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透镜(教案)

合集下载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第1页共9页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器材透镜一组、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二、进行新课教学(一)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板书) 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学生们判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再看(课本板图5.12所示),这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现在,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演示:92页实验,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到经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板书) (二)、焦点和焦距第3页共9页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课本图3.14所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三、课堂练习1.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方法(1):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方法(2):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出光屏上有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2.93页1、2、3、4四、知识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五、布置作业练习册. 备注:板书设计:5.1 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三、作图:三条光线1、凸透镜(1)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包括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3)掌握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4)掌握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巩固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认识;(2)学会使用透镜公式计算光路;(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使其认识透镜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2. 透镜的光学性质,包括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3. 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4.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透镜的光学性质;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

2. 教学难点:透镜公式计算光路;透镜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2. 利用实验、图片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2. 讲解与讨论:讲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3.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引导学生理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4. 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透镜应用实验,如放大镜、望远镜等;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定义及特点的掌握情况;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的理解程度;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小组设计透镜应用实验的创意和实施情况;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透镜光学性质和应用原理的理解。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透镜的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了解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2)运用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概念和分类(1)透镜的定义: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元件,能够使光线透过并发生折射;(2)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

2. 透镜的光学性质(1)焦距: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2)折射率:光线在透镜中传播速度与在空气中的速度之比;(3)透镜公式:1/f = 1/v 1/u。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2)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透镜?它们有什么作用?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透镜的分类和光学性质;(2)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3)分析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课堂互动:(1)提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有什么不同?(2)讨论:透镜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光学性质;2. 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及其作用;3. 练习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访谈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透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案例。

2.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问题解决: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透镜矫正视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4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4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4篇)教学过程设计篇一1、引入课题列举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幻灯机的镜头、以及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幻灯打在幕布上,方便课堂教学。

2、新课教学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截面形状,进而通过提问,认识这两种透镜。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引导同学先找出带有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什么?再分析不同类别的透镜有什么不同特征。

用投影仪打出如下六个透镜的截面图,使学生能明确辨别出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用投影仪打出下面的`图,具体讲解薄透镜“薄”的含义。

教师介绍光具座等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应在演示台上边演示边讲解,讲述中应强调以下几点:(1)光源发出的光是平行光,从无穷远射来的光是平行光,前边所提到的太阳光也是平行光。

(2)让透镜正对着射来的平行光,这样入射光线将与主光轴平行,我们只研究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过透镜发生折射的现象。

(3)注意观察光线经过这两类透镜折射以后是否能会聚于一点。

(指导学生注意调节光屏位置)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提问。

演示实验可以用激光演示仪进行,如果没有条件可以用烟箱,不论用什么仪器,都应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平行光经过透镜前后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进行过程中,可以边让学生观察,边提问学生,以引起学生注意。

通过前边的实验同学们对光通过透镜前后的路径,以及两类透镜对光的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教师应通过图形对这两类透镜进行对比分析。

3、总结研究两种透镜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尤其是重点研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教师可提问学生,由学生总结发言,以利于学生的思考与理解。

透镜的教案篇二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什么是凹;(2)知道凸的会聚作用和凹的发散作用;(3)知道凸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4)知道如何利用凸产生平行光。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各种,观察凸和凹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6篇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篇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2、通过观察和初步实验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透镜焦点和焦距;3、会利用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以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带着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2、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并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初步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重点: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学法指导: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归纳规律。

预习导学: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做”,通过“解决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感知有关方法,构建关于透镜的科学内容。

在问题给出时注重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导入:同学们知道,用放大镜可以把小字放大我们会看得更清楚;旅游时有看到美好的风景我们会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眼睛近视的同学配一副眼镜就又可以看清楚东西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揭开上述现象中的秘密,引出课题,阅读教材并完成以下题目:预习习题:1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_规律制成的。

透镜有两类:一类是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如镜片;另一类是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如镜片。

2、光心大致在透镜的中心处,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

3、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4、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将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称为凸透镜的,到光心的距离叫做,一个透镜有两个。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五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五篇】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学习能⼒,为⼤家准备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教案【五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5—1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

2、过程和⽅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 空⽓玻璃 ⽔空⽓ ⼆、导学达标: 引⼊课题:我们经常⽤到⼀些玻璃器件。

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 进⾏新课: 1、透镜:⼀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的直线 光⼼:透镜的中⼼光⼼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的光线传播⽅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个? 焦距:焦点到光⼼的距离。

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常⽣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主光轴的知识进⾏补充。

会聚、发散的结论。

§5—2⽣活中的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常⽣活中的应⽤。

2、过程和⽅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透镜物理教案6篇

透镜物理教案6篇

透镜物理教案6篇透镜物理教案1【三维目标】1、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

2、能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全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实验探究的快乐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对物体通过凸透镜怎样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会成什么样的像,还不够了解。

