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古典舞提沉组合教案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典舞提沉组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舞蹈节奏感、协调性和表现力。
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古典舞提沉组合的基本介绍。
提沉动作的分解教学与练习。
提沉组合的连贯演练。
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提沉动作的准确性与连贯性。
难点:舞蹈表现力的自然流露与情感的传递。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音响设备:播放舞蹈伴奏音乐。
舞蹈教室: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舞蹈练习。
镜子:帮助学生观察并纠正自己的动作。
五、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热身,唤醒学生的身体记忆。
教学策略: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活动:分组练习,相互观摩,互相评价。
六、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古典舞提沉组合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逐一讲解并示范提沉动作,引导学生模仿并练习。
巩固练习:分组进行提沉组合的连贯演练,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提沉动作的要领和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性。
七、评价与反馈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观察学生的舞蹈动作和表现力,以及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为学生提供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八、作业布置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提沉动作,并自行练习。
收集并了解其他古典舞蹈的相关知识,拓宽舞蹈视野。
将所学提沉组合展示给家人或朋友,提升自信心与表现力。
九、教师自我反思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在教授技巧的同时,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情感传递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会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体验。
《中国古典舞-提沉组合》说课稿
《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组合》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幼师《舞蹈》全一册第二十三页的内容,是中国古典舞练习内容之一。
中国古典舞是以练习舞蹈的韵味、韵律跟肢体表现力为练习目的,讲究的是身体韵律、内在气息以及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对培养学生的乐感、舞感和动作表现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节课参考《北京舞蹈学院女班中国古典身韵教材》,中国古典舞身韵包括元素和短句部分。
元素是古典舞身韵教材中最基本、最单纯的动律,主要有提、沉、冲、靠、含、腆、移等,从元素逐渐到动作的深化练习,同时辅以手、头、脚的基本位置的规律和眼神的配合,体现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的动作特点和审美风格。
短句训练是元素向动作过渡的桥梁。
这部分训练主要是增强肢体的协调性、应性和表现性,同时加强肢体的流动意识及提高肢体表现的动作旋律性。
二、教学目标设计由于教学中的学生大多来自乡村,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客观因素,不具备舞蹈的身体优势,还有些同学连成型的表演都没有看过,更不用说接受基本的表演练习,虽然有几个学生艺术天份稍好一些,但总的来说幼师教师呈现出来的表演能力较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特点我设定了下面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对中国古典身韵的内涵和审美规范等有初步的认识,并在切身的训练中去体验、了解中国古典身韵的独特风格。
2、能力目标通过中国古典身韵的训练,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认识和把握,发展学生身体协调配合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典舞因起源于中国的戏曲,所以其风格特点在于一个“圆”,在某种程度上和我国的另一种国粹“太极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在古典舞中,任何动作,任何动作变化都离不开圆,“平圆”“立圆”“8字圆”而正是这个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所在——眼随手走,欲左先右,起于腰、奔于肋、行于肩的舞蹈风格。
2、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基本舞步和基本动作变化时,至始至终都要贯彻这个“圆”字,只有掌握了圆的规律,才能把握好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
北舞八级提沉教案
北舞八级提沉教案
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
教学目的:
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根本关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
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和腰部的生硬,正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吸”等基本动律。
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是训练腰部、呼吸和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学重点:
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
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
教学难点:
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
出来。
教学过程:
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布置作业:
1、课后复习所学过的内容。
2、要求学生每次练习时必须做到位。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舞蹈形体课程教案———————————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组合——————————授课教师:董靖授课时间:2009年12月30日第四节课授课地点:艺术楼第四舞蹈教室授课对象:艺09(3)班学生(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授课教案、音乐磁带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教学目的: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根本关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
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和腰部的生硬,正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吸”等基本动律。
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是训练腰部、呼吸和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学重点: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教学难点: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提沉冲靠》组合动作顺序预备拍:坐与地上,双腿盘于身前,开跨。
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
手腕搭于膝盖上,通过吐气身体到“沉”的状态。
(一)1×8拍: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6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8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4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舞蹈形体课程教案———————————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组合——————————授课教师:董靖授课时间:2009年12月30日第四节课授课地点:艺术楼第四舞蹈教室授课对象:艺09(3)班学生(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授课教案、音乐磁带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教学目的: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根本关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
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和腰部的生硬,正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吸”等基本动律。
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是训练腰部、呼吸和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学重点: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教学难点: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提沉冲靠》组合动作顺序预备拍:坐与地上,双腿盘于身前,开跨。
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
手腕搭于膝盖上,通过吐气身体到“沉”的状态。
(一)1×8拍: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6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8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组合教案
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组合教案《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组合教案》
嘿,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来一起探索神奇的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组合啦!
