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播学视角下的城市外宣英译研究

合集下载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

2020年3月下半月刊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张晓娜本文首先从跨文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的文化冲击和跨文化交际下旅游英语外宣具有极强复杂性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贯穿旅游英译的特质;其次,从英译主体要做到“译有所为”、强化景点景区翻译方法的直接性、利用归化英译法贴近读者文化、利用异化英译法忠于旅游外宣原文4个方面入手,探讨了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策略。

引言跨文化的交际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分别是不同语言的交流和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其中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不同地区的历史有很大的差异性,导致文化背景出现了很大的不同,所以,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

外宣英译的目标是实现不同地区文化的有效交流,通过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向其他国家宣传我国的优秀文化,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而旅游业作为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之一,可以有效促进其他各个产业迅猛发展,所以,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加强对城市旅游外宣英译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跨文化交际贯穿旅游英译的特质(一)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地要应对文化冲击文化认知学明确提出,要想最大限度地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国外游客要站在客观的角度,认可不同地区文化描绘的内容,通过利用语言这一交流工具,深刻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区文化的差异性。

与此同时,还要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理性、客观地认识和理解文化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处理文化冲击问题。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文化图式缺省情况,那么需要对文化图式缺省内容进行不断补充和完善,然后,在有效结合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对不同地区文化的理解深度,从而保证城市旅游外宣英译工作能够正常、有序、顺利开展。

与此同时,还要站在静态角度,对本土旅游文化背后的真正含义进行准确理解和把握。

本土旅游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个性,需要外宣英译者通过对旅游文化变化的理解,以促进对文化沟通过程中出现的冲突进行了解和认识,从而保证不同地区文化的动态发展。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城市旅游外宣在跨文化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正确有效地进行城市旅游外宣英译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跨文化传播的视域出发,探讨城市旅游外宣的英译问题。

城市旅游外宣的英译需要考虑跨文化传播的差异。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对于城市旅游的需求和喜好会有所不同。

在进行英译时,要考虑受众的文化差异,采用适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以保持信息的准确性和易懂性。

还要注意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的差异,避免出现歧义和误解。

城市旅游外宣的英译需要重视形象塑造。

城市旅游外宣的目的之一是向外界传达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

在进行英译时,要根据受众的文化背景和诉求,选择适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以准确地传达城市的形象和特点。

还要注意选择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词语和句子,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城市旅游外宣的英译研究在跨文化传播的视域下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英译时,需要考虑跨文化传播的差异,重视形象塑造,同时注意语境和文化背景的衔接。

这将有助于提高城市旅游外宣的传播效果,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探索城市的魅力。

基于文化传播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基于文化传播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基于文化传播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2)(一)研究背景分析 (2)(二)研究意义阐述 (3)二、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构建 (4)(一)外宣翻译的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 (5)(二)文化传播理论与翻译策略关系研究 (6)(三)理论框架构建与文献综述结论 (7)三、基于文化传播的外宣翻译策略分析 (9)(一)翻译策略选择的原则与依据 (10)(二)基于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类型分析 (11)1. 归化策略的应用研究 (12)2. 异化策略的应用研究 (13)3. 平衡翻译策略的应用研究 (14)(三)案例分析与实践研究 (16)四、影响外宣翻译的文化传播因素探讨 (16)(一)文化认知因素对外宣翻译的影响分析 (18)(二)文化价值因素对外宣翻译的影响分析 (19)(三)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差异影响分析 (21)1. 语言习惯差异的影响分析 (22)2. 词汇含义差异的影响分析 (23)3. 文化意象差异的影响分析 (24)4. 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总结概括等 (25)一、内容简述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传播成为了国家间关系的重要纽带。

外宣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其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文化传播的外宣翻译策略,分析当前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本文首先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文化传播对于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文章分析了外宣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角色和功能,以及翻译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如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文化传播的外宣翻译策略,包括文化适应性翻译、本土化策略、情感表达策略等,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研究背景分析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已成为国家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传播则是这种交流的重要桥梁。

