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药药对65对(值得收藏)!

合集下载

必须牢记的35个经典药对

必须牢记的35个经典药对

必须牢记的35个经典药对1.麻黄、桂枝麻黄辛温发汗,通阳散寒,祛营中寒邪;桂枝辛温解肌,祛卫分风邪,行阳活血,为血中气药,能引血中之寒外达。

相须相使,增强散寒发汗,温经宣痹作用。

2.荆芥、防风荆芥、防风辛温解表,祛风散寒,协同增效。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

并可祛肌表之风,而治皮肤痒疹。

3.麻黄、细辛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细辛散寒止痛,温肺化饮。

多用于寒邪犯表,痰饮阻肺,恶寒身热,无汗身痛,喘哮咳逆,痰多清稀者。

4.川芎、白芷川芎上行头目,为祛风活血止痛要药;白芷祛风止痛,引川芎而入阳明,治偏正头痛,反复久延不愈。

5.天麻、川芎天麻入肝熄风,缓肝而治肝虚风动之眩晕;川芎入血行气,血行则风息而头痛平。

共奏平息肝风,定眩止痛之功,主治肝风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

6.苏叶、香附苏叶散寒解表;香附理气舒郁。

主治风寒夹气滞,无汗恶寒,周身胀痛,胸脘痞闷。

且能顺气安胎,治疗妊娠呕吐。

7.银花、连翘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协同增效。

治风温病身热,表里俱热。

且可凉血解毒,治疗痈疮。

8.黄芩、桑白皮黄芩泻肺中实火,桑皮泻肺中郁热,佐黄芩清肺。

泻肺、平喘、止咳,用于肺热壅盛,气逆咳喘,咯痰黄稠。

9.桑叶、菊花桑叶、菊花疏风散热,轻宣肺气,相须增效。

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咳嗽,咽痛。

10.山栀、丹皮(桑叶、丹皮)山栀苦泻清肝,丹皮凉血泄热,为泻肝清火常用药物。

桑叶清肝经气分之热,轻清疏泄,上走头目,配丹皮气血两清。

11.丹皮、大黄丹皮入血,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大黄苦寒通下,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合用更能泻热散瘀,荡涤热毒瘀滞,常用于肠痈、附件炎、盆腔炎等。

12.青蒿、黄芩青蒿清透少阳邪热,黄芩苦泄肝胆湿火,共奏和解清泄之功。

治疗热郁少阳,外受暑湿,寒热往来,热重寒轻,胁胀口苦等症。

13.夏枯草、蒲公英夏枯草善清肝火,疏通郁滞,散结消肿;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相须合用,清火解毒更强。