先来说说提沉,这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小魔法。
想象一下,我们吸气的时候像气球慢慢鼓起来,这就是提;然后呼气的时候像泄气的皮球慢慢瘪下去,这就是沉啦。
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咱们开始练习咯!大家站好,先慢慢地吸气,把身体往上提,感觉自己像朵轻轻飘起来的云,哎呀,对啦,就是这种感觉。
然后再慢慢地呼气,让身体沉下去,像一片叶子悠悠地飘落。
嘿,别着急,慢慢感受这个过程。
在做提沉的时候,注意身体的协调性哦,可别手忙脚乱的像只小猴子。
要让每个动作都流畅自然,就像小河流水一样。
练习过程中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累,但是别放弃呀!就像爬山一样,虽然累,但到了山顶那景色可美啦!等你们掌握了提沉组合,跳出来的舞蹈那可真是美极了。
好啦,大家继续加油练习,想象自己是舞台上最闪耀的明星,把提沉组合完美地展现出来。
等你们熟练了,就会发现自己仿佛能在舞蹈中自由翱翔啦!
哎呀,不知不觉就快下课啦,同学们今天表现得都很棒哦!希望你们回去后也能多多练习,把提沉组合练得棒棒的。
下次上课的时候,我可要检查你们的成果哟!那就这样咯,拜拜啦,小舞蹈家们!
怎么样,同学们,是不是对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组合有了更深的理解呀!记得要多练习,相信你们会越来越棒的!。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舞蹈形体课程教案———————————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组合——————————授课教师:董靖授课时间:2009年12月30日第四节课授课地点:艺术楼第四舞蹈教室授课对象:艺09(3)班学生(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授课教案、音乐磁带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教学目的: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根本关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
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和腰部的生硬,正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吸”等基本动律。
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是训练腰部、呼吸和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学重点: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教学难点: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提沉冲靠》组合动作顺序预备拍:坐与地上,双腿盘于身前,开跨。
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
手腕搭于膝盖上,通过吐气身体到“沉”的状态。
(一)1×8拍: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6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8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4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舞蹈形体课程教案———————————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组合——————————授课教师:董靖授课时间:2009年12月30日第四节课授课地点:艺术楼第四舞蹈教室授课对象:艺09(3)班学生(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授课教案、音乐磁带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教学目的: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就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与轨迹根本关键与枢纽在于腰的运用。
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 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与腰部的生硬,正就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吸”等基本动律。
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就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就是训练腰部、呼吸与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学重点: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教学难点: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提沉冲靠》组合动作顺序预备拍:坐与地上,双腿盘于身前,开跨。
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
手腕搭于膝盖上,通过吐气身体到“沉”的状态。
(一)1×8拍: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6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8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地面提沉冲靠组合之欧阳治创编
地面提沉冲靠组合(一)教学任务:掌握提沉身韵的基本要求并准确做出,掌握组合中每个动作姿态的要求并准确做出,基本掌握第一部分组合顺序并熟练表演。
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和柔韧性,培养学生身体的韵律感。
使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舞蹈时呼吸与动作、呼吸与神韵的密切关系。
重点、难点: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欧阳治创编 2021.03.10动作与呼吸的默契配合教学内容提要: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1、提沉的单一动作:⑴训练目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舞蹈时呼吸与动作、呼吸与神韵的密切关系。
增强舞蹈时自然呼吸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⑵单一动作;提——沉——2、组合动作顺序:欧阳治创编 2021.03.10前奏:四拍,后两拍沉准备姿势:双腿盘坐面向一点,双手后背[1×8]提沉一次[2×8]四拍提沉一次,第二次沉时停一下再沉。
