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 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2019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本章复习和总结教案新版沪科版

2019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本章复习和总结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三章声的世界本章复习和总结【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知道人耳的结构,知道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3.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4.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5.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以及超声的特点及应用,知道次声的危害.【教学方法】1.运用比较法:区别音调、响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乐音和噪声;区别超声波和次声波.2.运用归纳法:归纳控制噪声的途径、归纳超声波的应用和次声波的危害.3.运用转换法:探究声的产生时,可以借助一些实验器材扩大实验现象.4.分组讨论交流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本章总结】1.知识结构(用多媒体展示并总结)2.例题讲解(用多媒体展示)例题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华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这说明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这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将不能直接观察研究的现象,转换成可以直接观察研究的现象,这种方法就是转换法.桌面的振动不易观察到,可以用转换法,将桌面的振动放大.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例题2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雷声就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所以选项A正确;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人在岸上的说话声先通过空气传播到水里,然后再由水传给鱼,鱼听到声音被吓跑,所以选项B正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钢管是固体,所以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所以选项C不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选项D正确.答案:C.【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声音的特性例题3(多选)(山东青岛中考)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解析: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越难振动,振动的越,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符合题意.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他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符合题意.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符合题意.答案:ABD例题4小明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音调的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同学们的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没有填完,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你填完整.(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音调的高低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解析:由于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琴弦的多个因素,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应采取控制变量法.(1)为验证猜想1,可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B、C进行研究.为验证猜想2,应选择横截面积和材料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琴弦D、F或H、I进行研究.(2)如果验证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钢(或尼龙)的数据相同,即80、1.02(或100、1.02).(3)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控制琴弦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都不变,改变两者的松紧,比较音调的高低.答案:(1)A、B、C;D、F或H、I;(2)80、1.02(或100、1.02);(3)选取材料、长短、粗细相同的琴弦,调整它们的松紧程度不同.例题5关于声音的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引吭高歌”是描述声音的音调高B.“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震耳欲聋”是描述声音的音调高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解析:日常生活用语中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声音的响度.“引吭高歌”是指放开喉咙大声的唱歌,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震耳欲聋”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答案:B.例题6(湖南怀化中考)“洋装虽已穿在身,但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能听出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台湾艺人张明敏所唱,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哪一特征来断定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速解析:使用分析法解答本题.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我们能听出“洋装虽已穿在身,但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是台湾艺人张明敏所唱,依据就是不同人的发声部位特征不同,发出的音色不同.答案:C例题7(北京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玻璃不能传播声音B.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D.在靠近居民区的高架路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减小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解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玻璃属于固体,玻璃可以传播声音,故A错误;不同乐器有不同的音色,故B错误;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则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在靠近居民区的高架路旁,设置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为了减小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故D正确.答案:D.【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超声和次声例题8(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耳听不见超声波和次声波,但有的动物能听见B.次声波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C.通过监测超声波,可以监测火山爆发D.用超声波可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仪器解析: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超声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次声波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在自然灾害中产生的声音大多是次声,人们常常通过对次声的研究来预测是否有自然灾害来临等.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频率都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故人听不到这两种声波,但是有些动物是能够听到的,故A选项正确;次声波对人的身体的破坏性较强,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因为在一些大型的自然灾害中都伴有次声波,故可以通过对次声的研究来预测是否有自然灾害来临等,故B选项错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灾害中都伴有次声波,故我们监测火山爆发通常是利用了次声波进行的,故C选项错误;用超声波可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仪器.答案:AD.【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

