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测试题(附解析)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课时作业(必修1)(生物 解析版)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课时作业(必修1)(生物 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834a1433687e21ae45a925.png)
一、选择题1.一个透析袋(其膜为半透膜)中装有物质M和分解它的酶,此袋放在盛有蒸馏水的容器中。
第二天检查时,在蒸馏水中发现有物质X。
根据这一观察,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①酶分解物质X②M被分解③X是物质M的组成成分④X能透过透析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第二天在蒸馏水中发现有物质X,说明M已被分解,X为物质M的分解产物,且能透过透析袋。
2.(2018·湖南郴州一模)某同学取三个生理状态相同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经过处理后,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B.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依次是:C>A>BC.A、B、C三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则A与B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是A>BD.标号①指的物质是细胞质答案 D解析细胞A、C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处于质壁分离状态,A正确;细胞A发生轻度质壁分离,细胞B未发生质壁分离,细胞C质壁分离的程度大,三者失水量由多到少为C>A>B,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由高到低依次是C>A>B,B正确;A、B、C三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由大到小为C>A>B,C正确;标号①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间隙,充满的是外界溶液,D错误。
3.(2018·天津河西一模)以紫色洋葱鳞片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细胞长度和原生质体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B.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不易复原C.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低D.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答案 A解析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质壁分离越不明显,紫色越浅,A正确;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质壁分离越不明显,说明该细胞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浓度差越小,越容易复原,B错误;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质壁分离越明显,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C错误;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质壁分离越明显,说明细胞液的浓度越低,D错误。
高考生物一轮特训:8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Word版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特训:8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4d6e1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4.png)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6·福州模拟]某植物细胞间隙的浓度为a,细胞液的浓度为b,细胞质基质的浓度为c,当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b>c B.b>c>aC.a>c>b D.b>a>c答案 C解析植物缺水萎蔫是因为细胞失水,故外界溶液(a)>细胞质基质(c)>细胞液浓度(b)。
2.[2016·南京模拟]A.该图绘制正确,处于该状态的细胞依然保持活性B.该图所示细胞一定正在发生质壁分离,1内液体为红色C.除图中5以外,其他细胞成分均属于原生质层的范畴D.若将该图所示细胞放于清水中,预测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答案 D解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线粒体、高尔基体等亚显微结构;该图所示细胞也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仅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而细胞核不属于原生质层的范畴;红墨水未进入细胞质,说明该细胞依然保持活性,将其置于低渗溶液中将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2016·衡水调研]红甜菜根的液泡中含有花青素。
某同学将红甜菜根切成大小相同的薄片,分别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 1 min后取出,再分别放在等量清水中浸泡1 h,获得不同温度下的浸出液,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浸出液中花青素吸光值,吸光值大小可以反映浸出液中花青素的含量。
根据图示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花青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温度超过50 ℃,膜结构受到破坏,通透性增大C.在50 ℃以下,甜菜细胞内合成的花青素极少D.在10~50 ℃时,甜菜细胞膜流动性保持不变答案 B解析由题图不能确定花青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温度超过50 ℃,膜结构会受到破坏,通透性增大,大量花青素从细胞中出来;在50 ℃以下,花青素吸光值小的原因是从甜菜细胞中浸出的花青素较少,而不是细胞内合成的花青素少;随着温度升高,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运动加快,细胞膜流动性加大。
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运输及其实例及答案
![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运输及其实例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8178a0b307e87100f69683.png)
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运输及其实例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8·滨拟)据报道,一种称做“瘦素穿肠蛋白”的药物治疗肥胖,可口服使用,以减轻肥胖症患者肌肉注射的痛苦。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该药物最可能的方式为( )A.渗透作用B.胞吞C.协助扩散D.主动运输解析:选 B 瘦素穿肠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其吸收方式最可能是胞吞。
2.下图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此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离子跨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B.离子跨膜有随机性并消耗ATP中的能量C.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跨膜的通道自动开闭D.图示的离子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解析:选 A 离子跨膜有高度选择性而不是“随机性”,跨膜通道的开启与关闭取决于蛋白质而不是磷脂;图示离子跨膜方式消耗能量应属主动运输。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需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D.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解析:选 D 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要进行许多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供给,仍需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和葡萄糖的分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消耗能量;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死亡后糖分进入细胞的结果。
4.(2018·天津一中月考)在一个新鲜萝卜中挖一凹槽,在凹槽中放入浓盐水。
一段时间后,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
下列图示的实验与此实验原理差异最大的是( )解析:选 B 图A、C、D的实验原理与本题的实验原理一样,即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高时,细胞失水皱缩。
图B的实验原理是细胞呼吸。
5.(2018·南拟)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
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综合测试题(有答案)
![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综合测试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ed7609192e45361066f5f3.png)
