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悬架控制系统发展概述综述
汽车悬架发展简史
汽车悬架发展简史汽车悬架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在汽车发展的历程中,悬架的设计和技术也经历了多次革新和改进。
本文将从人类视角出发,为你讲述汽车悬架的发展简史。
一、早期悬架设计最早的汽车悬架设计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的汽车悬架主要采用弹簧和减震器的组合,以提供车辆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这种设计在当时被认为是先进的,但由于技术和材料的限制,悬架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悬架的革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汽车悬架的设计逐渐得到改进。
在20世纪初,液压减震器的出现使得悬架的效果有了显著提升。
液压减震器可以根据路面状况自动调节阻尼力,使得车辆行驶更加稳定和舒适。
悬架材料的改进也为悬架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钢材的广泛应用使得悬架的结构更加坚固和耐用,从而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空气悬架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空气悬架开始在汽车上应用。
空气悬架通过气压的调节来改变悬架的硬度和高度,从而提供更好的悬架性能。
空气悬架的出现使得车辆在不同路况下都能保持较好的悬架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舒适性和操控性。
四、电子悬架的引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悬架逐渐在高端汽车上引入。
电子悬架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来实时监测和调节悬架的状态,以适应不同的行驶条件和驾驶方式。
电子悬架的出现使得车辆可以根据驾驶者的需求来调节悬架的硬度和高度,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进步,悬架的发展也将朝着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悬架可能会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和技术,以提供更好的悬架性能和更高的安全性。
六、总结汽车悬架的发展经历了多次革新和改进,从最早的弹簧减震器到如今的电子悬架,每一次的改进都使得车辆的悬架性能得到提升。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悬架技术将会更加先进和智能化,为驾驶者提供更好的悬架体验。
作为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架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对于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追求。
悬架系统的发展趋势
悬架系统的发展趋势
悬架系统是指安装在车辆底盘上的能够支撑和隔离车身与地面之间的结构。
它对于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都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悬架系统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有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
1. 电子化与智能化: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车辆悬架系统已经开始采用电子控制单元(ECU)进行监测和控制。
这种电子化悬架系统可以根据车辆行驶条件和驾驶方式自动调整悬架硬度和高度,提供更加舒适和稳定的驾驶体验,并根据需要进行主动悬架调整,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
2. 空气悬架系统的普及:空气悬架系统利用气压来调节悬架的硬度和高度,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可调性。
它可以根据载荷、行驶速度和路况等条件实时调整悬架,提高车辆在不同道路情况下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随着技术的进步,空气悬架系统的制造成本逐渐降低,其在高端车型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普及。
3. 主动悬架系统的发展:主动悬架系统通过感应车辆的加速度、车速、转向角等参数,实时调节悬架的硬度和高度,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随着传感技术和控制算法的进步,主动悬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调节能力将进一步提高,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安全和舒适的行驶环境。
4. 轻量化与节能环保:随着对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悬架系统也在追求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采用高强度材料、新型减震器和减震弹簧等技术,可以减轻悬
架系统的重量,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减排效果。
总的来说,悬架系统的发展趋势是电子化、智能化、空气悬架系统的普及、主动悬架系统的发展和轻量化节能环保。
这些趋势将进一步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提升整体的驾驶体验。
浅析汽车悬架技术发展
浅析汽车悬架技术发展汽车悬架技术是汽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驶舒适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悬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改进。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浅析汽车悬架技术的发展。
20世纪初期,汽车悬架技术开始有了较大的突破,出现了螺旋弹簧和液压减震器,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善了汽车的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
20世纪50年代,空气悬架技术开始出现在汽车上,这使得汽车悬架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空气悬架技术通过在悬架系统中采用气囊来调节悬架高度和硬度,从而提高了汽车的通过性和悬架调节性能。
随着电子技术的逐渐成熟,汽车悬架技术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电子悬架控制系统的出现,使得汽车悬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调节和智能化控制,提高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汽车悬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机械化到电子化的演变过程,技术不断更新,功能不断增强,为汽车行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现状目前,汽车悬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在不断研发新的悬架技术,以提高汽车的行驶性能和舒适性。
根据不同用途和车型的需要,汽车悬架技术已经分为钢板弹簧悬架、螺旋弹簧悬架、气囊悬架、复合弹簧悬架等多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悬架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场景,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四驱和电动汽车的发展,越野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悬架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四驱车通常采用更加坚固的悬架系统,以适应复杂恶劣的路况。
而新能源汽车则需要更加轻量化和高效的悬架技术,以提高汽车的续航能力和能耗。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也对汽车悬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动驾驶汽车需要更加精确和稳定的悬架系统,以确保车辆在各种路况下都能保持稳定性和安全性。
未来汽车悬架技术还会继续向智能化和自适应方向发展,以满足自动驾驶汽车的需要。