(遵义专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本章复习和总结教案(新版)沪科版

(遵义专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本章复习和总结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三章声的世界本章复习和总结【教课目的】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流传速度不一样 .2.知道人耳的构造,知道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3.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 .4.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决定要素,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5.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以及超声的特点及应用,知道次声的危害.【教课方法】1.运用比较法:差别音调、响度之间的差别和联系,差别乐音和噪声;差别超声波和次声波 .2.运用概括法:概括控制噪声的门路、概括超声波的应用和次声波的危害.3.运用变换法:研究声的产生时,能够借助一些实验器械扩大实验现象.4.分组议论沟通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课时】 1 课时【稳固复习】教师指引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解说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 .【本章总结】1.知识构造(用多媒体展现并总结)2.例题解说(用多媒体展现)声音的产生和流传例题 1 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由,小明和小华一同做了下边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发言,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经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剖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华用手用力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显然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良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发言,感觉喉头振动了,”这说明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这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由此能够得出结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物理学中,我们常常将不可以直接察看研究的现象,变换成能够直接察看研究的现象,这类方法就是变换法. 桌面的振动不易察看到,能够用转换法,将桌面的振动放大.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例题 2 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 以下对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能够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别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此中最初听到的声音是经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可以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可以传声分析: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可以传声 . 声音流传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相关:一般状况,声音在固体中流传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 声音能够在空气中流传,雷声就是经过空气流传到人耳的,所以选项 A 正确;声音可以在液体中流传,人在岸上的说话声先经过空气流传到水里,而后再由水传给鱼,鱼听到声音被吓跑,所以选项 B 正确;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的流传速度不一样,在固体中流传得最快,钢管是固体,所以最初听到的声音是经过钢管传来的,所以选项 C 不正确;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传声,所以选项D正确 .答案: C.【讲堂训练】达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讲堂作业部分练习.声音的特征例题 3(多项选择)(山东青岛中考)如图是“研究影响音调高低要素”的实验装置.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经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次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同样,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的快、频次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分析: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所以经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次,故 A 正确,切合题意. 研究音调跟频次的关系时,需控制其余要素都不变,所以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同样,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 B 正确,切合题意 .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次越小,故C错误,不切合题意.物体振动的快、频次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 D 正确,切合题意.答案: ABD例题 4 小明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音调的高低是受各样要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 经过同学们的议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 1:琴弦发作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相关;猜想 2:琴弦发作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相关;猜想 3:琴弦发作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资料相关.为了考证上述猜想能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 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了猜想1,用号______、 ______、 ______的琴弦行. 了猜想 2,用号______、 ______的琴弦行.(2) 表中有的资料的格没有填完,了猜想 3 必知道内容,你填完好.(3)跟着的行,小明又得音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程度相关,了一猜想,必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分析:因为音的高低取决于琴弦的多个要素,所以在程中采纳控制量法.(1)猜想1,可度和资料都同样,而横截面不一样的琴弦A、B、C 行研究 .猜想 2,横截面和资料都同样,而度不一样的琴弦D、F 或 H、I行研究 .(2)假如猜想3:琴弦作声音的音高低,可能与琴弦的资料相关,控制度和横截面同样,故表格填入与(或尼)的数据同样,即80、1.02 (或 100、1.02 ).(3)研究琴弦音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程度相关,控制琴弦的度、横截面、资料都不,改二者的松,比音的高低.答案:( 1) A、 B、 C; D、F 或 H、 I ;(2) 80、 1.02 (或 100、1.02 );(3)取资料、短、粗同样的琴弦,整它的松程度不一样.例 5 对于声音的特点,以下法正确的选项是()A.“引吭高歌”是描绘声音的音高B.“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高C.“震耳欲”是描绘声音的音高D.“不敢大声,惊恐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高分析:平时生活用中的“高”“低”有指音,有指响度,含不是独一的. 在物理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绘音,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绘声音的响度.“引吭高歌”是指松开喉大声的唱歌,是描绘声音的响度大;“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高;“震耳欲”是描绘声音的响度大;“不敢大声,惊恐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答案: B.例6(湖南化中考)“洋装已穿在身,但我心依旧是中国心,⋯⋯”我能听出首交口称赞的歌曲是台湾人明敏所唱,主假如依照声音的哪一特点来判定的()A. 音B. 响度C. 音色D. 音速分析:使用剖析法解答本.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与特点. 不一样人的声音的音色不一样,区出熟习的人在,是因音色不一样的原由 . 我能听出“洋装已穿在身,但我心依旧是中国心,⋯⋯”是台湾人明敏所唱,依照就是不一样人的声部位特点不一样,出的音色不一样 .答案: C例 7(北京中考)对于声象,以下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玻璃不可以播声音B.用不一样种器演奏同一曲,几种器作声音的音色同样C.用大小不一样的力先后敲同一音叉,音叉声的音不一样D.在凑近居民区的高架路旁,置隔音是了减小噪声居民区的影响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门路下手,一是在声源减弱,二是在播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减弱. 玻璃属于固体,玻璃能够播声音,故 A ;不一样器有不一样的音色,故 B ;用大小不一样的力先后敲同一音叉,音叉振的幅度不一样,音叉声的响度不一样,故 C ;在凑近居民区的高架路旁,置隔音是在播程中减弱噪声的,了减小噪声居民区的影响,故D正确 .答案: D.【堂】达成册中本堂作部分.超声和次声例 8(多)以下法正确的选项是()A.人耳听不超声波和次声波,但有的物能听B.次声波人有百害而无一利C.通超声波,能够火山爆D.用超声波能够冲洗表等精细的器分析:人高音和低音的听有必定的限度,大部分人能听到的声音的率范是20~ 20000Hz. 超声拥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易于得集中的声能等特点. 次声波也不是一无是的,在自然灾祸中生的声音大多是次声,人常常通次声的研究来是否有自然灾祸来等.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率都不在人耳的听范内,故人听不到两种声波,可是有些物是能听到的,故A正确;次声波人的身体的损坏性,但也其实不是一无是,因在一些大型的自然灾祸中都伴有次声波,故能够通次声的研究来能否有自然灾祸来等,故 B ;因为火山、地震、海等灾祸中都伴有次声波,故我火山爆往常是利用了次声波行的,故C;用超声波能够冲洗表等精细的器.答案: AD.【讲堂训练】达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讲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后作业】达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3章 声的世界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3章 声的世界