从传播学视角看城市外宣英译——以温州市政府门户网站英译为例

从传播学视角看城市外宣英译——以温州市政府门户网站英译为例

文化与传媒从传播学视角看城市外宣英译—— 以温州市政府门户网站英译为例⊙陈佩佩 [温州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35] 摘 要:政府门户网站的英译对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输出文化、构建形象意义重大。

文章以传播学为指导,强调翻译的传播学属性,研究翻译过程中讯息、传播者、受传者、媒介、效果等要素对翻译过程的影响,指出译者应对原文信息进行重构,充分调动多媒体手段弥补文化缺省,消减过分冗余带来的传播障碍。

关键词:翻译传播学 门户网站英译 翻译策略一、引言外宣翻译指的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为受众对象的交际活动。

政府门户网站是各级政府实现国际宣传、交流、对外服务等功能的重要媒介。

因此,合理建设政府门户网站英文网页这一新媒体媒介,对促进经济建设、文化交流和形象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各级政府都积极重视外文网站建设,但也呈现出各地政府发展水平不平衡,县区得分显著偏低的现象。

a本文试图以温州市政府门户网站英译版(/ )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角度探讨政府网站汉英翻译过程的典型错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从词汇、句法、语篇及布局上提高外宣文本的翻译质量,帮助城市形象构建。

二、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一) 翻译的传播学属性 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成熟于70至80年代的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b。

该学科的奠基人Harold Lasswell提出的“5W”传播模式——即谁(Who)将什么信息(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施加了什么影响或者效果(With What Effect)——认为传播的过程就是传播主体如何利用传播内容通过有效的传播渠道对自己的传播受众实施传播效果达到信息共享的过程。

翻译传播学认为翻译行为是“与语言行为和决定紧密相关的一种特殊的语际信息传递方式”c,具有传播学特质。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城市旅游外宣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传媒手段向外界展示一个城市的旅游资源、景点和文化特色,吸引游客前往游览。

在这个过程中,外宣的英译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通过英译可以将城市的信息传达给海外游客,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的研究涉及到语言、文化以及传播技巧等多个方面。

英译要准确传达城市旅游的信息。

翻译人员需要对城市旅游的资源和景点进行了解,并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将其翻译成英文。

英译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

因为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都不同,所以英译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文化特点进行调整,以确保翻译结果的可理解性和准确性。

英译还要考虑传播技巧,以确保外宣信息能够引起受众的兴趣和关注。

在实际的城市旅游外宣英译中,翻译人员可以采用多种策略来实现翻译目的。

可以使用直译的方法。

直译是指将源语言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以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

直译可能会遇到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问题,所以在直译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和修改。

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

意译是指根据目标受众的文化特点和语言习惯,将原文的含义和精神翻译成目标语言。

意译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目的,但需要翻译人员对原文和目标受众的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除了翻译策略,城市旅游外宣英译还需要考虑到传播渠道和目标受众。

不同的传播渠道和目标受众会对外宣英译的方式和内容有不同的要求。

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外宣的英译需要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和吸引人的内容,而在旅游杂志或官方网站上进行外宣的英译可以更加详细和全面。

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水平也会对外宣英译的难度和要求产生影响,翻译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受众进行针对性的翻译策略和语言选择。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The background of this research lies in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field of city tourism promotion. With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ities to attract tourists has become more intense. In this context, effectiv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re crucial for cities to promote their tourism offerings to a diverse audience.1.2 研究目的Overall, the research seeks to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city tourism promotion and provide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for cities looking to enhance their external publicity efforts in an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world.1.3 研究意义Furthermore,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practitioner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helping them develop more targeted and effective promotionalstrategies for attracting international tourists. Additionally, by analyzing the economic impact of cross-cultural tourism promotion on local economies, this research can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tourism in driving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urban areas.2. 正文2.1 城市旅游外宣的定义与特点City tourism promotion, a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urban tourism marketing,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attracting tourists and generating economic benefits for cities. The concept of city tourism promotion refers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about a city’s attractions, facilities, services, and e vents to potential visitors through various communication channels.2.2 跨文化传播在城市旅游外宣中的作用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lso plays a vital role in building trust and fostering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international tourists. By demonstrating cultural sensitivity and respect in their promotional efforts, cities can establish a favorable image and reputation among visito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his, in turn, can lead to increased tourism revenues and economic benefits for the city.2.3 城市旅游外宣的英文传播策略City tourism promotio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attracting visitors and boosting the local economy. When it comes to promoting city tourism to international audiences, having effective English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s key. Here are some important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city tourism in English:2.4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城市旅游外宣案例分析在跨文化传播的背景下,城市旅游外宣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城市形象外宣文本的翻译研究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城市形象外宣文本的翻译研究

