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案(观察物体~)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利用实物和模型,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学生能体会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物体的特征。
但是,学生的观察往往缺乏目的性和方法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观察。
同时,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容易受到自身经验和思维定势的影响,需要教师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学生能用语言描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和几何图形,体会观察到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发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探究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和分享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用于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一些图片,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体会观察到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学生的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例如,教师可以拿一个正方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说出观察到的形状。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帮助学生辨认常见几何图形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观察物体:帮助学生辨认常见几何图形物体的外形常常是由几何形状组成的,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而言,几何图形的观察和辨认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针对四年级的学生,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在“观察物体”这一章节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辨认常见的几何图形。
下面我们来逐项分析一下这些教案的设计和实践效果。
1. 教案一:长方形教案一分为三个部分:观察物体,认识长方形,感知长方形。
学生通过实物的观察和认知,初步了解长方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游戏和趣味练习,比如用积木拼成长方形等等。
该教案通过生动的视觉展示和互动式的练习,使学生更易接受概念和记忆知识点,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教案二:正方形教案二同样分为三个部分:观察物体,认识正方形,感知正方形。
该教案注重实物与图形的对照,引导学生从周围环境中观察和辨认正方形,强调其边长相等的特点。
在练习环节,设计了多种游戏和小练习,如用橡皮泥做正方形,填空题判断正方形等,从不同方面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知识。
整个教案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知能力。
3. 教案三:三角形教案三共有四个部分:观察物体,认识三角形,感知三角形,巩固练习。
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辨认和区分对学生的智力和注意力都是一个挑战。
该教案通过增加具体事例和生动图像的展示,帮助学生更易掌握其特点,从而避免作出错误的判断。
教师还采用教学课件、口头讲解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呈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4. 教案四:圆教案四也分为四个部分:观察物体,认识圆形,感知圆形,巩固训练。
圆形是一种常见而又具有美学魅力的几何图形。
该教案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基础上,着重讲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等重要概念,运用图像和实例进行解释。
同时在练习环节,采用投影、填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圆形的相关形式和属性,为后续的数学应用打下基础。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一)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2.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3.能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类和比较。
二、教学重点1.观察物体,分辨它们的形状和大小。
2.学生能够根据形状和大小将物体进行分类和比较。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物体形状和大小的认知和理解。
2.如何准确分类和比较物体。
四、教学步骤及重点难点解决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问答交流学生对形状和大小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形状和大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知(1)观察物体引入学生观察物体的方法,如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观察物体表面的纹理,描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等。
教师可借助图片或实物进行示范,让学生感受不同角度的观察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
(2)物体的分类学习不同的物体形状,并掌握如何根据物体的形状分类。
教师可通过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类,将相同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
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练习,让学生加深对于分类的理解。
(3)物体的比较了解物体的大小,并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
教师可借助实物,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对物体进行排序。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比较图片中不同物体的大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物体的大小。
3. 练习通过小组合作训练和个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小组合作训练中,让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同时和同学讨论,交流归纳。
4. 反思总结让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观察物体的方法、物体的分类和比较等。
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整合和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拓展1.教师可通过学生互相猜测物体,训练学生根据形状进行推断的能力。
2.教师可利用练习册等资源,让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的训练,重点增强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课后作业1.教师可以布置练习册上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复习课上学习的知识点。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观察周围的事物,归纳总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并将其整理成一篇小文章。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空间观念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文具、玩具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拼图等操作材料。
3.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空间观念。
观察物体(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苏教版
教案:观察物体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能够辨别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能够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形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2. 教师准备一些观察物体的图片或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教师提问:我们是如何辨别这些物体的呢?学生回答:通过观察它们的形状。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个长方体,让学生指出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 教师提问:你们是如何确定这些面是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呢?学生回答: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自己找出它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4. 教师提问:你们是如何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呢?学生回答: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关系。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观察物体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自己找出它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 教师提问:你们是如何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呢?学生回答: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关系。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复杂的物体,让学生自己找出它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 教师提问:你们是如何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呢?学生回答: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关系。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师提问:我们是如何辨别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呢?学生回答: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的活动,让学生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案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1、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⒈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⒉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二、教学新课⒈刚才我拉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