三、未来趋势未来汽车悬架技术的发展将会朝着更加智能化、轻量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成熟,汽车悬架系统将会智能化,可以根据不同路况和车速自动调节悬架高度和硬度,实现更加个性化的驾驶体验。
汽车动力学综述-悬架系统
汽车悬架系统的发展与控制综述摘要:主要介绍了悬架系统的功能和种类,介绍其主要的动力学分析方法,阐述了汽车悬架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悬架、发展、动力学1.引言汽车在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的不可或缺,汽车的整车性能不仅影响到驾驶的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和经济性,也影响到汽车安全。
悬架系统对于整车性能的作用可以说是最重要的。
研究悬架系统,就是要使车辆能够满足人们对舒适性、安全性、动力性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悬架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悬架是汽车中的一个重要总成,它把车架与车轮弹性地联系起来,关系到汽车的多种使用性能。
从外表上看,轿车悬架仅是由一些杆、筒以及弹簧组成,但千万不要以为它很简单,相反轿车悬架是一个较难达到完美要求的汽车总成,这是因为悬架既要满足汽车的舒适性要求,又要满足其操纵稳定性的要求,而这两方面又是互相矛盾的。
比如,为了取得良好的舒适性,需要大大缓冲汽车的振动,这样弹簧就要设计得软些,但弹簧软了却容易使汽车发生刹车“点头”、加速“抬头”以及左右侧倾严重的不良倾向,不利于汽车的转向,容易导致汽车操纵不稳定。
悬架的组成部分包括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振器等,个别的还有缓冲块、横向稳定杆等。
弹性元件又有钢板弹簧、空气弹簧、螺旋弹簧以及扭杆弹簧等形式,而现代轿车悬架多采用螺旋弹簧和扭杆弹簧,个别高级轿车则使用空气弹簧。
减振器的功能是产生阻尼力的主要元件,其作用是迅速衰减汽车的振动,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增强车轮和地面的附着力。
另外,减振器能够降低车身部分的动载荷,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目前在汽车上广泛使用的减振器主要是筒式液力减振器,其结构可分为双筒式、单筒充气式和双筒充气式三种。
弹性元件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垂直载荷,缓和和抑制不平路面引起的振动和冲击。
汽车悬架系统综述
汽车悬架系统综述现代汽车中的悬架有两种,一种是从动悬架,另一种是主动悬架。
从动悬架即传统式的悬架,是由弹簧.减振器(减振筒).导向机构等组成,它的功能是减弱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力,衰减由冲击力而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
其中弹簧主要起减缓冲击力的作用,减振器的主要作用是衰减振动。
由于这种悬架是由外力驱动而起作用的,所以称为从动悬架。
而主动悬架的控制环节中安装了能够产生抽动的装置,采用一种以力抑力的方式来抑制路面对车身的冲击力及车身的倾斜力。
由于这种悬架能够自行产生作用力,因此称为主动悬架。
主动悬架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由电脑控制的一种新型悬架,具备三个条件:(1)具有能够产生作用力的动力源;(2)执行元件能够传递这种作用力并能连续工作;(3)具有多种传感器并将有关数据集中到微电脑进行运算并决定控制方式。
因此,主动悬架汇集了力学和电子学的技术知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高技术装置。
例如装置了主动悬架的法国雪铁龙桑蒂雅,该车悬架系统的中枢是一个微电脑,悬架上有5 种传感器,分别向微电脑传送车速.前轮制动压力.踏动油门踏板的速度.车身垂直方向的振幅及频率.转向盘角度及转向速度等数据。
电脑不断接收这些数据并与预先设定的临界值进行比较,选择相应的悬架状态。
同时,微电脑独立控制每一只车轮上的执行元件,通过控制减振器内油压的变化产生抽动,从而能在任何时候.任何车轮上产生符合要求的悬架运动。
因此,桑蒂雅桥车备有多种驾驶模式选择,驾车者只要扳动位于副仪表板上的“正常”或“运动”按钮,轿车就会自动设置在最佳的悬架状态,以求最好的舒适性能。
另外,主动悬架具有控制车身运动的功能。
当汽车制动或拐弯时的惯性引起弹簧变形时,主动悬架会产生一个与惯力相对抗的力,减少车身位置的变化。
例如德国奔驰2000 款CL 型跑车,当车辆拐弯时悬架传感器会立即检测出车身的倾斜和横向加速度,电脑根据传感器的信息,与预先设定的临界值进行比较计算,立即确定在什么位置上将多大的负载加到悬架上,使车身的倾斜减到最小。
汽车悬架系统的发展及控制
主 动 和 主 动 控制 系统 ,采 用 模 糊 推 理 分 别 构 成 半 主 动 和 主 动 控 制 规 则 ,进 行计 算 机 模 拟 分 析 来 控 制 车 身 的 垂 直 振 动 和 俯 仰 振 动, 其 结 果 证 实 了采 用 模 糊 控 制 方 法 的 有效 性 。 但 模 糊 控 制 器 的
参数 P I D控制 和模糊 P l D控制方 法在半 主动悬 架控制 系统 中
应用有一定的实际的意义。
2 、 2 自适 应 控 制
吉 林 工 业 大 学 的 喻凡 提 出 了 悬 架 的 最 优 自适 应 与 自校 正 控 制 策 略 。 其 基 本 控制 方法 为 L QG 控 制 , 考 虑 了 路 面 输 人 及 车 辆 参数的变化 , 而 对 反 馈 的 参 数 作 实 时 的调 整 。自适 应 控 制 方 法 应
在; 控制器只适用于一定的汽车参数 ; 改 变 轮 胎性 能会 使控 制 结
果 明显变坏 ; 路 面 性 质 对 控 制 效 果 影 响 较 大 。 因此 , 模 糊控 制 方 法 在 半 主 动 悬架 控 制 系统 中应 用 从 理论 上无 法 判 定 ,只 能 通 过
维普资讯
4 结 束 语
识, 需要较长的训练 , 因此 , 神 经 网 络 须 与 其 它 控 制 方 法 相 结 合
发 展 异 常迅 速 。悬 架 的 结 构 形 式 有 很 多 , 分类方 法也不尽相同 。 按控 制力 进 行 分 类 则 可 分 为 被 动 悬 架 、半 被 动 悬 架 、半 主 动悬 架、 和 主 动 悬架 四种 基 本 类 型 。 2 汽 车 悬 架 系 统 的控 制 方法
浅析汽车悬架技术发展
浅析汽车悬架技术发展汽车悬架技术是汽车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悬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就汽车悬架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浅析,以及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传统悬架技术最早的汽车悬架是由弹簧和减震器组成的简单悬架系统。
弹簧负责支撑车身,减震器则用来减少车身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和震动。
这种传统的悬架技术在汽车早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对于悬架系统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悬架技术逐渐显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二、多连杆悬架技术为了提高汽车的操控性能和行驶稳定性,多连杆悬架技术应运而生。
多连杆悬架通过增加悬架的连接点,可以更精准地控制车轮的运动轨迹,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和行驶稳定性。
多连杆悬架还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在驶过颠簸路面时的震动,提高乘坐舒适性。
空气悬架技术是一种利用气压调节车身高度和硬度的悬架技术。
通过操控气压,可以使车身在不同路况下保持相对恒定的高度和硬度,从而提高了车辆通过性和悬架自适应能力。
空气悬架技术在豪华车型和越野车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和乘坐舒适性。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悬架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电子悬架技术通过操控电磁阀、电磁线圈等电子元件,可以实现对悬架系统的精确控制,使车辆在不同的行驶状态下能够自适应调整悬架的硬度和高度,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电子悬架技术在高端车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提高汽车操控性能的重要手段。
五、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悬架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未来,汽车悬架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悬架技术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汽车悬架系统将具备自学习、自适应和自优化的能力,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和路况实时调整悬架系统,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和行驶安全性。
汽车可控悬架发展综述.