外语翻译摘要针对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实施,国家城市形象外宣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这不仅对于国内外文化交流有重大意义,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契机。

所以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城市形象外宣文本翻译极其重要。

本文就当前城市形象外宣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最重要的便是提高译者素质,在此基础上完善我国城市外宣翻译,将我国城市美好形象向世界传播。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城市形象外宣翻译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External Publicity Textsfor City Im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Zhang JieAbstract In view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policy at present,the external publicity of city images,a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China's foreign exchanges,is not only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ultural exchanges at home and abroad,but also an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in our country. Therefore,the transliteration of external publicity texts for city im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extremely important.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prob-lems that have arisen in the current external publicity of city im-ages,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nslators,and on this basis,the translation for external publicity of Chinese cities will be im-proved,so that the positive image of Chinese cities will be pre-sented to the world.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city images;transla-tion for external publicity1前言跨文化传播就是指社会信息在不同文化的社会信息系统中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文化信息会在时间和空间中流动、共享和互动。

传播学视角下外宣文本翻译策略分析

传播学视角下外宣文本翻译策略分析

082《名家名作》·翻译[摘 要]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的频繁交流为外宣翻译带来了更多机遇与挑战。

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外宣特点,探讨外宣文本翻译策略,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充分发挥原文信息传播“把关人”的作用,灵活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需对原文文本进行适当的删减、补充、过滤和加工,从而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关 键 词] 传播学;外宣翻译;传播效果传播学视角下外宣文本翻译策略分析刘庆雪 李月婷对外宣传是一个国家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外宣文本的翻译质量是树立良好国家形象、提高国家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关键。

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国际上对于中国信息的了解需求不断提高,文化“走出去”战略也使外宣翻译实践增多,如何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交流,消除某些西方读者的偏见和误解,建立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尤其重要。

然而目前国内外宣领域的翻译研究相对滞后,仍然属于比较新的翻译研究领域。

由于外宣翻译涉及宣传和翻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外宣翻译进行研究。

一、传播学的主要观点传播学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40年代在美国成为独立学科,90年代传入中国。

美国传播学创始人之一拉斯韦尔首先提出了传播的三大功能:环境监视、社会协调以及文化传承(后来又有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传播的第四个功能:娱乐功能)。

拉斯韦尔还阐述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什么(say what)、对谁说(to whom)、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邵培仁, 2015)。

传播学的鼻祖施拉姆补充完善了传播过程的要素研究,他提出传播过程有八个要素:信源( Source)、讯息( Message)、编码者( Encoder)、渠道(Channel)、解码者( Decoder)、接收者( Receiver)、反馈(Feedback)、噪音(Noise)。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城市旅游成为一个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向。

城市旅游的宣传与推
广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知名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城市旅游
在海外宣传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的研究日益重要。

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的翻译要求在翻译的同时,要能够准确地传达城市旅游背景、特色、文化和历史,同时还要能够适应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不同口味。

首先,需要对要翻译的城市旅游进行深入的了解。

这不仅意味着了解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基本信息,同时还要深入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和风俗等。

了解这些
内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旅游的宣传和推广。

其次,翻译需要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读者对信息的理解
和接受。

对于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的了解,有助于翻译者更好地理解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并采用适当的字眼。