〖对药集锦〗中医临床常用药对

〖对药集锦〗中医临床常用药对

〖对药集锦〗中医临床常⽤药对【对药集锦】中医临床常⽤药对1⿇黄,桂枝.发表解肌散寒,风寒实证.相须.2⿇黄杏仁,宣肺平喘,邪热雍肺,咳喘.相使.3⿇黄⽯膏,清泻肺热平喘,邪热雍肺,咳喘.相使.4⿇黄熟地,⿇的地不躁,地得⿇不腻.散寒通洛治阴疽,滋阴平喘治肺肾阴虚咳喘.相使5⿇黄附⼦,温经通络,助阳散寒,阳虚外感或风寒痹痛.相使.6⿇黄⽩术,宣肺利⽔,健脾躁湿.⽔肿初起或粉丝痹证.相须相使.7桂枝⽩芍,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外感风寒表虚证.相使.8桂枝⽢草,⾟⽢化阳,益⽓同阳.⽓虚,⼼阳虚之⼼悸⽓短.相使.9桂枝吴芋,温经散寒,治疗冲任虚寒,少腹痛,⽉经痛.相使.10细⾟五味⼦,⼀散⼀收,相反相成,治寒饮,喘咳.相使.11荆芥防风,发表散寒.外感风寒或风疹瘙痒.相须.12⾟夷苍⽿⼦,疏风宣肺通⿐窍.风寒⿐渊头痛.相须.13⽣姜半下,温胃化痰⽌呕.寒饮呕吐.相畏相使.14⽣姜⼤枣,养脾胃和营卫.⼊表药治风寒感冒,⼊健脾药治胃脘不舒呕吐.相使15桑叶菊花,清肺⽌咳,疏风明⽬.风热咳嗽,⽬⾚肿痛.相须.16菊花枸杞,滋肝肾,清头⽬,肝肾不⾜之头昏眼花.相使.17葛根升⿇,升散透达,治疹出不畅,⿇疹初起.相须.18葛根黄连,清热⽌泻,治湿热痢疾.相须.19升⿇柴胡,升阳举陷,治⽓虚下陷之脱肛,⼦宫下垂,久痢.相须.20柴胡只壳,升清降浊调和肝脾.胸闷腹痛,⾷欲不振⼤便不调.相使.21柴胡黄芩,和少阳,治疗邪在半表半⾥之少阳证.相须.22豨签草臭梧桐,清热活⾎,去粉丝治热痹.相须.23附⼦⾁桂,补⽕助阳,散寒⽌痛.治下焦命⽕衰,肾阳不⾜诸证.相须.24附⼦⼲姜,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治亡阳虚脱,脾肾阳虚泻泄.相须.25附⼦⽩术,温中散寒,健脾躁湿.治阳虚寒湿内盛之⼼腹冷痛,呕吐泻泄及痰饮⽔肿.也可治疗粉丝相搏之关节疼痛.相使.26附⼦黄芪,温阳益⽓,固表⽌汗.治阳虚⾃汗畏冷.相使.27⼲姜黄连,⾟开苦降,治寒热胡结,之喂胃脘痞满,泛酸泻泄痢疾.相使.28⾁桂黄柏,温阳坚阴,肾虚⼩便不利,尿闭.相使.29黄连吴芋,清热躁湿,泻肝和胃,肝郁化⽕犯胃呕吐吞酸.相使.30丁⾹柿蒂,温胃降逆⽌呕,虚寒呃逆.相使.31良姜⾹附,温胃理⽓⽌痛.治肝郁胃寒脘腹冷痛.相使.32青蒿别甲,清虚热,除伏邪,治⾎虚热伏之⾻蒸潮热.相使.33苍术黄柏,清湿热,治湿热痹证.相使.34厚朴杏仁,宣肺下⽓,⽓顺痰⾃消,消痰平喘,痰去喘⾃⽌.治⽓逆喘咳.相使.35草果常⼭,除痰湿截疟,治疟疾反复发作.相使.36茯苓半下,化痰⽌呕,治胃中停饮之呕吐.相须.37茯苓猪苓,⽔湿内停之⽔之⽔肿.相须.38茵陈⼲姜,温散脾胃寒湿退黄,治阳黄.相须.39茵陈枝⼦,清热利湿,退黄,治阳黄.相须.40滑⽯⽢草,清暑利湿,治伤暑⾝热等证.相使.41以仁⿇黄,去风除湿,治粉丝⾝疼痛.相使.42扁蓄巨麦,清热利湿通淋,治疗热淋,⾎淋.相须.43海⾦砂⾦钱草,清热利尿同淋排⽯.⽯淋⾎淋.相须.44⼤黄芒硝,泻热通便,治疗热结https:///tags/so/%E4%BE%BF%E7%A7%98-2-1.html便秘.相使.45⼤黄附⼦,散寒通便,寒积便秘.相使.46⽯膏知母,清热泻⽕,⽓分实热,相须.47黄柏煅⽯膏,清热躁湿,敛疮,治疗痒⽕伤湿疹.相使.48知母黄柏,泻⽕坚阴,阴虚潮热⾻蒸盗汗.相须.⽵叶⽊通,清⼼⽕利⼩便,⼼热移于⼩肠之⼝⾆⽣疮,⼩便短⾚.49⽵叶⽊通,禁⽤.50枝⼦⾖豉,清热除烦,热扰胸膈之⼼烦懊恼.51双花连翘,芳⾹透表,清热解毒,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痈肿疔毒.52⼤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利咽,治营⽓两燔之发斑及咽喉肿痛.53犀⾓羚⾓,安神⽌痉,治疗温病⾼热神昏抽搐.54公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肿,治疗乳痈,疔疮等⼀切阳性疮痒.55丹⽪桂枝,活⾎去淤,调经⽌痛,⾎淤之经闭,痛经.56地⾻⽪,凉⾎除蒸退虚热,治疗⾻蒸潮热.57⼦芩川连,清热躁湿,泻⽕解毒,⼀切湿热证及痈肿疔疮.58川连⽊⾹,清热躁湿,治疗湿热痢疾.⾥急后重.59双⽪地⾻⽪.写肺热⽌咳喘,治疗肺热咳嗽.60川连⾁桂,交通⼼肾,治疗肾阴虚,⼼⽕亢.⼼肾不交之⼼悸失眠.61半下陈⽪,躁湿化痰,寒痰湿痰诸证.62半下川连,⾟开苦降,降逆消痞,寒热互结于中焦之痞滞.63半下⽠蒌,宽胸散结,降逆化痰,治痰热互结于胸中之胸脘痞满.64旋复代赭⽯,降逆化痰,痰浊中阻之⼼下痞满噫⽓呃逆.65只壳桔梗,清热利咽,治疗咽喉肿痛.66⽆67⽠蒌贝母,清热化痰,治疗肺热痰多咳嗽.68贝母知母,滋阴润肺,润躁⽌咳.肺热虚实咳嗽.69亭⼒⼦⼤枣,泻肺平喘,治疗喘满⽔肿.70⼦苑冬花,去痰⽌咳,治疗痰多咳嗽.71薤⽩⽠蒌,⾏⽓化痰,通阳散结,治疗⽓滞痰阻之胸痹.72只实,⽩术,脾虚湿停,胃脘痞满.73川楝⼦元胡,⾏⽓⽌痛活⾎,治疗⽓滞⾎淤之⼼腹痛.74当归川芎,养⾎活⾎⽌痛,治疗⾎虚⾎淤⽓滞之痛经,产后腹痛.75⽟⾦⽩矾,去痰开窍,治疗痰迷⼼窍之癲间.76三棱⽂术,破⾎⾏⽓,消积⽌痛.⽓滞⾎淤之经闭,⾷积,癥瘕.77桃仁红花,活学去淤⽌痛,治疗⾎淤经闭及⼀切淤⾎.78灵脂蒲黄,活⾎去淤治疗⽓滞⾎淤之痛经,⼼腹痛痛.79穿⼭甲王不留,通经下乳.治疗乳汁不下.穿⼭甲王不留⽼和尚吃了奶长流.80⼤⼩蓟,凉⾎⽌⾎解毒,治疗⾎热出⾎猪证及疮痒.81艾叶炮姜,温经⽌⾎散寒⽌痛,各种虚寒出⾎及少腹痛痛.82⼈参蛤蚧,纳⽓定喘,治疗肺肾两虚之咳喘,83黄芪⽩术,健脾益⽓,治疗脾虚⽓弱倦怠乏⼒泻泄.84黄芪当归,益⽓⽣⾎治疗劳倦内伤,⾎虚发热,⽓⾎不⾜.85⽩芍⽢草,酸⽢化阴,养⾎敛阴,治阴⾎不⾜之筋脉拘急及腹痛.86当归熟地,补⾎滋阴,治疗⾎虚诸证.87阿胶黄连,滋阴降⽕安神,治疗热病伤阴,阴虚⽕旺之⼼烦不寐.88天冬麦冬,滋阴清热治疗肺躁咳嗽热病⼝渴便秘,⼼神不安等.89⽯膏⽣地,清热安神,治疗阴虚热扰虚烦少寐.90⼥贞⼦旱莲草,滋补肝肾,乌须发治疗肝肾阴亏须发早⽩.91龟板别甲,热伤阴虚肝风内动及阴虚阳亢之头晕头痛.92朱砂黄连,清⼼安神,治疗⼼⽕亢盛之⼼悸失眠.93龙⾻牡⼒,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治⼼⽕偏亢之⼼⼼悸失眠,肝阳上亢之头痛头晕.94枣仁柏⼦仁,养⼼安神,⼼虚⾎少⼼悸不眠.95天⿇川芎,平肝熄风去风⽌痛,治肝阳上抗之头痛眩晕及粉丝⽛痛,头痛.96⽊⾹⼭楂,⾏⽓消积⽌痛,治疗⾷积胀满及痢疾.97代赭⽯⽜膝,平肝潜阳,肝阳上亢之⽓⾎上逆之头晕⽬眩.98⽯昌蒲⽟⾦,化湿浊开⼼窍,治湿温浊邪蒙蔽⼼窍之神昏.99⼈参五味⼦,益⽓⽣津.热病⽓阴耗伤之证.100黄芪防风,补⽓不敛邪,疏风不伤正.⽓虚⾃汗,虚⼈外感者.。