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综合测试题(有答案)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选择题: 1.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2.观察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3.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右图。
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后减溶液马铃薯条质量变化率(%) ① 甲+5 ② 乙_5 ③ 丙 -3 ④ 丁 04.下表显示四组相同的马铃薯条分别放到四种不同的蔗糖溶液中1h 后的质量变化率,据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A.甲吸水最少 B.乙有机物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丙吸水多于失水 D.丁不吸水也不失水5.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的细胞,如图,你认为这3个细胞(均为正常的活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A.A�B>C B.A<B<C C.B>A>C D.B<A<C6.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细胞是活细胞 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O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7.右图表示以洋葱表皮为材料,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及清水进行相关实验(时间m表示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n表示开始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图中代表尿素溶液处理结果的是 A.a B.b C.c D.d8.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822904c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8.png)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分子物质均是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方式出入细胞的B.细胞中的大分子物质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C.协助扩散、胞吐均是顺浓度梯度转运,不消耗ATPD.抑制细胞的呼吸对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无明显影响解析:选D 小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细胞中的大分子物质通常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胞吐需要消耗ATP;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细胞失水引起的,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抑制细胞呼吸对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无明显影响。
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观察时会看到紫色大液泡几乎充满整个细胞B.该实验为自身对照实验,不能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C.必须要用高倍物镜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的现象D.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液泡的紫色逐渐加深解析:选C 第一次观察时洋葱鳞片叶细胞还没有发生质壁分离,所以会看到紫色大液泡几乎充满整个细胞;不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这一步的观察现象要作为对照;用低倍物镜就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的现象;第二次观察时植物细胞已发生质壁分离,随着质壁分离程度加大,可以观察到液泡的紫色逐渐加深。
3.如图为渗透平衡时的装置(糖类不能通过半透膜),烧杯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
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观测指标,正确的是( )A.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不变C.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酶,则平衡时m不变D.达到新的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解析:选D 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渗透压降低,吸水能力也减弱,则平衡时m将减小;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和蔗糖酶,渗透压增大,则平衡时m 值将增大;达到新的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液面不再升高。
高三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3804f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c.png)
⼀、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1•厦门模拟)某同学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紫⾊洋葱表⽪细胞的中央液泡逐渐缩⼩,这说明( )A.洋葱表⽪细胞是活细胞B.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C.蔗糖溶液浓度⼩于细胞液浓度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解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由于蔗糖溶液浓度⼤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因为原⽣质层的伸缩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所以可观察到紫⾊洋葱表⽪细胞的中央液泡逐渐缩⼩。
细胞膜和液泡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细胞液的溶质不能透出细胞。
如果洋葱表⽪细胞失活,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细胞不能发⽣质壁分离。
答案:A2.下列关于植物对离⼦选择吸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对离⼦选择吸收的特性与其⽣活环境相适应B.根细胞膜上某种离⼦的载体的有⽆,决定对离⼦选择吸收的种类C.根细胞膜上某种离⼦的载体的多少,影响对离⼦选择吸收的多少D.根细胞呼吸作⽤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吸收的选择性解析:根细胞膜上某种离⼦的载体的多少,影响离⼦选择吸收。
在⼀定范围内,根细胞呼吸作⽤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吸收的速度,但与离⼦吸收的选择性⽆关。
答案:D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体内红细胞、肾⼩管上⽪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式相同B.线粒体产⽣的CO2以⾃由扩散的⽅式进⼊细胞质基质C.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因⽽不会在海⽔中发⽣质壁分离D.将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后制备的原⽣质体置于蒸馏⽔中,会因渗透作⽤吸⽔⽽胀破解析:⼈体内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式是协助扩散,肾⼩管上⽪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式是主动运输。
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使细胞液浓度增⼤,因⽽不会在海⽔中发⽣质壁分离。
酶解法制备的原⽣质体去除了细胞壁,因⽽将其置于蒸馏⽔中,会因渗透作⽤吸⽔⽽胀破。
答案:A4.实验研究发现Na+、K+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层构成的⼈⼯质膜(如图)。
但如果在⼈⼯质膜中插⼊缬氨霉素(由12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后,可使K+的运输速率提⾼100000倍,但它不能有效提⾼Na+的运输速率。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cc9ab02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1.png)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1. [2019•全国卷II]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
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不变。
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 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 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答案C解析由题干可知,用蓝光照射保卫细胞的悬浮液,溶液的pH明显降低,说明细胞内的H+被转运到细胞外,A正确;H+运出保卫细胞是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需要能量,因H+-ATPase具有水解酶活性,故运输所需能量由H+-ATPase水解ATP提供,不由蓝光直接提供,B正确,C错误;由①中实验可知,最初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但暗处理前后溶液浓度未变,说明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透过细胞质膜,D正确。