第3章声的世界第1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新课引入】自从我们呱呱坠地,我们就开始了对这个世界美妙声音的聆听,妈妈温柔的叮咛、爸爸严厉的训斥、老师谆谆的教导、大自然变换无穷的乐章,这些声音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接下来我们再去听一下声音,听完后想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34、35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小组讨论】1.通过如下活动:用手指感受讲话时喉头的振动、观看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里跳动、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向小玻璃管吹气发出声音,提问:发声的物体可以有哪些?解: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2.通过了解蜜蜂、蝉等昆虫的发声情况,提问:物体发声的方式可以有哪些?解:有的动物依靠翅膀振动发声,有的动物依靠鸣膜发声.【教师】1.在归纳物体发声的规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发声时物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振动.2.某些物体发声时振动不易观察,要帮助学生运用转换法设计实验观察到微小的振动.【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C )A.吹着的哨子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C.关闭的收音机D.敲击的水瓶琴2.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C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35、36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3.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小组讨论】1.媒体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片段,观察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球上的交流对比.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确定研究方案)方案一: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方案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住,放进水中,听声音的情况.方案三: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旁边的人能听到声音.方案四:一同学轻敲课桌一端(或把闹钟放在课桌一端),另一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3.实验操作,收集信息,分析现象.4.学生回忆生活现象:“一石激起千层浪”.提问:从“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可以观察到水波的形成和传播,那么类似于水波,声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解:声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教师】1.在“真空玻璃罩”实验进行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时候,要帮助学生理解理想化推理实验方法的运用;利用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归纳声音传播的介质可以分为哪些种类.2.声波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利用水波不仅可以较好地理解声波,同时还要让学生接受类比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熏陶.【跟踪训练】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1次敲击声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三、声音的速度及回音【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37、38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v固>v液>v气.(填“>”“<”或“=”)2.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回音(或回声).【小组讨论】(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3)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解:(1)看到枪烟计时;(2)不能;(3)光速大于声速.【教师】1.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2.介绍资料、指导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1)15 ℃时,v声=340 m/s 25 ℃时,v声=346 m/s(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3)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跟踪训练】1.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C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B.发声体振动的快慢C.传播声音的介质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2.把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 B )A.听到闹钟走时声越来越大B.听到闹钟走时声越来越小C.听到闹钟走时声不变D.无法确定3.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C )A.声的回音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C.钟还在振动D.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4.太阳上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剧烈的大爆炸,但是我们却丝毫听不到这巨大的爆炸声,其原因是( B )A.太阳离我们太远了B.真空不能传声C.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听D.以上答案都不对第2节声音的特性第1课时声音的特性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音色决定声音的品质).【新课引入】日本广岛一家工厂研制出一种电动保险柜.保险柜的门扉上安有“电子耳”,能听声音,还能把这种声音送给电脑进行识别,保险柜的主人买下它以后,事先对着“电子耳”讲一句暗语,让电脑对主人的声音进行分析,存储到存储器里.比如,主人对它说:“芝麻,芝麻!开门!”电脑便记住了这个暗语,等主人再来时,只要对着电子耳重复这句话,保险柜便能自动打开了.有人担心,如果小偷知道了暗语怎么办?有趣的是,除了主人以外,谁对电子耳讲暗语,保险柜的大门都不会开.为什么保险柜听到主人的暗语能自动开门,而听到小偷同样的暗语不会开门?学习了本节知识,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一、响度【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40、41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声音强弱的单位常用分贝(dB)表示.2.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3.声音的响度还跟声音的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小组讨论】1.小组实验:在桌面上撒一些纸碎屑,用不同的力拍打桌面,观察桌面上纸屑振动的幅度和对比声音的大小.可以发现:纸屑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让你的同桌站在操场中央,大声地说话,你从距离他较远的地方向他走去,你可以发现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大,这说明响度还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有时候为了远处的某个人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会把手做成喇叭状放在嘴边,这是通过减小声音的分散程度来增大声音的响度.【教师】1.在响度的演示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观察纸屑的振动幅度来了解桌子的振幅).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发声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声音的响度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近,响度大;距离远,响度小.4.声音的响度与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跟踪训练】1.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C ) A.音色 B.音调C.响度D.频率2.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因为雷声的( B )A.频率大B.振幅大C.音色难听D.音调高二、音调【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41、42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2.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振动频率越高,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声音音调越低.【小组讨论】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铁制容器,不断往铁制容器中倒水,同时用同样的力敲击铁制容器发声,倾听声音的变化.可以发现:容器中水越多,水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2.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拨动塑料尺,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听发出的声音;缩短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再以大致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快慢,听发出的声音.可以发现:塑料尺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3.用尺子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刮梳子齿,刮得越快,可以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4.用多媒体播放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声音,让学生交流不同点,感觉蚊子的音调高,牛的音调低.【教师】1.在学习声音音调的时候,首先应通过一些事例来帮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即音调高低)的含义.如对蚊子的声音与牛的声音进行对比,蚊子声音要高些,但小些,牛的声音要低些,但大些.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大小”与生活中常讲声音的“高低、大小”是不同的.2.在探究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音调高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保持振动的幅度不变(即每一次用力大小不变),只改变振动的快慢,以避免声音响度不同对要探究的问题造成干扰.【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 )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2.