[3×8]四拍提沉两次,右左手各撩收一次。
[4×8]双手提沉一次,“1、2”拍双撩至山谤位,“2”拍后半拍沉手翻掌到摊掌位;“3”时摊掌亮相,“4”沉(手心向上),“5”撩到山膀位,“6、7、8”沉,背手。
[5、6×8]内盘手提沉右、左欧阳治创编 2021.03.10共四次。
三、复习、巩固四、结束:1、总结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
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练习(摘自雀巢小咖啡同名作品)冲在“沉”的过程中,用肩的外侧和胸大肌向8点或2点水平冲出,肩与地面保持水平线,切记上身不要向前倾倒,感觉腰侧肌拉长,头与肩相反,肩向左冲,头略向又偏,眼和冲的方向一致。
靠首先“提”,然后在“沉”的过程中,用后肩部及后肋侧带动上身向4点或6点“靠”出,感觉前肋往里收,后欧阳治创编 2021.03.10背侧肌拉长,要求肩与地面保持水平拉出,决不能有躺倒之感,身如向右靠,头则微向左转,眼平视放神,头及颈部略向下梗。
移做法:要求肩部在腰的发力下向左或向右正旁移动,与地面成横向的水平运动。
舞蹈身韵教案
舞蹈身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舞蹈身韵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掌握身韵的基本元素,如提、沉、冲、靠、含、腆、移等。
3、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表现力。
4、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身韵的基本元素,并能够准确地表现出来。
(2)通过身韵练习,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和表现力。
2、难点(1)如何将身韵元素自然流畅地融入舞蹈动作中,使其具有韵味和美感。
(2)在舞蹈中准确把握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三、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亲身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身韵的动作要领和表现方式。
2、讲解法:详细讲解身韵的概念、元素和要求,使学生有清晰的理论认识。
3、练习法: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巩固所学的身韵知识和动作。
4、纠正法: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改进。
5、欣赏法:让学生观看优秀的舞蹈作品,提高对身韵的理解和审美水平。
四、教学准备1、宽敞、明亮的舞蹈教室,配备镜子和把杆。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
3、教学资料,如身韵教学视频、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舞蹈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舞蹈中身体韵味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思考身韵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1)介绍舞蹈身韵的概念,强调身韵是舞蹈的灵魂,是体现舞蹈韵味和风格的关键。
(2)讲解身韵的基本元素,如提、沉是通过气息带动身体的上下运动;冲、靠是身体的横向运动;含、腆是胸部的前后运动;移是身体重心的移动等。
(3)讲解每个元素的动作要领、发力点和呼吸配合。
3、示范与练习(1)教师进行每个身韵元素的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动作的细节和注意事项。
(2)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单个元素的练习,教师逐个指导纠正。
(3)将元素组合起来进行练习,如提沉与冲靠的结合,含腆与移的结合等。
4、舞蹈组合练习(1)教师编排一段包含身韵元素的舞蹈组合,示范给学生。
(2)学生分组练习舞蹈组合,教师巡回指导,强调身韵元素在组合中的运用。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舞蹈形体课程教案———————————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组合——————————授课教师:董靖授课时间:2009年12月30日第四节课授课地点:艺术楼第四舞蹈教室授课对象:艺09(3)班学生(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授课教案、音乐磁带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教学目的: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根本关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
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和腰部的生硬,正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吸”等基本动律。
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是训练腰部、呼吸和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学重点: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教学难点: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提沉冲靠》组合动作顺序预备拍:坐与地上,双腿盘于身前,开跨。
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
手腕搭于膝盖上,通过吐气身体到“沉”的状态。
(一)1×8拍: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6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8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4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提沉组合教案
提沉组合教案教案标题:提沉组合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理解并掌握提沉组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提沉组合的相关技巧和方法。
3. 学生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实施提沉组合实验。
适用对象:高中生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5分钟)- 调动学生对提沉组合的兴趣,例如分享一些关于提沉组合的真实案例或实际应用。
