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的区别

合集下载

财政学选择题题库

财政学选择题题库

(A)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 财政B. 货币政策C. 税收D. 国际贸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D)A. 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B. 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C. 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D.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发展和稳定正确答案:D市场失灵的表现在(ABCD)A. 信息不完全B. 公共产品C. 市场垄断D. 外部效应正确答案:A B C 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BCD)。

A. 强制手段B. 立法和行政手段C. 财政手段D. 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正确答案:B C D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正确答案:错误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正确答案:正确高等教育是一种(B)A. 劣质品B. 准公共物品C. 私人物品D. 纯公共物品正确答案:B解决自然垄断的有效措施是(A)A. 公共定价B. 采取反垄断措施C. 收费D. 征税正确答案:A在电力、煤气、自来水等行业可采用的公共定价方法是(AB)A. 二部定价法B. 负荷定价法C. 平均成本定价法D. 边际成本定价法正确答案:A B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包括(BCD)A. 市场自由B. 政府参股C. 政府补贴D. 政府授权经营正确答案:B C D若某一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则认为该产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和生产。

正确答案:错误在成本效益分析法中,公共项目的的投入、产出物的价格应采用影子价格。

正确答案:正确在公共支出结构中,消耗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注重履行()A.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B. 保证社会安定的职能C. 资源配置职能D.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正确答案:C根据经济的发展变化的变化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模型是A. 公共收入增长引致B. 非均衡增长模型C.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D. 政府活动扩张正确答案:C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通常可以用使用两个指标A. 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B. 财政支出占GNP的比重C.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D. 财政收入占GNP的比重正确答案:A C国家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应相应地遵循的原则有A. 公平原则B. 稳定C. 平均原则D. 效益原则正确答案:A B D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正确答案:错误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正确答案:错误不属于国防支出外部效应的是A. 推动军事人员教育的发展B. 拉动国内需求C. 促进民用科技的D. 带动高新技术的发展正确答案:A公共卫生的资金筹集的主要解决途径是A. 财政拨款B. 商业保险C. 银行贷款D. 个人付费正确答案:A下列属于国家的科技投入政策的有A. 税激励B. 私人提供C. 政府采购D. 科技投入机制正确答案:A C D下列属于经常性支出的有A. 国防支出B. 社会保险支出C. 教育支出D. 基础设置建设正确答案:A B C中国政府推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是混合物品.正确答案:错误用于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邻域的劳动属于非生产性劳动,但用于其上的支出属于生产性支出。

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的区别

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的区别

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的区别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的区别在日常经济生活中,财政拨款和财政补贴司空见惯,但是,由于对财政拨款与财政补贴的区分不是十分严格,许多人不仅混淆了财政拨款与财政补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甚至将财政拨款与财政补贴混为一谈,而且许多人对财政拨款和财政补贴是否应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问题也莫衷一是。

那么,财政拨款与财政补贴之间究竟有无区别?财政拨款和财政补贴究竟要不要作为征税收入交纳企业所得税呢?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明确规定了三种类型的收入为不征税收入:一是财政拨款;二是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三是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由此可见,财政拨款为不征税收入。

另外,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四项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收入中没有列举到财政补贴,由此可见,财政补贴既不属于不征税收入,也不属于免税收入,即应为征税收入。

另外,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对“财政拨款”做了详细解释:“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第(一)项所称财政拨款,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以及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由此可见,属于不征税收入的财政拨款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各级人民政府拨付的财政资金;二是必须是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的拨款。

不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就不属于不征税收入(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此解释在一定意义上排除了各级人民政府对企业拨付的各种经营性补贴、价格补贴、财政贴息、税收返还等财政补贴资金,说明新企业所得税法对财政拨款设定了狭窄和特定的含义。

由此可见,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财政拨款与财政补贴有明显区别,凡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财政拨款才属于不征税收入,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财政补贴(或者即使是财政拨款)均被排除在不征税收入之外,而由于这部分收入又不属于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收入,因此,这部分收入应该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

政府补助收入的会计和税务差异

政府补助收入的会计和税务差异

政府补助收入的会计和税务差异(2009-04-24 10:23:46)标签:企业所得税政府补助收入会计税收差异财经分类:解读精华一、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和与收益相关的两类,前者指企业取得的、用以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后者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

(见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主要有4种形式:一是财政拨款。

财政拨款是政府无偿拨付给企业的资金,通常在拨款时明确规定资金用途。

比如财政部门拨付给企业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或进行技术改造的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安置职工就业而给予的奖励款项,拨付企业的粮食定额补贴,拨付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研发经费等。

二是财政贴息。

是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

如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受益企业,或者拨付给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利率计算和确认利息费用。

三是税收返还。

指政府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贴。

除税收返还外,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这类税收优惠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不作为本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

四是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

比如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

二、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所得税政策《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各项损益(营业外收入)。

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营业外收入)。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公共财政学名词解释

