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质量管理模型比较 V0.7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
使用IPD流程带来的主要好处
1.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开发周期,加强产品创新和减少制造成本来改善投资 回报。 2. 确定了从概念阶段到产品生命结束,对产品产品包进行管理的框架与内容。 3. 确定了何时如何做出决策和/或进行评审。 4. 协助PDT经理和PDT管理产品包开发项目。针对产品包的全部要素,确定跨功 能部门流程的主要活动,并对它们进行管理,来实现项目与业务之间的承诺(项 目进度、风险管理以及对承诺的衡量)。 5. 提供了一种一致的方法,帮助用户遵守标准与审计需求(如:ISO标准,公司 审计等)
集成产品开发流程(IPD)、 IPD-CMMI流程(包括IPD-SE、IPD-CMM、IPD-HCMM、IPDInfo、IPD-RDM、BBIT、IPD-PTM、IPD-PMM、IPD-PRM、 IPD-PCM、IPD-CMMI Common等支撑子流程) EC变更管理流程(IPD/PSSD.SCD/PDM/EC/P06) 网上问题处理流程(IPD/LM/P03) 业务灾害应急处理规范(BS/RM/RMON/R01)
文本
TR
4.3.3.9 开发:进行技术评审1 (TR1) 在产品质量保证(PQA)代表进行完交付件审计之后,系统工程师组织进行产品需求和概念评审,并将结果归档。PQA根据需要,与PDT核心、扩展组成员一起进行评审,保证所 选概念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并能够解决产品需求(包括市场需求,可服务性需求,可生产性需求,可购买性需求等)。技术评审1的重点是保证产品包需求的完整性,以及在概念决 策评审之前,选择出合适的备选产品概念来满足这些需求。完成技术评审1后,应该对产品需求进行更改控制。PQA会承担技术评审1流程经理的角色,组织技术评审1,并跟踪所 有与技术评审相关的问题,直至解决。 5.3.3.4 研发:进行技术评审2 (TR2) 在产品质量保证(PQA)代表完成交付件审计之后,系统工程师组织系统设计和规格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归档。PQA根据需要,与PDT核心、扩展组成员一起进行评审,保证系统 设计和规格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并能够解决产品需求(包括市场需求,可服务性需求,可生产性需求,可购买性需求等)。技术评审2的重点是对计划阶段由设计需求向设计规格转 化的完整性进行评估。 PQA会承担技术评审2流程经理的角色,组织技术评审2,并跟踪所有与技术评审相关的问题,直至解决。 5.3.3.13 研发:进行技术评审3 (TR3) 在产品质量保证(PQA)代表完成交付件审计之后,系统工程师组织概要设计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归档。PQA根据需要,与PDT核心、扩展组成员一起进行评审。技术评审3 是计 划阶段对系统概要设计(HLD)的评审,保证设计规格被完全实现,以及各相关功能领域子流程设计团队设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PQA会承担技术评审3流程经理的角色,组织技 术评审3,并跟踪所有与技术评审相关的问题,直至解决。 6.3.3.14 研发:进行技术评审4(TR4) 在产品质量保证(PQA)代表完成交付件审计之后,系统工程师组织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归档。PQA根据需要,与PDT核心、扩展组成员一起进行评审。技术评审4的重点是 在用于系统级构建验证(SDV)前,保证构建模块的完整性。 PQA会承担技术评审4流程经理的角色,组织技术评审4,并跟踪所有与技术评审相关的问题,直至解决。 6.3.3.22 研发:进行技术评审5 (TR5) 在产品质量保证(PQA)代表完成交付件审计之后,系统工程师组织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归档。PQA根据需要,与PDT核心、扩展组成员一起进行评审。技术评审5作为对项 目状态独立的整体评估,关注于对设计可靠性,以及是否做好客户发货准备的评估(验证阶段)。 PQA承担技术评审5流程经理的角色,组织技术评审5,并跟踪所有与技术评审相 关的问题,直至解决。 7.3.3.9 研发:进行技术评审6(TR6) 技术评审6作为对整个项目的评审,关注于保证产品满足全球的需求,并做好制造准备。PQA会承担技术评审6流程经理的角色,组织技术评审6,并跟踪所有与技术评审相关的问 题,直至解决。
文本
PQA