2.[2018 •全国卷H]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m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答案C解析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不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属于被动运输,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 +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属于被动运输, D错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及解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及解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9d6d11b776a20029bc642d54.png)
课时规范训练(6)【基础题组】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解析:选B。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是对正常细胞的液泡体积、颜色等进行观察,以此作为滴加蔗糖溶液后,判断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的标准,因此不能省略。
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较大的紫色液泡和较小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引流,加速滴加的液体向对侧扩散;第二次观察的是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质壁分离最先出现在细胞的角隅处。
2.下列关于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B.需要把装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固定后再观察C.该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D.发生质壁分离后处于复原过程的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解析:选C。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实验材料一直处于生活状态,不能加热固定,B错误;质壁分离实验可以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而细胞壁是全透的,C正确;发生质壁分离后处于复原过程的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D错误。
3.关于细胞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B.生物膜仅仅具有半透性,所以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C.被动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D.抑制细胞呼吸对人体红细胞吸收K+的速率无影响解析:选A。
需消耗能量的物质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胞吞、胞吐也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子物质以胞吞或胞吐的方式通过生物膜,B错误;被动运输必须顺浓度梯度进行,C错误;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细胞吸收K+的速率,D错误。
高二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试题
![高二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c9edaa5804d2b160a4ec0b4.png)
高二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试题1.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一化学信号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C.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答案】D【解析】兴奋通过突触时,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A正确;动作电位产生后细胞会通过钠钾泵将钠离子由膜内主动运输到膜外,B正确;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C正确;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如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葡萄糖分子通过,但麦芽糖不能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质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
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M,N 两侧液面的变化是A.加酶前 M 侧液面先上升再下降,最后 N 侧液面高于 M 侧液面,加酶后 N 侧液面先上升再下降,最后两侧液面基本一样B.加酶前 M 侧液面下降,最后 N 侧液面高于 M 侧液面,加酶后 N 侧液面先上升再下降,最后两侧液面基本一样C.加酶前后 M,N 两侧液面不变D.加酶前 M,N 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 N 侧液面上升并高于 M 侧液面【答案】A【解析】M侧和N侧分别加入等质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而葡萄糖是单糖,麦芽糖是两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二糖,故M侧的葡萄糖分子数多于N侧的麦芽糖分子数,即M 侧的渗透压高于N侧,故加酶前 M 侧液面先上升,但葡萄糖也能透过半透膜,接着液面会下降且最后 N 侧液面高于 M 侧液面;麦芽糖酶将1分子的麦芽糖分解成2分子的葡萄糖,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麦芽糖水解,N侧的葡萄糖溶液浓度大于M侧,进入N侧水分子的数目大于出N侧的水分子数目,N侧液面上升,而葡萄糖分子能透过半透膜,故最终液面基本一致。
高考生物一轮:1.2.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高考生物一轮:1.2.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cfdae2aa3186bceb19e8bb99.png)
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2015·郑州模拟)下面为水分进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示意图。
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图1中外界溶液的浓度与细胞质的浓度大致相等B .提取细胞膜时,可用图2中所对应的外界溶液C .提取血红蛋白时,可用图3中所对应的外界溶液D .将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放入蒸馏水中,最终将出现类似图2所示的结果解析:选C 根据图示细胞形态可知,图1、2、3中的三种细胞分别处于等渗、低渗、高渗溶液中。
提取细胞膜和血红蛋白时,都需要用低渗溶液。
将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后放入蒸馏水中,最终该细胞将吸水涨破。
2.(2015·南京模拟)下列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被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消耗ATPB .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浓度降低C .肝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和O 2D .胞吐过程充分体现了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专一性解析:选B 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只有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收水分,细胞液浓度降低;肝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O 2;胞吐过程充分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专一性。
3.下面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跨膜运输⎩⎨⎧ ②被动运输⎩⎪⎨⎪⎧ ③自由扩散膜泡运输→①A .①所示运输方式依赖细胞膜的结构特点B .人体中葡萄糖进入细胞依赖②C.①、②需要消耗细胞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D.②、③的相同点是需要载体协助解析:选B①表示胞吞或胞吐,该过程依赖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③)而不是主动运输(②);①、②都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②)和协助扩散(③)都需要载体参与。
4.(2014·全国卷Ⅰ)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解析:选B红色花瓣与白色花瓣相比,其细胞液中因含花青素而呈现红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现绿色,与无色的细胞液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因此,放在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可能不同;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高考生物复习题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含解析