公共财政学名词解释

公共财政学名词解释Yesterday disappeared, January 6, 2020公共财政学名词解释1公共物品:是由政府部门提供的,用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大基本特征;非排他性是指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非竞争性是指在生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或者说许多人可以同时消费同一物品;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提供而只能由政府提供,并且存在搭便车行为;2成本—效益分析:是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法的一种,也称为成本收入分析法;是将项目的受益人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3最低费用选择法:是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法的一种,也成为最低成本法;此方法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步骤为:1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多种备选方案;2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分别计算出诸备选方案的各种有形费用并予以加总;3按照费用高低排出顺序,以供决策者选择;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一种;是政府资金的无偿、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也就是说,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在转移性支出中,补助支出的份额最大,从经济影响看,也是补助支出最为重要;5财政补贴:也称价格补贴或财政价格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此外,政府还提供若干形式比较隐蔽的补贴,如财政贴息、税前还贷及税收支出等;6财政贴息:是财政补贴较为隐蔽的一种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质便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7税前还贷:是财政补贴较为隐蔽的一种形式;政府在计算企业应税所得时,将企业应当归还的贷款从中扣去,相应减小企业纳税基数,其实质便是免去了企业的一部分税款,相当于政府为企业归还了一部分贷款;8税收支出:税收支出无非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可见,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税收支出包括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等形式;从税收支出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10税收抵免:是税收支出的一种形式;是指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对于这种从应纳税额中扣除的数额,税务当局可能允许也可能也可能不允许超过应纳税额,若在后一种情况下,它被称为“有剩余的抵免”,若是在前一种场合,即将没有抵尽的抵免额返还给纳税人,就称为“没有剩余的抵免”;在西方国家,税收抵免主要有投资抵免和国外税收抵免两种形式;预算外资金P185严格意义上的预算外资金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的不纳入国家预算的、允许地方财政部门和由预算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是指属于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资金;具有财政性、专用性和分散性特点;11费改税税费改革:所谓税费改革,就是将可以以税收形式取得收入的“收费”改为税收,对应当保留的收费加以规范,并加强管理,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因此,税费改革是治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当前提高财政收入指预算内占GDP比重的重要途径;12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13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课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主要包括所得、商品和财产三大类;14税率:是指国家征税的比率,即税额和课税对象之比;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三类;15税目:与课税对象相联系的另一个概念,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税目规定了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税目的划分和调整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16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定额税率:亦称固定税额,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其优点是征收便利,不受价格影响;缺点是税收负担不尽合理,适用的范围较小;17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免征额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相同点: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不同点: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起征点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免征额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起征点照顾低收入者,免征额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18直接税: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和财产税;19间接税: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如商品课税;20从量税:按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或体积来计税的税种称为从量税;如资源税、车船使用税等;21从价税:按课税对象的价格计算,采用此种计税方法的税种称为从价税;大部分税种都采用这一计税方法;22税负转嫁: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负转嫁与价格升降直接相关,是税收负担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重新分配,也是纳税人维护和增加自身利益的自主行为;税既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即前转顺转和后转逆转,还有混转和散转;23税收归宿:是与税负转嫁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税负的转嫁可以随着交易多次进行,因而税收归宿并不是唯一的;但由于消费者是商品交易的终点,不能再转嫁税收负担,因而经常成为税收归宿;24税收的超额负担:税收是一种分配方式,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国家征税是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在这个转移过程中,除了会给纳税人造成相当于纳税税款的负担以外,还可能对纳税人或社会带来超额负担;所谓超额负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在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9纳税扣除:是税收支出的一种形式;是指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换言之,纳税扣除是指在计算应课税所得时,从毛所得额中扣除一定数额或以一定比率扣除,以减少纳税人的应课税所得额;在累进税制下,纳税人的所得额越高,这种扣除的实际价值就越大;25税收中性:税收中性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提出的;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税收中性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26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名义税率:即为税率表所列的税率,是纳税人实际纳税时适用的税率;边际税率类似于名义税率;实际税率:是纳税人真实负担的有效税率,在没有税负转嫁的情况下,它等于税收负担率;27平均税率:是实纳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它往往低于边际税率,比较两者之间的差额,是分析税率设计是否合理,税制是否科学的主要方法;一般来说,平均税率接近于实际税率;28税收效应:即税收的经济效应,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或者从另一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于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各个税种对经济的影响都可以分解成这两种效应,或者说,税收对相关经济变量的影响都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拉弗曲线:美国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的关于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下图,该曲线反映了如下经济思想: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高收入也不一定需要高税率;高税率往往会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引起生产下降,减少税基;2基于上述同样的理由,取得同样多的收入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税率,如图中D点和E点税收收入相等,而E点为高税率,D点为低税率;其中低税率从长远看可以促进生产发展;3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虽然在实践中是少见的,但曲线从理论上证明是可能的,即表现为图中的A点,它是税制设计的理想目标模式,也就是最佳税率;30增值税:是商品课税的一种,是就商品价值中增值额课征的一个税种,它是我国商品课税体系中的一个新兴税种,有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其最大特点是在就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避免重复征税;32营业税:是商品课税的一种,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其主要特点是计算征收较为简便;31消费税:是商品课税的一种,消费税的课税对象是消费品的销售收入,是在增值税的基础上再增加的一道税种,其目的在于调节消费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税收收入;凡从事生产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均为消费税的纳税人;33企业所得税:是所得课税的一种,课税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实行独立核算的所有企业和组织,税率33%;34个人所得税:所得课税的一种,课征对象是个人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一般采取属地原则;按税法规定有纳税义务的中国公民和中国境内取得收入的外籍人员,均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35资源税:对自然资源的课税称为资源税;资源税有两种课征方式:一是以自然资源本身为计税依据,这种自然资源必须是私人拥有的;二是以自然资源的收益为计税依据,这种自然资源往往为国家所有;前一种资源税实质上就是财产税;36遗产税:是对死者留下的遗产征税,在国外有时也叫“死亡税”;其功能是对遗产和赠与财产加以调节,防止贫富过分悬殊;37拉姆斯法则:也称逆弹性命题;是指在最适商品课税体系中,当各种商品的需求相互独立时,对各种商品课征的各自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呈反比例;这表明,一种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征税的潜在扭曲效应也就越大;因此,最适商品课税要求,对弹性相对小的商品课以相对高的税率;对弹性相对大的商品课以相对低的税率;如果对无弹性或低弹性商品如食品采用高税率