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清单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总结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高一地理知识点必修二
高一地理知识点必修二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和分类- 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 地图上的方向表示- 高程和等高线3. 地图的解读和使用- 地图符号的识别- 地图上的距离和面积计算- 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特征和分类- 湖泊和地下水3. 地貌- 地貌的形成因素- 主要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 土壤和植被- 土壤的形成和分类- 植被的分布和类型- 土壤侵蚀和保护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 城市化的过程和问题- 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2. 农业和工业- 农业的类型和分布- 工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和工业对环境的影响3. 交通与通讯- 交通方式的演变- 交通网络的布局- 信息时代的通讯技术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遥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遥感数据的解读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 GIS在地理研究中的作用- 简单GIS软件的操作五、地理与环境问题1. 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资源的合理利用- 资源保护的措施和政策2.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行动六、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实地考察- 考察的目的和准备- 考察方法和技巧- 考察报告的撰写2. 地理实验和制图- 地理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制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地理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请注意,这个大纲是为了帮助您构建一个关于高一地理知识点必修二的文章或文档。
您可以根据这个大纲添加详细的解释、例子和图表来丰富内容。
同时,确保文档的格式规范,使用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以及适当的列表和段落分隔,以便于阅读和理解。
地理必修二考点知识清单
地理必修二考点知识清单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人口容量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
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类型有:高低高模式(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普遍存在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过渡模式(过渡型):人口增长从“高低高”向“三低”过渡,如新加坡、中国三低模式(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多数发达国家难点解析: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2、人口与环境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
难点解析: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移。
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①.过度索取资源,造成资源、环境压力(人口增多,资源需求加大,利用程度扩展)②.过度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包括生产排污和生活排污)。
例题分析(判断对错):①.人口数量增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答:错误,造成环境污染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素质,因此人口数量只是原因之一。
②死亡率高的地方,生育率往往也高。
答:正确,死亡率高,往往说明生产力水平、文明程度都较低,在此情况下,生育率会偏高。
(word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推荐文档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过渡模式)“三低”模式特点出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增长分布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大全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利用1.地球的形状和尺寸2.地球的运动形式3.太阳辐射与地球的温度分布4.全球气候带及其特征5.中国的气候带及其特征6.陆地和海洋的分布与特征7.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特征8.自然地理环境的利用与保护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发展战略3.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要求4.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和对策第三章中国的农业1.农业的地理概念和分类2.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3.中国农业的区域特点和空间格局4.单季稻作与双季稻作的特点与分布5.农业区位条件与农业生产布局6.中国农业的资源基础和条件7.农业现代化的意义和主要任务8.粮食安全与粮食问题9.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第四章中国的工业1.工业的地理概念和分类2.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3.中国工业的区域分布和空间格局4.主要工业部门的地域分布和特点5.工业集聚区的特点和类型6.工业布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7.工业化的意义和主要任务8.工业化的地方与全球化的关系第五章中国的交通与通信1.交通和通信的地理概念和分类2.中国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3.中国交通和通信的区域分布和空间格局5.交通运输的要素分析和影响因素7.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六章中国的人口与城市1.人口与城市的地理概念和分类2.中国人口与城市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3.中国人口与城市的区域特点和空间分布4.人口迁移的类型和特征5.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6.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7.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8.城市规模分布和城市等级体系9.农村城镇化的内涵和任务第七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资源的地理概念和分类2.中国资源问题的形成和演变3.中国资源环境的区域特点和空间格局4.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地域分布与开发利用5.水资源与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的关系6.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7.生态环境的地理概念和特点8.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9.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和对策第八章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1.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的特点和分类2.中国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特征和影响3.中国海洋资源的潜力和开发利用4.中国的海洋保护与海洋环境管理5.中国的海洋开发与海洋权益保护6.中国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维护第九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和特征2.经济全球化的地理规律和影响因素3.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和特点4.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5.经济全球化对地区差异和发展模式的影响6.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对策这些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学生们在学习地理时应当重点掌握。
必修二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等现象;地球公转导致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现象的缩略表示。
比例尺、图例、方向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地图分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通过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利用图例识别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根据方向判断地理事物的方位。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等。
-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 气候变化与气候系统: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等。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寒流、暖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盆地、河谷等。
-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等)。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类型:沙质土、黏土、壤土等。
- 植被分布:热带雨林、草原、荒漠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国际与国内人口迁移。
-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分布与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 工业布局: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区域类型。
3. 交通运输与贸易:- 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
- 贸易模式:国际贸易、区域贸易。
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
- 可持续发展:概念、原则与实践。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影像的获取与应用,如土地利用、资源调查等。
2. 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收集、存储、分析与展示地理信息。
