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7 听潮

合集下载

推荐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听潮(第2课时)教案 鄂教版

推荐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听潮(第2课时)教案 鄂教版
重点
引导学生 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和感情美。
导学过程

齐读课文,检查背诵

细读感悟:
1、朗读第一部分,说说听潮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潮来时的概况。
时间:地点:
环境:
每天听潮的概况:在文段中圈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先用铅笔批注(提示:从修辞、描写感官、用词角度赏析批注)。
听潮
课题名称
7听潮
授课时间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课时
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描述
阅读散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考试大纲描述
对散文结构梳理,理清内容,弄清上下文关联,了解作者描绘的图景与心境的关系,把握文章主旨。
教材内容分析
鲁彦的《听潮》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它着重从听觉的角 度,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表现了大海落潮时静态的“柔美”和涨潮时动态的“壮美”,讴歌了大海的伟大力量。表达了热爱大海 、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纵观全文,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手法?
3、阅读6-12、13、14自然段,比较归纳海潮在情态和音响方面的变化。
提示:从文段中摘录相关词句填入下表。
6-12,13/14
情态
音响
海睡
海醒

1、小组朗读喜欢的文段。
2、讨论“深入学习”部分疑难问题

1、小组代表朗读展示。
2、课文理解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它着重从听觉的角度,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表现了大海落潮时静态的“柔美”和涨 潮时动态的“壮美”,讴歌了大海的伟大力量,表达了热爱大海、热爱生活 的积极向 上的人生态度。

6965.初中语文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自制第8课《听潮》(47张ppt)

6965.初中语文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自制第8课《听潮》(47张ppt)

由于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 引起海水水面周期性的升降现象, 称为潮汐。海面上涨,海水涌上海 岸,叫涨潮。海面下降,海水从岸 上后退叫落潮。世界上大多数地方 的海水每昼夜都有两次涨落现象, 白天海水涨的现象称“潮”,晚间 海水上涨的现象称“汐”。
听 潮
作者:鲁彦
文体:写景抒情散文
1关于作者: 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 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 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 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 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 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 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 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 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 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 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写作方法 1.跨越时空的联想 本文的成功首先体现在思想的魅力。课文取名为 “海思”,着重点应在“思”上。面对大海,多数 人可能也会想到赞美海的壮美,可是谁会想到由海 的博大联想至海的包容力?从海底世界的神秘到海所 融会的世间的水,从自然界的水循环到跨越时空的 对历史和文明的包容。从这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学 者独特的感受力,面朝大海,普通人呼吸到的是海 潮,而作者呼吸到的却是海魂。这种跨越时空的联 想使人感受到的是有生命力的海。更为奇特的是感 受着海浪对船的颠簸,竟使作者联想到大海就像生 命的摇篮,更像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人们对大海的 依恋正是一种心灵的回归,大海以自己独特的魅力 赐予人类新生与活力。作者的联想与沉思使文章的
• 本文原载1934年9月1日《中学生》第47 号,后收入《驴子和骡子》。据 作者夫人覃英谈:“鲁彦是现实主义作 家,他正是带着由于时势变化而产生的 不同寻常的心情来到四面环海的普陀山。 作者面对澎湃的海潮,耳为所感,心为 所动,海潮与心潮并起……”

八年级语文《听潮》鄂教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语文《听潮》鄂教版知识精讲

初二语文《听潮》鄂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听潮》课标要求[知识与能力]1.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运用文字塑造声音,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

2. 赏析和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3. 品读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品味感情的根底上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编写阅读提纲。

并在课外进展拓展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通过描写大海的雄壮美来表达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课题详解[关于作者]鲁彦〔1902—1944〕,原名王衡,生于某某镇海。

[背景资料]本篇课文节选自《听潮的故事》,收在《驴子和骡子》中。

原作前半局部写听潮,后半局部写听潮引起的故事,课文是前半局部。

《听潮》写的是1929年发生的事。

当时中国社会正处在最黑暗最困难的时期,国内阶级斗争十分激烈,蒋介石继“四一二〞政变后,又屡次发动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被迫转入地下,正在积蓄力量深入开展。