征税,会使总体超额负担最小化,是一种最适税制;38国债: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它是一种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具有偿还性和认购上的自愿性;同时又是一种预期的财政支出;国债与私债具有本质的不同,私债的发行依据是财产和收益,而国债的担保物是政府信用;39国债回购:是指国债持有人在卖出一笔国债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协议,承诺在约定期限后以约定价格购回同笔国债的交易活动;如果交易程序相反,称为国债逆回购;国债回购是在国债交易形式下的一种融券兼融资活动,具有金融衍生工具的性质;40国债负担率:国债的应债来源,从国民经济总体看就是GDP,所以国债规模通常是用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称为国债负担率;从个别应债主体看,则以当年发行额占应债主体的收入水平的比重来表示;43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从形式上看,国家预算就是按一定标准将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表格,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政府的财政活动,成为反映政府财政活动的一面镜子;但从实际经济内容来看,国家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预算执行是财政收支的筹措和使用过程,决算则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所以,国家预算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国家政策;同时,由于国家预算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批方可生效,因而又是国家重要的立法文件,体现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与监督;国家预算包括多种预算形式和预算方法,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41债务依存度:是表示政府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是指当年国债发行数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用以表示中央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称为债务依存度,也可间接表示偿还能力;42国债一级自营商:是指具备一定的条件并由财政部认定的银行、证券公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可以直接向财政部承销和投标竞销国债,并通过开展分销、零售业务,促进国债发行,维护国债发行市场顺畅运转44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划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单式预算: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45增量预算: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后确定的;世界各国的预算主要采取增量预算的方法;46零基预算: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47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其中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只要政府有效地利用商业竞争机制,就能从市场上买到最佳性能和低廉价格的商品和服务,就能节省费用,使公民缴纳的税收和财政支出产生更大的效益;从各国的经验来看,政府采购制度的程序一般分为确定采购要求、签订采购合同和管理、执行采购合同三个阶段;48国家预算调整:是预算执行的一项重要程序;指经过批准的各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使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使原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改变;分级分税预算体制:分级分税预算体制是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预算体制,在西方财政学中称为财政联邦主义;它的主要特征在于规范化和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地方预算构成名符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分级预算体制的要点: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2、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3、在明确市场经济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范围;4、预算调节制度,即转移支付制度,有纵向调节和横向调节两种;5、各国分税体制应符合本国政治体制和历史沿革;49转移支付制度:又称为预算调节制度;有纵向转移或纵向调节和横向转移或横向调节两种形式;纵向转移的典型做法是补助金制度,中央从各地征收国税,同时对每个地方给以补助;补助金分无条件补助、有条件补助和专项补助;横向转移是由“富州”向“穷州”转移支付,实行地区间的互助式调节,不再通过中央预算;50结构性财政赤字:是指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如失业率不超过4%~5%条件下的赤字,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结构性赤字一般用于分析赤字对经济的影响,将赤字作为外生变量看待;这种赤字是假定经济已经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运行,在这种假定条件下,经济中便不存在未被动员的资源,赤字会直接引致总需求的增加,并通过对总需求的影响调节总供求关系;结构性赤字是一种人为性赤字;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是按照产生赤字的经济背景和原因划分的;周期性赤字由经济周期的波动自动产生和消除,是内生变量;结构性赤字是外生变量,是人为的赤字;结构性赤字是指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水平条件下的赤字;5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的一种政策;意味着某些财政政策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一般来说,这种政策是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用不同的财政措施,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52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的一种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的、自动产生的稳定效果,可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行发挥调节作用,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干预行动;包括:税收自动的自动稳定效应、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效应失业救济、超额累进税率;53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的财政政策之一;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就是平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就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载体主要有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在减税与增加支出并举的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导致财政赤字,从这个意义上说,扩张性财政政策等同于赤字财政政策;54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的财政政策之一;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小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如果总供求原来就是平衡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增税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如果在一定经济状态下,增税与减支同时并举,财政盈余就有可能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紧缩性财政政策等同于盈余财政政策;55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的财政政策之一;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政策要求财政收支要保持平衡;但是,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56宏观税率: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是衡量财力集中与分散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宏观税率高意味着政府集中掌握的财力或动员资源的能力高,反之则低;57购买性支出乘数:经济决定财政,财政也反作用于经济;财政政策中购买性支出的变动对国民产出GNP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程度就是所谓的购买性支出乘数;依据凯恩斯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方程式可以推导出,购买性支出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这表明,1,该乘数为正数,即国民收入与购买性支出的变动方向相同;2,政府增支时,国民收入也增加,增加量为支出增量的1/1-边际消费倾向倍;3、同税收乘数相比,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这说明:增加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减税政策;。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
其公式表示为:硬赤字=(经常性财政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性财政支出+债务支出)
②软赤字:软赤字是指在统计和计算财政收支时,不把债务收入计入正常的财政收入,同时也不把债务支出计入正常的财政支出。
其公式表示为:硬赤字=经常性财政收入-经常性财政支出
8、公共产品:由公共部门提供的,它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②混合公共产品:又叫准公共产品。供给方:政府或市场,政府补贴市场提供。原因:混合物品可以运用效用的有限性形成竞争或可以运用价格排他。 拥挤性公共物品(公路):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降低每个消费者获得的效应。 价格排他性公共物品(公路收费):在效益上可以定价,并可以在技术上实现排他。 包括——俱乐部物品(或拥挤性物品)具有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如桥梁、游泳池、公园等。——共同资源(或准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河流、湖泊、森林等。
税费改革:就是将可以改为税收形式的收费改为规范化的税收,对应当保留的收费加以规范并加强管理,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是清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当前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途径
23、国债 :中央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用国家信用的方式筹集资金和调节经济的一种财政性手段。
24、公共部门预算(政府预算):政府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基本特征:计划预算性,法律性,集中性,统括性,年度循环型,公开性
24、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实行计划管理的工具,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
25、零基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