变化,将使控制系统有足够的时间采取措施。因 理系统,它具有自动知识获得、联想记忆、自适
此,可大大降低系统的能耗,且改善系统的控制 应性、良好的容错性和推广能力。
性能。根据预见信息的测量及利用方法不同,可构
, 结束语
成不同的预见控制系统,如对四轮全进行预见控
北
制和利用前轮扰动信息对后轮进行预见控制*+,。
制律得到完善总结的是=;&>-,&9 ?!@ 。
全主动悬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要求作
=;&>-,&9证明了“全主动”悬架系统对提高 动 器 所 产 生 的 力 能 够 很 好 地 跟 踪 任 何 力 控 制 信
车辆性能的作用。!"世纪A"年代初,关于车辆主 号 , 从 而 引 起 控 制 律 的 问 题 。 如 何 选 择 控 制 策
传统的被动悬架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汽车行驶
#$!$! 自适应控制
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要求。为了使悬架系统能
京
自适应控制是针对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的系统 够适应不同道路及速度条件,各种新型电子控制
而设计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可以自动检测系统的 悬架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现代控制理论在汽
汽
参数变化,从而时刻保持系统的性能指标为最优。 车悬架振动控制中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在实际应
车
汽车的整体行驶性能达到最佳的可控悬架系统随 提出 4(5 。在半 主 动 悬 架 中 , 阻 尼 系 数 能 在 较 大
之出现,并且得到了发展。
范围内调节的阻尼器代替了被动悬架中的阻尼
可控悬架系统中的控制计算机是整个系统的 器,从而使阻尼系数是瞬时可变的。它的性能介
信息处理和管理中心,它能够接收来自各个传感 于被动悬架和主动悬架之间,除了需要能量驱动
浅析汽车悬架技术发展
浅析汽车悬架技术发展汽车悬架是车辆行驶过程中负责支撑整个车身重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悬架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从原始的簧片悬架到现在的主流独立悬架,越来越多的科技与材料应用于悬架技术中。
1. 前期发展最早的悬架系统是由橡胶板和钢板组成的“板簧”悬架,这种悬架系统的优点在于简单、结实、低成本。
但是,板簧悬架在行驶过程中对车身的保护不够,而且车身平稳性不高,不适应高速行驶的需求。
1950年代,人们开始使用金属螺旋弹簧来替代板簧,这种悬架系统在车身平稳性和乘坐舒适度上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是,金属螺旋弹簧的问题在于高速行驶时容易震动,还容易因为疲劳而断裂。
2. 独立悬架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独立悬架开始逐渐兴起。
独立悬架是指每个车轮可以独立地与车身连接,每个车轮之间不会互相影响。
这种悬架系统对于车身平稳性和乘坐舒适度的提升非常明显,而且对路面的适应性也更高。
独立悬架的应用使汽车的跑车性能和驾驶舒适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 空气悬架和电子悬架随着科技和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悬架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更新。
空气悬架和电子悬架是两个比较重要的悬架技术。
空气悬架是指通过调节车身与车轮之间的气体压力来改变悬架高度和硬度。
这种悬架系统在路面不平的情况下可以保证车身的稳定性和平稳性。
空气悬架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它的可调性非常高,让驾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车身高度和硬度。
电子悬架则是指通过车载电脑系统来控制悬架高度和硬度。
传感器可以读取路面的信息,然后电脑系统再根据情况来调整悬架高度和硬度。
这种悬架系统可以让车辆实现更高的稳定性和平稳性,同时也可以提高油耗效率。
4. 多连杆悬架多连杆悬架是一种较新的悬架技术,它可以让车辆更好地适应恶劣的路况和更高的车速。
多连杆悬架可以让车轮在运动过程中既能做旋转运动,也可以做上下动作,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应路面不平的情况。
多连杆悬架对于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悬架耐久性来说有很大的帮助,也是现代汽车所广泛采用的悬架技术之一。
汽车悬架系统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十九座客车悬架系统设计专业车辆工程(汽车工程)班级08级2班学生指导教师2012 年汽车悬架系统文献综述1.前言悬架是安装在车桥和车轮之间用来吸收汽车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所产生的颠簸力的装置。
因此,汽车悬架系统对汽车的操作稳定性、乘坐舒适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悬架系统的结构在不断改进,其性能及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速提高。
尽管一百多年来汽车悬架从结构形式到作用原理一直在不断地演进,但从结构功能而言,它都是由弹性元件、减振装置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
在有些情况下,某一零部件兼起两种或三种作用,比如钢板弹簧兼起弹性元件和导向机构的作用,麦克弗逊悬架中的减振器柱兼起减振器及部分导向机构的作用,有些主动悬架中的作动器则具有弹性元件、减振器和部分导向机构的功能。
其作用是传递路面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上的支承力、牵引力、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力所产生的力矩,并且缓冲和吸收由不平路面通过车轮传给车架或车身的振动与冲击,抑制车轮的不规则振动,提高车辆平顺性(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操纵稳定性),减少动载荷引起的零部件和货物损坏[1]。
2.汽车悬架系统的发展状况非独立悬架早期广泛应用于轿车及轿车以外的其它车型中,由于其可靠性和简单的特性,现在还被广泛的用于轿车的后桥,轻型货车和越野汽车的后桥,重型货车的前后桥都采用非独立悬架。
独立悬架早期只单纯用于轿车上,目前大部分轻型货车和越野汽车为了提高舒适性也开始采用独立悬架,同时一些中型卡车及客车为了提高驾乘的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也开始采用独立悬架,在国外甚至一些轮式工程机械如吊车和重型卡车也开始采用独立悬架。