作为现实主义作家的鲁彦,一生饱经颠沛流离和贫困折磨,抱着“写作为人生〞的理想,正苦苦地探索着人生道路。

他不满现实,又无可奈何,加上他在1928年因如实报道了“蔡公时惨案〞的真相,而受到国民党政府的无情迫害,次年流落某某。

他是带着欲求一方净土乐地的心情到普陀山,然而,在那人欲横流的旧中国,哪有什么理想境界呢?在普陀的遭遇令他深深地失望。

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面前,作者内心充满无限矛盾,“面对澎湃的海潮,耳为所感,心为所动,海潮与心潮并起〞,在大海的潮涨和潮落中,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新的顿悟——现实的黑暗与光明,人生的痛苦与欢乐,不是恰同海潮涨落一样互为条件,交替变化吗?正是这种顿悟,使作者增加了冲破黑暗,改造现实,追求理想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题目解说]作者通过对潮声的一往情深的绘声绘色的描写,抒发了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激情,表达了对生活对未来热烈追求的人生态度。

[K12]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听潮第2课时课件鄂教版

[K12]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听潮第2课时课件鄂教版


学习了本文,请你试着调动感官、修辞,从以下景物 或场景中选一种写一段描写(不少于50字)。 景物:秋景(秋风、秋雨,秋天的校园) 场景:课间操、运动会

小组合作: 小组朗读喜欢的文段。 讨论“深入学习”部分疑难问题

1、优美散文,它着重从听觉的 角度,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表现了大海落 潮时静态的“柔美”和涨潮时动态的“壮美”, 讴歌了大海的伟大力量,表达了热爱大海、热爱 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7 听潮 (第二课时)
导 齐读课文,检查背诵

细读感悟 : 朗读第一部分,说说听潮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潮来时 的概况。 •纵观全文,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手法? •阅读6-12、13、14自然段,比较归纳 •海潮在情态和音响方面的变化。 •第19自然段,“我”说:“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 就在这里。”你如何理解?

鄂教版语文八上《听潮》word教案及练习

鄂教版语文八上《听潮》word教案及练习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造型:创造出来的形象。

穹qióng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用毡子做成。

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浩浩荡荡:形容壮阔或壮大。

沸沸扬扬:原指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这里指浪花多。

无穷无尽:没有穷尽。

盘旋:环绕着飞或走。

遐xiá‚想:悠远的思索或想像。

缥piāo缈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驰骋:(骑马)奔驰。

蜿wān蜒yán:曲折延伸。

皓hào月:明亮的月亮。

眷恋:(对自己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休憩qì:休息。

反璞pú归真:去掉外面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

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相关知识:本文选自《名家点评当代散文》,“海思”,由大海引起的沉思。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海引起的联想,产生的沉思,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写大海的壮阔图景及自己富有哲理的思考,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希望人类应像大海一样有着博大的胸怀,极强的生命力,并像大海一样纯真,表现了作者对大海与人生的理解。

二、文章脉络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海的美丽图景。

第二部分(3、4),写大海引起的联想。

语文:第8课《听潮》教案(鄂教版八上)

语文:第8课《听潮》教案(鄂教版八上)

听潮【教学构想】鲁彦的《听潮》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它着重从听觉的角度,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表现了大海落潮时静态的“柔美”和涨潮时动态的“壮美”,讴歌了大海的伟大力量。

表达了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对海潮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

本文无论是其结构设计,还是语言表达,无论是其题材的选取,还是其主题的开掘,都可谓是匠心独具。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本文的语言极具吸引力。

用评点批注法教学本课是比较合适的。

针对以上的分析,教学中拟采用以下方法:首先,课前布置预习任务:1.学生自主疏通、积累生字词。

2.把文中你认为精妙的佳词美句用笔圈、点、勾、画出来。

3.发下关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第79――83页的复印材料,并布置几个小问题:①小说中的“眉批”、“夹批”、“旁批”的说法究竟有哪些?你能全找出来吗?②这些文字是干什么用的?其次,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形成对文章佳词美句的评点。

主要是从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并结合对文章结构设计、文章主题深化等角度来展开。

再次,鼓励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整合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一起解决问题。

最后,加强朗读背诵,丰富积累,习得语感。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摹事物的方法。

2.学习本文运用文字描写声音的方法。

3.学会用“评点批注法”。

二、过程与方法I.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疏通重点的词句。

2.反复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进行评点批注。

3.学习有表情地朗读,注意重音、速度、节奏和语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作者通过描写大海的雄壮美,来表达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熏染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和不怕挫折、不断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和感情美。

【教学安排】两课时1.反复朗读课文。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听潮第2课时课件鄂教版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听潮第2课时课件鄂教版

2019/6/1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6/1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小组合作: 小组朗读喜欢的文段。 讨论“深入学习”部分疑难问题