4.6.3 PQA ������ 确定产品质量目标 ������ 制定并监控产品质量计划 ������ 参与产品业务计划及端到端计划的评审 ������ 组织度量数据分析并监控是否达到了质量目标 ������ 完成质量月报 ������ 引导本阶段的过程活动,并提供所需培训 ������ 承担技术评审1流程经理的角色,组织技术评审1,保证技术评审问题的关 闭 ������ 进行本阶段交付件的审计,跟踪审计发现的问题直至解决 ������ 跟踪所有与质量相关的问题直至解决
研发质量管理
2016-4-15
版本历史
注:新增内容使用下划线表示,删除内容用删除线表示
NO. 1 2 3 4
版本 0.1 0.2 0.3 0.4
修订内容 创建 增加TS16949三大过程的描述 增加CMMI四大过程域的描述 增加成熟度等级描述
修订日期 2016-4-15 2016-4-19 2016-4-19 2016-4-19
修订人 SNF SNF SNF SNF
5
6 7
0.5
0.6 0.7
增加CMMI与Agile的比较图
增加TS16949 章鱼图 增加PMBOK 项目管理过程定义
2016-4-19
2016-4-26 2016-4-29
SNF
SNF SNF
目录
华为质量手册
IPD
IPD-CMMI 相关指南,标准,读物 PACE CMMI TS16949-APQP PMBOK 项目管理过程 ISO9000和IPD的异同点
文本
业务情形
产品包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某细分市场中的一个新产品包 2. 某细分市场中现有产品包的升级 3. 某细分市场中现有产品包的替代 4. 某细分市场中与现有产品包并存的产品包
2.4.1 什么是产品族? 产品族是指由多个V版本组成的产品,各V版本中又含有多个R版本。在软件中,产品族也指基于同一平台的一组相关产品 。例如,交换,NGN与接入是固网产品线下面的产品族。 2.4.2 什么是V版本? V版本是指与独有的产品配置表相对应的一个或一系列公司产品。根据市场定位或开发平台的区别,一个产品可以有几个V 版本。根据市场竞争需要,技术和成本等要素,每个V版本都有一个综合的产品计划。根据这个计划,会向市场推出几个 子版本(R版本)。所以一个V版本包括几个R版本(子版本),其中R001为基线版本。所有V版本必须完成XIPD流程概念 启动和概念阶段的活动。V版本决策评审点的决策必须由产品线 IPMT来决定。 2.4.3 什么是R版本? 每个R版本都包括一些特性,一个R版本要包括哪些特性,需要对市场竞争情况,技术和成本等因素全面考虑。一个系列产 品也可以有自己的特性版本。可以用特殊的字母或数字作为特性的版本号来表示系列产品。产品路标中明确规定了各个R 版本的时间以及所有V版本及特性版本(R版本,产品系列)的特性组成。R版本也需要从概念阶段一开始就按照XIPD流程 操作。应该由产品线IPMT在其决策评审点做决策。 2.4.4 确定V版本和R版本的原则 1. 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必须形成新的V版本,并将其作为“主”版本来处理 ——产品市场定位的变化导致了产品特性的明显变化; —— 变化的产品平台与原有平台不兼容 2. 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必须形成新的R版本: —— 虽然产品市场定位和产品平台没有改变,但却衍生出了新的产品系列; —— 对市场竞争能力,技术和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根据计划更改产品特性,向 市场发布新的版本。
华为质量手册
5.1.2 IPD 业务中, 华为设立 有四个决 策评审点 和七个技 术评审点 。开发各 阶段有评 审和测试 活动,确 保产品开 发成功。 在生命周 期管理阶 段,收集 网上反馈 的问题, 及时分析 改进,使 产品充分 满足客户 需求。
华为质量手册
集成产品开发(IPD)分为概念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验证阶段、发布阶段、生命周期阶段共6个阶段。 7.4.1.1 概念阶段 概念阶段PDT根据项目任务书,对市场机会、需求、质量、潜在的技术和制造方法/风险,成本/进度预测和财务影响 进行概要评估和归档,输出初始产品包/解决方案业务计划。 7.4.1.2 计划阶段 PDT将产品包/解决方案业务计划扩展成详细的产品包定义,启动对开发方法的正式计划,包括完整的产品定义、开发 与制造方法、销售与营销计划、项目管理计划、产品支持计划、详细的进度以及财务分析。 PDT评审产品架构与公司/产品线/产品族策略架构之间的一致性和遵从度,以及产品对策略架构的定制是否合理(架 构评审)。 7.4.1.3 开发阶段 对符合设计规格的产品包进行开发和验证,包括完成产品的详细设计、开发和测试,完成BBFV测试,利用渐增构建 与测试方法论完成系统设计验证(SDV)和系统集成测试(SIT),完成制造工艺设计/实施,及对产品性能、技术或 构建模块和制造风险等各个方面评估。 7.4.1.4 验证阶段 进行最终制造与客户验证测试,包括执行软硬件压力测试,标准与规格的一致性测试,BETA测试,用于量产的制造系 统验证,获得机构认证等活动; 7.4.1.5 发布阶段 启动产品包的量产,营销和销售,产品生产规模逐渐增加到量产,履行管道备货,启动产品过渡计划,从产品开发向 维护的过渡。 7.4.1.6 生命周期阶段 在产品生命周期内进行产品包营销/销售,生产及服务以及对此类活动的的监控。