因此对于独立悬架的设计技术,国内外都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独立悬架设计方法,独立悬架参数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独立悬架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国内的研究主要表现为:独立悬架和转向系的匹配;独立悬架与转向横拉杆长度和断开点的确定;悬架弹性元件的设计分析;导向机构的运动分析;独立悬架对前轮定位参数的影响;独立悬架的优化设计等。
汽车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发展研究
汽车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发展研究汽车主动悬架控制系统(Active Suspension System)是指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实现对汽车悬架系统的主动控制,以提供更好的悬挂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该技术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研究,到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早期的汽车悬挂系统中,弹簧和减振器是主要的悬挂元件,只能提供有限的悬挂调节功能。
而主动悬架系统则通过使用传感器、电机和控制单元等装置,实现对悬架系统的主动控制。
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路况和驾驶需求,自动调整悬挂刚度和阻尼,提高行驶稳定性和车辆控制性能。
1.第一代:早期的主动悬架系统通过对悬架刚度和阻尼进行调整来改善悬挂性能。
这些系统使用了传感器来监测车身的倾斜、加速度和行驶状态,并通过电控单元控制悬挂系统。
2.第二代:第二代主动悬架系统引入了主/从结构,即一个悬架控制单元控制多个悬架单元。
这样可以提供更好的悬挂调节性能和更高的可靠性。
3.第三代:第三代主动悬架系统进一步扩展了悬架控制的范围和灵活性。
除了调整刚度和阻尼外,这些系统还可以主动控制悬架高度和行驶高度,进一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
4.第四代:第四代主动悬架系统开始应用更高级的控制算法和传感器技术。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对车辆动力学和车辆状态的精确建模,实现更精准的悬挂控制。
同时,他们还可以采用更高级的传感器技术,如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提供更全面的悬挂调节功能。
当前,汽车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高档豪华车和跑车等高性能车型中。
它们可以根据驾驶员的驾驶风格和乘坐舒适性需求,自动调整悬挂刚度和阻尼,并提供更好的悬挂性能和驾驶体验。
除了提供更好的驾驶和乘坐体验外,汽车主动悬架控制系统还具有其他一些优点。
首先,它可以改善汽车的悬挂系统寿命,减少零件的磨损和损坏。
其次,它可以减少车辆的噪音和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
最后,它还可以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操控性能,减少事故和碰撞的风险。
汽车悬架控制系统发展概述综述
汽车悬架控制系统发展概述综述
一、汽车悬架控制系统发展概述
汽车悬架控制系统是汽车悬架系统的一种独特的控制形式,是汽车发
动机控制系统的一部分。
它的基本功能是根据汽车的运动及行驶状况,调
整悬架系统的状态以获得最佳的路面状态,以最大程度改善汽车行驶的安
全性和稳定性。
汽车悬架控制系统是现代汽车技术中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目的是改善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和车主舒适度。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汽
车悬架控制系统迅速发展和演进,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控制流程。
1、汽车悬架控制系统发展历程
汽车悬架控制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以ABS(Anti-lock Brake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为代表的智能车载系
统技术才刚刚起步。
它是用于控制汽车的刹车和方向的,主要用于调节车
轮刹车的时间和强度,以保证车轮有足够的抓地力,防止汽车溜轮。
后来,智能车载系统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后有悬架
调整系统、主动悬架系统、悬架控制系统和智能悬架系统等出现,使汽车
悬架系统具有了适应变化的能力。
2、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
汽车悬架系统研究现状综述
汽车悬架系统研究现状综述【摘要】悬架作为汽车的重要部件,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对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的对比分析,可知采用半主动悬架是改善汽车悬架性能的一条新途径。
文中对汽车悬架的发展现状及不同学者关于悬架系统运用的控制策略作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悬架系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
【关键词】悬架系统平顺性控制策略悬架是车架与车桥之间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它将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支承力)、纵向反力(驱动力与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所造成的力矩传递到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上,吸收和缓和因不平路面而产生的对车体的冲击载荷[1],并能衰减弹性系统引起的振动,使汽车在行驶中保持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的稳定性。
现代汽车的悬架系统尽管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但一般都由弹性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纵、横向推力杆)等三部分组成,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导向的作用,另外还铺设有缓冲块和横向稳定器。
如图1所示。
1 悬架类型按控制力或者所需外部提供能量的多少,可将悬架分为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三种类型,其简化模型分别如图2所示。