⑴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⑵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你想怎么摆?⑶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想一想,这几种办法摆放后,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指出: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可以。
⑸请学生们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提问:这时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观察不同的形状,却是可能相同的。
⒉教学试一试:先还原成以上形状。
⑴现在这里的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从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状?组织讨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可以摆在哪儿?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汇报,交流想法并摆一摆。
提问:此时再分别从正面、侧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⑵还原之后,让学生从侧面看一年,记住你所看到的。
观察物体(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观察物体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能够辨别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观察物体的方法。
2. 辨别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简单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2. 准备一些图片,展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物体的形状吗?2. 学生回答后,总结:我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形状,是因为我们用眼睛观察到了它们。
二、探究(1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简单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2. 活动要求:每个小组用眼睛观察物体,并从不同方向观察,记录下从每个方向看到的形状。
3.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并总结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三、交流(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 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共同讨论和交流。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通过观察物体,我们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同的形状。
这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强调:在观察物体时,我们要注意细节,并用数学语言进行准确描述。
五、作业(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体,并记录下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
2. 家长签字确认,第二天带回学校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通过观察和交流,能够辨别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同时,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单元内容包括: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但部分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可能还存在着观察不全面、观察偏差等问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发现物体的特征。
2.采用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物体特征的理解。
3.采用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如文具盒、魔方等。
2.准备一些图片,展示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3.准备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对面、相对棱等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一些图片,让学生分组观察,并尝试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单元内容包括利用钉子板拼图、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利用简单几何体进行组合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物体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拼接和组合,以及物体的相对位置,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钉子板拼图、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利用简单几何体进行组合等方法,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钉子板拼图、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利用简单几何体进行组合等方法,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2.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钉子板、几何图形卡片、组合几何体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套几何图形卡片、组合几何体等。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第2课时)继续让学生在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的理解。
本课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二是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知识,对它们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语言描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会用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会用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等,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能用语言描述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卡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4)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利用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辨别物体的不同面,以及通过观察和操作,体会物体的动态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现象,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让学生学会利用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辨别物体的不同面。
3.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会物体的动态变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利用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辨别物体的不同面。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会物体的动态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探讨中,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素材,包括实物模型、图片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个物体,你能发现哪些特点?”让学生积极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辨别物体的不同面。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不同面有什么特点?”、“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不同面?”等,巩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体会物体的动态变化。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共4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共4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单元共有4个课时,内容包括: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以及立体图形的拼接。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对图形的认知和观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观察和理解,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正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3.让学生学会用展开图的方法,理解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理解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画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运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展开图的示例,用于讲解展开图的方法。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物体,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苏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单元共安排了5课内容,分别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简单的几何体》、《作图形的运动》、《平移和旋转》、《欣赏生活中的几何体》。