所以,本节教材主要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这个探究实验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

目的是:一让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

2、难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用具】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小玩具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提出问题教师:请同学们用小玩具按照课本P61图3-47所示的方法做一个实验,移动放大镜或白纸板的位置,会在白纸上看到怎样的像?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让学生说出看到的像的特征。

教师:对你所观察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如:凸透镜所成的像跟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我们知道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那么,要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就要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

(在此,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向学生介绍光具座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指出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不同组桌面上的凸透镜的焦距不同,你们想通过什么办法得知凸透镜的焦距?(实验测量,也可查说明书)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出实验步骤。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学案803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学案803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透镜分类,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3.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跟透镜有关的知识【重点难点】1、三条特殊光线作图2、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凸透镜:中间______,边缘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中间______,边缘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2.光心:用字母_____表示,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________。

焦点: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_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

焦距:焦点到______的距离,用字母______表示。

3.三条特殊光线作图4.实与虚像的区别:①实像是由________光线会聚而成。

虚像是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_____________会聚而成。

②实像_____用光屏承接;虚像______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

③实像在物的_____侧,虚像在物的_____侧;实像总是_____立的,虚像总是______立的。

5.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物距像的特点像距像物同侧还是异侧应用正倒大小虚实u>2fu=2ff<u<2fu=f 不成像探照灯u<f结论:①_______倍焦距分虚实,_______倍焦距分大小;②实像都是_______立的,虚像都是_______立的;③物距变小,像距变_____,像也变;物距变大,像距变____,像也变;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门眼是凹透镜)6.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胶卷相当于_______,照相时,被拍摄的景物必须在镜头的之外,在胶卷上成的是_____的______的____像。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放映投影时,投影胶片必须放在镜头的,屏幕上得到的是物体的_____的______的_____像,要看到物体正立的像,投影胶片必须放,投影仪上面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掌握透镜的应用,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教材和课堂讲解,梳理透镜的相关知识点;(2)利用实验和实例,巩固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等;2. 透镜的光学性质: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光学性质和应用;2. 教学难点:透镜的光学性质计算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复习教材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梳理透镜的相关知识点;2. 利用实验和实例,巩固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3. 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五、教学过程1. 第一环节: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1)引导学生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如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等;(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各种透镜的特点和应用。

2. 第二环节:复习透镜的光学性质(15分钟)(1)讲解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概念;(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3)进行光学性质的计算练习。

3. 第三环节:复习透镜的应用(15分钟)(1)介绍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透镜应用实例;(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了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和作用。

4.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和问答(10分钟)(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2)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知识点。

5.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2)提醒学生注意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023最新-《透镜》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透镜》教案优秀8篇

《透镜》教案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8篇《透镜》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透镜的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它们对光的作用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透镜一组、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光源、老花镜、近视镜、实物投影仪、手电筒、激光笔、学生多功能光学工具箱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问:在前一章光现象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有所了解的镜子是什么?生: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问:那么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镜子?生:(比如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问:你们讲到的这些镜与我们第一章所讲到的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有什么不同?`(分别出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观察后得出结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都是面镜,不能透过光线,光线在面镜的反射面上发生反射。

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则能够透过光线,凡是类似的这一些片我们都叫做透镜。

还有哪些是我们经常看见和接触到的透镜呢?(图片展示:照相机的镜片,望远镜的镜片、显微镜的镜片等等)二、进行新课[师]和面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一样我们也从形状上对透镜进行区分(课件演示凸透镜、凹透镜)并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一块凸透镜并讲解: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然出再出示凹透镜并讲解。

然后两相对比[生]透镜包括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

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透镜在形状上与刚才的这两块透镜有稍许不同,你们怎样区分它们,通过什么方法来区分它们。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1 一、教材分析^p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透镜》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根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根底,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2.教学目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详细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可以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才能.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究新问题的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展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通过老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3.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展仔细观察、分析^p ,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二、学情分析^p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泼,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根底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化的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根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历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络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究精神、理论才能及创新意识。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4)了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和讨论,巩固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3)通过实验操作,验证透镜的光学性质和成像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透镜的定义和特点;(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3)透镜的分类及应用。

2. 透镜的光学性质(1)焦距的概念和计算;(2)焦点和焦平面的概念;(3)放大倍数的概念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光学性质。

2. 知识讲解(1)讲解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2)讲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3. 实例分析(1)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2)让学生举例说明透镜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 填空题:(1)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_____的透明物体。