补助与补贴的区别

补助与补贴的区别

补助与补贴的区别2篇补助与补贴的区别(上)作为经济管理领域的重要概念,补助和补贴在企业和个人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尽管这两者经常被人们混淆使用,但实际上它们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途。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补助与补贴的区别,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个概念。

首先,补助和补贴在经济中的定义略有不同。

补助是指政府或其他机构向特定行业、企业或个人提供的财政援助或其他资源支持。

补助通常以非常具体的方式提供,例如资金拨款、税收减免、设备提供等。

补助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受援助的对象,促进其发展并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

相比之下,补贴是指政府或其他机构向特定行业、企业或个人提供的直接经济援助。

补贴往往以资金形式提供,用于减轻被援助对象的成本、促进投资或消费。

补贴的目的是为了刺激特定领域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行为。

其次,在用途和发放条件上,补助和补贴也存在一些区别。

补助通常是针对特定项目或政策目标的,其使用范围相对狭窄。

补助资金通常需要用于特定的目的,并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进行监管和管理。

补助通常需要受援助对象提供详细的申请材料和报告,以确保资金使用符合规定和预期效果。

相比之下,补贴的使用范围相对广泛且更加自由。

补贴可以用于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或促进消费,不需要受援助对象向相关机构报告其具体用途。

补贴通常是为了对特定行业或个人进行经济补偿或奖励,以激发其活力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补助和补贴在经济影响上也有一些区别。

补助通常与政府的财政收入直接相关,需要来自税收或其他收入来源。

当政府提供补助时,它需要从财政预算中拨款,这可能会对国家财政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

补助也可能会引起公众对资源分配的争议,因为不同受助方之间的差异会引发一定的不公平感。

补贴的经济影响更多地与市场行为和经济增长相关。

通过给予特定行业或个人经济上的激励,补贴可以刺激消费、投资和就业增长。

然而,过度的补贴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和市场扭曲,从而对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解读一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解读一