中药药对

中药药对

1.大黄+附子=温下冷积2.大枣+生姜=调和营卫3.柴胡+黄芩=和解少阳4.青蒿+黄芩=清湿热透邪外出5.柴胡+白芍=调肝阴阳防柴胡劫肝阴6.柴胡+枳实=肝脾同调宣降气机7.甘草+白芍=缓急止痛8.枳壳+白芍=调气和血9.石膏+知母=清热生津(清气分热)10.甘草+粳米=益胃生津(培土生金)11.人参+麦冬=气津双补(益气养阴)12.犀角+生地=清营凉血13.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14.黄芩+栀子=清上焦之热(心肺)15.连翘+薄荷+竹叶=散胸隔郁热16.黄芩+黄连=清热解毒17.生地+木通=滋肾清心利水18.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火19.石膏+熟地=清火壮水(补肾阴)20.青蒿+鳖甲=养阴透热21.干姜+人参=温补阳气22.吴茱萸+生姜=散寒降浊23.桂枝+饴糖=辛甘化阳24.白芍+饴糖=酸甘化阴25.附子+干姜=回阳救逆“附子无干姜不热”26.人参+白术=益气健脾27.茯苓+白术=健脾助运除湿28.黄芪+白术=补脾胃肺(培土生金)29.熟地+当归=补血和血30.黄芪+当归=补气生血31.人参+龙眼肉=补气益血健脾养心32.人参+熟地=益气补血33.炙甘草+生地=益气补血34.熟地+龟板=大补真阴35.附子+桂枝=补肾阳36.附子+肉桂=温壮肾阳补命门之火37.熟地+山茱萸=补肾填精38.牡蛎+黄芪=益气固表敛阴潜阳39.补骨脂+肉豆蔻=温肾暖腰涩肠止泻40.朱砂+黄连=潜阳安神泻火宁心41.珍珠母+龙齿=平肝潜阳镇心安神42.黄连+肉桂=交通心肾43.犀角+羚羊角=治热传心肝两经44.苏合香+安息香=辟秽化痰通气行血45.川楝子+延胡索=疏肝清热活血止痛46.瓜蒌+薤白=胸痹47.枳实+厚朴=痰气并治48.麻黄+白果=平喘防麻黄辛散伤肺气49.旋覆花+代赭石=降逆下气50.橘皮+竹茹=降逆止呕清热安胃51.桃仁+大黄=瘀热共治52.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53.青黛+栀子=清肝泻火凉血54.羚羊角+钩藤=凉肝熄风55.百合+麦冬=养阴润肺(滋肺润燥清虚火止咳充水液以固肺)56.紫菀+百部=止咳化痰57.黄芪+山药=补脾固肾58.苍术+厚朴=健脾燥湿59.杏仁(宣上)+白蔻仁(畅中)+薏苡仁(渗下)=三焦并调宣畅气机(清利湿热)60.茵陈+栀子=清热燥湿61.黄柏+苍术=清热燥湿62.瞿麦+扁蓄=利膀胱湿热利水通淋63.防己+黄芪=补气去湿利水祛风散邪固表64.附子+茯苓=温阳散寒化气行水65.半夏+陈皮=燥湿化痰66.半夏+竹茹=清热化痰67.干姜+细辛=温化寒饮68.苏子+白芥子+菜菔子=降气平喘化痰消食【降气】【消痞】【消食】气喘咳嗽痰多清稀饮食难消69.半夏+天麻=燥湿化痰平肝熄风70.山楂+神曲+菜菔子=饮食积滞肉食油腻面食陈腐谷面71.木香+槟榔=行气呆滞消脘腹胀满除里急后重72.白术+茯苓=健脾渗湿止泻73.麻黄+桂枝=透营畅卫解表发汗卫营74.麻黄+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75.桂枝+白芍=治卫强营弱调和营卫76.炙甘草+桂枝=甘辛化阳扶卫77.炙甘草+白芍=甘酸化阴助营78.苏叶+香附=发汗解表行气和血79.羌活+独居=治身上下风寒湿邪80.大黄+芒硝=峻下热结。

