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学大纲(完整)(第六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理学教学大纲(第六版)

说明:

1.本大纲根据《生理学》统编教材(第六版)内容改编。适用于我校五年制临床医学各专业的教学需要,其它非临床医学专业可作参考。

2.理论课教学时数为81学时。授课章节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内分泌等章节(其中血液和生殖章节内容由其它相关课程安排。)

3.对教学内容分为:“掌握”属重点内容(一级要求,内容下面有___________);“熟悉”

属比较重要的内容(二级要求,内容下面有);“了解”为三级要求,内容下面不作表记。课程内容虽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学习内容应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内容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学生应该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4.本大纲所列内容与三级分类要求,是教师组织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自学、复习考试的指导和依据。

第一章绪论(2学时)

学习要求:

熟悉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及其特点;掌握内环境、稳态、反馈控制系统等概念。熟悉反射、反射弧、旁分泌、神经分泌等概念。

内容: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的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体液及体液的分布;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第三节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体液调节:旁分泌、神经分泌;自身调节作用;)。

第四节体内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9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细胞膜的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功能;熟悉出胞和入胞式物质转运。熟悉细胞的跨膜信号三种传递方式及其基本过程。掌握生物电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基本原理。掌握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掌握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熟悉横纹肌的收缩机制以及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内容:

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结构概述;物质的跨膜转运: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出胞与入胞)

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跨膜信号转导概念及三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

转导)

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膜的被动电学特性;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

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横纹肌: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横纹肌细胞的微细结构、横纹肌的收缩机制、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平滑肌:平滑肌的微细结构、平滑肌的收缩机制、平滑肌的分类、平滑肌活动的神

经支配)

第四章血液循环(16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变化及其形成机制;掌握心肌电生理特性;熟悉心电图各波意义;掌握心肌收缩的特点;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容积、瓣膜启闭和血流方向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组织液生成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熟悉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微循环的功能活动及其调节。掌握心血管功能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熟悉冠脉循环、脑循环的特点及血流量的调节。

内容:

第一节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动

节律性、传导性;体表心电图)

第二节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收缩的特点;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的泵血过程、心房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心音的产生;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心脏作功量;心泵功能的贮备;影

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第三节血管生理(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微循环;组织液的生成;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颈动

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体液调节:肾素血

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

物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心房钠尿肽;局部血流调节;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

长期调节)

第五节器官循环(冠脉循环:解剖、血流特点及调节;肺循环:生理特点及调节;脑循环:脑循环的特点、脑血流量的调节、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血一脑脊液屏障和血一脑

屏障)

第五章呼吸(9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肺通气的基本原理、弹性阻力和肺顺应性的概念以及胸内负压的成因和意义。熟悉掌握肺换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熟悉肺活量,潮气量、功能残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生理无效腔的概念及其意义。掌握气体在血液中运输方式及其过程。熟悉呼吸中枢和肺牵张的反射性调节。掌握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内容:呼吸的概念与呼吸的全过程

第一节肺通气(肺通气的原理: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及形式、肺内压及其呼吸周期中的变化、胸膜腔内压及其形成和意义;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和顺应性--肺静态

顺应性曲线--比顺应性--肺弹性阻力的来源以及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胸廓的弹性

阻力和顺应性;非弹性阻力中气道阻力及其影响因素;肺通气功能的指标:肺容积

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呼吸功)

第二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气体的扩散、呼吸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肺换气:肺换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肺扩散容量;组织换气)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氧的运输:Hb分子结构、Hb与O2结合的特征、氧解离曲线、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二氧化碳的运输:CO2

的运输形式、CO2解离曲线、O2与Hb的结合对CO2运输的影响)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中枢、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肺牵张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引起的呼吸反射)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7学时)

学习要求:

熟悉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的调节;掌握胃液、胰液、胆汁的性质、成分和生理作用以及神经和激素对它们分泌的调节。熟悉胃肠平滑肌特性及各种运动形式。熟悉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内容:

第一节概述(消化与吸收的概念及两种消化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般特性、电生理特性;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内在神经、外来神经;消化

器官功能活动的激素调节---胃肠激素;胃肠血流的一般特点)

第二节口腔内消化(唾液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咀嚼与吞咽)

第三节胃内消化(胃液及其分泌:胃液的性质成分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运动及其控制:头区的运动、尾区的的运动、胃排空;呕吐)

第四节小肠内消化(胰液的分泌: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胆汁的分泌与排出:胆汁的性质和成分、胆汁的作用、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小肠液的分泌:小

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的运动:消化间期小肠的运动形

式、消化期小肠的运动形式、小肠运动的调节、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第五节大肠内消化(大肠液分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大肠内细菌的活动、食物中纤维素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