2024/6/9
14
一、收入管理
5、加强收入管理的四点要求 ➢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合规地组织收入(收费 许可制、依法纳税) ➢ 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使用合法 票据 ➢ 各项收入应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核算与管理 ➢ 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应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的资金
2024/6/9
15
二、支出管理
2024/6/9
18
二、支出管理
4、支出的分类与修订内容(第24条)
原制度
事业支出 自筹基建支出
经营支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新制度
事业支出
经营支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上缴上级支出 其他支出
2024/6/9
19
二、支出管理(事业支出)
(一)修订了事业支出的分类
事业支出,即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 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根据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的要求,《制度》进行了简化处理,将事业支出分为 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并规定了各自的开支范围。
【解析】
(1)是开展业务活动或其他活动取得的
(2)依法取得的
(3)来源是多渠道和多形式
(4)是非偿还性资金
2024/6/9
4
一、收入管理
3、变化比较 (1)与《规则》相比 • 考虑了高校特点 • 增加了依法组织收入和加强收费管理的要求 (2)与原《制度》相比 • 修改了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的口径 • 增加了对应上缴资金的管理规定
10
一、收入管理
(3)上级补助收入
是指高等学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
补助收入。 无变化
【解析】
高校的上级单位(主管 部门)用自身组织的收入 或集中下级单位的收入 (统筹)拨给高校的非财 政性资金,是上级单位用 于调剂附属单位资金收支 余缺的机动财力。

财政学名词解释加简答题

财政学名词解释加简答题

1.财政投融资的概念答: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管理掌握,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是融资(贷款)方式,讲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是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也称“政策性金融”2.税收支出的概念答:国家为了执行特殊的优惠政策而主动放弃一些税收收入的行为3.财政补贴的概念答: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4.税收支出的概念答:国家为了执行特殊的优惠政策而主动放弃一些税收收入的行为5税收超额负担或是无谓负担的概念答: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6.财政政策的概念答: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7.BOT投资方式概念政府将一些拟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经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

8.公共选择其研究对象为集体的非市场决策过程;其使用的研究工具和方法为经济学的工具和方法,尤其是价格理论;它把政治舞台理解为市场,把选民、官僚和政治家视为政治市场中的博弈者,把选票看成是货币9.国家预算的含义答: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10.李嘉图等价定理定义答: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1.公共选择理论对于我国财政法执法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答:(1)对合理解决政府和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市场存在失灵,政府干预也会存在失效,因此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必须把握好政府干预的尺度和范围,政府干预是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而不是取代市场机制。

(2)对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公共财政全部资料复习过程

公共财政全部资料复习过程

公共财政全部资料《公共财政学》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2.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剩余产品)。

3.美国经济学家定义的充分就业是指就业率达到(96%)。

4.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企业购买政府债券)。

5.将财政支出划分为建设性支出和非建设性支出,是按(经济性质)。

6.将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是按(有无补偿)进行的分类。

7.转移性支出主要的作用是促进(经济稳定)。

8.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9.经济学家用来说明不同等级人口收入状况的图形是(洛论兹曲线)。

10.财政补贴属于(转移性支出)。

11.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由国家和社会向公民或居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或实物,是一种(社会救济)。

12.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是(税收收入)。

13.国家通过信用方式取得的财政资金是(债务收入)。

14.国家征税依据是(政治权力)。

15.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税收)。

16.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是(宏观税收负担率)。

17.税收的纵向公平是指(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

18.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容易(前转)。

19.税收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商品价格的变动)。

20.税收的横向公平是指(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

21.把税收与税率联系起来的曲线是(拉弗曲线)。

22.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的税种是(所得税)。

23.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征税对象)。

24.目前我国税收制度中,最大的税类是(流转税类)。

25.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纳税人)。

26.在下列税种中属于对行为课税的税种是(证券交易税)。

27.营业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28.在税制要素中,决定税收负担的税制构成要素是(税率)。

29.把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是按(税负能否转嫁).30.在生产税收收入效应的情况下,会出现(劳动力供应增加)。

财政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财政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财政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及方针政策,为达到特定的目的,对指定的事项由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补助支出。

财政补贴实质是国家把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的转移给补贴领受者的一种转移支付形式。

国家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资金和安排资金的法律依据,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工具。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有偿原则,在市场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财政赤字:是指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会计上将其用红字表示,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国债:包含内债和外债,是指中央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平衡其财政收支,增强政府的经济建设能力,按照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从国内或国外筹集资金的一种形式。

财政管理体制:简称财政体制,是在处理国家各级政权之间,国家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国家与居民之间财力财权分配关系的组织制度,它由一系列有关财政分配,财务活动的法律,法令,规章,条例等制度性的典章所规定,由这些制度,规定的实施而发挥作用,规范与调节财政领域中各个主体或当事人的行为。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地,无偿地支付给其他经济体的财政资金支出,包括各种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利息支出等。