(2)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凹透镜的焦距是_____。

(3)放大倍数是指物体在透镜中的像与物体实际大小之比,放大倍数为_____的透镜称为放大镜。

2. 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凸透镜的特点?A. 中间薄,边缘厚B. 中间厚,边缘薄C. 中间厚,边缘薄且弯曲向外D. 中间薄,边缘厚且弯曲向外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复习了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重点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了对透镜应用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透镜的原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享。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8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8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8篇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1一、教案分析本节接上一节透镜的内容介绍凸透镜在生活中的三个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学生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得到透镜成像的具体的感性认识,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到透镜成像的各自特点及异同,为下一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作准备。

可以说这是承上启下的一节课。

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发动学生自制模拟照相机,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鼓励学生调节投影仪,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调动学生进行自制“水滴放大镜”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还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1、提前几天发动学生自制模拟照相机,为新课作准备。

首先确定制作的学生人员,然后共同准备制作的器材:凸透镜、硬纸板、半透明塑料纸、双面胶。

再集中讲述制作要点后让学生自主结伴课余或回家制作,完成者经教师验收后自行准备好。

2、提前让学生课余动手触摸投影仪的镜头,感受其形状特征。

3、教师准备学生用的凸透镜备用、自带照相机。

说明:课前准备不仅可以确保学生制品胜利完成,还可以节省上课时间,同时可以在学生间为上课内容作宣传。

而学生课余动手触摸投影仪的镜头却非多余,因为学生对身边的物体往往不细观察,他们对投影仪的镜头由凸透镜制成大半无知。

注:模拟照相机的凸透镜一部分由教师提供,另一部分由学生自己准备。

三、教学过程1、照相机展示自带照相机让学生观察其镜头,并说明是凸透镜。

由于部分同学课前用凸透镜自制模拟照相机,已为本节课作了宣传,所以许多学生已知照相机镜头为凸透镜,然后请制作者展示其作品,同学轮流利用它们观察窗外景物,其余同学用凸透镜观察远处物体。

在学生得到其感性认识后讲述照相机原理。

说明:以学生自制模拟照相机作为教具有许多好处。

首先它能增加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欲望。

其次能突破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知识应用的神秘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

同时学生通过直观现象感受并掌握所学知识,避免教师无味的讲述。

《透镜》教案

《透镜》教案

《透镜》教案教案:《透镜》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学习透镜的分类和特性。

3.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透镜》课本。

2.实验装置:凸透镜、凹透镜、光屏、小灯泡。

3.教学工具: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与透镜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通过询问学生对透镜的认识,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讲解透镜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透镜是如何通过折射和反射光线来实现成像的。

2.介绍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并讲解它们的形状和特点。

三、成像规律(20分钟)1.通过实验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即物体的位置和大小与成像的关系。

四、透镜的应用(15分钟)1.讲解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如望远镜和显微镜。

2.通过幻灯片展示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和放大镜,让学生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练习与讨论(20分钟)1.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巩固对透镜的理解和应用。

2.分组讨论透镜的优缺点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光的颜色是如何与透镜的成像相关联的?并展示彩色分光镜的原理和应用。

2.通过实验或视频展示更多关于透镜的拓展知识,如透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七、总结与评价(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在透镜知识上的进步和收获。

2.布置相关作业或小练习,巩固学生对透镜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透镜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掌握透镜的分类、特性和成像规律。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透镜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性。

2. 掌握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定义、分类和符号表示。

2. 透镜的特性:焦距、曲率、折射率等。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会聚、发散、折射等。

4. 透镜的应用: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5. 复习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透镜的不同应用场景。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以及透镜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领域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透镜在科技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性。

2. 思考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疗、能源等。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和特性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透镜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供学生复习和参考。

2.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分析和实例图片。

3. 放大镜、显微镜等:用于展示透镜的实际应用。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种类、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焦距和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透镜的种类和成像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透镜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透镜、光具座、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种类和成像规律。

3. 实践情景引入:使用投影仪展示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

4. 例题讲解:(1)计算凸透镜的焦距。

(2)判断物体在透镜中的成像位置和性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透镜的种类3. 透镜的成像规律4. 透镜的焦距5.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2)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判断物体在透镜中的成像情况。

(3)计算某一凸透镜的焦距。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对透镜公式的运用仍不够熟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2. 透镜公式的掌握与实际问题的解决3.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案例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在不同位置时,成像的性质、位置和大小。

透镜教案 《透镜》教案(优秀11篇)

透镜教案 《透镜》教案(优秀11篇)

透镜教案《透镜》教案(优秀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如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大家分享的11篇《透镜》教案,欢迎参考阅读。

《透镜》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2.了解投影仪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3.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4.了解凸透镜形成实像和虚像的原因教学重难点:1、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照相机【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4页、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1.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小组讨论】1.请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课本第94页“制作模型照相机”实验,如图所示。