此外,城市旅游的外宣英译需要重视口味和风格的调整。

不同的目标受众对于同一信
息的态度和感受会有所不同。

因此,翻译需要考虑到目标受众的口味和文化背景,并通过
语言和表达方式来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需要准确传达信息,同时也需要考虑文化差异和口味调整。

在城市旅游跨文化传播的背景下,翻译人员需要发挥自身专业知识和翻译技巧,为城市旅
游的推广做出积极贡献。

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外宣翻译——以上海世博会材料英译得失为例

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外宣翻译——以上海世博会材料英译得失为例

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外宣翻译——以上海世博会材料英译得失为例作者:叶岚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叶岚(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 230039)摘要: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结合上海世博会对外宣传材料,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翻译过程,并提出外宣翻译可遵循的原文信息准确与目标受众得体两大原则。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外宣材料;传播;原文信息准确;目标受众得体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4-0192-02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外宣材料的翻译活动应运而生,并得到空前发展。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更是为我国的翻译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与外宣工作和翻译两者密切相关的传播学角度,结合上海世博会材料,探讨外宣翻译可遵循的原则。

一、翻译与对外宣传工作从性质上说,对外宣传工作属于一种传播行为。

为了避免“宣传”一词在西方带有鼓吹、煽动等负面影响,我国的对外宣传等同于“对外传播”。

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对外传播工作者直接操纵目标语言,但现行的普遍做法是由编辑选定中文稿件,然后由译者完成整个信息的翻译过程。

翻译无疑在外宣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要提高外宣工作的水平,就必须提高翻译工作的质量,而要提高翻译工作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外宣翻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无疑是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关键一环,其中涉及的报刊、图书、标语、广播、影视、网络媒介的宣传材料翻译以及面对面交流都是世博会圆满完成并持续发挥影响力的重要保障。

这场最高规格的综合性国际展览会涉及的内容比奥运会更加广泛,覆盖政治、商贸和旅游等各方面。

无论是在上海世博会的申办阶段、筹备时期,还是举办期间,以及“后世博时代”,翻译都充当着传播中国文化\让世人通过世博了解中国的重要角色。

因此,选取与世博会有关的外宣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传播学5W模式视角看我国外宣翻译

从传播学5W模式视角看我国外宣翻译

1 前言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正在从以经济和科技为代表的综合国力竞争逐步转向文化软实力竞争,而软实力竞争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对外宣传形式来完成的。

外宣翻译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行为,外宣翻译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

我国研究外宣翻译的权威学者张健教授将外宣翻译定义为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

“外宣翻译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为受众对象的交际活动。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世界的目光逐渐转向中国,特别是十九大的召开,更让中国再一次成为国际社会上的焦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只有十九大才能代表最新最强的中国,所以做好十九大的外宣翻译具有重大意义,它作为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媒介,在当今对外交流日趋频繁的时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之前的外宣翻译工作过程中,学者们大多以翻译理论作为依据,如“信、达、雅”翻译原则、目的论、建构主义、语言顺应论、功能对等论等,从语言层面做研究或提出翻译策略,鲜少有从传播学角度来研究外宣翻译的。

其实,翻译的本质是传播,整个翻译活动表现为一种社会信息的传递,表现为传播者、传播渠道、受众之间一系列的互动关系,而外宣翻译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行为。

本文从传播学5W 模式出发,基于翻译的传播学原理,结合十九大的英译报告进行分析,探讨外宣翻译的传播策略,以期更好地完善政府工作报告的外宣翻译,传递中国特色,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2 理论框架2.1 5W模式的定义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五W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翻译TRANSLATION从传播学5W模式视角看我国外宣翻译——以十九大报告英译为例余丹丹(南华大学,湖南衡阳 421001)摘要: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 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 为受众对象的交际活动。