二,单选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B)A社会B国家 C 市场 D 企业2.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D)A社会总产品价值B物化劳动产品价值C必要劳动产品价值D剩余产品价值3.财政分配的最基本特征(C)A强制性B无偿性C 国家主体性D 公共性4.购买性支出主要体现的财政职能是(A)A资源配置B收入分配C经济稳定D经济增长5.财政补贴属于(D)A购买支出B一般利益支出C消费性支出D转移支出6.财政的积累性支出不包括(C)A经济建设支出B发展农业支出C文化卫生支出D基础产业投资7.有偿性财政支出形式产生的最直接原因(B)A政府干预经济的需要B政府公共支出压力的增大C经济发展水平低下D经济发展的需要8.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C)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9.财政补贴支出的构成不包括(D)A价格补贴B企业污损补贴C财政贴息D社会救济支出10.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A)A税收收入B企业收入 C 债务收入D事业收入E国有资产收益11.在财政收入中,凭借资产所有权获得的收入是(B)A税收收入B国有资产收益C债务收入D公共收费E其他收入12.从社会总产品价值的构成来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C)A c部分B v部分C m部分D v+m部分13.( B )是指财政收支指标的确定,只以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为依据,而不考虑上一年度的收支状况。

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的区别

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的区别

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的区别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的区别在日常经济生活中,财政拨款和财政补贴司空见惯,但是,由于对财政拨款与财政补贴的区分不是十分严格,许多人不仅混淆了财政拨款与财政补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甚至将财政拨款与财政补贴混为一谈,而且许多人对财政拨款和财政补贴是否应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问题也莫衷一是。

那么,财政拨款与财政补贴之间究竟有无区别财政拨款和财政补贴究竟要不要作为征税收入交纳企业所得税呢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明确规定了三种类型的收入为不征税收入:一是财政拨款;二是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三是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由此可见,财政拨款为不征税收入。

另外,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四项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收入中没有列举到财政补贴,由此可见,财政补贴既不属于不征税收入,也不属于免税收入,即应为征税收入。

另外,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对“财政拨款”做了详细解释:“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第(一)项所称财政拨款,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以及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由此可见,属于不征税收入的财政拨款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各级人民政府拨付的财政资金;二是必须是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的拨款。

不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就不属于不征税收入(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此解释在一定意义上排除了各级人民政府对企业拨付的各种经营性补贴、价格补贴、财政贴息、税收返还等财政补贴资金,说明新企业所得税法对财政拨款设定了狭窄和特定的含义。

由此可见,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财政拨款与财政补贴有明显区别,凡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财政拨款才属于不征税收入,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财政补贴(或者即使是财政拨款)均被排除在不征税收入之外,而由于这部分收入又不属于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收入,因此,这部分收入应该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2.公共需要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3.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4.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5.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满足私人需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

6.公共提供“公共提供”是指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筹集资金和经费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

7.私人提供指市场提供私人物品满足私人需要。

私人提供的物品,消费者需要付费才能获得。

8.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9.公共定价公共定价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1.财政支出效率指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共物品(包括混合物品)的生产效率2.财政支出效益指财政支配资源所产生的效益,是财政支出效率的具体体现3.免费搭车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4.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用于在市场上购买所购买性支出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

5.转移性支出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6.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产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7.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不征税收入——政府补助

不征税收入——政府补助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颁布时间:2008-12-16发文单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对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如下:一、财政性资金(一)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

(二)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三)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报领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财政补助收入,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条所称财政性资金,是指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以及其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包括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所称国家投资,是指国家以投资者身份投入企业、并按有关规定相应增加企业实收资本(股本)的直接投资。

二、关于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一)企业按照规定缴纳的、由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政府性基金以及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缴纳的不符合上述审批管理权限设立的基金、收费,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二)企业收取的各种基金、收费,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

(三)对企业依照法律、法规及国务院有关规定收取并上缴财政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于上缴财政的当年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未上缴财政的部分,不得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浅谈政府补助形式及其会计核算

浅谈政府补助形式及其会计核算

浅谈政府补助形式及其会计核算作者:孙志洁来源:《财会通讯》2011年第09期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其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主要有如下特征:一是无偿性。

无偿性是政府补助的基本特征。

政府对企业的补助是无偿的,政府并不因此而享有企业的所有权,企业未来也不需要以提供劳务、转让资产等方式偿还。

二是条件性。

政府补助通常附有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政策条件和使用条件。

政策性条件是政府为了鼓励或扶持某个行业、区域或领域的发展而给予企业的一种财政支持,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因此,政府补助的政策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使用条件是指企业已获准取得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政府相关规定的用途使用。

否则,政府有权按规定责令其改正、终止资金拨付,甚至收回已拨付的资金。

三是直接取得资产。

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直接取得资产,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进而形成企业的收益。

不涉及资产直接转移的经济支持不属于政府补助,比如政府与企业间的债务豁免,除税收返还外的税收优惠,如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

一、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政府补助通常采用拨付货币性资产形式,但也存在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的情况。

其中货币性资产的拨付形式有财政拨款、财政贴息和税收返还。

(一)财政拨款财政拨款是政府为了支持企业而无偿拨付的款项。

这种拨款通常具有严格的政策条件,只有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才能申请拨款,同时附有明确的使用条件。

财政拨款可以是事前支付,也可以是事后支付。

事前支付是指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经申请取得拨款后,将拨款用于规定用途。

事后支付是指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从事相关活动、发生相关费用支出之后,再向政府部门申请取得拨款,并将拨款用于规定用途。