![高考生物复习题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ceddcca8956bec0975e3c3.png)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小题狂练④小题是基础练小题提分快1.[2018·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答案:C解析: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如性激素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护肤品中的甘油属于小分子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皮肤细胞,D错误。
2.[2019·云南民族大学附属月考]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因而不会在浓度较高的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B.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的方式与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的方式相同C.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的方式相同答案:C解析: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可增加细胞液的浓度,因而不会在浓度较高的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的方式与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的方式都是胞吐,B正确;人体内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错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的方式相同,均为主动运输,D正确。
3.[2019·石家庄普通高中月考]下列关于细胞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O2浓度影响的物质运输方式一定需要载体B.性激素和胰岛素的运输方式不同C.水的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D.某些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协助扩散答案:A解析:当运输的物质是O2时,其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受O2浓度影响但不需要载体,A 错误;性激素为固醇类物质,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胰岛素是蛋白质,运输方式是胞吐,B 正确;水的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即由水分子多的一侧向水分子少的一侧运输,C正确;某些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协助扩散,如神经细胞内Na+的内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D正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附答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5889d6af45b307e971972d.png)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选择题1.如图为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流程图,下列四个选项中错误的是( )A.步骤④所观察到的细胞中的液泡体积不再变化时,生物膜仍具有选择透过性B.若将蔗糖溶液浓度变为0.4 g/mL,则原生质体积缩小的速率更快C.若图中溶液为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无需⑤过程,同样会观察到图中⑥处的细胞状态D.即使条件具备,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也不会发生上述过程2.与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实验材料及外界溶液有关的正确叙述分别是( )①实验材料必须是成熟的植物活组织细胞②细胞液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和判断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程度③细胞液必须有颜色,否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④外界溶液的浓度应适中,不能过低或过高⑤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⑥外界溶液的浓度无特殊要求,任何浓度均可以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⑥3.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O2通过方式a运输B.葡萄糖通过方式a进入红细胞C.低温只会影响方式b的运输D.方式b表示物质顺浓度梯度的运输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腌制果脯变甜时,蔗糖分子水解为葡萄糖后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果实细胞B.静息状态下,大量K+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神经细胞C.施肥过多作物萎蔫时,矿质元素以主动运输方式大量进入根细胞D.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以胞吐方式从胰岛A细胞排出5.下列有关物质进入人体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分子或离子都可通过扩散进入细胞内B.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均需要消耗能量C.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D.温度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6.如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O2和CO2以图中a方式通过细胞膜B.被动运输过程有时也需要膜蛋白的参与C.图中c可表示葡萄糖进入口腔上皮细胞的过程D.图中①②④都能运动,而③一般不能运动7.物质进入细胞需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如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不同方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08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测)(2021年整理)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08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测)(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ad6c390e518964bce847c17.png)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08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测)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08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测))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08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测)的全部内容。
专题08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一、选择题(10小题,共50分)1.下列关于细胞质壁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观察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B.动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根本原因是不具有半透膜C.一定浓度的甘油溶液可以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D.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答案】C2.为测量植物细胞膜的透性,以红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进行下列实验: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min取出,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lh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物溶液,通过测量这些溶液的吸光度计算浸出物溶液的花青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对这个实验方案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乏对照组实验B.缺乏对等量原则的描述C.花青素运输受膜上载体活动影响,温度越高活动越强D.实验目的是测量浸泡时间对植物细胞膜的透性影响【答案】B【解析】本实验是测量不同温度条件下细胞膜的透性,设计了不用切片不同温度处理形成了相互对照,A错误;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题干对实验材料、溶液量没有说明等量控制,缺乏对等量原则的描述,B正确;由题目所给信息,判断不出花青素的跨膜运输方式,也无法得出花青素运输是否需要载体的协助,C错误;实验目的是测量温度对植物细胞膜的透性影响,D错误。
高中生物高考解密0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分层训练)(解析版)
![高中生物高考解密0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分层训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a89e4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1.png)