传播学下外宣翻译方法

传播学下外宣翻译方法

企业宣传资料的翻译要注重文化的差异性和语言的适应性,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企业宣传资料的翻译还需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根据不同的宣传目的和市场定位,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表达方式,提高宣传效果和品牌形象。
企业宣传资料的翻译要突出企业特点和优势,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简练和流畅,避免出现冗长和复杂的表达方式。
外宣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递活动,它涉及到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传播学理论为外宣翻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信息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以及如何有效地传递信息。
外宣翻译的特点与原则
02
外宣翻译是指将中文信息翻译成英文或其他外文,以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文化和政策。其特点包括信息量大、专业性强、语言要求高、政治敏感度高。
总结词
准确是外宣翻译的首要原则,要求译者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避免出现歧义或误译。通顺是指译文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流畅自然,避免生硬或奇怪的表述。易懂则要求译者考虑到读者的认知背景和阅读习惯,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概念和信息。
详细描述
总结词:外宣翻译中常见的问题包括文化差异、语言表达差异、政治敏感性以及缺乏专业背景知识等。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方法
03
直译
保留原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传达原文的表面意义。适用于文化共性较强的文本。
意译
侧重于传达原文的深层意义和文化内涵,对原文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较大改动。适用于文化差异较大的文本。
VS
以目标语读者为中心,将原文转化为目标语读者熟悉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异化
01

《2024年叙事学视域下的外宣翻译研究》范文

《2024年叙事学视域下的外宣翻译研究》范文

《叙事学视域下的外宣翻译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宣翻译作为传播国家形象、展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和复杂性日益凸显。

叙事学作为研究叙事结构、叙事方式和叙事功能的学科,为外宣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本文旨在从叙事学视域出发,探讨外宣翻译的策略、方法和技巧,以期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二、叙事学与外宣翻译的关联性叙事学是一种探究叙述的本质、形式和功能的学科,关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叙述视角等方面。

而外宣翻译则是一种特殊的翻译活动,旨在将本国的信息和故事有效地传递给国际社会,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本国。

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叙事学可以通过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叙述视角等元素的剖析,为外宣翻译提供更为丰富和深入的理论基础;而外宣翻译则可以通过实践,将叙事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和易于理解。

三、叙事学视域下的外宣翻译策略1. 情节重构策略:在叙事学中,情节是构成故事的核心要素。

在外宣翻译中,应通过情节重构策略,使原故事更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和思维逻辑。

具体而言,需要根据译语文化背景、读者群体等元素进行适当的情节调整,确保故事能够有效地传递出所要表达的信息。

2. 人物形象塑造策略:人物形象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递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在外宣翻译中,应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展示本国文化和价值观的魅力。

同时,应注重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避免因文化误解而产生负面效应。

3. 叙述视角转换策略:叙述视角是影响读者理解和接受故事的重要因素。

在外宣翻译中,应根据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灵活运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叙述视角,使故事更加生动、真实和易于理解。

四、叙事学视域下的外宣翻译方法和技巧1. 翻译语言的地道性:在外宣翻译中,应注重翻译语言的地道性,避免直译或过度解释。

通过运用地道的译语表达方式,使故事更加自然、流畅地传达给读者。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外宣,城市可以向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其独特的文化和风景,吸引更多人来进行旅游,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对于如何将城市旅游外宣材料翻译成英语以达到最佳效果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城市旅游外宣翻译需要遵循文化因素的考量。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翻译人员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进行调整。

在翻译中国城市旅游外宣时,应将其特色文化元素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以更好地展示城市的魅力。

还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会被目标受众误解或冒犯的词语或表达方式。

语言因素也是城市旅游外宣翻译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翻译人员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语言特点和习惯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在翻译成英语时,应采用符合英语语法和习惯的句式和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易于理解。

还需要注意词汇的选择和语言的简洁性,以避免受众的阅读困难。

视觉元素的处理也是城市旅游外宣翻译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视觉元素如图片、标志等能够直观地展示城市的特色和魅力,在进行翻译时,需要确保视觉元素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还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

城市旅游外宣翻译也需要考虑传播媒介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旅游外宣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播,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传播媒介的特点和目标受众的使用习惯进行调整。