被动悬架简化模型如图2(a)所示,主要由弹性支承(弹簧装置)和阻尼器(车辆减震器)组成,无外部能量输入,其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系数是不可调节的,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无法随外部路面状况而改变,只能保证在一种特定路面和速度下达到性能最优折中,该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现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但由于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对悬架参数的要求不一样,这种传统的被动悬架已经不能满足汽车工业的发展。
半主动悬架简化模型如图2(b)所示,由可变特性弹簧和减振器组成,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基于阻尼可调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
其工作原理是根据簧上质量相对车轮的速度响应和加速度响应等反馈信号,按照一定的控制规律调节可调减振器的阻尼力。
半主动悬架突破了被动悬架系统只能在某种工况下达到最优的局限,并可以根据路面的激励和车身的响应对悬架的阻尼系数进行自适应调整,以改善悬架的振动特性,从而使车身的振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悬架的文献综述
前言新型悬架系统的开发大都基于对现有悬架形式的改进,悬架是汽车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将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支撑力)、纵向反力(驱动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所造成的力矩传递到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上,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
典型的悬架结构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震器等组成,个别结构还辅设有缓冲块、横向稳定杆等.因此,悬架应起到缓冲、导向、减震和传力的作用.弹性元件有钢板弹簧、气体弹簧、橡胶弹簧、螺旋弹簧以及扭杆弹簧等形式。
减振器有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充气式和阻力可调式减振器等形式。
悬架的基本功能与发展趋势悬架装置实现了车体和车轮之间的弹性支撑,有效地抑制、降低了车体与车轮的动载和振动,从而保证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达到提高平均行驶速度的目的。
现代轿车除了行驶性、转向性和制动性的基本性能以外,还致力于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向高附加价值、高性能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因此,作为提高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的轿车悬架必须进行相应的改进。
随着汽车工程技术的进步,决定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的汽车悬架技术得到了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在汽车工业领域中主动悬架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已成为悬架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悬架系统的种类与结构特点非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的结构特点是两侧的车轮由一根整体式车桥相连,车轮同车桥一起通过弹性悬架与车架(或车身)连接。
当一侧车轮因道路不平而发生跳动时,必然引起另一侧车轮在汽车横向平面内发生摆动,故称为非独立悬架。
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强度高、保养容易、行车中前轮定位变化小的优点,但其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较差。
朱建波:十七座客车悬架系统优化设计独立悬架独立悬架的结构特点是车桥做成断开的,每一侧的车轮可以单独地通过弹性悬架与车架(或车身)连接,两侧车轮可以单独跳动,互不影响,故称为独立悬架。
其优点是:质量轻,减少了车身受到的冲击,并提高了车轮的地面附着力;可用刚度小的较软弹簧,改善汽车的舒适性;可以使发动机位置降低,汽车重心也得到降低,从而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左右车轮单独跳动,互不相干,能减小车身的倾斜和震动。
浅析汽车悬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浅析汽车悬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汽车悬架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的操控性能、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悬架技术也在不断进行研究和改进,以满足不断提升的性能和安全需求。
本文将从汽车悬架的概念、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悬架的概念汽车悬架是车身和车轮之间的连接装置,主要功能是支撑车身重量、减震、隔离车身和车轮之间的振动,同时还要保持车轮与地面的接触。
悬架系统还要适应不同路况的变化,确保车辆的操控性和驾驶舒适性。
汽车悬架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两大类。
独立悬架包括麦弗逊式悬架、双横臂式悬架、多连杆式悬架等,它们具有结构简单、操控性能好等特点;非独立悬架包括扭力梁式悬架、螺旋弹簧式悬架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特点。
二、悬架的研究现状1. 材料的应用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轻量化材料在汽车悬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主要得益于轻量化材料的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等特点,如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这些材料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汽车悬架组件的重量,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