解密0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A组考点专练考向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2020·怀仁县大地学校高一月考)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围绕植物根吸收物质的运输方式来考查植物根吸收无机盐的形式以及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详解】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能吸收无机盐,但无机盐需以离子形成存在,所以N2不能直接吸收利用,A 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为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从而可以被根系吸收,C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根系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引起“烧苗”现象,D正确。
2.(2021·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三期末)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答案】C【解析】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0〜4h内,原生质体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说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而原生质体体积增大,是由于物质A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渗透吸水所致,A错误;在0〜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说明物质A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不断失水,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所以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不相等,B错误;在2〜3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增大,则是因为随着物质A不断被细胞吸收,使物质A 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细胞渗透吸水所致,C正确,0〜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细胞失水,此时A溶液渗透压>细胞质基质渗透压>细胞液渗透压(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D错误。
课时作业7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含答案详解)
![课时作业7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含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80a1ed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9.png)
二、非选择题 11.(2021·湖北黄冈测试)许多物质在逆浓度进出细胞时都依赖于载体蛋白,且需 要消耗能量,这种运输方式叫主动运输。其中,由 ATP 直接供能的方式为原发性主 动运输,不由 ATP 直接供能的方式为继发性主动运输。如图为人的小肠上皮细胞与 肠腔、组织液之间的部分物质交换示意图,标号①~③表示不同的载体蛋白。请分析 回答以下问题:
6.(2021·山西运城康杰中学模拟)蚕豆细胞能利用质子泵所产生的 H+浓度梯度推 动蔗糖的吸收,这种特殊的主动运输方式利用 H+势能,其方式如图。以下相关说法 正确的是( C )
A.质子泵以 ATP 为能源主动吸收 H+ B.H+-蔗糖共转运的蛋白质在转运物质的过程中形变需要消耗 ATP C.若提高外界溶液的 pH,会使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减少 D.若提高外界溶液的蔗糖浓度,会使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减少
细胞有氧呼吸速率下降,载体②由于 ATP 产生不足而对 Na+转运速率 下降,导致小肠上皮细胞内和肠腔之间的 Na+浓度差减少,不利于载 _体__③__逆__浓__度__梯__度__运__输__葡__萄__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载体③运输 Na+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而且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 量,方式为协助扩散,应属于继发性主动运输,该种运输方式所消耗的能量来自膜内 外 Na+浓度差。(2)载体②运输 Na+的方向是从细胞内运输到组织液,若载体②受蛋白 抑制剂的影响而功能减弱,使 Na+向组织液运输减少,因而会造成小肠上皮细胞内 Na+浓度上升。图中载体②的功能包括协助物质运输及催化 ATP 水解。(3)若小肠上皮 细胞中 O2 浓度下降,产生的能量减少,那么利用②蛋白运输 Na+的速率下降,导致 小肠上皮细胞内和肠腔之间的 Na+浓度差减少,不利于载体③逆浓度梯度运输葡萄糖。
高中生物 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测试(教师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 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测试(教师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a96daebe1e650e53ea999c.png)
必修1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测)(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班级姓名总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30分)1。
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中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B. 图甲中b曲线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是载体的数量C。
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
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都需要消耗ATP【答案】C【解析】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正确;甲图中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B正确;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胞吞和胞吐是耗能过程,需要细胞内部提供能量,D正确。
2. 将大小、长势相同的某种植物幼苗均分为甲、乙两组,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两组植物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6h时,两组幼苗都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失水和根细胞失水B.6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D.一般情况下,植物从土壤中吸收K+、NO3﹣是主动运输,需要根细胞呼吸作用提供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可知,6h时,由于蒸腾作用失水和根细胞失水,两组幼苗都已出现萎蔫现象,故A正确;实验开始时,甲组幼苗根系就已开始吸收K+、NO3-,而不是在6h时才开始吸收K+、NO3—,到6小时时细胞液浓度大于KNO3溶液浓度,从而使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故B错误;12h后,由于甲组根系不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O3-,从而保持根细胞内外浓度差,使其吸水量大于蒸腾量而有可能超过处理前的鲜重量;乙组放在比根细胞液浓度大很多的KNO3溶液中,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和蒸腾作用不断大量失水造成严重萎蔫最后死亡,故C正确;一般情况下,植物从土壤中吸收K+、NO3—是主动运输,需要根细胞呼吸作用提供ATP,故D正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测试题(附解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测试题(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49425ff111f18582d05a5d.png)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测试题(附解析)一、选择题1.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 )A.都可以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B.都需要供给ATPC.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既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解析:选C 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都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参与。
主动运输将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往高浓度一侧,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消耗ATP;协助扩散将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往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