这些内容既具有挑战性,又富有实践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对空间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层次不齐,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简单的几何体,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简单的几何体,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以及运用平移和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图形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几何图形、实物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几何体,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几何体?它们有什么特征?”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观察物体(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观察物体(教案)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辨别物体的名称、颜色和形状特征;•意识到物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卡片、教具(磁铁、水杯、木块等)。
•学生准备:书包、笔记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热身让学生拿出书包内的一个物品,简单介绍一下该物品的名称、颜色和形状等特征,并注意掌握描述语言的准确性。
二、知识讲解1.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物品,如圆形球、长方形木块、三角形彩旗等,并让学生观察描述物品的形状。
2.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物品,如红色的苹果、绿色的草、黄色的书等,并让学生观察描述物品的颜色。
3.教师出示不同材质的物品,如铁质的磁铁、塑料的水杯、木质的木块等,并让学生观察描述物品的材质。
三、教学实践1.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3到5件物品,按照形状、颜色、材质等特征写出记录表,并列举出物品的名称。
2.教师将多种物品(如钢制餐具、铁盒子、铁磁铁等)放在一起,让学生使用磁铁观察,提问对比不同材质物品吸附情况的差异,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教师提供不同规格的木块,让学生围成一圈,依次放出自己所带的木块,让同学进行观察,提高对物体外观特征的识别能力。
总结1.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能辨别物体的名称、颜色、形状特征,并意识到物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课外拓展学生可以认识到物体的材质不仅仅只有铁、木、塑料等,还有许多其它的材质,如陶瓷、橡胶、玻璃、纸等。
同时,还可以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记录身边的物品特征,了解物体的属性和功能,从而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观察物体-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观察物体-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并能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简单几何图形。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识别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简单几何图形。
2. 观察几何图形:识别从不同方向看到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能力。
2.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简单几何图形。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观察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观察、讨论和解决问题。
3. 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有趣的物体,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物体特征,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并提问:“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分别是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观察到的图形特点。
(3)教师出示其他几何图形,如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让学生分组观察并识别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3. 实践操作(1)教师发放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记录下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2)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物体,并识别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研究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认识“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具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导入新课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这节课我们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二、自主研究质疑释疑研究例1.1.窥察投票箱。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投票箱)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个投票箱,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学生指一指)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窥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先让学生想想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窥察。
)(3)报告交流。
教师课件展现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3、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研究例2.1.出示视图1: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作)分别从它的前面、侧面、上面窥察,你分别看到的是怎样的形状?分别把它们画在方格纸上。
不异吗?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四、课堂达标基础过关完成练一练。
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指名1-2名同学说一说)2)练一练第2题。
五、拓展训练突破难点完成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观察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吗?(前面和右面一样,同样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也可以得到相同形状)观察物体(2)教学目标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观察物体》 |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观察物体》|苏教版一、教学目的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基本特征,并从中发掘出规律。
二、教学内容1.认识物体的基本特征;2.观察物体,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3.发现物体的规律,归纳物体的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2.培养学生发现物体规律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掘物体的规律并归纳总结。
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物体,如球、方体、圆柱体、棱柱、棱锥等;2.PPT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与物体形状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形状特征。
2. 学习新内容(30分钟)(1)认识物体的基本特征通过PPT展示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2)观察物体,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教师将物体放在课桌上,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特征。
例如:“这个球是红色的,形状是圆形,比较小。
”引导学生根据特征来描述物体。
(3)发现物体的规律,归纳物体的特征教师将多个物体摆在课桌上,让学生观察物体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发掘规律。
例如:“这个体形状是正方体,那个是长方体,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有棱。
”3. 总结归纳(10分钟)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总结归纳各类物体的特征,并向全班报告。
老师可以在PPT上记录学生总结的内容。
4. 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回家自己找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物体,在家中观察并记录其特征,并整理成一份报告。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各种物体、发现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归纳总结各类物体的特征等方式,帮助学生对物体的基本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锻炼了他们发现规律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并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包括利用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认识,通过观察物体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学会用语言描述它们。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但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认识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用语言描述它们。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用语言描述它们。
