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础课-《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教学大纲
学时:36 学分:4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开课单位:华侨大学医学院
先修课程:生物学导论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掌握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机制和调节规律对于进一步学习医学其它后续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程应在生物学等课程之后开设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生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生理学的意义及任务,生理学与医学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整体水平上全面地了解生理学研究,掌握机体内环境稳态及相关的调节方式,并训练让学生运用生理学的知识去分析和处理某些实际问题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掌握,具备从事同生物医学有关的科学活动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生物体通常是指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的总称,包括一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本课程主要阐述人体生理学。人和高等动物的机体结构极为复杂,由不同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组成,它们行使各种不同的功能,如肌肉收缩、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排泄、生殖等。各种功能活动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活动的规律,又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的改变。为维持整体生命和各系统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人体及其组成部分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此外,体内各系统和器官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又能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以维持统一的整体活动。因此,生理学的主要内容是阐述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
出的各种正常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活动的影响,以及机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和维持整体生命活动所做出的相应调节。
具体内容如下:
1绪论
主要包括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反馈(负反馈和正反馈)控制系统。
1. 掌握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2. 熟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 熟悉前馈控制系统
2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主要包括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的概念、各自的特点和意义;静息电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和复极化的概念,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概念、特点、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触发(阈刺激和阈电位)和电压门控钠通道的三种功能状态(静息态、激活态、失活态);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过程和机制(局部电流学硕、有髓纤维的传导特点);兴奋性和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信号转导的概念;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主要的信号蛋白、第二信使、转导通路);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和特征;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的基本步骤。
1. 掌握细胞膜表面蛋白和整合蛋白的比较;
2. 掌握离子平衡电位的计算和意义;
3. 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基本研究手段(细胞内记录、电压钳和膜片钳);
4. 局部电位的概念、分类、特征和产生机制;
5. 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6. 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7. 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8. 横纹肌细胞的收缩机制。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前负荷、长度-张力关系曲线、最适初长度、后负荷、张力-速度关系曲线、肌肉收缩能力、运动单位、单收缩、强直收缩)。
3血液
主要包括血浆渗透压及其作用;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生成及其调节;生理性止血的一般过程,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其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基本过程;人类血型的分类及其依据,ABO血型的鉴定原理与方法。
1. 掌握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理化特性;
2. 掌握造血干细胞的生理特性;
3. 熟悉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4. 掌握现代凝血概念和主要抗凝物质的作用;
5. 掌握Rh血型的特点,输血原则及交叉配血。
4血液循环
主要包括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每搏输出量的调节和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其各自的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正常值及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及其影响因素;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支配和作用;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对血管的支配与作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冠脉循环的特点及其血流量的调节。
1. 熟悉心脏做功;
2. 熟悉心力储备;
3. 熟悉心音;
4. 了解心功能评价;
5. 心电图导联方式与正常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
6.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7. 微循环的组成及作用;
8. 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9. 心血管中枢的概念;10. 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紧张;11. 化学感受性反射和心肺感受性反射;12. 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3. 肺循环和脑循环的生理特点及其血流量的调节。
5呼吸
主要包括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及意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的顺应性与比顺应性;肺容积、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肺换气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通气/血流比值;衡量氧气运输功能的指标(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的概念);氧解离曲线及其各段的特点和意义;呼吸运动的化学感受器性反应调节;动脉血、组织液和脑脊液中CO2分压、O2分压和H+浓度变化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作用途径和意义;肺牵张反射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1. 掌握通气储量百分比;
2. 熟悉最大呼气流速-容积曲线;
3. 熟悉呼吸功;
4. 了解呼吸的概念和三个环节;
5. 了解组织换气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6.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7. 影响氧解离曲线因素;
8. CO2的运输及其影响因素;
9. 延髓基本呼吸中枢和脑桥呼吸调整中枢;10. CO2、H+、O2在呼吸调节中的相互作用。
6 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静息电位、基本电节律、动作电位以及三者的关系);基本电节律产生的机理;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及内在神经系统对胃肠活动的调节;胃肠激素和脑-肠肽的概念;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消化期胃液分泌的时相及各时相胃液分泌的特点及意义,刺激和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胃的运动形式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