中药药对大全

中药药对大全

[转] 中药药对大全,大家好好瞧瞧,以后好好掌握运用!一、相须药对1、麻黄桂枝2、荆芥防风3、辛夷苍耳子4、葱白豆豉5、菊花桑叶6、大黄芒硝7、石膏知母8、代赭石石膏9、鲜芦根鲜竹叶10、甘草桔梗11、金银花连翘12、田基黄垂盆草13、天癸子土贝母14、鱼腥草野养麦根15、虎杖红藤16、黄连黄芩17、黄连山栀18、黄柏知母19、鲜石斛鲜生地20、鲜茅根茅花21、赤芍丹皮22、皂荚明矾23、藿香佩兰24、藿香猪胆汁25、生姜枳实26、制半夏干姜27、石菖蒲远志28、石菖蒲制南星29、制半夏获苓30、浮萍木贼草31、蝼蛄蟋蟀32、茯苓猪苓33、路路通地龙34、马鞭草王不留行35、石打穿刘寄奴36、槟榔获苓皮37、娱蚣白花蛇38、威灵仙葛根39、海桐皮 ?莶草40、秦艽晚蚕沙41、附子肉桂42、附子干姜43、桂枝附子44、枣仁柏子仁45、龙骨牡蛎46、磁石珍珠母47、旋复花代赭石48、全蝎蜈蚣49、地龙僵蚕50、川芎露蜂房51、全蝎露蜂房52、僵蚕蝉衣53、代赭石牛膝54、陈皮青皮55、枳实厚朴56、香附川楝子57、延胡索川楝子58、柴胡郁金59、川楝子路路通60、槟榔沉香61、小茴香沉香62、莪术三棱63、鸡内金三棱64、桃仁红花65、五灵脂蒲黄66、泽兰益母草67、乳香没药68、三七血竭69、水蛭虻虫70、麦芽谷芽71、款冬紫菀72、牡蛎玄参73、威灵仙制半夏74、党参黄芪75、桂枝黄芪76、桂枝人参77、生姜大枣78、熟地当归79、熟地白芍80、当归丹参81、鸡内金白术82、蜈蚣当归83、附子人参84、玉竹生地85、麦冬天冬86、何首乌仙灵脾87、益智仁补骨脂88、蛤蚧紫河车89、菟丝子杞子90、山茱萸山药91、仙灵脾仙茅92、蛇床子石楠叶93、肉苁蓉巴戟天94、覆盆子紫石英95、鹿角巴戟天96、紫河车鹿角97、赤石脂禹余粮98 木蝴蝶凤凰衣99、硼砂乌梅100、柴胡升麻101、槟榔常山102、槟榔南瓜子103、葛花枳?子104、威灵仙金钱草105 黄芩白术二、相反药对(一)扶正祛邪相反药对106、桂枝白芍107、黄芪防风108、附子麻黄109、薄荷玉竹110、人参石膏111、五味子制大黄112、生地黄柏113、当归大黄114、黄芪葶苈子115、白术泽泻116、牡蛎椿根皮117、山药牡蛎118、山茱萸石韦119、黄芪防己120、白术枳实121、白术槟榔122、党参石菖蒲123、太子参合欢皮124、鸡血藤海风藤125、益智仁萆?126、黄芪槟榔127、白术莪术128、人参莱菔子129、白芍赤芍130、楮实丹参131、生地地骨皮132、锁阳忍冬藤133、龟版铁扫帚134、鹿角霜地鳖虫135、鳖甲穿山甲136、续断川牛膝137、桑寄生丝瓜络138、阿胶黄连139、川贝母浙贝母140、阿胶石膏(二)寒热相反药对141、石膏麻黄142、石膏桂枝143、羚羊角桂枝144、大黄附子145、黄连吴萸146龟版鹿角147、瓜蒌薤白148、黄连干姜149、黄芩制半夏150、黄连制半夏(三)升降相反药对151、肉桂黄连152、柴胡黄芩153、柴胡制半夏154、佩兰钩藤155、白蒺藜骨碎补156、桔梗槟榔157、葛根槟榔158、荆芥大黄159、夏枯草牡蛎160、麻黄地龙(四)润燥相反药对161、杏仁制半夏162、玄参苍术163、生地苍术164、麦冬制半夏(五)散敛相反药对165、细辛五味子166、干姜五味子(六)其她相反药对167、桂枝炙甘草168白芍炙甘草169、槟榔丹参170、桂枝当归171、蜈蚣白芥子172、威灵仙地龙173、黄连木香三、相使药对174、附子磁石175、获苓桂枝176、饴糖桂枝177、石菖蒲郁金178、石菖蒲川贝母179、吴萸槟榔180、鸡内金槟榔181、大黄桃仁182、栀子豆鼓183、鸡内金柴胡184、代赭石党参185、黄芪获苓皮186、石膏牛膝187、石膏升麻四、十八反、十九畏药对188、海藻甘草189、甘遂甘草190人参五灵脂。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复制)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复制)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复制)常用中药对药汇总中药知识数以万计的方剂,其中均包涵着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

方剂学虽然是专门讨论用药配伍规律的,但要短时记忆也难得要领,如何应用,甚是茫然,笔者初步尝试,将脏腑治法及选药配方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即“药对”配伍。

药对配伍能体现一个方剂组成的框架,若干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一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方。

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总结常用药对于后,供读者参考。

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一)清心1清心泻火药物配对: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栀子—知母,如消黄散。

2清心解毒药物配对: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3清心凉血药物配对: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

4清心利尿药物配对:栀子—木通,如洗心汤;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木通—竹叶、生地。

5 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6 清心镇惊药物配对: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7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8清心洗痰药物配对: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天竺黄,如天竺黄散。

9交通心肾药物配对: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1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2温心通脉药物配对:附子—干姜,如四逆汤。

3温心止痛药物配对:附子—玄胡索。

4 和阳益阴药物配对:桂枝—白芍,如桂枝汤。

5温通开窍药物配对:细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1益气回阳药物配对:人参—附子,如参附汤;黄芪—附子,如芪附汤。

2补气养血药物配对:黄芪—当归,如当归补血汤;党参—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3益气止血药物配对:黄芪—地榆,如地榆合剂。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常用中药对药汇总中药知识数以万计的方剂,其中均包涵着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

方剂学虽然是专门讨论用药配伍规律的,但要短时记忆也难得要领,如何应用,甚是茫然,笔者初步尝试,将脏腑治法及选药配方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即“药对”配伍。

药对配伍能体现一个方剂组成的框架,若干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一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方。

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总结常用药对于后,供读者参考。

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一)清心清心泻火药物配对: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栀子—知母,如消黄散。

1清心解毒药物配对: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2清心凉血药物配对: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

3清心利尿药物配对:栀子—木通,如洗心汤;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木通—竹叶、生地。