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一只手不断地变换按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弦发声时的( D )A.振幅B.响度C.音色D.音调3.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A )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4.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做能够使声音( A )A.音调变高B.响度变大C.音色变好D.传播的速度变大三、音色【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42、43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小组讨论】1.让一个同学用手帕蒙住眼睛,找几个同学喊蒙住眼睛的同学的名字,让他“听音辨人”,每个同学蒙眼一次,看谁辨得又快又准.听音辨人依据的是不同的人音色不同,这是因为发声体不同.2.拿一根筷子轻轻地敲击一个结构完整的瓷碗,仔细听听它发出的声音;再拿这根筷子轻轻地敲击同样的但已经破了的瓷碗,仔细听听它发出的声音,可以发现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3.播放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调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区分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凭什么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呢?学生会感性地认识到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教师】1.在音色这一块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明白:发声体不同,所产生的声音音调、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2.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由自身因素(形状、材质)决定,还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跟踪训练】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某场馆里,演奏员正用乐器演奏乐曲.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编钟振动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还是笛子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第2课时噪声的防治2.了解噪声的危害.3.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43、44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小组讨论】1.观看飞机起飞、嘈杂的马路、一般车辆行驶、图书馆阅览室等视频影片,说说对不同声音强弱的感觉.【教师】【跟踪训练】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噪声的是( A )A.音乐厅里演奏的《命运》交响曲B.无论在什么环境下,用高音喇叭不停地播放《命运》交响曲C.在飞机场,正在降落的喷气式飞机发出的声音D.用金属片刮锅底的烟尘发出的响声二、噪声等级和危害1.阅读教材44、45页及图3 - 20和3 - 21,了解人对不同强度的声音的感觉.2.观看“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们相应的感觉”录像.3.分组讨论“为什么非洲北部农村70岁老人的听力比美国20多岁的城市青年还好?”归纳: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4.观看录像,了解噪声的危害表现:(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三、噪声的防治【自主预习】阅读教材“控制噪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是什么?(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3)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4)课本图3 - 22和3 - 23中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种? 【小组讨论】1.阅读问题并展开激烈的讨论.2.师生共同活动:问题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2)空气等介质的传播.(3)鼓膜的振动.问题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2)阻断它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防止它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问题3: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实验可用闹钟做声源.(1)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泡沫塑料垫起(在发声处减弱噪声).(2)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置于空纸盒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用棉花塞住耳朵(在人耳处减弱).问题4:摩托车的消声器采用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采用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教师】在分析各种减弱噪声做法的事例时,一定要抓住到底是在什么地方减弱噪声,弄清“声源”“传播过程中”“人耳”这些关键词.这样才会分析好各种事例的本质.【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是某市城区到龙洞堡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B )A.噪声的产生B.噪声的传播C.噪声的接收D.以上三种均是2.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B )A.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控制声源产生的噪声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3.“掩耳盗铃”是在人耳处减弱声音的,无声手枪的“无声”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4.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机屏幕上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音量关小”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是从声源处减小噪声,从声音的特性的角度分析,这是减小声音的响度.第3节超声与次声1.了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及超声和次声.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3.了解次声波的危害.【新课引入】如果蒙上你的眼睛,你肯定是寸步难行;如果蒙住蝙蝠的眼睛,它却照样能自如地飞行捕食.如果堵住你的嘴,你还能继续行走;可如果堵上蝙蝠的嘴,它还能照常飞吗?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结果蝙蝠如同醉汉找不到方向,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蝙蝠正常飞行的时候,嘴是张开的,这样做有什么用呢?一、超声【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47、4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通常把频率高于0 Hz的声音称为超声.我们为什么听不见蝙蝠的叫声?因为蝙蝠发出的是超声波,超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听觉范围内.2.利用声呐,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捕鱼时渔民可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3.由于超声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超声诊断仪(B超)可用来检查、治疗人体疾病;超声金属探伤仪能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小组讨论】1.我们为什么听不见蝙蝠的叫声?解:因为蝙蝠发出的是超声波,超声波的频率高于0 Hz,不在人耳听觉范围内.2.超声波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解:声波传递信息方面:蝙蝠回声定位、“B超”等;声波传递能量方面:超声波除去结石、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等.【教师】1.强调超声的特点与应用.(1)回声定位:声呐.可探测海洋深度、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等.(2)利用超声波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B超.2.播放反射听不到声音的录像,并解释.(1)B超的原理:将弱超声波透入人体内部,当超声波遇到脏器的界面时,便发生反射和透射.透射入脏器内部的超声波,再遇到界面时还会再次发生反射和透射,超声波接收器专门接收各次的反射波.医务人员根据所收到的各次反射波的时间间隔和波的强弱,就能够了解到脏器的大小、位置及其内部的病变等.(2)超声波探伤仪的原理: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情况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跟踪训练】1.大街上的“超声波洁牙”美容店中,超声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D )A.超声是清洁剂B.超声发生反射C.超声传递去污的信息D.超声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2.海豚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了8000 Hz的声音时,此声音属于可听声.海豚会利用回声寻找沙丁鱼群,假如1 s后海豚听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 m/s),则此时海豚距离沙丁鱼群的距离为765 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二、次声波【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48、49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通常把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2.次声波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小组讨论】1.为什么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狗能提前预知,人却感觉不到?解:因为这些自然灾害能产生次声波,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 Hz,狗的听觉范围是15~50000 Hz,但人耳听觉范围是20 Hz~0 Hz,所以狗能听到,人听不到.2.次声波为什么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有哪些伤害?解:因为能量很大的次声波具有极大的破坏力,会使人产生恶心、昏眩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破裂出血.【教师】强调次声波对机械设备的破坏及对人体的危害,尽量远离次声源. 【跟踪训练】1.下列动物对次声波最敏感的是( D )A.海豚B.猫C.人类D.大象2.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次声波的是( B )A.用声呐技术测绘海底形状B.预报海啸、台风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D.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3.地震时伴有次声波(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的产生,它的频率低于20 Hz.。