IPD
相关指南,读物
IPD管理体系指南 3.0 vs 5.0
http://doc.mbalib.com/view/8d7dcfa6600a953deefeae400aa64 e73.html
IPD 核心流程
全流程引导者会编写出IPD常见问题解答(FAQ )
IPD
IPD流程简介
IPD流程不仅仅只是一个开发流程,而是一个跨功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将所有管理产品包所需的全部主要活动(不是所有 详细活动)整合起来,保证计划,交付和生命周期结束工作的成功,实现X的业务目标。因此,它对开发、财务、制造、 市场和服务等与某个产品包相关的主要使能流程进行监管。 该流程对产品包的定义、开发、交付、市场维护、服务和退出进行管理,包括以下 要素: ������ 产品包:硬件与/或软件,产品以及服务的任何组合 ������ 产品开发:产品包所需新硬件、新软件以及资料的设计、开发与测试 ������ 制造能力:新生产线的引进、工装、生产、供应商选择、产量与产量的逐渐增加 ������ 履行:手工或自动的订单、发票与服务处理等 ������ 采购:通过Sourcing Teams, 公正价值判断,谈判,合同管理,履行以及供应商关系 管理等从外部供应商处采购商品/服务 ������ 财务/定价:财务的各个方面,包括条款、收入和利润 ������ 宣传沟通:出版物、发布、广告等。 ������ 产品线营销:确定具体的产品行销需求、环境、竞争分析与计划 ������ 渠道管理:直销、分销、增值再售商、系统集成商、OEM ������ 服务与支持:技术支持与服务 IPD流程的目的是指导PDT和LMT团队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项目进行管理。 流程的开端是产品线IPMT通过项目任务书授权项目的启动。项目启动是在概念启动阶段,此时PDT经理会从产品线IPMT 收到一份项目任务书,授权启动项目,组建PDT,并制定/客户化项目进度和任务。 当停止对产品包的服务,针对产品包的活动和职责履行完毕时,流程和项目就结束了
5wk.baidu.com1.2 IPD 业务中, 华为设立 有四个决 策评审点 和七个技 术评审点 。开发各 阶段有评 审和测试 活动,确 保产品开 发成功。 在生命周 期管理阶 段,收集 网上反馈 的问题, 及时分析 改进,使 产品充分 满足客户 需求。
7.4.2.2 IPD各阶段的技术评审点 为保证产品最终能实现目标,在IPD开发过程中设置相关的关键点进行质量控制,用于检查IPD实施到一定 阶段以后产品的技术成熟度,发现遗留的技术问题,检查产品质量计划执行情况(包括检查是否达到质量 目标以及是否满足质量基线要求等),评估存在的技术风险,给出技术上的操作建议。IPD流程中定义有 TR1、TR2、TR3、TR4、TR4A、TR5、TR6等7个技术评审点。 7.4.2.3 IPD各阶段的决策评审点 IPD过程中定义若干决策评审点,用于审视项目是否能够进入下一阶段,如果没有获得批准,则取消项目或 重新确定方向。 7.4.2.4 缺陷预防 针对产品研发活动设立一次性做好的目标,各产品参考历史的缺陷分析数据制定计划并实施缺陷预防活动, 同时监控预防措施的效果。对于网上问题和测试问题,发现的重要缺陷和问题进行根源分析,制定解决预 防措施,并跟踪关闭。 各产品线建立团队负责组织级缺陷预防活动,针对缺陷预防活动制定计划和策略,建立组织级以及产品级 的缺陷库,供产品开发指导。 7.4.2.5 质量保证和审计 针对所有产品线设立独立于产品的质量团队(QA)负责产品质量工作的引导, 监控和审计。针对所有产 品进行计划并开展交付审计,内部审计,以及专项审计,以检查产品过程以及工作产品是否遵循相关的过 程,标准和规范,并记录不符合项。在研发过程每个阶段,对工程文档,代码,以及测试结果进行交付审 计。对于内部审计,每个产品在结束前,至少进行1次内部审计。所有审计的结果通报各级主管,针对不符 合项,标识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踪关闭。质量部定期进行审计发现问题的综合分析,标识出好的经验 以及组织过程改进点。 7.4.3 IPD-CMMI 华为参考业界CMMI模型,建立了IPD-CMMI,它覆盖了系统设计、软/硬件开发、资料开发、产品测试和 维护等核心业务,并以研发需求管理,配置管理,项目管理和质量保证和IT工具为支撑,是支撑IPD的跨学 科的持续改进的产品开发过程。公司所有产品开发必须遵照IPD-CMMI进行。各级产品体系运作和质量部 负责IPD-CMMI的推行和持续改进。 IPD-CMMI是不断优化,持续改进的系统,公司鼓励所有员工积极参与过程改进,对优秀的改进建议和经验 共享给予奖励。质量体系定期对IPD-CMMI进行审计和评估,以确定流程的弱点和优势,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