4?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5?清心镇惊药物配对: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6?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7清心洗痰药物配对: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天竺黄,如天竺黄散。

8交通心肾药物配对: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1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2温心通脉药物配对:附子—干姜,如四逆汤。

3温心止痛药物配对:附子—玄胡索。

4?和阳益阴药物配对:桂枝—白芍,如桂枝汤。

5温通开窍药物配对:细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1益气回阳药物配对:人参—附子,如参附汤;黄芪—附子,如芪附汤。

中药配伍药对口诀

中药配伍药对口诀

中药配伍药对口诀临床用药要求严谨、精炼。

做到这点,除辩证、立法正确外,还需熟悉每味药物的药性及药物间的配伍。

以单味药立方者为单方,但毕竟药少力专,不适宜大多数疾病。

今分享药物的药对,多是前人对两药配对应用后产生某些特殊功效的总结!1.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2.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

3.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

4.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

5.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

6.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

7.黄芩得连翘则解毒。

8.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

9.丁香得柿蒂、干姜则止呃,干姜得半夏则止呕。

10.枳实得黄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

11.白术得黄芩则安胎。

12.知母、黄柏得山栀子则降火,豆鼓得山栀则懊浓。

13.陈皮得白术则补脾。

14.附得苍术则开郁结。

15.人参得五味、麦冬则生肾水。

16.乌梅得干葛则消酒。

17.草果得山楂则消肉食,神曲得麦芽则能消食。

18.木香得姜汁则散气,乌梅得香附则顺气。

19.桔梗得升麻则开提血气。

20.乳香得没药则止诸痛,芥子得青皮则治胁痛。

21.砂仁得枳壳则宽中。

22.芍药得甘草则治腹痛,吴茱萸得良姜则亦止腹痛。

23.当归得生地则生血,姜汁得京墨则止血,红花得当归则治血,归尾得桃仁则破血。

24.黄芪得附子则补阳,知母、黄柏得当归则补阴。

25.泽泻得猪苓则能利水渗泻,得白术则能收湿。

26.大黄得芒硝则润下。

27.木香得槟榔则治后重。

28.紫苏配黄连得竹茹则能止呕吐。

29.蒲黄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30.当归合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31.高良姜合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32.玄胡合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33.吴茱萸合黄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34.肉桂合黄连,名交泰丸,治心肾不交。

35.女贞子合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

36.半夏合硫黄,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

37.知母合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复制]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复制]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中药知识数以万计的方剂,其中均包涵着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

方剂学虽然是专门讨论用药配伍规律的,但要短时记忆也难得要领,如何应用,甚是茫然,笔者初步尝试,将脏腑治法及选药配方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即“药对”配伍。

药对配伍能体现一个方剂组成的框架,若干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一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方。

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总结常用药对于后,供读者参考。

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清心1清心泻火药物配对: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栀子—知母,如消黄散。

清心解毒药物配对: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 汤;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3清心凉血药物配对: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

4清心利尿药物配对:栀子—木通,如洗心汤;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木通—竹叶、生地。

5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6清心镇惊药物配对: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7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8清心洗痰药物配对: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天竺黄,如天竺黄散。

9交通心肾药物配对: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温心通脉药物配对:附子 温心止痛药物配对:附子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1益气回阳药物配对:人参—附子,如参附汤;黄芪—附子,如芪附汤。

2补气养血药物配对:黄芪—当归,如当归补血汤;党参—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3益气止血药物配对:黄芪—地榆,如地榆合剂。

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干姜,如四逆汤。

和阳益阴药物配对:桂枝—白芍,如桂枝汤。

温通开窍药物配对:细4益气复脉药物配对: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

中药药对汇编

中药药对汇编

中药药对麻黄桂枝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防风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苍耳子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3~7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菊花桑叶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知母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

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石膏30~45g先煎;15~30g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鲜竹叶60g;30g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甘草桔梗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连翘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田基黄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

鱼腥草野荞麦根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虎杖红藤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黄芩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

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山栀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知母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赤芍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仅适用于血瘀热之轻证。

皂荚明矾1g;0.5g减肥、祛痰、降脂,适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

1. 服2. 药期长,3. 需3个月以上。

4. 需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量。

鲜茅根茅花30g;5~10g 清热、止血、生津,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血证。

中 药 药 对

中 药 药 对

中药药对(转载)发表者:王自辉一、相须药对药对名称剂量适应症其他麻黄桂枝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防风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苍耳子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3~7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菊花桑叶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 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知母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

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石膏30~45g先煎;15~30g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鲜竹叶60g;30g 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甘草桔梗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连翘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田基黄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

鱼腥草野荞麦根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 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虎杖红藤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黄芩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

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山栀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知母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赤芍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仅适用于血瘀热之轻证。

皂荚明矾1g;0.5g 减肥、祛痰、降脂,适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

服药期长,需3个月以上。

中药药对精华总汇

中药药对精华总汇

中药药对精华总汇《本经》云:“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又云:“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而视之。

”此皆古人遣药配方之大法,几千年来为医家之所重视。

盖药各有其特殊性能,如何发挥其性能,使其有利于病情,除选择适当之单味药物外,还必须配偶相关作用之药物,使其相互制约,相辅相成,适应病情,提高疗效,此乃医师之良者。