- 引入提沉组合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提沉组合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
- 解释提沉组合的分类和不同应用领域。
3. 示范实验(20分钟)- 展示一个提沉组合实验的示范,包括实验设备和材料的介绍。
- 演示实验操作步骤和相关技巧。
4. 分组实践(3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让他们共同设计并实施一个提沉组合实验。
- 提供一些实验主题或问题供学生选择,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 监督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及时回答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5. 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20分钟)- 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实验结果,并一起分析和讨论实验数据。
-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的观察和发现,结合知识讲解部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6. 拓展活动(15分钟)- 提出一些与提沉组合相关的进一步研究或探索方向,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初步的研究计划。
7.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鼓励他们对提沉组合继续进行探索和学习。
扩展活动建议:- 学生可以尝试设计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提沉组合实验,比较不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学生可以组织小型研究小组,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提沉组合应用,并撰写相关研究报告。
- 学生可以参加科学竞赛或学术会议,展示他们的提沉组合实验和研究成果。
注意事项:- 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并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材料。
地面提沉冲靠组合
地面提沉冲靠组合(一)教授教养义务:控制提沉身韵的根本请求并精确做出,控制组合中每个动作姿势的请求并精确做出,根本控制第一部分组合次序并闇练扮演.造就学生身材的调和性.均衡才能和柔韧性,造就学生身材的韵律感.使学生初步感触感染和体验跳舞时呼吸与动作.呼吸与神韵的亲密关系.重点.难点:动作的调和性.精确性动作与呼吸的默契合营教授教养内容提纲:一、组织教授教养:1、师生问好.2、温习上节课内容.二、新授:1.提沉的单一动作:⑴练习目标:使学生初步感触感染和体验跳舞时呼吸与动作.呼吸与神韵的亲密关系.加强跳舞时天然呼吸的才能,不竭进步自身跳舞动作的表示力.⑵单一动作;提——沉——2.组合动作次序:前奏:四拍,后两拍沉预备姿势:双腿盘坐面向一点,双手后背[1×8]提沉一次[2×8]四拍提沉一次,第二次沉时停一下再沉.[3×8]四拍提沉两次,右左手各撩收一次.[4×8]双手提沉一次,“1.2”拍双撩至山谤位,“2”拍后半拍沉手翻掌到摊掌位;“3”时摊掌表态,“4”沉(手心向上),“5”撩到山膀位,“6.7.8”沉,背手.[5.6×8]内盘手提沉右.左共四次.三.温习.巩固四.停止:1、总结教室进修情形.2、安插功课.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演习(摘自雀巢小咖啡同名作品)冲在“沉”的进程中,用肩的外侧和胸大肌向8点或2点程度冲出,肩与地面保持程度线,切记上身不要向前倾倒,感到腰侧肌拉长,头与肩相反,肩向左冲,头略向又偏,眼和冲的偏向一致.靠起首“提”,然后在“沉”的进程中,用后肩部及后肋侧带动上身向4点或6点“靠”出,感到前肋往里收,后背侧肌拉长,请求肩与地面保持程度拉出,决不克不及有躺倒之感,身如向右靠,头则微向左转,眼平视放神,头及颈部略向下梗.移做法:请求肩部在腰的发力下向左或向右正旁移动,与地面成横向的程度活动.先经由提,在沉的进程中,以腰发力,用肩带动向旁拉长腰肋肌,头与活动偏向相反.留意:移是横向动势,要有不竭的延长感. 南京跳舞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演习(摘自雀巢小咖啡的同名文章)含做法:进程和“沉”一样,但加强胸腔的内收,双肩向里合挤,腰椎形成弓形,空胸低头.‘里含”不是旁腰,而是感到双肩里合与胸腔压缩,可用双手抱肩查找感到.腆做法:和“含”相反的动作,在“提”的进程中,双肩向后掰,胸尽量前探,头微仰,使上身的肩胸完整伸睁开.留意:“含腆”是里含外开形成的前后活动.。
《提沉组合》单元计划与教学设计
3.基本动作教学
(1)播放单一动作元素《提沉》视频
(2)提沉准备动作
盘腿而坐,双手背手,后背直立,眼睛目光远视。
(3)提沉单一元素动作练习
第一个动作:沉
布置作业
无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课题
《提沉》1
教学目标
1.从单一元素训练到组合学习,熟练掌握并运用提沉知识。
2.学习并准确完成提沉动作。
3.了解并掌握提沉组合,提升对中国古典舞的热爱。
教材分析
重点
掌握动作特点并熟练运用到组合中。
难点
提沉当中对呼吸的运用。
教具
备
1.介绍中国古典舞的PPT
2.《提沉》视频和音乐
【3】-【4】同样保持匀速呼吸,加上起手的配合。从右手开始,注意将力量由大臂一节节传递的指尖,眼随手动;第二次收手的同时,身体回到沉的状态。
【5】-【13】单一的提沉练习,做8拍、4拍、2拍的提和沉。
师:注意,提沉是身体垂直上下的动律,特别是沉的时候,千万不要将身体往前趴。
2.前半段合音乐练习。
3.组合后半段分解教学。
(2)动作练习
师:接下来,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8拍的提沉练习。
二、组合教学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同学们对提沉的做法一定更为熟练了吧,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提沉组合》。组合中出现的手型,女生为兰花指,男生是虎口掌。
1.组合前半段分解教学。
准备姿态:盘腿坐姿,双手背后。
【1】-【2】保持匀速的呼吸,4拍吸气、4拍吐气,环绕头部,从右边开始。
提沉组合教案
提沉组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提沉动作的基本要领,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培养优美的舞蹈姿态和良好的气质风度。
3. 理解提沉动作的文化内涵,激发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提沉动作的分解教学。
2. 提沉组合的连贯演练。
3. 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提沉动作的准确性与连贯性。
难点:舞蹈表现力的自然流露与情感的传递。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音响设备:播放舞蹈伴奏音乐。