1、小组代表朗读展示。 2、导学提纲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它着重从听觉的 角度,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表现了大海落 潮时静态的“柔美”和涨潮时动态的“壮美”, 讴歌了大海的伟大力量,表达了热爱大海、热爱 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7 听潮 (第二课时)导 读课文,检查背诵思细读感悟 : 朗读第一部分,说说听潮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潮来时的 概况。 •纵观全文,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手法?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听潮(第2课时)教案 鄂教版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听潮(第2课时)教案 鄂教版
学习了本文,请你试着调动感官、修辞,从以下景物或场景中 选一种写一段描写(不少于50字)。
景物:秋景(秋风、秋雨,秋天的校园)
场景:课 间操、运动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听潮
课题名称
7听潮
授课时间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课时
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描述
阅读散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考试大纲描述
对散文结构梳理,理清内容,弄清上下文关联,了解作者描绘的图景与心境的关系,把握文章主旨。
教材内容分析
鲁彦的《听潮》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它着重从听觉的角 度,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表现了大海落潮时静态的“柔美”和涨潮时动态的“壮美”,讴歌了大海的伟大力量。表达了热爱大海 、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
本文无论是其结构设计,还是语言表达,无论是其题材的选取,还是其主题的开掘,都可谓是匠心独具。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本文的语言 极具吸引力。用评点批注法教学本课是比较合适的。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
2.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圈点勾画出来,进行点评。
3.运用“问题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重点
引导学生 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和感情美。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效果及问题预设

齐读课文,检查背诵

细读感悟:
1、朗读第一部分,说说听潮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潮来时的概况。
时间:地点:
环境:
每天听潮的概况:在文段中圈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先用铅笔批注(提示:从修辞、描写感官、用词角度赏析批注)。

鄂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听潮说课稿模板

鄂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听潮说课稿模板

鄂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听潮说课稿模板
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八年级上册语文听潮说课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听潮》是北京课改版七年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反映自然界为主题,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

《听潮》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它着重从听觉的角度,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表现了大海落潮时静态的柔美,和涨潮时动态的壮美,讴歌了大海的伟大力量,表达了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意在让学生学会欣赏写景散文,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了解写景文章的表现手法,进而指导学生将所学描写景物的方法迁移到写作之中,体现语文的工具性。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通读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但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考和思维是有待于引导和指点的。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 。

最新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听潮》ppt课件1

最新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听潮》ppt课件1
用牙,兴奋,颤 栗,击碎鳞甲。
亲昵、温柔。 粗犷、豪放。
咆哮,战鼓声 金锣声,呐喊声 马蹄声、、、、 掺杂在一起,响 雷般的怒吼。
恼怒似的、冲向, 冲进、拔剌着, 汹涌、吞没、扑。
勇猛无畏。
1、题目为什么要以“听潮”为题, 而不以“看潮”为题?
文章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 潮结尾,时间是在晚上。通篇大部 分笔墨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故 而曰:“听潮。”
第二部分:( 5 21)段 写潮落,潮涨的情景。
直抒胸臆:喜欢海,溺 第三部分:( 22 )段 爱海潮的感情。
思考:
1 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表达作者心情的
一个词语是谁?Βιβλιοθήκη 欣幸2 第四自然段从那些角度写潮来时的声音、形 态、气息、动作?试作品析。
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对海浪冲 击岩石而溅起的飞沫作连比,写出了海潮梦幻 般的神奇,轻纱般的柔美。用“冲”、“粘”、 “润湿”三个动词形象地写出潮来时的动作, 准确得体。
海浪的“疯狂”、“汹涌”、“吞没” 了远近大小岛屿,接着写海浪“响雷般 的怒吼”,将血腥的浪花“泼溅”到人 们身上。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 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海潮激起心潮,作者由此发出“这样伟 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的由衷赞 叹。至此,全文主题得以升华。
海景
落 潮
海 睡 图
初 潮
海 醒 图
海怒图
①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 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 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 马混战了起来”。
作者的想象驰骋千里,各种音响,各 种动态,像千军万马的疆场,像你死 我活的搏斗,血雨腥风,怒吼厮杀。
海怒图
② “疯狂”、“汹涌”、“吞没”、 “泼溅”、“响雷般的怒吼”等。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听潮(第2课时)教案鄂教版(2021年整理)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听潮(第2课时)教案鄂教版(2021年整理)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 听潮(第2课时)教案鄂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 听潮(第2课时)教案鄂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 听潮(第2课时)教案鄂教版的全部内容。

听潮课题名称7 听潮授课时间教师姓名学生年级八课时第二课时课程标准描述阅读散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考试大纲描述对散文结构梳理,理清内容,弄清上下文关联,了解作者描绘的图景与心境的关系,把握文章主旨。