在进行互联网外宣翻译时,应注意网页排版的布局和语言的简洁性,以方便用户浏览和获取信息。

城市旅游外宣的英译研究需要综合考虑文化因素、语言因素、视觉元素和传播媒介等多个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合理考虑和调整,可以实现城市旅游外宣材料的准确传达和最佳效果,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城市旅游,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传播学视角下城市外宣翻译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传播学视角下城市外宣翻译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传播学视角下城市外宣翻译研究——以合肥市为例[摘要]本研究以传播学视角为基础,以合肥市为案例,对城市外宣翻译进行了深入研究。

外宣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在城市形象塑造和国际交流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索城市外宣翻译的策略、问题和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城市外宣翻译、传播学、合肥市、策略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城市竞争的加速,城市外宣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日益受到各个城市的重视。

城市外宣翻译不仅关乎城市形象的塑造,也关系到城市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合肥市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正积极开展城市外宣翻译工作,希望通过传播自身优势和魅力,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源和合作机会。

因此,基于传播学的视角,对城市外宣翻译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策略、问题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以合肥市为例,旨在揭示城市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讨如何提升城市外宣翻译的质量和效果,以增强合肥市的国际传播能力和竞争力。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相信可以为其他城市的外宣翻译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国际交流的促进做出积极贡献。

一、传播学视角下城市外宣翻译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外宣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对于城市形象塑造和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外宣翻译在国际舞台上的关键作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传播学视角下的城市外宣翻译研究能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探讨其策略、问题和影响,为城市外宣翻译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优化方案。

城市外宣翻译的背景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市外宣翻译是城市与国际社会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能够促进城市形象的正面展示和国际声誉的提升。

其次,城市外宣翻译能够帮助城市充分展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吸引国际资源、投资和合作机会,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此外,城市外宣翻译也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加强国际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的发展和繁荣,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采用外宣手段推广本地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和传播环境的不同,在外宣过程中往往出现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导致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的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和改善措施。

一、文化差异引发的语言障碍作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实现信息传递的基础。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和传播环境的不同,语言在不同文化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在城市旅游的外宣过程中,语言障碍成为了重要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在中国的城市旅游外宣中,因为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英译的质量常常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另外,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也带来了词汇和语义上的问题,例如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在西方被理解的程度较为有限,因此在英译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解释和注释。

二、文化差异影响外宣策略和效果除了语言障碍外,文化差异还会影响城市旅游外宣的策略和效果。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在外宣时通常会采用这些文化元素作为亮点和卖点,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注意和兴趣。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旅游更多的是体验和娱乐,因此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可能会感到乏味和缺乏吸引力。

这就需要外宣策略和宣传手法要针对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消费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跨文化传播对外宣的译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在跨文化传播的背景下,外宣中的译者要能够熟悉并掌握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播环境差异,同时还需要具有优秀的语言技巧和翻译素质,以确保英文翻译的流畅和准确。

此外,译者还需要具有深入了解城市旅游资源、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便更准确、生动地传递信息和展示城市旅游的魅力。

综上所述,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问题需要我们在语言翻译、文化差异、外宣策略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外宣效果和质量,为城市旅游的创新发展和国内外游客的消费需求提供更好的保障。

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文本英译研究

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文本英译研究

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文本英译研究
王雨晨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24()10
【摘要】外宣文本作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对传播中国特色政治理念、文化、发展等方面来说至关重要,本质上具备传播学的特质。

而做好外宣文本的翻译关系到中国形象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故而可以从传播学视角来研究外宣文本的翻译。

文章基于哈罗德·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结合吕俊教授的翻译传播研究,构建翻译传播的“6W”模式,分析外宣文本的翻译,探讨其翻译策略,旨在为今后的外宣文本翻译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49-52)
【作者】王雨晨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
【相关文献】
1.从传播学视角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以浙江非遗文本英译为例
2.传播学视角下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外宣英译研究——以赛龙舟为例
3.传播学视角下壮族传统体育项目外宣英译研究——以赛龙舟为例
4.新时期红色旅游外宣文本英译研究——从甘肃红色旅游外宣典型文本重构的视角出发
5.传播学视角下跨境电商平台上广西特产外宣英译效果调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城市旅游外宣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如何通过外宣将自己的城市吸引力展现给国际游客,成为了一个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跨文化传播的视域下,对城市旅游外宣英译进行研究,探讨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及技巧。