一、对药(一)、人参配苏木人参补气,众所周知。

凡一切气虚、阳气虚脱为必不可少之要药。

然临床常见气虚而兼有血瘀证者不少,盖气为血帅,气虚则血液循环不畅,形成血液瘀滞之候,此乃虚中挟实之证。

当此之时,徒补其气而不顾其瘀,非其治也。

如产后气虚,喘息而面青黑者,为气虚血瘀之危候,前人用参苏饮(即人参与苏木二味)为急救之剂。

盖冠心病患者,多为年老气虚之体,而出现胸闷、胸痛、舌质瘀紫等症。

用人参配偶苏木益气行瘀,双管齐下,乃为对证之治。

如无人参,用太子参加大剂量亦可生效。

(二)、苏木配降香苏木出自古苏方国,故亦名苏方木;降香主产于印度,均为晋唐以后南方进口药材。

二者均为木类,色赤微有香气,能入血分,行气活血,祛瘀定痛。

因此,二者配偶合用,对冠心病、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

对肝郁血滞、胃痛挟瘀,以及妇科血瘀气滞诸疾、亦有良效,不可忽之。

(三)、香附配郁金香附性味辛香,能通十二经,行血中之气,为调气解郁之要药。

然香附行气有余,而活血之力不足,必得郁金之性味辛香能活血祛瘀,行气开郁以为助,则作用更为显著。

盖香附行气以活血,郁金则活血以行气,二者合用,相辅相成,大能舒肝解郁,活血理气。

用于肝病、胃病、胁痛、心下痞痛、少腹疼痛,以及妇科血气诸病,均有良效。

(四)、乌药配白芍李时珍曰:“乌药辛温香窜,能散诸气,故《惠民和剂局方》治中风中气诸证用乌药顺气散者,先疏其气,气顺则风散也。

”由此可知,乌药辛温散气行气,为气郁结滞者必不可之品。

然辛温香窜,多用久用则易耗真气,必得白芍之苦平酸凉以制之,使其辛而不温,香而不窜,物尽其利。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

常用中药对药汇总中药知识数以万计的方剂,其中均包涵着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

方剂学虽然是专门讨论用药配伍规律的,但要短时记忆也难得要领,如何应用,甚是茫然,笔者初步尝试,将脏腑治法及选药配方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即“药对”配伍。

药对配伍能体现一个方剂组成的框架,若干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一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方。

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总结常用药对于后,供读者参考。

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一)清心清心泻火药物配对: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栀子—知母,如消黄散。

1清心解毒药物配对: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2清心凉血药物配对: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

3清心利尿药物配对:栀子—木通,如洗心汤;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木通—竹叶、生地。

4 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5 清心镇惊药物配对: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6 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7清心洗痰药物配对: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天竺黄,如天竺黄散。

8交通心肾药物配对: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1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2温心通脉药物配对:附子—干姜,如四逆汤。

3温心止痛药物配对:附子—玄胡索。

4 和阳益阴药物配对:桂枝—白芍,如桂枝汤。

5温通开窍药物配对:细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1益气回阳药物配对:人参—附子,如参附汤;黄芪—附子,如芪附汤。

2补气养血药物配对:黄芪—当归,如当归补血汤;党参—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3益气止血药物配对:黄芪—地榆,如地榆合剂。

中医熟记52个药对

中医熟记52个药对

中医熟记52个药对
一、麻黄与杏仁
二、桂枝与白芍
三、荆芥与防风
四、羌活与独活
五、桑叶与菊花
六、柴胡与黄芩
七、柴胡与葛根
八、柴胡与白芍
九、石膏与知母
十、知母与生地黄
十一、黄芩与黄连
十二、黄连与干姜
十三、黄连与肉桂
十四、黄柏与知母
十五、黄柏与苍术
十六、金银花与连翘
十七、生地黄与玄参
十八、牡丹皮与栀子
十九、赤芍与白芍
二十、青蒿与地骨皮
二十一、青蒿与鳖甲
二十二、地骨皮与桑白
二十三、大黄与芒硝
二十四、大黄与甘草
二十五、木瓜与牛膝
二十六、防己与黄芪
二十七、苍术与防风
二十八、苍术与厚朴
二十九、苍术与白术
三十、茯苓与猪苓
三十一、泽泻与白术
三十二、车前子与牛膝三十三、滑石与甘草
三十四、附子与肉桂
三十五、附子与人参
三十六、附子与干姜
三十七、附子与白术
三十八、干姜与高良姜三十九、干姜与自术
四十、肉桂与沉香
四十一、丁香与柿蒂
四十二、陈皮与竹茹_
四十三、青皮与陈皮
四十四、枳实与白术
四十五、木香与槟榔
四十六、香附与艾叶
四十七、香附与川芎
四十八、川楝子与延胡索四十九、薤白与瓜蒌
五十、荔枝核与橘核
五十一、山楂与神曲
五十二、鸡内金与麦芽。

中药中的药对

中药中的药对

1、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

2、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3、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

