中国古代称金就是指铜,而非金银之金。
这便与其它文明迥然不同。
古埃及、古希腊、苏美文化均有大量金银器,唯中国用金极少也较晚,金的雕饰制作要到春秋战国才较发达,在殷周称为吉金的,都是铜。
采金铸器的过程,先是用被称为纯铜的红铜。
再而加入锡,形成锡金合金,是为青铜。
青铜器可概分为礼器(如鼎彝)、乐器(如钟铙)、兵器(如戈矛)、车器(如銮轴)、农工器(如刀铲)、杂器等之类。
但有趣的是,所谓礼器,大抵是食器。
而这也与其它文明不同。
禹铸九鼎的“鼎”就是主要的食器。
直到现在,闽南语称锅子仍叫鼎。
而鼎却又是政权的象征,争政权就叫做“问鼎”。
入朝做官跟宁愿退隐江湖的人相比,则称为“钟鼎山林、人各有志”。
有钱的大户可以用旁的形容词去描述,“鼎食人家”却只能指有政治势力的世家。
鼎这种食器为何竟有如此重大的政治及权力意涵呢?礼器为何又多是食器呢?须知兵器车器农器工器都不可能用为礼器,只有食器可以。
何以食器有此地位?答案不难索解。
《礼记.礼运》早已讲过:“礼之初,始诸饮食”,又说:“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协于分艺。
其居人也曰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婚、丧、祭、射、御、朝聘”。
古人的观念认为:人要生存就需脱离竞争抢夺资源的状况,以”货力辞让”来安排分配之,此即礼之所由起也。
觅食求生是古时最基本的问题,故礼亦起于会餐分食之顷。
由饮食乃有生命;有生命乃能长大成人,而遂有冠有婚有丧;有个人而后亦有群体,群体间乃需有祭射御朝聘等礼以“协于分艺”,才能形成一个彬彬有礼的社会。
这是后世儒者对礼的发展及其内涵之解释。
但亦唯有如此解释,才能说明礼器与食器混同的现象,也才能表征出中国政治学为何会以“养”为内涵的特点。
礼器中鼎、彝、爵、尊、盘、觚均为主要饮食器。
礼这个字,原本也就是酒醴之“豊”。
以豊敬神或敬人即是礼。
此可称为“礼食一如”。
而一个民族也需是如此重视饮食,才会从饮食的角度看待礼的问题,此可称为“特重饮食”。
正因特重饮食,故铜器之中食器之繁,可令人叹为观止。
以酒器来说,酿酒的罍、贮酒的壶、贮酒而备斟的尊、装满以备移送的卣、温酒的斝、斟酒的升、饮酒的觯、可温酒而饮的爵、可烫酒的觚,以至盂、卮、杯、觞等,简直不胜枚举。
其中爵又用为爵位之爵、尊用为尊长之尊、孔子以“觚不觚,觚哉”喻说政治抱负、庄子以“卮言日出”形容自己说话的方式,则明显是饮食事物在思维活动中的延伸。
(摘编子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1.下列关于“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从皇帝“鼎湖龙驭”的故事、《墨子·耕耘》的记载和夏禹铸九鼎的传说中,我们可以中国铸铜的历史由来已久。
B.鼎是青铜器的一种,但它区别于乐器、兵器、车器等其他青铜器,如钟铙、戈矛、銮轴、刀铲、觚都不可用为礼器,但鼎可以。
C.鼎是一种具有重大的政治及权利意涵的食器,“钟鼎山林,人各有志”说明鼎的象征义往往跟隐退江湖形成对比,象征富贵人家生活的奢侈豪华。
D.鼎既是主要的食器,有时政权的象征,这种食器与礼器混同的现象,象征出中国政治学以“养”为内涵的特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青铜文化不独见于中国,但中国的青铜文化独具特色,从饮食的角度看待礼的问题,这还中国青铜文化的特色之一。
B.铸铜的盛行,学术界普遍认为是从夏朝开始的,所以中国用金较少也较晚,金的雕饰制作要到春秋战国才较发达。
C.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有诸多不同,如中国古代以金代铜的指称,又如中国古代礼器大抵就是食器这种有趣的现象。
D.古代采金铸铜需经历从红铜到青铜的过程,礼器、乐器、兵器、车器、农工器、杂器等都可用铜锡合金铸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发端于饮食,有饮食才有生命,如果不能顺应天命,身体力行,顺时而动,彬彬有礼的社会就难以形成。
B.礼一方面起源于古代人不赞同通过竞争抢夺资源,对于财货和人力的分配应当谦逊推让的分配观念,一方面起源于古时最基本的觅食求生问题。
C.“礼”字原本就是古代祭祀用的行礼之器,用礼来敬神或敬人即使礼。
从礼的角度看待饮食,一个民族才会重视饮食。
D.古代酒器种类繁多,有罍、壶、尊、卣、斝、升、觯、爵、觚、盂、卮、杯、觞等,这与古人特重饮食的观念密不可分。
二、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4-6题。
杜镐,字文周,常州无锡人。
幼好学,博贯经史。
兄为法官,尝有子毁父画像,为旁亲所讼,疑其法不能决。
镐曰“僧道毁天尊、佛像,可比也。
”兄甚奇之。
举明经,解褐集贤校理。
江南平,授千乘县主簿。
太宗即位,江左旧儒多荐其能,改国子监丞、崇文院检讨。
会将祀南郊,彗星见,宰相赵普召镐问之。
镐曰:“当祭而日食,犹废;况谪见如此乎?”普言于上,即罢其礼。
翌日,迁著作佐郎,改太子左赞善大夫,赐绯鱼。
太宗观书秘阁,询镐经义,进对称旨,即日改虞部员外郎,加赐金帛。
又问:“西汉赐与悉用黄金,而近代为难得之货,何也?”镐曰:“当是时,佛事未兴,故金价甚贱。
”又尝召问天宝梨园事,敷奏详悉。
再迁驾部员外郎,与朱昂、刘承珪编次馆阁书籍。
事毕,赐金紫,改直秘阁。
会修《太祖实录》,命镐检讨故事,以备访问。