2. 舞蹈教室: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舞蹈练习。
3. 镜子:帮助学生观察自己的动作和姿态。
五、教学方法1. 讲解示范法:教师先进行动作的示范,并详细讲解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
2. 练习指导法: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纠正错误的动作。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观摩练习,交流心得体会,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优美的舞蹈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舞蹈的世界,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热爱。
2. 学习新课:教师先进行提沉动作的示范,并讲解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
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纠正错误的动作。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提沉组合的连贯演练,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同时,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节奏和韵律感。
3. 巩固新课: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观摩练习,交流心得体会,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与提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舞蹈的情感和内涵。
4. 小结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以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多参加舞蹈活动和比赛,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和综合素质。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提沉动作的准确性和连贯性、舞蹈表现力和情感的传递、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
2. 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提沉教学设计
舞蹈课身韵《提沉》组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身韵提沉的呼吸及动作标准。
2、身韵组合:《提沉》
3、音乐练习强化
二、教学目的
1、通过身韵提沉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古典舞的基本风格,基本造型,
动作韵律特点等。
2、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知识,广大积累舞蹈素材,不断提高自身鉴赏和舞
蹈表演能力。
3、培养、增进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情感。
三、教学重点
1、了解古典舞身韵舞蹈特有的“提沉”的舞姿特点及韵律感。
2、正确、熟练的掌握古典舞身韵提沉的基本动作韵律,完成组合学习。
四、教学难点
1、连贯、准确、有没得完成动作,情绪表达恰当,准确的把握舞蹈的
风格和韵律。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具准备
VCD 音响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提沉组合
1、学生分组复习
2、集体复习
(三)、新授
1、结合复习内容进行延伸。
2、学习基本动作
(一)基本手形
男生:虎口掌女生:兰花指
摊掌推掌
(二)基本手位
1、山膀位
2、托掌位
3、托按掌位
3、组合学习
a、教师示范
b、分步讲解动作要领
c、指导学生练习
d、跟音乐表演
4、集合,嘱咐学生课后练习,下课。
站立提沉组合教案
站立提沉组合教案
站立提沉组合是一种常见的健身动作组合,可以锻炼腿部和臀部的肌肉,下面是一份供参考的教案。
一、准备动作
站直,脚距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内。
二、提沉动作
1. 双手握紧哑铃或其他重物。
2. 慢慢抬起双臂,将手臂伸直,直到哑铃离开大腿。
3. 同时腿部弯曲,使臀部向后下方移动,保持背部平直。
4. 将哑铃抬高到约肩膀高度,双臂伸直,大腿伸直,重心在脚跟。
5. 慢慢降下哑铃,恢复到初始姿势。
三、反复动作
按上述提沉动作进行连续动作,重复12-15次,然后休息30秒。
进行三组。
四、注意事项
1. 腿部弯曲时需保持背部平直,避免过度弯曲。
2. 抬起哑铃时不要过于用力,以免损伤肌肉。
3. 建议选择适合自己重量的哑铃,避免使用过重或过轻的哑铃。
4. 进行提沉动作时应注意呼吸,吸气时抬起哑铃,呼气时降下哑铃。
总体来说,站立提沉组合动作简单易学,适合健身初学者和日常健身者进行锻炼。
古典身韵提沉组合教案
古典身韵提沉组合教案古典舞蹈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优美的身姿、灵动的舞步和深沉的内涵吸引着广大观众的眼球。
以此为背景,本文将推出一套名为“”的舞蹈教学方案。
通过该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典舞蹈的精髓。
一、背景介绍古典舞蹈是中国传统舞蹈的代表之一,它以华美的服饰、精湛的技巧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著称。
而“”则是一套旨在培养学员身体力行和情感表达能力的课程。
通过严谨的训练和富有内涵的舞蹈演绎,学员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古典舞蹈的韵味。
二、课程设计此次教案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内容都包括理论课、实践课和演出课三个部分,以确保学员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和技巧。
1. 初级阶段(1)理论课: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古典舞蹈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并学习与舞蹈相关的诗词和乐曲。
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学员更好地理解古典舞蹈的内涵和意义。
(2)实践课:学习基本的古典舞蹈技巧,包括站立姿势、手势和脚步动作等。
通过反复练习,使学员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基础动作,并培养出舞蹈的优雅和协调性。
(3)演出课:在课堂上,学员将学到的舞蹈动作编排成简单的舞蹈片段,并进行表演。