3. 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与导航,应用于交通、农业、测绘等领域。
五、地理实践1. 地理实验: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和地理规律,如大气压力实验、水文循环模拟等。
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有哪些
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有哪些
1.自然环境和资源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形状是椭圆体,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地球内部的作用: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地球内部的构造和作用。
-自然区划和资源:世界自然区划,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特点。
2.人口与人类聚居
-人口数量的分布: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人口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人口迁移与聚居的类型: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影响,不同种类的聚居与城市化的发展。
3.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的问题与规划:不同地区的发展问题和规划,包括城市化发展、农业现代化、环境保护等。
-区域经济合作:国家间、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如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等。
-交通运输与通信:交通运输对地区发展的作用,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和优劣势。
5.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的类型:地震、台风、洪涝等灾害的特点和成因。
-灾害的减轻与防治:灾害的减轻方法和防治措施,包括预防、减灾
和灾后重建等。
6.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目标。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其后果。
-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和方法: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政策和技术。
以上是必修二地理的主要知识点,其中还包括具体的例子、案例和地
理现象,如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和环境问题等。
这些知识点对于了
解地球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 (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
[记忆]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 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口诀:欧(北)美摩登全 现代”亚非拉发展忙 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迁移原因 特点迁移路线二战 刖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 本主义发展2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 线开辟1. 从旧大陆到新大陆2. 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 开发地区1.洲人到美洲、非洲 2 .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3 .东亚、南亚人被招到美 洲二战 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1. 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 国家2. 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1. 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2. 南亚、南欧、非洲人到 西亚打工3 .南欧、非洲人到西欧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 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 4迁移原因特点 迁移方向20世纪80年 代中期前1 .计划经济体制 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 地进行1. 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 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2. 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 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 代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 自发迁移1. 内地到沿海2. 山区到平原3. 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5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一、自然地理1. 全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1.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1.2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1.3 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1.4 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1.5 海洋与海洋资源2. 大陆地理2.1 陆地的形成与地壳演化2.2 地形、地势与地貌2.3 土壤与农业生产2.4 矿产资源与能源利用2.5 内陆水系与水资源3. 生物地理3.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2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3.3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1.1 人口的分布与迁移1.2 人口增长与控制1.3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4 城市规划与管理2. 农业与农村2.1 农业的类型与特点2.2 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技术 2.3 农村的变迁与发展3. 工业与工业化3.1 工业体系与工业布局3.2 工业化的过程与影响3.3 工业园区与经济开发区4. 交通与通信4.1 交通方式与发展4.2 交通网络与交通规划4.3 通信技术与信息社会5. 其他人文地理相关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城乡差异、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内容。
总结: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共分为两大部分,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部分包括全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大陆地理和生物地理等内容,涵盖了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等重要概念。
人文地理部分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农村、工业与工业化、交通与通信以及其他人文地理相关知识点,例如人口的分布与迁移、农村的变迁与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与影响等。
通过掌握这些地理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全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联系与影响,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基础支持。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地理必修二会考复习资料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人口增长模式一、人口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呈“J”型;衡量人口增长快慢: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衡量人口增长数量: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2、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经济越发达,文化教育水平越高,人口增长越慢妇女就业状况越好,出生率越低一般的宗教,都不反对人口增值3、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①原始型:高高低②传统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③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5、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6、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容量: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生存层面。
2、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地区所容纳的合理人数,数值小于人口容量,发展层面。
3、环境承载力: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和经济规模。
木桶效应中,木桶的各个木板,一般开说,人口容量的数值是木桶的短板、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地域文化与人口一、文化背景与人口1、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初婚年龄:早婚早育,人口增长快2、宗教:不反对人口增殖二、中国文化与人口1、生育观: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2、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3、人口流动: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第二章城市与环境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活动;乡村:从事第一产业活动一、城市区位分析1、区位:包括地理位置和与周围事物关系两层含义2、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①在临近河流、湖泊、海洋的地方;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在荒漠地区的绿洲有利于形成城市。