景德初,置龙图阁待制,因以命锡镐,加都官郎中。
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四年,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赐袭衣、金带,班在枢密直学士下。
时特置此职,儒者荣之。
大中祥符中,迁给事中。
三年,迁镐工部侍郎。
上日,赐宴秘阁,上作诗赐之。
六年冬,卒,年七十六。
录其子渥为大理寺丞及三孙官。
镐博闻强记,凡所检阅,必戒书吏云:“某事,某书在某卷、几行。
”覆之,一无差误。
每得异书,多召问之,镐必手疏本末以闻,顾遇甚厚。
虽晚辈、卑品请益,应答无倦。
年逾五十,犹日治经史数十卷,或寓直馆中,四鼓则起诵《春秋》。
所居僻陋,仅庇风雨,处之二十载,不迁徙。
燕居暇日,多挈醪馔以待宾友。
性和易,清素有懿行,士类推重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五》)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B.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C.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D.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5.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经”是汉朝开始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祭祀是儒教礼仪中的重要部分,古代于郊外祭祀天与地,成为郊祀或郊祭,“祀南郊”就是在南郊祭祀。
C.“太宗”是庙号,庙号就是皇帝登基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例如高祖,玄宗,太祖等。
D.“工部”,六部之一,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长官是工部尚书,副职是工部侍郎,下设郎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镐学识广博。
当时律法中没有判罚“子毁父画像”的依据,年幼的杜镐建议比照僧道毁坏天尊像、佛像行为的判罚来处理。
B.杜镐奏对称旨。
出现彗星时太宗问他能不能郊祀,杜镐持否定态度;在秘阁询问他经书的义理,杜镐的回答很称皇帝心意。
C.杜镐深得宠信。
除得到财物赏赐和职位升迁外,皇帝还把专设职位赐给他,还曾赐诗于他,并在他死后录用其子孙为官。
D.杜镐品行美好。
他久居僻陋之地却能安于清贫,博闻强记却仍勤学不辍,为人和善易于相处,读书人都很推崇他,敬重他。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毕,赐金紫,改直秘阁。
会修《太祖实录》,命镐检讨故事,以备访问。
(2)镐必手疏本末以闻,顾遇甚厚。
虽晚辈、卑品请益,应答无倦。
(二)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首诗,完成8~9题。
临江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此词是陈与义在建炎三年(1129)端午节凭吊屈原所作,这一年,他流寓湖南、湖北一带。
戎葵,植物名,又名蜀葵。
8.词的上阕,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9.与苏轼的“一尊还酹江月”相比,本词中词人“试浇桥下水”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钱塘风景优美,柳永在《望海潮》中运用表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不禁感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不免思绪深沉,顿时发出感慨:________________ ,。
乙选做题:(25分)三、文学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背叛余显斌将军派人下山去找粮。
多少天了,我们断了五谷,只有吃皮带,吃草根。
总之,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了,除了石头和树木外。
将军挠着后脑勺说,不行,得弄点粮食,不然的话,咋打仗?王老蔫一听,扶着树干站起来,自告奋勇道,我去。
将军打量了一下他,问道,你去?王老蔫点点头,告诉我们,他熟悉路,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
我给将军眨了下眼,背过王老蔫,悄悄告诉将军,这小子又胆小又怕吃苦,什么时候这么勇敢过?不可信。
将军瞪大眼睛问,啥意思?我叹口气说,打败之后,本来就有些人心不稳。
我绝不是危言耸听,最近一段时间,在敌人的穷追不舍和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有一些软骨头的战士,受不了苦,带着枪悄悄下山,投靠敌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