一、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的重要性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游客对该城市的认知和印象。

一份优质的英译外宣可以在语言上准确地传达城市的魅力和特色,让国际游客对该城市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一份糟糕的英译外宣则会给游客留下不良印象,影响其对城市的整体感受。

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城市旅游外宣英译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才能更好地展现城市的魅力和特色。

以下是一些在实践中被证明有效的技巧:1. 文化差异的处理在进行城市旅游外宣英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对于文字中的一些表达方式或者文化内涵的理解可能会存在差异。

在英译过程中需要做到尊重和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和语言特点,避免出现语言不通或者文化歧义的情况。

2. 利用地道的英语表达在进行城市旅游外宣英译时,需要尽量使用地道、自然的英语表达,以更好地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

优秀的英译应当简洁明了、生动活泼,并能够准确地传达源语言中所要表达的信息。

避免过度的修辞或者用词生僻,确保译文清晰易懂,体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流畅性和自然性。

3. 强调城市文化和特色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的目的在于向国际游客宣传城市的文化和特色,因此在译文中需要充分展现出城市的独特魅力。

在英译过程中,可以通过恰当引用相关的历史文化典故、用词造句等方式,展现出城市的魅力和特色,从而更好地吸引目标受众的兴趣。

4. 注重广告效果三、结语城市旅游外宣英译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优质的英译外宣,一个城市可以更好地向国际游客展现自身的魅力和特色,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传播学视角下的城市外宣英译研究
作者:刘阳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3期
摘要:城市外宣的英译是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扇窗。

于当地政府部门的招商引资、文化输出、形象构建意义非凡。

本文基于翻译传播学理论视角,探讨芷江在举行和平文化节期间存在的翻译问题:直译、句子歧义、冗余信息过多,中英文意思不一致等,因其忽视了中西方文化的空缺与差异,从而造成理解上的误差,在此基础上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對原文信息进行重构,从而体现源语文化的价值观,实现文化传递的传播目的。

关键词:外宣翻译传播学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
一引言
顾名思义,外宣翻译是要完成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任务。

一般来说,外宣翻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中文译成外文,向世界传播来自中国的声音和文化。

近年来,随着“和平文化节”的每两年举行,同时也吸引着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在内许多的政要名人以及和平人士慕名前来,一度使“和平”与“文化”这两个词成为芷江驰名中外的代名词。

然而,在外宣材料英文翻译方面,却有些不知所云,艰涩难明,品质差强人意。

本文以翻译传播学理论为指导,以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为主要研究对象,摘取一些典型的翻译误例进行剖析和讨论,目的在于提高外宣文本的翻译质量,帮助城市文化形象构建。

二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
翻译传播学认为翻译行为是“与语言行为和决定紧密相关的一种特殊的语际信息传递方式”,具有传播学特质。

传播学的介入将翻译行为放置在动态开放的文化语境内进行考量,为翻译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它要求译者关注翻译过程中影响信息传播的外部环境因素,正视翻译传播过程的选择性,克服由审美取向、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噪音干扰;注重翻译的目的性和反馈调控,对原语信息进行适当处理使翻译活动靠近预定目标。

三芷江和平文化节外宣翻译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作为应用型翻译一种,外宣文本翻译的文本传递过程不是封闭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且开放的跨文化交流过程。

自芷江和平节举行以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在我省同各国的合作中均显现出来。

但在外宣材料的处理当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1. 英文与中文意思前后不一
因为中英文思维方式、背景文化和言语习惯差异,以致两方宣介文本的行文方式大有不同。