2019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三章 声的世界

2019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三章 声的世界

2019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三章声的世界教案:声的世界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声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掌握声音的产生原理,以及声音的传播和特性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2. 掌握声音的频率、振幅与音调、响度的关系;3. 能够运用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和特性;难点:声音的频率、振幅与音调、响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音叉、尺子等);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如雷声、音乐演奏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扬声器和音叉的振动情况,探讨声音的产生原理。

3. 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学生用尺子敲击桌面,观察尺子的振动传播,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

4. 探究声音的特性:让学生通过调整扬声器的音量,观察音调、响度的变化,探讨频率、振幅与音调、响度的关系。

5. 实践应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运用声学知识解释现象,如为什么隔墙有耳、为什么耳机容易坏等。

六、活动重难点1. 声音的产生原理;2. 声音的传播方式;3. 频率、振幅与音调、响度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以及频率、振幅与音调、响度的关系。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声学知识的掌握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延伸: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人员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声音的应用和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声学项目的实践研究,如设计一个减弱噪声的装置,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 第三章:声的世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 第三章:声的世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第三章:声的世界一、教学目标1.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过程。

2.掌握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3.了解声音的利用和保护。

二、教学内容1.声音的产生:弹性体的振动和声带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介质的密度、弹性等因素影响声音传播的速度。

3.声音的接收:耳朵的结构和原理、声音的音量和音调。

4.声音的利用和保护:利用音响设备传播声音、保护听力的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3.1 声音的产生3.1.1 弹性体的振动•弹性体的特性:柔软、有弹性。

•弹性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条件:振动频率适宜、振动幅度适当。

3.1.2 声带的振动•声带的位置和结构。

•声带的振动与声音的音调有关。

3.2 声音的传播3.2.1 介质的传播•介质的密度:密度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介质的弹性:弹性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3.2.2 声音传播的速度•公式:声音传播的速度 = 频率× 波长。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3.3 声音的接收3.3.1 耳朵的结构和原理•外耳、中耳、内耳的结构和功能。

•声音信号经过耳朵的传递过程。

3.3.2 声音的音量和音调•声音的音量与振动的幅度有关。

•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

3.4 声音的利用和保护3.4.1 利用音响设备传播声音•音响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不同场合使用不同音响设备。

3.4.2 保护听力的方式和方法•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音量环境中。

•减小音量、使用耳塞等保护听力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2.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声音产生、传播和接收的过程。

3.演示法:使用多媒体资料或模型演示声音的传播和接收过程,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4.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声音的利用和保护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1.测验:设计选择题和解答题,测试学生对声音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的理解。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科版教案:第3章声的世界第三章复习课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科版教案:第3章声的世界第三章复习课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科版教案:第3章声的世界第三章复习课教案:声的世界复习课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的世界一章的复习课。

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复习已学知识,巩固学生对声音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复习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引导、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声音的特性。

难点:声音传播的介质和速度,声音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麦克风、音叉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铃声,引出声音的概念,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2. 回顾声音的产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通过实验演示扬声器的工作原理。

3. 回顾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通过实验演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 回顾声音的接收:讲解人耳是如何接收声音的,包括耳廓的收集、耳膜的振动、听小骨的传递等。

5. 回顾声音的特性: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和区别,并通过实验演示音调、响度的变化。

6. 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声音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声音的特性。

难点:声音传播的介质和速度,声音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理解声音现象的基础。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声音现象的理解和看法,促进学生间的思维碰撞。
2.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实验,如探究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如模拟科学家进行声音实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声音现象,如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产生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声音现象?它们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声音的本质。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声的世界”,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在学习声音知识方面的收获和不足。
2.学生通过自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评等方式,评价自己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中的表现。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进步。
4.结合学生的反思与评价,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本案例的亮点在于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将理论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情境导入、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亮点使得本案例在教学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2.探究式学习:本案例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和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3章 声的世界复习教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3章 声的世界复习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3章声的世界【复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

3.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止。

4.知道超声和次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友情提醒: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所以有声音必然有振动,但有振动却不一定能听到声音,例如真空铃实验。

②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还会在介质中传播。

方法指导:如何区分声音的三大特性,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高的声音人耳感觉比较尖细,而音调低的声音人耳感觉比较低沉;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即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音量;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往往是音色不同。