2.难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一些实际的物体,如书籍、文具等,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3.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物体,如书籍、文具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引发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六个面、十二条棱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 1、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培优课教案_12
《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正确辨认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体会在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物体的面的个数可能不同。
2. 在观察、比较、判别、推理、想象等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体会在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面可能不同。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地观察物体的一个面教学准备:图书柜、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先来“猜猜看”知道这是谁吗?(老师右面和前面照片)师:再来猜猜这是什么?(微波炉的一个面、两个面、三个面图片)师:有时只看一个角度或一个面并不能确定是什么,需要多看几个面才知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我们就先从观察这个物体开始!二、认识前面、上面和右面1、认识图书柜的前面、上面和右面。
师:瞧,这是什么?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生:(边指着前面边说)这里写着“图书柜”三个字。
师: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图书柜的前面、右面、上面。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是图书箱的前面的?生:因为它有门。
师:对了。
生活中,我们一般把有门、有拉手的,主要使用的一面叫这个物体的前面。
(板书前面)师:(边描述边做动作带领学生确认图书柜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并板书)这两边就是图书柜的……?(板书右面)而这一面是图书柜的……?(板书上面)下面老师指着哪个面,你就说是图书柜的哪个面?比一比,谁的速度快。
(师指生认)师:其实接近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
你能举几个例子吗?(生自由举例)师:真善于观察,你们家有冰箱吗?请在头脑里想一想冰箱的前面是什么样子,上面是什么样子,右面呢?(白板出示教材练一练的第1题,让学生辨认冰箱三个面)瞧,这是我家的冰箱,你能来连一连它的前面、右面、上面的样子吗?那这台洗衣机,你也能来连一连它的前面、右面、上面的样子吗?2、认识长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深化学生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培养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观察物体的方法和角度,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二、自主研究研究例1:观察投票箱,指出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不同角度得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教师展示课件。
三、合作探究研究例2:观察视图1,分组操作,从不同角度观察并画出形状,交流发现同样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形状。
四、课堂达标完成练一练,观察文具盒从不同角度得到的形状并说出。
五、拓展训练完成试一试,观察前面和右面得到的形状,发现同样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相同形状。
教学方法:观察、操作、思考,合作探究,课堂达标,拓展训练。
教学工具:课件、方格纸。
本文介绍了一堂关于视图和空间观念的教学课程。
通过情境导入和研究提示,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发展了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视图,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包括课件和学具。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进行了连一连、摆一摆、画一画和比一比等练,巩固了所学知识。
最后,学生完成了练题作为作业。
小结:需要注意同一角度上的小正方体可能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
练六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回答并进行集体订正。
练六第14题:学生小组合作摆放,然后独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练六第1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不同视角。
练六第16题:学生独立审题,小组合作摆放,并进行讨论。
练六第17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回答并进行集体订正。
拓展练:学生进行“动手做”练。
全课小结:学生通过练获得了对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自己在研究中的成长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认识“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具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自主学习质疑释疑
学习例1。
1.观察投票箱。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投票箱)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个投票箱,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学生指一指)(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先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观察。
)
(3)汇报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
学习例2。
1.出示视图1: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作)
分别从它的前面、侧面、上面观察,你分别看到的是怎样的形状?分别把它们画在方格纸上。
相同吗?
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
四、课堂达标基础过关
完成练一练。
(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指名1-2名同学说一说)
(2)练一练第2题。
五、拓展训练突破难点
完成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观察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吗?(前面和右面一样,同样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也可以得到相同形状)
观察物体(2)
教学目标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例3视图。
提问: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能摆出来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提示:
(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连一连。
(1)学生在课本的34页上完成。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3.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
(1)学生按例3第2幅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
(2)比一比:上面两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练一练第2题。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画一画。
(练习六第5题)
注意:学生可以横着摆,也可竖着摆。
2. 摆一摆,比一比。
(练习六第6题)
学生摆完后提问: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
3. 按要求摆一摆。
(练习六第7题)
学生同桌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补充习题。
课题教材第37-39练习六部分内容。
课时 3
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教学生尝试着画视图,进一步巩固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视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视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38页第12题)
2.谈话:
我们已经学会了“观察物体”,说说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二、练习指导。
1.练习六第9题。
(1)小组合作,取出3个小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
(2)汇报交流。
说一说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3)小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
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练习六第11题。
(1)小组合作,取出4个小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
(2)汇报交流。
说一说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3)小结:同一角度上的多个小正方体不在同一平面上,得到的视图可能是相同的。
3.练习六第1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习六第14题。
(1)小组合作,摆一摆。
(2)学生独立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5.练习六第15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教师注意指导:从前面能看到几个正方体?是什么形状?从右面能看到几个正方体?是什么形状?
6.练习六第16题。
(1)学生独立审题,小组合作,摆一摆。
(2)讨论:你有不同的摆法吗?
7.练习六第1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拓展练习。
第39页“动手做”。
四、全课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单元测试题(观察物体)课时 4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有无课件一、数一数
()个()个()个()个
二、选一选
A B C D E F
1、
从正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侧面看是()。
2、
从正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侧面看是()。
三、画一画。
从不同方向看下面的物体,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在下
面画一画。
1、
正面上面侧面
2、
正面上面侧面
3、
正面上面侧面
四、辨一辨
桌上放了一大一小两只盘子,如果从饭桌的上方往下看,看到的形状是哪幅图?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