演出旨在培养学员的表现力和自信心,让他们更好地展示自己。
2. 中级阶段(1)理论课:深入探讨古典舞蹈的造型原则和意境表达。
通过学习优秀的古典舞蹈作品,让学员了解更深层次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2)实践课:学习更复杂和高难度的古典舞蹈动作,如转体、跳跃和翻腾等。
提高学员的技术水平和身体控制能力,使他们更具表现力和舞台魅力。
(3)演出课:学员将学到的舞蹈动作结合音乐,编排成一段完整的舞蹈作品,并进行表演。
演出旨在检验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舞蹈才能。
3. 高级阶段(1)理论课:深入研究古典舞蹈的更高层次和更深刻的内涵,尤其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通过分析古典舞蹈作品和经典文学作品,学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古典舞蹈艺术的精髓。
(2)实践课:学习更复杂和独特的古典舞蹈技巧,如手指动作和身体曲线的运用等。
初中舞蹈美育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练习——提、沉、冲、靠课题: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提、沉、冲、靠课时:1课时学段:八年级授课教师:张雪一.教学设计目标1.通过“身韵”课的独特训练方法,感受传统韵味和审美,培养学生领悟舞蹈本体和把握舞蹈气质的能力。
2.能够掌握身韵元素提、沉、冲、靠的基本要求并准确完成,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和柔韧性,使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跳舞时呼吸与动作、身韵的密切关系。
3.通过亲身参与欣赏、表演,并适当地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等方法进行模仿,培养学生对身韵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
二.教法导入、讲解、欣赏、示范、练习三.教材内容设计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和短句部分。
主要有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再辅以手、头、脚的基本位置和眼神的配合,体现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的动作特点。
短句训练是元素向动作过渡的桥梁,主要是加强肢体的流动意识及提高肢体表现的动作旋律性。
重点:明确“坐”位中以腰为轴的动律。
难点:动作与呼吸的默契配合。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对古典舞身韵了解不够多,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很浓,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加强课堂互动氛围,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情景导入视频导入:《爱莲说》片段感受身韵气息的运用对舞蹈表现的美感,以及练好身韵部分对我们今后学习舞蹈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2.新课教学(1)身韵介绍①什么是中国古典舞身韵?②学习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目的与意义(2)教师讲解、示范提、沉、冲、靠元素的要领要求(3)学生学习:学习提、沉、冲、靠四大元素(4)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沉:以沉气之力带动腰椎,从自然状一节一节下压形成胸微含,身微弯,脊柱放松。
提:以提气之力带动腰椎,由微弯状一节一节自立形成自然垂直状。
①学生分别学习动作,教师指导并对动作进行对比示范。
②强调动作的重难点,动作呼吸眼神的配合。
③教师合音乐示范提、沉、冲、靠元素单一练习④学生展示教师随机指导⑤对比学习(5)身韵元素训练注意事项①强调本课重点明确“坐”位中以腰为轴的动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蹈形体课程教案
———————————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组合——————————授课教师:董靖
授课时间:2009年12月30日第四节课
授课地点:艺术楼第四舞蹈教室
授课对象:艺09(3)班学生(音乐表演专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授课教案、音乐磁带
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
教学目的:
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根本关
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
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
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和腰部的生硬,正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
吸”等基本动律。
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
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
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是训练腰部、呼吸和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学重点:
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
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
教学难点:
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提沉冲靠》组合动作顺序
预备拍:坐与地上,双腿盘于身前,开跨。
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
手腕搭于膝盖上,通过吐气身体到“沉”的状态。
(一)1×8拍: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6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8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4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冲”右手到按掌位置,再往8点方向“靠”,手到扬掌位置,最后回到“沉”的位置。
1×8拍:反面重复一遍。
2×8拍:正反面重复一遍。
4×8拍:身体做“提沉”动作同时双手做“小五花”动作重复4次。
布置作业:
1:课后复习所学过的内容。