英文注重清晰逻辑,而中文偏向整齐词句。

于目的语读者而言,华美的辞藻和对仗不仅会令人费解,甚至可能留下逻辑不清的印象。

例(1):原文:受降亭
译文:surrender acceptance memorial pavilion.
例(2):原文:受降堂
译文:J. a. surrendering hall.
例(3):原文:纪念馆
译文: the memorial.
上面三个例子来自同一指示牌但其中的“受降”译文都不一样。

三个原文“受降亭”,“受降堂”和“纪念馆”均有受降纪念馆的意思,但是牌匾上译过来却是:"surrender acceptance",“surrendering"和“the memorial"。

事实上,译者在翻译这三个例子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中文背后的深层意义,而不是仅仅一一对照工整。

如例(3)中的“纪念馆”其实就是指受降纪念馆,但是在原文中并有把“受降”二字译出来,就会令人费解,这是什么纪念馆呢?
2.过分直译
如果按照字词一句一句对照的逐字翻译,那么读起来则会语句不通,目的语读者可能不止所云,造成理解上的误差。

例(4)原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
译文:The original site of Chinese people 's Anti-Japanese War victory surrender acceptance.译文和原文同时被放在“受降坊”大门之上。

虽然二者一一对仗工整,但是仔细读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主要“acceptance”的位置不合适,根据句子逻辑不应该放在“surrender"后应在“Chine se people”后,如此一来使受降的主客体混淆。

译者没有考虑译入语的语言环境,而是按照中文的句式结构直译。

因此,在以文化传播为目的的外宣翻译中,译者需得充分考量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预期,不能生搬硬套原文的句式结构,要考虑各部分的优先主次,学会灵活处理。

3.翻译过于随便,易产生歧义
外宣翻译需要在归化和异化之间寻求一个平衡,除了在文学翻译中需要一些修饰之外,在外宣翻译中应尽量使目的语读者理解原文的意思,避免产生歧义。

例如:芷江和平文化节中的某个公园的入口有个标语“请保持公共卫生”,但被翻译成“Only the civilized tourists are allowed to enter into the park.”这就无意的让游客归类自己是"civilized”还是“uncivilized”,文明的还是野蛮的呢?其中肯定会造成误会。

若翻译成“Your conscious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park is highly appreciated here.”则会更好一些。

由此可见,在翻译人员的选择上,还是应该注重译者的专业性,译者不仅要掌握大量翻译理论进行实践,而且要不断提高自身语言水平,才能准确输出译文的意思。

四问题的反思
以上问题其实还大量存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入手: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履行部门对外宣翻译的监管作用,可以成立文件阐明外宣翻译制度的标准,这样在选择翻译机构和翻译人员的时候能择优录取。

再来,相关高校应该注重培养翻译人才的质量,提高其职业素养,积极参加翻译实践积累经验,要责任心强烈,有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的态度。

最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努力填补中西放阅读习惯的差异,避免过分直译,意义歧义,随意翻译等问题,充分完成好和平文化节的外宣翻译工作。

五结语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推广和平文化精神,通过综上所述了解到,芷江展馆里内的许多翻译中英文意思不符,过分直译,硬译产生歧义等现象特别严重,那么译者在进行外宣翻译的过程中要学会灵活采用改译、直译、异化和增译等翻译策略,让译文充分展现芷江受降纪念馆的文化底蕴,为城市形象的外宣及文化传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也,陈敏.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外宣翻译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0):97-100.
[2] 陈敏.从芷江“和平节”展馆翻译问题对地方外宣翻译的思考[f].怀化学院学报,2010,29(10):87—89.
[3] 章彩云.语用学视角下外宣翻译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思考[f].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02):1-6.
[4] 陈佩佩.从传播学视角看城市外宣英译——以温州市政府门户网站英译为例[J].名作欣赏,2019(20):117-120.
[5] 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6] 吕俊:《翻译学——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40—50页.
[7] 唐卫华:《论翻译过程的传播本质》,《外语研究》2004年第 2期,第 48—5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