知识链接:次声波对人类而言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人体内脏固有振动频率与次声波频率相近,倘若外来次声波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人的内脏便会振坏,严重时会丧命;另一方面,人们通过研究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可以预测灾害事件。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各组学生回顾并思考,小组长汇总讨论结果,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选择较好的两组在全班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复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照复习目标,回顾第三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第三章知识结构图)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三章声音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三章声音教案
①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②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再试一试。
学生实验:在盛水的水槽中,用两个石块互相敲击,你能听到石块的敲击声吗?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实验:将一只小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钟罩内的空气,铃声会有什么变化?
2、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科学、严密的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
声音的发生
重点
超声和次声的概念,超声的应用。
难点
收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备注
超声
1概念: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提出问题
总结四大污染
噪声为什么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一大公害
课件展示几幅图片
总结减小噪声的三种方法
看书:环境噪声标准
思考、回答问题
听、欣赏音乐
听噪声
思考、回答
注意听,思考、分析、回答
注意观察,思考、分析、回答
思考、分析、回答
回答问题
看书、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
看书、找原因,回答问题
看图片、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实验: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观察纸屑的运动。
总结
2、声音的传播
同学们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这个声音是怎样传播过来的呢??
实验猜想: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做媒介

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教案2(沪科版八年级)

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教案2(沪科版八年级)

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3.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课前准备1.家庭小实验在家中请你在碗中放入水,然后用筷子去敲击,在你听到声音的同时,你又会看到什么现象?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声音是是怎样产生的活动1:声音大家都很熟悉,你能设计几个发声的小实验吗?利用手中的器材:音叉、泡沫球、细线、锯条、直尺、小鼓、锣、录音机、扬声器、真空罩、抽气机、水槽、手机、塑料袋等,试一试并回答以下问题:(1)你怎样使物体发声;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2)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3)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中,所有发声物体的共同点是让它们不发声时又有什么特点其中有的物体的振动幅度较大,能够直接观察到,有的物体振动非常微小,如;音叉的振动、录音机扬声器的振动,你是怎样判断的?试一试,说出你用的方法2.请再举几个生活中存在振动时发声的例子。

说明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设计实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活动2: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声音在传播的时候有什么条件呢?2.猜想与假设根据上面的活动和你的生活经验,提出你的猜想: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⑴讨论:· 列举生活中哪些物质可以传播声音。

⑵根据以上思路,设计实验。

你们选用哪些器材:⑶如何研究的,写出简单的过程⑷真空能传声吗..①观察课本36页,图3—9所示的实验。

现象: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瓶中的空气,你听到的声音变,当抽到一定程度时,还能听到铃声吗?能得出什么结论?拔掉抽气管,让空气进入瓶中.你是否又能听到铃声?②观察:取一双层玻璃水杯,玻璃之间的空隙是做一做:准备两部手机'将其中的一部放入水杯中,拧好杯盖,用手中的手机拨打水杯中的手机’能不能听到水杯中的手机发出的振铃声?说明了什么?结论:4.分析论证这里的“观察思考”,既是前面实验结论的应用(相当于练习题),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 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 教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经验的联想),能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2.难点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扬声器、音叉、音乐芯片(或小闹钟)、瓶口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的广口瓶,装有色儿的玻璃缸、抽气机、鼓、小纸人。

教学过程一、声音的世界播放根据课本P34图3一l、图3—2、图3—3素材制作声形并茂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世界。

师:在这声音的海洋中,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讨论、交流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我们足如何听到声音的?……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先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请每位同学用;乒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有什么感觉?生: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

播放蟋蟀呜叫的录像片或光盘,让学生观察正在呜叫的蟋蟀翅膀在振动。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呜叫时的姿态?生甲:蜜蜂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

生乙:鸟呜叫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

生丙:青蛙鸣叫是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

生丁: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说明你们对生物很感兴趣,观察很仔细。

你们知道有一种树叫笑树吗?笑树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原来笑树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就像人的笑声。

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复习教案

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复习教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

3.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止。

4.知道超声和次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教学重点进一步探究关于声音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系统掌握全章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照复习目标,回顾第三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复习《第三章声的世界》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2.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该不与声打交道。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两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二)声音的特性3.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如图所示,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以上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4.举世瞩目的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女高音歌唱家安娜的歌声倾倒了无数观众。

“女高音”是指声音的( C )A.响度大B.音色好C.音调高D.振幅大5.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

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C )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B.禁止广场舞活动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三)超声与次声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大象利用人们听不见的超声波进行交流B.人们利用听得见的次声获得信息,来预测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的发生C.玩具“激光器”发出的是超声波D.核爆炸、火箭发射、化学爆炸能产生次声波三、合作探究1.对学分享独学1~6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第3章声的世界复习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第3章声的世界复习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第3章声的世界复习学案教材分析:本章涉及的考点有: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传播,声速及有关计算,乐音的特性,音调和响度的区别,减弱和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的利用。

.从中考命题看,上述考点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提纲:产生:________________;[事例] 人说话时声音是由___ __ 振动产生的。