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①通过模型照相机观察明亮窗外的景物,你会发现,半透明纸上的像是倒立(填“倒立”或“正立”)、缩小(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填“实”或“虚”)像。

②在观察景物时,是半透明纸朝向景物,还是凸透镜朝向景物?凸透镜③在观察景物时,为了得到较清晰的像,需要调节半透明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小吗?需要2.找一架照相机,把镜头盖取下,观察镜头部分,它可能是凸透镜;打开照相机后盖,调节快门,按下快门,并在照相机背面用一张白纸当作后盖,让镜头对着明亮的景物,你会在白纸上看到景物倒立的像。

【教师点拨】1.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远些,像离凸透镜近些。

2.照相机的较重要结构是镜头、胶卷。

但快门、光圈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快门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面积,二者共同作用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多少,进而控制胶卷上的像的清晰程度。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透镜的教案篇一【学习目标】知道凸透镜所成像性质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会从现象中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的兴趣。

【重点难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习过程】1、实验引入演示本中实验,根据实验现象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阅读本,知道物距、像距引导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影响因素作出猜想2、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认识并组装实验台上的器材,分析实验的步骤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次数像的性质焦距f/cm物距u/cmu与f关系像距v/cmv与f关系1倒立缩小的实像2倒立等大的实像3倒立放大的实像讲解:当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没有像时,把光屏取走,透过透镜看蜡烛,并完成下表。

实验次数像的性质焦距f/cm物距u/cmu 与f关系像距v/cmv与f关系4正立放大的虚像不填不填3、分析与认证当物距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像;当物距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像。

4、评估交流学生阅读本,讨论本的相关问题,尤其要鼓励学生讨论自己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5、典型例题例1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图上出现的像最小;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透镜的教案篇二一、内容及其分析本节内容:物体通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镜头所成的像、实像和虚像。

其核心就是生活中的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和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人教社初三物理新教材第四章的复习课,复习课做为传统教学中的一种典型课,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导致学生不愿意听,教师也觉得难教。

而复习课本身所具有的很多特征正好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相一致,而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的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于是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将它定位于网络型的复习课。

具体来说,我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1.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国际上,普遍认为的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最新技术的最直接效果,就是可以吸引学生,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将直接提高他的学习兴趣,有力的促进其对知识的吸收和应用。

为此这节课我设计了一个主题网站,将学生的作品,动画,交互式的问题融入到网站中,形成一个教学的主线。

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先让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制作一个,关于本章节的知识结构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

让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结合起来。

上课时学生利用网络共同分析作品,总结规律。

另外利用网络,上课的时候学生完成的题目马上可以全班进行分享,例如本节课中,学生填写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就将学生的作业通过网络进行发布,及时的纠正问题。

同时,学生的演示也可以同步的播放,从而充分的发挥了网络的作用,这种形式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个性化的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环境,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任何教学活动由于各种因素的差异,不可能对每个学生产生相同的效果,也不应该产生相同的效果。

而信息技术的加入,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支持。

例如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网络观看同学的作品,这样从那种角度去观察,进度如何,重点如何确定都由学生自己把握,形成自己的观点。

同时我还为学生设计了,分层次的巩固练习,和课外知识扩展。

当学生提前完成某个正常的教学环节后,可自行有选择的进入。

这样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充分的利用上课的时间,而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也能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体验成功。

3.协作性学习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也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这就要求教学的进程,一方面要体现独立性,另一方面也要求集中,充分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学习作用。

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4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当学生观看了作品以
后,针对作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一方面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还要说服同组的成员,达成集体共同的意见。

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

4.教师的主导作用
网络和课件的大量应用,很容易将课堂的主体回归,变为了对主体的放任自流,过渡的弱化教师的作用。

我在设计的时候,利用网络上的电子举手,电子监控,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进行调控。

例如,当学生看完了作品以后,我要求学生电子举手,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而且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也有所了解,比如一名同学最先完成了,是他对知识掌握非常熟悉,还是看问题很粗心,于是我就可以马上进行指导。

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能比较充分的体现。

总之,由于本节课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比较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堂内的容量比较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上完课,我也进行了一些总结分析,觉得还有一些地方应该进行改进。

例如:
1.对学生的作品评价还可以更深入一步,如将学生每个人的作品根据内容完成情况、技术含量、艺术处理等方面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打分,然后将统计结果立即分发布于网上,这样为后来的分析将打下更好的基础。

2.由于时间关系,学生阅览有关的课外知识,没能在课堂上进行,以后要更好的控制时间。

3.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还不够严谨,有些地方不能过于通俗化。

由于第一次上这种类型的课,应该还存在大量的问题,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本节课是一节网络型的复习课,利用网站将学生电子作品、教学动画、分层次练习、问题思考、课外知识导读融合在一起,形成教学的主线,从而实现物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协作性,同时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