2. 主动悬架技术主动悬架技术是近年来汽车悬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它可以根据路面情况和行驶状态实时调节悬架的硬度和高度,从而提高汽车的操控性能和行驶稳定性。
目前,主动悬架技术已经在一些高端车型中得到应用,但仍然存在成本高、可靠性不够等问题亟待解决。
3. 悬架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悬架系统已经成为汽车悬架研究的新方向。
智能化悬架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路面和汽车状态,再通过控制单元对悬架系统进行实时调节,从而实现更好的悬架控制效果。
智能化悬架系统还可以通过学习算法不断优化悬架系统的调节策略,以适应不同的驾驶环境和驾驶习惯。
2. 主动悬架技术的普及随着主动悬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主动悬架技术将会逐步普及到更多的汽车车型中,以提高汽车的操控性能和行驶稳定性。
浅析汽车悬架技术发展
浅析汽车悬架技术发展汽车悬架技术一直是汽车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汽车的行驶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悬架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本文将从悬架技术的发展历程、当前的主要技术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对汽车悬架技术进行浅析。
一、悬架技术的发展历程在汽车的早期发展阶段,汽车悬架技术主要采用了板簧和减振器作为主要的支撑和减震元件。
这种传统的悬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对于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都相对较差。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液压减震器、气压悬架等新型减震技术也逐渐被引入到汽车悬架系统中,大大提高了汽车的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悬架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电动汽车的出现使得汽车悬架技术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内燃机和变速器,同时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动也需要更先进的悬架系统来适应更高级别的安全和舒适性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悬架技术的创新发展。
二、当前的主要技术趋势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完善,汽车悬架技术也在不断演进。
当前,汽车悬架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轻量化技术随着环保和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轻量化已成为当前汽车制造业的主要趋势之一。
对悬架系统的轻量化设计不仅可以减小整车的质量,提高燃油经济性,还可以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目前,许多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将轻质高强度材料如铝合金、镁合金等应用到悬架系统中,以实现悬架系统的轻量化设计。
2. 主动悬架技术主动悬架技术是指基于电子控制系统、液压系统或电机驱动等设备,使车辆悬架系统能够根据路况和行驶状态实时调整其刚度、高度和减震效果。
主动悬架技术能够使车辆在不同路况下保持较好的悬架稳定性和舒适性,以及更好的操控性能。
目前,主动悬架技术已经在一些高端车型中得到应用,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预计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汽车悬架技术在未来将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的汽车悬架系统将会更加智能化,能够通过对车辆行驶状态和路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自动调节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高度,以实现更好的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
汽车悬架系统常识——整理、综述
汽车悬架系统常识——整理、综述关于汽车悬架系统——简单知识了解李良车辆⼯程说明:1、单独的关于悬架的资料太多,将资料简化,尽可能简单些,写的不好,多多批评指正。
第⼆部分对悬架的设计和选型很有参考价值,可以看看。
2、另外搜集了⼀些关于悬架⽅⾯的资料(太多了,提供部分),也很不错。
3、有什么问题或建议多多提,我喜欢~~~~~~~~第⼀部分简单回答您提出的问题悬架的作⽤:1、连接车体和车轮,并⽤适度的刚性⽀撑车轮;2、吸收来⾃路⾯的冲击,提⾼乘坐舒适性;3、有助于⾏驶中车体的稳定,提⾼操作性能;悬架系统设计应满⾜的性能要点:1、保证汽车有良好的⾏驶平顺性;相关联因素有:振动频率、振动加速度界限值2、有合适的减振性能;应与悬架的弹性特性很好地匹配,保证车⾝和车轮在共振区的振幅⼩,振动衰减快3、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主要为悬架导向机构与车轮运动的协调,⼀⽅⾯悬架要保证车轮跳动时,车轮定位参数不发⽣很⼤的变化,另⼀⽅⾯要减⼩车轮的动载荷和车轮跳动量4、汽车制动和加速时能保持车⾝稳定,减少车⾝纵倾(点头、后仰)的可能性,保证车⾝在制动、转弯、加速时稳定,减⼩车⾝的俯仰和侧倾5、能可靠地传递车⾝与车轮之间的⼀切⼒和⼒矩,零部件质量轻并有⾜够的强度、刚度和寿命悬架的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1、前、后悬架静挠度和动挠度;2、悬架的弹性特性;3、(货车)后悬架主、副簧刚度的分配;4、车⾝侧倾中⼼⾼度与悬架侧倾⾓刚度及其在前、后轴的分配;5、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与导向机构结构尺⼨的选择;悬架系统与转向系统:1、悬架机构位移的转向效应,悬架系对操纵性、稳定性的影响之⼀是悬架机构的位移随弹簧扰度⽽变所引起的转向效应。
轴转向,使⽤纵置钢板弹簧的车轴式悬架的汽车在转弯时车体所发⽣侧摆的情况下,转弯外侧车轮由于弹簧被压缩⽽后退,内侧车轮由于弹簧拉伸⽽前进,其结果是整个车轴相当原来的车轴中⼼产⽣转⾓,这种现象称为周转向。
前轮产⽣转向不⾜的效应,后轮产⽣转向过度的效应。
汽车主动悬架系统发展研究综述
( ) 主动悬架 。根据 控制 方式 的不 同 ,半 主动悬 架 1半
() 2 慢主动 悬架 。慢主 动悬架 的结构 是普通 弹簧 和执
行 器 串联 .再 和被 动阻 尼器 并联 。慢 主 动悬 架执 行 器在
可分 为刚度 可 调式 和 阻尼 可调 式 两种 。 目前 ,弹 簧 的刚 度调 节普遍 通 过空 气 弹簧 或油 气 弹簧建议 。