声音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 振动产生的。

小提琴等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_ _振动产生的。

蟋蟀的叫声是由____ 振动产生的。

____ 振动产生的。

真空中_______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它可以在_____ 体中传播,还可以在_____ 和_____ 中传播。

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 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_____ 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 。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_____ 的现象。

利用回声可以_______、_______。

响度:指声音的______,与物体振动的_____ 和距发声体的____ 有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指声音的______,与物体振动的_____有关。

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单位叫_______,字母表示为_______。

大连交通台的频率是103.3MHz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

: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本身(材料和结构)有关。

衡量噪声的标准用_____。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 处减弱减小途径在_________ 处减弱在_________ 处减弱正常人耳的听力频率范围_________________ 。

超声和次声次声:频率范围_______ ,危害:______________ 。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复习课 教学课件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复习课 教学课件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下,列A措选施项中符,合题属意于;在城传市播道环路节的控隔制声噪板声是在的声是音(的A传D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
制传噪入声人A,耳.B,临选C街项选的项符符合房合题屋题意安意;装;工隔显人音示用玻噪的璃声防等噪级声的耳装罩置就只是B.是从学检人测耳校噪处附声减近大弱制小的止的,汽程不车度让鸣或,笛少并让不声能音减 小噪声C,.D在选高项噪不符声合环题境意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答案】传递信息 响度 能量
五、声的波形图像
例6 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对此说法
错误的是(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Hale Waihona Puke 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跟踪【练解习析6】因当为声声音音的是音由调物或体响振度动改产变生时的,,示乐波器器发上声所时显都示在的振波动形,也所会以改A变选。项如说图法1正中确给;出 不 种了同类相乐,同器音时、乐间不小内同组两发的个声几不体位同的同音材学调料或的和响各结度自构的的不发乐同声器,体音产A色和生不的同音,色所会以不B选同项,说我法们错是误靠;音振色幅来是辨指别振乐器动的物
子作的吓就另跑方实要【实跟一了法验做踪解验【端鱼二步两练解析步把儿:骤个习析】骤耳,实:实7】朵方:大验同验如声贴法把军器学:图音在却一小材甲①所的桌提::闹在在示传面出白长实表鱼,播上是纸条看大验调条听他、桌军不器至件甲们铅的和到材是响在发笔一小的可:振白出、端欣地以纸大状的长在用方在上广声态条鱼铅发气写音口桌,缸笔出体“惊.瓶一然边在声、走”、玩后长音时固了耍橡条轻。的体鱼,皮桌②放声、儿鱼上不塞音液于。儿用发,体、大请被力出重中小广你吓均声复传闹设口跑音匀几播计表瓶了而的次。一.里。在写实要个小,鱼“验判实一欣听缸,断验”认,小边都谁方为同做可说闹案是时出以的钟帮他同动清正助的们学作楚确他声的乙的。,们音动在听.桌到 写用 作“出橡一试判”一皮时断试塞的。哪塞声种住音方.广式同口能学瓶吓乙的跑将瓶了耳鱼口朵。并离塞开紧桌面,(要注求意不调漏整气耳,朵然与后笔再的距听离小,闹保钟证的与铃上声几.次实验相比耳 朵与笔实的验【距答结离案论相】同:实)瓶验,内方同空案学气:甲和①在瓶在相鱼外同儿空的看条气不件完到下全地继被方续大发写广出“一口声”,音瓶重,和复根橡几据皮次鱼塞实的隔验反离,应,都来如听验证不果是到此甲不时是在仍白声能纸听上 写到“小一音实”吓闹的验跑钟声结了的音论鱼.铃:;声在②则相在可同鱼的证缸条明边件听,下不到,发的耳出铃朵声声贴音是在,通桌而面过作上大出听广动到口作声,瓶音根和,据橡在鱼皮空儿气塞的中传反则播应听出来不来验到证的声是,音不即,是说固动明态听也 到能的传作声吓声音跑.是了通鱼过。桌子传播的,即固体可以传声.

八年级物理 沪科版 教案、学案汇总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八年级物理 沪科版 教案、学案汇总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三章声的世界(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学生早就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声音的本质以及声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不是很清楚。

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让学生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与传播的;乐音的三个特征、如何防治哭声;什么是超声、次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超声技术在生活、生产、科技和国防等方面的应用;有自觉减少次声和噪声的意识;对生活环境中的声污染能提出防范和改进意见。

真正贯彻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教育理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能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

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并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3.从搜集的信息中了解超声和次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以及次声的危害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界与声有关现象的观察,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他们喜欢物理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感。

2.利用简单的生活用具、乐器进行有关声现象的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利用手边或生活中的器材进行科学研究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振兴中华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三)教具与教法教具:录音机(多媒体)、投影仪、橡皮筋、小鼓、音叉、乒乓球、扬声器、二胡、笛子、真空铃、抽气机、鱼缸、气球、土电话、七个水杯(酒瓶)、梳子、泡沫等教法: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四)教学课时设计每节1课时,复习1课时,检测1课时,总计5课时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课前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上课时先播放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声音,请学生加以辨别,由此进入声的世界。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学案见新知探究部分。