2.(2019·成都模拟)下列关于细胞质壁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观察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B.动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根本原因是不具有半透膜C.一定浓度的甘油溶液可以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D.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解析:选C 成熟的植物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动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根本原因是不具有细胞壁;一定浓度的甘油溶液可以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若处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则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若处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则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3.(2019·北京朝阳区校级模拟)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的功能有关,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对神经细胞吸收K+没有影响B.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时消耗能量,因此胰岛素出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D.对离体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紫外线处理,结果吸收甘氨酸的功能丧失,最可能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结构发生变化解析:选D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神经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线粒体DNA受损伤使其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就会影响神经细胞吸收K+;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物质或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运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氨酸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对离体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紫外线处理,结果吸收甘氨酸的功能丧失,最可能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结构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测试题(附解析)一、选择题1.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 )A.都可以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B.都需要供给ATPC.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既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解析:选C 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都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参与。
主动运输将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往高浓度一侧,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消耗ATP;协助扩散将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往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
2.(2019·成都模拟)下列关于细胞质壁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观察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B.动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根本原因是不具有半透膜C.一定浓度的甘油溶液可以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D.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解析:选C 成熟的植物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动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根本原因是不具有细胞壁;一定浓度的甘油溶液可以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若处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则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若处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则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3.(2019·北京朝阳区校级模拟)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的功能有关,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对神经细胞吸收K+没有影响B.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时消耗能量,因此胰岛素出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D.对离体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紫外线处理,结果吸收甘氨酸的功能丧失,最可能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结构发生变化解析:选D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神经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线粒体DNA受损伤使其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就会影响神经细胞吸收K+;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物质或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运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氨酸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对离体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紫外线处理,结果吸收甘氨酸的功能丧失,最可能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结构发生变化。
4.将甲、乙、丙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成熟植物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它们的状态,直到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时,三个细胞的状态如表所示:A .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是因为细胞已经死亡B .实验前甲、乙、丙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乙>甲>丙C .实验后甲、乙、丙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乙<甲<丙D .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时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解析:选B 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并不代表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正处于水分子进出细胞的动态平衡状态;细胞内外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现象越明显,而实验所用蔗糖溶液浓度相同,故实验前丙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小,乙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大;实验后乙没有发生质壁分离,甲刚发生分离,而丙质壁分离明显,说明此时细胞液浓度关系为乙>甲=丙。
5.将小鼠红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 3溶液中,红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KNO 3溶液的起始渗透压小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渗透压B .与b 点相比,a 点对应时刻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较大C .ab 段失水使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于KNO 3溶液,从而出现bc 段的变化D .b 点对应的时刻,KNO 3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解析:选D 小鼠红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 3溶液中,KNO 3溶液的起始渗透压大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渗透压,红细胞失水;由于a 点到b 点红细胞不断失水导致细胞内渗透压不断增加;出现bc 段的变化是由于红细胞对K +和NO -3的吸收,细胞内渗透压不断增加,细胞吸水体积变大;b 点对应的时刻红细胞失水与吸水达到平衡,说明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