教材内容分析鲁彦的《听潮》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它着重从听觉的角度,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表现了大海落潮时静态的“柔美"和涨潮时动态的“壮美”,讴歌了大海的伟大力量.表达了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本文无论是其结构设计,还是语言表达,无论是其题材的选取,还是其主题的开掘,都可谓是匠心独具。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本文的语言极具吸引力。

用评点批注法教学本课是比较合适的。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2.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圈点勾画出来,进行点评。

3.运用“问题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和感情美。

导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及问题预设导齐读课文,检查背诵思细读感悟:1、朗读第一部分,说说听潮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潮来时的概况。

时间: 地点:环境:每天听潮的概况:在文段中圈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先用铅笔批注(提示:从修辞、描写感官、用词角度赏析批注)。

鄂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集第八课《听潮》

鄂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集第八课《听潮》

鄂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集第八课《听潮》8、听潮【教学构想】鲁彦的《听潮》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它着重从听觉的角度,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表现了大海落潮时静态的“柔美”和涨潮时动态的“壮美”,讴歌了大海的伟大力量。

表达了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对海潮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

本文无论是其结构设计,还是语言表达,无论是其题材的选取,还是其主题的开掘,都可谓是匠心独具。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本文的语言极具吸引力。

用评点批注法教学本课是比较合适的。

针对以上的分析,教学中拟采用以下方法:首先,课前布置预习任务:1.学生自主疏通、积累生字词。

2.把文中你认为精妙的佳词美句用笔圈、点、勾、画出来。

3.发下关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第79――83页的复印材料,并布置几个小问题:①小说中的“眉批”、“夹批”、“旁批”的说法究竟有哪些?你能全找出来吗?②这些文字是干什么用的?其次,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形成对文章佳词美句的评点。

主要是从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并结合对文章结构设计、文章主题深化等角度来展开。

再次,鼓励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整合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一起解决问题。

最后,加强朗读背诵,丰富积累,习得语感。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摹事物的方法。

2.学习本文运用文字描写声音的方法。

3.学会用“评点批注法”。

二、过程与方法I.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疏通重点的词句。

2.反复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进行评点批注。

3.学习有表情地朗读,注意重音、速度、节奏和语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作者通过描写大海的雄壮美,来表达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熏染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和不怕挫折、不断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和感情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的故事》这篇优秀的作品。
知人论世
大海对于经历坎坷的鲁彦来说,就 像神奇莫测的人生,领略大海就是领 略人生,热爱大海就是热爱人生。
品读任何一部作品,都不能离开时代环 境。我们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境遇和作 者的思考,会发现人生的境遇往往能成就人 丰富的精神世界。
课堂小结
《听潮》作者对大海在静态和动态是的景 象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用多种描写方法,全 方位地展现了大海的魅力。我们可以透过文 字看到作者那颗火热的心。在人生的低潮中, 作者聆听海潮,似乎听到了生命与命运抗争 的旋律。“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 里。”海潮的涨落好似人生的起伏,乐章旋 律的变换好似人生经历的起落,社会的更迭, 作者在在这里奏出了时代最强音,同时也给 了作者坚守信念的勇气。
• 运用联想与想象,思考:在文中描绘的三幅图 景中,你觉得海潮分别像什么样的人?
知人论世
1、作者通过对海潮壮观与神奇的描摹抒发 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你觉得作者除了抒发爱海的情怀之外还 有其他的思想蕴含其中吗?
写作背景
本篇课文节选自《听潮的故事》,原作前半部分写听 潮,后半部分写听潮引起的故事,课文是前半部分。《听 潮》写的是1929年发生的事。1928年,作者鲁彦到南京国 民政府国际宣传科任职,对于蒋介石的种种倒行逆施,他 十分不满。最后由于如实报道了“蔡公时惨案”的真相, 触怒了国民党政府,被撤了职。他正是带着这种由于时势 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寻常的心情听潮的,作家面对澎湃的大 海,耳为所感,心为所动——朗读中感受海潮之美
• 全班齐读重点语段
——朗读中感受海潮之美 • 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赏析中品味海潮之美
以小组为单位,用“我觉得____________这一 句(词语)写出了海潮声音之美,美在 ____________。”的句式谈谈词句的妙处。
合作、归纳
修辞(以声喻声) 感官(以形显声) 词性(动词、形容词等) ……
布置作业
仿写课文完成《听_______》,要求运用感 官、修辞及想象,写一个片段,表达自己的 人生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