物理初二上沪科版第三章(声的世界)教案一

物理初二上沪科版第三章(声的世界)教案一
2018 年秋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教案一沪科版
知识与技能:1、知 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在一些物质中的传播 速度,能利用回声测距。 2、能明白听到声音的条件。 3、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探究。 教 4、明白乐音的特征,能用实验验证妨碍乐音特 征的要紧因素 。 学 5、了解噪声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目 6 、明白超声的特点,了解其应用。 标 7、明白次声的特点及危害。 过程与方法:会猜想和假设,设计 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复习归纳所学知识,把 握知识要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激发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 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乐音的特征 难 点 声音 的产生和传播、乐音的特征
教 音叉、扬声器、泡沫小球等

学 讲授法、归纳法 教
讨论 法、练习法 法
人听到声的条件: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 的 板世 书界设计声音的特征音调: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响度:响度与振幅和听者距声源远近的关系 音色:音色与材料的关系
噪声
噪声的来源 噪声的等级 控制噪声的途径
声的利用
超声波 次声波
声源处降噪 传播过程中降噪 人耳处降噪

二《声的世界》单元复习(教案)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二《声的世界》单元复习(教案)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二《声的世界》单元复习1.物理观念:(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2.科学思维:使学生通过转换的实验方法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三种特性。

4.科学态度与责任: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强弱探究。

难点:1.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2.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一、画知识结构图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二、考点梳理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B)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__气__体可以传声;“隔墙有耳”说明__固__体可以传声;“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水下的鱼能听到水面上人的喊话声,说明__液__体也可以传声。

3.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

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__水管__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__水__传播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__空气__传播来的。

考点2声音的特性4.研学活动中,讲解员使用“小蜜蜂”扩音器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C)A.音色B.音调C.响度 D.传播速度5.在“三月三”歌圩里,大家能分辨出某歌王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A)A.音色 B.响度C.音调 D.声速6.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课题:复习第三章《声的世界》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条件。

2、复习乐音的三个特征和决定因素。

3、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交流学习运用总结、归纳、合作等方法使自己的知识得到提升
2、通过典型习题的讨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系统全面的整理、归纳知识。

三、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与声音有关的现象和简单问题。

四、教学方法:互动式
课前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按好、中、差搭配)。

2、课前(至少一天)告知学生课题及学习目标,布置学生预习。

即:自己看
书复习,自己归纳总结,自己设计复习题,自己讨论解答。

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
由某小组代表根据课前个人复习和小组讨论确定的总结提纲作知识归纳,其他成员补充(时间为5分钟左右)。

二、求解复习题:
各小组代表出示课前准备的复习题(每组三道题),由其他小组同学竞赛解答,出题的小组批改讲解(时间为25分钟左右)。

三、质疑答辩:
全班同学针对复习题内容或单元所学内容提问,由其他同学竞赛解答。

(时间为5分钟左右)。

四、巩固升华:
在学生对单元所学知识已有一定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将准备好的与课本知识有关且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展示给学生,经学生讨论后由学生竞赛抢答。

(时间为5分钟左右)。

五、教师点拨:
教师对本节课各小组的表现给予简单点评,指出各阶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对本节课中的几个关键点再次给予点拨,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时间为5分钟左右)。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教师预备方案
一、知识结构:
二、求解复习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空也能传声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2、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对两人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
是()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3、噪声被认为是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污染,在城市政府通常采取
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以控制“噪声对人口密集地区”的干扰,你认为政府的这个措施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控制噪声的?()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进入耳朵
D、以上各项都有
4、在下列应用中,不属于超声应用的是()
A、外科医生利用声波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B、利用声波预测自然灾害事件
C、利用声波检测样品内是否有缺陷
D、利用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5、“掩耳盗铃”者是采取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小声音的?()
A、在声源处
B、在传播过程中
C、在人耳处
D、以上答案都不对
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都能发出声音,让我们听到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且传声速度最快
D、动听的音乐永远不会是噪音
7、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B、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
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8、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的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
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9、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

B、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
C、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
声音
10、在几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倒入不同量的水后,只要水的量适当,即可用这些
玻璃杯奏出美妙的音乐,这是因为玻璃杯中倒入不同量的水后,它们振动时的()
A、振幅不同
B、频率不同
C、响度不同
D、音色不同
三、质疑答辩:
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试举例说明?
2、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吗?
3、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吗?
4、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5、回声是怎样产生的?
6、乐音有哪些特性?分别由什么决定?
7、什么是噪声?
8、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9、什么是超声和次声?
四、巩固升华:
1、在图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A B C D
2、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不断向外抽出,会发现瓶内手机的铃声(或门铃的声
音)越来越小,这是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
后听到雷声?
4、在空的一段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几个声音?如果在水
管中装满水,则在水管的另一端又能听到几个声音?
5、(1)音调高的物体响度一定大吗?试举例说明?
(2)响度高的物体音调也一定高吗?试举例说明?
五、教师点拨:
教师对本节课各小组的表现给予简单点评,指出各阶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对本节课中的几个关键点再次给予点拨,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时间为5分钟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