6.(2019·盐城模拟)研究发现:人体红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协助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而小肠上皮细胞肠腔面上存在特定的载体蛋白,可以逆浓度梯度从肠腔吸收葡萄糖,当细胞内葡萄糖浓度高时,小肠上皮细胞基底面又可以顺浓度梯度将葡萄糖转运到血液中。
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 .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可能不同B .同一细胞在不同条件下运输葡萄糖的方式可能不同C .红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都体现了选择性D .红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都会伴随ATP 的水解解析:选D 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可能不同,可能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根据题意可知,同一细胞在不同条件下运输葡萄糖的方式可能不同;红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都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即选择透过性;“人体红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协助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
7.某班级为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程度的关系,用原生质层长度(b)与细胞长度(a)的比值(b/a)表示质壁分离程度,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浓度1可能是清水对照B.NaCl溶液浓度从1至5逐渐升高C.浓度2已引起质壁分离D.外界溶液浓度越大,则质壁分离程度越小解析:选D 由于植物存在细胞壁,当植物吸水时,原生质层也不会大于细胞长度,而浓度1中b/a值为1,表明植物不发生失水,因此外界溶液可能是清水;NaCl溶液浓度从1~5时植物的b/a值逐渐变小,植物质壁分离程度越来越高,NaCl溶液浓度逐渐升高;浓度2中b/a值小于1,表明原生质层长度比细胞长度短,植物已发生质壁分离;一定范围内外界溶液浓度越大,质壁分离程度越大。
8.利用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色法测定动物细胞的活力,其基本原理是FDA本身无荧光,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经细胞内酯酶分解产生荧光素,积累在细胞内并能发出绿色荧光,下到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配制的FDA溶液是一种低渗溶液B.FDA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C.荧光素分子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一定范围内,荧光强度与细胞活力呈正相关解析:选D 根据题干分析,FDA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自由扩散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故实验中配制的FDA溶液是一种高渗溶液;FDA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荧光素分子是在细胞内产生的,在细胞内积累,不能出细胞;一定范围内,细胞活力越大,FDA通过细胞膜就越多,经细胞内酯酶分解产生荧光素就越多。
9.(2019·沈阳一模)正常人体血浆中K+浓度低于红细胞内K+浓度,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从O2浓度高的血浆流入O2浓度低的血浆,在其他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O2浓度变化对其吸收K+和葡萄糖速率变化的影响分别是( )A.吸收K+的速率不变,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不变B.吸收K+的速率降低,吸收葡萄糖的速率降低C.吸收K+的速率升高,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升高D.吸收K+的速率降低,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升高解析:选A 红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的能量是由无氧呼吸提供的,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所以O2浓度变化对红细胞吸收K+和葡萄糖速率变化没有影响。
10.TMCO1是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当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过高时,TMCO1形成具有活性的钙离子载体,并将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排出。
一旦内质网中的钙离子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钙离子载体活性随之消失。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高浓度的钙离子会导致钙离子载体失活B.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的失衡可能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C.TMCO1须经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出细胞D.若敲除TMCO1基因,则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会下降解析:选B 当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过高时,TMCO1形成具有活性的钙离子载体;无机盐离子具有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功能,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的失衡可能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TMCO1是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属于结构蛋白,所以不需要分泌出细胞;若敲除TMCO1基因,则不能合成TMCO1跨膜蛋白,不能将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排出,导致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上升。
11.如图为渗透平衡时的装置(糖类不能通过半透膜),烧杯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
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观测指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不变C.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酶,则平衡时m不变D.达到新的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解析:选D 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渗透压降低,吸水能力减弱,则平衡时m将减小;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或蔗糖酶,渗透压增大,则平衡时m将增大;达到新的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液面不再升高。
12.(2019·西安模拟)某实验小组在室温条件下,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某溶液中,测得细胞液浓度与该溶液浓度的比值(P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是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B.细胞在t1时刻开始从外界溶液中吸收溶质C.若降低温度,则t1~t2时间段会变长D .t 2时刻后P 值不再增大主要是由于细胞壁的限制解析:选C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某溶液中,细胞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说明该溶液是甘油等溶液,不是蔗糖溶液;在t 0时刻,细胞从外界溶液中吸收溶质,使得细胞液浓度增加;若降低温度,分子运动的能力减弱,则t 1~t 2时间段会变长;t 2时刻后P 值不再增大主要是由于细胞液浓度与该溶液浓度的比值不变。
二、非选择题13.ATP 作为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科学家利用提纯的大豆磷脂、某种细菌膜蛋白(Ⅰ)和牛细胞中的ATP 合成酶(Ⅱ)构建了ATP 体外合成体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1)物质a 为________,其在供能时,远离腺苷的______________断裂,将能量释放出来。
(2)科学家利用人工体系模拟了ATP 合成时的能量转换过程。
在叶绿体中此过程发生的场所为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利用人工体系进行了相关实验,如表所示。
①比较第1组和第2组的结果可知,Ⅰ可以转运H +进入囊泡。
进一步研究发现,第1组囊泡内pH 比囊泡外低1.8,说明囊泡内的H +浓度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囊泡外的。
②比较第1组和第3组的结果可知,伴随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ADP 和Pi 合成A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