关键词 :汽 车主 动 悬架 系统; 控制 策略 ; 展现 状; 究开 发建议 发 研
中图分 类号 :T 2 P3
文献 标识 码 :A d i O3 6 /.s . 0 — 6 32 1 .20 3 o: .9 9ji n1 2 6 7 .0 20 .2 l s 0
i sc tolsrtg d t ms le ee e po d n d t e sv rls g s o sa ou e r sac o u o o vea tv u p n in w ee p ou onr tae y a he ev sw r x un ,a e e a ug et n b tt ee rh fa t m t c es s e so r ut n h i h i i
汽 车悬架 可 分为 被 动悬 架和 主 动悬 架 。主 动悬 架根
图 1 各 类悬 架 结构 示意 图
F g1 T es r cu es h ma i r wi g o U k n so i . h t u t r c e t d c a n fa i d f
s s nin u pe so s
fr re o wad d缸 ayi i pp r Ⅱ t s a e. n h
一
Ke y wor :a t m o v c v upe so ds u o i t ea t es s ni n;t e c to tae y;te rsa c ttso e eo m e t h es g eto frsac i h onr l r t g s h ee rh sau fd v lp n ;t u g s n o ee rh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悬架控制系统发展概述1.前言悬架依据其可控性可以分为不可控的被动悬架和可控的智能悬架两大类。
在多变环境或性能要求高且影响因素复杂的情况下,被动悬架难以满足期望的性能要求;而智能悬架能够对行驶路面、汽车的工况和载荷等状况进行监测,进而控制悬架本身特性及工作状态,使汽车的整体行驶性能达到最佳。
智能悬架中主动、半主动悬架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好地解决了安全性和舒适性这一对卜矛盾,将其缓和至相对较低。
2.主动悬架与半主动悬架主动悬架是一个动力驱动系统,包括测量系统、反馈控制中心、能量源和执行器四个部分。
其原理是测量系统通过传感器获得车辆振动信息,传递给控制中心进行处理,进而由控制中心发出指令给能量源产生控制力,再由执行器进行控制,衰减悬架的振动。
由于主动悬架结构复杂,成本高,需要很大的能量消耗,它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只在少数高级轿车中有所应用。
与之相比,半主动悬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基本不需要消耗能量等优点,而对振动的控制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却可以接近主动悬架,远远优于被动悬架,因而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得到了飞速发展。
图1为主动悬架的原理图,其中F代表力发生器。
图2为一种典型半主动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半主动悬架与主动悬架结构相似,只是半主动悬架用可调刚度的弹性元件或是可调阻尼的减振器代替主动悬架的力发生器。
图2的半主动悬架系统中,一个连续可调的阻尼器与一个传统的普通弹簧并联,需要假定系统中的阻尼器能够完全独立于悬架的相对运动,且能根据力控制信号做出反应。
悬架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可以从控制策略、执行机构以及实际应用几个方面来分析。
3.控制策略研究目前应用于悬架控制系统的控制理论比较多,主要有天棚控制、最优控制、预测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以及复合控制等等。
3.1 天棚阻尼与开关阴尼控制思想1974年,美国学者karnopp等提出了天棚阻尼控制思想。
原理是在车身上安装一个与车身振动速度成正比的阻尼器,可以完全防止车身与悬架系统产生共振,达到衰减振动的目的。
在天棚控制方式中,控制力取决于车体的绝对速度的反馈,不需要很多传感器也不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可靠性较好。
控制力可以表示为:式中Csky为比例系数;x为车体垂直振动速度。
但是天棚阻尼是理论上的理想状态。
karnopp为实现“天棚”控制思想又提出了开关阻尼的概念。
原理是根据控制信号调节阻尼器阻尼的“软”、“硬”设置,进而调整阻尼力的大小。
其优点是作动器消耗振动能量。
最早应用于实车的是美国lord 公司的产品,反映效果良好。
开关阻尼控制思想的阻尼力算法可用以下公式表示:式中:Fd为阻尼力;c为比例系数;x为簧载质量的垂直运动速度,y为非簧载质量的垂直运动速度。
目前开关阻尼的控制已经有所应用。
3.2 最优控制在车辆上运用的最优控制方法常用的有线性最优控制、H∞最优控制等。
线性最优控制理论是早期经典控制理论的代表,已经过了理论到实践的考验,是目前比较成熟和完整的半主动悬架控制理论。
其中使用LQR算法的理论及实践应用比较成熟,算法概要如下:设悬架自由度弹簧阴尼系统动力方程为:f (t)表示外部激励的(r)阶向量u (t)是(m)维控制力向量;D是(nXm)控制力位置矩阵;E是(n×r)外部激励位置矩阵。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形式为:式中:x(t)为状态向量(2n);A为系统矩阵(2nX 2n);B为控制力位置矩阵(2nXm);H为外部激励位置矩阵(2n×r)。
采用LQR模态控制算法设计主动最优控制力:国内在相关领域研究比较深人的是装甲兵工程学院关于履带车辆悬挂系统的半主动控制策略研究。
3.3 预测控制预测控制方法提出比较早,它可以预先确定前方路面的信息,并利用这一信息和车辆当时信息来决定控制行为。
由于预测控制是利用车辆前轮的扰动信息预估路面的干扰输入,将车辆的前轮悬架的状态参数值反馈给控制器进行控制,因此,控制系统有一定的时间来采取措施。
然而信息的获得来自前轮,因此要求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并由控制器采取动作历时很短。
鉴于此,目前最优预测控制多采用超声波传感器等测量方法对车辆前方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采集,用此信息来控制悬架执行机构的动作。
1984年日产公司研制出声纳式半主动悬架,它能通过声纳装置预测前方路面信息,及时调整悬架减振器的状态。
预测控制的问题表现在预测距离是一定的,因此预测提前时间取决于车速,这样必然具有时变性,而预测控制仍以线性时不变系统为研究对象,测量、参数的时变性和非线性对系统的影响还没有得到解决。
另外,用预测信息来控制悬架执行机构的动作的核心技术是信号的获取精度问题,要求不受干扰地真实反映路面信息,这往往导致成本、可靠性方面的投人相应增大,应用中要重点考虑。
3.4 自适应控制策略自适应控制方法应用于汽车悬架控制系统的有自校正控制和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两类。
自适应控制考虑了车辆系统参数的时变性,通过自动检测系统的参数变化来调节控制策略,从而使系统实时逼近最优状态。
自校正控制是一种将受控对象参数在线识别与控制器参数整定相结合的控制方法。