(二)财政贴息财政贴息是指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

目前,财政贴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支付给受益企业。

财政与金融 课后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财政与金融 课后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通过对财政收入而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

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行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属于财政分配的第一个阶段,是国家将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拥有的一部分社会产品,通过一定形式的渠道筹集起来形成的货币资金的总和。

>国债依存度:即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

指财政支出依靠债务收入来安排的程度。

财政偿债率:即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

反应了财政偿还到期国债本息的能力。

国债余额管理:是指立法机关不具体限定中央政府当年国债发行额度,而是通过限定一个年末不得突破的国债余额上限以达到科学管理国债规模的方式。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预算体制,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确定的预算体制,是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预算收入,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财权财力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

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金融市场: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本流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活动的总称。

期货交易:是指商品的交割和结算要在商品成交后的一定时期中进行结算时,按买卖契约成立时的行市,而不是按照交割时的行市进行结算。

期货:是现在进行买卖,但是在将来进行交收或交割的标的物,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还可以是金融指标。

期权:又称“选择权”,是指一种能在未来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

而金融期权则是以金融商品或金融期货合约为标的物的期权交易方式。

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

对财政拨款等的处理

对财政拨款等的处理

对财政拨款等的处理2009-06-07 16:11转自19351213的个人空间/38881、《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明确规定: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一)财政拨款;(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2、《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明确: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第(一)项所称财政拨款,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第(二)项所称行政事业性收费,是指依照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按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向特定对象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费用。

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第(二)项所称政府性基金,是指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等有关规定,代政府收取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第(三)项所称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8]151号《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文件明确:一、财政性资金(一)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

(二)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三)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报领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财政补助收入,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条所称财政性资金,是指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以及其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包括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所称国家投资,是指国家以投资者身份投入企业、并按有关规定相应增加企业实收资本(股本)的直接投资。

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财政专项拨款是因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某些企业拨入的专项用于某项目研究的拨款。

账务处理总体思路:首先,在收到财政拨款时,暂作长期负债处理。

其次,在该拨款项目研究完成后,属于费用支出而按规定予以核销的部分,直接冲减长期负债;属于形成资产价值的部份转作资本公积。

由于实务中企业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会计制度同时执行存在矛盾。

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之所以收到财政专项拨款,是因为企业承担了国家或者是地方的专项的科研项目,因此企业会成立一个专门的科研项目小组来从事这项科学研究工作,对于这个科研项目小组的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费以及为科研项目进行科学实验而采购的一些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直接人工与费用,都应当从专项财政经费中列支,直接冲减专项应付款。

这是企业只承担单独一个科研项目的情况,而实际工作当中不仅有承担一个科研项目的情况,更多的时候还会同时承担几个科研项目,而这些项目组的工作人员往往是相互交差的并且是不固定的,同时这些企业自身还有许多不受财政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对于他们的工资以及办公费、差旅费等综合性的费用分配,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比例在各项目之间分配就不能适用了,因为财政资金要求专款专用,财政局或者国家审计机构来企业进行专项财政拨款使用情况的审计、检查、核销时,他们都不承认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计提或者待摊的成本与费用,他们严格要求专款专用,并且要求使用收付实现制,计提与摊销的费用一律不算。

在这里企业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会计制度要同时执行。

而财政、审计机构派出的审计、检查、核销人员也都是按项目派出,并且他们又都是各管一项,并且不允许此项专项资金与其他项目交差,这样就给企业的会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对于专项科研项目应应承担的水电费、卫生费等这些公共的费用,只有能直接对应到各个项目的才能冲销专项经费,对于科研场所的房屋以及企业自有仪器设备的折旧等等都不能作为专项经费的减少项目列支。

财政拨款收入属于什么科目

财政拨款收入属于什么科目

财政拨款收入属于什么科目财政拨款收入属于什么科目财政拨款收入是指单位从同级政府财政部门获得的各种拨款,这是一种损益类科目。

财政拨款收入一般分为一般性拨款收入和专项拨款收入两种类型。

其中,一般性拨款收入是指政府部门拨给本单位的资金,用于对本单位支出进行补贴,如基本建设、运行等方面的支出。

而专项拨款收入则是指政府部门拨给本单位的资金,用于特定的支出项目,如教育、卫生、扶贫等。

政府部门根据需要,将财政预算划分为各种专项拨款和一般性拨款,按照拨款计划和实际情况进行拨付。

因此,财政拨款收入是财政预算支出计划的反向表现。

在会计上,财政拨款收入属于收入类科目。

具体来说,财政拨款收入可以细分为一般性科目和专项科目。

财政拨款收入的一般性科目包括政府基本拨款、专项转移支付、税源调节金等,而专项科目则包括项目补贴、项目申请等。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对象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用于对收入和支出等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系统、分类地核算和监督。