高一地理必修二全部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全部知识点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一节地理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的内容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地球的结构和地球系统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外部形态地球系统第三节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自然环境的要素环境影响人类社会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调节第二章人口与城市第一节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分布与迁移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问题第二节城市与城市化城市的概念与特征城市化与城市问题城市规划与管理第三章农业与农村第一节中国的农业区划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中国的农业区划特点中国的农业生产第二节农业与农民农业生产形式与农民收入农业发展对农民的影响农村农民与现代农业发展第三节农业与农业问题农业现代化与农业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问题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第四章工业与工业区划第一节工业的特点和类型工业的特点工业的类型和发展第二节工业区划世界工业区划的特点中国工业区划的特点工业发展格局第五章交通与运输第一节交通的概念和发展交通的概念和种类交通的发展与地区联系第二节交通区位和交通运输交通区位的影响因素交通运输的方式和选择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第六章商业与贸易第一节商业的特点和功能商业的特点商业的功能第二节商业区位和商业区域商业区位的选择商业区域的特征和发展第三节商品流通与国际贸易商品流通方式国际贸易的特点和格局第七章旅游与旅游区第一节旅游业的发展和特点旅游业的特点旅游业的发展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第三节旅游区的规划和构成旅游区规划的目标和原则旅游区的构成和特点第八章环境与保护第一节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环境问题的发展现状第二节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类型和问题生态破坏与生态保护第三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目标和原则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以上是高一地理必修二全部知识点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全册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一、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1、自然增长率(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总数多: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人口增长快慢。
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密切相关。
)2 、世界人口增长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工业革命之前——比较缓慢的工业革命之后一段时间——增长快速目前——趋于平缓3、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①特征: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②原因:自然灾害、战争、生产力低下、医疗条件卫生等。
③分布:工业革命之前现在少数落后封闭群体中。
过渡模式①特征: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②原因:工业生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医疗水平提高等。
③分布:18世纪末的或19世纪初的发达国家,目前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低”模式①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②原因:生产力高度发达,人口素质高,子女孕育成本高,福利制度完善等。
③分布:发达国家以及个别发展中国家。
4、人口问题二、人口的迁移概念: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多以行政区边界判定移动范围),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定居地改变)。
地区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迁移人口)(1)国际人口迁移①旧大陆新大陆②“第二次世界大战”③人口贩卖(2)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城乡间的人口迁移)①古代:战争、行政力量、自然条件②新中国成立20世纪80年代中期:边疆建设、户籍制度等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政策、经济因素、向发达地区。
(3)影响人口迁移因素①生态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②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
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③社会文化因素(宗教)④社会政治因素(战争、政策)⑤其他因素(4)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当地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大全(学习必备)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4、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水、森林、矿产资源(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4、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5、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6、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7、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生活或文化消费水平(负相关)。
8、合理人口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重要性: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9、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等人口问题,并由人口问题进一步引发了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10、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1)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2)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平衡生态,又不断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三节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长期性2、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特点分布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记忆]迁移原因特点迁移路线二战前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1.洲人到美洲、非洲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3.东亚、南亚人被招到美洲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迁移原因特点迁移方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1.计划经济体制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自发迁移1.内地到沿海2.山区到平原3.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2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2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和地转偏向力等现象。
- 地球公转导致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和注记。
- 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 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如方向判断、比例尺计算、地图量算等。
3. 地图的解读与分析- 地形图的阅读,包括等高线、地形类型、坡度等。
- 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解读,理解气候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资源分布图的分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组成、大气层结构及其特点。
- 气候类型划分,如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水文循环与河流- 水文循环的各个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河流的类型、流域特征和河流的水文特性。
- 地下水的类型和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的影响。
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的形成和特征。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过程、类型和分布。
- 植被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人类活动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 人口问题,如人口过多、人口老龄化等。
-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规划。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如气候、土壤、市场等。
- 工业的分类、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布局。
3. 交通运输与贸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性。
- 交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 国际贸易的模式、贸易政策和全球化的影响。
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气候变化等。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第一章:地球形状与地球运动
- 地球的形状及其证明方法
-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 地球倾斜与昼夜变化、季节变化的关系
第二章:地理坐标与地球时区
- 地理坐标与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 世界标准时间及地球时区的划分
第三章:地球的内部
- 地球的构造与内部圈层分布
- 陆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
- 地壳演化与板块构造理论
第四章:地球的外部
- 大气圈的组成与性质
- 气候与气象的关系
- 地表水循环与地下水资源
第五章:人口与城市
-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 人口变动与人口问题
- 城市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第六章:农业和工业
-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特点- 工业的种类与分布
- 工业化进程与环境保护
第七章:交通与通信
- 陆上、水上、空中运输方式- 交通网络的建设与发展
- 通信技术与信息时代