自适应控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自校正控制过程需要在线辨识大量的结构参数,所以导致计算量大,实时性不好。
而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涉及路面信息获得的精度问题,这一点与预测控制存在的问题相似。
另外,当悬挂系统参数由于突然的冲击而在较大的范围变化时,自适应控制的鲁棒性将变坏。
3.5 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控制在过去的20年中,基于专家知识和经验的模糊控制及神经网络控制逐步成为解决具有非线性、复杂和不确定因素系统的有效方法。
在车辆悬架控制领域较早应用模糊控制的是Yoshimura教授,他将模糊控制方法应用到汽车主动、半主动悬架当中。
该车辆系统由非线性微分方程模型描述,通过模糊推理从若干类阻尼力中选择合适的阻尼力。
仿真结果显示应用模糊控制的半主动悬架系统大大减小了车身振动加速度。
随后进行的实车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是建立在专家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因此人为因素在其中占据着很重要的角色。
专家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主观”的,如果专家知识的集合不能真实或准确地反应车辆的状态,那么控制就失去了准确性。
3.6 复合控制当前应用于汽车悬架振动控制的控制策略很多,而得到的效果只能说是优越于被动悬架。
原因是各种控制策略都有自身无法弥补的缺陷,解决办法就是将两种甚至多种控制策略相结合,对悬架进行复合控制。
纵观车辆主动、半主动控制领域,只运用一种控制策略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而采用复合控制策略的成功应用却很多。
近期的文献记载的控制策略设计有应用于越野车辆(坦克等)的自适应控制与LQG控制的联合控制,最优预见控制与神经网络控制的复合,以及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控制的复合等等。
研究表明,利用复尸合控制方法更适用于汽车、悬架这样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可以预见复合控制方法是今后控制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4.执行机构研究控制策略最终是通过执行机构对悬架的振动特性进行调解的,因此,执行机构往往代表着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发展状态。
根据半主动悬架的结构特点,执行机构分为两种,即悬架刚度调解系统和减振器阻尼力调节系统。
对悬架刚度的调节是通过对悬架弹簧的弹性系数进行调节,应用较多的为空气弹簧。
相比之下,阻尼调节应用较多。
其中阻尼连续可调减振器被认为比较有发展前景。
如增大摩擦力的办法改变阻尼力;采用压电陶瓷材料改变悬架阻尼;改变减振器节流孔开度以及改变减振器工作液(智能材料)粘度来改变阴尼力等。
调解阻尼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还是使用粘性连续可控的新型智能材料(电流变或磁流变液体等)作为减振器工作液,从而实现阻尼连续调节。
磁流变液阻尼器是当今被认为最有发展前景的,虽然其发展晚于电流变液阻尼器,但是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磁流变液是一种随着外加磁场强度的改变其流变性能随着改变的智能材料。
由于磁流变液体是非牛顿液体,其剪切应力是由液体的粘性和屈服应力两部分组成的。
流变特性的改变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对外加磁场强度的控制可以在毫秒级对其流变特性进行改变,由液态变为半固态。
磁流变液优点很多:其剪切应力较大,可达到50-100 kPa;剪切应力具有对温度的稳定性和对不存介质的不敏感性;通过对磁场强度的控制来控制剪切应力,耗能很低,同时更安全。
磁流变液也存在着一定的应用问题,主要是减振器内液体紊流产生的噪声较大和产生强磁场需要的金属线圈重量问题,这些问题有关研究人员正在研究解决。
5.应用实例近十多年以来,悬架控制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成果较多。
如福特公司生产的雷鸟轿车上的行驶平顺性程序控制悬架系统(PRC)。
PRC中的减振器配置了一种快速作用旋转式螺管电磁开关,在传感器和一台6805微处理器为基础的电子系统的配合下,根据驾驶员的指示和车辆的运行状态,电磁开关可以调节阻尼。
其他成功的应用还有奔驰车的自适应阻尼控制悬架系统、凯迪拉克轿车的路感悬架系统(RSS),以及对阻尼和刚度进行综合控制的丰田电子悬架控制系统和凌志LS400的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系统等。
在军用汽车领域,磁流变液阻尼器得到了应用。
美国内华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将磁流变阻尼器应用于美军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辆(HMMWV),图3为该车应用的阻尼器。
为了对应用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性能进行评估,试验人员将安装磁流变阻尼器的“悍马”与使用传统被动悬架的HMMWV进行了对比试验,分别在平顺性、操纵稳定性等方面作了比较。
结果显示,应用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比使用传统悬架的车辆均有所提高。
可见,军用轮式车辆领域是半主动悬架系统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更高层次的改进是将ABS,TCS,ASR等控制系统与悬架控制系统的集成,即组成汽车动力学集成控制系统,这将是车辆悬架系统与车辆其他控制系统集成化发展的方向。
6.结论与展望从悬架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控制策略和执行机构。
将来的发展应该从这两方面人手,并加快实车应用的进度。
6.1 控制规律的复合我们看到,各种控制方法对悬架的振动控制都有一定的有效性,但是都存在着固有的缺陷,这是由其控制原理所决定的。
由于汽车悬架系统属于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单一的控制手段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需要两种甚至多种控制策略的协同控制,因此,复合控制应该是今后研究工作的一个重点。
6.2 集中力量加快以磁流变减振器为执行机构的半主动悬架的研发进程当前磁流变液减振器半主动悬架的发展最为整个汽车工业界所关注。
在这方面国外成果及应用实例较多,国内还处于理论研究和试验阶段,应用实例很少,问题主要是磁流变液减振器的工作性仍然不稳定,成本较高。
因此,当前乃至今后应该以此为重点,展开技术攻关,从研制高性能磁流变材料、优化磁路及结构设计入手,为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开发作先期基础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