因此,对于财政拨款收入这一损益类科目,会计科目的设置也非常重要。

在会计实务中,财政拨款收入可以被视为营业收入或其他收入的一种。

当单位收到财政拨款时,应该将收到款项记入相应的银行存款账户,同时也需要生成对应的收入账户。

在确定到账金额后,单位还需要按照拨款用途,转移相应款项到经费支出科目下,用于项目支出。

当项目支出完毕后,单位需要对支出进行确认,并计入支出账户中,同时也要记账到相应的费用科目中。

财政拨款收入借贷方向1.财政拨款收入属于收入类科目,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实际收到财政补助收入时,贷记本科目;缴回时作相反会计分录。

年终结账时,将本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

年终结账后,本科目无余额。

2.财政拨款收入借贷方向在不同的情况下借贷分录:①、企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

在相关的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分配递延收益时,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等科目。

名词解释一财政拨款收入是指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名词解释一财政拨款收入是指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名词解释一、财政拨款收入,是指县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二、上级补助收入,指事业单位收到上级单位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

三、其他收入,是指预算单位在“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之外取得的收入。

四、年初结转和结余,是指以前年度支出预算因客观条件变化未执行完毕、结转到本年度按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既包括财政拨款的结转和结余,也包括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的结转和结余。

五、一般公共服务(类)支出,指政府提供一般公共服务的支出。

六、公共安全(类)支出,指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方面的支出。

七、教育(类)支出,指政府教育事务支出。

包括教育管理事务、普通教育、职工教育、成人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留学教育、特殊教育等。

八、科学技术(类)支出,指科学技术方面的支出。

包括科学技术管理事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条件与服务、科学技术普及、开展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重大专项、转制科研机构、科技奖励等。

九、文化体育与传媒(类)支出:指政府在文化、文物、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方面的支出。

十、社会保障和就业(类)支出,指政府在社会保障与就业方面的支出。

包括社会保障与就业管理事务、民政管理事务、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补助、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企业改革补助、就业补助、抚恤、退役安置、社会福利、残疾人事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红十字会事务等。

十一、医疗卫生(类)支出,指政府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

包括医疗卫生管理事务支出、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中医药、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事务等。

十二、节能环保(类)支出,指政府节能环保支出。

包括环境保护管理事务支出、环境监测与监察支出、污染治理支出、自然生态保护支出、天然林保护工程支出、退耕还林支出、能源节约利用、污染减排、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支出。

十三、城乡社区事务(类)支出,指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包括城乡社区管理事务、城乡社区规划与管理、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城乡社区住宅、城乡社区环境卫生、建设市场管理与监督支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的区别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财政拨款和财政补贴司空见惯,但是,由于对财政拨款与财政补贴的区分不是十分严格,许多人不仅混淆了财政拨款与财政补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甚至将财政拨款与财政补贴混为一谈,而且许多人对财政拨款和财政补贴是否应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问题也莫衷一是。

那么,财政拨款与财政补贴之间究竟有无区别?财政拨款和财政补贴究竟要不要作为征税收入交纳企业所得税呢?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明确规定了三种类型的收入为不征税收入:一是财政拨款;二是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三是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由此可见,财政拨款为不征税收入。

另外,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四项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收入中没有列举到财政补贴,由此可见,财政补贴既不属于不征税收入,也不属于免税收入,即应为征税收入。

另外,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对“财政拨款”做了详细解释:“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第(一)项所称财政拨款,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以及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由此可见,属于不征税收入的财政拨款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各级人民政府拨付的财政资金;二是必须是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的拨款。

不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就不属于不征税收入(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此解释在一定意义上排除了各级人民政府对企业拨付的各种经营性补贴、价格补贴、财政贴息、税收返还等财政补贴资金,说明新企业所得税法对财政拨款设定了狭窄和特定的含义。

由此可见,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财政拨款与财政补贴有明显区别,凡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财政拨款才属于不征税收入,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财政补贴(或者即使是财政拨款)均被排除在不征税收入之外,而由于这部分收入又不属于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收入,因此,这部分收入应该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

所以,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出台后,应严格区分财政拨款与财政补贴,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企业取得的财政补贴形式多种多样,既可能是因减免流转税而形成的税收返还,也可能是财政部门给予企业从事特定事业(或事项)的财政补贴,这些都将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而使得企业的净资产增加,因此,对这部分利益征收企业所得税不但符合税法的立法精神,而且也有利于加强对财政补贴及税收返还的规范管理。

事实上,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上已经规定将企业收到的各种财政补贴及税收返还作为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入,说明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在对此问题的规定上不存在差异,方向是一致的。

但必须注意的是,对于不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企业收到的政府以投资者身份投入的资本性拨款,由
于政府享有企业相应的所有权和分配权,政府与企业之间是投资者与被投资者的关系,对政府财政部门拨付的这部分资本性投入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均不属于政府补助,不计入营业外收入,也不应作为征税收入,因此,这部分财政拨款不应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