第八章:地球与地图
- 地球与地图的关系
- 地图的种类与使用
-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以上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地理·必修Ⅱ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人口增长: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 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
3、差异:时间上——20 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
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等。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
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如图: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 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 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 20°~ 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人口分布还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
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地势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和分类- 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 地图上的方向表示- 高程和等高线3. 地图的解读与应用- 地图符号的识别- 地图上的距离和面积计算- 地图的综合分析与应用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层的结构与成分-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洋流的形成与影响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壳的结构与板块构造- 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 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植被的分布与生态系统- 土壤侵蚀与保护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与迁移- 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 城市问题及其对策2. 经济活动与区域发展- 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地理分布 -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与协调- 交通运输的地理意义3. 环境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环境问题的地理分析- 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与GIS- 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知识- 空间数据分析与地图制作2. 地理信息的应用- 灾害监测与评估- 城市规划与管理- 环境监测与保护五、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实验与实地考察- 地理实验的设计原则- 实地考察的方法与技巧- 数据收集与分析2. 地理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地理知识的跨学科拓展-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需要进行格式设置,例如设置合适的字体和字号、调整段落间距、添加目录和页码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一、人口的变化1.人口增长:全球人口从1830年约10亿到20世纪60年代不足30亿,到21世纪初的60多亿,再到2020年的75亿,总体呈增长趋势。
2.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自然环境变化、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等。
现代社会的人口迁移主要体现为:城市化的推进,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人口迁徙。
3.人口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等,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
二、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的形成:因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聚集而形成和分散形态的城市。
2.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其中工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3.城市化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社会问题(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等)和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热岛效应等)。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农业地域分异的结果。
由于地球各地区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
2.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不同,如季风水田农业具有分散性、商品率低等特点;大牧场放牧业具有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等特点;乳畜业具有季节性强的特点等。
四、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由于工业联系和集聚的效应,同一地域的工业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化效应,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这也使得工业地域的形成成为必然。
2.工业分散和工业的地域联系: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许多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采取了分散生产的策略,形成了跨国公司等组织形式。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五、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通过采取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风沙治理等措施,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清单
地理事物之间具有明显对立性,高中同学们在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的时候,可以运用这种对立性来进行联想和比较,有效记忆地理知识。
那么,高中必修二地理课本中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在一定地域、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农业分类:根据动植物地域分布的不同,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各种地域类型。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游牧业(粗放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资金)、水稻种植业(劳动)(密集农业)。
根据农业投入的多少,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根据农产品的用途(或农业商品生产率的高低),分为自给农业(有下划线的)和商品农业。
按生产对象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
标志:统一农业地域内,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大部分地区属中低纬度,热量条件较为优越,雨热同期;
2.水资源总量大,但地区分布不均;
3.土地资源总量不少,但是山地多,干旱区面积大,中低产田比重高;
4.农耕史悠久,耕地质量好,但后备资源不多;
5.物种资源丰富。
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人均农产品拥有量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低,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常有很大波动;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林牧渔业没有全面发展,林渔业比重小,各地农业发展不均衡;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耕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区位和布局的异同:区位强调客观存在,布局强调主观安排。
区位因素除了农业生产的投入要素外还包括市场、政策等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2、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
区位因素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气候
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
高温,热量充足;大部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mm的地区,
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地形
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
肥沃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
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劳动力需求多,东亚、
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劳力丰富
人均耕
地
亚洲主要水稻种植业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位面积产
量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生产习
惯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
丰富
食物偏
好
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3、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成因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
田地很少
适度规模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使单产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
人口多,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
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验,现
代科技水平低
加大科技投入、机
械化水平
水利工程量大水稻生产需水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增加投入,兴修水
对水稻生产威胁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