4、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

5、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

6、黄芩得连翘则解毒。

7、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

8、丁香得柿蒂、干姜则止呃,干姜得半夏则止呕。

9、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

10、桔梗得升麻则开提血气。

11、枳实得黄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

12、知母、黄柏得山栀子则降火,豆鼓得山栀则懊浓。

13、白术得黄芩则安胎。

14、陈皮得白术则补脾。

15、人参得五味、麦冬则生肾水。

16、附得苍术则开郁结。

17、草果得山楂则消肉食,神曲得麦芽则能消食。

18、乌梅得干葛则消酒。

19、砂仁得枳壳则宽中。

20、木香得姜汁则散气,乌梅得香附则顺气。

21、芍药得甘草则治腹痛,吴茱萸得良姜则亦止腹痛。

22、乳香得没药则止诸痛,芥子得青皮则治胁痛。

23、黄芪得附子则补阳,知母、黄柏得当归则补阴。

24、当归得生地则生血,姜汁得京墨则止血,红花得当归则治血,归尾得桃仁则破血。

25、大黄得芒硝则润下。

26、泽泻得猪苓则能利水渗泻,得白术则能收湿。

27、紫苏配黄连得竹茹则能止呕吐。

28、木香得槟榔则治后重。

治病有主药,口决要记牢治病一定有主药,不用主药便是错。

火结必要用大黄,枳壳枳实紧跟着。

寒结必要用巴豆,三棱莪术紧跟着。

实结必要用山甲,蝎子蜈蚣紧跟着。

调气必要用木香,摈榔元胡紧跟着。

透坚必要用牙皂,细辛辛夷紧跟着。

破血必要用桃仁,红花赤芍紧跟着。

脾胀必要用干漆,火麻郁仁紧跟着,暖胃必要用硫黄,丹参玉竹紧跟着。

腰疼必要用杜仲,续断艾叶紧跟着。

陷下必要用洋参,三生(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狗脊紧跟着。

去虫必要用榧子,芜荑使君紧跟着。

顺气必要用香附,乌药腹毛紧跟着。

通淋必要用斑螫,川漆萆薢紧跟着。

清心必要用黄连,连翘栀子紧跟着。

老痰必要用砒霜,雄黄绿豆紧跟着。

助脾必要用马前,虎骨猴骨紧跟着。

常用中药药对

常用中药药对

常用中药药对一、和表里、调气血类药对:1、白芍+桂枝(调和营卫)——营卫不和,自汗,或汗出背凉,或四肢疼痛。

2、白芍+醋柴胡(升阳敛阴,调和表里)——胸胁苦闷,两胁腹痛、串痛。

3、柴胡+黄芩(疏解肝胆之热)——少阳证:口苦、咽干、目眩等症。

4、知母+草果(和表里,治寒热)——表里不和,寒热往来。

5、黄芩+半夏(清热和胃)——胃热呕吐,痰热互结。

6、鸡内金+丹参(祛瘀生新,开胃止痛)——溃疡病胃阴受损,胃口不开或肝脾肿大。

7、生内金+生麦芽(生发胃气,增进食欲)——久病毫无食欲者。

8、乌梅+木瓜(开胃、养胃阴)——胃阴不足(胃酸缺乏),消化无力,食欲不振。

9、鲜佩兰+鲜菖蒲(芳香开胃)——湿阻中焦,暑气熏蒸,运化失职,以致脘闷不食,苔白腻。

10、厚朴花+代代花(芳香化浊,理气开胃)——肝胃不和,气滞胁胀,不思饮食,胃脘胀满不适。

11、玫瑰花+代代花(芳香化浊理气开胃)——肝胃不和,气滞胁胀,不思饮食,脘胀不适,妊娠恶阻。

二、滋阴养血、清热解毒类药对:1、大生地+大熟地(清热凉血,养阴补血)——血虚(或阴虚)有热。

2、大熟地+砂仁(补血,开胃进食)——血虚阴亏,胃纳欠佳。

3、大生地+鲜生地(养阴清热凉血)——水亏火旺的吐血、衄血;热性病的热盛津亏以及阴虚发热。

4、鲜生地+鲜石斛(养阴清热,生津)——热性病的伤津。

5、南沙参+北沙参(润肺止咳,养阴生津)——肺阴虚有热的咳嗽,热性病伤津口渴。

6、生鳖甲+生龟板(滋阴清热)——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

7、天冬+麦冬(养阴清热润燥)——阴虚发热津枯,口渴,气逆燥咳,甚则咳血。

8、天花粉+瓜蒌皮(清热生津,开胸散结)——热性病伤津口渴,胸闷,气逆,肺燥咳嗽。

9、细辛+大生地(以细辛之升散,引生地清上焦之热而止痛)——偏头痛、牙痛。

10、白茅根+白苇根(清解壮热)——感冒发热。

感冒之初用苇根。

2-3日不解再加茅根,又可透性麻疹。

11、酒黄芩+酒黄连(清上焦火毒)——上中焦有热的目赤、牙痛、口舌生疮及血燥郁热。

中药药对大全

中药药对大全

精心整理[转]中药药对大全,大家好好看看,以后好好掌握运用!一、相须药对1.麻黄桂枝2.荆芥防风3.辛夷苍耳子4.葱白豆豉5.菊花桑叶6.大黄芒硝7.石膏知母8.代赭石石膏9.鲜芦根鲜竹叶10.甘草桔梗11.金银花连翘12.田基黄垂盆草13.天癸子土贝母14.鱼腥草野养麦根15.虎杖红藤16.黄连黄芩17.黄连山栀18.黄柏知母19.鲜石斛鲜生地20.鲜茅根茅花21.赤芍丹皮22.皂荚明矾23.藿香佩兰24.藿香猪胆汁25.生姜枳实26.制半夏干姜27.石菖蒲远志28.石菖蒲制南星29.制半夏获苓30.浮萍木贼草31.蝼蛄蟋蟀32.茯苓猪苓33.路路通地龙34.马鞭草王不留行35.石打穿刘寄奴36.槟榔获苓皮37.娱蚣白花蛇38.威灵仙葛根39.海桐皮?莶草40.秦艽晚蚕沙41.附子肉桂42.附子干姜43.桂枝附子44.枣仁柏子仁45.龙骨牡蛎46.磁石珍珠母47.旋复花代赭石48.全蝎蜈蚣49.地龙僵蚕50.川芎露蜂房51.全蝎露蜂房52.僵蚕蝉衣53.代赭石牛膝54.陈皮青皮55.枳实厚朴56.香附川楝子57.延胡索川楝子58.柴胡郁金59.川楝子路路通60.槟榔沉香61.小茴香沉香62.莪术三棱63.鸡内金三棱64.桃仁红花65.五灵脂蒲黄66.泽兰益母草67.乳香没药68.三七血竭69.水蛭虻虫70.麦芽谷芽71.款冬紫菀72.牡蛎玄参73.威灵仙制半夏74.党参黄芪75.桂枝黄芪76.桂枝人参77.生姜大枣78.熟地当归79.熟地白芍80.当归丹参81.鸡内金白术82.蜈蚣当归83.附子人参84.玉竹生地85.麦冬天冬86.何首乌仙灵脾87.益智仁补骨脂88.蛤蚧紫河车89.菟丝子杞子90.山茱萸山药91.仙灵脾仙茅92.蛇床子石楠叶93.肉苁蓉巴戟天94.覆盆子紫石英95.鹿角巴戟天96.紫河车鹿角97.赤石脂禹余粮98木蝴蝶凤凰衣99.硼砂乌梅100.柴胡升麻101.槟榔常山102.槟榔南瓜子103.葛花枳?子104.威灵仙金钱草105黄芩白术二、相反药对(一)扶正祛邪相反药对106.桂枝白芍107.黄芪防风108.附子麻黄109.薄荷玉竹110.人参石膏111.五味子制大黄112.生地黄柏113.当归大黄114.黄芪葶苈子115.白术泽泻116.牡蛎椿根皮117.山药牡蛎118.山茱萸石韦119.黄芪防己120.白术枳实121.白术槟榔122.党参石菖蒲123.128.扫帚阿胶黄连141.147.151.桔梗槟榔161.杏仁制半夏162.玄参苍术163.生地苍术164.麦冬制半夏(五)散敛相反药对165.细辛五味子166.干姜五味子(六)其他相反药对167.桂枝炙甘草168白芍炙甘草169.槟榔丹参170.桂枝当归171.蜈蚣白芥子172.威灵仙地龙173.黄连木香三、相使药对174.附子磁石175.获苓桂枝176.饴糖桂枝177.石菖蒲郁金178.石菖蒲川贝母179.吴萸槟榔180.鸡内金槟榔181.大黄桃仁182.栀子豆鼓183.鸡内金柴胡184.代赭石党参185.黄芪获苓皮186.石膏牛膝187.石膏升麻188.。

常用中药药对 分享

常用中药药对 分享

相须药对药对名称剂量适应症其他麻黄桂枝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防风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苍耳子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3~7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菊花桑叶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知母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

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石膏30~45g先煎;15~30g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鲜竹叶60g;30g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甘草桔梗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连翘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田基黄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

鱼腥草野荞麦根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 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虎杖红藤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黄芩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

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山栀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知母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赤芍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仅适用于血瘀热之轻证。

皂荚明矾1g;0.5g减肥、祛痰、降脂,适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

1. 服药期长,2. 需3个月以上。

3. 需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量。

中药药对集锦

中药药对集锦

中药药对集锦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目录一、相须药对A药对名称剂量适应症其他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 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 3~7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桑叶 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

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 30~45g先煎;15~30g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鲜竹叶 60g;30g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

野荞麦根 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 R: d0 `?y" ~' d% @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红藤 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3g(吞服)、 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

专治肺胃热盛。

山栀 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专治心肝火旺。

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仅适用于血瘀热之轻证。

皂荚明矾1g; [减肥、祛痰、降脂,适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中药药对65对(值得收藏)!
1、蒲黄合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2、当归合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3、高良姜合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4、玄胡合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5、吴茱萸合黄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6、肉桂合黄连,名交泰丸,治心肾不交。

7、女贞子合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

8、半夏合硫黄,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

9、知母合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

10、破故纸合肉蔻,名二神丸,止脾肾寒泻。

11、木香合黄连,名香连丸,治红白痢疾。

12、枳实合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

13、芡实合金樱子,名水陆二仙丹,止遗精。

14、黄柏合苍术,名二妙散,治湿热成痿。

15、枸杞合菊花,能明目。

16、生姜合红枣,能调和营卫〈气血〉。

17、赤石脂合禹余粮,能涩大肠。

18、半夏合黄连,能宽胸止呕,化痰浊郁结。

19、柴胡合黄芩,能清肝胆热。

20、桑叶合菊花,能清头风热。

21、柴胡合白芍,能疏肝和肝。

22、附子合肉桂,能温下元。

23、黄柏合知母,能清下焦湿热。

24、桑白皮合地骨皮,能清泻肺热。

25、丁香合柿蒂,能止呃逆。

26、鳖甲合青蒿,能滋阴退骨蒸潮热。

27、杏仁合贝母,能化痰止咳。

28、山药合扁豆,能补脾止泻。

29、木香合槟榔,能理气止痛。

30、杜仲合续断,治腰膝酸痛。

31、半夏合陈皮,能化湿痰。

32、升麻合柴胡,能提升中气下陷。

33、常山合草果,能治疟疾。

34、葱白合豆豉,名葱豉汤,能通阳发汗。

35、枳实合竹茹,能和胃止呕。

36、党参合花粉,名参花散,治久嗽气喘。

37、茯神木合乳香,名神香散,治筋挛疼痛。

38、甘草合绿豆,能解百毒。

39、黄耆合当归,名补血汤,治贫血及产后无乳。

40、白芍合甘草,名芍药甘草汤,治拘挛腹痛。

41、川芎合土茯苓,治肝郁头痛。

42、川芎合生石膏,名郁梁丸,治实热上逆头痛。

43、台乌合益智仁,名缩泉丸,治小便频数遗尿。

44、香附合黄连,名香连丹,治火郁胸满痛。

45、葵子合砂仁,治乳痈。

46、杏仁合小茴香,治疝气冲逆作痛。

47、槟榔合南瓜子,治绦虫。

48、甘草合桔梗,名桔梗汤,治肺痈咳嗽,痰中有脓。

49、生姜合陈皮,治呕吐不止。

50、生姜合竹茹,治呃逆不止。

51、荆芥合白矾,名三痫丸,治小儿惊风及痫证。

52、荆芥合槐花,名槐荆丸,治痔漏。

53、槐花合黄芩,治妇人崩漏。

54、侧柏叶合白芍,治妇人月经过多。

55、陈皮合藿香,名回生散,治霍乱吐泻。

56、厚朴合贝母,止咳嗽,开郁消食去胀。

57、蛤粉合青黛,名黛蛤散,治痰嗽面肿不寐,并小儿百日咳。

58、白矾合硫黄,治白癜风。

59、白矾合黄腊,名矾腊丸,治痈疽恶疮。

60、白矾合皂角,名稀涎散,治痰涎壅盛,中风气闭。

61、皂角合菖蒲,名皂荚散,治鼻寒不得喘息。

62、百合合冬花,名百花膏,治咳嗽痰中带血。

63、乌梅合川椒,名杀虫丸,治蛔虫,蛲虫。

64、赤小豆合当归,治大便下血。

65、血余炭合百草霜,治妇女崩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